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加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捻成纱的基本特征是由主体纤维(纱芯)和 包缠纤维两部分组成.主体纤维一般为平行的或稍 有假捻的纤维束,包缠纤维为长丝或短纤维,缠捻 从本质上讲是真捻与假捻的结合 。 缠捻的获得方法有两种,分别如如图9—53 (甲)(乙)所示 。
二、缠捻原理在成纱工艺中的应用
(一)喷气纺纱 喷气纺纱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给主体纤维施 加假捻,靠须条本身的边缘纤维以捆扎方式包缠 在主体的外层而形成纱,也称捆扎纱。 1、喷气纺纱的加捻过程
2、喷气纺纱的成纱原理
(二)平行纺纱 平行纺纱是利用 空心锭子由单根长丝 或单纱包缠在无捻的 平行短纤维外表,也 称包覆纺纱、科佛纺 纱或空心锭子纺纱。
(二)假捻集合器 利用假捻原理设计的各种假捻集合器, 可使须纱条通过时形成一定的假捻捻回 。
二、假捻转化成纱法
(一)自捻纺纱 1.自捻纺纱的加捻过程 自捻纺纱的加捻过程如图9—47所示
2.自捻纺纱的成纱原理 图9—48用图解法揭示了自捻成纱过程
3.自捻纱的结构 如图9-49(甲)所示
(二)单程加捻股线 单程加捻股线是指利用假捻原理及其转化手 段将两根无捻长丝束或同捻同向的两根单纱进行 一次捻合直接成为的复捻线,可省去初捻和并线 两道工序,图9—51所示为帘子线的单程复捻过 程。
第四节 真捻原理在成纱工艺中的应用
一、非自由端真捻成纱
(一)翼锭纺纱 1.粗纱机的加捻过程 粗纱机是靠锭翼回转对纱条进行加捻的,如 图9-17所示。
当锭翼每转一周时, 由锭翼侧孔带动粗纱 绕其本身轴线自转一 周,使锭翼侧孔至前 罗拉钳口的一段纱条 上获得一个捻回。
2.粗纱加捻区的捻度分布
将图9-17展开成图9-18
(三)搓捻 搓捻与加捻不同:在搓捻机构中, 搓捻部件(皮板、喇叭头等)将频繁地改变回 转方向与速度,或者改变搓动的方向与搓动的线 速度,搓捻作用的结果。不但集聚了纱条,而且 在输出纱条上可以保留一定的搓捻捻度。 应用最多的搓捻部件是“搓捻皮扳”,如图 9—52所示 。
第六节 缠捻原理及应用
一、缠捻的形成原理
图9-18 粗纱加捻过程示意图
根据稳定捻度定理及捻陷、阻捻和假捻应概念, 可以求得图中各段纱条上的捻度。
(二)环锭纺纱 环锭纺纱被广泛用于各种纺纱的细纱 工序和捻线工序。
倍捻机工作过程
倍捻机伸头
为了降低断头,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尽可能地降低纺纱张力平均值或者尽量
提高纺纱强力平均值。 (2)降低张力和强力的波动范围。
第三节 假捻加捻原理
一、假捻的形成过程
(一)静态假捻过程(如图9-14所示)
(二)纱条沿轴向运动时的假捻过程 如图9-15(甲)所示,AC为加捻区, 加捻区内有一个假捻器B。
二、假捻效应
在图9-16中,A为须条喂入点,B为对纱 条呈消极握持状态的中间假捻器,C为以转 速n回转的纱条输出端的加捻器 。
2.细纱断头的分类
Biblioteka Baidu
按断头的位置不同,细纱断头可以分为成纱前断头 和成纱后断头两类。 (1)一落纱中的断头分布:一般是小纱断头最多 (50%左右),中纱断头最少(20%左右),大纱 断头次之(30%左右)。 (2)成纱后的断头多发生在纺纱段。 (3)随着锭速减加或者卷装的加大,张力加大,断 头增加。 (4)由于机械的原因,少数锭子可能出现重复断头。
3.成纱结构及其机械物理性质
转杯纱是由纱体本身和缠绕纤维两部分组成,纱体本身比 较紧密,包在外表的缠绕纤维结构松散。和环锭纱相比,转 杯纱中弯钩纤维较多,纤维内外转移的机会少,捻度在纱的 径向分布也不均匀,故转杯纱强力约为环锭纱的80%-90%, 但条干均匀度、耐磨性、蓬松度、染色性能都比环锭纱好, 棉结杂质也比环锭纱少。
t
tan 107 2
Tt
t
Nt
(三)捻幅
单位长度的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截面上 相对转动的弧长,称为捻幅。
四、捻回的传递、捻陷和阻捻
(一)捻回的传递 图9-10所示,A为纱条喂入点,纱条以速度V 自A向C运动,C为加捻点 。
(二)捻陷 若在图9-10中须条的喂入点A与加捻点C之间有 一机件B与纱条接触,由于B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 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C向A的正常传递,结果使T1< T2,B点的阻力越大,AB段的捻回越少,这种现象称为 捻陷,B为捻陷点。
(二)无芯摩擦纺纱 1.无芯摩擦纺的加捻过程 如下图所示
2.成纱结构及其物理机械性质 摩擦纺纺织的纱具有捻度分层结 构特点,纱芯捻度较外层大,形成内 紧外松的特殊结构,因而纱的表面较 丰满和蓬松,伸长率较高,吸湿性、 染色性和手感均较好。但由于纤维伸 直度差,排列较紊乱,且内外层转移 少,故强力较低,约为环锭纱的70% 左右.
(三)涡流纺纱
1.涡流纺的加捻过程
(四)静电纺纱
静电纺纱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使纤维定向、凝聚、排列、伸 直,并靠空心管的回转加捻成纱的,适宜加工棉、麻等回潮率较高 的纤维,可纺制纯棉纱或棉麻混纺纱等。
图9-45-1 静电纺纱示意图 1—棉条筒 2—纺纱体 3—给棉分梳机 构 4—高压静电场 5—加捻机构 6—引出罗拉 7—槽 筒 8—筒子纱 9—总级风管
二、自由端真捻成纱
(一)转杯纺纱 棉纺纺纱的加捻, 毛纺中也有采用。
1.转杯纺的加捻过程
2.加捻区内的捻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在转杯纺纱机上,阻捻盘既是假捻点,又是捻 陷点,阴止捻回自O向P传递。将图9-41展开成图 9-42,根据稳定捻度定理及假捻、捻陷和阻捻的概 念,可以求得图中各段纱条上的捻度。
(二)实捻
实捻加捻前的须条呈实体的近似圆柱形,加捻后 纱条中的纤维或单丝大多呈圆柱形螺旋线,很少有圆 锥螺旋线。转杯纺纱和长丝束或股线的加捻结构属于 实捻。
(三)层捻
层捻是指散纤维的凝聚不是在加捻前,而是与加 捻同时进行的,即纱尾一边加捻一边凝聚纤维,凝聚 一层加捻一层,先凝聚的加捻多,后凝聚的加捻少, 从而形成捻度分层结构的一种加捻方法。纱中的纤维 呈圆锥形螺旋线的机会很少。 摩擦纺纱的纱条加捻结构属于层捻。
第二节 真捻加捻原理
一、真捻的获得和形成过程
(一) 真捻的获得有如下三种:
甲图捻度:
甲
T nt / L
T1=n/V
甲图捻度:
甲图捻度:
T =n/V
(二)真捻的形成过程
稳定捻度可定义为:加捻器单位时间内加给纱条某区段 的捻回数等于同一时间内自该区带出的捻回数,通常称 此为稳定捻度定理。
二、真捻成纱的实质
三、真捻的度量
(一)捻度 纱条相邻截面间相对回转一周称为一个捻回, 单位长度纱条上捻回数称为捻度,当采用线密度 制时,以捻回数/cm表示,但实际生产中多用 10cm的捻回数表示。
2r tan h
2rTt tan 10
(二)捻系数
Tt tan 10 2
7
1 Nt
须条上获得真捻后,其外层纤维便产生倾 斜的螺旋线捻回,纤维扭转变形,纱条紧密 抱合,改变了纤维集体的结构形态和机械物 理性质,如图9-3(甲)所示。
为了简要说明真捻加捻的实质,现取纱条 一小段纤维l作分析,如图9-4所示。
真捻成纱的实质
当对纱条存在包围角时,纤维对纱条便有向
心压力,包围角越大,向心压力越大。由于 向心压力的存在,使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 增加了纱条的紧密度和压力越大。由于向心 压力的存在,使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增加 了纱条的紧密度和纤维间的摩擦力,从而改 变了纱条的结构形态及其物理机械性质,这 就是真捻成纱的实质。
图9-45-2 纤维受力情况
第五节
假捻原理在成纱工艺中的应用
一、假捻效应的应用
(一)粗纱假捻器 如图9—46所示,在粗纱机上,为了提高 假捻效果,在锭翼顶端采用齿形假捻器来充 分发挥其阻捻作用,使锭翼顶端至前罗拉的 一段纱条捻度增大,从而提高了纺纱段的动 态强力,达到了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断头的 目的。
第九章 加捻
第一节 加捻的目的与要求
一、加捻的目的
加捻是使纤维条成为纱线的必要手段,加 捻前一般需将散纤维凝聚成纤维条,加捻后可 使纤维的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产生向心压力, 从而使须条沿纤维的长度方向获得摩擦力。
二、加捻的要求
一、成纱获得最佳的强度、伸长、弹性、柔 性、光泽和手感等性质; 二、成纱的结构形态多样化; 三、提高成纱的加捻效率。
(三) 阻捻 (四) 捻陷与阻捻对加捻区内捻度分布的影响 捻陷使进入捻陷点之前一段纱条上的捻度 减少,阻捻使输出捻点之前一段纱条上的捻度增 加;无论捻陷还是阻捻,对输出的成纱最终捻度 均无影响。
五、真捻的加捻结构
(一)卷捻 如图9-13(甲)所示,加捻时,前罗拉钳口 处的须条围绕自身轴线回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 两侧折叠且逐渐卷入纱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形 oab 。
二、缠捻原理在成纱工艺中的应用
(一)喷气纺纱 喷气纺纱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给主体纤维施 加假捻,靠须条本身的边缘纤维以捆扎方式包缠 在主体的外层而形成纱,也称捆扎纱。 1、喷气纺纱的加捻过程
2、喷气纺纱的成纱原理
(二)平行纺纱 平行纺纱是利用 空心锭子由单根长丝 或单纱包缠在无捻的 平行短纤维外表,也 称包覆纺纱、科佛纺 纱或空心锭子纺纱。
(二)假捻集合器 利用假捻原理设计的各种假捻集合器, 可使须纱条通过时形成一定的假捻捻回 。
二、假捻转化成纱法
(一)自捻纺纱 1.自捻纺纱的加捻过程 自捻纺纱的加捻过程如图9—47所示
2.自捻纺纱的成纱原理 图9—48用图解法揭示了自捻成纱过程
3.自捻纱的结构 如图9-49(甲)所示
(二)单程加捻股线 单程加捻股线是指利用假捻原理及其转化手 段将两根无捻长丝束或同捻同向的两根单纱进行 一次捻合直接成为的复捻线,可省去初捻和并线 两道工序,图9—51所示为帘子线的单程复捻过 程。
第四节 真捻原理在成纱工艺中的应用
一、非自由端真捻成纱
(一)翼锭纺纱 1.粗纱机的加捻过程 粗纱机是靠锭翼回转对纱条进行加捻的,如 图9-17所示。
当锭翼每转一周时, 由锭翼侧孔带动粗纱 绕其本身轴线自转一 周,使锭翼侧孔至前 罗拉钳口的一段纱条 上获得一个捻回。
2.粗纱加捻区的捻度分布
将图9-17展开成图9-18
(三)搓捻 搓捻与加捻不同:在搓捻机构中, 搓捻部件(皮板、喇叭头等)将频繁地改变回 转方向与速度,或者改变搓动的方向与搓动的线 速度,搓捻作用的结果。不但集聚了纱条,而且 在输出纱条上可以保留一定的搓捻捻度。 应用最多的搓捻部件是“搓捻皮扳”,如图 9—52所示 。
第六节 缠捻原理及应用
一、缠捻的形成原理
图9-18 粗纱加捻过程示意图
根据稳定捻度定理及捻陷、阻捻和假捻应概念, 可以求得图中各段纱条上的捻度。
(二)环锭纺纱 环锭纺纱被广泛用于各种纺纱的细纱 工序和捻线工序。
倍捻机工作过程
倍捻机伸头
为了降低断头,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尽可能地降低纺纱张力平均值或者尽量
提高纺纱强力平均值。 (2)降低张力和强力的波动范围。
第三节 假捻加捻原理
一、假捻的形成过程
(一)静态假捻过程(如图9-14所示)
(二)纱条沿轴向运动时的假捻过程 如图9-15(甲)所示,AC为加捻区, 加捻区内有一个假捻器B。
二、假捻效应
在图9-16中,A为须条喂入点,B为对纱 条呈消极握持状态的中间假捻器,C为以转 速n回转的纱条输出端的加捻器 。
2.细纱断头的分类
Biblioteka Baidu
按断头的位置不同,细纱断头可以分为成纱前断头 和成纱后断头两类。 (1)一落纱中的断头分布:一般是小纱断头最多 (50%左右),中纱断头最少(20%左右),大纱 断头次之(30%左右)。 (2)成纱后的断头多发生在纺纱段。 (3)随着锭速减加或者卷装的加大,张力加大,断 头增加。 (4)由于机械的原因,少数锭子可能出现重复断头。
3.成纱结构及其机械物理性质
转杯纱是由纱体本身和缠绕纤维两部分组成,纱体本身比 较紧密,包在外表的缠绕纤维结构松散。和环锭纱相比,转 杯纱中弯钩纤维较多,纤维内外转移的机会少,捻度在纱的 径向分布也不均匀,故转杯纱强力约为环锭纱的80%-90%, 但条干均匀度、耐磨性、蓬松度、染色性能都比环锭纱好, 棉结杂质也比环锭纱少。
t
tan 107 2
Tt
t
Nt
(三)捻幅
单位长度的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截面上 相对转动的弧长,称为捻幅。
四、捻回的传递、捻陷和阻捻
(一)捻回的传递 图9-10所示,A为纱条喂入点,纱条以速度V 自A向C运动,C为加捻点 。
(二)捻陷 若在图9-10中须条的喂入点A与加捻点C之间有 一机件B与纱条接触,由于B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 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C向A的正常传递,结果使T1< T2,B点的阻力越大,AB段的捻回越少,这种现象称为 捻陷,B为捻陷点。
(二)无芯摩擦纺纱 1.无芯摩擦纺的加捻过程 如下图所示
2.成纱结构及其物理机械性质 摩擦纺纺织的纱具有捻度分层结 构特点,纱芯捻度较外层大,形成内 紧外松的特殊结构,因而纱的表面较 丰满和蓬松,伸长率较高,吸湿性、 染色性和手感均较好。但由于纤维伸 直度差,排列较紊乱,且内外层转移 少,故强力较低,约为环锭纱的70% 左右.
(三)涡流纺纱
1.涡流纺的加捻过程
(四)静电纺纱
静电纺纱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使纤维定向、凝聚、排列、伸 直,并靠空心管的回转加捻成纱的,适宜加工棉、麻等回潮率较高 的纤维,可纺制纯棉纱或棉麻混纺纱等。
图9-45-1 静电纺纱示意图 1—棉条筒 2—纺纱体 3—给棉分梳机 构 4—高压静电场 5—加捻机构 6—引出罗拉 7—槽 筒 8—筒子纱 9—总级风管
二、自由端真捻成纱
(一)转杯纺纱 棉纺纺纱的加捻, 毛纺中也有采用。
1.转杯纺的加捻过程
2.加捻区内的捻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在转杯纺纱机上,阻捻盘既是假捻点,又是捻 陷点,阴止捻回自O向P传递。将图9-41展开成图 9-42,根据稳定捻度定理及假捻、捻陷和阻捻的概 念,可以求得图中各段纱条上的捻度。
(二)实捻
实捻加捻前的须条呈实体的近似圆柱形,加捻后 纱条中的纤维或单丝大多呈圆柱形螺旋线,很少有圆 锥螺旋线。转杯纺纱和长丝束或股线的加捻结构属于 实捻。
(三)层捻
层捻是指散纤维的凝聚不是在加捻前,而是与加 捻同时进行的,即纱尾一边加捻一边凝聚纤维,凝聚 一层加捻一层,先凝聚的加捻多,后凝聚的加捻少, 从而形成捻度分层结构的一种加捻方法。纱中的纤维 呈圆锥形螺旋线的机会很少。 摩擦纺纱的纱条加捻结构属于层捻。
第二节 真捻加捻原理
一、真捻的获得和形成过程
(一) 真捻的获得有如下三种:
甲图捻度:
甲
T nt / L
T1=n/V
甲图捻度:
甲图捻度:
T =n/V
(二)真捻的形成过程
稳定捻度可定义为:加捻器单位时间内加给纱条某区段 的捻回数等于同一时间内自该区带出的捻回数,通常称 此为稳定捻度定理。
二、真捻成纱的实质
三、真捻的度量
(一)捻度 纱条相邻截面间相对回转一周称为一个捻回, 单位长度纱条上捻回数称为捻度,当采用线密度 制时,以捻回数/cm表示,但实际生产中多用 10cm的捻回数表示。
2r tan h
2rTt tan 10
(二)捻系数
Tt tan 10 2
7
1 Nt
须条上获得真捻后,其外层纤维便产生倾 斜的螺旋线捻回,纤维扭转变形,纱条紧密 抱合,改变了纤维集体的结构形态和机械物 理性质,如图9-3(甲)所示。
为了简要说明真捻加捻的实质,现取纱条 一小段纤维l作分析,如图9-4所示。
真捻成纱的实质
当对纱条存在包围角时,纤维对纱条便有向
心压力,包围角越大,向心压力越大。由于 向心压力的存在,使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 增加了纱条的紧密度和压力越大。由于向心 压力的存在,使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增加 了纱条的紧密度和纤维间的摩擦力,从而改 变了纱条的结构形态及其物理机械性质,这 就是真捻成纱的实质。
图9-45-2 纤维受力情况
第五节
假捻原理在成纱工艺中的应用
一、假捻效应的应用
(一)粗纱假捻器 如图9—46所示,在粗纱机上,为了提高 假捻效果,在锭翼顶端采用齿形假捻器来充 分发挥其阻捻作用,使锭翼顶端至前罗拉的 一段纱条捻度增大,从而提高了纺纱段的动 态强力,达到了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断头的 目的。
第九章 加捻
第一节 加捻的目的与要求
一、加捻的目的
加捻是使纤维条成为纱线的必要手段,加 捻前一般需将散纤维凝聚成纤维条,加捻后可 使纤维的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产生向心压力, 从而使须条沿纤维的长度方向获得摩擦力。
二、加捻的要求
一、成纱获得最佳的强度、伸长、弹性、柔 性、光泽和手感等性质; 二、成纱的结构形态多样化; 三、提高成纱的加捻效率。
(三) 阻捻 (四) 捻陷与阻捻对加捻区内捻度分布的影响 捻陷使进入捻陷点之前一段纱条上的捻度 减少,阻捻使输出捻点之前一段纱条上的捻度增 加;无论捻陷还是阻捻,对输出的成纱最终捻度 均无影响。
五、真捻的加捻结构
(一)卷捻 如图9-13(甲)所示,加捻时,前罗拉钳口 处的须条围绕自身轴线回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 两侧折叠且逐渐卷入纱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形 o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