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分析

②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ꎮ 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癌、肝
癌、脑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ꎮ ②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
G 值/
kd
单发病灶和多发病灶比较ꎬ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
表 2 单发病灶和多发病灶 TEG 特点比较[ ( x±s) ]
组别
n/ 例
R/
min
K/
min
α 角/
°
MA /
mm
G 值/
0.21
>0.05
0.16
>0.05
0.14
>0.05
0.22
>0.05
0.17
>0.05
0.20
>0.05
形成的时间ꎬ正常范围 5 ~ 10minꎮ ( 2) K( 凝血形成时间) ꎮ
三、 讨论
~ 3minꎮ (3) α 角( 凝固角) ꎮ 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
理想ꎬ治疗后容易遗留并发症损害ꎮ 无症状性脑梗死是脑梗
症状性脑梗死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容易被忽视ꎮ 血栓弹力
特点ꎮ
( 五) 统计分析
图作为一种评估凝血系统情况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
提供纤维蛋白、血小板、凝血等重要信息ꎮ 本研究探讨无症
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特点ꎮ
一、 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纳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
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ꎬ正常范围 53° ~ 72°ꎮ ( 4) MA
死中的特殊类型ꎬ该类型患者不具有典型的神经系统局灶症
值随着 MA 值 的 确 定 而 被 仪 器 自 动 确 认ꎬ 正 常 范 围 4. 6 ~
头晕、头痛、言语不利、肢体麻木等症状ꎬ症状程度通常较为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分析

1 1 一般 资 料 .
6 .2±1 .1 。来 源 于 我 院体 检 中心 健 康 体 检 37 11 岁 者 , 临 床 体检 及 实验 室 检查 排 除 心 、 、 、 、 经 肝 肺 肾 脑 等器 质 性 病 变 , 高血 压 病 、 尿 病 、 种 炎 症 、 无 糖 各 肿
瘤 、 液病 和免疫 性疾 病 , 个月 内无手 术史 。 血 1 12 研 究方 法 . 所有 研究 对象 均在 空腹状 态 下 , 于 晨 6—8时真空采 血管抽 取肘 静脉 血 5rI 入 乙二 , n加 胺 四乙酸二 钾 ( D A K ) E T —2 抗凝 剂后 , 用 G n S全 应 e・
2 2 按 病灶 大小组 的血 小板参 数 比较 .
见 表2
表 2 对 照 组 及 脑 梗 死 组 依 病 灶 大 小 分 组 血 小 板 参 数 结 果 及 比 较
注 : 对 照 组 比较 ▲P>0 0 , 与 .5 ●P<00 .5 *通 讯作 者
C i a a a Dee e , 0 0, 0 4, o.2 hn Jl b Din , cmb r2 1 V l1 N 1
3 讨 论
在血栓形 成 过 程 中 , 量 消 耗 血 小 板 导 致 外 周 大
本研 究 结 果 显 示 在 脑 梗 死 发 生 后 4 8小 时 内, 血血小 板 数 目减 少 , 塞 面 积 越 大 , L 梗 P T消耗 越 多 ,
P T减 少最 明显 , L 以后 逐渐 增多 , 至发病 l 4天后 , I 对骨髓 巨核 细胞 代 偿 性 增 生 的 刺 激越 强 , 致 MP PJ T 导 V
3 一20 月 0 9年 3月解 放 军 2 8医 院 院神 经 内科 住 院 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实用 医学杂志 2 0 0 7年 第 2 3卷第 2 1期
36 47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 四项参数 的变化及其意义
龚永 启 胡 芳 骆 明波 黄 光辉
O 脑组织 因血管阻 塞而引起 缺血性 坏 我们选 择 同期体 检者作 为对 照组 .使 所 析 S P文件于 2h内完成参数 的测定 。 死 或 软 化 即 为脑 梗 死 ,引 起 脑 梗 死 的 原 有受 检者具有相 同的 实验条件 .数据 具 1 统计 学处 理 检 验结果 以均 数± . 4 标 因有 血管阻塞及 脑部血 液循环 障碍 两大 可 比性 。质控品检测 P T MP P W、 — 准差 ( ) L 、 V、 D P ± 表示 , 组问 比较采用 t 检验 。
龄 5 6~8 9岁 , 均 (27±93 岁 , 上 性 ( 平 6. -) 以 P<00 ) 脑 梗 死 后 P T明 显 减 少 , 积 的 大小 有 密 切 的关 系 。 大 血 小板 对 .1。 L
病例均经头颅 c T或 MR 扫描证实 。 I
M V、—C P PL R均有不 同程度升高 .与王琦 A P、 D 凝血酶和胶原聚合反应较强 , D A R、 11 短暂 性 脑 缺血 发 作 组 ( I .. 3 TA组 ) 美 等 [ 报 道 的结果 相一 致 , C 、I ] A ITA组 在一定 时间 内体积 大的血 小板释放 更多 短暂 性脑缺血发 作患 者 3 5例 , 中男 P W 与 对照组 相 比 , 其 D 差异 无显 著性 ( 的 5 羟色胺 和 S血栓 蛋 白等 物质 , P> 一 是 2 0例 ,女 1 例 ,年 龄 5 ~ 3岁 ,符 合 00 ) I A I P T显著降低 , P 近 年来 已被 国 内外 学 者 共 同认 可 的功 5 07 . 。TA、 C 组 L 5 M V、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变化

1.1一 般 资 料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选 取 2011年 6月 ~2012年 6月 本 院 住 院 的 脑 梗 死 患 2 结 果
者 100例 (观 察 组 )及 健 康 体 检 者 100名 (对 照组 )为 研 究 2.1两 组 PLT 及 M PV 的 检 测 结 果
对 象 。观 察 组 中 男 58例 ,女 42例 ,年龄 37~78岁 ,平 均
(MPV)的 动态 变 化 ,旨在探 讨 脑 梗死 患者 中血 细胞 计 数 参 1.4统 计 学 方 法
数 的变化 及其 临 床检 验价 值 ,现 报 道 如下 :
运 用 SPSS 13.0统 计 学 软件 处 理 数据 ,计量 资料 比较
1资料 与 方 法
采 用 t检验 ,数 据用 均 数 ±标 准差 ( ±s)表 示 ,以 P<0.05为
差异 均 有统 计学 意 义 (P<0.05)。脑 梗 死面 积 越 大者 PLT越 低 、MP ̄越高 ,不 同 面积 脑梗 死 间 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P<0.05)。 结论 血 细胞 计数 参数 PLT及 MPV可作 为 临床 上评 估脑 梗死 病 情 和梗 死面 积 、判 断 预 后 的重 要
本 院住 院 的脑梗 死 患者 100例 (观察 组 )及 健 康体 检 者 100名 (对 照组 )为研 究对 象 ,采 用 血 细胞 计 数 仪 检测 血
小 板 计数 (PLT)及 平 均血 小 板 体积 (MPV)的变 化 。 结 果 脑梗 死 患 者 PI 低 于 对 照 组 ,MPV 高 于对 照 组 ,两 组
cally significant(尸<0.05).The greater infarct area the lower PLT,the higher MPV,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area of infarc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os).Conclusion The blood count parameters of PLT and MPV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assess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farct size,to judg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Blood platelet;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laboratory;Changes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床 应 用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治 疗 脑梗 死 提供 理论 依 据 。方 法
小 板 参 数 ( 要 指 血 小 板 计 数 、 小板 平 均体 积 、 小 板 分 布 宽 度 ) 测 , 不 同 发 病 时 间 段 分 为 < 4 主 血 血 检 按 8h内组 ( 0例 ) 4 ~ 7d组 2 、 9h ( 3例 ) 7 1 组 (1例 ) 1 3 、~ 4d天 1 ,4d后 组 ( 3例 ) 按 梗 死 面 积 不 同分 为腔 隙性 脑 梗 死 组 ( 9例 ) 小 面 积 梗 死 组 ( 9例 ) 大 面 积 梗 死 3 ; 3 、 2 、 组 (9例 ) 对 各 组 与 对 照组 间 及各 组 之 间 的血 小 板 参 数 进 行 比较 。结 果 2 。 脑 梗 死 患 者 急性 期 外周 血 血 小 板 计 数 ( i 降 低 , 小 板 Pt ) 血
te t n . e h d 9 a e t e e r l n a c i n a d 4 e lh a t i a t r e e t d t e p a e e a a — r a me t M t o s 7 c s swi c r b a i f r t n 0 h a t y p r i p n s we e d t c e h lt lt p r me h o c
0 . p r n f Ne rlg T e }l td Hop tl f Y u in e ia 1 De a t t u oo y, h me o Af i ae s i o ja g M d cl i a o C l g o t n l isGu n x , a s 5 3 0 , hn ; . p rme t f Ne rlg ol e rNa i a i e , a g iB i 3 0 0 C ia 2 De a t n u oo y, e f o t e o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观察

6 ・ 8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0 9年 4月第 1 第 7期 C ieeJun l f rci l ev u iess r2 0 , 11 . 2卷 hn s o ra o at a N ro sDsae . 0 9 Vo. 2No7 P c Ap
有 明显 的增高 , 持 I 支 MT增 厚是脑 梗死 复发 的危 险
因素观 点 。 C反 应蛋 白( RP 是一 种 急性 时相 蛋 白,可 以 C )
采取 相应 的干预措 施 , 于 预 防 脑梗 死 的发 生 有重 对
要 的意 义 。
参 考 病 理 学 I .第 6版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 1 - M] 人
2 0 5 . 0 6: 1
反 映全 身炎症 反应 的程 度并 提供衡 量 炎症对 组织 免 疫损 伤 的程度 。有 研究 发现 , 血液 中的 C P与脂 蛋 R 白结 合 , 通过 一系 列免疫 反 应加速 动脉 粥样 硬化 , 诱 发 血栓 形成 。R d el 等认 为 , 清 C P水平 增 高 ik r 6 血 R 可 作为 独立危 险 因 素 ,预 测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发 生 。 传 统测 定 C RP的 方 法 敏感 性 低 ,只能 用 于临 床 检
[ ] Ts g ui G,Ve 4 i o l v s mmo s K,P p mi a l a a c e C,e a.C mmo a h t1 o nc—
r td a t r n i o i r e y i tma—m e i h c n s nd t e rs f s r k e- — dat ik e sa h iko to er -
发 患者 组 ; 梗死 复 发 患 者组 前 后 两 次 其 含量 的 比 脑 较 提示 : 机体 内持 续 高水平 C P与动 脉硬化 的严 重 R 程 度成 正相 关 , RP水平 越 高 , 脉硬 化 程 度越 重 。 C 动 这 与彭 华等 [ 研 究 的 C P水 平 与 动脉 硬 化 关 系基 7 R 本 一致 。
血栓弹力图监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意义

血栓弹力图监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意义卢静;庄贵华【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监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86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及90例体检老人进行 T EG 检测,同时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比较。
并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前T EG各检测值及治疗后4周各检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血酶形成时间(K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检测值亦缩短(P<0.05)。
而且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 R值、K 值缩短,治疗后 R 值、K 值延长,治疗前α角、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L值)延长,治疗后α角、MA值、CL值缩短(P<0.05)。
TEG与常规凝血检测部分指标存在有相关性,R值与PT、PT‐INR呈正相关,与APT T无相关性,与FIB呈负相关(P <0.01)。
K值与血浆纤维蛋白(FIB)、PT‐INR呈正相关(P<0.01)。
结论:TEG作为一种全面、灵敏、快速的凝血功能检测手段,可监控凝血全过程,反映凝血、纤溶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老年脑梗死的治疗中可评估人体整体的凝血系统。
同时可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相互补充。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10【总页数】2页(P1351-1352)【关键词】脑梗塞血液凝固老年人;血栓弹力图【作者】卢静;庄贵华【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西安710061;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2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凝血分析仪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情况的分析仪器,通过检测凝血的过程即血凝块的形成,测定血凝块形成速度、强度以及血凝块的稳定性。
能动态评估血小板与凝血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以及白细胞、红细胞等对血浆因子活动的影响,从而全面反映血液凝固及溶解的全过程[1]。
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分析作者:杨成敏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39-01【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美国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计数,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脑梗死后1-3天PLT计数呈下降趋势,48h与24h检测结果相比、72h与48h检测结果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72h最低可达(173.14±52.37)×109/L,48h、72h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PLT计数回升,2周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监测PLT计数有助于病情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PLT;计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在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其病因的探讨有助于该病的有效防治。
目前多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液成份改变有关。
血小板(Platelet,PLT)是血液重要成份,可影响血液粘稠度,PLT的激活、集聚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笔者对80例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标本进行了PLT计数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2±16.3)岁,所有患者均经MRI及头颅CT等影像学诊断证实,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时间均≤3小时。
对照组80例健康人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1±12.6)岁。
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改变

so ft e n v lc n e n i—a o t ss g n u i i n h ma n in o o e a c r a t h p p o i e e s r v n i u n a d v
过不同途径发挥作用 ,u in 白的表达与 p3蛋 白 Sr v 蛋 vi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o t ekPC, nu e J, ue o aZ,ta. pe so fh p te t nur Ko trk S S lk v e Ex rsin o e aoye 1
g o h f co ,r somi g g o t a t ra p a, p p o i l td p o r wt a t r t n a fr n r w h fc o l h a o tss r ae r— e
( ) 9 7— 2 . 8 :1 9 1
tn B adBl 2adgsi i hm ngs ccne[ ]Ai e s n c 一 , atn n u a ar ac J . l i n r t i r -
met h rao h r20 ,5 7 :8 9 9 n am el e,0 1 1 ( ) 99— 9 . P T
脑梗死 患者发病 2 4h内的 PJ I T值低 于对 照组, P W、 V、 而 D MP P—L R的检 测值 高于对 照组, C C P T值 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结论
血 小板 参数在急性脑梗 死患者 中有明显改 变, 检测血 小板参数 有助于预 防和诊断急性脑梗 死。
【 关键词 】 血 小板计数 ; 小板分布 宽度 ; 血 平均血 小板体 积 ; 血小板比率 ; 脑梗 死 大型 急性
Re , 9 8, 8: 0 s 1 9 5 5 71—5 7 . 0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分析

义( P<00 )单纯脑梗死组 MP . : 5 V较其 他组 减小 , 合并房颤组 MP V较其他组均增大 ( P<O 5 P<0 1 , . 或 0 . ) 合并房颤组 0 P T较其他组减 少 ( L P<0 5 ; . ) 合并 高血压组 、 0 合并糖 尿病组 、 合并血脂 异常组 的 MP P T P W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V、L 、 D
床意义。方法 : 219 将 例急性 脑梗 死患者按 合并症分 为 5 : 0 组 单纯脑梗死组 27 、 9 例 合并高血压组 65 、 3 例 合并糖尿病 组 46 、 5 例 合并房颤组 2 9 和合 并血脂异 常组 5 2 。按是 否复发分为初 发组 1 5 例 , 0例 1例 8 复发 组 6 1 。比较 219 4 5例 0
例脑梗 死患者与4 0 8 例健康体检者 ( 对照组 ) M V、L 的 P P T和P W。结 果 : D 脑梗死组 MP V高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 5 ,组 间 P T、D 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2 0 L PW P>00 ) 个脑梗 死亚组间 MP P T . 。5 5 V、L 水平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
D p r etf erl y te eodH si l af dcl nvrt, in n3 0 1 , hn eat n N uoo ,h cn o t T n n m o g S p a o i i Mei i sy Taf 0 2 C ia f aU ei i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脂蛋白(a)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进 行 分析 , 早 期 诊 断 和 治 疗 急性 脑 梗 死提 供 参 考 依 据 。方 法 分 别采 用 全 自动 血 液 分 析 仪 ( C 5 0 和 全 自动 生 为 B 50) 化 分 析仪 ( 日立 7 0 — 1 ) 定 4 1 急性 脑梗 死 患 者 和 4 6 00 0 测 9 例 O例 健 康 对 照 的 P 及 其 参 数 和 脂 蛋 白( ) C P指 标 。 I T a和 R
S u n c a eo a ee r m ee s,i pr t i a a d CRP n pa in swih a ut e e r nf r to W A N G i — t dy o h ng fi te t t c ec r b ali a ci n X u
结 果 脑 梗 死 患 者 组 血 小 板 及 其 参 数 、 蛋 白 a和 c 反 应 蛋 白 的 测 定 : 健 康 对 照 组 比 较 , 、 小 板 比 容 ( CT) 脂 与 PI 血 T P
明显 减 少 , 小板 分 布 宽度 ( DW ) 血 小 板 平 均 体 积 ( 血 P 、 MPV) LP( ) CRP 明 显 升 高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a和 差 P<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1 年 2月 第 8卷 第 4期 【 bMe l , e r a y 2 1 , o . , . 01 | d C i F b u r 0 1 V 18 No 4 a n
・
・4 1 ・ 1
论 著 ・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小 板 参 数 与 脂 蛋 白 ( ) C 反 应 蛋 白 的 变 化 a及
s i LENG Xi oy n SUN a g j n QI Suj a , ANG i —i BAIJ nai 1 De a t n f I p te t h , a — a , Ch n —u , N —u n W Jas , u — ( . p rme t n a in c o L b r tr 2 a o ao y:.De a t n f I f cin Co to , z o u ii a e ta Ho p tl, z o S c u n 6 5 0 p rme to n e to n r l Da h uM n cp l C n r l s ia Da h u, ih a 3 0 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三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西南 军 医
20 0 8年 3月 第 l 第 2 O卷 期
Ju a o i a ugo o t e h a M r ,0 8 1( ) or l f l r S r n i S u w s C i a. 2 0 ;0 2 n Miy t e n h t n
全 套试 剂 由深 圳 迈 瑞 医 用 电 子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组 和对 照组 的 所 有 病 人 均 于 入 院 后 3 d内 采 静 脉 血 2 0 l脑 梗 .m , 死恢 复期 组 于 住 院 恢 复 期 采 静 脉 血 20 l立 即加 人 含 乙 二 胺 .m , 四乙酸 盐 ( D A—l ) 凝 剂 的 采 血 管 按 19比 例 轻 轻 混 匀 , ET ( 抗 2 :
血 细 胞 计 数仪 对 7 例 脑梗 死 急性 期 患 者 、8例 脑梗 死 恢 复 期 患 者 和 5 6 5 3例 对 照 组 ( 脑 梗 死 患 者 ) 脉 血 中血 小板 计 数 非 静
( L ) 平 均 血 小 板 体 积 ( V 、 小 板 分 布 密 度 ( D 进 行 检 测 。 对 各 项 结果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脑 梗 死 急性 期 三 项 参 数 PT 、 MP ) 血 P W)
、 表 1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 复 期 与 对 照 组 血 小 板 三 项 恢
血 小 板 三项 参 数 包 括 血 小 板 计 数 ( L ) 平 均 血 小 板 体 积 PT 、
( P ) 血 小 板 分 布 宽 度 ( D , 评 价病 人 的 血 小 板 功 能 提 M V、 P W) 为 供 了依 据 , 变 化有 助 于 对 某 些 非 造 血 系 统 疾 病 的 诊 断 、 疗 其 治 和病 情 判 断 。本 文 旨在 了解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小 板 三 项 参 数 变 化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也 不 明确 , 中 I一 有 重 要 意 义 , 与 HI 的 复 制 和 疾 病 其 L 6具 且 V
的 发 生 、 展 密 切 相 关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究 应 重 视 病 程 中免 疫 指 发 标 的 动 态 变 化 ¨ 。但 本 组 仅 检 测 了 3种 细 胞 因 子 , 不 能 阐 7 ] 还 明 , 待 深入 的 研 究 为 免 疫 监 测 、 疗 提 供 客 观 理 论 依 据 。更 有 治 应 进 一 步 研 究 I一 水 平 升 高 与 HI AI s的相 关 性 。 L6 V/ D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表 明 ,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的 改 变 , 脑 血 管 疾 血 与 病 的发 生 , 别 是 脑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目前 , 特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的 检 测 在 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的发 病 机 制 、 治 中 的 诊 价 值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_ 。为 此 , 对 脑 梗 死 患 者 的血 液 流 变 学 I ] 现 指 标 和 血 小 板 参 数 作 深 入 的研 究 和 分 析 。
14 统 计 学 处 理 .
各 组 检 测 结 果 采 用 S S 10软 件 进 行 分 P S1 .
析 , 量 资 料 以 均 数 ±标 准 差 ( 计 ±s 形 式 表 示 , 间 采 用 t ) 组 检
验 ,<O0 P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
c r e t a e s ti ng: ef tta a i g a n u i n l g p e mi ( NI ATE— s l- ir t t n i s ln a a o r — x I TI n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网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血细胞分析 仪检测 10例健康体检 者 的 I F ,8 例脑梗 死患者 急性期 ( 0 P数 0 发病 2 内) 天 和缓解期 ①脑梗 死患者急 性期 和体检组 的 lF P 数分别 为(.8 45 1± 19 7 、 .9 .2 )( 4 3±O8 5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5 ,P- . 0。②脑 梗死患者急性期 P T数 1 .4 ) 瑚 62 - 0 ) 00 L (2 . 2 00 6±6 .5明显低 于缓解 期(6 .4±8 .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31 6 = . 7 01) 244 25 , 7 f一 .1 ,P 00 ) = 0 ;而急 性期 IF 45 1±1 2 ) 高于缓解期(. 6±1 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 = .1 ) P 数(. 8 .7 9 显著 34 5 . 3, 6 6 1 P 00 9。
b a n ac in p t ns XU Xi z u n ,ZHANG Jn- a ,C r lifrto ai t e u-h a g i c n A/Y n a ,CHENG o g-e , W E L n fi NG
M io s a . p rme t f a o a o Me ii e h h o h uCe ta Hopi l h o h u5 0 , h n a — h n De a t n o L b r t r y d cn ,T eC a z o nr l s t ,C a z o 21 21C i a a
【 要 】 目的 摘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 (L ) 网织血小板( F参数在急性期 和缓解期 P T和 I ) P
的变化 , 探讨 P T IF L 和 P 动态变化在治疗 脑梗死 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 。 方法 ( 程1 病 周以上) P T IF 。 的 L 和 P 数 结果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元素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块的形成,从而停止出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或出血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止血和修复伤口。
1.评估出血风险: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时,患者容易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容易出血,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这种情况被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倾向,严重时可导致严重出血并危及生命。
2.评估血液病:血小板计数异常是一些血液病的常见表现之一、例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等疾病会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
3.监测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
例如,对于血液病治疗后的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4.预测疾病风险:一些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异常与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风险密切相关。
例如,高血小板计数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评估健康状态: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评估个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一般人的血小板计数与年龄、性别相关,如果血小板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当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暗示有一些健康问题或疾病的存在,比如炎症反应、感染、骨髓病变等。
而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有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过快的情况,比如骨髓抑制、免疫介导的凝血因子破坏等。
为了确定异常血小板计数的原因,医生通常会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血液片子,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血细胞异常,并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总之,正常的血小板计数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暗示一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存在,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治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怀疑自己的血小板计数异常,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Z s W, c a a C , c i H , t . m k gs s c 6 i k A M m hn A M Gl CJ ea S oi s i ee l r 1 n ia o・ a d i v cdcr a t r e r i i yu J .Ahr t t a a e o nr a e s e s ot ] t o e wh dn o y h o los n h[ e—
赖 的舒 张功 能 障 碍 、 中膜平 滑 肌 细胞 增 生 , 加 血 增 小板 黏 附 , 响 脂 代 谢 , 终 导 致 动 脉 硬 化 形 影 最 成 L 。 吸烟是 冠 心 病 发 病 率 上 升 的 强 大 预 测 因 5 ] 素 , 期 吸 烟 使 冠 心 病 病 死 率 上 升 为 2% 一 长 0
7 0% _J 6
。
s c eoa s J . A A 20 , 7 1 ) 16 - 7 . i em np u n e[ ] J M , 07 2 (3 : 51 7 9 4 4
[ 3]Y sr S T ra B a t .C m ai no ooayr k aa A , uhnH, ar N,e a o p ro fcrnr i s 1 s s
v se sc u e y c g et mo i g n o e v e o lc l c — e s l a s d b i a t s k n :a v r iw fmo e u a me h r e r
糖 尿病 和 高 脂 血 症 是 公 认 的 危 险 因 素 。
成而 促进 动 脉粥 样 硬 化 的发 生 发 展 。 高 甘 油 三 酯 血症 对心 血 管 危 险性 男 性 增 加 3 % , 性 增 加 约 0 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孙翠萍马建军李学冯艳徐军【摘要】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
方法SCI和正常对照组各47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 LCR)的变化;用不同诱导剂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keto PGF1α)的水平用ELISA法测定。
结果SCI患者的MPV、PDW、P L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01);两组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SCI组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6keto PGF1α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测定,对于预防SCI发展为有郑状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计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blood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SCI). Methods The levels of platelet count (PLT),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and 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 (P LCR) were analyzed with automatic blood cell counter in 4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I and 47 cases of control group. 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was detected by different inducer. The contents of plasma TXB2 and 6keto PGF1α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The MPV, PDW, and P LCR in patients with SC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01),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LT (P>0.05). The 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SC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The level of plasma TXB2 in SC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but the level of plasma 6keto PGF1αin SCI group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Conclusions Changes of blood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the enhanced function of platelet are risk factors of SCI. Detection of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platelet function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 SCI developinginto 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ion.【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Blood platelet count; 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Thromboxane B2; 6keto PGF1α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血小板在脑动脉病变部位的聚集以及活性物质释放增强是脑梗死形成的关键〔1〕。
以往研究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大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2〕。
但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与SCI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故我们对47例SCI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功能的测定。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SCI组:为2000年1月~2007年6月本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每年健康体检和门诊体检的人群,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SCI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5~75岁,平均(66.3±12.4)岁。
入选标准:①既往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②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③神经系统检查无局灶定位体征;④心、肝、肾功能正常;⑤近期未服用任何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前列腺代谢的药物;⑥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有梗死灶。
正常对照组:上述两医院体检中心推荐的人群,共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54~76岁,平均(65.2±13.1)岁,除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脑梗死灶外,其余入选标准同SCI组。
SC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①血小板各项参数测定:所有受试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5 ml,注入含有EDTA K2抗凝管中,用瑞典BOULE公司生产的MEDONIC CA62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 LCR)。
②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测定:采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注入枸橼酸钠抗凝管中,1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3 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贫血小板血浆,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10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0.5 mmol/L)、肾上腺素(0.4 mg/L)和胶原(3 mg/L)(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为诱导剂,采用普利生LBY NJY型血液凝聚仪进行测定。
③血浆血栓烷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 PGF1α)测定:采清晨静脉血3 ml,加入EDTA K2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采用ELISA法(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测定TXB2及6keto PGF1α。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2.1 SCI组与正常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TXB2及6keto PGF1α水平的比较见表1。
SCI组不同诱导剂下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XB2水平在SCI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6keto PGF1α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表1 SCI组与正常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TXB2及6keto PGF1α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01,下表同2.2 SCI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见表2。
SCI组MPV、PDW及P L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而PL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SCI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比较3 讨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功能与其体积密切相关,大血小板代谢活跃,释放的活性物质增多,PDW则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一个参数。
P LCR增高,MPV会增大,PDW也增加,MPV增大反映了骨髓巨核细胞增殖活动亢进,血小板转换率增快,内含α颗粒和致密颗粒增多,黏附功能增强〔3〕。
近年研究表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梗死灶的面积及病情相关〔4~6〕。
本研究显示,SCI患者的PLT虽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但MPV、PDW及P L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上述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SCI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研究采用不同诱导剂观察SCI组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发现SCI 组在不同诱导剂下,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任何情况下引起的血小板黏附聚集都能引起血小板内物质(如ADP、5羟色胺、血小板因子等)的释放,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堵塞,促使血栓形成,而血栓又是强有力的血小板激活剂,被激活的血小板强烈促使局部血栓形成〔3〕。
因此,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也是SCI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小板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分子标志,如血小板因子、TXB2、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等,测定这些分子有助于了解血小板活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SCI患者TXB2水平显著增高,而6keto PGF1α水平则显著降低,反映SCI患者存在TXA2及PGI2的平衡失调〔7〕,使缩血管作用增强,扩血管作用减弱,并进一步活化周围血小板,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重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1 Mori D,Yano K,Tsubota K,et al.Simulation of platelet adhension and aggregation regulated by fibrinogen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J〕. Thromb Haemost,2008;99(1):10815.2 石冬敏,陈雪梅,钱连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979.3 Varga Szabo D,Pleines I,Nieswandt B.Cell adhension mechanisms in platelet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3):40312.4 邢辉,熊宇.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2223.5 郑悦,吴军,尹琳.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水平与血浆颗粒膜蛋白140的动态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167.6 张晨光,涂晓艳,赵庆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2179.7 王峥,郝洪军,高枫,等.中老年人脑梗死患者血栓素B2和6酮前列环素1α水平对血栓前状态的评估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