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陈柳英

【摘要】Application research on edible mycorrhizal fungi in home and abroad were briefly summarized,the developing val-ue,status for edible mycorrhizal fungi were investigated,the industry developing trend was prospected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简要

概述国内外有关菌根食用菌的应用研究结果,探讨了菌根食用菌作为新兴产业的开发价值、发展状况,并展望了该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3页(P68-70)

【关键词】食用菌;菌根菌;新兴产业

【作者】陈柳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3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说起食用菌,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香菇、木耳、灵芝、双孢菇等,然而,这些大家都熟悉的菇均属于腐生食用菌,其种类仅占食用菌种类的约30%;而占食用菌种类70%左右的却是诸如正红菇、松茸、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根据戴玉成等[1]的报道,中国境内已发现的食用菌共966种,其中677种是菌根食用菌。仅从种类上看,

菌根食用菌应该在食用菌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福建省近年菌根食用菌应用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菌根食用菌应用研究状况,着重讨论福建省发展菌根食用菌产业的技术优势与对策。

1 菌根食用菌的价值及生物特性

世界上有记录的食用菌中,最贵且最受欢迎的大多数属于菌根菌类,如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白块菌 (Tuber magnatum Pico &Vitt.)、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 Sing.)、正红菇 (Russula griseocarnosa Wang X.H.et al)美味牛肝菌 (Boletus edulis Bull:Fr.)、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Fr.)、橙盖鹅膏 (Amanita caesarea Pers:Schw.)和松乳菇 (Lactarius deliciosus Gray)等[2]。这些菌不仅美味,更因为是健康食品而持续高价,深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人群的宠爱,时常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国宴餐桌上。即使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红菇、松茸等的售价也不菲。

福建正红菇的美味早在明朝就明确记入《八闽通志》,民间传说其对月子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中华本草》中有明确记载。由福建省立医院药学部的测试数据 (待发表)证实,正红菇不仅补血,而且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

因为美味、营养和较高的商品价值,实现菌根食用菌人工培植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事。然而,菌根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与腐生食用菌完全不同,必须与寄主植物的细根共生形成菌根才能完成生活史,最终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子实体。这就意味着,菌根食用菌的栽培必须在活树上进行,必须与树木共生才能完成生活史。

如图1所示,菌根食用菌仅与寄主的根结合,结合后的菌丝不进入细胞内部而是在细胞间隙,最终形成包被根表皮的菌鞘、穿插在内皮层细胞间隙的哈氏网和根外延伸的外延菌索。菌根食用菌的共生不会导致寄主细胞死亡;相反,可为寄主提供水分、养分、植物激素,与寄主交换获得生长和完成性转化的必需物质。所以,培植菌根食用菌只要人工接种1次,自然繁衍,世代重叠,年年有菇产出。

2 菌根食用菌的人工栽培及对森林生态的重要贡献

18世纪在法国和意大利采用在出产野生块菌的林下栽植小树苗,靠自然感染获得

菌根化苗,之后果园式移植这些菌根化苗建成块菌园。1977年法国宣布利用孢子生产菌根化树苗,黑孢块菌的人工栽培取得成功[2]。之后,在新西兰、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先后有10多种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取得阶段性成果[3]。

早期的香菇是对林下倒地的树木进行“砍花”以获得菇朵,发展到现在,可以在室内木屑配料装袋培植,甚至配料草栽,商业化规模生产已经相当普及。但是,多数腐生食用菌以木材为主要栽培原料,商业化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产品,这些腐生菌栽培的产量越高,砍伐的森林面积就越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越难于承受。而菌根食用菌的栽培不仅不需要砍木头,相反必须栽树。菌根菌的共生还可促进树木生长、土壤改良和形成健康的森林生态。

在生产菌根食用菌子实体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与社会效益。首先,菌根菌扩大宿主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根系的吸收力,有研究表明,树木将其光合产物投入到菌根促进菌丝形成要比投入到根系生长的投资效益高得多。同样的投入,菌丝的吸收面积和吸收长度要比根系的分别大10倍和1000倍。菌根还可转化无

效态或迟效态氮磷钾为可利用的速效态氮磷钾,吸收并转运这些植物营养物质供宿主植物利用。菌根还能分泌抗菌素,起到抑制病原病害的作用。其次,菌根食用菌始终在维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外生菌根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如影响着森林生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间接影响到群落层次结构的多样性。也有研究表明,森林中的啮齿类动物如鼠类、飞鼠等都食用地下真菌,地下真菌的分布直接左右这些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由于动物的采食和活动,菌根真菌的孢子被传播到皆伐迹地、火烧

迹地或无林地定居,从而为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发挥积极作用。系统中的植物还通过分布在森林根系的庞大菌丝网 (或称菌丝桥)在地下将植物根系联成一体,对资源进行平衡调节,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由于长期共生,有些宿主植物对菌根菌长期依赖而成为“必需菌根植物”,如松科和壳斗科植物,离开菌根菌共生则无法成林[2-3]。

菌根食用菌对森林发展和森林生态稳定性提高的贡献是腐生食用菌所不具备的。

3 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

世界上最早以园艺栽培方式取得成功的菌根菌是黑孢块菌,1977年法国宣布黑孢块菌孢子接种培育菌根化苗是个里程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紧随其后。由于其巨大商业价值的诱导,新西兰、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成功引种栽培黑孢块菌,我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刘培贵研究员等在2012 年引种成功[2]。

人工栽培菌根食用菌正在成为森林除木材之外的又一重要产品和收入来源,甚至被认为是人类从森林中获取的第二大类作物,具有其他传统作物难以媲美的优点。西方发达国家将菌根食用菌视为健康食品,价格始终高企,世界菌根食用菌贸易方兴未艾。在我国仅云南省2014年出口的菌根食用菌产量8万t、产值67.8亿元,

是栽培腐生食用菌的2倍多,菌根食用菌已稳居农产品出口的第2位[4]。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为菌根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提供了良好机遇。尽管黑孢块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仅有少数块菌进入商业化栽培阶段,红须腹菌、松乳菇、红汁乳菇、鸡油菌等栽培试验先后取得成功,正在进一步探讨商业栽培的方案。

目前在小规模试验地栽培成功的菌根菌均采用块菌的苗圃菌根化模式,这些菌根菌的共同特点是属于早期菌根菌,可以在较低郁闭度的林下形成菌根。而大多数的中后期菌根菌,如松茸、美味牛肝菌、正红菇等均需在天然林中较高郁闭度的林分下方可生长,无法采用苗圃菌根化模式栽培。多数试验证明,菌根苗移入天然林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