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_第5节_第2课时_植物激素的种类_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_第5节_第2课时_植物激素的种类_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第2课时植物激素的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1.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

2.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等方式,生产出的一些与天然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有机物。

4.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

植物激素的种类1.赤霉素类(1)分布: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2)运输:由导管或筛管运输。

(3)作用:①促进植物雄花的形成、单性结实、茎的延长、侧枝的生长、种子发芽、果实的生长等。

②抑制植物的成熟,侧芽的休眠、衰老、块茎的形成。

2.细胞分裂素类(1)分布: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2)运输:主要由木质部运输。

(3)作用:①促进细胞分裂、地上器官分化、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

②抑制不定根、侧根的形成,延缓叶片的衰老。

3.乙烯(1)产生: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释放乙烯。

(2)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增大,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等。

4.脱落酸(1)存在:所有的维管植物中。

(2)分布:在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的较多。

(3)运输特点:不存在极性运输。

(4)作用: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5.生长素类(略,详见本节第1课时)。

1.纯种的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可长成高秆玉米,此高秆玉米的基因型发生变化了吗?高秆性状能向后代遗传吗?提示:高秆玉米的基因型没有发生变化,高秆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2.植物激素也有专门的分泌器官吗?与动物激素相比有何相同点?提示: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分泌器官,与动物激素相比都有微量、高效的特点,都能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

3.试解释下列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提示: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会使小麦、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分解,又遇大雨提供了适宜的水分会使种子发芽。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精析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精析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精析一、重点难点提示(1)生长素的发现(2)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需要的浓度不同,根需要的适宜浓度最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高。

顶端优势现象是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表现。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已由最初发现的吲哚乙酸发展到现在有类似结构和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枝的成活率;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获得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结果率;④大田除草,利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需要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杂草。

二、知识点拨1.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①植物具有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①激素②植物激素③生长素生理作用④生理作用的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4-1。

⑤同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不同,如图4-2。

⑥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侧分布较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⑦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

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⑧几类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三、典型例题例1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回转过来运输”。

高中生物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高中生物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素类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

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

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

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①植物具有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⑧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侧分布较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

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⑩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⑪曲线在A’、B’、C’点以前的部分分别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不同促进效果,而A、B、C三点则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8mol/l、10-4mol/l 左右),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B’、C’点浓度,相应的器官的。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到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各个部位中,对植物发育、生长、开花、结果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高三生物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植物激素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1. 植物激素的分类植物激素可分为五大类:生长素、赤霉素、乙烯、植酸和脱落酸。

每一类激素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2. 生长素生长素是最重要的一类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

它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含量呈极不均匀分布。

生长素还参与了植物的生活节奏调控、光变形成和促进根系生长等。

3. 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复杂的三萜类植物激素,它是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的激素。

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并影响植物的休眠、芽分化和花期。

4. 乙烯乙烯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

乙烯可以调控植物的发育和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促进果实成熟和脱落。

5. 植酸植酸在植物中主要存在于种子和果实中,它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植酸在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6. 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维生素族植物激素,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脱落酸能够促进叶片老化和脱落,参与植物的休眠和开花等过程。

7. 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调节作用,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例如,通过施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通过合理利用赤霉素和乙烯可以调控植物的坐果和保鲜等。

8. 植物激素的互作和平衡在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

它们之间的调控作用决定了植物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总结起来,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涉及了植物激素的分类和作用,以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在高中生物考试和学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植物激素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植物激素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植物的日常生命活动中,激素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激素调节的规律对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高中高一生物老师们提供一份可借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

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作用;3.学习植物激素调节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进行农业生产;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内部分泌产生的一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可分为: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脱落酸(ABA)和乙烯等五类。

2.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的增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坐果和田间管理等方面。

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茎、叶、根等器官增长,增加植物的干重。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优质等级,能使作物的叶片形成衰老期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增加。

脱落酸(ABA)是弱助生素,能够抑制细胞增生,控制植物掉叶、休眠和避免生长过度。

乙烯则调控植物的花、果、叶、根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作物的品质、品种、产量等品质性状。

3.植物激素调节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进行农业生产。

植物激素调节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不同的激素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联合作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因此,在进行植物激素调节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各激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选择合适的激素进行调节。

在农业生产中,激素调控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施用植物激素,可以促进作物的根、茎、叶和花、果等的发育,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合成的内生性 ,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可移动性 ,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性 ,统称为植物激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拜耳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的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郭葛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生长素注意: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有无光都产生,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2、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 产生:主要在幼芽、嫩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成熟叶片、根尖等处产生量极少;2 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 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3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可以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极性运输,又进行横向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甚至杀死植物;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3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2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 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解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棉花摘心注意:确认某生长现象是否体现“两重性”当器官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表现出生长不均匀时,若生长慢是由于生长素分布相对“更多”所致,则可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如顶端优势及根向地生长现象等,否则,若生长慢是由于生长素分布相对“较少”所致,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的一个方面如茎的向光性及背地生长现象等;D>C, B>A, 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都积累在近地四、生长素的应用:面,D点和B点和生长素都高于C点和A点,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D点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而C点浓度低促进生长,长的快;根向下弯曲两重性;而茎不敏感,所以B点促进生长的快,而A点促进生长的慢;所以向上弯曲;1、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摘心、果树修剪、花木整形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1促扦插枝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效果不同,扦插枝条多留芽对不易生根植物在插枝下端涂抹生根粉或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扦插繁殖时,保留枝上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2促进果实发育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使子房发育成果实,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诱导无籽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草莓3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水果,柑,桔4其他,如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甚到杀死植物五、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GA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恶苗病,芦苇伸长,促进麦芽糖化酿造啤酒,促进性别分化瓜类植物雌雄花分化,促进种子发芽、解除块茎休眠期土豆提前播种,果实成熟,抑制成熟和衰老等2、脱落酸 ABA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生长,表现为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植株生长,提高抗逆性气孔关闭,等 3、细胞分裂素CK 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蔬菜保鲜,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生长,延缓叶片的衰老等 4、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六、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应用实例①农业生产的运用实例使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莴苣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芹菜、苋菜、菠菜等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黄瓜、南瓜可促进雌花分化;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青鲜素可用于处理洋葱、大蒜、马铃薯块茎,延长休眠、抑制发芽,延长储存期,但青鲜素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果水果远未达到成熟期,营养物质没有得到足够积累,盲目地用乙烯利催熟,必然改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风味;1 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均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2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4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可能在bd之间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5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1 B 2A 3D 4A C 5 A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能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溶液会抑制茎的生长D.能促进根生长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最适浓度答案B解析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衰老细胞迟钝;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低,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溶液也会促进茎的生长;在大于最适浓度的一定范围内,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仅是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因此A、C、D项错误;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答案C解析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体现的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根的向地性体现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两重性;3.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一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来看,为促进枝条生根,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A.3 mg·mL-1-1-1 B.6 mg·mLD.4.5 mg·mL -1-1 C.9 mg·mL答案D解析据实验结果可先排除C项,因为C项显然是浓度过高抑制其生根;A项和B项浓度相差很大,而生根情况几乎一样,则这两个浓度不可能都是“最适浓度”,所以最适浓度在3~6 mg·mL之间; 4.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生长1 cm所用时间较长,说明生长较慢;P点所在的曲线说明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慢,也就是对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P点时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作用对象应该为根,具体部位最可能为d点;5.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曲线表示的植物种类以及应当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A.双子叶植物;C点浓度B.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A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D点浓度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而A曲线表示双子叶植物,选用生长素浓度最好是C点浓度,因为此时既能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又能极大地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二、非选择题6.已有实验证明NAA对某种植物生根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NAA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以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按照下表设置了浓度梯度:21已有实验相当于该同学进行实验之前的________;该同学的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应该________;除该同学设置的三个浓度之外,还应设置的浓度有________;2该实验中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但实验中选用处理方法时,应该注意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下端具有不同的特性,即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生根,在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答案1预实验不能浓度设置过小再设置几个较大的浓度10mol/L、106-8-mol/L2浸泡法沾蘸法只能用浸泡法或沾蘸法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3形态学下端解析根据已有实验的结果可知该同学设置的浓度过小,还应设置几个大于10-10mol/L的浓度,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即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实验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7.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mol/L;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生长;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___侧生长快,茎3将________生长;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答案1b或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去除顶芽10 2g或k c 向右向光弯曲3e a 向重力弯曲g或k c ⑤ 向上背重力弯曲410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10-6~10 10-2-10~10 -8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差答案D解析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曲线没有反映出生长素对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的作用,因此从题图中不能得到D项所述的结论;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由此可初步推测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相同C.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该植物的根不再生长D.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4 -8-4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长素浓度为10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mol/L,而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mol/L;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该植物的根生长速度降低,但不是不再生长;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3.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a、b两端分别长出芽和根,如图中甲所示;若把柳树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根和芽的生长情况是-8-8-4-6-7A.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长,越靠近a端根越长B.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越靠近a端根越短C.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长,越靠近b端根越长D.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越靠近b端根越短答案C植物a端为形态学上端,b端为形态学下端,故a端长芽,b端长根;a端切口处生长素只向下运输,没有来源,故近切口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芽生长;b端生长素在由上端向下端运输途中被消耗利用,故近切口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10-11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抑制作用;该题中2,4-D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窄,故不能确定最适浓度;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5.某小组开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订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A.严格控制无关变量B.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D.先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C.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答案C解析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农度,要先选择大小及发育状况一致的插条并做预实验,确定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范围,然后配制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保证单一变量;根据不同浓度条件下根的长度及数量,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本实验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上已经形成了相互对照,不需要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如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D.O~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当生长素浓度大于D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部位,结果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大于顶芽,当该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超过D时就会抑制侧芽生长,而顶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较低,生长迅速,从而使植物表现顶端优势;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答案B解析顶端优势不解除,需要顶端提供生长素,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才行,去掉顶芽没有生长素继续提供,顶端优势解除;如果再在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就可以继续提供生长素给侧芽,保持顶端优势;二、非选择题8.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图1的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答案1③、④ 向窗口处弯曲生长2该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大于m,小于2m解析1要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自变量应为单侧光的有无,所以应选用装置③、④进行实验;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由于植物一直接受来自窗口处的光照,故茎向窗口处弯曲生长;2曲线上C 点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H点表示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9.为了证明吲哚乙酸对小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取干燥小麦种子若干,放在垫有两张滤纸的培养皿中,暗箱培养,待小麦胚芽鞘长到30 mm时,取出备用;②取出培养好的小麦胚芽鞘60株,切去胚芽鞘尖端3 mm,再切取下面5 mm;③将5 mm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洗2~3 h;④将6个锥形瓶分别标号A、B、C、D、E、F,在A中加入蒸馏水50 mL,B~F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溶液;⑤将5 mm胚芽鞘切段浸洗后,用滤纸将切段表面的水分吸干,平均分装到上述6个锥形瓶中,注意使胚芽鞘切段完全浸没在溶液中,然后将锥形瓶置于旋转器上,在暗室中培养;⑥24 h后,用镊子取出胚芽鞘切段,测量并记录长度;1将用做实验材料的5 mm胚芽鞘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洗2~3 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5 mm胚芽鞘切段浸没在吲哚乙酸溶液中培养,需要在暗室中的旋转器上进行,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学生的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以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为纵坐标,以吲哚乙酸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出曲线并加以分析;处理长度-对照长度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原来长度-10mol/L、10mol/L、10mol/L、10mol/L、10mol/L的等量的吲哚乙酸-9-8-7-62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曲线如下图所示;图示分析:吲哚乙酸的浓度在10-10~10mol/L范围内时,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随浓-8度升高而增强;如果在达到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的浓度继续升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5 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含答案)(同步精品讲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5 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含答案)(同步精品讲义

5.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生产中的应用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尝试运用预实验的方法开展研究。

教学难点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生产中的应用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尝试运用预实验的方法开展研究。

知识点01 植物生长调节剂原因:植物激素在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分类:生长素类:2,4-D NAA 等赤霉素类:GA3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生产中的应用。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合理合法的观点;明确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利和弊及安全性问题。

3.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尝试运用预实验的方法开展研究。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细胞分裂素类:KT、 6-BA、玉米素乙烯类:乙烯利脱落酸类:矮壮素类型: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2.分子结构和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知识点02 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不容易被降解,效果稳定。

如:α-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等。

应用:(1)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2)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3)去除杂草(4)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知识点03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以NAA为例)一、实验原理:适宜的浓度的NAA溶液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插条生根。

二、实验目的: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植物生物学第十章-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

植物生物学第十章-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
植物生物学第十章-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院教案
2009.9~2010.7学年
课程名称:植物生物学
教材名称:植物生物学(主编杨世杰)
授课对象:生物各专业,生命科学试验班、资源与环境学院各专业
开课时间:全年
授课学时:48
主讲教师:《植物生物学》课程组
教学章节:第十章
编写时间:2009.09
第十章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
教学内容: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
总学时:2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五大类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掌握植物激素的基本特性,了解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作用.
教学重点: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基本特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教学难点: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四)生长素简介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我们通过它了解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
通过介绍生长素发现的历史和经典试验讲解生长素的特点、主要生理功能,运输方式(重点讲解极性运输)及机理、合成部位、不同植物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等,引出植物激素的作用不仅决定于激素本身,也与靶细胞有关。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激素调节
2、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侧芽伸展,消除顶端优势。实验证明,如果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促使侧芽生长,这时再用生长素处理去顶枝条的顶端,则生长素不能抑制侧芽生长。
植物体内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生长素浓度梯度和自下而上的细胞分裂素浓度梯度,两者协调作用,维持着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分枝。
3、赤霉素有加强顶端优势的作用。
生物有机体衰老无法避免,但是可以调节,激素调控衰老。
五大类激素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延缓衰老,脱落酸和乙烯则促进衰老。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实验设计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生动地展示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的兴趣。

下面将介绍一种实验设计,旨在探究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的关系。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深入了解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实验材料:豆科植物(如豌豆、四季豆等)、浓度适中的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赤霉素等)、培养基、试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健康的豆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确保其种子质量良好。

准备培养基并将其倒入试管中保持一定高度。

2. 分组:将豆科植物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分别处理不同的植物激素浓度或者不处理激素作为对照组。

每组设置至少三个重复。

3. 实验设置:使用注射器将相应浓度的植物激素溶液均匀注入试管中的培养基。

对照组则注入相同体积的无激素溶液。

4. 培养过程:将试管放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各组实验植株的生长情况。

5. 记录观察结果: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叶片大小等指标。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生长曲线图,分析植物激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1. 植物激素的浓度对植株生长有显著影响: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激素处理可以促进植株生长,而过高或过低的激素浓度则会抑制植株生长。

2. 不同植物激素对植株的效应有所不同:比如,生长素对促进根系生长和侧芽分化具有特殊作用,而赤霉素则对促进茎伸长和叶片扩展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3. 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激素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和竞争关系,共同参与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节过程。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激素在植物生长中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
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1. 植物激素的种类: 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和脱落酸等。

2. 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3. 赤霉素的作用: 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和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也参与控制植
物的开花、分化和休眠。

4.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的脱落,水果的成熟和坚果的散落。

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幼苗的生长和令花蕾分
化成果实。

6.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坚实和成熟。

7. 激素的合成和运输: 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一般在植物营养器官中进行,然后通过内
排泌系统运输到需要的部位。

8. 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植物的激素会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9. 植物激素的应用: 植物激素可以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中应用,如利用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利用抑制剂控制果实的坚实和落叶的调节。

以上是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高中生物书植物激素的概念

高中生物书植物激素的概念

高中生物书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低浓度有机化合物,能够在植物体内传递信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植物内源性激素等。

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素主要由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并通过向下运输来调控植物的生长。

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壁的松弛和蛋白质合成来促进细胞伸长。

赤霉素是另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赤霉素主要由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并通过向下运输来调控植物的生长。

赤霉素的合成和运输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赤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叶片展开和根系生长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它们主要由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并通过向下运输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运输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脱落酸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叶片脱落的植物激素,它主要由植物的老化组织合成,并通过向下运输来调控植物的叶片脱落。

脱落酸的合成和运输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脱落酸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壁的降解和蛋白质合成来促进叶片脱落。

乙烯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的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的植物激素,它主要由植物的果实和老化组织合成,并通过向下运输来调控植物的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

乙烯的合成和运输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乙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壁的降解和蛋白质合成来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

植物内源性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低浓度有机化合物,能够在植物体内传递信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1、在胚芽鞘中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顶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顶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试验①植物具有向光性。

② 感觉到光刺激的部分是胚芽鞘的顶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④ 对光弯曲的部分位于胚芽鞘顶端以下。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⑥ 适当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⑧ 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面光导致生长素在茎尖的分布不均匀,更多地在背光侧,较少地在光侧。

因此,背光侧生长较快,而光侧生长较慢,因此表现出向光性(除了生长素外,向光性还与植物光侧抑制激素和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产:主要用于叶原基、幼叶、发育中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组织能力强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

运输:水平运输(如更多地分布到轻型侧)和垂直运输(仅从上端到下端)。

⑩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曲线a、B和C'点之前的部分分别反映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和茎的不同促进作用,而a、B和C'点,B和C代表了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和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8mol/L和10-4mol/L)。

AA',BB'和CC'表明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a',B'对应于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器官没有影响。

如果超过a、B和C点的浓度,相应器官的生长将受到抑制。

)3、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 : 侧向运输(仅在胚芽鞘顶端):生长素在单侧光刺激下从光侧运输到背光侧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 : 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光侧(生长素越多生长越快,生长素越少生长越慢),导致两侧生长不均,导致光弯曲。

植物的激素调节与生长发育

植物的激素调节与生长发育

植物的激素调节与生长发育植物是生命的奇迹,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则离不开激素的调节。

激素是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能够在极低浓度下产生强烈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将介绍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一、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1. 赤霉素(Gibberellin,简称GA):赤霉素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增加植物的体积和高度。

赤霉素还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和花期的延长,使植物具备更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 生长素(Auxin):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长素能够促进茎和根的伸长,调节植物器官的发育和分化,并对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3.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植物激素,能够延缓植物细胞的衰老过程,促进芽的分化和发展,以及增加脱落组织的形成和根的生长。

4. 赤膜素(Abscisic Acid,简称ABA):赤膜素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植物生长的激素,它在植物体内储存量较低,但在逆境条件下大量合成。

赤膜素能够抑制种子发芽和胚芽的伸长,促进休眠状态的维持。

此外,赤膜素还能够调节植物的渗透压和抗逆能力。

5. 乙烯(Ethylene):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激素,能够促进水果的成熟和落叶过程。

乙烯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紧密相关于植物的生理和生态过程。

二、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涉及到激素的合成、传输、感知和信号转导等多个环节。

1. 合成:植物激素的合成是由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的。

不同的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位置和速率也存在差异,例如生长素主要合成于茎尖和未分化的组织,而赤霉素则主要合成于花序和种子中。

2. 传输:植物激素通过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来实现调节功能。

其中,生长素主要通过极性运输机制来传输,而其他激素则通过扩散、离子交换和蛋白质介导的方式进行。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总结一、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五大类植物激素1. 生长素-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分布: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

-实例: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 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生理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4.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生理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5.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三、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例如,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脱落酸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成熟。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应用:如用乙烯利催熟果实;用赤霉素处理芦苇可使其纤维长度增加等。

【高考生物基础回扣】考点10: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基础回扣】考点10: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 10
高考必备知识 1.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的激素调节
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什么部位合成? ②生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③胚芽鞘中什么部位感受光的刺激?
答案 ①胚芽鞘尖端。 ②不需要。 ③胚芽鞘尖端。
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是什么部位? ⑤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什么部位?举例。 ⑥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是什么部位? ⑦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
( )
否有特定的分泌腺体。
8.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
×,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
长调节剂。 9.造成植物疯长的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
赤霉素。 ( )
答案 ×,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 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返回
答案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 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
4.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 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
答案
×,促进作用对应的浓度具有最适浓度,高
于或低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
5.茎的负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

)
答案
答案
(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
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有容 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用 NAA 替代生长素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 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落;对棉花进行 保花保果,防止脱落。用乙烯利替代乙烯促进黄瓜、 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子、番茄的果实成熟。 用激动素替代细胞分裂素。
易错易混澄清 1.植物激素是指特定器官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 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伸展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发的生理功效相同(推动效果相同或遏制效果相同)
2.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
①植物具备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就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够向上运输(形态学上端至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反射下,生长素原产不光滑,背光两端多于向光两端。

⑧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侧分布较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
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原产和运输
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原产:大都分散在生长强劲的部位,新陈代谢的非政府中较太少。

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⑩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作用于相同器官上时,引发的生理功效也相同,这是因为相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相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表明相同器官正常生长所建议的生长素浓度也相同。

曲线在a’、b’、c’点以前的部分分别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不同促进效果,而a、b、c三点则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
依次为10-10mol/l、10-8mol/l、10-4mol/l左右),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b’、c’点浓度,相应的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

)
3、胚芽鞘向光伸展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横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无法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区别于根的也已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
生长素浓度:a=b
4、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存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5、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娇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6、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承受能力相同:
茎>芽>根
7、生长素的生理促进作用:
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通常情况下:低浓度推动生长,高浓度遏制生长
8、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换成雄蕊(未传粉),用适合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除去顶端优势就是除去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9、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促进作用:推动细胞弯曲,从而推动植株升高;推动种子萌生、果实的生长。

脱落酸
制备部位:根冠、牙矣的叶片
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促进作用:遏制细胞的对立,推动叶和果实的新陈代谢和开裂
细胞分裂素
制备部位:食道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促进作用:推动果实的明朗
10、植物激素的分类
植物激素共计五类,分别就是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生长素类
(1)生长素的产生。

原产和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制备部位主要就是叶原基、嫩叶
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原产大多分散在生长强劲的部位。

生长素具备极性运输的特性,就可以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无法翻转。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生长素能引
起细胞壁松弛软化,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般地,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

植物的不
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领域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存有萘乙酸、2,4?d等。

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领域主要存有:①推动分株的枝条生根,提升插枝的成活率;②推动
果实发育,提升结果率为,赢得无籽果实;③避免落花落果,提升结果率为;④大田除草,
利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须要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
杂草。

(4)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需要的浓度不同,根需要的适宜
浓度最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高。

顶端优势现象是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表现。

赤霉素类
赤霉素是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引起该病的病菌叫赤霉菌,它能分泌促进稻
苗徒长的物质,取名叫赤霉素。

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
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
增高。

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
促进萌发等作用。

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
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
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
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为两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
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
节的。

乙烯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含
量更多,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