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第1章绪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频率f(GHZ) 波长λ (mm) 60 5 120 2.5 183 1.6
优点:军用保密通信和雷达雷达隐蔽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3 毫米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毫米波优点
与微波相比: 波长短
在同样的口径天线下,能实现窄波束 、低副瓣、高增益,能提供更高的角 分辨率和跟踪精度; 部件和系统体积小、重量轻。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III. 电磁波无线通信
1864年 Maxwell 1888年 Hertz 1896年 Marconi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系统, 有效侦测距离超过3000公里
尼古拉 特斯拉( Nikola Tesla )发明火花隙振荡器产 生MHz频率信号; 1988年,赫兹利用火花隙振荡器产生微波; 1895年~1924年,Lebedw等利用类似方法可产生 3.7THz频率。
信号不 稳定, 非单色 信号。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与红外/可见光相比: 特有的大气传输特性
穿透性好,受云雾、烟尘影 响较小,具有全天候工作能 力。 吸收峰能用于隐蔽雷达和保 密通信
带宽大
信息容量大,能大大拓宽通信频谱; 容许更多通道工作而不相互干扰; 对于雷达便于应用窄脉冲和宽带调频 ,提高距离分辨率; 对于辐射计可提高灵敏度。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3 毫米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角分辨率
在一般情况下能获得的角分辨率α就等于天线波束的半功 率宽度(或由信号处理获得的等效波束宽度),它与辐 射波长λ、天线(或透镜)直径D有如下的关系 α=k λ/D 系数k决定于天线孔径上的电流分布,典型值为1~1.3。 上式表明,波长越短,天线直径越大,波束宽度越窄, 角分辨率就越高。 例:一个12cm孔径的天线在94GHz给出1.8°的波束宽度 ,同样孔径尺寸的天线在10GHz的波束宽度为18 °。
应用:移动通信、同步卫星通信、低轨道卫星、互联网… 频率:MHz、GHz、T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前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前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在电磁频谱中的位臵
1000 100 波长\mm 10 3 1 0.3 0.1 远红外 近毫米波 分米波 UHF 厘米波 SHF
毫米波 EHF
亚毫米波
微波
0.3 3 30 频率\GHz 100 300
?
1000 300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CAD软件;
(5) 完善和发展微波毫米波MCM制造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与微波频率相比,毫米波频段的电磁能量在 大气中传播时与大气中的气体、水和浮悬微 粒的相互作用更强,因此衰减更大。 主要影响因素
构成大气成分的分子吸收(水蒸气、氧气等) 水蒸气分子具有电偶极矩 氧分子具有磁偶极矩 降水(云、雾、雨、雪、雹等 ) 大气悬浮物(尘、烟等) 环境(地面、障碍物、植被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毫米波的大气窗口和吸收带
(1)大气“窗口”
中心频率f(GHz) 35 94 140 220
波长λ (mm)
带宽B(GHz)
8.6
16
3.2
23
2.1
26
1Fra Baidu bibliotek4
70
优点:使雷达可用窄脉冲和宽带调制技术获得目标的细部特 性;拓宽现有的通信频谱。 (2)大气吸收带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集成电路发展
波导立体 电路
平面混合 集成电路
MMIC SOC MCM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电路按集成方式分类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 (HMIC: Hybrid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 (MMIC: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毫米波多芯片组件 (MCM:Multi-chip Module)
•在片系统
(SOC: System on Chip)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定义:
把毫米波传输线、封装式晶体管或无封装管芯、有独立
功能的半导体芯片、片式或小型分离元件等组合设计成具有 完整功能的毫米波集成电路。
毫米波技术发展
1934年,Cleeton and Williams利用磁控管实现了稳定的 毫米波信号源,在1936年频率达47GHz; 此后,速调管(1937年)、空腔谐振磁控管(1939年)相 继被发明; 1947~1965年,传统矩形波导外的圆波导、介质传输线 等毫米波传输线以及电磁波传播特性得到迅猛发展; 1965年~1970年,激光和红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1970s,固态器件和薄膜工艺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固态毫 米波器件和电路的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技术发展推动因素
微波频谱资源拥挤; 红外和光系统的局限性,以及高精度雷达、精确武器 系统发展需求;
毫米波固态器件 和电路 毫米波MMIC
微波雷达
远距离 微波通信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
•
第二章 毫米波传输线
第三章 毫米波固态器件和电路
•
• •
第四章 毫米波无源电路
第五章 毫米波MCM 第六章 毫米波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第一章 绪论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 特性
1.3毫米波特点及其应用
1.4 毫米波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大气衰减特性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晴朗天气水平传播的毫米波的单程衰减
30 100 10 15 10 波长\mm 5 3 2 1
1 海平面 0.1 0.01 H 2O 10 20
米波集成电路。
MMIC衬底材料特点:
(1) 有较高的电阻率,可以做毫米波传输线;
(2) 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做毫米波器件; (3) 性能稳定。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MMIC的优点:
(1) 器件工作频率提高,频带加宽,频率高,多倍频程电路容 易实现。 (2) 电路尺寸、重量远比HMIC小得多,可靠性高。 (3) 制作重复性和一致性好,大批量生产时成本得到降低。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频段代码及对应频率范围
雷达频段符号 K频段 Ka频段 W频段 18~26.5GHz 26.5~40GHz 75~110GHz K频段 Q频段 O频段 V频段 18~27GHz 27~40GHz 40~70GHz 50~75GHz K频段 Q频段 V频段 W频段 10.9~30GHz 36~46GHz 46~56GHz 56~100GHz K频段 L频段 M频段 N频段 O频段 20~40GHz 48~60GHz 60~100GHz 100~200GHz 200~300G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多芯片组件(Mult-chip Module,MCM):
将多个裸芯片安装在同一块多层高密度互联的基板 上,并封装在同一外壳内,具有一定部件或系统功能的 高密度微电子组件。
MCM是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发展方 向之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发展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MCM 的发展方向:
(1) 开发具有更加良好电器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化学
性能的材料;
(2) 发展高成品率、高可靠性、高可修复性、高组装密度和 高散热率的芯片键合技术; (3) 发展高可靠性的毫米波MCM用的芯片和元件; (4) 微波毫米波MCM的元器件建模、建库,并开发MCM专用
英国频段符号
旧美军标符号
新美军标符号
1979 年( WARC )K频段 U频段 E频段 W频段 D频段 规定标准符号 26.5~40GHz 40~60GHz 60~90GHz 75~110GHz 110~170G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技术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总 学 时:40学时 开课时间:春季 主讲教师:徐跃杭 Email:yuehangxu@uestc.edu.cn
课程简介
先修课程
《导波场论》、《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网络》、《微波固态电路》
课程内容
毫米波 传输线、无源元件、有源器件理论; 毫米波器件和电路设计技术; 毫米波混合/单片集成技术(HIC&MMIC);
MMIC的缺点(与HMIC、电真空器件比):
研发成本昂贵、工艺要求更高、输出功率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芯片设计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
1. CMOS工艺 a) Si CMOS:低功耗和高集成度; b) SiGe HBT:较好的线性度和更高的速度; c) SiGe 双极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BiCMOS)更是结合了 CMOS和HBT的优势。 2. Ⅲ-Ⅴ 族化合物半导体工艺 a) GaAs pHEMT/mHEMT 及其E/D 模工艺; b) InP HEMT 及其 E/D 模工艺。 3. GaN化合物半导体及其E/D模工艺 4. 石墨烯工艺
35GHz
海拔 4km 30
O2
60 频率\GHz
在毫米波频段有 220GHz 四个传播衰减相 140GHz 对较小的大气 94GHz “窗口”,任何 一个毫米波“窗 口”的可用带宽 H 2O 几乎都可以把包 O2 括微波频段在内 的所有低频频段 100 150 300 容纳在内。
衰减\(dB/km)
参考书籍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阮成礼 (主) 《毫米波工程基础》 薛良金 《毫米波集成电路及应用》 孙晓玮 《Practical MMIC Design》 Stephen Mash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通信方式 :
I. 有线通信—— • 电报(1837 Morse)、电话(1876 Bell)、光纤 (1966,高锟,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II. 无线通信—— • 视距 • 声波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
• 无源电路(无源元件)
由毫米波传输线和集中参数元件完成;
• 有源器件 通过焊接或金丝键合等工艺与之配合连接而成。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
把传输线、无源元件、有源半导体器件都制作在
同一半导体芯片上,形成完整的电路或系统功能的毫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习惯所指
• 毫米波:10 ~ 1mm(30~300GHz)EHF • 实际应用中也常把毫米波低端降至26GHz
IEEE(1976年)
• 毫米波:40 ~300GHz • 近毫米波(短毫米波):100 ~1000G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典型应用-RADAR、智能武器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课程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优点:军用保密通信和雷达雷达隐蔽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3 毫米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毫米波优点
与微波相比: 波长短
在同样的口径天线下,能实现窄波束 、低副瓣、高增益,能提供更高的角 分辨率和跟踪精度; 部件和系统体积小、重量轻。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III. 电磁波无线通信
1864年 Maxwell 1888年 Hertz 1896年 Marconi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系统, 有效侦测距离超过3000公里
尼古拉 特斯拉( Nikola Tesla )发明火花隙振荡器产 生MHz频率信号; 1988年,赫兹利用火花隙振荡器产生微波; 1895年~1924年,Lebedw等利用类似方法可产生 3.7THz频率。
信号不 稳定, 非单色 信号。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与红外/可见光相比: 特有的大气传输特性
穿透性好,受云雾、烟尘影 响较小,具有全天候工作能 力。 吸收峰能用于隐蔽雷达和保 密通信
带宽大
信息容量大,能大大拓宽通信频谱; 容许更多通道工作而不相互干扰; 对于雷达便于应用窄脉冲和宽带调频 ,提高距离分辨率; 对于辐射计可提高灵敏度。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3 毫米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角分辨率
在一般情况下能获得的角分辨率α就等于天线波束的半功 率宽度(或由信号处理获得的等效波束宽度),它与辐 射波长λ、天线(或透镜)直径D有如下的关系 α=k λ/D 系数k决定于天线孔径上的电流分布,典型值为1~1.3。 上式表明,波长越短,天线直径越大,波束宽度越窄, 角分辨率就越高。 例:一个12cm孔径的天线在94GHz给出1.8°的波束宽度 ,同样孔径尺寸的天线在10GHz的波束宽度为18 °。
应用:移动通信、同步卫星通信、低轨道卫星、互联网… 频率:MHz、GHz、T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前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前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在电磁频谱中的位臵
1000 100 波长\mm 10 3 1 0.3 0.1 远红外 近毫米波 分米波 UHF 厘米波 SHF
毫米波 EHF
亚毫米波
微波
0.3 3 30 频率\GHz 100 300
?
1000 300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CAD软件;
(5) 完善和发展微波毫米波MCM制造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与微波频率相比,毫米波频段的电磁能量在 大气中传播时与大气中的气体、水和浮悬微 粒的相互作用更强,因此衰减更大。 主要影响因素
构成大气成分的分子吸收(水蒸气、氧气等) 水蒸气分子具有电偶极矩 氧分子具有磁偶极矩 降水(云、雾、雨、雪、雹等 ) 大气悬浮物(尘、烟等) 环境(地面、障碍物、植被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毫米波的大气窗口和吸收带
(1)大气“窗口”
中心频率f(GHz) 35 94 140 220
波长λ (mm)
带宽B(GHz)
8.6
16
3.2
23
2.1
26
1Fra Baidu bibliotek4
70
优点:使雷达可用窄脉冲和宽带调制技术获得目标的细部特 性;拓宽现有的通信频谱。 (2)大气吸收带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集成电路发展
波导立体 电路
平面混合 集成电路
MMIC SOC MCM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电路按集成方式分类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 (HMIC: Hybrid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 (MMIC: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毫米波多芯片组件 (MCM:Multi-chip Module)
•在片系统
(SOC: System on Chip)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定义:
把毫米波传输线、封装式晶体管或无封装管芯、有独立
功能的半导体芯片、片式或小型分离元件等组合设计成具有 完整功能的毫米波集成电路。
毫米波技术发展
1934年,Cleeton and Williams利用磁控管实现了稳定的 毫米波信号源,在1936年频率达47GHz; 此后,速调管(1937年)、空腔谐振磁控管(1939年)相 继被发明; 1947~1965年,传统矩形波导外的圆波导、介质传输线 等毫米波传输线以及电磁波传播特性得到迅猛发展; 1965年~1970年,激光和红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1970s,固态器件和薄膜工艺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固态毫 米波器件和电路的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技术发展推动因素
微波频谱资源拥挤; 红外和光系统的局限性,以及高精度雷达、精确武器 系统发展需求;
毫米波固态器件 和电路 毫米波MMIC
微波雷达
远距离 微波通信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
•
第二章 毫米波传输线
第三章 毫米波固态器件和电路
•
• •
第四章 毫米波无源电路
第五章 毫米波MCM 第六章 毫米波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第一章 绪论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 特性
1.3毫米波特点及其应用
1.4 毫米波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大气衰减特性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2 毫米波的大气传播特性
晴朗天气水平传播的毫米波的单程衰减
30 100 10 15 10 波长\mm 5 3 2 1
1 海平面 0.1 0.01 H 2O 10 20
米波集成电路。
MMIC衬底材料特点:
(1) 有较高的电阻率,可以做毫米波传输线;
(2) 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做毫米波器件; (3) 性能稳定。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MMIC的优点:
(1) 器件工作频率提高,频带加宽,频率高,多倍频程电路容 易实现。 (2) 电路尺寸、重量远比HMIC小得多,可靠性高。 (3) 制作重复性和一致性好,大批量生产时成本得到降低。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频段代码及对应频率范围
雷达频段符号 K频段 Ka频段 W频段 18~26.5GHz 26.5~40GHz 75~110GHz K频段 Q频段 O频段 V频段 18~27GHz 27~40GHz 40~70GHz 50~75GHz K频段 Q频段 V频段 W频段 10.9~30GHz 36~46GHz 46~56GHz 56~100GHz K频段 L频段 M频段 N频段 O频段 20~40GHz 48~60GHz 60~100GHz 100~200GHz 200~300G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多芯片组件(Mult-chip Module,MCM):
将多个裸芯片安装在同一块多层高密度互联的基板 上,并封装在同一外壳内,具有一定部件或系统功能的 高密度微电子组件。
MCM是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发展方 向之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发展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MCM 的发展方向:
(1) 开发具有更加良好电器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化学
性能的材料;
(2) 发展高成品率、高可靠性、高可修复性、高组装密度和 高散热率的芯片键合技术; (3) 发展高可靠性的毫米波MCM用的芯片和元件; (4) 微波毫米波MCM的元器件建模、建库,并开发MCM专用
英国频段符号
旧美军标符号
新美军标符号
1979 年( WARC )K频段 U频段 E频段 W频段 D频段 规定标准符号 26.5~40GHz 40~60GHz 60~90GHz 75~110GHz 110~170G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技术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总 学 时:40学时 开课时间:春季 主讲教师:徐跃杭 Email:yuehangxu@uestc.edu.cn
课程简介
先修课程
《导波场论》、《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网络》、《微波固态电路》
课程内容
毫米波 传输线、无源元件、有源器件理论; 毫米波器件和电路设计技术; 毫米波混合/单片集成技术(HIC&MMIC);
MMIC的缺点(与HMIC、电真空器件比):
研发成本昂贵、工艺要求更高、输出功率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芯片设计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
1. CMOS工艺 a) Si CMOS:低功耗和高集成度; b) SiGe HBT:较好的线性度和更高的速度; c) SiGe 双极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BiCMOS)更是结合了 CMOS和HBT的优势。 2. Ⅲ-Ⅴ 族化合物半导体工艺 a) GaAs pHEMT/mHEMT 及其E/D 模工艺; b) InP HEMT 及其 E/D 模工艺。 3. GaN化合物半导体及其E/D模工艺 4. 石墨烯工艺
35GHz
海拔 4km 30
O2
60 频率\GHz
在毫米波频段有 220GHz 四个传播衰减相 140GHz 对较小的大气 94GHz “窗口”,任何 一个毫米波“窗 口”的可用带宽 H 2O 几乎都可以把包 O2 括微波频段在内 的所有低频频段 100 150 300 容纳在内。
衰减\(dB/km)
参考书籍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阮成礼 (主) 《毫米波工程基础》 薛良金 《毫米波集成电路及应用》 孙晓玮 《Practical MMIC Design》 Stephen Mash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通信方式 :
I. 有线通信—— • 电报(1837 Morse)、电话(1876 Bell)、光纤 (1966,高锟,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II. 无线通信—— • 视距 • 声波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
• 无源电路(无源元件)
由毫米波传输线和集中参数元件完成;
• 有源器件 通过焊接或金丝键合等工艺与之配合连接而成。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
把传输线、无源元件、有源半导体器件都制作在
同一半导体芯片上,形成完整的电路或系统功能的毫
1.1 毫米波技术发展历程
习惯所指
• 毫米波:10 ~ 1mm(30~300GHz)EHF • 实际应用中也常把毫米波低端降至26GHz
IEEE(1976年)
• 毫米波:40 ~300GHz • 近毫米波(短毫米波):100 ~1000GHz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典型应用-RADAR、智能武器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Review…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课程目录
• 第一章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