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策略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2)迁移的作用。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考纲链接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1)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2)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训练可以改善人的某种心理能力,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某种心理能力。

获得了这种能力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内容,一种学习就能影响另~种学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4.现代的迁移理论。

(1)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2)继奥苏泊尔之后的几种观点:①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②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2021/2/21
1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本章目标:
1. 能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2. 能举例说明知识怎样向技能转化; 3. 能举例说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
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4. 能举例说明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5. 能陈述同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和认知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重复练 习只适合动作技能学习,不适合智慧技 能学习,更不适合认知策略学习。
(3)引导他们运用他们从实践中习得的 策略效益的知识进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只有经过这样的引导,二年级小学生才有 90%的时间选择运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2021/2/21
35
(二) 外部条件
从现有认知策略的教学研究来看,认知 策略学习的外部条件涉及教师处理好如 下问题: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这是下位学 习的一种形式,也称接受学习。其教学方 法简称规—例法。
2021/2/21
26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
1、从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 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
过程。
2、从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
2021/2/21
5
(三)技能的新定义
本书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基础上形成 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 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 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 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 这一定义使技能变得可以捉摸和便于操 作。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简答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心理学家们将迁移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强调了迁移的不同方面。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参考答案】(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

(3)给予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

(6)设计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举例分析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

[参考答案]以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学习这两门外语时,在听、说、读、写以及记忆、思维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方面也具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成分决定了两种学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迁移。

由此说明,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而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共同成分较少,因此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006年)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项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课教案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课教案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课教案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教案主题: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导语:学习是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面对的任务,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和策略却各不相同。

本教案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学习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1 设定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短期目标则使学生更有动力去完成每一个小目标。

1.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习环境打造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需求。

1.3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潜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就来增强自信心。

二、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2.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2 掌握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法、理解法、归纳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试验和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3 发挥学习工具的作用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如课本、笔记、影音资料等。

学生需要善于利用这些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2.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策略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迁移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2、所谓先前的学习不是一组S-R联结,而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知识体系; 3、先前学习对新学习影响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与清晰性)来实现的。
原来的知识经验1 原来的知识经验2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经验3
原来的知识经验4
…..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J.R.Anderson) ❖ 用来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
间产生式(production)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 动作技能的内化表征形式,是一系列IF/THEN的规则。 ❖ 安德森和辛格利的文本编辑实验研究
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续)
“面积计算原理:面积=底×高 面积可加性”
4、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
▪ 侧向迁移(水平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不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 奥弗林:概括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关系理论
❖ 代表人物 ▪ 苛勒(Kohler)
❖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自 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迁移的是顿悟, 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 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条件。 ❖ 关系理论可看作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2. 智商
智商即智力商数,是个人智力测验成绩与同年龄被试者成绩 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体智力高低的标准。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 1905 年,是 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 聘请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奈 - 西蒙智 力量表。比奈 -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力测验编制的科 学基础。
(1)冲动型。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 确性差。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 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 正确与否,都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 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他们的信息 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他们在完成 需要做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 好。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 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理需要 细心分辨,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个人的四种学习风格。该量表的整个测评活动包括以下
四个阶段:
(三)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
(1)
(2)
第一阶段,与发散 者学习风格相对应。 该学习风格的学习 者思维具有发散性, 富有想象力。针对 这种学习风格,可 以采用自由发言和 小组讨论这两种教 学策略,用以激发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阶段,与同化 者学习风格相对应。 该学习风格的学习 者喜欢处理抽象的 观点和概念,具有 理性或逻辑性。在 众多的教学方法中, 讲座较适宜这种学 习风格的学习者。
教师的场定向对教学方法具有一 定的影响。场独立型的教师喜欢数学 和自然科学学科,喜欢讲演,讲课时 注意教材的结构和逻辑,偏向于使用 较正规的教学方式,趋向于采用指导 性的和以任务为定向的教学模式;场 依存型的教师趋向于采用非指导性的 和以学生为定向的教学模式。
(二)认知风格差异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pz_填空}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答案】认知|2、(2008年4月)“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答案】B【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

3、(2007年10月)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重新解释的学说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D【解析】关系转换理论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他们证明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4、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答案】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因此,答案为A。

5、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因此,答案为C。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答案为C。

教育心理学史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史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与策略 4.学习者的态度
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什么两情景有相似性不一定产生迁移
1.在语法和标点符号测验中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将 这些技能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2.在数学测验中能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却 不一定会计算收入的所得税
分歧
1.决定迁移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共同的主观成分还是客观成分? 抽象的表征还是活动?
2.关键性因素何时形成的?
在最初的学习情境中还是在迁移情境中? 或两种情境共同决定?
3.迁移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
决定迁移的主要成分是一般的基本能力、基本原则或结构, 还是一些具体的成分或活动要素?
第三节 影响迁移的因素
实验
在被试面前呈现两个物体,一立方体,一立体三角形。在 其中的立方体下藏有食物,并用它作强化物。几次尝试后, 被试知道食物藏在立方体下。
接着,给他呈现另一问题,即都是立方体,但颜色不同, 被试须解决新的辨别问题;解决了又呈现新的辨别问题,如 此多次后,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尝试的次数越来 越少。
结果:
小鸡对新纸片的反应为70%,儿童对新纸片的反应为100%
实验
第一次
食物
第二次
食物
主要观点
学习者突然发现两情境中的关系(即顿 悟)是迁移发生的原因
特征
迁移不是自动的(需要学习者认识到它们的关系) 对概括化理论的补充(即认识到关系才能概括)
5.学习定势说
代表人物
哈罗(Harlow,H.F.)等
2. 学习迁移的判断 因噎废食 上行下效
4.情境性理论(situated theory)
格林诺等人(J.G.Greeno,J.L.Moore&D.R.Smith,1993)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本部分旨在帮助考生明确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包括: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理解。

4.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5.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纲要根据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制定的《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以下为核心内容纲要: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小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章:小学生认知发展-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小学生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

- 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章: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情绪情感调控的方法。

- 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五章:小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个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六章: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

- 社会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七章: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活动-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 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 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八章: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要求。

第九章: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教育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第三部分:重点题库详解以下为精选习题及其答案,覆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简介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介绍了学习动机、知识与技能学习、学习策略、创新教育和品德形成等学习心理学理论,阐述了教学心理、群体心理、差异心理和教师心理等理论知识。

在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列举了大量的小学教育、教学的案例和实验。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第四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习心理的概述第一节:学习及其概念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第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四章: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理解第二节:知识的巩固与转化第三节:知识应用第四节:技能的掌握第五节:学习迁移第五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第二节:几种常用的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六章:小学生创新教育心理第一节:创新与创造第二节:创造的心理过程第三节:创新的心理基础第四节:小学生创新心理与教育第七章:品德心理的概述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第二节: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第三节:关于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八章: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与教育第三节:小学生道德意志发展与教育第四节: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与培养第九章: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群体心理的概述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第三节:有效的课堂管理第十章:小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差异概述第二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智力类型、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第四节: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第十一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三节:教学策略的制定第四节: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第十二章:小学教师心理第一节:小学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小学教师的威信第三节:教师的主要心理特征第四节:师生关系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心理策略

教育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心理策略

教育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心理策略引言教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

然而,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需要采用有效的教育心理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帮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1.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潜能和优势。

教师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状态,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肯定和赞美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班级乐观、合作和互助的氛围,让学生相互激励和支持,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4.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主动阅读、归纳整理、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心理学第五讲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五讲学习策略
21
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丹塞路: 丹塞路: 第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兴趣与欲望; 第二,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学习某种学习策略; 第三,在不同的情境中练习策略,并对结果进行评 价,及时反馈与矫正.
22

3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
1,拜伦(Baron 1978): ,拜伦( ) 相关搜索:从记忆中搜索与新问题有关的项目; 相关搜索:从记忆中搜索与新问题有关的项目; 刺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将问题分解成它的组成成分; 刺激物分析:将问题分解成它的组成成分; 扬弃:放弃原行动,利用其他方式替代或修正原行动. 扬弃:放弃原行动,利用其他方式替代或修正原行动. 2,斯滕伯格(Sternberg 1983): ,斯滕伯格( ) 执行技能:在执行认知任务中,计划,监控, 执行技能:在执行认知任务中,计划,监控,修正策略的各种 技能; 技能; 非执行技能:非执行技能是实际运用执行认知任务的技能. 非执行技能:非执行技能是实际运用执行认知任务的技能.
16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 项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 元 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7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 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 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 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集中注意,对注意加以 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 度和时间等. 自我提问是一种很有用的元认知策略.
4
三,学习策略的类别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 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这部分的知识点,在教育心理学部分是比较重要的考点,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这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所以需要考生们反复阅读认真体会。

这部分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为主。

接下来对学习策略知识点详细介绍。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学习策略的概念考生们可以简单了解,从中能理解学习策略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它是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综合,所以考判断题的情况只说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在学习中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显然能让学习效率更高一些。

1.学习策略就是在个体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方法和活动。

()1.【答案】√。

解析:目前心理学界对于学习策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最简单的考查方式就是多选题,直接问学习策略都包括哪些成分。

2.学习策略的几种成分是()。

A.认知策略B.调节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2.【答案】ACD。

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1)利用不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所谓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

复述策略在考试中也比较常见,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些。

【练习题】3.学生为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不断重复,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学习策略为()。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_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_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三)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 略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 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 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 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展示自己使用的过程监控表格;对策略 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 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 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节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不仅是学习策略的 核心成分,也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 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 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一)集中注意策略 一切学习活动都始于注意。学习者学会与掌握将注意指向或集中 在所需要的信息上的方法、技巧或规则被称为集中注意策略。 1.突出知觉的选择策略 所谓突出知觉的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能选择有关的学习信息对重 要的信息保持警觉,并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获得一定意义的学习策 略。 2.重复策略 所谓重复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维持性的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础 上的保留重复,与已贮存的信息建立联系的学习策略。
(四)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有三条主要途径: 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 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 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
第三节 学习策略教学

教育心理学-技能学习

教育心理学-技能学习

2、认知策略的分类 〔加工阶段
学习过程
支持学习过程的策略
选择性知觉
复述
语义编码 提取 执行控制
集中注意;划线;先行组织者;附 加问题;列提纲;解释意义;
作笔记;运用表象;形成组块;概 念示图法
类比法;规则/产生式;图式 记忆术; 运用表象;元认知策略
3、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
范畴 性质 作用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属于信息加工范畴,是指通过 符号与信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属于信息控制范畴,是通过概括化过程 而发展起来的、更为特殊的、习得的智 慧技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学习、 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是解决外部问题的能力
对内调控的技能,是方法问题
是运用符号办事,解决外部世 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自我控制与
界的能力
样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或阅读样例 题〔一套通向问题解决的解题程序,从中找 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最 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试干学习:是指只给出一个问题,让学习者 努力尝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 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 式系统.
6、智慧技能的迁移
智慧技能的学习是获得一系列的产生式,运 用已获得的产生式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6、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1原有知识背景 ;2学生的动机水平 ;3反省认
知发展水平 . 外部条件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
用条件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4练习的系统 化.
7、认知策略的迁移
认知策略的学习要经过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然后 在相同或不同的情境中应用,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认识到一套操作步骤使用的条件,达到反省认知 阶段,才有广泛迁移的可能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策略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策略

第五章学习策略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基本类型,了解学习策略教学和训练的基本模式以及学习策略研究的基本历史,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的概念,了解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本章重点:常用的学习策略本章难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含义与关系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和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在相关研究中,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各种定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种:①将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

如P136 达菲(Daffy)平特里奇(P. Pintrich)认为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技术或方法。

②视作学习过程或步骤。

如Mayer .Nisbet&shucksmith,Kail&Bisan (见教材P136-137) ③看作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

如Dansereau(1985).以上不尽相同的定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我国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认为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等同。

我们将从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中来把握学习策略的涵义。

1.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1)具体的学习方法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学习过程相联系;(2)学习方法经学习者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后,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往往凭习惯加以运用,而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反复考虑之后才产生的方案;(3)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则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第五章学习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由于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习得经验都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

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五)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其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学习中去;顺应性迁移指学习者需要通过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重组性迁移指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习策略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基本类型,了解学习策略教学和训练的基本模式以及学习策略研究的基本历史,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的概念,了解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本章重点:常用的学习策略本章难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含义与关系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和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在相关研究中,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各种定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种:①将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

如P136 达菲(Daffy)平特里奇(P. Pintrich)认为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技术或方法。

②视作学习过程或步骤。

如Mayer .Nisbet&shucksmith,Kail&Bisan (见教材P136-137) ③看作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

如Dansereau(1985).以上不尽相同的定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我国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认为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等同。

我们将从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中来把握学习策略的涵义。

1.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1)具体的学习方法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学习过程相联系;(2)学习方法经学习者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后,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往往凭习惯加以运用,而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反复考虑之后才产生的方案;(3)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则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

例如,学生要记住一篇课文的内容,他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因为可以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或尝试背诵的方法,或拟定内容提纲进行记忆。

只要他进入学习情况,就必然采取某种或优或劣的学习方法,而不同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虽有区别,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一方面学习策略虽不同于具体方法,但它又不能脱离具体方法,学习策略的策划最终要落脚到学习方法上,借助学习方法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只有那些经过学习者整体策划之后,启用的方法才会获得策略的性质,成为学习策略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否则,不动脑筋随意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2.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于1956年在其著名的人工概念的研究中提出,直到70年代加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才明确地将认知策略划分出来,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单列一类。

加涅认为,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对信息的编码、转换、储存。

认知策略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使学习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认知活动,“调节与控制概念和规则的使用”。

加涅在论述认知策略的同时,也提到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性和分析思维。

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

”从这个论述看,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

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虽然,认知策略的学习有助于学习策略的发展,但认知策略并不等同于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比认知策略更广的概念。

有人将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等同看待,这是由于对学习策略本质特征认识不周详引起的,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活动过程,尽管学习活动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认知只是学习活动一个部分和方面,学习的过程除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外,还表现出学习者个体生理的、情绪的、社会性的特征等等,因此,把认知策略等同学习策略无疑缩小了学习策略的外延。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3.学习策略与元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及其同事于70年代初开始对儿童的元记忆进行研究,1976年,他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及涵义。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

认知指向客观外界,而元认知指向人自身的认知过程,它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

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元认知监控(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是关于什么因素或变量以什么方式起作用(或相互作用)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知识、信念。

元认知知识又可分成三部分:①关于认知者认知特点(我们具有的有关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着、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②关于任务特点的认识(关于不同的认知材料和任务目标对认知活动的不同影响的知识),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它主要包括:(1)制定计划(2)实际控制(3)检查结果(4)采取补救措施。

关于元认知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陈琦认为,学习策略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元认知过程则是指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它包含监视和调节的过程。

元认知过程是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

元认知能力则是指执行这一控制的能力。

这就是说,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的动态过程的静态知识,而元认知过程则是使用静态知识的动态过程。

对学习策略可作以下解读:首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它是一个有意识的心理过程。

学习者首先要分析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然后选择适当策略。

其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它确实能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再次,学习策略是针对学习过程的,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方面。

最后,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一般而言,对同一种类型的学习,存在着基本相同的计划。

如阅读法、复习方法等。

二、学习策略的种类对具体种类也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P138图5-1本章对学习策略类型的划分遵循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1990)的观点,即学习策略包括认和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重复、抄写等都属于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精加工策略的种类很多,如类比和记忆术就是两种比较重要的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策略,如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钢要法等都属于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

成功的使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分析学习策略的成分不仅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类型,而且还要考虑所获信息的种类,具体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周期日益缩短。

人们必须终身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以前那种前十几年学习,后几十年工作的观点早已过时。

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掌握高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学习策略的逐渐掌握和反复应用,可使学生的学习技能逐渐发展成熟,进而仲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策略之中包含智力因素。

如观察策略、记忆策略。

也包含非智力因素。

如学习目的、学习计划、自我监控等。

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中学习目的的确定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都是由学生主动地独立自主完成的,在执行监控过程中也是通过学习者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校正等步骤主动完成的,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P140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由学生自学第二种几种常用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一)复述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 )含义P142 一方面能使信息暂时保留在工作记忆中(如记电话号码),另一方面使某些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而长久地加以保持。

可分为机械学习的复述与有意义学习的复述两种。

前者学生摇头晕脑,鹦鹉学舌,甚至把有意义的材料都当作无意义的信息死记硬背,这些材料即使记住也毫无用处,因它未和学生已有的其它信息联系起来。

常见复述形式有:逐字重复——是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贮存至长时记忆的主要形式。

划线——突出重点信息,忽略一些次要信息,以减少记忆负荷。

概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主要意思表达出来。

更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二)精加工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ies)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将新材料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如果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得越多,对能回忆出该信息预先可借助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线索多),则回忆容易。

精加工越深入细致,知识保持就越牢固,回忆就越容易。

1、记忆术记忆术(mnemonic devices)就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记忆术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也就是说记忆术的基础或者是利用视觉表象,或者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

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如歌诀法、谐音联想、首字联词、关键词、视觉想象等。

(1).位置法位置法(loci method)就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确定一条熟悉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将要记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