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护理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

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1 护理措施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

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

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

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

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

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

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

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

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

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

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

3 心律失常护理
5.病情观察
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准备急 救处理。
(1)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2)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之上。 (3)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听心率、测脉搏lmin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或心率大 于每分钟160次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血压:如患者血压低于10.6kPa,脉压差小于2.6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冷汗, 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
2 心律失常---房颤
病因及症状
• 同房扑 • 阵发性房颤:正常人 • 持续性房颤:心瓣膜病、冠心病、甲亢 • 症状: • 心室率不快者无症状,快者可有心悸、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心房颤
动后血流瘀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 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栓塞,常见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心脏听 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大于脉率,又称短 绌脉。
3 心律失常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避免不良刺激,预 防并发症。 避免左侧卧位,避免单独外出。
2 心律失常护理
一般护理 2.饮食:定时进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饥过饱,禁 刺激性饮料。 3.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问题,向病人做解释工作,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 4.药疗护理:静脉推注一般在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要调节滴 数
2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一)【定义】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甚至心搏骤停的心律失常称之为恶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律失常。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1)器质性心脏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2)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等。

(3)电解质素乱: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4)长OT综合征等。

2.发病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或)冲动传导的异常。

(三)【类型】1.室速:(1)室早连续出现3个以上。

(2)QRS宽大畸形。

(3)频率:100-250次/分。

2.室扑:(1)P波及QRS波完全消失。

(2)连续出现波幅较大、较规则的正弦波。

(3)频率大约为200-250次/分。

(4)短时间不能消除,易发生室颤。

3.室颤:(1)P-QRS-T波群消失。

(2)出现波幅、形态、间距极不均匀的波形。

(3)频率250-500次/分。

(4)如不能及时消除,短时间内心电活动消失。

(四)【救治与护理】1.即刻护理措施:1)立即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安静卧位休息。

2)保持气道通畅,存在低氧血症时,给予氧气吸入,保证血氧饱和度≥94%。

3)立即描记12导联心电图,协助心律失常的诊断。

4)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按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注意电极位置应避开电复律的电极板放置区域和心电图胸导联位置。

5)除颤器置于患者床旁,呈完好备用状态。

2.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立即描记与评估12导联心电图,确定QBS波群时限,判断QRS波是窄还是宽。

1)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无效,遵医嘱给予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或行食管心房调搏复律和导管射倾消融术等其他治疗。

2)不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很可能为房颤。

主要是处理心律失常及预防发生血栓栓塞,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ICD术前、术后的护理。

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严密监测、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

结果 6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病情得到控制。

结论对ICD植入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植入ICD成功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ICD 护理植入式除颤器(ICD)是一种通过采用电复律、电除颤并起搏的方法终止一旦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高效、安全、实用的特点,能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的风险和死亡率[1],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

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共为6例患者成功植入了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5—72岁。

均有室速(室颤)发作病史,临床诊断如下:冠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共植入单腔ICD5例,双腔ICD1例,手术均获成功。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进行心电监护,在局麻下于左锁骨中段下方2cm处开长约10cm的横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在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做一脉冲发生器大小的囊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分别送入相应的电极,心室除颤电极导线头端固定于右心室尖部,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耳,测起搏阀值、阻抗感知参数,将电极与ICD连接,程控仪诱发室颤,ICD识别成功除颤[3]。

2 结果 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出院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一般护理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猝死,因此,患者入院后立即收住CCU予以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放置电极片时,注意避开除颤及心电图位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抢救器械及抢救药品,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3.1.2 心理护理植入ICD有一定的危险性,且ICD的价格昂贵,患者存在焦虑甚至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式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式
导语: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那么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那么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避免太过劳累,平时也要注意做好相关的饮食调理,居住的环境也要保持安静,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方法一:多休息
心律失常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了,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方法二:保证安静的环境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要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

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方法三:避免精神刺激
心律失常患者要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方法四:注意着装
心律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方法五:注意卧姿
对于平躺就不能正常呼吸的患者来说,应该用被子把背部垫高,或者是采用半卧位。

上述关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的分析,希望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能够把握好治疗时机,在疾病的发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面护理干预的概念及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特点,然后详细描述了全面护理干预在这类患者中的具体措施,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结论部分探讨了全面护理干预在该患者群体中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为改善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特点、措施、效果评价、影响因素、意义、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根据不同的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病理性心律失常常常会导致心搏骤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及时、有效的全面护理干预显得格外重要。

全面护理干预是指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效果。

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监测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全面护理干预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其对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和预后影响的评估。

2.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深入探讨其对心律失常的干预方式及其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3. 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患者基本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联,为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 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 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导读:恶性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在发生心室颤动或者是心脏停搏之前都会出现心脏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异常,这些改变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常常是心脏猝死的前兆,所以成为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
1.鼓励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轻度的心律失常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应该进行卧床休息,应该积极的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的时候,每次的测量应该不少于一分钟。

3.在饮食上不要吃的过饱,应该保持大便的通畅。

4.在做特殊检查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向患者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消除顾虑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5.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密切的观察药物的反应,防治药物过量或者是出现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并且要给以相应的护理。

6.要积极的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包括各种抢救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抢救器械等,比如氧气、起搏器、除颤器等都一定要处于积极的备用状态。

7.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进行心电图监护的病人需要加强巡视,给与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恶心心律失常是一种致死率比较高的疾病,非常危险,所以一旦是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就医,根据医嘱积极的进行必要的治疗,只要是坚持治疗就可以防止猝死的发生,千万不能大意哦!。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恶性心律失常指的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和室速。

这类心律失常往往突发且持续不断,严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如果不迅速进行抢救和治疗,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因此,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应采取紧急、快速和有效的措施。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这包括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维持循环功能等。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快速反应: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急性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迅速反应。

在发现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心肺复苏和急救设备。

2.紧急除颤:对于室颤和室速,即使在没有检测到脉搏的情况下,也应立即进行除颤。

通过电击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恢复心脏泵血功能。

3.确保氧供:失去心脏的有效搏动后,患者的氧供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将氧气供应给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4.监测心电图: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给予药物治疗:除颤以后,为了稳定心律,医生可能会给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抑制心肌细胞的异常兴奋。

6.密切观察: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进行密切观察。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7.记录和报告: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

在紧急情况下,家属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沟通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状况,并提醒他们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紧密合作,如医生、急救人员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ppt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ppt课件
及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 减轻病人焦虑,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吸氧,必要时可使用镇静
剂。 详细准确记录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病人的主诉及对应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以降低心室率。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和血压,配合医生使用静脉 药物(如:异搏定、西地兰)。注意药物的使用 方法。当转为窦律后,需密切观察心律、率的变 化,观察血压是否恢复正常
对于休克、胸痛或突然发生心力衰竭或已知预激 综合征患者,应立即行同步电转复。
健康宣教,避免诱因,防止复发。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异常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积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对防止心室扑动与颤动的 发生很重要,紧急处理分为4步: 1.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包括药物与电转复 2.寻找基础原因 3.消除可逆性因素,如低血钾、缺血等 4.预防复发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心律失常的护理健康教育

心律失常的护理健康教育

心律失常的护理健康教育
《心律失常的护理健康教育》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过速、过缓或不规则,这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护理措施,以维持心律的稳定,保持健康。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律失常的护理健康教育:
1.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患者需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合理饮食:饮食对心律失常的患者尤为重要,他们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尽量少食用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

3.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健康,但是患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 定期体检: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5. 避免诱发因素: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后,患者需要尽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戒烟戒酒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护理措施,心律失常的患者还需要做好日常生活的规划和调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避免损伤皮肤,保
持充足的睡眠等。

最重要的是,患者需要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只有在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合理安排生活的情况下,心律失常的患者才能够保持健康,延缓疾病的发展。

恶性心律失常,哪几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恶性心律失常,哪几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智汇护理·常识Family life guide -117-陈丽 (彭州市人民医院)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恶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现需尽快对症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挽救患者生命。

与此同时,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期间,配合恰当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那么面对恶性心律失常,哪几项护理不可少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什么是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指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引起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电不稳定,导致某些原来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引起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一种心律失常。

其中,危险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或者冠脉搭桥术(CABG)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术后心肌病引起右室发育不良也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Brugada 综合征也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一旦确诊恶性心律失常,需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血流动力学,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同时采取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终止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体位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因为心律失常所致心排血量减少,出现活动无耐力的情况,因此在护理时需要注意体位护理,指导患者休息。

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时,保持高枕卧位、半卧位或者其他舒适体位,但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能让患者感觉到心脏的搏动,加重不适感受。

给氧护理。

吸氧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的有效办法。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遵照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控制2-4L/min,操作时动作轻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给氧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神情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摘要】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及时的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和心脏除颤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要点包括保持患者安静、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维持呼吸通畅等。

持续监测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手段。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对患者的生存率有着显著影响,因此重视这些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着重于加强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对于患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积极进行抢救与护理,是保证他们快速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护理、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心脏除颤、监测、患者生存率、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恶性心律失常的概述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和室扑等多种类型,其中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种,因为它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没有有效的跳动,就无法有效地输送氧和营养到身体各处,导致严重的后果。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心肌病变、电解质异常、药物毒性、心肌梗死后遗症等。

患者可能出现心率不齐、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脏停跳。

及时进行急救和抢救是关键,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脏除颤和持续监测等手段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环境安静,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开展更多的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1.2 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功能受损:恶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的节律紊乱,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1月CCU基本理论讲稿
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处理
授课人:韩红梅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恶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恶性心律失常定义
恶性心律失常指当心律失常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由于各种因素致心电不稳定,使某些原来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

它是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动态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

二、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
危险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病原因
1、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后。

2、起搏器术后心肌病致右室发育不良性(ARVC)。

3、心力衰竭EF<35%长QT或短QT药物、电解质紊乱。

4、Brugada综合征。

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综合征。

1992年最早被西班牙医生BrugadaP和BrugadaJ发现并描述。

有以下特点:①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家族史。

②平素体健的青壮年,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检查证据。

③心电图有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0.1mV.④排除心肌缺血、电解质失调或代谢紊乱等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和晕厥的反复发作、以及心脏性猝死为特征。

Brugada综合征的防治:目前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防止心脏事件发生,发作室速、室颤时应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惟一有效防止猝死的方法及早置入心脏除颤器(ICD)。

四、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1、病人的评估:病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

2、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如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并且为心律失常的原因,则应强调原发病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
所致的室颤。

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如低血钾或抗心律失常药物造成的扭转性室速等,应该给予纠正。

终止心律失常:虽然原发病的治疗很重要,但有时不能很快诊断或处理,有些心律失常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此时终止心律失常成了首要的任务。

五、护理观察要点
1、心电监测:心律、心率、血压。

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心电信号输入监视仪的示波装置连续显示心电波形;发现可能影响到血流动力学的过缓或过速心率;发现致命及潜在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2、心电监护中常见的问题
(1)电极接触不良及干扰:病人体位改变,选择无过滤监护模式,监护显示心率不准确或误以为心律失常。

(2)图像紊乱与心律失常鉴别:由于病人活动、电极接触不良、仪器的抗干扰功能下降,对难识别的必要时作十二导联心电图对照。

如示波出现的干扰波与室颤非常想似,应去看病人神志与实际情况。

(3)仪器感知功能不良:当心电图T波较高时,仪器会把T波感知成R波,显示的心率比实际心率高出一倍。

当R波电压高低不一时,仪器有时只感知电压高的R波,显示出来
的心率低于实际心率。

当低电压时,仪器有时不能感知,误为停搏报警,应调整波幅。

3、血压数值的高低与测量的部位、袖带的松紧度及体位有关,对持续血压监测病人,护理人员往往会忽这些问题。

六、心律失常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
(一)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2~4L/min。

(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方式与活动量,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避免过度劳累。

(4)用药护理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二)潜在并发症:猝死。

(1)嘱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2)心电监护住监护病房,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

(3)做好抢救的准备建立静脉通道,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

(4)病情监测与处理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严
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T、P 、R 、BP 、皮肤黏膜状况等。

一旦发生猝死立即进行抢救。

(三)潜在并发症:心输出量减少。

1、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变化和危急征兆。

2、根据不同性格病人,做好心理安慰,减轻其心理压力,避免情绪紧张。

3、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准备药物和抢救仪器:
(1)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备好利多卡因、除颤器。

(2)房性、结性心律失常病人备好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

(3)心动过缓病人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4)心率少于每分钟45次,药物疗效不佳的病人准备安装起搏器。

(5)室颤病人立即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

(6)发现下列情况报告医生:
1)室性早搏RonT型、二联律、连发性室早、多发性多源性室早。

2)室性心动过速。

3)心动过缓在每分种45次以下。

4)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四)知识缺乏:缺乏信息或信息有误、缺少指导有关。

1、心律失常发作时,病人/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

2、讲解心律失常诱发因素:情绪紧张、过度劳累、急性感染、受凉、寒冷刺激、进食刺激性食物、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

3、告诉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

每天早、晚和出现不适时测量脉搏,作好记录。

4、告诉病人/家属心律失常复发时,如何采取适当措施。

5、心动过缓的病人,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屏气。

6、指导病人家属学习心肺复苏知识。

7、告诉病人/家属出现下列情况及时就诊:
(1)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并有头晕、目眩感。

(2)每分钟脉搏超过100次,休息及放松后仍不减慢。

脉搏节律不齐,有漏搏、早博现象,每分钟5次以上。

(3)原本整齐脉搏出现节律不齐、强弱不等。

(4)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出现副作用,如慢心律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

(五)焦虑/恐惧: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缺乏信心有关
1、鼓励病人及家属表达对本病感受。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心律失常治疗及新进展,使其获提有关信息。

3、为病人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病人心情愉快。

4、心律失常复发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产生安全感。

5、针对病人及家属顾虑,做好耐心解释,并告诉病人/家属,保持适当警惕,坚持治疗,避免过度紧张,以防诱发心律失常。

2013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