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数据资源建设方案设计与分析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数据资源建设方案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3aaa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d.png)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数据资源建设方案设计与分析祁弋珊,黄冠利(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176)作者简介:祁弋珊(1992—),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黄冠利(1975—),女,汉族,辽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总体的行为特性因社会、时间推移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单一的、固定的数据资源无法满足对教师综合评估的要求。
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数据资源方案设计、基础和关键点三方面,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的具体情况,在区分行为特性、评分对象、时间、职称、年龄、学科、课程类别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拟建数据资源,拟建数据资源涵盖高职院校教师的总体行为。
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数据资源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和督导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发挥职业教育辐射和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据资源;职业教育;行为特性;教育数据[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5-0153-04一、引言高职院校教师总体的行为特性因社会、时间推移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且不同专业、年龄、职称的教师群体在教学上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单一的、固定的数据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对教师综合评估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数据资源建立的一般要求和步骤,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全面的、动态的数据资源库,以保证所建数据资源库能客观反映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及发展变化,同时为方便使用分析,该数据资源库应包含一套数据资源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软件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建立、计算及分析汇总,真正做到根据教职工专业发展与评价,调整教师、教辅人员与督导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控制,为教师过程性评估提供基础技术保障,最终使评价日趋科学。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拟建数据资源,拟建数据资源应涵盖高职院校教师的总体行为,但是又要区分行为特性、评分对象、时间、职称、年龄、学科、课程类别等因素之间的差异。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设计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e5e6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4.png)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设计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和工具,以支持有效的教学过程。
同时,技术支持也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设计,旨在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选择是教案编写的重要一步。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作业本、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等。
教师应对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进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全面性和适用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额外的教学资源,如相关视频、案例分析、互动课堂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能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技术支持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技术,如智能白板、电子课本、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更加丰富和互动的教学体验。
技术支持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使用智能白板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素材,并进行实时的互动和讨论。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在线答题和讨论板块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这些技术支持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使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
在教案中设计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在设计教学资源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在使用技术支持时,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通过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在教案中的设计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
《蒸汽时代的到来》
![《蒸汽时代的到来》](https://img.taocdn.com/s3/m/fb401ef84afe04a1b071de24.png)
软件
PPT演示文稿
硬件
电脑
信息化教学资源类型
演示文稿/视频
版权声明
如您上传该技术资源设计方案与相关资源则代表您承诺该方案和相关资源都是您本人原创并同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转载和使用。
可随意转载和使用
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但需联系告知
√
不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资源
使用策略
优化对比
课后反思
技术资源的准备
根据课程内容,搜集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制作幻灯片
上网搜集关于工业革命的内容
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深刻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和成果
课堂导入
课前阅读提纲
1.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及起止的标志
2.工业革命率先使用机器生产的行业
3.工业革命期间机器使用的动力
展示图片
充实了上课的内容,形象地展示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注意结合视频和图片进行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世界历史要联系中国的情况和现实生活,拉近历史学习的距离,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复习
小结:
从国别、发明者、内容三方面,列出工业革命期间一些主要发明
课外拓展
问题:1.瓦特是怎样改良蒸汽机的?瓦特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2.如果当时珍妮机发明出现在中国,情况会怎样?.
教学评价
本课通过使用PPT多媒体课件,使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成果,逐步深入地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发明的进程是由棉纺织业开始,逐步引进动力的改进、交通运输的革新,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发明进程是一环扣一环的,缺一不可。
A8技术支持的课堂方法指导方案教学案例反思圆的周长-精品
![A8技术支持的课堂方法指导方案教学案例反思圆的周长-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0791f5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2.png)
《圆的周长》课堂方法指导方案一、能力点描述A8是“学法指导”维度下14个微能力点之一,应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
课堂上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支持写作表达、推理演算、调研分析等方法的教学,从而实现:L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2.创设更为丰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3.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4.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圆的周长》是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本节课学生将从直线图形的学习飞跃到曲线图形的研究,采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探索圆的周长,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了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和探索能力,为使课堂生成更加准确,我采用了希沃白板5中的数字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测量圆的周长,更精确地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示范和引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总结出圆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四)教学片段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以往经验,采用“绕绳法”、“滚动法”“软尺法”等不同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测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
以全班展示、展台演示的方式分享成果。
这个环节学生对测量圆周长方法已经掌握,继而开始利用所测数据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生再次进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的结果误差是很大的,我就借助了希沃白板5中的数字画板,利用技术手段推演了测量圆周长的规范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将一个圆的周长拉直后,它的长度大概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这个环节中,数字画板的运用,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了规范的动作和准确的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所选技术及使用目的本环节使用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数字画板的推演,观看圆的周长的整个测量过程,运用科学技术展示了现实实验中无法实现的精确结果,这样的设计不仅使课堂的生成更加准确,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测量意识和测量能力。
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d6b8c0f46527d3240ce0f5.png)
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
方案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附件: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模板
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利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目标
1.理解椭圆的定义;
2.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椭圆定义的理解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推导。
所用
软硬件平
台
软件PPT硬件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
学资源类
型
演示文稿
版权声明
如您上传该技术资源设计方案与相关资源则代表您承诺该方案和相关资源都是您本人原创并同意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转载和使用。
√可随意转载和使用
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但需联系告知
不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bee2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c.png)
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等活动。
教学主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对象 二年级全体学生
让教学过程能自多媒体环境下区分
长方形和正方形,建立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已有知识的
导入目的 关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主要
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设计
学校
教师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 联系电话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教学环境
使用“希沃白板 5”进行授课,使用其交互功能 进行学生的互动,应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
内容 媒体资源 希沃白板 5 课件和班级化大师
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调
应用效果 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学习体会+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学习体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c522a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d.png)
育专业】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探究——以英语教
学为例》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探究——以英语教学为例》,受益匪浅。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策略
一是课前可以通过匿名方式开展线上讨论和协作,以此消除学生的研究压力和不安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是课中采用协作解决问题的策略,促使学生有效完成研究任务和知识建构;
三是课后采取互相评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国外学者认为,“有意识地整合实时和非实时的研究,在研究中创建有意义的连接”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策略。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关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具体包括以下4点:
1.主体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育专业】
3.系统化原则
4.个性化研究原则
在开展混合式教学之前,应首先确保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为保证混合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成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对象和学情、教材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因素进行前期分析。
1.教学环境和资源分析
2.教学对象及学情份析
3.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4.心理因素分析
(三)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育专业】
教学设计方案
育专业】
育专业】
育专业】
育专业】
育专业】
育专业】
育专业】
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围绕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文本阅读学习体会【教师继续教
育专业】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73c0d7f1bd64783e08122b3f.png)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设计:
32.1《投影》
一、导入目的:
1、利用猜谜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深化学生对于投影知识的兴趣
3、消除学生对新课的惧怕、怀疑心理
4、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媒体资源:从网络上收集来的关于影子的谜语、日晷、皮影戏的图片、教学课件
三、导入环节设计:
1.教学准备:课件、课本、直尺、白纸、铅笔
2.出示课件
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谁最快猜出来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比如日晷、皮影戏(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投影的知识
同时板书:32.1 投影。
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
![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0eb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b.png)
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并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了确保教学资源的优质性,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资源库。
这个资源库应当包括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涵盖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的内容。
同时,资源库的建设还需要注重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以保证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其次,学校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应用经验和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组织教学资源应用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资源应用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资源应用进行评估和奖励,从而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地应用教学资源。
另外,学校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资源应用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究。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资源应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资源应用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应用管理体系。
这个管理体系应当包括资源的选用、使用和评价等环节,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教育科研机构和教学资源提供商的合作,共同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综上所述,制定并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库,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应用能力,同时建立资源应用管理体系,共同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
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学习要有好心态》教学设计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学习要有好心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7f44f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b.png)
《学习要有好心态》教学设计1.观看视频。
(苏炳添战胜挫折与压力的相关视频).同学们,面对挫折,苏炳添退缩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学生提供。
3,勇敢面对可能会带来什么结果?一定会赢吗?我们为什么要去勇敢面对?学生提供。
4.我们在苏炳添身上看到的第一个能量是勇敢面对,有挫折、有困难,不退缩,要勇于面对。
(板书:勇敢面对).苏炳添勇敢面对后,乂具体做了哪些改变呢?生提供,师做提炼。
5.是的。
苏炳添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选择改变,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这是我们在苏炳添身上学到的第二个能量,面对挫折与压力,可以做出改变,来调节自己的压力。
(板书:做出改变).那么,苏炳添在做改变过程中,完全是靠他自己一个人吗?都有哪些人帮助他?学生提供。
(教练、队友、家人、背后强大的国家、对手……)6.是的,苏炳添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他背后有专业的团队、有支持他的家人、甚至那些专业的辅助仪器,这些都是他的资源。
这是在苏炳添身上学到的第三个能量,有困难,有压力,我们可以借助身边的资源,寻求帮助。
(板书: 寻求帮助)7.苏炳添是幸运的,他的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同学们,所有的困难与压力,都可以用改变来解决吗?当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学生提供。
8.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可以选择与他共存,乐观接受。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这是我们在苏炳添身上学到的第四个能量:乐观接受。
(板书:乐观接受)【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苏炳添训练和比赛的相关视频,从苏炳添身上汲取应对压力与挫折的能量,从而联系自身,学会自我调整。
四.巩固训练L同学们,苏炳添在面对压力与挫折时,选择勇敢面对、做出改变、寻求帮助、乐观接受来战胜挫折,缓解压力。
那看看我们学习中遇到的这些挫折与压力,我们又可以怎么应对和调整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跟同学说一说你的应对和调整方式。
学生小组活动。
2.生提供其应对和调整方式。
3.看到同学们面对自己遇到的学习上的挫折与压力,都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老师十分开心。
《电压》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
![《电压》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e3aa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6.png)
生活中各种电器的铭牌标识、电子白板、多媒体
教学流程
1.图片、视频导入。
2.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使学生感受电压现象。
3.小组合作探究。
4.联想并讨论。ຫໍສະໝຸດ 其他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学校
学段
初中
学科
物理
二、导入设计
教学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1节电压
导入目的
为了让学感知电压的存在,在电压概念讲解前,通过运用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以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器的铭牌标识的电压,或者运用希沃授课助手通过投屏的方式,让学生实际观察电器铭牌,从而直接引入“电压”的概念。这种通过生活实例展示电压的作用,让学生感知电压存在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电压是有用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降低教学难度,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技术支持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技术支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332e2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3.png)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技术支持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 (2)1.3 适用范围 (3)第二章:平台架构设计 (3)2.1 技术选型 (3)2.2 系统架构 (3)2.3 模块划分 (4)第三章:前端开发技术 (5)3.1 HTML/CSS/JavaScript (5)3.2 前端框架 (5)3.3 响应式设计 (6)第四章:后端开发技术 (6)4.1 服务器端语言 (6)4.2 数据库技术 (6)4.3 接口设计 (7)第五章:平台安全策略 (7)5.1 数据安全 (7)5.2 用户认证与授权 (8)5.3 防护措施 (8)第六章:教学资源管理 (8)6.1 资源分类与存储 (8)6.2 资源与 (9)6.3 资源权限管理 (9)第七章:在线课堂实现 (10)7.1 实时通信技术 (10)7.1.1 技术选型 (10)7.1.2 实现方案 (10)7.2 互动功能设计 (10)7.2.1 白板功能 (10)7.2.2 聊天功能 (11)7.2.3 举手功能 (11)7.3 课堂管理 (11)7.3.1 用户权限管理 (11)7.3.2 课堂监控 (11)7.3.3 课堂记录 (11)第八章:作业与考试管理 (11)8.1 作业发布与提交 (11)8.1.1 作业发布流程 (11)8.1.2 作业提交方式 (12)8.1.3 作业互评与反馈 (12)8.2 考试安排与监控 (12)8.2.1 考试安排 (12)8.2.2 考试监控 (12)8.3 成绩管理 (13)8.3.1 成绩录入与查询 (13)8.3.2 成绩统计分析 (13)第九章:用户管理与数据分析 (13)9.1 用户注册与信息管理 (13)9.1.1 用户注册流程设计 (13)9.1.2 用户信息管理 (14)9.2 用户行为分析 (14)9.2.1 数据采集 (14)9.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9.2.3 应用场景 (14)9.3 数据报表 (14)9.3.1 报表类型 (14)9.3.2 报表与展示 (15)第十章:运维与维护 (15)10.1 系统部署 (15)10.2 监控与报警 (15)10.3 故障处理与升级 (16)第一章: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技术支持方案旨在为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策略与实施方案,保证在线教育平台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满足现代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
能力点5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优秀案例
![能力点5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c0a85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2.png)
能力点5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优秀案例一、教学组织优秀案例11.技术支持:为了支持教学组织,学校首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支撑体系,采用现代优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软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络支撑架构,使得全校教育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安全可靠,为学校的教学组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课堂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采用了多种课堂技术支持手段,包括课堂视频直播、数字信息发布系统、音视频投影、网络教室和在线研讨,支撑教学组织的有效运行。
3.课程管理:学校采用电子课堂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课堂登记制度和考勤管理,实现对课堂考勤、讨论和作业的统一管理,保证教学组织流程的顺利实施。
4.学习管理:学校还采用了学习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学习任务的跟踪,使学生完成双方规定的学习任务,满足学习组织要求,提高教育效果。
5. 考试管理:学校还采用考试管理系统,实现实时评估、考试报告统计和考勤检查,使考试管理更加有效可行,并有效提高组织考试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组织优秀案例21.教学资源服务系统: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学组织,学校首先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服务系统,支撑教学流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该系统通过数字信息系统提供全面的资源支撑,从课程设计、教师培训、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等方面,为教学组织提供全面的教学保障。
2.多媒体教学:学校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制作并分发各类多媒体课件,更新讲授的内容并结合多媒体手段,丰富学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3.互动式学习:学校采用了互动式学习技术,使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随旒教师、同学交流,实现学习知识的扩展与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4.移动互联教学:学校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学生和老师在线连接,建立双向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脱离有限的物理空间,方便老师管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支撑教学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学设计(语文)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学设计(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d8d7d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b.png)
学校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及 特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技术工具 媒体资源 技术使用的目 的
教学过程
教师姓名 □学情分析 □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 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年级 《父爱之舟》 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 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文章以梦为境, 追忆了早年 “我” 与父亲住旅店、 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 考学等生活琐事, 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文章虽然篇幅较长, 但随着作 者的娓娓道来,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 甜苦辣。 如果说父爱是这篇文章的内核, 那么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便让 这“父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了。细细 品读这些场景, 我们透过事情本身的“辛酸” 和“甜蜜”, 触摸到的 是细腻而深沉的爱。 小学五年级学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能够在学习 中勤于思考、 乐于探究, 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 较容易的。 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 学生体会父 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 文本理解句子含义, 体会深切的父爱, 感受浓浓的亲情。。 1. 认识“茧、 栈” 等 14 个生字, 会写“蚕、 考” 等 14 个生字, 会写“渔船、 报考” 等 19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 能说出“我” 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 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 体会深切的父爱。 1. 通过抓重点词句, 研读“我” 梦中的种种场景, 领悟以小见 大的写法, 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 通过理解“父爱之舟” 的含义, 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 之情。 培养学生知恩、 感恩的情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课堂上通过课件批注功能 图片、视频 本班孩子对语文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习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本课中我选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利用简单 直观的声音、 图片、 动画、微课等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 体验中参与,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化难为易, 运用多媒体 课件等进行巩固, 学生更容易理解。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互相 交互, 互相整合, 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 识点。 第一课时 一、 名画导入, 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 学生欣赏。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4篇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81ee1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5.png)
的效果。利用图片导入,可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透过视觉的冲击,吸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按教师的教学思
路进行转移,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工具及媒体资源
图片资料网上获取、希沃白板五、门口易测APP等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这两幅图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
学生1:我知道,第一幅图是“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坐船的
时候他的剑掉了,他不下去捞反而在船上做记号,还说等船停了再按刻的
记号下去捞,但是船都走远了捞不到了。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么第二幅图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哪位聪明的小
朋友可以给我们讲一讲?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学生2:我知道第二幅图讲的是有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假装会吹,然后在人群里蒙混过关的故事,结果喜欢听一群人吹竽的大王死了,新的大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吹竽,他害怕了就逃跑了。
4.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回答轻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什么,圈画出关键词,思考:为什
么桑娜的心惊肉跳?知道了桑娜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抚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课
文,去体会桑娜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三、品读复杂心理,感受善良品格。1.交流、相机点拨8--11自然段人物心理活动,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追问:这是关于桑娜的()描写?“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从中你感受到桑娜怎样的品质?
其他
《坐井观天》课堂导入设计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二)课堂导入设计
一、基本信息
姓名
所属学校
技术支持的EXCEL自动筛选教学设计
![技术支持的EXCEL自动筛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fb0a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d.png)
技术支持的EXCEL自动筛选教学设计标题:EXCEL自动筛选技术支持教学设计导语:Excel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于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自动筛选功能是Excel中非常实用的功能之一、本文将以技术支持的角度,设计一节关于Excel自动筛选的教学课程,帮助学员掌握自动筛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自动筛选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自动筛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能够利用自动筛选实现数据筛选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5分钟)1.1要求学员回答以下问题:你是否曾经遇到过需要从大量数据中筛选出符合其中一条件的数据的情况?1.2 解释Excel自动筛选的概念和作用,即通过设定筛选条件,自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2.原理讲解(15分钟)2.1介绍自动筛选的原理,包括如何设置筛选条件、如何确定筛选范围及如何应用筛选条件。
2.2讲解筛选条件的常见类型,如等于、大于、小于、包含等。
2.3引导学员思考筛选条件的组合运用,如与、或的逻辑关系。
3.操作演示(30分钟)3.1在教室中使用投影仪演示自动筛选的操作步骤。
3.2演示如何设置筛选条件,并对数据进行自动筛选。
3.3演示如何添加/删除筛选条件,以及如何复制筛选结果。
3.4演示如何清除筛选条件,并还原数据。
4.课堂练习(25分钟)4.1分发练习资料,要求学员根据要求使用自动筛选功能进行数据筛选和分析。
4.2学员在电脑上操作并解答问题,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4.3收集学员的练习结果,讨论解答和注意事项。
5.拓展应用(20分钟)5.1介绍自动筛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如销售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
5.2鼓励学员提出其他可能使用自动筛选功能的场景,并进行讨论。
6.总结与反思(5分钟)6.1概括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6.2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自动筛选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
6.3鼓励学员提出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
孙权劝学一师一课例模板-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一师一课例模板-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dcb4f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9.png)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微能力认证】【能力描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支持写作表达、推理演算、调研分析等方法的教学,从而1.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2.创设更为丰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3.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4.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实践建议】课堂教学中常常融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写作方法、阅读方法、推理演算、调研分析、动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成效并成长为自主学习者。
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情景化、数字化等特征有助于准确示范、及时反馈、丰富练习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具体方法。
在工具选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方法示范的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体会具体、生动地描写实际就是“拉长生活里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类APP可以有效创设购票情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过程可视化功能为学生清晰地演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有助于体验完整的问卷调研过程和方法等。
一师一课例模板:该方法指导活动实施效果如何?由传统的讲授法结合视频讲解,既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鸦片战争》一课的基础知识,又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辅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鸦片战争影响的理解。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在历史课堂的教授中,应该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应该本末倒置,以信息技术为主。
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1.学生的视频学习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只是走马观花,或者过后很快就遗忘了,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在视频学习完成后可以给学生简要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3.学生要自行整理学习笔记,自主学习,消化知识,强化学习成果。
学生体验模板二1、由传统的讲授法结合ppt演示讲解,既能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题意和题中的数量关系。
2、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学课堂的教授中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能使比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a6494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2.png)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技术名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生能够掌握[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技术名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技术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技术名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技术名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名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介绍[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演示法通过演示[技术名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技术名称]的操作方法。
通过演示[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技术名称]的应用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技术名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让学生将[技术名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1. ◦ ◦ ◦2. ◦ ◦3. ◦ ◦ 1. ◦ ◦ 2. ◦ ◦ 1. ◦ ◦ 2. ◦ ◦ 3. ◦ ◦4.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技术名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技术名称]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讲授新课讲解[技术名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介绍[技术名称]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演示操作演示[技术名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技术名称]的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构建方程,探索新知
探索方程这一部分,采用自主、合作方式,引导学生从方程思想、建系思想、等价换元等不同的角度分析归纳,并将小组讨论出的较为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团队意识,也体验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及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第一课具有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为研究取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物图象,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地揭示课题。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本科推导椭圆方程提供方法与策略,引出课题
课堂讲授
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用一个平面截圆锥,圆的画法,椭圆的作图过程,天体的运行轨道等用动态演示,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利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目标
1.理解椭圆的定义;
2.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掌握 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讨论:圆的定义是:“在平面上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可以固定线段的一端,另一端绕其旋转即可
当平面与圆锥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截口曲线,它们分别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我们通常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统称为——圆锥线
像鸟巢建筑、宝石、手表、镜子、汽车标志、盘子等都有椭圆的身影。
让学生依据关系式分小组协作式动手画出椭圆,这样能让同学们先认识并做到心中有数,再主动思考里边内涵的关系式;然后动手画图,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并在其中反复内化记忆椭圆的定义,最后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重点知识的突破和例题剖析。通过几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这一节的知识在考试及练习中以什么形式呈现,且难度有多大,同时在每个例题讲完后让学生进行在消化吸收,达到稳固掌握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知识。
师:仔细的阅读一下定义?你觉得椭圆的定义中要注意什么?一定要仔细琢磨数学概念的定义,它是数学中最本质的内容。
思考,讨论。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多种媒
体的综合使用,
能将椭圆的概念直观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费学生能力。
在理解椭圆概念这一环节中,我恰当地运用了自已创作的多媒体课件,有目的,地进行了课堂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椭圆定义的理解及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推导。
所用软硬件平台
软件
PPT
硬件
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资源类型
演示文稿
版权声明
如您上传该技术资源设计方案与相关资源则代表您承诺该方案和相关资源都是您本人原创并同意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转载和使用。
√
可随意转载和使用
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但需联系告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
(1)、建系设点;(2)、列方程(3)、化简方程;(4)、等价转化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通过多媒体效果,着重突出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多媒体效果,着重突出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体会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益.通过设问如何化简带根号的等式,学生思考,突破难点
不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资源
使用策略
优化对比
课后反思
技术资源的准备
PPT
运用了电子技术资源以及其使用了以学生探索策略
让学生自己探索从而获得的是学生一手经验。
课堂导入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课本的封面,请看一下,上面显示了用一个平面截圆锥的情况,(动画演示),如果用一个垂直于圆锥轴线的平面截圆锥,截口曲线是圆,若改变平面与圆锥轴线的夹角,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附件: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模板
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
裴恒永
方案名称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技术资源设计
课程
名称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年级
高二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三
章节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在选修2-1第二章,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由于教材以椭圆为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以及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第一课,具有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为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运用研究成果解决问题,并通过质疑讨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实践的能力。深化知识点的掌握,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评价
这节课着重采用引导学生动手探究新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即探究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主要是要让学生动手参与计算,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两个中心,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上数学课成为一种享受,让所有人都感叹在现代化教学技术中,多媒体的融入不但解放老师,而且让学生爱学,也让课堂容量增加许多。
进一步熟悉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掌握化简含根号等式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总结与复习
1.从知识上看,这节课主要内容就是标题,即“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椭圆概念,及其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即“一个概念,两个方程”;并且通过学习体会了求椭圆标准方程的“两个方法”,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
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椭圆的形成过程和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动态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的效应,更加生动逼真。通过画图的演示,不须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出解决方法。
议论、合作、回答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自己先总结本节的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学生自我获知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教师根据的信息适时地归纳与提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经验。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并巩固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清这节课的重难点,深化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宏观掌握知识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