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西南洼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濮凹陷西南洼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摘要:东濮凹陷西南洼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与西部斜坡带之间,勘
探面积约1000km2,为东濮凹陷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该区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探
明率极低,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东濮凹陷西南洼地区的地质
构造进行分析。
引言:西南洼地区东起黄河断层,西以长垣断层为界,北至桑村集—南湖构造,南至兰北断裂。各区带油气成藏条件变化大,油气藏特征差异大,需要强化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因此加强该区“精细”规律研究,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和
勘探前景,细划断块解释,力争发现新的含油富集区块。
关键字:东濮凹陷;西南洼地区;地质构造;
1.
构造特征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含油气盆地西南端,南宽北窄,呈NNE向展布,东以
兰聊断裂分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之上;南北以潜伏凸起与中牟凹陷和莘县凹
陷相隔。该凹陷总的构造特征是东断西超“两洼一隆”,即由东部洼陷带、中央
隆起带,西部洼陷带构成。
1.1区带划分
孟岗集洼陷总的构造格局是东西分带、南北分区,在深入研究本区地层、构
造分布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方里集断阶带和东部断洼带的构造单元划分新概念。
长垣断裂和方里集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类似胡-庆断阶带,古近系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发育,形成独立构造单元,称为方里集断阶带。方里集断层和黄河断裂所夹
持的区带,类似北部长垣新断层与文西断裂所夹持的地带,称为东部断洼带。
由于长垣和黄河断裂发育的阶段性及基底块体活动的差异性,导致了本区具
有南北分区的构造特征。由北而南,以大寨-武丘集、王楼-王新庄、留光集-
陶北三个构造鞍部为界,孟岗集洼陷带南北可分为四大构造带,呈现隆洼相间的
构造格局。
1.2局部构造特征
沿方里集断层两侧分布四个局部构造,即李家、林寨、杨桥和梁寨。(图1
-1)从局部构造平面分布特征可以明显看出,它们都分别受长垣、黄河和方里
集三条断层控制。
图 1-1 西南洼
地区局部构造图
方里集构造:方里集构造位于长垣断裂下降盘,方里集断阶带中部,受长垣
断裂控制,为一宽缓继承性发育的断背斜构造,其幅度上小下大,至东营组夷平,被次级断层切割。
南湖构造:南湖构造位于南何家三维工区北部,是本区东部断洼带北端的一
个洼中隆半背斜构造。该构造北西方向倾没于海通集洼陷,南东方向与南何家构
造相接,共同构成海通集-南何家次洼之间的隆起,成为典型的洼中隆构造。
南何家构造:何家构造南东方向紧临南何家次洼,北西方向与南湖构造相接,受控于南何家东掉断层,形成牵引背斜构造。
林寨构造:林寨构造位于孟岗集洼陷中部,方里集断层下降盘,是一个受控
于方里集断层,被一系列西掉补偿断层切割复杂化了的大型断背斜构造。该构造
东南方向倾没于南何家-王新庄次洼带,北西方向为方里集构造,北东向与南何
家构造相隔。
2.构造演化
该区演化经历了四个主要演化阶段:
):燕山晚期,兰聊断层发生,东濮凹陷开始进入箕状断陷初陷期(Mz-ES
4
),北部文留
活动阶段。古湖盆已形成,水体自东向西侵进。早第三纪早期(ES
4
地区为盆地中心,形成较厚沙四段的红色砂泥岩充填沉积,南部地区地层自东向
西逐渐超覆,最大沉积厚度位于东侧。此时黄河断层已产生,但控制不明显。
强烈陷期(沙三段):长垣断裂,方里集断裂
相继发生,孟岗集洼陷沉积构造单元初具雏形。早
中期,随着黄河、长垣断裂的快速发展,本区进入
湖盆发育期,晚期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湖盆水体变
浅,沉积填平补齐,此时由于受封丘—兰考断层下
降盘的下滑作用力的影响,使方里集斜坡形成向北
翘起的平缓洼槽,在斜坡低部位沉积了沙三上段地
层。
—Ed)沙二段至东营组沉积期,凹
萎缩期(ES
2
陷进入萎缩期,由于兰聊、黄河和长垣三条主控断
裂活动减弱,湖盆水体更浅,本区主要断层继续活
动,各带继承性发育,各局部构造趋于完整;东营
组沉积时期,黄河断层的强烈活动西降东升,块断
差异沉降加大,各次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分异,导致
大量派生断层发生发育,造成构造形成复杂化。东
营组末期,华北运动Ⅱ幕影响本区,基底全面抬升,盆地内不同区域的东营至沙三段上部地层受到不同程度剥蚀,并产生大量次级断层,各级局部构造严重复杂化并且全部定型。图2-1西南洼地区构造演化图消亡期:华北运动Ⅱ幕之后,本区已趋准平原化,华北运动Ⅲ幕使华北全区
稳定下沉,进入新近系到第四系坳陷沉积发育期,洼陷消亡(图2-1)。
结语:通过对西南洼陷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之后,认识到西南洼地区可
分为四大构造带,并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史,为进一步的油气储量分析提供了
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苏玉山等.1997,东濮凹陷构造运动学特征,《复式油气田》,97 年第5期。
2.
程秀申.河南东濮凹陷构造样式分析〕现代地质,2009,23,(3):414-422。
3.
左银辉、唐世林、张旺等.东濮凹陷新生代构造-热历史研究[J].地学前
缘.2017,(3):15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