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金工程
金税三期系统包含什么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 计划》的通知 税总发【2015】113号.docx 2、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全图.jpg
“互联网+”时代的税收征管特点:
第一、实现业务规范统一化。(目的:实现全国数据的采集和
利用)
1、统一税务标准代码体系,实现税务事项及类型的规范统一。 2、统一表单文书标准。
1
金税三期简介
2
3
“互联网+”时代的税收征管特点
金税三期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金税三期简介:
一、什么是“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 “十二金”工程之一(“十二金” 工程:2002年国务院17号文件明 确提出“十二金”概念,含:金 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 办公OA、金宏、金财、金税、金 卡、金审、金关。业界把这十二 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统称为“十 二金”工程),是税收管理信息 系统工程的总称。
税征收、出口退税等等,“前台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 窗口出件”。
第三、简化涉税流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实现“工作找人”,
减轻纳税人不必要的办税负担,减轻基层税务机关额外的工作
负担。
比如:抢办任务、登记、注销、发票核定等流程推送;
第四、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税法遵从度。(重要功能)
比如:决策2包。甘肃省2016年共推送风险任务24批次,应 对风险纳税人20544户次,应对发现有问题纳税人19068户次, 风险分析识别命中率高达93%;
是增值税专用发票。此阶段开始采用自动采集,同时把海关 增值税完税凭证也纳入金税工程管理,金税工程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2008年9月,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初
步设计方案和中央投资 概算,标志着金税三期 工程正式启动。从2013 年开始,各省陆续上线 金税三期系统,我省是 2015年10月1日正式上线 运行的。目前,全国的 金税三期系统都使用的 省局集中版。
最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之十二金工程建设应用成效 精品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之“十二金工程”建设应用成效1993年12月,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金字工程全面铺开。
10年后的今天,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9年8月5日,中办发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相应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本报告作以下介绍。
一、金财工程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
系统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逐步走向依法理财。
由财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金财工程的实施按两期完成,2019年为一期工程,完成中央一级和省一级的中央级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地市级及半数左右县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系统于2019年全面完成,计划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市地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经测算,"十五"期间需要投资40亿元。
预算管理系统现状。
部门预算编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四年,在四年之内逐步年年升级改造,现在包括166个中央部门,近一万户预算单位历年的预算编报工作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地方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实现了部门预算编报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预算编审环节。
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主观司处审核,定额标准测算,预算项目的管理到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集中编报,2019年推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选十个部门作为试点。
“十二金工程”仍是重头

“十二金工程”仍是重头
黄维学
【期刊名称】《互联网周刊》
【年(卷),期】2004(000)026
【总页数】1页(P76)
【作者】黄维学
【作者单位】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系统本部副总经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2014轨道交通建设创新高2015轨道交通仍是重头戏 [J], ;
2.网上业务:“金保工程”的重头戏 [J], 程晓雷;
3.2017年VR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游戏仍是“重头戏” [J], 张毅;刘杰豪
4.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混改仍是国企改革重头戏 [J], 王哲
5.结构性减税仍是2016改革重头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十二金工程

我国十二金工程(一)金宏工程“金宏工程”(即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十二金”项目之一,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该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国务院直属的7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共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宏”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项目工作。
“金宏工程”总体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过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经济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
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
“金宏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与决策的协调性;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金税工程“金税工程”总称为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是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于1994年开始推行。
1994年7月,作为“金税工程”一期的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在50个大中城市试点。
1998年8月开始推行“金税工程”二期,至2003年7月,“金税工程”二期原定目标全部实现,并取得显著成效。
“金税工程”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推动了业务和技术在战略层面的结合,支持了税收征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推动征管改革和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税收工作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保证税收收入持续增长,“金税工程”三期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约79亿元,建设周期约四年(2006—2009年)。
“金税工程”三期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通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第1章 信息与信息化

■ D、信息是主体对千再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 的
具体描述
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1.2 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软件在信息系统(属于较复杂的部件),软件的生命周
期通常包括: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 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可简化为: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 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 试)、运行维护等阶段。
存在、产生和传递着 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①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② 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 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
几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传递(携带)信息的有意义的实体,是表征事物的 形式:如文字、符号、声 音和图像等信息符号的集 合。被存储在计算机中传输、处理。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源系统
噪声
目的系统
•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逻辑和物理。
• 编码器: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包括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 调制器、模数或数模转换器、加密模块等。
• 译码器:终端机的接受部分,编码器的逆变设备,将信号转 换为接受端能接受的信号。
1.1.4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2.信息资源
图1-4信息资源网承载的信息资源处于信息系统的核心
1 . 1 . 4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7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 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具有广泛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 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是社会公共财富,也是商品,可以被交易或者交换; ☆(5)具有流动性,通过信息网可以快速传输, ☆(6)多态性,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 视频等多种形态存在; ☆(7)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挖掘,可以 得到新的知识,取得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金税三期工程相关知识介绍

金税三期工程相关知识介绍金税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之一,是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
2015年10月8日,金税三期系统将在青海正式单轨运行。
本次上线的系统,除了金税三期工程新建系统外,还包括税务总局保留软件和青海税务本地特色软件等辅助软件。
一、金税三期系统的主要特点金税三期系统的设计力求实现税收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业务全面覆盖、有效交互,并以此搭建信息化纳税服务平台。
对于纳税人而言,金税三期系统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简化涉税事项。
金税三期系统以简捷高效为目标,明确即办事项,精简处理环节,以“减轻纳税人不必要的办税负担、减轻基层税务机关额外的工作负担”为原则,简并了涉税事项、流程和表单;二是建设信息化纳税服务平台。
金税三期系统引入以纳税人为中心的业务理念,突出个性化服务,建设能提供多种渠道组合、协同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为纳税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和统一的服务内容,能够提供多种办税服务渠道,以及提供涉税事项处理、信息查询、推送与发布、双向交流互动等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满足纳税人多方位的纳税服务需求。
二、实施金税三期工程的重要意义一是优化纳税服务,通过信息网络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全方位的税收服务;逐步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轻松办税,切实减轻办税负担。
二是统一国税、地税核心征管应用系统版本,实现业务操作和执法标准统一规范,促进税务部门管理职能变革;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利用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有效降低税收成本。
三是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为提高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提供全方位支持,从而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三、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将为纳税人带来的便利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将打造更好的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及时、便捷、规范、优质、全方位、多渠道的纳税服务。
届时服务内容会更加丰富,如实现个性化政策咨询等;并将支持多元申报,建立起以网上申报为主体,办税服务厅窗口申报、自助终端申报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申报体系;同时建设网上税务局,不断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大大简化办税手续;而且,今后纳税人将依托税务机关的公众服务平台获得税务资讯和纳税辅导,获得信息的渠道将更为统一,资讯将更为权威和专业。
12金工程

所谓“十二金”工程,是指包含“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等工程在内的国家政务体系中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基层单位统一平台、统一规范、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的12项电子信息化建设工程。
1.金宏就是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承担。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
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
2.金关就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
金关的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
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3.金税就是国家为了加强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保证增值税的税收收入而在全国范围内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的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管理系统,概括起来就是建立“一个网络、四个系统。
”一个网络是指建立全国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各省国税局、各市(地)国税局、各县(区)国税局统一的计算机主干网;四个系统是指:建立起覆盖全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防伪开票子系统、增值税防伪认证子系统、增值税稽核子系统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协查子系统。
4.金融监管<含金卡> 就是融监管(含金卡)工程. 金融监管工程即银行业信息化工程,其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货币政策管理和金融监管,并推进自动化支付。
十二金推动电子政务辉煌

十二金推动电子政务辉煌电子政务在近年来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热门词汇之一,这是为了应对建设电子政府(e-Government)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IT领域。
基于对互联网技术标准的使用,电子政务着力于建立面向政府、机关、公众服务组织等机构的信息系统,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的扩展,将政府职能的信息化由政府内部向政府外部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内近十年的调查分析数据显示,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已经称为继金融、电信等核心经济领域之后,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
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电子政府的规划,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
“两网”分指政府信息化网络的“内网”和“外网”;“一站”是指政府的门户网站;“四库”着力建设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及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数据库系统;“十二金”则是面向政府办公业务建立的十二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而这十二个系统工程也是这个专题的重心。
十二金工程由财政部、民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公安部、国家审计署等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在经历了多年的建设以后已经展现出相当的成效。
在专题中我们将重温十二金工程的建设目标、回顾十二金工程走过的历程、展示十二金工程的建设成果、展望十二金工程的未来发展,力图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十二金工程。
总体来看,十二金工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个分法也被称为“2523”。
其中,第一个2主要指提供宏观决策支持的“金”字工程;5是指涉及金融系统的金财、金税、金卡、金审和金关工程;第二个2是指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金盾工程、金保工程;3则是指具有专业性质但对国家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金农、金水、金质工程。
目前一些工程已经完成了预期计划,而另一些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实施。
这些“金”字工程不仅仅加快了我国电子政务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金保工程应用价值逐渐攀升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社保信息化工程正由硬件建设阶段逐步过渡到软件应用阶段,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正处于上升阶段。
十二金工程

“十二金工程”基本情况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规划中,电子政务建设将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何谓“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则是要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12个业务系统。
“12金”国务院17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
业界把这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一、金桥工程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
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
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个大中型企业、100个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
二、金关工程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金关工程就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
2001年,“金关”工程正式启动。
金关的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
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与现状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引言: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有着较大的成就,但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我们就这些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讨论。
一.我国电子政务成果显著1985年的“海内工程”确立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电子政务这一概念。
一开始我们把建设目标放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方面,逐步使得网络化成为政府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的重要途径。
1993年底,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为一种潮流风靡,我国为了顺应大的潮流,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初步工程。
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三金工程”,分别为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是由四十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经过协调共同发起的倡议,仅仅经过2年的建设截止2001年年初,我国通过来注册的政府门户网站域名总数达到四千七百多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百分之四;已经建成以万维网为基础的政府网站达三千二百多个,绝大多数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建立起自己的办事网站。
2007办公室文件批准“十二金”项目,从此中国的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发展,以提高行政监督为重点目标。
同年,第二次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指出了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也推出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包括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关键业务系统,基础信息库和统一的网络平台。
由于释放的指导,经过一系列协调部署和施工监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基本实施的重点任务确立并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电子政务自身的发展环境的限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我国至此已经构建了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的大体框架。
总体而言,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给政府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金税三期、金税系统、金三系统

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优化完善后的金税三期 系统在广东、河南、内蒙古国地税正式上线运行。至此 金税三期第一阶段6个试点省、直辖市全部上线运行成功
2014年年底:金税三期工程第一阶段完成工程综合验收
第二阶段
一、2015年起:金税三期主要系统在全国展开推广, 至2015年年底完成:河北、宁夏、贵州、云南、广西、 湖南、青海、海南、西藏、甘肃、安徽、新疆、四川、 吉林等14个省、自治区推广;
……………………
体外循环 资金体外循环就是指大量资金尤其是现金明显地脱离财 政部门、银行监管,使资金在国家现金管理控制之外活 动。
1、多种经济成分及多种信用形式的并存。比如多种组织 未在银行开立账户,直接大量现金交易;农村合作基金 合作社、各种融资公司的信用机构的存在等。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1993年12月,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金”字工程全面铺开。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2 年8月5日,中办发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相应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业界把这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五)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最早启动的“金”字工程之一。1993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全民使用信用卡的倡议。同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金卡工程”。“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金卡工程”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账形式实现货币流通。“金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实用的、比较完整的电子货币系统,形成和完善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会融卡业务管理体制。金卡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卡工程本身就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试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六)金审工程
“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简称,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账簿的检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挑战。金融、财政、海关、税务、民航、铁道、电力、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趋向普及。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会计领域计算机做假和犯罪,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时有出现。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的作业方式必须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1998年,审计署提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并开始筹备“金审工程”。 金审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法定监督职责。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领域的一场革命。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使审计手段发生重大变革,必将推动广大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必将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风险。
什么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什么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一、“三金”工程1993年底,中国正式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金桥”工程又称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这项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关”工程又称为海关联网工程,其目标是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国际贸易无纸化。
“金卡”工程又称电子货币工程,它是借以实现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三金”工程之间有内在联系,即“三金一网”,共用金桥网。
二、“十二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17号文件明确提出“十二金”概念。
17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业界把这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三、“三网一库”2000年5月至200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下发三个文件,颁布了“十五”期间的总体规划,明确国务院办公厅将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框架,即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
1、“三网”。
是指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又称“内网”),与内网有条件互联、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又称“专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又称“外网”)。
办公业务网(内网):是指政府机关内部涵盖所属单位(处、室等)在内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是指以内网为基础,把政府各部门及上下级政府之间以INTRANET方式相互联接,为领导决策和政府工作提供内部信息资源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金字工程“金字”标竿是否还需再立?

金字工程“金字”标竿是否还需再立?12年前,中国开启“金字”工程。
12年后的今天,“金字”工程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带动远远超出了“金字”工程本身。
信息化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推进。
十二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自提出了全民使用信用卡的倡议,同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中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
此工程拉开了“三金工程”的序幕,同时发展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
12年过去了,重新审视属于中国政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二金”工程的建设,将总结出中国政务中在这12年当中的经验,为以后更多的领域信息化提供借鉴。
同时,经过了12年建设之后,中国电子政务是否还需要再造“金字”工程?三金为始12年过去了,客观审视“金字”工程实践,是要为以后电子政务提出新的思考。
“十二金”工程首先被提上议程的是“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能成为“十二金”工程的领头羊,不仅在于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部委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贴切当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
它是中国一项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账形式实现货币流通。
实践证明,“金卡”工程的实现加速了中国金融现代化步伐,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方便了人民工作生活。
“三金”工程的大背景是当时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下推行的。
1993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由当时24个部委、总局共同参加组成,代表国务院领导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
联席会议提出的“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16字方针作为建设“三金”工程的指导方针。
在这种背景下,“三金”工程的建设进行顺利。
所谓“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
它们为加速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提高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信息资源共享,由原电子部协同银行、原邮电等有关部委推出的建设工程。
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_政府审计

案例简介 国家审计署“⾦审”⼯程是国家电⼦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的“⼗⼆⾦”之⼀,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第⼀个⾦字⼯程。
⼯程的⽬标是:建成对财政、银⾏、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数据进⾏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或者财务收⽀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
实施“预算跟踪+联⽹核查”的新型审计模式,从⽽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维护经济社会建设秩序,促进政府廉洁⾼效建设,更好地履⾏审计法定监督职责,并最终建成贯通署、省、市、县四级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Government Audi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AIS)。
⽤户名称 国家审计署 ⽤户类型 政府 ⽤户需求 某署“⾦审”⼯程是国家电⼦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的“⼗⼆⾦”之⼀,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第⼀个⾦字⼯程。
⼯程的⽬标是:建成对财政、银⾏、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数据进⾏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或者财务收⽀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
实施“预算跟踪+联⽹核查”的新型审计模式,从⽽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维护经济社会建设秩序,促进政府廉洁⾼效建设,更好地履⾏审计法定监督职责,并最终建成贯通署、省、市、县四级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Government Audi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AIS)。
什么是金税三期工程-金税三期工程介绍

什么是金税三期工程?金税三期工程介绍什么是金税三期工程?金税三期工程介绍金税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之一,从1994年上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先后经历了一期和二期建设阶段。
xx 年9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金税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xx 年4月9日,发改委批准金税三期工程可研报告;xx年9月24日,发改委正式批准初步设计方案和中央投资概算,标志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
金税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从94年,根据朱总理“先试点,后推广”的指示精神,开始组织力量在辽宁鞍山、江苏镇江和广东珠海三市试点,1996年1月1日起全国凡是开具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全部安装运行防伪税控系统,2000年1月1日起,所有十万元版以上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律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
截止目前,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已经进入全面的三期推广阶段,全面覆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只要开具专用发票就必须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
可以说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是我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发明。
金税三期工程在广东、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重庆6个省级国地税局先行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
这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工程,融合了税收业务变革和技术创新,具有六大创新点:――运用先进税收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做好总体规划运用流程管理理念规划征管系统,直接使用工作流工具,增强征管系统的适应性,有效支持业务由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由结果监督转变为过程监督。
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规划管理决策系统,并与征收管理、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衔接,提高信息应用水平。
运用面向服务的理念、技术整合行政管理系统,把已开发的应用软件以松耦合方式整合到行政管理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
――统一全国征管数据标准、口径通过对税收元数据的属性定义,保证数据项标准、口径的唯一性;通过规范数据采集方式和标准,实现涉税信息的“一次采集,系统共享”,并为涉税信息的拓展应用奠定基础。
金税三期(优化版)系统介绍

金税三期工程
全国推广上线时间表
版本 上线年度 上线单位 备注
总局 集中版
2013年
1市:重庆 2省:山东、山西
2月份单轨 10月份单轨
2014年 3省(区):广东、内蒙、河南
1区:宁夏 2015年 4省(区):河北、贵州、广西、云南
广东10月1日、 内蒙和河南12月 1日单轨
7月8日单轨 9月8日单轨
金税三期工程
1.以统一业务平台为保障,实现国、地税使用一个业务 需求版本; 2.以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实现业务全覆盖; 3.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建立新型岗责体系;以标准化 为方式,实现数据、文档结构及内容的规范统一; 4.以两级集中数据、国税地税交互、外部信息交换为基 础,实现全国税务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共用; 5.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加强纳税遵从风险管理; 6.以优化纳税服务为落脚点,建设信息化纳税服务平台 ; 7.以信息集中集约管理为出发点,推进全员建档管理模 式。
票系统)纳服系统、外部交换系统产生的涉税数据,根据 税务机关目标需求和管理要求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统 计、核算,生成各类查询表单、税收报表、分析报告等; 依托指标管理平台,对纳税人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开展纳
税信用评价。
管理决策平台包括:决策1包、决策2包。
金税三期工程
管理决策平台——决策1包
业务应用功能包括4个子系统:
金税三期工程
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数据 采集 风险 识别 风险 评价 任务 统筹 应对 处置 质效 管理
纳外 服部 部机 门构 风 控 中 心
指标管理岗 分析评价岗任务统筹岗任务分配岗 查询跟踪岗
申报数据 外部数据
分析评价岗
2 3
任务审批岗 任务处置岗 4 6
国产中间件强势切入十二金工程

国产中间件强势切入十二金工程日前金蝶中间件总经理蔡军向记者透露,金蝶中间件成功中标国家金农工程。
金农工程是面向政府办公业务建立的国家级重点电子政务系统十二金工程之一。
这是继金宏工程、金盾工程之后,金蝶中间件在14个月内中标的第3个金字工程。
加上在2008年5月中标的地理空间信息库,以金蝶中间件为代表的国产中间件已经应用到“四库十二金”中的4个国家级重点核心电子政务系统。
从2003年开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就开始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金蝶中间件2007年成功中标金宏工程,使国产中间件成功进入国家级重点核心系统的金字工程。
2008年是“十一五”的第三年,“金字工程”建设继续向纵深发展。
金蝶中间件抓住机会,今年连续拿下了金质工程、金农工程。
蔡军自信地表示,“以前十二金工程一直被BEA、IBM等国际巨头所垄断,金宏工程是国产中间件的一个突破。
今年4月我们通过了金宏工程的验收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毫不逊色与国外产品,也正是这个突破带来了良好的连锁反应,连续拿下3个四库十二金的国家级核心项目。
”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以及为中国带来的影响,IT行业已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08年第2季度中国中间件市场季度监测》显示,国内中间件市场在第2季度整体规模达到3.69亿元,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客户(尤其是出口型企业)的采购能力有所降低,同比增速低于前一个季度,也低于去年同季度。
蔡军介绍说,经济危机对公司影响不大,在连续拿下4个金字工程的鼓舞下,公司业绩不仅继续保持100%的增长速度,而且为公司明后两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波及到国内不少行业,很多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明显受到影响。
但在国家2年内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各相关政府部门在金字工程方面的投入将继续扩大。
加上国家对基础软件的日益重视,以中间件为代表的国产基础软件企业面临一次关键的发展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十二金工程(一)金宏工程“金宏工程”(即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十二金”项目之一,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该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国务院直属的7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共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宏”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项目工作。
“金宏工程”总体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过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经济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
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
“金宏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与决策的协调性;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金税工程“金税工程”总称为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是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于1994年开始推行。
1994年7月,作为“金税工程”一期的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在50个大中城市试点。
1998年8月开始推行“金税工程”二期,至2003年7月,“金税工程”二期原定目标全部实现,并取得显著成效。
“金税工程”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推动了业务和技术在战略层面的结合,支持了税收征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推动征管改革和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税收工作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保证税收收入持续增长,“金税工程”三期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约79亿元,建设周期约四年(2006—2009年)。
“金税工程”三期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通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平台”是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
“二级处理”是逐步实现税务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二级集中处理。
“三个覆盖”是应用信息系统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税务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覆盖各级国、地税机关,并与有关部门联网。
“四个系统”是指税收业务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等四大应用系统。
“金税工程”三期最终将建成拥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网络、一个国家级税务处理中心(含备份中心)、70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含备份中心)、80万个工作站,年事务处理量超过10亿笔、内部用户约80万人外部用户过亿的,覆盖各级国地税、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的全国性信息系统。
(三)金关工程“金关工程”是我国政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国家信息化重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
工程的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金财工程“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经济景气预测等核心业务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
它是在总结我国财政信息化工作实践,借鉴其他国家财政信息化管理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标相适应的一套先进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
“金财工程”以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纵横向三级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资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以实现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体现了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
“金财工程’’是财政工作信息化和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它的建立与实施将管理超过全国GDP 20%的资金流动,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促进国民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实现依法理财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金卡工程“金卡工程”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最早启动的“金”字工程之一。
1993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全民使用信用卡的倡议。
同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
“金卡工程”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账形式实现货币流通。
“金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实用的、比较完整的电子货币系统,形成和完善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会融卡业务管理体制。
金卡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卡工程本身就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试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六)金审工程“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简称,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账簿的检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挑战。
金融、财政、海关、税务、民航、铁道、电力、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趋向普及。
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会计领域计算机做假和犯罪,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时有出现。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的作业方式必须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
1998年,审计署提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并开始筹备“金审工程”。
金审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
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法定监督职责。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领域的一场革命。
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使审计手段发生重大变革,必将推动广大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必将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七)金盾工程“金盾工程”,即“公安信息化工程”。
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
1998年国家公安部为适应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实现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实现“科技强警”,增强公安系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作战、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提议建设“金盾工程”。
1999年4月,国家公安部科委正式向国家计委提交了“金盾工程”立项报告和项目建议书。
从1999年4月开始,国家计委对国家公安部的“金盾工程”进行评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直到2001年1月才获得立项。
“金盾工程”实质上就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适应新形式下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
目的是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金盾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和完善全国公安通信网络和全国公安信息系统,实现以CCIC 为核心,各公安业务为基础,以“数字化警察”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初步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公安工作信息化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使全国的公安基层单位和移动值勤的警员能随时随地地访问网络信息资源,在全国通信网络上实现3—5个重点业务的信息化工作流程,为各警种业务的全面信息化奠定基础。
“金盾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全国公安综合业务网络的建设,全国公安信息中心建设,加强与完善各级公安指挥中心,全国公共信息网安全监控中心。
全国公安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级,连接公安部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网络为一级网,连接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市地的网络为二级网;连接市地至县(市)区的网络为三级网。
(八)金保工程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将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12项重点工程之一。
2002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金保工程”全面启动。
“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其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字:“一”是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二”是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三”是三级结构,指由中央(劳动保障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四”是四项功能,指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
“金保工程”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既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办公网、业务专网和公众服务网的建设,其中,业务专网是金保工程建设的主体。
在劳动保障领域,劳动保障部的办公网属于政务内网的基本范畴;劳动保障系统的业务专网属于政务外网范畴;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公众服务网提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
(九)金农工程“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