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必须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城市转型战略。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速形成“两核带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两核:市区城市休闲核心;鲁山山水观光、康体养生、山地度假核心。两翼:叶县、舞钢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以“两核”的率先发展带动“两翼”的快速发展,形成全市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回过头来看, 旅游业可圈可点的项目不多、可玩可游的景点不多,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游客也吸引不了,从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不是很肯定,意见颇多。下面,我们代表XXXX,在此就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专题发言。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规划跟进不够。
近年来,我市虽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没有相配套的产业发
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缺少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存在个别景区虽着手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规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先的规划成了摆设,现有的景点“缺胳膊断腿”。(二)个性特色不够鲜明。
我市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却没有一处叫得响的品牌特色或个性线路,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模糊,老的业态缺少亮点,新的业态没有突破。在开发上,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随意性大,没有个性特色,形不成群体优势。另外,在自我完善上,隔靴搔痒,不敢向病处动刀,亦步亦趋。就接待游客而言,很多景区没有接待中心和停车场,不要说承接外来游客了,就连本地游客也难以承接。
(三)机制障碍没有消除。
从现状来看,目前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格局还未形成比如,在个别景点的开发由乡镇操作,不仅财力投入有限,而且也难以从全市的角度谋划。另外,从面上讲,我市虽有旅游管理机构,但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景点开发上,寺庙归宗教局管、绿化归园林局管、景区归镇上管,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一些部门职能交叉,强调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规划牵动,规范持续发展。强化“发展旅游,规划先行”
的理念,突出规划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启动与《平顶山市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强化项目带动,打造精品景区。加强旅游项目的谋划,将旅游工作落实到项目上,以旅游项目为抓手,做好融资、建设、推介等一系列工作,做一个成一个,使我市的旅游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城市核心以新城区大香山、白龟湖和沙河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城市休闲区,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旅游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都市旅游形象;鲁山核心以“山、佛、汤”特色优势资源为基础,全面整合辖区旅游景区(点)和资源,加大旅游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形成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叶舞板块围绕生态观光和山水度假主题,开发滨水度假、水上运动、森林养生等旅游产品,围绕文化观光和盐浴特色,开发文化休闲旅游区;宝郏板块以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丰富文化景区的游览内容,提升观赏性和参与性,形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
(三)强化融合联动,提升内涵品质。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认真研究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点、融合点,推动旅游与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养生、农业、工业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以演艺、娱乐、美食、温泉、养生、工农业观光为主体的旅游精品项目。如重点抓好旅游项目建设中特色
文化的融入及体现,利用曲艺、魔术等富有我市文化特色和游客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出台旅游商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引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要素,体现旅游功能,满足游客需求,以市城区为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输出和接待网络,创造条件建立与客源地城市的互联。
(四)强化宣传拉动,树立外部形象。着力提高宣传推介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始终坚持政府宣传形象与企业营销产品的方式不动摇,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市场拓展机制,充分利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歌舞等媒介,广泛宣传推介全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拍摄富有平顶山文化旅游特色的微电影等影视作品,在重点客源地举办推介会,举办平顶山生态旅游节,分片区设立旅游办事处,邀请媒体和线路代理商赴平考察宣传等方式强化宣传力度。
(五)保障措施
全面落实《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奖励措施,继续实行地接奖励,切实调动旅行社组团来平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对新评定的3A级以上景点、星级酒店、商务酒店、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专项补助景点的奖励政策;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校企合作,把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市政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