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解析中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象解析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
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
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 (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 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 (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 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 鼓动脉
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 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 胎之现
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 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 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 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 床常见的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 4 次, 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 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 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 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 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
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

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

脉象的描记:以脉搏描记器描出脉搏波曲线,可分为波辐、主波、升枝、降枝、切迹及重波等。

由于描记仪器的性能不同,测量参数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太统一,但据现在描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大脉、紧脉等不同脉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切脉所得基本一致。

如浮脉是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可描得明显的曲线, 而施加外压(相当于切脉重按)时,脉波反而减低;沉脉则相反,不加外压时描不出波形, 要加相当的外压才能描出波形曲线;洪脉曲线是波幅特别高,主波陡直上升,很快下降,相当于切脉时的来盛去衰;弦脉曲线在主波上升后,延续一个短时间开始下降,故主波顶点是平坦的;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数脉与迟脉是脉搏的速率改变,描记所得与切脉是完全一致的;滑脉曲线上升与下降均迅速,重搏波明显,显得来往流利如珠;细脉波幅低,上升与下降斜率均较小;涩脉波形的上升与下降均较细脉更缓慢,脉峰及下降支均见细小切迹,切脉时感到不流利。

脉象产生的原理:在这方面的研究上也积累了一些资料。

脉象的变化是有其广泛的病理、生理基础,其变化与心血管功能及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等组成,与心搏排出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末稍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

浮脉形成可能是心搏排血量减少(或正常),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 在心电图上可见电压降低。

迟脉在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性心律等引起。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各种期前收缩、逸搏、停搏及房颤等。

见于期前收缩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二联律、三联律。

促、结、代脉均为脉律不整,主要是心脏本身的病变所形成,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等也可 引起结、代脉。

月经脉:常脉:月经将至或将净,多见滑脉,但脉律匀和;
病脉:常见有滑脉,数脉、迟脉、沉脉、弦脉、涩脉、细脉、虚脉、实脉等。

月经病属 实属热者多为滑数或弦数有力;属寒属实者、脉多见沉弦或沉迟有力;属虚者,脉细数或沉 迟无力;属瘀者,脉涩或弦;失血过多者,脉虚大无力。

数脉 在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可由于感染等因素,致血压下降,引起窦性心动 过速,
或由于心肌兴奋性增加,心肌力量减弱,而致心搏代偿性增加。

虚脉 多为心搏排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压降低所形成。

实脉 形成与心排出量和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其脉压正常。

滑脉 心排血量正常或稍高,血管弹性阻力正常或减少,血液变稀,血流量增加,因而
血流畅通,在血管上显示出波浪形经过。

涩脉 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搏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

洪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大,血流速度 增快等
有关。

细脉 可能与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脉压小
等因素有关。

濡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不高有关。

弦脉 的形成可能与动脉壁弹性差或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增厚,舒张时
血管直径较小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紧张力高及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疼痛及肝病时出现弦 脉可能为神经体液的变化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因素比较复杂。

紧脉 可能与心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高等因素有关。

促脉 或为心房纤颤,或有心动过速伴期前收缩。

结脉 代脉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 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 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 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 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 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 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 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 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
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 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 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贝U 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
的准确性。

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 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 全盘考虑。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 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 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 胖人脉较瘦人脉沉。

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

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 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 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
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

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
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
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
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 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
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

触诊详解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

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2.四肢触诊: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3.胸部触诊: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

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
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

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 为无病之征。

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

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

若动甚仅是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

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 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 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 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5.按俞穴: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中医辨证处方口诀
中医病证莫要慌,四十二病记端详。

一病辨作多病治,各有一法为主方。

气滞柴胡疏肝散, 痰浊栝薤瘀逐汤。

心气保元合甘麦, 心阳参附阴天王。

心悸此处俱七种, 安神定志归脾汤。

火旺连阿桂甘龙, 水饮凌心苓桂术。

心血瘀阻请桃红, 痰火黄连温胆汤。

胃痛七般不好记, 寒邪客胃用姜糖。

六种泄泻拉肚子,湿热苓连寒藿香。

保和痛泻何时用,参苓白术四神丸。

痢疾也可分六种, 毒用白头热芍汤。

寒用胃苓阴驻车, 休用连理虚桃汤。

良附大承治腹痛, 气滞柴胡小建中。

饮食积滞用保和, 重用枳实导滞汤。

胁痛只可分四种, 肝用柴疏瘀复元。

肝胆湿热用龙胆, 肝阴不足一贯煎。

黄疸更须四般记, 热重茵陈犀急黄。

阴黄茵陈术附用, 湿重于热茵五方。

六种鼓胀有何难,气滞柴疏实脾寒。

中满分消治湿热,调营六味责之肝。

脾肾阳虚附理中,济生肾气合此方。

积聚五种逍遥肝,食滞六磨气柴疏。

瘀血六君加膈下,正虚八珍合化积。

水肿六般越水泛,水湿五苓毒麻连。

瘿病四种更须治, 痰结玉壶气海舒。

心肝阴虚天补愈, 肝旺栀子清肝汤。

眩晕六般天亢阳, 痰浊半白火龙汤。

阻窍活血虚归脾, 脾肾阴虚左归汤。

八种头痛有何难, 风热芎芷寒川芎。

肝阳天麻湿羌胜, 肾虚补气虚八珍。

虚用秦艽上扰镇, 阳闭凉开阴苏合。

脱用参附半还五, 镇肝熄风莫糊涂。

感冒寒热湿三种, 荆防银翘香薷汤。

咳嗽七般三外感,寒止热菊燥杏桑。

痰湿二陈热清金, 肝火泻蛤阴麦汤。

唯有哮证分五般,寒射热定肺玉屏。

脾虚当用六君子, 肾虚金匮肾气汤。

喘证五种更好记,麻黄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用双皮, 肺虚生麦肾桂黄。

肺胀五般莫漏记,气虚平喘真虚阳。

痰浊壅肺苏养亲, 痰热婢夏痰涤汤。

肺痨阴亏用月华,火旺秦鳖固金汤。

阴耗保真白术散, 阴阳两虚大补天。

胸痹此处分七种,寒凝心脉当四汤。

停食保和肝柴疏,郁热化肝此病除。

瘀血失笑调营饮, 阴亏一贯虚建
黄。

脾虚实脾肾济生,浸渍五皮热疏凿。

六种淋证何人患, 石石热八劳无比。

气用沉补血小知,膏淋程氏膏淋汤。

三种消渴上消消, 中消玉女下六
金。

痰浊头痛半白天, 瘀血通窍活血汤。

唯有中风不需记, 曰虚中二曰
肝。

语言不利却分三,风痰阻络解语丹。

肾虚精亏地黄饮,口歪眼邪牵正散。

痹症不惟风寒湿,防风乌头薏苡仁。

风湿热痹桂白虎,痰瘀桃仁亏独寄。

不寐肝郁用龙胆,阴虚阿胶加黄连。

心脾两虚用归脾,痰热温胆气虚安。

四种鼻衄要记熟,桑菊玉女此中求。

肝火上炎尤龙胆,气血亏虚归脾留。

齿衄虚用清肝饮,胃火炽盛清胃散。

咳血燥伤用桑杏,肝犯肺泻合黛蛤。

阴虚百合固金治。

吐血泻龙归脾完。

便血地榆黄土汤。

尿血蓟知无归方。

紫斑犀茜归脾治,郁用柴丹半厚汤。

其中虚症滋归麦,呕吐六种分虚实。

藿保半厚理中麦,便秘麻磨济芪汤。

四种腰痛不稀奇,湿热四妙身痛瘀。

寒湿甘姜苓术用,肾虚却要左右归。

虚劳十四莫慌张,各有各的代表方。

稍有留意应详尽,何须此处添荒唐。

机磷中毒概四种,犯脑涤痰热银黄。

杞菊参苓无大用,若无解毒病乖张。

肠痈三期看痈脓,大黄薏苡大陷胸。

颈椎寒用桂附汤,舒筋温胆归脾天。

痄腮柴普清龙用。

急惊银黄琥珀丸。

小儿泄泻不赘述,疳证六种记端详。

资消八石泻防用,绝经左右二仙汤。

崩漏三虚二为实,左归大补用固冲。

血热清热固经治,血瘀逐瘀止崩汤。

中医临证也不难,难在辨证用药间。

各位朋友要细心,妙手回春美名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