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1部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系统规范标准(征求意见稿)

ICS 备案号: DB××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系统规范标准 Standard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nic Government Outer-Net Application System of Hubei 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系统规范制订流程 (2) 5 系统规范的制订 (2) 5.1内容综述 (2) 5.2内容详细描述 (2) 6 系统规范的评审 (4) 7 系统规范的备案 (4) 8 系统规范的变更 (4) 附录A (5) 附录B (9) 附录C (15) 参考文献 (23) 索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本标准由湖北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电子政务领导办公室、湖北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组、湖北省标准信息研究所、湖北省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专班、武汉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北全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菲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胜群、徐有威、徐杨、张文勋、林子禹、杨建东、张唯佳、梁薇。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 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库

ICS 35.240 L 67 DB42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 管理与应用规范 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库 E-government Public Basic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Usage Specification Part3: Population Basic Database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453.3—2008 前言 DB42/T 453《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规范》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第4部分:法律规章信息库 ——第5部分: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 ——第6部分:宏观经济统计与监测基础信息库 本部分为DB42/T 453的第3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湖北省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部分由湖北省标准化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湖北省公安厅、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红、姜伟强、冯翔、吴哲群、杨建东、吴斌、张威。 I

DB42/T 453.3—2008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 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1 范围 DB42/T 453的本部分规定了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维护与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提供机构、数据用户、数据库管理机构的共建与共享过程的项目规划与技术方案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42/T 4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DB42/T 362-2006 湖北省电子政务术语 DB42/T 462-2008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建设规范 DB42/T 453.1-2008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DB42/T 362-2006和DB42/T 453.1-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DB42/T 453的本部分。3.1 人口基础信息 Population Basic information 人口基础信息主要记录人的社会管理信息,反映人在社会活动中状态。 3.2 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HuBei Province Population Basic database 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以下简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建设、管理及维护工作,采集、整理全省人口基本信息,供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共享使用的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它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4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见图1。 5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5.1 数据来源 5.1.1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公安、民政部门或单位。 5.1.2 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是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人口基本数据的来源。 5.1.3 民政部门的婚姻信息是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婚姻数据的来源。 1

电子政务外网方案

XX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建议书

目录 第1章项目需求分析 (5) 1.1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纵向网络的应用 (5) 1.2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横向网络的应用 (6) 1.3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其他应用 (6) 1.4各个部门、地市的接入需求 (6) 第2章总体设计原则 (8) 第3章网络可靠性设计规划 (9) 3.1网络结构可靠性设计 (9) 3.2组网设备可靠性设计建议 (10) 3.3智能网络管理中心系统 (11) 第4章网络规划及总体设计 (14) 4.1网络结构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4.1.1广域网省核心节点 (15) 4.1.2广域网地市核心节点 (15) 4.1.3中心城域网设计 (15) 4.1.4地市城域网设计 (16) 4.2网络接入能力设计概述 (17) 4.2.1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连接 (17) 4.2.2与地市电子政务外网的连接 (18) 4.2.3横向接入部门的互联互通 (18) 4.2.4互联网接入设计 (19) 第5章MPLS VPN设计 (20) 5.1MPLS/BGP VPN概述 (20) 5.2构建XX省电子政务外网MPLS VPN的基本思路 (21) 5.2.1XX省电子政务外网VPN方面的主要需求 (21) 5.2.2XX省电子政务外网MPLS VPN的主要特点 (21) 5.2.3XX省电子政务外网MPLS VPN实施要点 (22) 5.3MPLS VPN网络基本设计 (23) 5.3.1MPLS VPN网络逻辑结构 (23) 5.3.2MPLS VPN路由策略设计要点 (23)

第6章IP地址规划建议 (25) 6.1IP地址分配原则 (25) 6.2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IP地址规划要点 (26) 6.3IP地址分配详细设计 (26) 6.3.1对于设备Loopback地址的分配 (26) 6.3.2设备间链路地址的分配 (27) 6.3.3CE设备网管地址 (28) 6.3.4IP地址初步划分如下 (28) 第7章路由协议设计 (31) 7.1总体路由规划 (31) 7.2BGP协议规划 (32) 7.3IGP协议规划 (33) 7.4MPLS VPN静态、直联路由规划 (36) 第8章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平台 (37) 8.1智能管理中心总体建设思想 (37) 8.2具体实现需求规划 (38) 8.2.1基础资源管理 (38) 8.2.2身份与接入管理 (40) 8.2.3端点安全准入管理 (41) 8.2.4MPLS VPN管理 (43)

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XX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IP地址、自治域及路由策略、VPN、QoS、运营商节点机房要求、运维管理及安全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XX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建设,各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5647-2010 电子政务术语 GB/T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W 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 GW 0206-2014 接入政务外网的局域网安全技术规范 GW 0206-201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4地址规划 GW 0207-201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4地址地方分配部署指南 GWB 18-2019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二期工程(中央投资部分)标准规范运行支撑平台对接与实施规范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中办发〔2006〕18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政务外网 E-government extranet 电子政务外网是按照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和〔2006〕18号文件要求建设的我国电子政务重要基础设施,与互联网安全逻辑隔离,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需要的政务公用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横向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等政务部门。 电子政务外网由中央政务外网和地方政务外网组成,地方政务外网由省级政务外网、市级政务外网、县级政务外网组成。本文件内简称“政务外网”指XX省电子政务外网。 3.2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用于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区)各层级行政区域,由各级行政区域内广域网核心节点设备和各级行政区域之间长途线路组成。实现国家、省、市(地)、县(区)纵向业务的互联互通。 3.3

已颁布实施的湖北省电子政务标准

已颁布实施的xx电子政务标准 .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已颁布实施的湖北省电子政务标准 1. DB42/T 362-2006《电子政务术语》 2. DB42/T 363-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项目编制规范》 3. DB42/T 364-2006《湖北省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数据元》 4. DB42/T 372.1-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1部分: 网络架构》 5. DB42/T 372.2-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2部分: IP地址规划》 6. DB42/T 372.3-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3部分: 域名规划》 7. DB42/T 372.4-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4部分: 单位接入》 8. DB42/T 372.5-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5部分: 各级网络结构》 9. DB42/T 372.6-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6部分: 路由体系》 10. DB42/T 378-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命名规范》 11. DB42/T 379-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务人员代码编制规则》

12. DB42/T 450.1-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第1部分: 机房建设》 13. DB42/T 450.2-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第2部分: 网络传输链路》 14. DB42/T450.3-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第3部分: 数据中心与容灾备份中心》 15. DB42/T 451-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权限管理与登录技术规范》 16. DB42/T 452-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数字证书技术应用规范》 17. DB42/T453.1-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1部分: 总则》 18. DB42/T453.2-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2部分: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 19. DB42/T453.3-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 人口基础信息库》 20. DB42/T453.4-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4部分: 法律规章信息库》 21. DB42/T 454.1-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设备第1部分: 网络设备》

湖北省电子政务系统

湖北省电子政务系统 应用背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历史进入国家的“十一五”建设时期,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倡导。湖北省作为华中地区经济强省,于2006年率先全面建设综合省级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政府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度,通过科技手段,全面加强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该项目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湖北省信息产业厅领导直接领导下,经专家认真研究论证,确定了通过中间件技术,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多层架构,实现省电子政务中心、省级应用和数据体系、以及与124个省级职能部门、1个省级中心、17个地市州全面进行在线数据交换的综合省级电子政务系统。该系统依托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采用整合方式搭建省级平台,实现从网络上的省电子政务中心和各直属机构、各地市州之间的广泛连接和通信。建立省级数据中心,通过前置系统与各分支系统形成数据交换连接,实现全省范围内各直属机构之间、各应用之间、各地市州之间以及不同的系统层次之间可靠的数据交换,为联合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并将系统的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省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批基于全省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系统,达到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最终服务于民的宗旨。东方通科技作为业内领先的国产中间件厂商,相关中间件产品经过多次论证和筛选,成为湖北省电子政务平台基础架构软件,再次成功的实现了国产优秀中间件产品支撑省部级以上大型系统的范例,与其他优秀国产软、硬件产品整合,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用户需求 北省电子政务建设,要实现服务于民的目标,建立电子政务的外网门户,实现群众、法人、公务员对相关应用的访问,同时为领导访问系统,获得相关统计数据提供基础。 省级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是本系统的重点,遵照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的要求,尽量整合已有投资,发挥经济效益。省级电子政务应用60个,大部分采用已有的应用系统,并对这些系统向省级软件平台进行迁移,其他一部分重新开发的方式,组成湖北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大规模应用体系,提供了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科技手段。而很多应用本身,需要流程化的管理,在应用的运行环境中,实施独立的流程引擎,是系统建设的必须。 数据交换作为系统的基础设施。众多的应用系统,需要支持全省各部门的业务开展,并连接直属机构和地市系统的142个系统,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可靠的数据交换。各系统建设前置,作为整个数据交换的代理。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数据抽取、加工、转换、过滤等功能,并通过消息中间件技术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服务,为所有节点和应用之间建立了一个数据通道和桥梁,并实现了数据交换的接入和流程的灵活定制,以适应未来政务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实施方案 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在综合考虑当前电子政务现状和业务发展的要求,注重整个综合信息平台的可扩展能力、处理性能、兼容性能和产品公司的支持服务水平,确定走开放和标准的技术路线,结合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易扩展、易管理、易实施、高效、稳定等因素,采用了东方通科技的工作流引擎产品、数据交换平台产品。在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东方通科技为湖北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湖北省综合电子政务采用先进的多层系统设计理念,系统层次结构如下图: 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 第1部分 安全接入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 第一部分:安全接入》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要求,为保障电子政务外网整体安全性,防范化解电子政务外网安全风险,对电子政务外网的各级接入安全情况,对多云接入、政务承载网、政务园区、政务终端接入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规范电子政务外网运营管理职责,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编制地方标准《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第一部分:安全接入》。本标准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主编,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22年12月。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宁夏分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主要工作: 主要成员及分工表2、标准编制过程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编制工作要求,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于2022年4月成立了标准编制组,负责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 标准起草阶段,工作组通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结合宁夏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相关工作经验,作为编制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于2022年10月编写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地方标准《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第一部分:安全接入》的草案稿,确定了标准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2022年10月27日,标准编制组召开讨论会,会议讨论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相关标准及宁夏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现状,对标准草稿版进行了审议。 编制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草案修订工作,于2022年11月编写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第一部分:安全接入》的初稿。2022年11月12日,编制组标准意见稿研讨线上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标准文本的内容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最终于2022年11月13日,确定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建设

标准化工作是推动电子政务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互连、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按照《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等文件的要求,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要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是关于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对于各地方、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一)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针对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总体设计缺乏、数据及业务标准各异、安全等级不规范等问题,组织技术、产业标准化等有关方面的机构及人员,在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提出急需的标准目录并制定实施计划》、《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与应用研究》、《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等多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并多次征求各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6部分组成,见图1。为便于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相关方面还研究编写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等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中涉及的标准类目、标准名称及重要标准使用说明。

电子政务外网IP地址规范

电子政务外网IP地址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XX省电子政务外网IP地址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IPv4地址规范和IPv6地址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XX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管理部门开展IP地址分配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5647-2010 电子政务术语 GW 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 GW 0206-201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4地址规划 GW 0207-201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4地址地方分配部署指南 GW 0209-2019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6地址规划(试行版)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647-2010、GB/T 21061-2007、GW 0202-2014 、GW 0206-2015、GW 0207-2015和GW 0209-2019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原则 4.1 混合组网 政务外网采取“全局地址统筹规划、私有地址部门复用、省级统一出省”的混合组网原则。 4.2 管理原则 具体要求如下: a)省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负责政务外网全局地址总体规划和管理; b)省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负责政务外网省内政务外网IP地址规划和管理,负责严格执行国家IP 地址规划,并根据国家要求及时调整; c)省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负责政务外网省内全局政务外网地址的分配工作,以省、市、县为基本 单元,负责业务地址、管理地址、终端地址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当本地IP地址不足时,及时向国家申请增加IP地址段; d)市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负责各市级及以下政务外网各类地址段的再分配和管理工作。 5 IPv4地址规范 5.1 地址范围 XX省政务外网IPv4地址范围如下: a)全局业务地址使用59.199.0.0-59.199.255.255(59.199/16); b)全局终端转换地址使用59.239.28.0-59.239.31.255(59.238.28/22);

电子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电子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架构、网络层级架构、网络生命周期、网络资源、监督管理和安全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电子政务外网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 注:本文件规定的电子政务外网适用范围为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9786—202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DB37/T XXXX.2—XXXX 电子政务外网第2部分:网络接入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政务外网 E-government extranet 电子政务重要基础设施,与互联网安全逻辑隔离,能够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的非涉密政务公用网络。 3.2 部门接入网 department access network 电子政务外网(3.1)接入部门自行建设和管理的本地局域网或部门业务专网。 4 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EVPN:以太虚拟私有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IBGP: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i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IFIT:随路检测(In-band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 INQA:智能网络质量分析(Intelligent Network Quality Analyzer) IP: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协议(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 LDP: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电子政务外网运行及管理规范

电子政务外网运行及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运行及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接入管理、IP地址分配、安全保障、运行管理及评价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规范XX省各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接入单位、运行服务商开展运行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W 0206-201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4地址规划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中办发〔2006〕18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政务外网 E-government extranet 电子政务外网是按照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和〔2006〕18号文件要求建设的我国电子政务重要基础设施,与互联网安全逻辑隔离,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需要的政务公用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横向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等政务部门。 电子政务外网由中央政务外网和地方政务外网组成,地方政务外网由省级政务外网、市级政务外网、县级政务外网组成。本文件内简称“政务外网”指XX省电子政务外网。 3.2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用于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区)各层级行政区域,由各级行政区域内广域网核心节点设备和各级行政区域之间长途线路组成。实现国家、省、市(地)、县(区)纵向业务的互联互通。 3.3 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用于实现本级行政区域内的政务部门的横向连接,包括中央、省、市、县四级城域网。 注:各级城域网通过纵向广域网实现互联。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1 范围 DB42/T 453的本部分规定了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维护与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提供机构、数据用户、数据库管理机构的共建与共享过程的项目规划与技术方案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42/T 4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DB42/T 362—2006 湖北省电子政务术语 DB42/T 462-2008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建设规范 DB42/T 453.1-2008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DB42/T 362-2006和DB42/T 453。1-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DB42/T 453的本部分。 3.1 人口基础信息 Population Basic information 人口基础信息主要记录人的社会管理信息,反映人在社会活动中状态。 3.2 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HuBei Province Population Basic database 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以下简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建设、管理及维护工作,采集、整理全省人口基本信息,供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共享使用的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它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4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见图1。 5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5。1 数据来源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试行)讲解

附件 2: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试行) Baseline for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E-Government Network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次 前 言 .............................................................................................................................................................. (1) 引言 (2)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 义 (3) 4. 政务外网资产、威胁分析和脆弱 性 (5) 4.1. 资产分析 (5) 4.2. 威胁分析 (6) 4.3. 脆弱性分析 (7)

5. 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8) 5.1. 政务外网安全保护等 级 (8) 5.2.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 力 (8) 6. 第二级基本要求 (9) 6.1. IP 承载网9 6.1.1. 广域 网 (9) 6.1.2. 城域 网 (9) 6.1.3. 用户局域 网 (10) 6.2. 业务区域网 络 (10) 6.2.1. 公用网络 区 (10) 6.2.2. 互联网接入 区 (10) 6.3. 管理区域网 络 (11) 6.3.1. 网络管理 区 (11) 6.3.2. 安全管理 区 (11) 7. 第三级基本要求 (11) 7.1. IP 承载网11 7.1.1. 广域 网 (11) I 7.1.2. 城域网 (12)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

国家政务外网设备选型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2010年4月16日

目录 1. 前言 (1)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1) 2.1总体框架 (1) 2.2网络架构 (2) 2.3 业务模型 (3) 3.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4) 3.1 组网基本原则 (4) 3.2 设备选型原则 (5) 3.3 功能要求 (6) 3.4 参考模型 (8) 4. 核心和汇聚路由器指标要求 (9) 4.1基本要求 (9) 4. 2 A档核心路由器指标要求 (10) 4. 3 B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1) 4. 4 C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4. 5 D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5. 核心交换机指标要求 (12) 5.1总体要求 (13) 5.2 A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3) 5.3 B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4) 6. VPN网关指标要求 (14) 6.1 VPN网关总体要求 (14) 6.2 A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5) 6.3 B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6.4 C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7. 接入设备指标要求 (16) 7.1接入设备总体要求 (16) 7.2 A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3 B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4 C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8. 网络管理系统指标要求 (18)

1. 前言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为保证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对各省网络关键节点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等提出了最低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各省的电子政务外网设网络关键节点设备选型应满足或优于本文所述要求。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2.1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图 1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框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