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面对2-6岁的孩子,主要是从生活入手,引导幼儿乐意观察、大胆操作、主动探索,从中发现秘密。尤其是对于托班的孩子,他们刚由家庭式的教养进入社会性的集体生活,对一切充满好奇,我们在科学教育方面主要是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乐意观察,主动观察,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有一颗好奇的心,并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在探究中逐步具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意志。
1、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神奇,开启幼儿兴趣之门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它向我们展示世界万物的成长历程,给予我们五彩斑斓的色彩。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因而让幼儿亲自走进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触摸大自然的美景,主动感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在各个方面对幼儿发生着影响。
在秋天主题的科学探索的活动中,我们先从自然入手,带幼儿走进自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调动各种感官学习。从绿绿的橘子挂在绿绿的叶子中间,一直到橘子黄了,树叶落了,我们不间断地去观察,幼儿在其中感受到秋天果实的成熟,树叶的变化,色彩的斑斓。
随着秋风的吹拂,一颗橘子树叶变黄了,许多树叶落在了地上,孩子们好奇地捡起落叶,一片,一片,也捡起了许多快乐,孩子们高兴地喊着,叫着;有的孩子仔细地看着落叶,寻找着叶子的秘密;有的孩子猜测着叶子为什么掉下来,把捡到的叶子往树枝上放,想让叶子再回到大树妈妈的身上。我们借机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是否能把叶子送回去,并让孩子回家问问妈妈,树叶为什么掉下来。我们捡拾不同的树叶,并比一比,树叶的不同,有的红红的,有的黄黄的,有点红绿相间,有的像小扇子,有的像小船,……在观察中幼儿发现了大自然有无穷的秘密,激发孩子去发现、探索。幼儿园的树木有限,为了让孩子充分感知秋天树叶的变化,我利用所住校园树木多的优势,拍成照片让幼儿感知,并发给家长信息让家长带领孩子去华师大看菊展。
在活动中注意随机的教育,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如孩子带来了花生、大蒜,我把花生粒、蒜瓣种进泥土,观察其发芽、长叶,再如我们在参观小菜地
的过程中,捉到了一只蚱蜢,孩子们对它十分感兴趣,于是我们把蚱蜢放到了透明的瓶子里供他们观察,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原来蚱蜢会跳得很高,也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蚱蜢吃什么呢?我们就放了一颗小青菜进去,让孩子们注意观察它到底吃不吃。之后,孩子们有空就会去看看蚱蜢。通过小小的一只蚱蜢,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官知识,启迪他们自由探索的欲望。
2、科学教育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实际上就是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生活化。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现象,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中,让幼儿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发现,引发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点燃幼儿热爱科学的心灵之火,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饭后漱口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尽管我们平时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但总有个别幼儿跟你“捉迷藏”,趁你不注意的时候跑开。怎样才能让幼儿体验到漱口的重要性呢?一天午饭时我拿来两个盘子,一个放进一些茶水桶里的水,一个盘子让几个孩子把漱口水吐进去,并让孩子观察,哪个盘子里的水干净,哪个盘子里的水脏,为什么会脏?这些脏东西本来藏在哪里的?嘴巴里、牙缝里、粘在牙上。我没有把盘子里的水倒掉,而是把它们放在平台上,让他们继续观察。第二天,一个孩子过去,大叫起来,老师,这里好臭,并引来其他孩子的关注,“是什么臭了?”“如果这些渣滓留在嘴里会怎么样?”孩子意识到不漱口会臭嘴巴,会蛀牙,从而孩子们慢慢地学会漱口,即使个别幼儿忘记了,只要我们一提醒,就会回来漱口。从而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生活中,应给幼儿创设一个让他们亲身去感知、操作、体验的环境,把教育要求巧妙地转化为幼儿的切实需要。
3、科学精神常态化。
随着科学意识的提升,我更学习科学精神,并把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细节,俗语说得好:细节决定成功。面对幼小的孩子,他们自我服务能力差,还不具备交往的能力,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更关注细节,发现孩子的寻常时刻,做好孩子的保育教育工作,让孩子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