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病室应相对独立,临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二、新生儿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
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三、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2m2,床间距不小于1m。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
四、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新生儿接触。
五、病室内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六、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并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
七、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对高危新生儿有保护性隔离措施。
疑似感染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尽量单间隔离;隔离患儿床头应挂隔离标识,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八、配奶间环境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C~24 °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新生儿科制度
新生儿科制度一、人员管理1. 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以上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 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 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10,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 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 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1. 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 保持病区高度清洁、安全、安静、舒适。
3. 进入病区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帽、换拖鞋(严禁穿任何鞋进入,违者重罚)。
手和前臂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并用清水冲干净,然后用消毒毛巾擦拭。
4. 非本病区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室内,入病区前要换拖鞋或穿鞋套、戴好口帽、穿好工作服、洗手。
出入病区随手关门,以防陌生人带走病人。
5. 不得在病区内吃东西,不得随地丢任何废弃物,私人物品不得放入病区内。
6. 进入新生儿病室的物品、设备必须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处理。
三、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以上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 科室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四、新生儿科病房质量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科作为人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生儿医疗救治、护理及康复等重要任务。
为确保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具体实施和持续改进。
2.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新生儿科诊疗规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生儿科诊疗规范》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新生儿科诊疗流程、诊疗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等,确保医疗行为规范化。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对新生儿科的病历、处方、会诊、查房、手术、护理、康复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3)新生儿科医疗安全:加强新生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4)新生儿科医疗技术培训:加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
(5)新生儿科科研与教学: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确保医疗行为有章可循。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对新生儿科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
(3)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4)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5)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培训,确保患者安全。
三、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护理组长、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新生儿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三、安全管理内容1. 医疗安全(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2)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确保用药、输血、输氧等治疗措施准确无误。
(3)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清洁、整洁、舒适。
(4)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的探视制度,确保新生儿休息。
2. 护理安全(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2)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护理质量。
(3)加强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新生儿护理安全。
3. 药品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严格执行药品领用、储存、调配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新生儿用药安全。
4. 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确保新生儿安全。
(3)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 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事故。
5.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家属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奖惩制度1. 对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规章制度范本_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范本一、新生儿科简介新生儿科是我院重点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生儿保健工作。
科室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
为保证新生儿科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现将新生儿科规章制度如下:二、新生儿科规章制度1. 工作纪律(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服从领导安排,确保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3)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 医疗质量安全(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3)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
3. 医学教育(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关注国内外新生儿科发展动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应用。
(3)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做好带教工作,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
4. 环境卫生(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维护好科室环境卫生,保持整洁、安静的医疗环境。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团队合作(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树立团队意识,相互支持、协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关心科室发展,为科室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总结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科室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水平,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提高新生儿科病房的医疗质量,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规范病房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病房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新生儿家属。
三、人员管理1.新生儿科病房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设立病室负责人,负责病房日常管理工作。
2.医护人员须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护士须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且具有新生儿专业培训经历。
3.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根据床位需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护士及辅助人员,人员结构合理。
5.严格执行请假、离职、调岗等手续,确保病房工作正常运行。
四、病房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5.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6.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分析、处理。
五、医院感染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和分工。
2.加强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提高感控意识。
3.严格执行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
4.对新生儿病室、沐浴室等场所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六、家属管理1.设立家属探视制度,确保探视时间、人数、路线合理。
2.加强对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家属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认识。
3.家属在探视过程中应遵守病房纪律,保持病房环境卫生。
七、监督与考核1.医院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1. 新生儿入院管理制度:包括新生儿入院登记、家属陪护、入院评估等程序,确保新生儿能安全入院并得到有效的护理。
2. 新生儿观察与评估制度:包括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监测、神经行为评估、食物摄入及排泄观察等,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筛查与评估。
3. 新生儿喂养管理制度: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等方案,根据新生儿的生理和发育情况,制定相应的喂养计划。
4. 新生儿护理制度:包括洗护、纸尿裤更换、舒适护理等,确保新生儿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预防皮肤创伤和感染。
5. 新生儿疾病管理制度:包括各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如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等。
6. 传染病防控制度:重点针对新生儿的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进行防控措施,包括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7. 新生儿家长教育制度:包括对新生儿护理基本知识、喂养方法、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
8. 医疗事故管理制度:包括新生儿医疗事故的预防、上报和处理等程序,确保新生儿的医疗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不同医疗机构可能会有些差别,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⒈新生儿基本信息管理⑴新生儿出生登记管理⑵新生儿基本资料采集和录入管理⑶新生儿父母信息收集和记录管理⒉新生儿健康监测管理⑴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管理⑵新生儿体格检查管理⑶新生儿生化指标监测管理⑷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⑸新生儿先天畸形筛查管理⒊新生儿喂养管理⑴新生儿母乳喂养管理⑵新生儿人工喂养管理⑶新生儿辅助喂养管理⑴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⑵新生儿预防性抗生素管理⑶新生儿眼药膏预防感染管理⑷新生儿传染病隔离管理⒌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管理⑴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断治疗管理⑵新生儿特殊疾病诊断治疗管理⑶新生儿疑似感染病例的隔离与诊断治疗管理⒍新生儿护理管理⑴新生儿日常清洁护理管理⑵新生儿皮肤护理管理⑶新生儿睡眠护理管理⑷新生儿环境护理管理⒎新生儿家属教育管理⑴新生儿健康知识宣教管理⑵新生儿日常护理操作指导管理⑷新生儿疾病早期识别与处理教育管理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新生儿:指婴儿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
⒉生命体征:指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活动的基本指标。
⒊体格检查:对新生儿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检查的过程。
⒋生化指标: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生化参数,如血红蛋白、血钙等。
⒌先天畸形:指新生儿在出生前已存在的某些结构畸形或器官功能异常。
⒍疫苗接种:通过给予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方法。
⒎预防性抗生素:指在预防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⒏皮肤护理:对新生儿皮肤进行清洁、保湿等护理措施。
⒐睡眠护理:对新生儿睡眠环境的调节和睡眠质量的保障。
⒑环境护理:对新生儿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和噪音控制等管理。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一、入院管理⒈新生儿入院流程⑴家长手续办理⑵接诊室接诊⑶新生儿常规检查⑷分娩与新生儿情况记录⒉新生儿病历管理⑴病历书写规范⑵病历资料归档⑶病历保密措施⒊新生儿住院费用管理⑴住院费用结算流程⑵医保报销管理⑶收费标准与退费政策二、护理管理⒈新生儿基础护理⑴洗澡与更换尿布⑵喂养与观察⑶体温、心率和呼吸监测⑷新生儿安抚与安全措施⒉特殊护理管理⑴早产儿护理⑵低体重儿护理⑶高风险儿护理⑷心脏疾病儿护理⒊新生儿疾病防控⑴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⑵免疫接种与防疫措施⑶呼吸道感染预防三、医疗管理⒈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治⑴新生儿黄疸的诊治⑵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⑶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⑷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⒉新生儿重症监护⑴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与操作⑵新生儿危重病情处理⑶新生儿转运与稳定性维护⑷新生儿死亡病例管理⒊新生儿药物管理⑴药物配药流程⑵药物使用与剂量计算⑶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附件:附件2:新生儿入院流程图附件3:新生儿护理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入院流程:指新生儿入院办理手续及接诊流程。
⒉病历书写规范:指病历内容的格式规范,包括病历记录的分类、日期、医生签名等要求。
⒊住院费用结算流程:指新生儿住院期间费用结算的流程,包括费用明细、结算方式等。
⒋早产儿:指孕龄低于37周的婴儿。
⒌低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
⒍高风险儿:指具有一定患病风险的婴儿,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母儿血型不合、早产儿等。
⒎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指新生儿在医院内预防感染发生并控制已发生感染的工作。
⒏免疫接种与防疫措施:指新生儿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以及其他防疫措施。
⒐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与操作:指用于监测和维持新生儿生理功能稳定的医疗设备及操作流程。
⒑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指新生儿使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用药安全。
新生儿科人员管理制度
一、人员配置1.新生儿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护士及辅助人员,以满足科室工作需求。
2.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3。
医师需具备儿科专业背景,具有独立处理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能力;护士需具备新生儿专业护理技能,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
3.科室应定期组织医师、护士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4.根据实际需要,可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担任科室顾问,为科室提供技术指导。
二、人员职责1.医师职责:(1)负责新生儿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3)对护士进行业务指导,提高护理质量;(4)参与科室管理,参与制定科室规章制度。
2.护士职责:(1)负责新生儿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2)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操作;(3)协助医师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4)参与科室管理工作,参与制定科室规章制度。
3.辅助人员职责:(1)协助医师、护士完成各项工作;(2)负责科室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保养工作;(3)协助科室开展各项活动。
三、人员培训1.科室定期组织医师、护士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2.对新入职的医师、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科室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3.对科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人员考核1.科室定期对医师、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
2.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奖惩的依据。
3.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护士,科室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督促其改进。
五、人员管理1.科室负责人应加强对医师、护士的管理,确保科室工作顺利进行。
2.科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
3.科室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4.科室应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
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新生儿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预防与控制新生儿科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管理1. 新生儿科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 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操作前必须进行卫生洗手,指甲不过肉际,不戴戒指、手表等饰物。
3.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有皮肤化脓、各型肝炎、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本岗位。
4. 护理人员为每一个婴儿洗澡前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5. 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不随意触摸面部、眼睛等敏感部位。
三、环境管理1. 室内空气新鲜,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保持清洁、通风。
2. 每月对空气、物表、新生儿物品及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3. 每日定时对空气进行常规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新生儿洗澡台、护理台、体重秤、洗澡盆、游泳设施、门、桌、椅台面等内部设施。
4. 新生儿抚触台上双面中单应每日一换,并有记录。
5. 定期对墙壁、天花板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四、消毒隔离制度1.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和操作规范。
2. 沐浴时先洗正常新生儿,再洗感染新生儿。
3. 婴儿用的眼药水、粉扑、油膏、浴巾、柔湿巾、治疗护理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并采取双消毒措施。
4. 新生儿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水等应使用一次性产品,防止交叉感染。
5. 对感染新生儿进行隔离治疗,确保其他新生儿及工作人员不受感染。
五、培训与监督1. 定期组织新生儿科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2. 对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对违反感染管理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
新生儿科病区工作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区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生儿科病区的日常工作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订立本《新生儿科病区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新生儿科病区全部工作人员以及与新生儿相关的其他科室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全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儿科病区工作期间必需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第二章医疗服务管理第四条新生儿科病区工作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绝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五条新生儿科病区必需设立专职医生,负责新生儿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第六条全部新生儿必需经过入院登记和评估,在医疗团队的监护下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和有效。
第七条医疗团队在每位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必需严格遵从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不得存在违规操作和不合理用药行为。
第八条新生儿病情发生变动时,医疗团队必需立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家属和上级医生汇报,以确保患儿的安全。
第九条新生儿的家属有权了解其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参加肯定程度的护理工作,医院将供应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条新生儿科病区必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防控措施,确保病区的清洁乾净,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第十一条新生儿科病区必需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禁止超量使用或滥用药物。
第十二条新生儿科病区必需建立有效的急救机制,明确急救流程和责任人员,保证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抢救患儿。
第十三条新生儿科病区必需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本领,确保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
第四章护理管理第十四条新生儿科病区的护理工作必需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护士负责,并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
第十五条新生儿科病区必需做好患儿的个性化护理,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订立和执行护理计划,确保患儿得到全程、全方位的护理。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科室,它肩负着保障新生儿健康和安全的重任。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新生儿得到妥善的照顾和治疗,以下是新生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温度应维持在 24-26℃,湿度在 55%-65%。
病房内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2、严格限制非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并洗手、消毒。
3、新生儿病床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持整洁。
患儿使用的物品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和仪器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1、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其进行清理呼吸道、保暖、断脐等处理,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记录。
2、严格执行新生儿喂养制度,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
喂奶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吞咽情况,防止呛奶。
3、做好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每日为其沐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有无黄疸、红疹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加强新生儿的眼部、口腔、耳部护理,预防感染。
5、新生儿的尿布要及时更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三、新生儿医疗操作管理制度1、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新生儿的静脉穿刺、采血等操作要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新生儿的痛苦。
3、给新生儿使用的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注意药物的剂量、浓度、用法和用药时间,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进行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新生儿感染防控管理制度1、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或消毒。
2、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要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篇一: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新生儿科工作制度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
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
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
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
新生儿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保障新生儿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科的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
三、组织管理1. 成立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其他医护人员为成员。
2. 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具体措施1. 人员培训(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接受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定期开展新生儿复苏技术、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等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管理(1)新生儿科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3. 护理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立专责护士,负责新生儿护理工作。
(2)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新生儿安全。
(3)加强母婴同室管理,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确保母婴安全。
4. 交接制度(1)新生儿出入病房时,工作人员应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2)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规范,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5. 感染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新生儿安全。
6. 应急预案(1)新生儿病房应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2)对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及时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并记录安置结果。
五、监督与考核1. 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其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新生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
下面将介绍新生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
一、门诊管理制度1.预约挂号:根据科室的接诊能力和医生的工作量,定期进行预约挂号,避免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
2.分诊制度:设立专门的分诊台,将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和就诊需求进行分诊,以保证病情危急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
3.接诊流程:新生儿科医师接诊患者时,应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并按疾病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二、住院管理制度1.病区管理:设立专门的新生儿病区,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需求进行分床,并定期进行病床清洁消毒。
2.就诊记录: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患者的病情了解和病历资料的完整性。
3.病情评估:定期对新生儿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医嘱管理:对医嘱进行严格的执行,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医嘱。
三、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急救设备:购置和维护专业的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治疗。
2.急救团队:组建急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急救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
3.病例追踪: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例追踪,了解治疗效果和转归情况,为今后的急救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四、护理管理制度1.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服务。
2.母婴之间的交流:鼓励和促进新生儿和母亲之间的交流和亲子关系建立,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感。
3.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和护理指导。
4.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新生儿护理知识、喂养方法等,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
以上是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通过这些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效果。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规范内容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科的管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护士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新生儿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从事新生儿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维护患儿的利益。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医德医风,尊重患儿和家属,严守职业操守,维护医院形象。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规定,不得违法违规,不得侵害患儿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新生儿病房管理第六条新生儿病房是医院对新生儿进行特殊护理和治疗的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
第七条新生儿病房应当保持清洁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噪音控制在接受范围内,确保患儿的安静和舒适。
第八条新生儿病房应当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证护理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新生儿病房设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和监测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记录患儿的病情、护理措施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病房巡查和整理,保证病历的完整和准确。
第三章新生儿护理规范第十一条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洗净双手,佩戴口罩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患儿。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细心谨慎,注重细节,避免发生意外。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和上级,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当在工作中热情周到,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患儿的生活和情绪,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
第四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六条新生儿是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防护,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科室,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入室管理制度1、新生儿入室前,护士需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重、生命体征、外观有无畸形等,并详细记录。
2、新生儿入室时,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注明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等信息,确保身份准确无误。
3、入室后的新生儿应立即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暖箱或辐射保暖台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1、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每日为新生儿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口腔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制度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不能哺乳或母乳不足的情况,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的姿势和方法,防止呛奶和窒息。
3、严格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吸吮情况等。
四、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和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2、患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前需更换隔离衣、鞋套,并进行手消毒。
五、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新生儿床旁应设置防护栏,防止新生儿坠床。
2、暖箱、辐射保暖台等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3、加强对新生儿的身份识别管理,避免抱错或丢失。
六、新生儿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科室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等。
七、新生儿病历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历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儿的诊疗过程。
重点科室管理制度(新生儿科)
重点科室管理制度-新生儿管理新生儿室工作制度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衣、更鞋、戴帽、戴口罩。
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子的清洁。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2、本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菌(毒)者应暂时调离直接接触婴儿的工作岗位,阴转后方可回原工作岗位。
3、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清污路线分开。
每周做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拖布分开使用、放置。
4、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度,相对湿度55-65%为宜。
5、新生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时间换洗,发现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
污染衣、被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压灭菌。
6、有医学指征喂养的婴儿,其用具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用具应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7、母婴分离的婴儿实施按需哺乳,鼓励母亲亲自来院哺乳,或提供母乳。
指导家属正确采集母乳,收集母乳后标明床号、姓名、采集时间,储存于冰箱内。
8、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须经消毒后方能使用。
用后小毛巾开学季,中小学新生入学准备全攻略幼教入学准备小学新生入学准...初中新生入学准...高中新生入学准...应直接放入含消毒液的容器内。
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9、婴儿澡盆一人一盆套。
新生儿沐浴室地面及沐浴用品每日进行消毒。
水龙头开关、水槽分别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刷洗。
10、新生儿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超过50°C,热水袋应加布套,切勿贴近新生儿身体,以防烫伤。
11、听诊器一人一具。
心电监护传感器、光纤喉镜、体温表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氧气导管、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湿化瓶、氧气头罩用后用含氧消毒剂浸泡消毒备用。
12、新生儿治疗室桌面、暖箱、光疗箱内外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婴儿出光疗箱、暖箱后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13、消毒瓶每周更换二次,清洁后高压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新生儿科工作制度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
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
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
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
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4.接应做到每一位患儿书面、床头、口头交接清楚。
15.病房重要仪器设备、药品、抢救设施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位放置,及时补充。
16.出院时仔细做好核对工作,进行沐浴更衣后,请家属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院仪器保管制度1.对科室使用各种仪器均需建册登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养,做到无丢失、无损伤、无锈蚀。
2.对贵重仪器需有操作说明置于仪器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仪器的损害。
3.每日检查仪器使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4.对急诊科所有仪器原则上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须经医务科批准。
5.仪器每次使用后,要切断电源,擦拭干净,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及时安装调试,以备急用。
6.各类仪器定位放置。
保养要做到五防:防潮、防震、防热、防尘、防腐,定期上油,对腐蚀性溶液粘附在机器上应立即擦拭干净。
财产管理制度1.急诊科财产由科主任、护士长管理。
护士长负责保管、领取、包换、建立账目,定期检查清点,做好账物相符。
2.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能,及时消毒,分类保管,注意霉烂、虫蛀,并提高使用率。
3.任何财产不得私自拿出、外借,特殊情况外借须登记,经手人签名,贵重物品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方可借出。
4.凡因工作不负责任导致财产物品丢失损坏者,按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健康教育制度1.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方式(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
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
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
3.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
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母婴同室新生儿科医师查房制度1、新生儿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每天上午查房一次,对新生儿常规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早期诊治;同时为新妈妈提供全面科学的新生儿喂养,传播正确的育儿理念。
2、主任医师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诊治全面负责、带领下级医师查房每周两次,重点新生儿随时检查。
3、上级医师查房时,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
4、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邀请会诊。
5、发现新生儿异常状况时,经上级医师查房核实,转新生儿监护室严密观察、及时诊治,必要时转送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治疗。
5、高危妊娠,病理产儿,新生儿科医师必须进产房、手术室参与和组织对新生儿接生和抢救工作。
入产房、手术室出生监护制度及流程1、所有高危儿均要进行出生监护,由高年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
2、接到产科或手术室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了解高危因素并准备好复苏器械及药物。
复苏器械要求按顺序摆放,方便易取,喉镜要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
3、按新生儿复苏流程对新生儿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4、出生监护完毕后按病历书写规范做好相关记录,有特殊情况者需向患儿直系亲属交待病情。
5、需要转入新生儿病区的由监护医师全程陪护,并提前电话通知病房准备好需要的器械。
6、住院证由监护医师开立。
7、监护过程要求态度严谨,冷静细致,严禁嬉笑喧哗。
8、监护过程中要遵守手术室和产房管理制度,做好消毒隔离。
9、遇疑难危重及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1. 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陪护工上班必须穿监护室内专用工作服。
2. 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五更换。
工作服除每周更换一次外,随脏随换。
3. 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穿隔离衣、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4. 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时采用消毒隔离措施,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送洗涤。
5. 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
每季度抽查做细菌培养一次。
6. 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前后,应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并用皮肤消毒液涂抹消毒双手。
7. 出监护室办事需着外出服,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区。
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一、正常工作日:如因科室工作繁忙而人员不足,或值班医务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其下一级医师替代完成;若后者没有能力完成该诊疗操作,则需向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人员替代,科主任安排一线或二线听班人员替代;如有必要,可报医务科予以协调解决。
二、夜班及节假日值班:如因人员不足或值班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值班人员应联系一线听班人员接替,并报告科主任;如有必要可报告医院总值班予以协调解决。
儿科人员联系方式新生儿科请示报告制度为了使医院各方面情况迅速汇总给院领导,以便及时掌握情况,使问题得到处理,加强组织管理和信息反馈,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1、科室门诊、病区内所发生的重大事项,当班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当班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负责上报科主任,必要时值班医师可直接报科主任;2、如遇疾病流行必须动员全科、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值班医师必须及时向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及时向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报告;3、科室新疗法、新技术首次临床应用时;负责医师应将上述工作的准备情况及可能的应急处理方案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向医务部主任报告,由医务部转报主管院长批准;4、急诊检查而患儿住院费用不足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再由科主任向医务部主任报告,必要时报告院领导;5、发生医疗、护理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逐级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向主管院长报告;6、重大经济开支报批时应向主管财务院领导报告;7、增补、修改医院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或科室新制定制度时须报院办公室或医务部批准;8、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参加会诊、接受院外任务、参加院外进修学习、接受来院进修人员等,应向医院主管部门负责人报告。
科室主任、部长须报院领导;9、非工作时间内的紧急行政、医疗等事务均应向院总值班报告。
重大问题及时转报院领导;10、科主任、护士长应就重要问题及时向主管院长和主管职能部门报告。
新生儿外出检查管理制度1.根据新生儿外出检查医嘱,责任护士联系患儿家属及相关科室,并告知检查内容。
2.责任护士在外出检查前,须详细检查申请单及新生儿的腕带,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及检查项目。
3.做好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包括新生儿皮肤清洁、衣被整洁。
检查项目需婴儿安静配合者,应喂好奶,使婴儿安静,便于检查。
4.责任护士询问家属,核对产妇床号、姓名,确认无误后陪同家属推婴儿车或环抱婴儿,一起前往相关科室检查。
5.婴儿原则上床边检查,必要时由医生或护士携带氧气一同前往,完成检查立即返回病房。
6.婴儿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再次核对腕带,并检查全身,妥善安置病儿。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1.严格做好新生儿身份核查及识别工作,遵守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规定,新生儿入院、转院及出院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
2.为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向家长履行告知义务。
请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签名。
3.定期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对家长进行安全宣教工作。
4.及时使用警示标示,如地面防滑,室内禁止吸烟,正确使用门禁卡。
5.有明确早产儿吸氧的规范,严格设置经皮氧饱和度报警在90-95﹪,氧浓度调节梯度按5﹪,递增或递减。
防止用氧不当引起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6.定期对科室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督促维修并做好记录。
7.有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如坠床、烫伤、导管脱落等。
并熟练掌握。
新生儿身份查对制度1.新生儿出生时,严格执行“新生儿身份核对流程”,告知母亲新生儿的性别,并让母亲确认,新生儿腕带上床号、住院号与母亲的姓名应和母亲的腕带核对,并让产妇过目确认,然后给新生儿双手系上腕带,同时采集母亲右手拇指印和婴儿右脚印保存在病历中存档,肌肤接触后穿衣服,挂上胸牌。
上述操作,双人核对并签名。
2.新生儿在院期间必须佩带腕带(双手)、胸牌等身份识别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