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合集下载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摘要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用3%敌委丹与丁硫克百威混用作种衣剂,在苗期可提高出苗率,延长出苗期,在播后60 d时,防效显著,其中以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防效最高,在60 d后防效逐渐降低,各处理能提高有效穗,其中以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有效穗最高。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处理;药效试验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省工、省时,是近年来科学防治小麦纹枯病(图1)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麦纹枯病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不同田块都有发生,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为防治小麦纹枯病带来了契机。

为提高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地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笔者特进行了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敌委丹、丁硫克百威和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药剂均由正阳关农场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五分场6号地。

土壤肥力较好,前茬为豆茬,往年纹枯病发病偏重,田间管理及施肥同当地正常水平,供试小麦品种为皖麦5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①: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②:3%敌委丹15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③: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④: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2 kg/100 kg种子;处理⑤:空白处理(CK,清水对照)。

试验共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00 m2。

1.4 试验方法1.4.1 苗情调查。

播种后3 d开始观察出苗时间,每小区定数播种100粒种子,30 d后调查出苗数、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摘要】为了评价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苗情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较好;在田间出苗率方面,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影响最大.【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7(016)005【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纹枯病;蚜虫;药剂拌种;苗情;防效【作者】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9;S351.1小麦纹枯病、蚜虫分别是小麦生产上主要病、虫害之一。

防治纹枯病及蚜虫通常在其发生盛期采用药剂进行田间喷洒,但费工费时,且对纹枯病的防效一般。

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普及,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或科研单位对种子处理剂进行研究,以减少用工,降低用药成本,提高防效。

为探索种子药剂处理技术,验证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控效果,2015—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采用多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蚜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冬小麦,品种为保丰5号。

播种量为225 kg/hm2。

2015年11月3号进行药剂包衣,次日人工撒播。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商品名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6%噻虫嗪),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商品名奥拜瑞,1.1%戊唑醇+30.8%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商品名禾佑,20%吡虫啉+1%咯菌腈+2%苯醚甲环唑),美国世科姆公司;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江苏省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商品名福蝶),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2期植物保护·植物营养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王凯1张强1,2任士伟3徐文华1,2齐英杰4喻大昭1(1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700;2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临沂276700;3山东金秋园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700;4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

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kg/hm 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结果表明,与25g/L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mL/hm 2、60g/L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25mL/hm 2进行种子处理相比,0.15%噻呋酰胺颗粒剂525kg/hm 2作底肥撒施,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750mL/hm 2进行种子处理。

说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作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0.15%噻呋酰胺颗粒剂;田间防效;产量中图分类号S435.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2-0048-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4.02.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0.15%Thiofuramide GR Against Wheat Sharp EyespotWANG Kai 1ZHANG Qiang 1,2REN Shiwei 3XU Wenhua 1,2QI Yingjie 4YU Dazhao 1(1Kingent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Ltd.,Linyi Shandong 276700;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trition Resources Integrated Utilization,Linyi Shandong 276700;3Shandong Jinqiu Yuantian Biotechnology Co.,Ltd.,Linyi Shandong 276700;4Shandong (Linyi)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276000)AbstractAs a soil-borne disease,wheat sharp eyespo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and the incidence tends to worsenyear by year in the Huang-Huai-Hai wheat area of ing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as control agents and wheat sowing rate of 150kg/hm 2,this paper studied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0.15%thiofuramide GR (with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s of 18-12-10in the carrier)as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gainst wheat sharp eyespo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seed treatments with 25g/L fludioxonil FS 300mL/hm 2or 60g/L tebuconazole FS 225mL/hm 2,the treatment of 0.15%thiofuramide GR 525kg/hm 2as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ad similar effects interms of plant disease control efficiency,disease index control efficiency and yield increase rate,all of which were betterthan those of seed treatment with 3%difenoconazole FS 750mL/hm 2.It indicated that 0.15%thiafuramide granules as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wheat sharp eyespot,and ha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field production.Keywordswheat sharp eyespot;0.15%thiofuramide GR;field control effect;yield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菌核残存于土壤和作物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李晓静;李保佳;邢志华;安浩军;张雪花;何力剑【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保麦10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播种期申嗪霉素(交融)土壤处理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95.54;在孕穗期采用戊唑醇浇灌,申嗪霉素喷淋,戊唑醇·菌核净喷淋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100.00、95.45、93.54,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综合分析,以上药剂可以做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杀菌剂;防治效果【作者】李晓静;李保佳;邢志华;安浩军;张雪花;何力剑【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易造成小麦烂芽、烂茎、枯穗、白穗等,其主要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1]。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便有关于小麦纹枯病的研究报道[2]。

随着气候的改变和新兴耕作制度的发展等因素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3,4],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5-8]。

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高抗品种的选育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是最为经济、环保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对纹枯病免疫的高抗基因,目前种植的品种均为中抵抗性品种,抵御纹枯病能力较低,无法有效解决纹枯病侵害的难题[9,10]。

因此,实际生产中,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仍然依靠常规防治方法,包括喷雾、喷粉、土壤处理、小麦种子处理剂等。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作者:任国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为明确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验药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氟环唑悬浮剂、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防效试验。

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初期,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 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40%氟环唑悬浮剂150 mL/hm2、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300 mL/hm2药效最佳,对小麦安全。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杀菌剂;安全性;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21;S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10-01小麦纹枯病是寿县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也是麦田普遍发生的病害。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的达30%~40%。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纹枯病,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效。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寿县保义农场,该田地势平坦、肥力均衡、排灌方便。

前茬为水稻田,施肥、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水平一致。

土壤类型为砂姜黑粒土田,pH值8.4,有机质含量8.5g/kg。

1.2 试验材料试验对象为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

供试小麦品种为泛麦5号。

供试药剂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又胜)、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闪胜)、40%氟环唑悬浮剂(特恩施)、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美谐),均为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由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根据所用药剂及浓度不同共设13个处理,分别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mL/hm2(A)、225 mL/hm2(B)、300 mL/hm2(C);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 g/hm2(D)、150 g/hm2(E);40%氟环唑悬浮剂150 mL/hm2(F)、225 mL/hm2(G)、300mL/hm2(H);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150 mL/hm2(I)、225 mL/hm2(J)、300 mL/hm2(K);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25 mL/hm2(L);以清水作对照(CK)。

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

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

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摘要进行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40 g/L 满穗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高剂量用药比低剂量用药效果要好,用药2次比用药1次效果好,且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效;产量为明确240 g/L满穗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特进行该试验,以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凤台县凤凰镇高皇村农田中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水稻土,pH值约为6.9,肥力中上等。

小麦于2011年10月21日播种,播量225 kg/hm2,其他耕作措施与当地农业生产相一致。

1.2 试验材料与防治对象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为烟农19;供试药剂:240 g/L满穗悬浮剂(陶氏益农公司)、5%己唑醇(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5%井冈霉素(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根据药剂种类及剂量不同,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用240 g/L满穗悬浮剂150 mL/hm2于小麦分蘖期用药1次;处理2:用240 g/L满穗悬浮剂150 mL/hm2于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用药1次;处理3:用240 g/L满穗悬浮剂300 mL/hm2于小麦分蘖期用药1次;处理4:用5%井冈霉素3 750 g/hm2于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用药1次;处理5:用5%己唑醇1 200 g/hm2于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用药1次。

以空白作对照(CK)。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 m2。

具体田间排列见图1。

1.4 施药方法采用山东华盛农业药械公司生产的泰山3WF-2.6型机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

药液量225 kg/hm2。

逐小区施药,把药液均匀喷到麦苗上,施药均匀周到。

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2年3月20日,施药时小麦处于分蘖盛期,第2次施药时间为2012年4月6日,施药时小麦处于拔节期。

小麦纹枯病试验报告

小麦纹枯病试验报告

4 级: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 占 3/4 以上,但植株未枯死;
5 级: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 穗。
病指数(%)={Σ( 病穗数 × 病级 )/ ( 调查穗数 ×5)}×100
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指 处理区病指)/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处理
(1)三唑酮 (2)12.5% 烯唑醇
数施药区显著降低,其中扬彩优于其他处理
表 2:5 月份纹枯病调查表
处理
感病率
(%)
显著性 5% 1%
感病率防效
(%)
显著性
5%
1%
病情指数
(%)
显著性
5%
1%
(%)
病情防效 显著性
5%
1%
(1)三唑酮
61.0 d
D 33.0
d
C
14.4
c
(2)12.5% 烯唑醇
77.0 b
B 15.4
f
E
20.4
b
CK(清水对照)
1.4 田间种植图
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 小麦成
1/2-3/4;
7523614 3462175 6174352
1.5 试验方法 分 别 于 11 月 20 日(分 蘖 期),2 月 10 日(返青期),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进行药剂喷施。于 3 月中旬、4 月中旬和 5 月中旬田间每区定点 1m×2 行按 NY/T6142002 方法调查各小区的纹枯病发病率、严
N 农业技术
2019 年 6 月·下
小麦纹枯病试验报告
王凌霄 詹 欢 游延军 ( 河南省黄泛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 中牟 451450)

2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纹枯病的效果研究

2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纹枯病的效果研究
后 1 0月 2 7日漫 灌 。
穗粒 数 、 干 粒 重和 产 量 , 折 合 单 位面 积 产 量 。 计 算 和 空 白对 照 相 比 的增产 率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对 小 麦 出 苗 率 和 烂 种 率 的 影 响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 处 理 A、 处 理 B、 C K 出 苗 率 分 别 为
2 . 2 对 小麦 麦苗 素质 的影 响
从 表 2可 以 看出 , 处理 A和 处 理 B麦 苗 素 质 指标 均 优 于对 照 , 其 中又 以处 理 A壮 苗 效 果 最好 , 无 论 是株 高 、 分 蘖 数还 是地 上部 和 地下 部鲜 重 , 均 显 著优 于其 他 各处理 , 分 别
1 . 4 . 1 出苗 率和烂 苗 率调 查 。 播种后 2 3 d ( 1 1月 4 曰) 调 查
出苗 情 况 , 每小 区调 查 1 0 0粒 种子 , 记 载 出苗 日期 , 统 计 出
试 验 地 设在 国 营东 风湖 农 场 的农 田 中 。 该地 块 纹枯 病 、 蚜虫 、 蛴螬 常 年发 生 较重 , 肥料施用、 土 壤墒 情 等均 匀 一致 , 其 他 耕 作措 施 与 当地农 业 生产 相 一致 。 试验 田地 势 平坦 , 前 茬作 物 为大 豆 , 土 质 为砂 壤 土 , p H值 约 为 6 . 9, 肥 力 中 上等 , 灌溉 情 况 良好 。 小 麦 为机 条 播 , 行距为 2 0 C I T I , 于2 0 1 2年 1 0 月2 2日播 种 , 用种 量 1 6 5 k g / h m 2 o 播 种 时遇 严 重 干 旱 , 播 种
1 . 4 . 5 作物 的安 全性 调查 。 经包 衣 的 各处理 播 种 后 , 出苗 较

15%敌萎丹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15%敌萎丹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15%敌萎丹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15%敌萎丹种衣剂(15%Dividend seed dressing)是瑞士诺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对纹枯病有高效、杀菌广谱的小麦种衣剂,为明确该公司生产的15%敌萎丹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拌种防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提供依据而进行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药剂15%敌萎丹种衣剂,瑞士诺华农化有限公司产品: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建湖农药厂产品。

(二)试验处理按照试验要求共设5个处理如下:1、15%敌萎丹种衣剂0.1%(药种比)2、15%敌萎丹种衣剂0.2%(药种比)3、15%敌萎丹种衣剂0.3%(药种比)4、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625(克有效成份/kg种子)5、清水对照(三)防治对象和供试作物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小麦品种:PH85-16(四)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山东省泰安市郊区大沟头村。

土壤为壤土,肥水条件好,是老麦区,纹枯病发生严重。

试验地长80米,宽17米,小麦品种为PH85-16,属感病品种,播期为1999年10月5日。

(五)田间设计及施药方法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2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平方米,每个处理共计132平方米,合0.2亩。

各处理按小区面积折算,称取实际用量兑水稀释,和种子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清水播种作对照,分别用机动播种机于1999年10月5日播种,随拌随播,播种深度3-5cm,田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

(六)药效调查及统计分析出苗后调查小麦出苗率和对照没有差别,在拌种21天后调查茎长和分蘖率并分别于2000年3月10日、4月24日、5月19日三次调查纹枯病发生的严重度,方法是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一点随机拔取100株麦株,根据病情分级标准逐株记载纹枯病严重度,6月9日进行测产,测产是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一点取5平方米面积的麦株,单独收割脱粒,根据千粒重,有效亩穗数、穗粒数计算亩产量。

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

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

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作者:陶玉连等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0期摘要:为筛选经济有效安全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对24%噻呋酰胺SC、20%井冈·咪酰胺WP、12.5%氟环唑SC等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SC、12.5%氟环唑SC、20%井冈·咪酰胺WP用量分别为20mL、30mL和50g/667m2时,在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3.53%、87.06% 和73.33%,防效比较理想;在药后3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5%、46.62%和57.00%,防治效果下降。

可见,以上几种杀菌剂防治纹枯病药效期在15d 下降,纹枯病重发田块宜采用2次防治。

关键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80-02宿豫区是江苏省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万hm2左右。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中常发、重发的一种主要病害,常年为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目前市场上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剂品种很多,为了解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对纹枯病防效最佳的药剂,2013年3月,我们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纹枯病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1 试验材料与条件1.1 试验材料试验对象为小麦纹枯病,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为高感纹枯病品种矮抗58。

1.2 试验条件试验地点选在我市新庄镇振友村张圩组茆春兰家麦田。

小麦于2012年10月16日播种,每667m2用种量20kg,撒播。

2013年3月15日用二甲四氯加苯磺隆防除阔叶杂草,3月24日实施本试验防治纹枯病;4月28日用区统防药防治小麦后期病虫害。

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均一致,试验田为历年纹枯病发病较重田块,田间纹枯病发生分布均匀。

2 试验设计2.1 药剂 15%井冈·丙环唑WP、12.5%氟环唑SC、24%噻呋酰胺SC、40%井冈·蜡芽菌WP 和20%井冈·咪酰胺WP50g/667m2。

几种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效试验示范

几种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效试验示范

几种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效试验示范作者:张同庆石卫东訾帅朋林玉珠苗国柱郑同胜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12期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分别设在焦作市温县北冷乡许北张村和西南冷村,试验地块集中连片,前茬作物均为玉米,地力条件、栽培技术及田间水肥管理相同,均属小麦茎基腐病等根部病害及地下害虫发生较严重地块。

(二)试验材料1.供试药剂。

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酷拉斯),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31.9%戊唑·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奥拜瑞),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围剿+纯粹),由郑州领先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8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禾势+特玉乐),由郑州领先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2.供试小麦品种。

平安11号。

(三)试验处理与方法本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酷拉斯)300 mL/100 kg,面积6.67 hm2(西南冷村、许北张村各3.335 hm2)。

处理2:31.9%戊唑·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奥拜瑞)350 mL/100 kg,面积6.67 hm2(西南冷村、许北张村各3.335 hm2)。

处理3: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围剿+纯粹)333 mL/100 kg+400 mL/100 kg,面积1.33 hm2(西南冷村、许北张村各0.665 hm2)。

处理4: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8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禾势+特玉乐)400 mL/100kg+40 mL/100 kg,面积1.33 hm2(西南冷村、许北张村各0.665 hm2)。

对照:仅不拌种(喷清水),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根据情况适时进行,面积0.53 hm2(西南冷村、许北张村各0.265 hm2)。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收稿日期:2007-04-02基金项目:国家粮食丰产项目(2004BA520A15);河北省粮食丰产工程项目(2004BA520A07-05)作者简介:王文桥(1963-),男,湖北洪湖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杀菌剂应用技术及抗药性研究。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李红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咪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1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关键词:杀菌剂;小麦纹枯病菌;毒力;增效作用;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7)增刊-0230-05Selection of Fungicides in Controlling Wheat Sharp EyespotC aused by Rhizoctonia cerealisWANG Wen 2qiao ,HAN X iu 2ying ,ZHANG X iao 2feng ,MA Zhi 2qiang ,LI H ong 2xia(Institute of Plant Pr otection ,H ebei Academ y of Agriculture and F orestry S ciences ,Baoding 071000,China )Abstract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triazole fungicides hexaconazole and tebucolazole posessed much higher inhibito 2ry activity against mycelial growth of Rhizoctonia cerealis than carbendazim ,thiophanate 2methyl ,carboxin ,azoxystrobin ,prochloraz ,SY P 2Z 048,validmycin ,toclofos 2methyl ,quintozene ,hymexazol ,thiram ,chlorothalonil ,propineb ,mancozeb ;hexaconazole 5%ME ,tebuconazole 1215%ME ,and Amistar 25%SC exhibited highe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t R.cere 2alis in fecting wheat seedings than carbendazim 50%WP ,thiophate 2methyl 70%WP ,toclofos 2methyl 20%EC ,valid 2mycin 5%SP ,Vitavax 200FF ,Daconil 40%SC ,propiconazole 25%EC ,flusilazole 40%EC ,difenoconazole10%WP ,and thiram 50%WP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exsited between thiram and hexaconazole ,1∶10is the optimal ratio of mix 2ing.600-12002fold suspension of 44%hexaconazole 2thiram WP prepared at the optimal ratio didn ′t inhibit the growth of wheat and delay the emergence of wheat seedlings with wheat seeds s oaked in suspension of 44%hexaconazole 2thiram WP or with the surface of s oil sprayed by suspension of 44%hexaconazole 2thiram WP.K ey w ords :Fungicides ;Rhizocotonia cerealis ;Fungitoxicity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Safety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 )是影响我国江淮流域、中原地区和华北平原南部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自1998年以来呈加重发生的趋势,造成小麦重大损失[1]。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摘要进行4种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间隔10 d分2次喷施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 000 g/hm2时,防效最好,对小麦纹枯病和白穗率的防效分别达到31.12%和79.41%,并能增产7.05%;喷施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500倍液,对小麦纹枯病和白穗率的防效分别达到26.05%和52.94%,增产效果为1.10%。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杀菌剂;防治效果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由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

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植株发病后茎基腐烂,分蘖枯死,成穗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大量枯白穗,一般病田病株率为20%~30%,重病田病株率可达60%~80%以上;减产幅度一般为10%~20%,严重地块可达50%左右。

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变,纹枯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

目前,生产上还未发现高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因此药剂防治仍是生产上防治纹枯病的主要手段[1-3]。

该试验选择4种杀菌剂在小麦纹枯病发病较重的地区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验证这4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并综合测定产量,评价该药剂的防病增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漯河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良好,两和土壤,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底肥施用佳特尔复合肥(25-13-7)750 kg/hm2;用40%辛硫磷乳油4.5 kg/hm2加水20 kg/hm2,拌细土制成毒土,均匀地撒施于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返青期追施尿素75 kg/hm2。

1.2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5%+100亿孢子/g),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冠龙农化;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供试小麦品种:郑麦366,漯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提供。

不同杀菌剂防治优质小麦纹枯病的研究

不同杀菌剂防治优质小麦纹枯病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6-12-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2004BA 520A 06-11)作者简介:谢凤珍(1965-),女,河南辉县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不同杀菌剂防治优质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谢凤珍1,王振河1,李淑恒2(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卫辉市农业局,河南新乡453003)摘要:研究表明:优质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普通小麦一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阶段(主要是播种期和返青拔节期)分别用种衣剂、杀菌剂进行防治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的最好组合是:播种期用14%小麦种衣剂拌种,返青拔节期(3月15日前后)用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喷雾。

关键词:优质小麦;纹枯病;种衣剂;杀菌剂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6060(2007)01 0025 02Study on the Controlli ng of Sharp Eyespot of H igh quality W heatby D ifferent Insectici desXI E Feng zhen ,et al .(H enan I nstit u te of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X i n x iang ,H enan 453003,Ch i n a)Abst ract :Th is study rev ea ls t hat as the occurrence of sharp eyespot o f co mm on w heat ,t he occurrence of sharp eyeshot o f h i gh qua lit y w hea t also has its stages .In d ifferen t stages (especia lly i n the stages of seedti m e ,turn i ng g reen stage and jo i nt i ng),seed co ati ng ag ents and fung i c i de can be used to contro l sharp eyesho t and there w ill be good outco m e .T he best co m b i nati ons of the above treat m ent are to use 14%seed coati ng ag ents during the seedti m e and 20%V a l i da m yc i n A dur i ng the stages o f turn i ng green and j o i nti ng (about M arch 15).K ey w ords :high qua lity wheat;sharp eyespo t ;seed coati ng agents ;fung ic i de 近年来,我省小麦供应正发生着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又到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对比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对比

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

试验地概况试验田地势平坦,前茬水稻,土壤为水稻土,pH=6.8,肥力中上等。

小麦上年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300 kg/hm2,撒播,小麦生长均匀一致,栽培条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

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72 g.a.i/hm2;(2)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112.5 g.a.i/hm2;(3)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360.75 g.a.i/hm2;(4)25%丙环唑乳油112.5 g.a.i/hm2;(5)清水对照(CK)。

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共施2次药,当年3月15日(纹枯病发生初期)第1次施药,10 d后(3月25日)第2次施药。

每次将试验药剂用移液管(或电子天平)按小区面积用药量抽(称)取后放入塑料桶内,按每公顷用药液量600 L兑水混合均匀,用桂科牌3WBD-18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试验期间不喷施其他杀菌剂。

调查及统计方法第1次施药当天晴,东北风微风级,气温3.5~14.6℃,平均9.9℃,相对湿度86%。

第2次施药当天晴,南风微风级,气温7.4~17.5℃,平均11.7℃,相对湿度54%。

整个试验期间(3月15日—5月4日),最高气温8.8~29.4℃,最低气温-1.1~16.9℃,平均气温14.3℃,相对湿度78%;雨日18 d,降水量137.1 mm。

分别于药前(3月15日)、末次药后15 d(纹枯病显症期,4月9日)、末次药后40 d(纹枯病稳定期,5月4日)调查3次发病情况。

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共查500株,记载病株数并分级。

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龙源期刊网
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作者:朱有才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3期
摘要 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有效成分用量76.5g/hm2和90.0g/hm2药后10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1.07%、84.50%;药后20d分别为80.94%、84.62%,显著优于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的防效。

有效成分用量90g/hm2对小麦安全。

关键词 30%爱苗乳油;小麦纹枯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9;S435.12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47-01
小麦纹枯病是凤阳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为了探索30%爱苗乳油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2007年笔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1 . 试 验 实 施 3
试 验 在 雅 周 镇 雅 周 村 6组 一 农 户 责 任 田 中 进 行 , 于
2 1 年 3月 2 小 麦拔 节末期 用药 1 。 00 6日 次 对小 麦植 株整 株
进 行常规 手动喷 雾 , 用水 量 7 0k /m o 5 h 2试验 期间 天气晴 朗 , g
1 . 试 验 设 计 2
试 验 共 设 6个 处 理 , 别 为 : 冈 ・ 芽 菌 水 剂 12 0 分 井 腊 0
效 果 较 差 , 后 病 情 指 数 较 药 前 均 有 较 大 的 上升 , 病 药 发 程 度 没 有得 到较 为 有效 的控 制 , 防治 效果 分别 为 1 . %和 86 5
防治效 果 ( =1 ( K x t /C x t) l0 %) 『一 C oP 1 ( Kl 0] O ) P x 式 中 ,K 为空 白对 照 区 施 药病 情 指数 ; K 为 空 白对 C。 C 照 区施药后病 情指 数 ; 为药 剂处理 区施 药前 病情指 数 ; R 为药 剂处理 区施药 后病情 指数 。
2 结 果 与 分 析
国 各主要小 麦产 区均 有发生 【1 1。 - 近年 来 , 2 小麦 纹枯 病在雅 周
镇有加 重发 生趋 势 , 为影 响小 麦产量 的 重要病 害之 一 。 成 一
般病 田病株 率为 2 % ̄ 0 , 0 3% 严重发 生 田块病 株率可达 6 %~ 0 8 %; 0 目前 , 尚无较 好 的抗 病品种供 生产 利用 , 药剂 防冶是控
关 键 词 小 麦 纹 枯 病 ; 荆 ; 效 ; 全 性 药 防 安
中图分类号
¥ 3 .2 .+ ¥ 8 4 51 1 9;4 1. 4 9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邢光耀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邢光耀
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全蚀病的防 效,其中以 60% 吡 虫 啉 悬 浮 剂 80 mL + 43% 戊 唑 醇 悬 浮 剂 30 mL 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 别为 92. 01% 和 90. 75% ,与其他使用 43% 戊唑醇悬浮剂拌种 的药 剂处理差异不显著; 60% 吡虫啉悬浮剂100 mL + 2. 5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2. 5% 硅噻菌胺悬浮剂( 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 ; 2. 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 3% 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瑞士先正 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 43% 戊唑醇悬浮剂、25% 氰烯菌酯悬浮剂和 60% 吡虫啉悬浮 剂(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小麦品种为济麦 22 号。试验在聊城大学试验地进行,试验田地力均匀肥沃, 管理一致,土壤质地黏土略碱、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冬小麦田。 1. 2 方法
— 130 —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41 卷第 1 期
邢光耀,杜学林.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 1) : 130 - 131.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邢光耀,杜学林
( 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本试验共设 8 个处理,3 次重复,共 24 个小区。小区随 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 15 m2 。各小区采取 5 点取样法,定点 取样 100 株。于 2011 年 10 月 17 日每 50 kg 种子用 600 mL 水稀释各处理的药剂,然后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用种量为 225 kg / hm2 。分别于 2012 年 4 月 1 日、20 日和用药前的 5 月 6 日调查百株蚜量,并计算防治效果; 于 2012 年 5 月 25 日调 查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

敌委丹及其混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

敌委丹及其混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

敌委丹及其混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作者:裴桂英王慧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11期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

生产上通常在小麦返青期用井冈霉素加三唑酮大剂量喷雾加以防治,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缺乏,农民易忽略其防治或防治不力,加上叶面喷施往往防治不及时或不彻底,造成小麦减产。

如能在播种时使用有效药剂拌种,控制或延缓其发生、为害,则可以起到省工省时、节约增效的作用。

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为先正达公司生产,通用名称为恶醚唑,属内吸性三唑类种子处理杀菌剂,可防治作物种传及土传的多种真菌病害,对种子及幼苗安全。

为验证敌委丹及其混剂防效,特设置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药剂有敌委丹(30克/升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为苯醚甲环唑)、敌委丹混剂(主要成分是敌委丹)、适乐时(2.5%悬浮种衣剂),小麦品种为地神种业农科所提供的泛麦5050。

2. 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为敌委丹混剂1∶500(商品药剂量∶种子量,下同),处理2为敌委丹混剂1∶1000,处理3为敌委丹混剂1∶2000,处理4为敌委丹1∶500,处理5为适乐时1∶1000,处理6为空白对照。

小麦播种前1天,按照方案进行拌种,拌种后在室内晾干,然后人工拉耧于2008年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10万/亩。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长6米,宽2.4米,行距0.2米,12行区。

于2009年3月15日调查单株分蘖数、次生根数、纹枯病发病率,每区在边二、边三行调查20株;于5月7日每小区随机取5点,每点20株共100株调查病株率,同时调查发病级别;5月31日每小区人工收割中间3行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1. 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见表1)从表1中3月15日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敌委丹混剂及敌委丹对小麦分蘖略有影响,表现为单株分蘖比空白对照减少0.3~0.4个;但可以促进次生根生长,单株次生根数比空白对照多0.1~1.3条,特别是敌委丹混剂,对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更为明显。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张涛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每年早春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24%噻呋酰胺SC20毫升/亩或者5%井冈霉素SC10g/亩、12.5%烯唑醇EC8毫升/亩、20%三唑酮EC50毫升/亩每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可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张涛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华县植保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效果 [J], 刘红梅;李海燕;苏云
2.柞蚕绒茧蜂病药剂防治研究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J], 张其苏;李喜升;董绪国;穆秀奇
3.防治小麦纹枯病几种新药剂筛选试验 [J], 罗萝;张谷丰;等
4.大田防治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 [J], 何水柯
5.防治小麦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 [J], 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摘要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或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对水750 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效;安全性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 Vander Hoeven)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在我国各主要小麦产区均有发生[1-2]。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雅周镇有加重发生趋势,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

一般病田病株率为20%~30%,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可达60%~80%;目前,尚无较好的抗病品种供生产利用,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手段[3-4]。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2010年笔者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井冈·腊芽菌水剂(5%井冈霉素+10亿个/mL腊质芽孢杆菌),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苯醚甲环唑150 g/L+丙环唑150 g/L),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井冈霉素水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3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井冈·腊芽菌水剂 1 200 mL/hm2(A)、1 800 mL/hm2(B);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225 mL/hm2(C)、300 mL/hm2(D);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E);空白对照(CK)。

3次重复,小区面积33.3 m2,小区随机排列。

1.3试验实施
试验在雅周镇雅周村6组一农户责任田中进行,于2010年3月26日小麦拔节末期用药1次。

对小麦植株整株进行常规手动喷雾,用水量750 kg/hm2。

试验期间天气晴朗,无风,药后72 h没有降水。

1.4调查与计算方法
每小区随机定3点,每点50株,分别于药前及药后25 d按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编写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中的分级标准各调查1次发病情况,
并计算病指及防效[5-6]。

分级方法:0级为不发病;1级为叶鞘发病,或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以下;2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1/2;3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2~3/4;4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3/4以上;5级为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5)]×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防效
药后25 d,井冈·腊芽菌水剂、苯甲·丙环唑悬乳剂以及井冈霉素水剂等3个药剂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但3个药剂的处理间防效有一定的差异。

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和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的2个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最好,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均有所下降,发病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分别为32.95%和31.66%;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300 mL/hm2的处理控制效果次之,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有一定上升,但上升比例不大,发病程度得到一定的控制,防治效果为24.15%;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225 mL/hm2和井冈·腊芽菌水剂1 200 mL/hm2的2个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差,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均有较大的上升,发病程度没有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分别为18.65%和16.89%(表1)。

2.2安全性
药后25 d调查,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的2个处理的小麦均出现黄叶现象;药后40 d调查,新出叶片未见发黄现象,其余处理区的小麦田间未见异常现象。

3结论与讨论
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可达32.95%,好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且井冈霉素水剂是生产上正常用于小麦纹枯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之一,在防治时应作为优先防治药剂选用。

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的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31.66%,明显好于其1 200
(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184页)
mL/hm2的处理的防效16.89%,防效与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的处理的防治效果32.95%相当,可在田间进一步示范使用,建议在防治时使用剂量为1 800 mL/hm2。

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3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24.15%,好于其225 mL/hm2处理的防效18.65%,但由于使用该药剂的2个处理的小麦药后25 d均出现黄叶现象,因此苯甲·丙环唑悬乳剂在小麦上的使用还应慎重,不建议用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或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对水750 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药后25 d防效均在31%以上。

上述2种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施药时应做到喷药均匀,用足水量,以确保药液淋到麦株基部。

施药后7 d,应根据田间病害控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次喷药控制,以保证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等.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9(7):88-89.
[2] 朱有才.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47,150.
[3]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85-88.
[4] 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等.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7(6):77-78.
[5]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等.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914-918.
[6] 付佑胜,刘伟中,周长勇,等.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24-225,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