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结构 (2)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基于前后一贯的理论结构
总结 ,而是 由定理 、判断和推理构成 的逻辑关 系的高度抽 象。它是 此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过 于笼统 。
开 展 审计 工 作 的前 提 和基 础 ,是 审计 理 其 他 理 论 要素 连 接 的纽 带 ,
综上所述 ,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对审计基础理论体 系范 畴进行
也是建立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 。审计假设即使在审计理论中具有 了大量的纵深研究 ,偏重研究各范畴的内涵 ,甚至孤立地进行探
(五 )审计本质起点论 20世 纪80年代 ,汤姆 ·李在《公 司审计 于主导地位。两基本职能相互联 系 、相互补充 。因此以审计基本职
学》中提 出审计本质与 目标 、审计概念和审计标准的审计理论结 能为研究起点 ,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 系是科学 、可行 的
一 、 国 内外 研 究 情 况
起点 的结构模式 ,并将 审计 理论 结构分为审计本质 、审计 假设 、审
(一 )哲学起 点论 1961年莫茨 、夏拉夫教授第 一次以哲学的 计 目标 、审 计信息 、审计规 范 、审计控 制六大 要素 ,即“本质一 公
角度 ,科学地 、系统地 阐述 了审计理论结构 ,研究提 出:审计理论是 设一 目标一规范一信息一控制”。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
以抽象科学为核心,包含哲学 、假设 、概念 、规则和实际应用要素的 辑起点 ,符合客观规律 ,并且审计本质是审计 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根
结 构 模 式 ,即 “哲 学基 础 一 公 设 一 概 念一 规 则 一 实 际 应用 ”。审 计 理 本属性 ,是审计实务的客观体现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 ,也能
论发展初期 ,这种观点受到尊崇 ,指导人们从哲学角度开展审计理 把握住审计实务所体现 的客观规律 ,从 而建立更加科学 的结构体
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分析
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分析作者:肖琳秋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20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年来预防和严惩腐败的需要,审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为做好审计工作,我们需要正确分析其理论结构体系才能更好的指导审计工作。
本文从基础、应用、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现代审计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对审计理论的创新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审计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发展理论创新理论源自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审计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审计理论是在一系列实践中进行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客观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容加以概括的完整知识体系。
怎样使审计理论具有中国特殊且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是当前我国审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国对审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观点并不十分统一,每个观点都有其自己的道理。
笔者认为,按理论研究的性质来说,审计理论体系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理论的基础、应用及发展,三方面各有不同。
一、审计基础理论关于审计基础理论,目前没有统一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审计基础理论是审计的常理,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是审计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反映其本质属性及内在规律,笔者认为,审计基础理论主要体现的是审计的本质,它能使人们认识审计的本质,也能为人们指明审计的发展规律,因此,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审计理论的水平。
审计基础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
所谓一般过程是指审计主体运用审计实践手段作用于客体;一般方法是指审计主体发挥自觉能动性反映审计实践的一般主观手段。
(二)研究功能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基础理论是整个审计理论的本质,即便出现些许学术突破,也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三)研究应体现多样性很多问题不辩不明,只有经过不断的争论反复的推敲,才能使理论有所提高有所完善,审计基础理论也是如此,多方面理论观点并存,不急于对某一理论观点下定论,使基础理论的研究在百家争鸣中愈来愈完善,愈来愈科学。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1)问卷调查法 2)案例研究法 3)实验研究法----例如,通过实验调查投资者 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形成了 “审计报告的符号与交流,形成著名的“符号 论”。 4)专家访谈论:对特定命题,请有相当资历 专家进行访谈得出研究结论。如台湾的马秀如 博士1996年《公开发行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研 究》就是访谈进行审计研究。 5)统计分析方法:李树华博士“上市公司 1997年度审计报告意见之实证研究”就是采用 统计分析方法。
3、问题: 如果政府公布了一项规定:要求审计师不但要审 查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而且必须对企业是否 有违法、违规行为发表意见,并为此承担民事责 任和刑事责任。对于这一规定,通常有哪些方面 的问题需要研究?
提示:从规范化和实证两个视角考虑。
4、问题延伸: (1)规范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有哪些 区别? (2)规范化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联系? (3)如何做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现实选 择?
具体包括:
⑴ 解释审计的职责和范围。在不断发展变化 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首先要依据审计理论确 定审计的职责和范围,如审计的基本目标是 什么,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有哪些,审计师应 就哪些方面发表意见,如何收集审计证据、 发表审计意见等。 ⑵ 指导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制定。负责 制定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政府机构、专业 团体及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必须正确理解审计 理论,以审计理论作为制定准则和程序的依 据。
⑶ 指导并推动审计实务。审计理论是评价审计工作 质量优劣的重要准绳,可以指出审计实务工作中存 在的缺陷,从而推动审计实务的不断改进。 尤其是在尚未制定出审计准则的领域,更需要直接 依据审计理论来解决审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 ⑷ 解释审计实务。审计理论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 解释审计实务。有利于审计实务工作者、投资者、 社会公众及学生更好地理解现有的审计实务。
1-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周
莉
(6)三泽一模式
审 计 理 论
审计理论的固 有问题领域 非 会 计 问 题 领 域 法律的问 题领域 会 计 问 题 领 域 会计实务的 问题领域 会计理论的 问题领域
审计 理论
图1-4
三泽一模式图
周
莉
(7)我国学者对审计理论结构的有益探索
审 计 理 论
我国学者对审计理论结构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 初期。主要表现在: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事实上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在作为一种职业团体的外观上的独立性。
道德行为:独立审计师应承担的一种直接产生于他的职业地位 的责任 审计的展望
周 莉
2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审 里程碑之一:《审计理论结构》的出版 计 主要贡献: 指出了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审计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理 就必须探求一套相应的、坚实的审计理论。否则,审计就只是一 论
周 莉
2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审 计 理 论
里程碑之二:《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出版
该书明确指出了审计的定义,认为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它客观地搜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 以便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吻合程度,并将其结果转达 给有关利害关系人,因而审计的作用在于帮助使用者判断信 息,即具有验证职能。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会计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资源利用、管理、控制和报告的 信息;审计的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计信息与既定标准之间的 符合性程度。 会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经济信息的计量、描述和解释,并以 财务报表的形式将结果传递给使用者,所以会计是形成有 用的、可数量化经济信息的创造过程。审计的方法主要是 收集和评价与审计目的相关的证据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将 结果传递给使用者,所以审计是形成有用的、判断性信息 的评价过程。审计一般不创造新的经济信息,但可以增加 会计所创造经济信息的价值。
森林资源审计理论框架构建(二)--森林资源审计的定义及内涵分析
森林资源审计理论框架构建(二)--森林资源审计的定义及内涵分析林进添【摘要】党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各种生态、政治、经济政策,推动了各类自然资源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森林资源审计工作面临理论体系发展滞后于审计实务工作的尴尬局面。
在分析森林资源审计理论研究意义的基础上,辨析提出用“森林资源审计”一词来界定对森林资源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工作是较为恰当的;并结合前人学者的研究观点,详细阐述了森林资源审计的概念、目标、特点、对象和内容等基础内涵。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various ecolog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have been published, which promot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au-dit.Forest resources audit is faced with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that theory system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audit practice.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ory study on forest resources audit, the forest resources audit was pointed out to be an appropriate phrase in this article to formulate the audit work about forest resource and its management activities.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point of previous scholars, the concept,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bjects and contents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audit were analyzed in detail.【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森林资源审计;自然资源审计;经济监督【作者】林进添【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9.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审计理论要点
审计理论部分一、审计理论的内涵(结构、框架)1.审计动因的理论,导出审计理论定义和受托责任。
2.审计主体的理论,导出独立性等基本概念。
3.审计客体的理论,导出审计对象等概念。
4.审计主客体关系的理论,导出审计职能、委托和授权概念5.审计运行的理论,导出审计目标、规范、证据、程序、结果等。
进一步讨论独立性、职业谨慎、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测试等重要概念。
二、审计的基本概念*(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受托责任关系1.概念:审计关系是指审计授权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审计人之间的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指审计授权或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关系。
2.受托责任关系与审计关系的关系。
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3.受托责任关系的特征。
(1)资源经管权的转移。
(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
(2)关系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
(3)受托责任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
(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可以计量。
(二)审计的本质:独立性。
一是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的一种精神态度,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地形成审计意见;二是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
二、审计的理论框架(一)审计主体的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
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也是权威性的基础。
国家审计权威性最高,表现在:(1)强制性审计(2)强制执行审计决定。
(二)审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恰当的审计主客体关系的形成,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的保证。
审计主客体形成的方式不同,审计主客体的关系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规范审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必须结合其形成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涉及委托方式的,必须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明确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审计理论分类与审计基础理论结构
任何理论都是人们对实践的理性认识 。它始终 沿着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 的规律 而产生并得到检验、 修正、 提高、 丰富和发展 。审计 理论也不例外。成熟的理论不仅对当前 的实践有十 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而且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向具 有预见作用。因此加强对审计理论的研究 .克服重 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的倾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本文试对审计理论分类及审计基础理论结构进行讨
对一 般 的所 有 者来说 , 都无 法判 断其 真伪 , 这时最 聪 明的办 法是再 委托 一个 “ 三者 ” 经营 者的报 告进 第 对 行 核实并 作 出鉴定 意见 ,于是 审计 就产生 了。理论 上讲 , 无论 是 市场经 济还是 计划 经 济 , 只要存 在 经济
上的委托和受托( 代理 ) 关系, 审计就是必要的。 ( 按审计 的执行主体分, 四) 审计理论可分为政 国外有人认为审计是基于保 险理论或者是 由于 府 ( 1 审计理论、 1家) 3 民间( 独立) 审计理论和内部审 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我们认为它难 以说明审计产
的文章较少 。
要想对审计理论有一个系统化 的认识 ,首先应明确 审计 理论 的分 类 。
( ) 一 按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来分 . 审计理论可分 为审计基础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是审计这门科学和审计实践的奠
基理论 ,它解决诸如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和审计环
【 收一 日期】 01 2 2 20 —1— 5 【 修订日期 】 0 一 3 2 2陀 0 — 3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3 7 期 20 02年 0 月 5
审 计 与 经 济 研 究
E ON C OMY & AU T驯 Dr D Y
V 1 1 .№ . o .7 3 Ma 2 0 y, 0 2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摘要]传统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包括审计目的,审计公设,审计概念,审计规那么,审计技术。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还应增加审计环境和审计风险两要素,据此从头构建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将审计理论研究成立在审计环境之上,只有如此才能加倍科学地研究审计理论结构。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目的;审计环境;审计风险审计进展的历史说明,在“审计”这一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审计无理论”的观点是片面的。
审计工作必需依照必然的标准、程序和方式,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收到预期的成效。
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审计实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无法离开审计理论要求,故有必要第一对审计理论要素进行探讨。
一、审计理论要素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1961)中主张审计理论结构应是在审计概念基础上制定程序和标准,其关系呈现锥形,概念处于锥顶,程序在锥底。
那个地址,审计概念的成立超级重要。
两位学者提出的审计中心概念有:证据应有的审计谨慎、公正表达、独立性、道德性为并指明审计概念并未仅此而止。
这一开拓性高作设计了审计理论框架,后人论述审计理论几乎都是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上进行,该高作被誉为审计理论第一座里程碑。
1978年,.尚德尔发表《审计理论:评判、调查和判定》,进展了莫茨和夏拉夫的理论,认定以下五个大体要素为审计理论的大体点:公设、定理、结构、原那么、标准。
《蒙哥马利审计学》第10版在总结前人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理论的五个要素,但未描述五要素的彼此关系:审计目的、规那么或标准、公设、概念、技术。
加拿大审计学家安德森在其高作《外部审计学》顶用一系列的审计概念及其彼此关系表述审计理论,强调审计目的、审计标准、审计公设、审计技术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
从诸多学术先辈对审计理论要素的研究能够看出,有一些要素是他们一起以为重要的,即概念、标准和公设,其中莫茨、夏拉夫的观点提供了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性的依据,而蒙哥马利审计学提出的五要素更为确切,安德森的奉献在于将一系列审计概念及其关系描述出来。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审计理论与实务第⼀讲审计的含义及特征⼀、审计的涵义(⼀)审计的动因经济责任履约观:两权分离之后,委托⼈检查受托⼈经营责任的需求以进⾏客观的检查、鉴证和评价。
(⼆)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谁审?审谁?)①审计主体:执⾏主体:政府审计(主导)、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补充)授权主体:财产所有者(审计委托⼈或第三关系⼈)②审计客体:被审单位(审计对象的载体)(三)审计对象(被审的内容)①直接对象: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运动)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及有效性。
②间接对象:被审单位经济责任履约情况。
(四)审计职能(功能)①传统的审计职能:监督→鉴证→评价政府社会单位内部②现时的审计职能:…+免疫、服务、治理(国家)(五)审计⽬标①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执⾏;(重视)②审计活动本⾝资源、权利的优化配置。
(轻视)(若⽆此⽬标则违背经济活动中“理性”的假设)(六)审计特征(见后)※审计政策是否具有选择性?①审计活动本⾝的⾏为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以及具体的审计⽅法,审计程序上具有选择性;②审计对象包含了会计政策约束下产⽣的会计信息,也具有选择性;③审计前具有选择性,审计后具有唯⼀性。
※这种选择性有什么经济后果和时滞性效应?(⼋)审计本质(见后)⼆、审计特征(独⽴性<三个层次:组织上、经济上、⾏为上>、综合性、强制性与权威性)形式上实质上※审计:审计是以政府、社会以及公司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经济责任履约情况,运⽤审计政策,发挥审计监督、鉴证、评价、免疫、服务和治理等职能,以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执⾏,审计活动本⾝资源、权利的优化配置为审计⽬标的具有独⽴性、综合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的⾏为活动。
第⼆讲审计理论结构概论⼀、审计理论及审计理论结构的含义(1)审计理论①解释、预测审计⾏为活动(审计实践)②系统化③理性化(2)审计理论结构①⽅法论:系统论②⽬的、结构化(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相互联系以发挥系统效应的)、与环境的关系③审计知识体系⼆、审计理论结构的特点①导向性②结构性③前瞻性④有效性※源于理性认识,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从⽽形成的理论体系三、审计理论结构模型第三讲审计本质(1)审计的动因审计环境作⽤于反作⽤于整个过程(2)审计本质认识的主要观点①查账论:检查会计账簿②⽅法过程论: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与审计信息真实、可靠地⽅法和过程。
三位一体的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
三位一体的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将事物本质性和规律普遍性理论应用于审计理论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中,把哲学的一般理论具体化,从审计理论结构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入手,构建一个与审计研究方法相适应的思维方法。
本文认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应该包含审计本质、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三个因素,并试图建立三位一体的审计理论结构基本框架。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唯物辩证法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论,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任何理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经过历史的检验而形成的。
对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观点。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的回顾和评述,旨在从审计本质、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下建立审计理论结构。
一、学术界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几种主要观点(一)哲学起点论审计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1961年罗伯特·K·莫茨及侯赛因·A·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八项审计假设和五个基本审计概念,直到现在仍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没有将审计目标、审计本质纳入审计理论构成因素,同时他们将历史、数学、逻辑学等科目渗透到审计中,范围过大,因此他们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以审计假设为起点的审计理论研究符合逻辑,只有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所实施的审计更规范,从假设出发来推断其他命题建立理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严密性。
但审计假设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也不能根据审计假设推断其他审计因素。
(三)审计目标起点论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审计理论结构首先应明确审计目标,有了合理的审计目标,审计活动才能有效开展,不确立审计目标的研究是无意义的、不可想象的研究。
但笔者认为,由于审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受主、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不够严密。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体系一、我国审计理论结构体系内容审计理论体系是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系统。
我国的审计理论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两个层次: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1、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审计的本质、一般规律或基本原理,探求能解释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
它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环境、审计目的和审计规范等内容。
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审计实践和特殊的过程,其研究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的某项重大突破,常常给整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大的变革。
审计本质反映了一种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
将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纳入审计理论结构图中,表明审计产生于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审计环境的优劣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程度,审计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先导,是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它确定了审计研究的前提。
审计假设对多变的审计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关系和一般规律进行了设定,说明审计假设与审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审计环境,审计假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样审计假设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进一步改造审计环境。
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
审计规范是审计本质与内涵的扩展,它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适应。
2、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
通过对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炼出更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基本理论,使之不断更新和突破。
002审计学(理论部分)2
第二节 审计基本方法
2、观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 实施 (1)实地察看:旁观者 (2)亲身经历:行为的实施或被实施者 证据性质:实物证据, 证明力 (1)只能证明观察当时的情况,而报表是在过去的内部控制下产生的, 相关性受限 (2)当被观察者知晓观察者的存在,作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真实性 也难以保证 证明力的修正: (1)多次观察,剔除偶然现象,确定企业有关人员的习惯做法,从而合 理假定该习惯做法在过去(审计期间)也被一贯使用。 (2)隐蔽身份:避免被观察者的作秀,但审计人员的进驻是公开的,审 计人员是企业的陌生人,很难不被识别。
第二节 审计基本方法
3、询问及函证:对债权债务人 查询是口头询问企业有关人员;函证向涉及的第三方发函求证。 1.函证类型(方式): 肯定式:无论所函证事项或数据是否相符,均要求回函加以 说明 否定式:只在所函证数据不一致时,才要求回函说明不符及 差距金额。 2.函证数量: 企业的账簿中涉及第三方的记录很多,不必也不可能全部函证,因 此存在数量问题,应考虑4个因素: 1)重要性:重要的,多函证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弱的,多函证 3)以前年度函证结果:相差大的,多函证 4)函证方式:否定式的,多函证
第二节 审计基本方法
6、分析性复核 1.定义:是指CPA分析企业重要的比率或趋势,找出存在异常波动的项目, 这就是可能存在重大错弊的项目,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通俗地理解,分析性复核是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的 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 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提 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在现代审计中,分析性复核将以其不可忽视的 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制性: (1)计划阶段:必须运用 (2)实施阶段:视情况采用 (3)报告阶段:必须运用 3.运用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的因素: (1)数据间是否确实存在某种预期关系 (2)能否提高效率 (3)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并被有效执行(假对假)
以新审计职能观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构建-最新文档
以新审计职能观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构建审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审计原则和方法,对经济事项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评价。
审计的实务性并不意味着审计理论不重要,反而说明了审计基础理论作为审计应用理论的基础有着更加深远重大的意义。
蔡春(2000)指出,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命题体系。
而审计理论结构是由结构中诸要素组合而成,并且组成要素之间通过内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起点,能否正确建立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可靠性。
对于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很长时间以来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一、审计理论结构与其逻辑起点的现有研究成果西方国家对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多数学者认为,莫茨(Mautz)和夏拉夫(sharaf)的著作《审计理论结构》最先研究了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审计理论研究相继出现了诸多观点,它们在解决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组成要素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中提出了各自的解释观点,现将国内外主要审计理论结构的观点进行归纳,如表1所示。
以上六种审计理论结构模式各具特点,它们共同推进了审计理论的发展,但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哲学起点论否定了“审计无理论”的观点,对审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将哲学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范围过于宽泛,内涵具有不确定性。
审计假设是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不是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总结,而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提出的假设只能适用于某一环境或时期。
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枢纽,指引着审计活动,但审计目标是从审计实务出发的,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将使具体审计工作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起点相混淆。
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
效和有用的假设 , 有可能 日后受到挑战 , 至会被证明是不正 甚
确 的 ”。
作者提出的八大I n 审计假设分别是 :④财务报表和财 t,  ̄: t
务资料是可验证 的。这一假 设可 以引导我们 发现证 据理论 、
“ 们 不 能指 望 通 过研 究 会 计 理论 和 实 务来 发 展 审计 概 我
步提出 了八大In 审计假设并做出了具 体的解释 。正如作者 I,  ̄: t 所说 , 这些假设有助于在 审计 中进行推理或做出结论 , 它们并
不是相互独立 、 相互 排斥的 , 而是相互联 系的 , 同为发展符 共
验证程序 、 概率论 在审计 中的应用 和审计人员责任界 限的确 立。 ②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之 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这一假 设则能够引导我们对审计 的成本效益原则及 审计人员责任的
讨论。 ③财务报表中没有 串通作弊和其他不正常的舞 弊行为 。 这一假设为我们确定 审计计 划的详细程度 、 形成审计上应有 的关注 概念提供 了前提 。( 内部 控制排 除舞弊 行为的或 然 垒 )
拉夫合作 的 《 审计理论结 构 》 为著名 , 为他 的全部著作 最 成 中流传最广的一部 ,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 部将审计理论作 为
一
门独立 的学科加 以论述 的重要著作 , 弥补 了审计理论学 科
的空 白。 该书是莫茨 和夏拉夫运用 深邃 的哲学思 想进行理论
研究的成果 , 详尽地 阐述 了作者对于建 立审计理论学科 的独 特见 解。 该书共 包括 审计理 论 的探索 、 审计 方法 论 、 审计假
时也产生了对审计人员责任的讨论 。 ⑥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 。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
为什么要审计?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动因,包括审计委托人。
第二,审计谁?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客体,包括审计对象。
第三,谁来审计?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主体,包括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第四,审计什么?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
第五,如何审计?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审计准则。
第六,审计结果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处理,包括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处理处罚、审计结果公开、后续审计等。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还必须回答两个目标,一是审计本质,二是审计环境。
(审计动因、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审计处理、审计本质、审计环境)审计动因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谁需要审计,一般称为审计委托人; 二是这个审计委托人为什么需要审计。
审计主体主要涉及谁来进行审计,一是审计机构如何建立,二是审计人员的要素和结构等。
审计客体主要涉及审计对象,也就是审计委托人需要审计机构对谁进行审计,也包括以组织为对象和以个人为对象。
审计目标就是委托人期望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做些什么,也就是期望审计主体为其提供什么。
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审计准则都涉及如何审计。
审计假设是审计的前提条件,缺乏这些前提条件,审计可能无法开展。
审计概念是审计如何开展的一些基本范畴,包括审计独立性、审计责任、职业道德、审计证据、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等。
审计标准主要涉及审计过程中判断是否的尺度,既有外部标准,也有内部标准; 既有法定标准,也有商定标准; 既有定量标准,也有定性标准。
审计准则主要涉及审计全过程的规范,即规范审计主体如何开展审计,包括审计取证模式及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方面的规范。
审计处理主要涉及审计发现如何处理,包括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处理处罚、审计结果公开及后续审计等。
审计本质主要涉及审计是什么,它与审计动因密切相关。
审计环境是审计系统之外与审计密切相关的各种要素。
论审计理论结构
论审计理论结构论审计理论结构作者:安亚人宋英慧税务与经济 1999年02期审计学作为一门经济应用科学,应建立起自己的理论结构,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推动审计科学的发展。
一、审计理论结构的意义所谓审计理论是用于解释和指导审计实践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它是由相互关联的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等要素所组成的逻辑系统。
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其组成要素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一定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审计理论的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计理论结构(或框架)”。
(注:阎金鄂、林炳发:《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中国审计学会会议资料。
)(一)研究审计理论结构是创立与发展审计科学的需要。
某一个或某几个单一的审计理论要素,虽然已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但是也难以形成理论结构,因为这种理论过于单薄,达不到促使审计科学创立的理论数量的最低需要。
即使审计理论数量达到了充分性要求,但相互孤立的零散的审计理论,由于各部分之间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从整体上看,还不可能组成科学理论所要求的严密体系,因而也就无法促成审计科学的形成。
这如同我们不能把一个包罗万象的审计方面的论文集等同于审计科学理论一样。
只有审计理论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并可以形成科学理论所要求的基本结构时,审计科学才可能真正诞生。
(二)研究审计理论结构是确定审计科学社会地位,支撑审计职业的需要。
虽然科学的功能本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是,某一科学的社会形象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判断往往是有差异的。
这导致不同的科学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
客观地说,作为属于经济应用科学范畴的审计学,比起数学等自然科学算不上“精密科学”;与政治经济学相比,也算不上“理论科学”,在科学的大家庭中尚未获得应有的地位。
审计学缺乏理论以及不够精密,影响了审计学的社会地位,从而也影响了审计职业界的社会地位。
“某种职业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是难以确立的,因此,我们要建立审计的哲学。
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的研究
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的研究作者:陈炜煜邓云露来源:《商业会计》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08-0037-02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市场进程的发展,以及国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如何正确分析审计理论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不仅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更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工作。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几种主要观点,对以审计环境为起点进行合理性讨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以审计环境为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并对其进行解释。
关键词:起点审计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都需要一个概念框架的支撑,审计也是如此。
构建审计理论框架是审计研究的首要问题,更是审计实务发展的有力依据,也是学术界一直备受瞩目的课题。
本文就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审计理论结构的含义英国著名审计学家弗林特(David Flint)教授认为:“审计理论旨在提供一套有关审计活动的首尾一贯的命题以解释审计的社会目的与目标,进而为将审计实务与程序同审计目的与目标联系起来提供合理基础与依据。
”我国著名学者蔡春教授的观点:“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命题。
”根据系统论,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审计理论结构是由合乎逻辑且内在相联系的审计诸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蔡春教授指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缺乏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并且很多问题源于此。
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不能没有结构,忽视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不仅影响审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阻碍审计实务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制约着审计人才的培养。
二、国内外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现状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努力形成统一的理论结构框架,至今尚未实现。
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素来主张不同,观点各异。
第一讲-审计理论结构共124页
21
❖ 第三座里程碑:
1978年美国尚德尔(Schandel)《审计理论—评价、调查 和判断》(Theory of Auditing: Evaluation,Investigation and Judgement)
23
❖ 1988年戴维•弗林特(David Flint)则在《审计哲 学与原理导论》(The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An Introduction)
❖ 建构了“本质与目标—假设—概念—标准”理论模式 ❖ 同时形成了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审计控制
❖ 概念是从观察和经验中归纳出的抽象形态, 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严格检验、逐步形成的、 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通则
❖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认识、深化的过程 ❖ 概念的作用:
辨别事物的异同 沟通交流的手段 架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32
1、受托责任概念
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 ❖受托责任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 理关系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 ❖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 商业交往中某些参与方拥有比其他参与 者更多的信息优势。 ❖信息不对程导致两种后果: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
采取什么样的检查方式来确定该收入额的正确性? 能否保证检查结果绝对正确?为什么? 注册会计师应具备什么条件以取信于委托人?
12
❖ 采用的验证方法取决于李放的经营性质和记录销售额的方法
❖ ◆采用电子收银机,审计人员将重点审查流程是否运行良好, 重点查明收银机运转是否正常。但有时无法保证全部收入都 记入到收银机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以“抽象科学的核心”为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起点,然后依次推导出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则和实际运用,从而形成五要素的审计理论体系模式。
这“抽象科学核心”即指数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相关知识领域的核心,也就是哲学基础。
该论点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开展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当时审计理论研究十分匾乏的条件下,从哲学起点开展审计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但从现在看来,若以哲学基础作为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起点则显得过于抽象,使着手范围太泛而使研究内涵不易确定。
《审计理论结构》一书共十章,第一张讲述了审计理论的现状及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审计理论(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则主要论述了审计方法论,通过对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程序的一个讲解引出审计的态度和审计的方法论程序问题。
第三章则重点讲述了审计假设。
莫茨和夏拉夫强调假设是建立任何理论结构的基础,故而审计要发展其理论首先必须形成自己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四章探讨了审计理论中的概念。
提出了审计学与其他众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即审计学不仅关心审计概念是什么,而且关心审计概念应该是什么。
第五章到第九章则分别论述了审计中的五个重要概念——证据、应有的审计关注、公允表达、独立性以及道德行为。
在最后一章中,莫茨和夏拉夫对审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一些观点,指出审计是集合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综合,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包含五个层次,后人可以参考这五个层次来完善审计理论体系。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由基本哲学、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应用标准和实务应用领域五部分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如图1)。
其中,基本哲学涉及到审计决策的科学方法;审计假设是一种信念,是指导行动的根据;审计概念是把理论组织起来的中心,可帮助人们把理论要素加以归类;应用标准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为审计行为提供指南。
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奠定了后来学者研究的基础,但是他们所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他们所提出的理论结构中“抽象思考的核心”是指审计可能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数学、法律、伦理、语法作文、电子技术等。
“基础”这一要素是指关系到审计决策的科学方法。
它们与其它的“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准则”等不具有同质性。
而且此模式未涉及审计目标,这是不全面的。
但这一审计理论结构在审计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后的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大都是对这一审计理论结构的修改、充实和提高。
图1审计理论结构一、审计哲学:审计理论的基础莫茨和夏拉夫在该书开篇即批判了过去许多人把审计看成是一系列的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因而不重视审计理论研究的做法。
莫茨和夏拉夫通过旁征博引得出:“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它们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两者只是事务上的同事关系,但不存在血缘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通过研究会计理论和实务来发展审计概念”。
另外,审计有其特殊的假设、概念、技术和规则,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以,我们应该抽象出一般审计理论,为解决审计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般线索,使审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作者对审计理论进行探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审计发展提供哲学的指导。
哲学是最普遍的科学,是“构成某一学问的基础的原则体系”和“实务的实际应用规范体系”,它能使知识系统化。
审计以外的学科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当这些学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它们也会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
“审计作为一门很有学问的职业,其成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去开拓未知的领域,去追寻那些支配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规律而建立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理论结构。
”“某种职业没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是难以确立的。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审计的哲学。
”“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在审计领域内进行研究,哪些是可以利用的方法、是应遵循的规则,何种情况是违背规则的。
”为此,莫茨和夏拉夫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现象进行了哲理式的思索、提炼和升华。
他们认为,应从哲学的研究途径即理解、展望、洞察和想象四个角度对审计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并构建一个综合而连贯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第一层次,是哲学基础;第二层次,是从哲学基础推出的假设,它为基本概念的发展提供了前提;第三层次,是审计概念;第四层次,是以审计概念为核心所形成的审计业务应用标准;第五层次,是用来指导实务的指南。
因篇幅所限,作者在该书中对审计假设、审计概念与审计展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而未对审计业务所适用的标准进行讨论。
二、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体系结构的涵义借鉴名家之言,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命题体系,该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审计理论是人们对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这一客观事物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审计实践,是人们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结果。
正确的审计理论必须反映审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审计理论的形式是以命题表现的对审计实践的理性认识。
也就是说,审计理论应是一套完整的命题,它是对人们从审计实践中提升出来的理性认识的规范表述。
命题是对判断的表述"理论本身就是人们认识,亦即判断客观事物的思想武器"因此,把审计理论定义为一套命题是恰当的。
第三,审计理论的基本功能主要是:(1)是解释功能,即令人信服地解释审计实践,包括审计行为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现实状态;(2)是指导(或预测)功能,即能对正在进行的审计实践于以指导并能科学地预示审计的未来及其发展方向。
第四,审计理论必须有一个框架结构或结构体系"这从前面列述的有关“审计理论”的名家解说中已不难看出。
从此意义上说,审计理论也就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审计理论,也就是研究审计理论结构,两者并行不悖。
所谓结构,即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也就是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形式。
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没有无结构的系统,也没有离开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要素之间相对固定和比较稳定的有机联系。
这种联系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根据,是从系统内部对系统整体的描述。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审计理论也应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化与理性化的命题系统),它也应有一个内在结构即审计理论结构或称为审计理论体系,文中为了便于理解统称之为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它是指人们从长期审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用于指导审计实践的理性知识体系。
我们可将审计理论结构定义为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亦即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形式。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为一个系统,自应有其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组合方式。
他作为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审计实践的一般性理论性知识体系,其内容及逻辑关系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应取决于审计实践的性质和结构,因为“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们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三、审计理论体系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构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将结构纳入审计理论体系研究中来是为了说明审计理论体系中各基本要素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因此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应具备如下基本特征:1、概括性2、超前性3、稳定性4、次性5、开放性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特点相对于审计理论系统而言的审计理论要素是指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或现象的基本因素,是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构件。
我们知道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企业会计要素则指企业会计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同样,审计理论要素是指审计理论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对审计理论按其研究对象所作的分类。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主张审计理论结构应是在审计概念基础上制定程序和标准,其关系呈现锥形,概念处于锥顶,程序在锥底。
两位学者认为审计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提出的审计中心概念有:证据应有的审计谨慎、公正表达、独立性、道德行为并指明审计概念并未仅此而止。
这一开拓性著作设计了审计理论框架,后人论述审计理论几乎都是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上进行。
四、审计假设:审计理论的前提洞察是哲学的研究途径之一,它强调研究事物时的态度。
洞察是哲学家竭力发现构成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基础的基本假设的另一种说法。
无论哪门学科,在阐明和检查它的基本假设、性质、缺陷和意义之前,均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所以作者指出,如果把审计看成一门科学、要发展审计学科、将审计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审计能应对来自审计职业内外的挑战,确立审计假设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作者根据逻辑学和哲学所表明的“假设”的一般特征,论述了“审计假设”的基本概念,初步提出了八大临时审计假设并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正如作者所说,这些假设有助于在审计中进行推理或做出结论,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为发展符合逻辑的、完整的审计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作者之所以说是“临时”假设,是因为“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曾被认为有效和有用的假设,有可能日后受到挑战,甚至会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作者提出的八大临时审计假设分别是:1.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是可验证的。
这一假设可以引导我们发现证据理论、验证程序、概率论在审计中的应用和审计人员责任界限的确立。
2.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这一假设则能够引导我们对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审计人员责任的讨论。
3.财务报表中没有串通作弊和其他不正常的舞弊行为。
这一假设为我们确定审计计划的详细程度、形成审计上应有的关注概念提供了前提。
4.内部控制排除舞弊行为的或然性。
这一假设有助于强调内部控制对审计人员的重要性和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感兴趣的重要意义,是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能的基础。
5.通过一贯地使用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一假设为审计人员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产生了对审计人员责任的讨论。
6.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
这一假设为确定审计人员对社会、委托人和同业者的责任提供了基础,同时也隐含着对审计独立性的要求。
7.被审计单位过去认为是真实的,将来仍然认为是真实的。
这一假设为根据前车之鉴预测未来、判断审计业务的义务范围提供了基础。
8.独立审计师的职业地位赋予其相应的职业责任。
这一假设也为我们确定审计人员对社会、委托人和同业者的责任提供了基础,审计关注概念、置个人利益于后的服务要求、职业效率标准等也都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
五、审计的展望作者通过讲述审计的历史发展,从早期英国庄园审计到现代公司审计,审计的一个比较稳定的特征是其目的和观念较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