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009b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d.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1.媒体公关:媒体公关是指通过新闻稿、新闻发布会、新闻采访等方式,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组织的信息和故事,以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传递积极的信息。
通过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报道机会,提高公众对组织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2.社交媒体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公共关系传播。
通过发布有关组织的新闻、活动、产品等内容,与粉丝互动,并及时回应用户反馈,可以加强组织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3.事件营销:组织可以利用特定事件或节日等时机,进行相关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
通过与事件相关的策划和宣传,组织可以提高公众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例如,各大公司会利用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推出相关的营销活动,吸引公众关注。
4.互动营销:互动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传递组织的信息。
例如举办各种活动,如沙龙、座谈会、讲座等,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进而制定合适的传播策略。
5.引导性传播:引导性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信息引导和诱导,以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就某一特定话题进行讨论,以引导公众对该话题的关注,并树立组织的专业形象。
同时,可以通过发布研究报告、调查结果等内容,提供相关信息,引导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在选择公共关系传播方法时,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目标受众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传播方法,可以更好地与公众进行互动、传递信息,塑造组织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关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2a7e7f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c.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一)语言 (二)习俗障碍 (三)知识经验水平 (四)角色 (五)心理特征
第三节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群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的 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具有公共关系传 播的一般特性,是公共关系传播的组成部分。
一、大众传播的特点
1.覆盖面大,传播范围广 2.传播信息受到过滤 3.受众广泛而分散,对象不易控制和确定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
1。新闻传播功能 2。舆论导向功能 3。教育引导功能 4。文化娱乐功能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与优 缺点
根据信息传播载体的不同,可将大众传播媒介分为两类:一是印 刷类媒介。它主要是指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将信息印刷在纸张 上进行传播的媒介,主要代表是报纸和杂志;二是电子类媒介。 主要是指通过专门的电子设备,以声音、图象等传播信息的媒 介,主要代表是广播、电视,以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因特网。 各种传播媒介既有其共同的特点,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报纸
2。杂志
3。广播
4。电视
5。网络
网络公关(PR on line)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 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 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
四、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的原则
(一) 根据具体目标来选择 (二) 根据公众来选择 (三) 根据需要传播的内容来选择 (四) 根据经济条件选择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类型 人际传播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与彼此往来。公共关系的
人际传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依据传播主体分为:组织传播、公众传播 (二)按是否有中间媒介,人际传播可以分为面对面传播和非面
公共关系的传播
![公共关系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3676b3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1.png)
在我国,邮电传播主要是作为一项事业由国家管理和经办的,任何组织、个人都可以利用它来传播信息。但要有效地运用邮电传播,也须注意以下问题。
(1)要根据邮电系统的业务范围以及各种业务的特点与作用有效地选择媒介。
(2)要根据所传播的公关信息的内容、形式、数量以及传播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保密要求、保险要求等综合选择媒介。
在选择人际传播方式进行公关信息传播时,常常与政界要员、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名人结合起来,能起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公关活动与名人结合在一起,通过名人引起公众的注意、兴趣与好感,从而达到对组织形象、组织产品的认可,这就是名人效应。
七、善于“制造新闻”
在媒介上刊播新闻是进行大众传播的有效方式,借助媒体为组织宣传,可信度和有效性高,容易被人接受。
(4)目标公众。目标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的对象,是公共关系传播内容的接受者。
(5)公共关系传播效果。公共关系传播效果是指目标公众对信息传播的反应,用以衡量公共关系人员对传播对象的影响程度。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特征、过程与模式
1.传播特征
公共关系传播有其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内容的求实性。
(1)传播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功底,说话不能词不达意。
(2)传播者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了解不同场合中交际语言规范和礼貌用语。
(3)传播者交谈态度要谦恭和热诚,交谈话题要有新意,能引起对方兴趣和共鸣,聆听对方讲话时要表现出尊敬和认真,并及时反应,因为接收信息的态度和反应也是一种传播活动。
六、利用名人效应
教学目标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和类型;
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选择;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15a78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5.png)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公共关系的传播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你看啊,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得把握好方向,可不能瞎转悠。
传播信息就像是给朋友们递小纸条,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要是你写得模模糊糊的,那别人咋能看懂呢?就好比你跟人说个事儿,说了半天人家还云里雾里的,那能行不?所以呀,咱得把信息传达得明明白白的。
真实性那更是重中之重啦!你可不能说假话骗人呀,这就像是走路不能走歪路一样。
一旦被发现说了假话,那可就糟糕啦,就像脸上被贴了个“不诚实”的标签,撕都撕不下来呢!大家都喜欢和诚实可靠的人打交道,公共关系传播也是这个理儿。
双向交流就像两个人聊天,不能光是你一个人在那呱呱说,也得听听人家说啥呀。
你得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只顾着自己夸夸其谈。
就好像打乒乓球,有来有回才有意思嘛,要是你一个人在那发球,谁跟你玩呀!而且呀,咱还得注重情感的传递呢!别老是冷冰冰地传达信息,要带着点热情和温度。
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人心呀!如果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那多无趣呀,谁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呢?还有呀,时机也很重要哦!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别错过了好时机。
比如说发布一个重要消息,你得选个大家都关注的时候,不然谁会注意到呀。
这就像你想在舞台上表演,总得选个灯光最亮的时候上去吧。
另外呢,一致性也不能忘。
不能今天说东,明天说西,让人摸不着头脑。
得有个一贯的风格和态度,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得稳定呀。
不然别人会觉得你不靠谱,一会儿一个样。
你想想看,要是一个公司一会儿说自己的产品天下第一,一会儿又说其实也有不足之处,那消费者会怎么想?肯定会觉得这公司不靠谱呀!所以呀,公共关系的传播真的很重要,得好好把握这些原则。
总之呢,公共关系的传播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我们都是演员。
我们要用真诚、真实、热情和智慧,把这场演出演好,让观众们都喜欢我们,都愿意和我们打交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才能让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呀!。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52c6d8f48d7c1c709a14537.png)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报纸的优点
(1) 发行面广,覆盖面宽。
❖在 我 国 , 报 纸 历 来 是 主 要 的 媒 介 形 式 。 发 行 量 大 , 传播面广,读者众多,遍及社会的各阶层。
(2) 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
❖报 纸 的 发 行 区 域 和 接 受 对 象 明 确 , 发 行 密 度 较 大 。
❖ 在四大媒介中,杂志广告的寿命最长。
杂志读者比较固定,易接受杂志宣传
❖ 杂志具有明确的稳定的读者群体。一般来说,其读者文化层次 较高,对于杂志有比较持久的兴趣。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杂志的缺点
杂志的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
❖杂志的版周期少则七八天,多则半年一年,容易失去许多广 告传播的最佳时机;
❖ 新闻信息飞速增加 ❖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800多颗通讯卫星,控制着世界75%
以上的信息和65%以上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西方四 大通讯社每天总发稿量高达3500万字。在我国,报纸的 版面一扩再扩,办了日报又办晚报、晨报,一个报业集 团内往往有十多家报刊。一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纷纷办 成广电集团,除了实行正点滚动播出新闻之外,还兴办 新台,如经济台、交通台、娱乐台、教育台等。在沿海 省会城市,一般都办有60多种报纸;地级城市还分别办 有五六种报纸;各个县、市也办有报纸、广播和电视。 在当代社会,电视和网络是最强大、最主要的信息“运 输公司”。目前在我国的天空,除了无线和有线的广播 和电视,单卫星电视就有近200个频道,除去加密电视 和信号微弱的电视频道,可接收的大约也有80多个频道。 这无疑是陆海空交织、声字像并举的立体化的全方位的 新闻信息传播格局,其新闻信息量之巨可想而知。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公共关系的传播
![公共关系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2c25df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d.png)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了解公众对企业品牌、产品、服务的态度和需求,为企业改进提供依据。
舆情分析
媒体监测与分析
05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评估
定量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量化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如媒体曝光度、公众知晓率等。
定性评估
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公共关系活动的反馈,了解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对称性
02
该模型要求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应当对称,即组织不仅要传递自身信息,还要对公众反馈进行回应和解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互惠互利
03
双向对称模型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组织通过满足公众需求和期望来提升自身形象和声誉,而公众则通过了解组织信息来增加对组织的认知和信任。
双向对称模型的特点公共关系的传播源自目录contents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 公共关系传播技巧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评估 公共关系传播案例研究
01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通过各种媒介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旨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形象和关系。
定义
公共关系传播强调信息的双向流动,组织与公众之间需要相互了解和沟通。
综合评估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全面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评估方法
评估公共关系活动在各类媒体上的曝光次数和持续时间。
媒体曝光度
了解公众对公共关系活动的知晓程度和信息传递的覆盖面。
公众知晓率
评估公共关系活动对公众态度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公众态度变化
评估公共关系活动对提升企业或组织形象的作用。
双向对称模型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传播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20534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c.png)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传播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之间,通过广泛使用各种传媒工具和渠道,力图营造正面形象、维护良好关系的一系列传播活动。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媒体关系。
媒体是公共关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通过媒体渠道可以把组织机构的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公众,树立良好的形象。
建立媒体关系的关键是要与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多地报道组织机构的正面新闻和信息,也能够及时传达重要信息。
第二,组织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策划和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可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增加组织机构的曝光度,进一步提升组织机构的知名度和形象。
宣传活动可以包括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主题展览、公益活动等,通过有效的策划和执行,可以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三,危机公关处理。
危机是指突发的事件或问题,可能对组织机构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危机公关处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维护组织机构的形象和声誉。
危机公关处理的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做好危机处理的沟通工作。
第四,社交媒体传播。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开始将社交媒体作为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机构可以与公众进行更直接、更多元化的互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传播组织机构的信息。
社交媒体传播包括利用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与粉丝和关注者进行互动,传播组织机构的新闻、活动和宣传。
第五,赞助和合作。
组织机构在公共关系传播中,可以与其他组织机构进行合作或赞助,共同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可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提升组织机构的知名度和形象。
赞助活动可以包括赞助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通过赞助活动可以与公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塑造正面形象。
公共 关系 传播
![公共 关系 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b6e24d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5.png)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的过程及相关理论
• 二、受众选择的3S理论
• (一)3S理论的基本思想 • 选择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处理,包括受众心
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理 解(Selective Perception)、选择性记忆(Selective Retention) 。其 基本思想是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内容,而是更倾向 • 于那些与自己固有的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信息;选择性接受的结 果,往往进一步强化了受众固有的立场和态度,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措施性项目及相应的费用。 • 其他项目清单主要表明了招标人提出的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特殊要求所
发生的费用。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 •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是在建设工
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规范》的要求及施工图,提供工程量清单,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 、施工图、企业定额、市场价格自主报价,经评审后,合理低价中标 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的过程及相关理论
• (二)“把关人”理论的公共关系意义 • 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
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 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 优先人选、优先得到传播。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 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等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 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公共关系传播PPT培训课件
![公共关系传播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84d8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3.png)
借助与公众的互动和反馈,组织可以更好 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 略。
双向对称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1. 提高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信和互动,增强组织形象。
2. 及时获取公众反馈,优化组织的决策和行动。
双向对称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 促进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对称传递,提高组织的透明度。
双向对称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政府机构
与政府机构建立良好关系,获 得政策支持和项目合作机会。
社会公众
面向社会公众,树立企业良好 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
传播效果评估
媒体曝光度
统计新闻报道、专访等媒体曝光次数, 评估传播效果。
网站流量
分析网站访问量、用户停留时间等数 据,了解受众关注度。
社交媒体互动
统计社交媒体上的转发、评论和点赞 数量,评估内容影响力。
数据分析和监测
AI可以对公关传播效果进 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为决策提供支持。
公共关系传播行业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整合营销传播
公关与广告、促销等其他营销手段的 结合,实现协同效应。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与本土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公关传播将更 加注重本土化战略,满足不同地区受 众需求。
公关传播将更加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和 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公共关系的特点
公共关系具有双向对称模型的特 征,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 沟通、双向对称和双向作用。
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性
建立和维护组织形象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组织可以向公众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理念和优势,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形象。
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联系、传递信息、增进理解和 信任的重要途径。
公共关系学之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学之公共关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edb5c2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9.png)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01
02
0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 集公众对组织传播活动的 反馈。
观察法
观察公众在接受组织传播 活动后的行为变化。
分析法
对组织的传播活动进行数 据分析,了解传播效果。
提高传播效果的措施
优化传播内容
确保传播内容准确、简洁、有吸引力 ,符合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
内容策略
1 2 3
信息内容
选择与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相符合的信息内容, 如产品特点、功能、价格、服务等,以吸引目标 受众的关注。
信息形式
采用多样化的信息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 音频等,以丰富传播内容,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和 记忆度。
信息发布方式
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如新闻媒体、社交媒体、 广告等,以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果。
失败案例一
背景
某公司推出了一款新产品,但在产品发布会上对新闻媒体 的提问和关注视而不见,导致媒体对该产品的报道多为负 面。
传播策略
该公司在产品发布会上没有制定针对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 ,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媒体接待人员,导致媒体对该产品的 报道不尽如人意。
失败因素
该公司对新闻媒体的忽视导致了品牌形象受损。媒体的负 面报道对公司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了新产 品的市场表现。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与策略
未来的公共关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传播渠 道和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整合、跨平台的联动 、KOL的合作等,以满足组织在不同场景下的传 播需求。
危机公关与舆情应对
随着公众对组织舆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危机公 关和舆情应对逐渐成为公共关系传播的核心工作 。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及时处理 舆情危机,维护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7b816085901020207409ca0.pn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原理
(2)情境架构(context)传播与环境相协调(物质的、文化的、 心理的、时空的等)。 (3)内容(content)。传播内容与受众有关,必须能引起他们 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 (4)清晰(clarity)。要求信息的简洁明了 (5)持续和一贯(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指传播需不 断重复使公众由不注意到注意、由外部注意到内部注意。 (6)通道(channels)多渠道传播,正确选择传播媒介及权威 的传播机构。 (7)受众的能力(capability of audience )。考虑受众的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原理
行移动通信;从面向一般用户的通信到面向大众的广播和 电视。面向公、私用户的电报、电话兴起之后,无线电 广播和电视也相继诞生,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 大的作用;从区域性无线电传播网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高 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又称多媒体传导系统)。以“电声光 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传播技术使人类的传播事业由传统 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融合电话、电视 和电脑这三种主要传媒的性能于一体,通过光纤传输文 字、声音、影像,或三者组合的高信息量的电信交流网 络,各种现代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 的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原理
(二)消除障碍的对策 (1)增强传播沟通的可信度。首先,传播信息的主体, 即组织要给公众一种诚实可靠的印象,经常说假话的人 即使说真话也未必有人信。其次,选择较权威的媒体作 为传播渠道,影响会很大,也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最 后,所传播的信息即使要使用修辞和艺术手法也一定要 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传播应保持相容性或一致性。传播应与周围环境、 习俗等相容,且传播的内容不能前后不一,自相矛盾 (3)注意传播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有人对同一个牌子的 汽车做了两种广告:一种广告只说该汽车的优点;而另一种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8d8b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0.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在公共关系传播中,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根据不同情况和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公共关系传播方法。
1.媒体传播媒体传播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新闻稿、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方式,将组织的信息传递给媒体,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发布新闻报道、广告等,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和了解度。
2.社交媒体传播3.事件传播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事件,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增加对组织的关注和认知。
比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展览、慈善活动、赛事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这些事件的信息,提升公众对组织的关注度和信任度。
4.公益传播公益传播是一种利用公益活动来传播组织信息和价值观的方法。
组织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捐助慈善机构、开展环保活动等,传递出组织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形象,树立组织的公众形象和声誉。
5.公关活动6.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一种通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来传递信息和影响公众的方法。
通过组织高层与公众互动、参加行业交流会议、组建志愿者队伍等,增加个人与公众之间的接触,建立与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7.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在组织面临危机时通过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控制危机,减少危机对组织形象和声誉的伤害。
组织可以通过新闻发布、危机处理公告、回应公众关切等方式,积极应对危机、回应公众疑虑,恢复公众信任和支持。
8.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组织通过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来实现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
通过广告、橱窗展示、网络推广等,传递出组织的品牌理念和核心价值,建立品牌的公众形象和认可度。
以上是常见的公共关系传播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注意与目标受众的匹配,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完善和创新,实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01a55b6b0717fd5360cdcf9.png)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行为, 它基本上属于组织传播层次,但又具备各 种传播类型的特点。
又称自传,指传播双方为一体的信息交流沟 通方式,如个人自我反省、回忆思考、自言 自语、自我发泄、自我安慰、自我陶醉、 思想斗争、内心冲突等。
指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这种传播,双方参与度高,传播符号多样、 手段丰富,信息反馈灵便,感情色彩强烈, 但是,这种传播范围小、速度慢。
指职业的传的传播方式。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传播面; 由于职业新闻工作者作为“把关人”,大 众传播媒介具有“过滤性”,所以传播的 信息权威性大,说服力强;个人情感因素 介入较少,有高度的公开性。
信息反馈缓慢、零散,评价传播效果的工 作量较大。鉴于大众传播量大面广,影响 力强,对迅速建立组织形象,扩大组织的 知名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公共关系传 播的主要手段。
就是传播者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按照一 定的规则将信息内容编制成符号系统传播 出去,以便于传播对象理解和接受。
传播者编码以后就会制成一定的符号作为 信息的表现形式进行传播,这种符号可以 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手势、眼神、图解 和音乐
又称媒介或渠道,是指建立传播关系的双方 用以传播信息的物质。 例如,文字写成书信、文章才能供他人阅 读;话语必须通过空气震动才能让人听到; 语言只有转化成电子讯号,通过电波传送, 才能在片刻间跨越万水千山。
①为了交换各方所需要的情报,如科学技 术的引进和输出,学术观点的交流和探讨; ②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如发表声明,递 交照会,制造国际舆论等等; ③为了建立和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 进行国事访问,参加国际活动,开展文化 和艺术交流等等。
公共关系的传播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传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d07b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3.png)
公共关系的传播名词解释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通过策划、组织和实施一系列公共沟通活动,旨在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一门专业学科和实践领域。
公共关系是一种有助于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传播手段和战略。
公共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沟通方式,它通过广泛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和工具,如媒体、社交媒体、公众活动等,向公众传递组织的信息,塑造组织的形象和品牌形象。
同时,公共关系也是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组织的策略和行动,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核心要素之一。
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和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在公共关系中,传播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信息发送给公众,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精心设计和精确定位,将信息准确、有效地传达给目标受众群体。
传播在公共关系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它连接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形塑了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名词解释是解释某个特定名词的含义和概念。
在公共关系中,有一些与传播相关的名词是值得我们了解和解释的。
第一,媒体关系。
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包括与媒体机构和媒体从业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媒体是公共关系的重要传播渠道,通过与媒体的有效互动,组织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塑造形象。
在处理媒体关系时,公共关系从业者需要掌握媒体运作规律,与记者和编辑建立互信关系,积极回应媒体关注和报道。
第二,危机公关。
危机是指潜在或实际威胁到组织声誉和利益的事件或情况。
危机公关是在组织遭遇危机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和修复组织的声誉。
在危机公关中,及时、准确地回应公众关切,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提供信息和解释,以建立信任和稳定局势,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品牌建设。
品牌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价值的象征。
品牌建设是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和传播活动,塑造和巩固组织的品牌形象。
通过有效的品牌建设,组织可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获得公众的认可和选择。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d329ee719e8b8f67c1cb9c5.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容
初创时期信息传播的内容:主要介绍企业的投资建设状 况,企业的性质、规模、设想及风格等 发展时期信息传播的内容:其内容应该是维护企业已经 形成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政 策、特色等,将企业新产品研制与开发、产品价格波动 情况、商标及企业的更改情况,及时告知社会公众 风险时期信息传播的内容:应该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产品 的特色;出现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地披露问题的根源, 向公众致歉,并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告诉公众 低谷时期信息传播的内容:向社会公众说明企业步入低 谷的原因,澄清事实,诚心诚意地求得公众的帮助,让 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企业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象征互动论》
人能够进行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认识外界和他人的同时也认识着 自身。 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与他人的社会 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不是这种反映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立的特点。 (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
包括外延和内涵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人内传播的特点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他的本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米德自我与客我理论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
人际传播的动机如下: (1)获取信息 (2)建立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进行情感沟通(精神和心理的需要) 人际传播的特点: 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 感官参与度高 保密性强 反馈迅速 可控性强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沟通PPT课件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沟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7d5d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b.png)
沟通障碍与技巧
01
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影响沟通效果的一切因素,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心
理因素等。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被误解。
02
有效沟通技巧
为了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包括明确
沟通目标、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注意非语言信号、倾听等。
03
反馈与倾听
反馈是沟通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同时,
TH传播与沟通理论
传播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信息是由信源发出, 经过某种媒介,到达信宿。其特 点是传播的单向性,没有反馈机
制。
双向对称模型
该模型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即信 息不仅从信源传到信宿,而且信 宿也会对信源产生反馈。这种模 式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
控制论模式
以控制论为指导,强调信息的循 环和反馈,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
文化活动
组织文化活动,展示组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危机公关
危机预警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危机事件。
危机处理
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危机事件,减少负面影响。
危机后的恢复
在危机处理后采取措施恢复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04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
双向对称模型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双向对称模型概述
双向对称模型是由双向对称模型理论家格鲁尼格和亨特提出的,该模型强调公共关系实践 中双向对称的重要性,即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互动。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提升组织形象
危机应对
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形 象和声誉,增强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有效的公共关系 管理可以帮助组织迅速应对,降低危 机对组织的影响。
公共关系的传播
![公共关系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ef460f390c69ec3d4bb7545.png)
一、大众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是职业的传播者使用大众传播 媒介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的 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
分为印刷品媒 介和电子媒介
印刷品媒介:报 电子媒介:广播、电视、 两 纸、杂志、书籍 电影等。 类 等。 媒 介
二、大众传播媒介
• 报纸
• 优点: • 受传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 • 便于贮存信息; • 能准确、全面地传播信息; • 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 • 制作较容易,成本不高。 • 缺点: • 即时感染力较差; • 传播不太及时; • 读者层次的限制影响读者的数量。
下编 公共关系实务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公共关系的核心就是“传播”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的过程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容 1、信息的传播 2、情感的传播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
公众
产生什么效果
传播媒介(方式)
公共关系人员
公共关系信息
三、公共关系传播的载体 1)语言符号 2)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
根据讲求 经济效益 的原则选 择传播媒 介
第四节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 一、关于传播效果的一般理论
二、怎样改善传播效果
1、研究公众的选择性注意
• 结构性因素 • 功能性因素
2、注重传播条件和团体影响 A、要有最好的传播者的条件 B、要有最好的信息条件 C、注意团体的影响
3、着力影响态度引发行为
四、人际传播的类型
【I】口头式个体传播 •面对面的交谈
•电话
•【2】书面式传播 •【3】专题活动
第三节 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的选择
一、传播方式的选择原则 • 人际传播的优势及其适用范围 • 大众传播方式的优势及其适用范围 • 某大众传播大大地突破了时空限制,能迅速地
简述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要素
![简述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7af5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8.png)
简述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要素
公共关系呀,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领域呢!那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要素到底有哪些呢?这不就像是一场精彩演出的各个关键部分嘛!
首先得说说传播者,他们就像是舞台上的主角,掌握着信息的源头,决定着要传达什么样的内容。
传播者得有魅力、有能力,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呀,是不是?他们得精心策划、巧妙包装,把信息以最吸引人的方式传递出去。
然后呢,是信息。
信息就如同这场演出的剧本,得精彩绝伦、引人入胜才行!它得有价值、有意义,能让受众感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一个好的信息,就像一道闪电,能瞬间击中人们的内心。
接着是媒介,这可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啊,就像连接舞台和观众的桥梁。
不同的媒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有的快速直接,有的深入细致。
选择合适的媒介,就如同给信息配上了最合适的翅膀,让它能飞得更高更远。
受众呢,他们就是这场演出的观众啦!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需求和喜好。
传播者得了解他们,像了解朋友一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互动,让信息真正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还有效果呢,这就像是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反馈。
传播者得时刻关注效果,看看信息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没有引起受众的反应。
这就像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让公共关系的传播越来越有效。
你看,公共关系的这些传播要素,不就像一场完美演出的各个环节吗?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打造出一场令人难忘的公共关系盛宴啊!每一个要素都那么重要,缺了谁都不行!所以啊,要想在公共关系领域取得成功,就得好好把握这些要素,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公共关系的魅力所在呀!。
公共关系传播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公共关系传播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5d81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5.png)
公共关系传播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公共关系传播是一门与传媒和沟通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专注于维护和改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组织建立积极的形象,并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通过战略性的沟通和传播活动来影响和塑造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和看法。
它关注的范围包括企业、政府、非营利机构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通过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和技术,如媒体关系、新闻稿、社交媒体和公共事件管理等,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帮助组织在日常业务中保持良好的声誉,并在危机时刻有效地管理和修复声誉。
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名词和概念,需要进行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共关系、传播以及一些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和意义,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名词和概念的定义和内涵,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我们将从公共关系的概念和作用开始,然后深入探讨传播的定义和传播理论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公共关系传播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公共关系传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机遇。
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战略性的活动,能够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长文的阅读,我们相信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关系传播,为自己的组织和社会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是整篇长文的基本框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逻辑。
下面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以便清晰地解释公共关系传播的相关名词:1. 引言:我们将首先给出一个概述,介绍本文将要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信息,并解释本文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社会组织同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
因此,公共关系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由此可见,传播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对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传播的基本原理,力图让读者掌握传播的一般规律和技巧,正确地运用传播媒介,从而大大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
第一节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传播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产生了传播行为。
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40年代从美国传至欧洲,以后传到日本,70年代末传入中国大陆。
传播一词译自英文Communication,香港学者也译作“传”。
目前关于传播的定义大约有200多种。
一般地讲,传播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双向传递、接受、共享和沟通的过程。
从公共关系角度上讲,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借助一定的载体和途径,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活动。
公共关系传播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般传播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公共关系传播大多侧重于信息沟通的非宣传性传播。
宣传性传播固然对统一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的作用,但它相对来说是建立在受众被动接受的基础之上,有“灌输”的意味。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这些又是建立在公众的评估之上的,因此,就需要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晓权。
2.公共关系传播更注重双向沟通原则。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不仅要改变公众的态度,还要根据公众反馈回来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完善组织的形象。
这就要求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应当是双向的,既有传递,又有反馈,互相理解,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利互惠,从而建立组织同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例如,美国一公司每年拿出100万美元为全体职工免费提供午餐。
然而,实行一段时间后,职工积极性并无明显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怨言。
公共关系人员深入调查后,发现问题出在餐厅工作人员。
免费午餐虽然受到了职工的欢迎,但餐厅却不给吃不饱的职工添加,而且冷嘲热讽地说:“不花钱谁也别想多吃!”,这样的气氛便破坏了供应免费午餐所产生的期望效果。
公共关系人员及时把情况反映给公司决策部门。
公司立即撤换了餐厅负责人,整顿了餐厅,改善了服务态度,职工积极性因此得到了明显提高。
公共关系人员在这里不仅把公司的善意通过午餐传播给职工,更主要的是把职工的意见和想法向公司进行了反馈,从而使公司及时对有损于公司的行为进行了调整,这就体现了双向沟通的原则。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双向沟通的前提是组织与公众互惠互利,目的是双方相互适应、保持和谐的关系,原则是双方开诚布公。
3.公共关系传播更加注重情感传播在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中。
传播活动是在四个层次上进行的,依次是信息层次、情感层次、态度层次和行为层次。
其中,信息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一般社会组织就是依靠向公众传播信息逐步建立信誉的。
真情实感去打动公众,进而改变公众的态度,引导公众的行为,达到公众对组织支持和合作的目的。
例如,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从上海医药研究所调动科研人员梅放,然而调动手续刚办好,梅放突然胃癌复发,生命垂危。
面对此情此景,上海医药研究所主动表示要照顾梅放,而白云山厂则强调调动手续已办妥,坚持要承担医治梅放的责任。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根据梅放的意见来到白云山厂。
就这样,在梅放离开人世的前一天,终于完成了甲苯咪唑有效结晶的重复试验。
两个厂子各自寻找理由争取一个垂危病人的医疗照顾权,充分表现了组织对员工的深情厚意。
两个厂子通过这次成功的“情感传播”,不仅促进了内部员工的归属感,增加了凝聚力,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而且也在社会上树立了组织的美好形象。
显然,情感传播的作用比单纯信息传播的作用要大得多。
总之,公共关系传播除了具备一般传播的一切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人员除了熟悉一般传播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特性。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1.公共关系传播的过程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送、交流或取得共识的过程。
美国传播学家H.拉斯韦尔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五w 说”。
即: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通道(which channel);对谁说(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因为每个英文词汇的开头字母都是“w”,故称“五W”说,如图9一1所示:图9-1线性传播过程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传播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而且公共关系传播尤其强调反馈,这样就得出了公共关系传播过程示意图,如图9-2所示:图9-2公共关系传播过程图根据这个公共关系传播过程示意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公共关系传播过程的各种要素了。
2.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公共关系传播的各种要素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的整个过程,也就构成了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模式。
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缺少一个要素,就无法构成传播。
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就不能不对这些要素的特点、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1)信源。
也称传播者、传者,是指传播中信息的提供者。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社会组织经常扮演着信源的角色。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源可以从三个方面影响传播效果:①可靠性。
信源的可靠程度,是以信源长期的传播活动在公众心目中所形成的信誉决定的。
组织作为在公共关系传播中的信源,一定要十分珍惜自身的传播信誉,慎重负责地为公众提供各种信息,以自己良好的传播行为,建立起可信赖的形象,以保证传播的效果。
譬如有些企业在广告中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大加美誉之辞,如质量上乘、价格低廉、实行三包等等,但事实上又根本不是这回事,长此以往,就必然会在公众中丧失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就提醒我们要注意传播的可靠性。
②权威性。
信源在受众心目中是否具有权威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播的效果。
例如有关产品的质量问题,生产厂家作为信源发布信息,其传播效果就没有科研机构或国家产品质量检测机关作为信源发布信息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力大。
③接近性。
信源与受众的接近性更多地表现在文化上的、政治观念上的、地缘因素上的接近或疏远。
信源在这些因素上与受众越接近,就越能引起受众的关心和兴趣。
例如,同是在火车上相遇的甲乙两人,甲向乙发布了一条信息,如果两人没有任何接近性,下车以后各奔东西,信息也就很可能不会反馈回来;但如果甲与乙是同一个省一个县又是同一个村,尽管下车以后仍是各奔东西,但信息反馈回来的可能就会相当大。
(2)编码。
就是传播者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信息内容编制成符号系统传播出去,以便于传播对象理解和接受。
例如,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公共关系人员很容易把一个很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写成广告新闻稿,寄出去以后报社难以刊登。
相反,一个训练有素的公共关系人员却可以写成一篇很有新闻价值、很符合规格的新闻稿,各新闻单位见到后几乎不改一字就予以刊登,其根本原因就是“编码”能否遵守一定的规则。
(3)符号。
传播者编码以后就会制成一定的符号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进行传播,这种符号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手势、眼神、图解和音乐。
符号是一种“代表”,用来表示某种事物、某种观念、某种态度。
符号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使用的人要遵守共同的规则。
符号也有伸缩性,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或不同的需要,对共同的符号仍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大侦探波洛在洗脸时发现水池下有一条毒蛇向他扑来。
他没有惊慌乱动,而是用手指在墙上轻轻弹了几下,住在隔壁的助手就立即赶来援救并杀死毒蛇。
原来波洛用手指弹出的是国际通用的求救符号“SOS”,这一符号为所有国家的航海者和救援部门所熟知,曾帮助成千上万的遇险者脱离险境。
(4)载体。
又称媒介或渠道,是指建立传播关系的双方用以传播信息的物质。
例如,文字写成书信、文章才能供他人阅读;话语必须通过空气震动才能让人听到;语言只有转化成电子讯号,通过电波传送,才能在片刻间跨越万水千山。
怎样合理地利用载体,我们将在第三节中详细讨论。
(5)信宿。
也称受众、目的地,是指信息传播的归宿、接受者,在公共关系传播中就是公众。
对受众的研究,人们经历了不同的认识阶段。
早期的“注射论”者把受众看作是完全被动的,认为传播者可以将思想、观念象打针一样注射进受众的头脑,从而直接控制他们的行为。
后来人们研究发现,传授对受众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或“适度的”,受众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知识、能力、态度以及带着一生的经验来参与传播活动,来对传播者提供给他的大量信息进行选择。
受众的这种选择主要表现为:①选择性注意。
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天都处在各种信息的包围之中,其中大部分信息对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他的感官只对感兴趣的、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开放。
也就是说,人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例如,随便向一个刚下车的人询问,刚才坐在他身旁的陌生人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裤子,十有八九答不上来.但如果被询问的人是一位服装设计师或那位陌生人穿着一条只有一条裤腿的裤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②选择性理解。
受众对同一种信息会根据自己知识、经验和需要去加以重构、理解,这也是导致对同一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
③选择性记忆。
人们总愿意设法记住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合意的东西,而很快忘却自己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不合意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自己辉煌的历史津津乐道,对自己不光彩的事情却闭口不谈,这就是选择性记忆的表现。
④选择性接受。
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判断标准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排斥不需要的、没有价值的信息。
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老年人偏爱传统戏剧,这些都是选择性接受因素的典型表现。
因此,在公共关系传播中,我们要注意研究公众的选择性的特点,根据公众的选择不断调整自身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同时必须指出,在公共关系传播中,信源和信宿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的,在传递信息时,传播者是信源,反馈信息时,传播者就变成信宿了。
(6)译码。
指信宿将接收到的信息符号破译成自己能理解的内容。
译码是与编码相对而言的。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传播双方必须对符号含义的理解一致,才能让受众在译码时将符号准确地还原成信息,从而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
因此,公共关系人员在从事公共关系传播时,在编码的同时就要考虑到公众能否准确无误地译码。
例如,“蝙蝠牌”电扇在向国外推销之前,公共关系专家曾建议将“蝙蝠”牌改成为“Majalo(美佳乐)”牌。
因为“蝙蝠”在中国虽有“福”的寓意,但其英文译名“bat”在国外却有“三等妓女”的含义。
(7)干扰。
指传播过程放大或缩小信息量使信息失真的因素。
干扰可以出在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编码干扰、信息干扰、媒介干扰、信宿干扰等等,它是影响传播质量、降低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