我国土地分类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土地整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土地整理相关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daae0b5b0717fd5360cdc6c.png)
于 自身, 而且必须 与城市发展 、 城 市 土 地 配 嚣 以及 二 、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紧 密 相 连 。因此 , 这 里 的 土地 整 理 类 型模 式界 定 为 以 土地 整 理 中心 功 能 为依 据
土地整 理这个词汇最早 出现 在德国, 而在我 国, 土地整理工作开展 的 时间还不是很长, 所 以, 在 相关部 门制定土地整 理定义的时候也就需要根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5503f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5.png)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摘要】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基础,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土地资源。
本文从定性分类方法、定量分类方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卫星遥感影像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分类的不同方法。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它们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中的作用和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也将朝着更精细、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了启示,为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定性分类方法、定量分类方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影像、优缺点、发展趋势、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利用分类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地划分和描述的一种方法,是地理学、农学、规划学等学科重要的研究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不断变化,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土地利用分类方法主要以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为主,研究者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观察和统计来对土地进行分类。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探讨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寻找更加有效和科学的分类方法。
我们也需要关注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土地利用分类的不同方法,通过对定性分类方法、定量分类方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以及对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的影响进行探究,旨在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分类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b26113387c24028915fc3a8.png)
摘 要 : 照 土 地 的 属性 、 用 方 式和 覆 盖 特 征 , 合 土 地 利 用特 点 , 土地 利 用 现 状 分 类含 义进 行 了深 入 的研 按 利 结 对 究 , 为部 分 土 地 分 类 的 含 义值 得 商榷 , 认 并提 出 了解 决 问题 的 途 径 。 关键词 : 地分类 ; 土 宗地 ; 土地 利 用
类 评价体 系 , 显得 尤 为重 要 。因 此 , 国家标 准 化管 理 委 员
宗地 内 的主 要用 途 ? 主要 用 途 如 何 划 分 ?在 《 土地 利 用 现状分 类 》 标准 中并 没有 明确 规 定 。 因此 , 此类 混 合 宗 对 地 土地 用途 的定 义 , 目前 主要 有 两种 分类 方 法 , 一类 是按 土地 的 经济 价 值多 少来 确定 , 也就 是 讲 , 宗地 中测 算各 在
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 由于我 国地域 辽 阔 , 土地 利 用类 型 复 杂 , 们在 研 究 我
《 土地利用 现状 分 类 》 家标 准 内涵 的过 程 中 , 现 该 标 国 发 准部 分 内容值 得 商榷 , 因此 , 合 具体 情 况对 有关 内容进 结 行 了探索 , 现将 对 《 土地 利 用 现 状分 类 》中有 关 土地 分类 指标 含义 问题 的初步 研究情 况 , 从五 个方 面 阐述 如下 。
中图分类号 :3 12 F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5 6 (0 9 0 0 2 0 1 2— 87 2 0 )2— 2 0— 2 6
Dic s i n o l t d Pr b e s i n e Pr s n s u so n Re a e o lm n La d Us e e t S t a i n Cl s i c to iu to a sf a i n i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4be75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d.png)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人口的增长使得土地利用变得更加紧张,如何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浪费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大量土地被浪费。
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农田轮作休耕制度,导致了部分土地长期闲置,浪费了资源。
2. 土地承载力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农村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土地承载能力已经超载。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恶化。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土地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
过度开发村镇地区的农田,导致了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4. 农村土地规划不合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混乱,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农业生产。
一些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需求,导致了居民和土地资源的矛盾。
二、对策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同时要加强监管,严格执行规划,杜绝土地乱占乱用现象的发生。
2.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农村土地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于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土地治理和植被恢复工程,恢复土地生产力。
3. 科技支撑农业生产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提高土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4. 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恢复农村土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b172a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7.png)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
土地利用分类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归类和划分的过程,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一、按土地功能进行分类。
按土地功能进行分类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它根据土地的不同功能进行划分,例如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关注土地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服务功能,能够反映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按土地资源质量进行分类。
按土地资源质量进行分类是一种综合考虑土壤、水资源等方面进行划分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它主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异进行划分,例如高质量农田、低产林地等。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土地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与监测,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 [探讨解决土地“执法难”现状及途径]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 [探讨解决土地“执法难”现状及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b3d3021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5.png)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 [探讨解决土地“执法难”现状及途径]探讨解决土地“执法难”现状及途径近几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各种土地违法行为也开始滋生。
在通过合法渠道难以及时、足量取得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基层政府、单位或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身试法,从而造成大量的违法用地存在。
“执法难”已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执法实践中,国土资源管理执法监管部门通常难以有效制止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常成一纸空文。
违法用地的施工现场,常出现执法监管人员一到就停、一走就干的局面,甚至利用国庆、春节等长假,大肆建设,形成违法事实。
制止难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破解制止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土地执法难的现状与分析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已基本步入法制化轨道,但土地法执法却难以名实相符,一直存在着执法难问题。
其主要表现:1、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及其动向难。
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与国家和省一定时期内特定经济目标直接关联,制止难度可想而知。
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小产权房、工矿企业等违法用地,多由地方政府主导、默许,甚至直接实施。
执法实践中,此类违法用地多由市、县政府主导,作为地方政府组成部门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及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已属难得。
建设单位有地方政府支撑,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制止通常置之不理。
也以农民建房为主的农村建设违法用地难以有效制止:一是由于地域宽广,难以及时发现。
二是此类违法用地的刚性需求较强,常与地方结婚、分户等民俗相关。
三是既成的违法事实常无法处理到位,形成了负面效应。
2、防范和制止土地违法活动难。
我国土地违法活动,主要包括两大在:即资源性土地违法活动和资产违法活动。
资源性土地违法活动包括非法占用土地,破坏耕地等。
这种违法活动季节性强、违法时间集中,实施和完成土地违法行为速度快、有时甚至多起违法行为同时进行。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2ec3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a.png)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现状分析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一直较低,主要表现在土地闲置率高、低效用地块较多、土地占用率不高等方面。
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速和土地出让收益,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2.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过分依赖我国的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往往过分依赖于土地出让收益,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收益的依赖较高,而非依赖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求,导致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脱节。
3.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一大问题。
部分地方存在规划方案与实际施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城市建设出现滞后、断片式发展,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4.土地资源环境问题凸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成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
二、应对策略提出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问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效率管理,推动土地整体利用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合理低效地块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需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和监督。
为了改变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过分依赖的现状,需要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改革,推动土地出让收益和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有机结合,避免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收益的问题。
需要加强城市规划部门与建设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提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性,有效推进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衔接。
还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提升城市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93896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b.png)
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土地规划管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规划实施不力、监管不到位、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规划实施不力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规划实施不力。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擅自调整规划、私自出让土地等现象,导致规划落实不到位。
由于一些规划制定的时间较长,现状的变化导致规划无法适应实际需求,规划调整不及时,也不利于规划的有效实施。
2. 监管不到位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监管不到位。
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土地规划的执行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对于一些违规操作、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不力,导致规划管理的混乱。
行政监管与市场监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监管体制不完善,容易造成一些规划管理的漏洞和失误。
3. 利益冲突土地规划管理涉及到多方利益,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
一方面,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规划调整、土地征收、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等事项,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现有的冲突解决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矛盾无法有效化解。
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容易引发一些利益纠纷,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对策探讨1. 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为了解决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完善规划管理体制。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规划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在规划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强化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性和整体性,以及建立规范的规划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2. 健全监管体系3. 加强社会参与需要加强社会参与,提高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和协商性。
这包括建立规范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公众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为规划管理提供更多的民主、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e08e0f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b.png)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将土地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划分和分类,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础。
不同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地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
本文将从功能区划、产业分类、生态评价等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分类的不同方法。
功能区划是一种将土地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土地的特点、优势和限制,将土地分为农田、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功能区,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功能区划可以有效地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需求,将土地划分为农田、牧场和鱼塘等功能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发展。
产业分类是一种根据土地利用的产业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不同产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以将土地分为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不同的产业分类。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产业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情况和利用方式,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和规划。
可以将土地划分为农田、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旅游景区等产业分类,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生态评价是一种根据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将土地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红线区等不同的生态评价分类。
这种方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益。
可以将土地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等生态评价分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安全。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9f314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a.png)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标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介绍: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探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1. 土地面积不足- 人均耕地面积少- 城市化进程加剧土地资源短缺2. 土地利用不平衡- 区域之间土地资源利用差异大- 农业用地过剩,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3. 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 大规模围垦和填海造地破坏生态环境- 低效用地和浪费用地问题突出4. 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系统二、改进对策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用地布局2.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法规- 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力度,打击违规用地行为3.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田利用率-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品质4. 实行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和行动。
我认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土地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是实行生态优先原则的关键。
我相信,只有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可持续和健康。
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75043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2.png)
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就自然资源分类体系而言,要求工作人员应以统一登记为前提,通过落实空间规划,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我国相关分类体系相对较多,标准方面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分类效率。
本文以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其现状以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空间规划引言:针对自然资源部,其主要对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负责,包括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现生态保护修复等。
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应进一步对以往管理中出现的相关交叉、重复分类体系进行整合,优化自然资源系统分类体系,为部门统一管理提供便利。
1.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分析1.1现状1.1.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以土地用途作为标准,我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进一步进行3个一级类分类。
包括建设用地、农用地一级未利用地,其目的主要为便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同时,以土地利用方式作为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完成了对土地的划分,包括一级类12个,二级类73个,可为土地调查规划以及信息化管理服务。
以土地规划用途作为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三级分类体系完成了对土地的划分,其中,一级类、二级类以及三级类分别为3个、10个以及25个。
上述土地分类在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前提下,所形成的分类体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1.1.2城乡规划分类体系以土地使用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形成城乡规划分类体系。
在相关城市用地规划文件中,对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方便,有利于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实现合理用地统计与管理。
在相关镇规划文件中,通过将镇用地进行合理划分,可为镇规划编制工作服务。
在相关村庄规划文件中,完成了对村庄用地的合理划分。
而在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文件中,进一步将风景名胜用地进行了划分。
在相关城市绿地划分文件中,参考绿地功能以及用途,完成了绿地的划分。
1.1.3农林资源调查规划分类体系参考用途的不同,我国森林法实现了对森林的具体划分。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d67a8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f.png)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困扰。
本文将从土地登记管理问题的根源入手,探讨其对策和解决办法。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土地登记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阶段,我国土地登记信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中,缺乏统一的登记和管理平台,导致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形成全面、准确、可靠的土地登记信息。
在土地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对土地信息了解程度不一,经常发生信息不对称现象,给土地买卖交易增加了不确定性。
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土地登记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土地登记监管主要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但其监管职能和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登记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转让、出租等方面存在不规范、违法行为,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时往往效果不佳,导致土地登记管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土地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导致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既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土地登记管理的一些关键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导致土地登记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争议和纠纷。
与此现有的土地登记管理法律法规复杂繁琐,对于普通公民和企业来说难以理解和操作,也给土地登记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解决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应优化土地登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各地土地登记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土地登记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登记信息共享和查询,提高土地登记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度。
完善土地登记信息的来源和采集机制,确保土地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应加强土地登记管理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土地登记监管机制,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土地登记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土地交易活动的监管,确保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be5a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e.png)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农田荒芜和闲置现象。
部分农村土地规划不合理,农田、林地、草地等相互交错,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一些农民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单一,盲目追求单一的利益,导致土地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
2. 土地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质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土壤酸化现象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会对农田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3. 农村土地承载力下降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口和生产的压力。
一些地区农房、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过度消耗,土地承载力下降。
4. 土地资源整治政策不够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尚未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一些政策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政策执行不力、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1. 积极推进农地规划,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要加强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科学规划,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合理利用等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管理和监督,有效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2. 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保护土壤资源要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鼓励农民采用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实现农田生态与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承载力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2308e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5.png)
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方法的探讨土地利用分类是指根据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和用途,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分类主要有行政分类和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两种方法,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行政分类行政分类是指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的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国家基本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国家规划、上报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
优点:1.较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土地利用类型,能够使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情况,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2.与行政管理相联系:行政区划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分类可以使土地管理和行政管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协调和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作问题。
1.土地利用情况复杂: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同一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可能差异很大,行政分类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有可能会使土地利用规划失去精准性。
2.对土地资源性质的忽略:行政分类方法只考虑土地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忽略了土地本身的资源特性、景观特点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化,无法准确反映土地的利用潜力和市场需求。
适用范围:行政分类方法适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可以为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便于行政管理,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分配不同的行政管理权限。
二、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是指按照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划分类型的方法,其以土地的功能为主要标准,将土地分为农业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是更为精细的分类方法。
1.非常精细:按照土地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土地的利用价值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了精确的基础数据。
2.适应多样化利用需求:土地功能分类方法非常适应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需求。
每个用地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价值,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2ed82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d.png)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土地登记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信息不准确、登记流程繁琐等。
本文对我国土地登记管理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对策,旨在改善土地登记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对策,效率一、问题概述土地登记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准确:由于土地登记系统相对滞后,登记信息不及时更新,导致登记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这不利于土地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政策制定。
2.登记流程繁琐:我国土地登记流程繁琐,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办理。
这样会增加工作流程时间和成本,不利于高效地完成土地登记工作。
3.登记主体不完善:我国土地登记主体包括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和个人土地,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导致登记主体的权益保护问题。
二、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土地登记管理问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统一、完善的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登记信息系统,确保土地登记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更新。
2.优化登记流程:简化登记流程,压缩审批时间。
建立一站式服务机构,将土地登记流程整合为一个窗口,在此窗口办理所有涉及土地登记的手续,提高办理效率。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土地登记法》,明确土地登记的权益保护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土地登记主体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4.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加强对土地登记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提高土地登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效果预期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预期以下效果的改善:四、结论土地登记管理问题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土地登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建议采取上述对策,以期实现土地登记管理的优化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43a7db4f242336c1eb95edc.png)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规划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且规划内容存在着矛盾,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能更好地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方案1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原则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是以全国土地分类文件为基础,在不违背土地管理法的前提下来对土地分类方式进行明确,实现对土地类型的整合和拆分,从而形成规划用地的分类体系,以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需求。
2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存在的问题2.1土地分类体系各有不同对于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提升对用地结构和规模的合理管控,根据土地性质来对城市用地进行详细划分。
虽然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具有全覆盖的属性,但是农林、水域以及非建设用地基本上会被排除到总体规划外,对于生态土地的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无序性。
另外,城乡规划土地按照空间层次来将城市和乡镇的建设用地设为同一类别,这必然会造成城市空间表达的协调和连接出现问题。
土地利用分类重视对农田和耕地的保护,重视对农林用地转建筑用地的控制。
所以,为了能够在规划过程中满足耕地保护的目标,需要实现对农用土地更加细致的分类,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用途来对其进行划分。
但对建设用地的分类则相对更加粗糙,从而导致土地利用规划难以满足实际用地需求,无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分布方案,进而造成频繁调整的问题。
虽然最新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进行了调整,并最大限度的与调查分析结果进行衔接,但因为自身的规划体系存在局限性,导致土地利用分类无法做到无缝对接,从本质上看仍然分属于两个体系,从而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提升了国土空间规划对接的难度。
2.2统计方式差别较大且难以协调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有着不同的管控方式和目的性,所以存在着土地类型定义方面的差异,使得用地标准难以进行协调,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建设用地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例如在城乡规划中的建设用地不包括水库水面,而在土地管理中的建设用地却包含了水库水面。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探讨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6723d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6.png)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探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旨在管理和保护国家土地资源,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占用不合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不完善等。
本文将探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占用不合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此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未经合法程序和审批的情况下私占、非法占用土地,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并增强对土地占用行为的监督和惩治力度。
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当前,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许多土地流转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这使得许多闲置土地无法有效利用,农业生产效益受限。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适度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土地经营权权属流转和土地经营权有偿使用,促进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第三,我国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经进行多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登记资料不完整、登记不准确等。
这给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土地权属证书制度,确保土地使用权归属明确,各方权益得到保护。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其他一些与土地管理制度相关的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土地使用权交易存在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监管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化。
总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化。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持续和发展,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建构探讨——分区分类结构与应用逻辑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建构探讨——分区分类结构与应用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277de8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a.png)
GJ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建构探讨——分区分类结构与应用逻辑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行为的载体,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资源。
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对用地进行分类和管控,是空间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用地分类成为了空间性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最基本工具——通过将城乡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并制定每一类型用地的使用规则,进而实施对国土空间资源的管控和对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
但是过去由于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城市与乡村、建设与非建设、陆地与海洋的用途分类和衔接存在诸多矛盾。
自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引下,围绕建立“多规合一”的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展了诸多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难以标本兼治,其背后是体制矛盾。
中央最后决定从体制改革入手来解决“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2018年3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了GW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自然资源部,并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GJ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J海洋局等部门在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方面的职能。
2019年5月,《中G中Y、GW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了“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和“健全用途管制制度”的要求。
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市级指南》),同年11月发布了《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以下简称《用地用海分类》)。
这两份指南都对空间用途分区分类作了相关规定,但都还没有形成标准,需要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而不断完善。
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建构契合新规划体制的用地分类标准体系,旨在明晰问题和提出对策思路,进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地类有关问题的解答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地类有关问题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d65d0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a.png)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地类有关问题的解答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地类有关问题的解答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土地的分类、规划、利用和保护等诸多方面。
地类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地类有关问题的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原则。
一、浅谈地类的基本概念1. 地类的定义地类是指根据土地的性质、用途、特征和功能等进行分类划分和编码,以便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地类的划分通常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每种地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2. 地类的意义地类的划分和管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类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对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二、深入探讨地类管理的重要性1. 地类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地类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通过对不同地类的划分和管理,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 地类管理与城乡建设规划地类管理还与城乡建设规划密切相关。
通过对城市用地、农村宅基地、工矿用地等不同地类的规划和管理,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类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答1. 如何科学确定地类?科学确定地类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测绘和分类,以确保地类划分准确合理。
2. 如何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土地承载力和肥力保护,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如何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需要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推动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和循环经济,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8557f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0.png)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些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影响着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 土地规划不合理: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土地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浪费现象,如农田零碎化,建筑用地过大等问题。
2.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地区存在部分土地因为长期耕作或者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
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量使用,部分土地逐渐失去了生产力,严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3. 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存在农田复垦不足、种植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4. 农村土地资源过度碎片化: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存在过度碎片化的情况,导致农作物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5. 农业用地农民集体所有权须靠出让: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的过程中,很多农业用地由于农民集体所有权靠出让,从而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效果。
二、对策:1. 完善土地规划:相关政府部门和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碎片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力度,防止土地被随意挖掘和破坏。
2. 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量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耕地保护,建立健全农田土地保护制度。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在推进现代农业过程中,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4. 强化土地整治力度:在农村地区,加强对土地整治和开发利用的力度,保障农田整体规划,减少农地碎片化现象,提升农田整体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地分类相关问题的探讨摘要:土地分类是开展土地研究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比较土地性质的相似和差异,并按一定的目的和依据把土地划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通过科学分类,并加以系统化,得到一个具有不同级别、各级之间又有从属关系的系统,使众多的土地个体能够分门别类,各有归属。
土地利用分类是按照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它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实施动态监管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
而我国的土地分类,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通用分类系统,这将严重影响土地科学的发展;影响国内外的经验交流;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的一些土地分类问题,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土地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分类;分类系统;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提供参考Discussion on issues related to land classification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Mapping and cadastral management direction) Abstract:Land clas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oundation and carried out research work the land,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relatively similar nature of the land,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urpose and basis of the land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of methods. Through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get a different level,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ave system at all levels, so that many individuals can classify land, each with attributio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and other factors were integrated land classification, it is both the beginning of understanding of land use, as well as fully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l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monitoring and effective control.In China, land classification, since there is no single complete univers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which would serious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of science; affect the exchange of experiences abroad;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some of the country's land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learn, absorb advanced experience, make some observations on issues related suggestions.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land classification.Key words:Land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Drawing on lessons; Advanced experience; Reference土地是地球表面三维空间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历史自然综合体。
自有人类活动以后,它就成为人类活动的历史自然经济综合体,它既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活动的成果,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土地分类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地单元类型的划分, 即依据系统学的原理, 根据土地单元在特征、属性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类。
土地分类方案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制定的, 也必然随由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目的的改变而改变[1]。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土地,从而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良、调查、统计和管理等[2]。
科学的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水平的标志;是科学总结和经验交流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但是,长期以来,不少科学家把土地仅仅看作是一类自然资源,只研究其利用,且又侧重于社会经济或农业用地的研究,致使人们对土地的认识比较混乱,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科学体系[3]。
根据土地的形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从土地的近代定义与作用来看,土地具有自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即具有两重性。
因此,土地分类就与自然体的分类有所区别而要复杂得多。
2008年我国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建立了统一的土地分类。
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取消了原有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类分类体系,主要按土地用途设立的10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不受三大类型框架的限制而自成体系[4]。
在充分肯定新分类的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新修改的土地分类体系的颁布与实施,只是实现了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第一步。
当用发展和完善的眼光全面审视这套分类体系时,会发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5]。
因此,建立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严谨全面、科学简明,可操作性强且与国际接轨的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
1.国内外土地分类概述1.1国外土地分类概述国外土地分类工作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多数科学家把土地作为景观地理加以区分,这以《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专著中比较系统(1931),另外,美国学者J.O.Veatch提出了土地的自然地理划分(1930),尔后又提出自然土地类型的概念(1937)。
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分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提出了土地系统和土地单元的术语,认为土地单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比较一致的土地(景观),而土地系统是土地单元的集合。
到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就出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
其中①C.W.M ictchell等的8级土地系统分类;②美国应用遥感资料的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分类系统;③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评价系统,以及林培根据《国外土地类型研究发展》整理的各国主要土地类型分级系统表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这些土地分类系统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6-8]。
1.土地分类系统:可概括为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土体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等4个分类系统。
2.划分土地类型:多数都提出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但在具体划分时都有以景观或地形地貌作为主导因素的趋势。
3.土地利用分类:多数都以利用现状作为分类依据。
4.国外土地分类都注重实际应用:由于对土地概念的认识不一致,反映在土地分类上的混乱现象还是不少的,急待加强研究,使之逐渐科学化。
1.2 国内土地分类概述我国土地分类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2000年前,《管子·地员篇》中就有土地分类、分等和适宜性评价等。
但科学的土地分类研究则起步较迟,而且主要工作是在解放以后。
代表性的土地分类系统有①朱显谟的陕西省土地类型分类系统[10];②张昭仁的浙江土地分类(草拟)和浙江省坡地农业适宜分类与质量等级系统构成[11];③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与教学单位组成中国1 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提出的1 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12];④中科院综考会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中国1 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制工作,研究提出的《中国1 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13];⑤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提出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一、二级)[14];⑥刘黎明等提出的土地类型6级分类系统;⑦王人潮等提出的土地资源类型4级分类制(《土壤地理专题》,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博士生讲义,第三专题, 1994)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国内的土地分类研究与国外有许多共同之处。
例如:①土地分类体系大致也可概分为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等三个分类系统,而且也都各有侧重,但都有相互穿插的现象,很难分清。
②不管那种土地分类其服务对象都侧重于农业(农、林、牧)。
③土地分类均注重实际应用,但也因对土地的认识不一致,而反映出土地分类上的混乱现象。
④土地分类中,只有土地利用分类包括水域,而其它土地分类均不包括水域等等。
2.现行土地分类存在的问题2.1仍过于强调农业用地的细分, 对部分地类如工业用地的划分不够细致,在现行土地分类中, 农用地属于一级地类, 但工业用地仅属于三级地类, 没有进行细分。
而在国民经济分类中, 工业与农业同级, 都是三大产业之一, 而且不同工业部门在用地条件、用地效益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工业用地进行细分。
2.2分类层次、类型太少, 地类划分粗糙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巨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 用地类型纷繁复杂。
这样的国情要求我们建立多级多类型的土地分类以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但实际上我国现行的土地分类只有三级而国外一般是四级甚至五级, 这就使得现行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 现行分类只能适合 1:10000 比例尺的规划要求[15], 而不能适应有更大比例尺要求的城镇地籍管理的要求。
由于分类没有涉及, 使我国一些地区的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用地类型在归并时出现困难; 把一些性质完全不同的地类归为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