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那本地区地形地势及河湖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对应图7.13,分析其地形地势特点,并找出其主要的河、湖、江。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多方面的鼓励性语言,并找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补充)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
找同学填空:长江三角洲地区势________________,河网________________,湖泊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三)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49-52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为什么称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指导)
(四)新授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在刚才预习的基础上告诉我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5教师的精神饱满,语言亲切自然,多鼓励性语言;
6板书设计的构思新颖独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清晰体现;
7课堂练习量非常充分,完全能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中无论是集体回答还是“开火车”单独回答,答案都非常准确,由此体现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8板书设计新颖,知识框架图能够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二)阅读目标,分析重难点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齐读“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及便利的水运条件。2、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找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分析出目标中具体哪些是重点、难点知识。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想一想:不同河段对区域有哪些影响?
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小组的智慧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师进行最后的答案补充:
九、板书设计
一、江海交汇之地
气候
(一)自然环境
范围
“鱼米之乡”
位置
地形地势
河湖
对内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对外
水产
水运
利
交流
旅游景观等
(三)河流对区域的 影响
洪涝灾害
弊
水污染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一节组内公开课,听课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课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在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细节问题及不足:
优点:
针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听课老师点评和自己认真思考,认为做出以下的改进措施:
1时间处理欠佳,课堂节奏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在处理重点知识时时间有些敢,而后半节课小组讨论的时间又过长。如果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2分钟到自主预习部分,课堂节奏可能会更好。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7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江海交汇之地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陈智智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第一节学习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而本课时只涉及主题一“江海交汇之地”,教材在课文中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河湖水运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教材中唯一的不足是没有提到气候,而气候是学习一个区域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做适当的补充。课本中的活动题以成都平原作为知识迁移的案例,通过将长江三角洲与成都平原的比较,认识河流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是农村山区的孩子,生长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生存环境氛围单纯,比较懂事,且好奇心强,善于学习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但八年级大部分孩子处于叛逆时期,内心渴望被认可还希望有着自己的思想。由于年龄、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抓住他们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有效方式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授课班级是八年级一班,该班学生比较安静且善于思考,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并具备该年龄段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抓住学生的兴趣,对于基础知识通过层层深入、步步紧跟的方式去教学,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时略微的提高难度,引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找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进行相应补充,教师边引导学生集体回答范围和位置,边出示动态的范围和位置的地图,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鱼米之乡”的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在这样位置影响下又形成了怎样的气候呢?(教师出示并引导学生根据中国气候分布图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图),学生认真观察试着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引导学生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将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完了,请大家根据知识脉络图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然后请同学起来进行总结。
(六)当堂练习
(七)课后拓展
1、理解并识记“鱼米之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有关汉江对汉江流域发展产生影响的资料和图片,做一份小报。
八、教学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根据刚刚学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原因
G
A
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方面得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
分钟
自制&下载
地理位置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根据其位置和河流进行具体分析
E
E
得出重要地理的具体体现
2
分钟
下载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课本。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导
入
激发
兴趣
图
片
展示能体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
B
E
能看出所展示的图片是该区域
1分钟
自制
学习目标
明白重难点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科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前半部分的重点知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自学后仍然有困难的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讨论后仍无法掌握的知识,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难点知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鼓励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独到的见解,再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师再对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解和补充。
文
字
本课时学习目标
K
G
明确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点
2
分钟
自制
自学指导
初步感知课本基础知识
文
字
本节课重点知识
G
I
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解决该部分问题
5
分钟
自制
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范围、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知识内容及图片展示等的具体学习过程
E
H
掌握鱼米之乡自然环境的具体特征
10分钟
自制&下载
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学以致用:你身边的汉江对汉江流域的发展有何影响?
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的切实感受入手,从不同方面展开联想)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观察生活!既能说出河流的有利影响,又能说出弊端,还能具体谈到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还能分区域进行相应的分析,说明大家的地理思维能力是非常缜密和完善。
(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
2.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河段的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认识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观查多媒体展示的图片,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图片在哪个地方可以看到?”学生每节课都会翻地理书,对课本封面非常熟悉,一口同声的回答:“地理书封面”;“那你知道封面上的图片位于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大部分同学能猜出是南方地区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试问“苏杭又位于哪里呢?”导入本节课《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习。
通过以上认识,在本节课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力求从以下三方面来实现: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阅读及分析地图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2、小组合作探究: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执行好自己作为记录员、发言人、小组长等的职责,培养学生责任心。3、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达到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会分析、处理生活中所见到的地理问题,认识到我们在课堂上是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本P51—52活动题
G
I
得出河流整体及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利和弊
8
分
钟
下载
课堂小结
能力展示
文字
本节课知识脉络
J
J
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形成体系
2分钟
自制
课堂练习
知识与能力
文字&图片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的练习
K
J
会灵活运用本节课知识点
6分钟
自制
课后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字
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师:你印象中的“鱼米之乡”是什么样子呢?
(教师展示鱼米之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形成表象)
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7.1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能理解各个位置具有怎样的特点,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画初步图,找学生到讲台上填写相关的位置代表的什么地理事物,其他同学可进行相应的补充)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处,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师: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本51—52页的3个活动题,温馨小提示:第2题主要在图和材料中寻找答案。题目分别为:
K
J
课后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1运用学生熟悉的课本封面图片导入新课,学生非常熟悉,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导入,直奔课题;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突破重难点知识,且处理的恰当,本节课教学目标完全达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好;
3课题提炼准确,能紧扣课程标准,并为突破课题设计了恰当有效的课堂活动;
4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师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多方面的鼓励性语言,并找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补充)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
找同学填空:长江三角洲地区势________________,河网________________,湖泊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三)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49-52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为什么称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指导)
(四)新授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在刚才预习的基础上告诉我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5教师的精神饱满,语言亲切自然,多鼓励性语言;
6板书设计的构思新颖独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清晰体现;
7课堂练习量非常充分,完全能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中无论是集体回答还是“开火车”单独回答,答案都非常准确,由此体现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8板书设计新颖,知识框架图能够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二)阅读目标,分析重难点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齐读“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及便利的水运条件。2、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找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分析出目标中具体哪些是重点、难点知识。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想一想:不同河段对区域有哪些影响?
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小组的智慧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师进行最后的答案补充:
九、板书设计
一、江海交汇之地
气候
(一)自然环境
范围
“鱼米之乡”
位置
地形地势
河湖
对内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对外
水产
水运
利
交流
旅游景观等
(三)河流对区域的 影响
洪涝灾害
弊
水污染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一节组内公开课,听课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课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在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细节问题及不足:
优点:
针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听课老师点评和自己认真思考,认为做出以下的改进措施:
1时间处理欠佳,课堂节奏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在处理重点知识时时间有些敢,而后半节课小组讨论的时间又过长。如果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2分钟到自主预习部分,课堂节奏可能会更好。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7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江海交汇之地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陈智智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第一节学习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而本课时只涉及主题一“江海交汇之地”,教材在课文中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河湖水运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教材中唯一的不足是没有提到气候,而气候是学习一个区域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做适当的补充。课本中的活动题以成都平原作为知识迁移的案例,通过将长江三角洲与成都平原的比较,认识河流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是农村山区的孩子,生长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生存环境氛围单纯,比较懂事,且好奇心强,善于学习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但八年级大部分孩子处于叛逆时期,内心渴望被认可还希望有着自己的思想。由于年龄、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抓住他们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有效方式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授课班级是八年级一班,该班学生比较安静且善于思考,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并具备该年龄段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抓住学生的兴趣,对于基础知识通过层层深入、步步紧跟的方式去教学,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时略微的提高难度,引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找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进行相应补充,教师边引导学生集体回答范围和位置,边出示动态的范围和位置的地图,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鱼米之乡”的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在这样位置影响下又形成了怎样的气候呢?(教师出示并引导学生根据中国气候分布图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图),学生认真观察试着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引导学生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将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完了,请大家根据知识脉络图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然后请同学起来进行总结。
(六)当堂练习
(七)课后拓展
1、理解并识记“鱼米之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有关汉江对汉江流域发展产生影响的资料和图片,做一份小报。
八、教学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根据刚刚学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原因
G
A
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方面得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
分钟
自制&下载
地理位置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根据其位置和河流进行具体分析
E
E
得出重要地理的具体体现
2
分钟
下载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课本。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导
入
激发
兴趣
图
片
展示能体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
B
E
能看出所展示的图片是该区域
1分钟
自制
学习目标
明白重难点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科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前半部分的重点知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自学后仍然有困难的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讨论后仍无法掌握的知识,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难点知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鼓励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独到的见解,再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师再对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解和补充。
文
字
本课时学习目标
K
G
明确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点
2
分钟
自制
自学指导
初步感知课本基础知识
文
字
本节课重点知识
G
I
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解决该部分问题
5
分钟
自制
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字&图片
范围、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知识内容及图片展示等的具体学习过程
E
H
掌握鱼米之乡自然环境的具体特征
10分钟
自制&下载
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学以致用:你身边的汉江对汉江流域的发展有何影响?
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的切实感受入手,从不同方面展开联想)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观察生活!既能说出河流的有利影响,又能说出弊端,还能具体谈到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还能分区域进行相应的分析,说明大家的地理思维能力是非常缜密和完善。
(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
2.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河段的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认识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观查多媒体展示的图片,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图片在哪个地方可以看到?”学生每节课都会翻地理书,对课本封面非常熟悉,一口同声的回答:“地理书封面”;“那你知道封面上的图片位于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大部分同学能猜出是南方地区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试问“苏杭又位于哪里呢?”导入本节课《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习。
通过以上认识,在本节课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力求从以下三方面来实现: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阅读及分析地图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2、小组合作探究: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执行好自己作为记录员、发言人、小组长等的职责,培养学生责任心。3、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达到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会分析、处理生活中所见到的地理问题,认识到我们在课堂上是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本P51—52活动题
G
I
得出河流整体及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利和弊
8
分
钟
下载
课堂小结
能力展示
文字
本节课知识脉络
J
J
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形成体系
2分钟
自制
课堂练习
知识与能力
文字&图片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的练习
K
J
会灵活运用本节课知识点
6分钟
自制
课后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字
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师:你印象中的“鱼米之乡”是什么样子呢?
(教师展示鱼米之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形成表象)
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7.1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能理解各个位置具有怎样的特点,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画初步图,找学生到讲台上填写相关的位置代表的什么地理事物,其他同学可进行相应的补充)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处,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师: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本51—52页的3个活动题,温馨小提示:第2题主要在图和材料中寻找答案。题目分别为:
K
J
课后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1运用学生熟悉的课本封面图片导入新课,学生非常熟悉,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导入,直奔课题;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突破重难点知识,且处理的恰当,本节课教学目标完全达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好;
3课题提炼准确,能紧扣课程标准,并为突破课题设计了恰当有效的课堂活动;
4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师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