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涉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新干涉主义不同于以武装侵略、军事颠覆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干涉主义,重视为其干涉行动“正名”,即披上合法外衣,以抢占道义制高点。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几场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同上述历次战争相比,西方国家在对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的干涉行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

北约于1999年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许可,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甚至连美国的重要盟友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也始终持反对态度,由此造成了北约内部的矛盾和分歧。由于缺少联合国的授权,这两场战争的合法性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发认可。

第二,全力扶植反动政府力量。

为了在发生动荡的国家培植能够取代现政权的反动势力,西方可谓不遗余力。

以此削弱其针对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

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情报信息、传媒、外交、国际司法等手段,密切配合军事打击。

第四,直接插手动荡国家的政治安排。

西方以保护利比亚广大平民免受卡扎菲军队的屠杀为由,采取军事打击的手段,强行推行西方的“民主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表示要帮助利比亚反对政府的建设,并要求持续影响利比亚未来的政治设计和安排、对外政策的制定等。

第五,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

纵观二战后北约采取而定历次军事行动,无一不是以美国为主导,而利比亚战争是个例外。美国退居二线的原因是:利比亚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并不占据核心地位;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已使美国深陷困境,难以自拔;国内经济困难重重,舆论压力有增无减。这就使得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特别是动武问题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开战之初美国空军参与了轰炸,随后便停止了直接行动,仅担任一些后勤工作,并且把指挥权交给了北约。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说,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北约历史上第一次不是由美国领导的行动”。行动中动用的资源“多数由欧洲的盟国、加拿大和北约在该地区的伙伴提供”。战争后期,美国才决定派遣无人

机参与行动。此外,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仅限于空中和海上打击而非派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大规模的持续轰炸不仅给利政府造成巨大损失,改变了地面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而且直接影响了政府军指挥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判断能力,这对于反对派取胜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这既是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本保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一直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借口维护其所谓的民主、人权任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疑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在西亚北非动荡中的种种行径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仍在继续,弱小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更加难以保障。

依据

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或曰两大借口更具有迷惑性。

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

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英国首相布莱尔声称“我们不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各国可以高举人道旗帜介入主权国家事务。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声称要为在世界范围内停止民族清洗而进行干预。但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扩张和侵略都笼罩着美好的光环,都是要把“欧洲之光”带到“黑暗”的非洲和亚洲。西方鼓吹新干涉主义,挑战和否定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西方以“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为由,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符合西方利益的西方模式。角色

新干涉主义找到了得以推行的工具。二战后各种模式的干涉主义在具体实施时依靠的往往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力量。而以科索沃危机的处理为标志,新干涉主义试图将北约和西方七国为核心作为其推行霸权的强有力工具,并试图将其模式化、制度化。美国力图将北约作为推行其全球霸权、充当世界警察的军事工具。经过4月的华盛顿会议,北约的这种角色基本已经确定。

模式

新干涉主义模式不仅撇开联合国,而且在联合国内也有人为其鼓吹抬轿。科索沃危机的处理是新干涉主义的最新试验。意大利总理达莱马说,如果联合国无法行动,就需要建立能够维护和平、能够制止屠杀的“由民主国家组织的国际组织”取代联合国。一些联合国的重要官员在科索沃危机前后不但没有批评西方撇开联合国的行径,而且还为西方辩护、鼓气,跟着西方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甚至还说什么“联合国作为一个机构一直把人权置于每项工作的中心地位”。但二战前,国联的失败给全世界带来的教训告诫世人:如今如果没有联合国,这个世界将会有更多的动荡与混乱、霸权与强权,世界将没有秩序可言,也将没有和平与安全可言。

新干涉主义找到了得以推行的工具。二战后各种模式的干涉主义在具体实施时依靠的往往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力量。而以科索沃危机的处理为标志,新干涉主

义试图将北约和西方七国为核心作为其推行霸权的强有力工具,并试图将其模式化、制度化。美国力图将北约作为推行其全球霸权、充当世界霸主的军事工具。经过4月份的华盛顿会议,北约的这种角色基本已经确定。

“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时期发展出来、并仍在演变着的一种帝国主义扩张模式,它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社会帝国主义”有相似的内容:它致力于输出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推行全球化、市场开放、西方模式多党选举的"套餐",主张西方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实行"开明"殖民主义。它的产生取决于三个主要条件,那就是:全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运动的低落和瓦解、以及西方统治层全球化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是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条件,这最后一点也是本文所最关注的,特别是"新干涉主义"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内部左派政治力量的蜕变的关系。

特点

“新干涉主义”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与以赤裸裸的武装侵略、军事颠覆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干涉主义相比,“新干涉主义”披着合法的外衣,抢占所谓道义制高点,为其干涉行动“正名”。

其实,所谓“民主”“自由”,只是西方“新干涉主义”的一个幌子。“老干涉主义”也好,“新干涉主义”也罢,就其本身而言,两者没有本质性区别,都是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目的是维护西方的战略利益,唯一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具迷惑性。无论西方怎么狡辩,都无法抹去“新干涉主义”给当事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新干涉主义”在国际上也不得人心。《联合国宪章》强调主权平等、反对武力干涉一国内政原则。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国际关系当中不应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应通过外来干预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这样的原则立场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广大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潮流。“新干涉主义”不仅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相违背,而且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因此,对“新干涉主义”的蔓延要时刻保持警惕。

事件

出兵海地

一九九四年十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下达了向海地出兵的决定,其目的是更换海地的政府。这个决定,是在美国国会里由黑人众参议员组成的"黑人团体"(Black Caucus)的督促下做出的。"黑人团体"是美国国会内部的左派力量,经常推动有利于美国黑人利益的立法和其他有进步倾向的立法。克林顿侵略海地、强行更换海地政府的政策,也受到了美国的一些"进步团体"的支持。他们认为,美国过去一向通过军事干涉支持世界上的独裁专制政府,现在冷战结束了,轮到美国以实际行动赎回它的罪过的时候了,那就是以其强大无敌的军事实力来为世界做些好事,比如在世界各地执行一些"开明"的军事干涉,更换第三世界的独裁政府,把"人权、民主"带给第三世界人民。出兵海地就被一些"进步人士"认为是这种"开明"军事干涉的首次实践,而由曾在越战中逃避兵役、参加过反战活动的克林顿来执行这次"开明"侵略,其象征意义更加明确了。形成强烈对照的是,美国政治的传统右翼人士(坚决反共、支持冷战时期的美国全球干涉),对这次"与美国切身利益毫无关系"的军事干涉,表示强烈反对。

引渡皮诺切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