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部分名词解释word精品文档12页

合集下载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Immunity): 是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

其核心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异己)”、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反应: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免疫调理:凡是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就叫免疫调理。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

免疫耐受: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antibody, Ab)活性或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一类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分泌型),也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膜型)。

(AID)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应答并非必然引起自身免疫病,仅当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以致破坏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导致自身免疫病。

(IDD)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gcy disease,):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 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抗原:这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比如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某些特定分子结构就是抗原。

这些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就像一个信号,告诉免疫系统有外来的“不速之客”入侵了。

抗体:又称为免疫球蛋白,是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可以把抗体想象成免疫系统派出的“小战士”,它们的形状就像一个Y,Y的两个尖端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抗原,然后发挥各种免疫功能,如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入侵细胞等。

免疫细胞:这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就像是免疫军队中的指挥官,能够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将其消灭。

B淋巴细胞则主要负责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就像免疫系统的侦察兵,它们能够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激活初始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可以吞噬病原体,同时也能提呈抗原,在免疫防御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免疫应答: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就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首先是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后开始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如T细胞杀伤靶细胞,B细胞分泌抗体等,来清除抗原。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争,各个免疫细胞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目的就是把入侵的抗原清除掉。

补体系统:这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被激活。

一旦激活,补体系统就会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如溶解靶细胞、调理吞噬、介导炎症反应等。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名解+大题考试必备!!】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名解+大题考试必备!!】

医学免疫学资料名词解释AAntigen/Ag 抗原,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性淋巴细胞后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Antibody/Ab 抗体,B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经过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Adjuvants 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或预先注射给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Allogenic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亦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Antige—presenting cell/APC:抗原提呈细胞,指能够摄取、加工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分为专职和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两类Apsonization抗体调理作用: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R识别于靶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Autoimmune disease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如:接种灭后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的措施。

如:接种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CCAM粘附分子: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Chemokine趋化因子:是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Complement,C补体: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Common antigen共同抗原:两种不同抗原之间可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Cross—reaction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抗原之间出现反应Cytokine,CK细胞因子: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等功能CD分化群分子: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分化群EEpitope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FFab:抗原结合片段,是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片段,由VL、VH、CL、 CH组成,可特异性结合一个抗原表位Fc:可结晶片段,是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片段,有CH2和CH3组成GGrowth factor, GF生长因子: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HHypersensitivity 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不一定是再次),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后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Hapten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Heterophilic antigen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HLA复合体编码的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复合体:定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迄今已知人类基因组中遗传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复合体HLA—Ⅰ类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2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交叉抗原:(cross antigen)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4免疫佐剂:(adjuvant)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体后,可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被称为免疫佐剂*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的抗原。

5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的“安全部门”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6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7抗体:(antibody,Ab)是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类糖蛋白,由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9、多克隆抗体: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 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0补体:(complement, C)是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11 MHC分子: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移植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者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具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 N A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和B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T/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正免疫应答,即诱导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6毒血症:产外毒素的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进入血液,到达特定靶器官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7Dane颗粒:是用发现者名字命名的乙肝病毒体,是D a n e通过电镜观察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所见到的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乙肝病毒颗粒。

8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9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命名为正常菌群。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又称T I抗原,由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 h细胞辅助。

1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大小差别很大,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进行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5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当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大于0.2u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之为荚膜。

16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重要名词解释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重要名词解释

1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及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免疫防御功能缺如或低下,可发生免疫缺陷病;如果功能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2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 造血微环境HIM:由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5 抗原:是指所有能诱导和激活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和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6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7 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特性的物质9 半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无免疫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10 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11 共同抗原表位:某些抗原分子中含多个抗原表位,而不同抗原间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2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

(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13 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

目录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 (1)第三章、抗原 (4)第四章、抗体 (1)第五章、补体系统 (4)第六章、细胞因子 (1)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4)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第九章、B淋巴细胞 (4)第十章、T淋巴细胞 (1)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成 (4)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1)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4)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1)第十七章、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4)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1.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免疫防御:体内免疫系统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或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3.免疫监视:体内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几成分的功能。

4.免疫自身稳定:体内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5.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6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对自身成分形成耐受,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自身稳定)。

7.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8.骨髓: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9.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0.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类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1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功能是执行免疫功能。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效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与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与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与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8.医学免疫学: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与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8.医学免疫学: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

4、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抗原递呈等重要作用。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

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5、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细胞。

3.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免疫耐受。

4.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5.免疫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抗原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的总称。

6.免疫:对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免疫力。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处理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和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带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

4.M细胞: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无微绒毛,不能分泌消化液和黏液。

5.造血干细胞(HSC):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体内血细胞均由其分化而来。

6.造血诱导微环境(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

7.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8.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免疫原性: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与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名词解释.docx

免疫名词解释.docx

1、法氏■:是鸟类特有的行囊状结构.位于池流腔后上方.是鸟类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⅛.2、弗氏佐剂:一种经典的免疫佐剂,用于增加针对某种抗原(水相)免疫反应强度的油包水乳剂。

包括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佐剂只能用于动物试验,不能应用于人体。

3、T细胞:T细胞是胸腺依靠性淋巴细胞的简称。

在骨隔中,多能造血干细胞转变为淋巴样前体细胞,然后进入胸腺皮质向髓质移动,最终到达髓质而成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

4、B细胞:B细胞是骨髓依靠性淋巴细胞的简称。

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B淋巴细胞表面的BCR与分泌的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

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5、TD抗原:需在T细胞协助与巨噬细胞参加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自然抗原大多为TD抗原。

6、Ti抗原:无需在T细胞协助就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此类抗原结构简洁.种类较少。

7、TC表位:只能被TCR识别的部位,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依次表位,识别需抗原提呈和MHC分子C8、超抗原:是一类由某些细菌的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9、抗原呈递作用:即外来的抗原性异物通过巨噬细胞的捕获、加工和处理后,与胞内合成的MHC-I/11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被呈递到细胞膜表面,被TCR识别的作用。

具有此作用的细胞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1.1..APC)010、独特型:是指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和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记。

11、单克隆抗体:通常是指由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成的单一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11(1)、多克隆抗体:用抗原免疫动物后得到的动物血清(抗血清),是由体内分别针对抗原物质上的多个抗原确定簇的多个B细胞克隆发生应答后产生的,因此叫~・12、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2次接触抗原后,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杀伤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来表现特异性免疫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Immunity:即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Immunity defense:即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3、Immunity surveillance:即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4、Immunity homeostasis:即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Immunity response:即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6、Central immune organ:即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及鸟类的法氏囊。

7、Peripheral immune organ:即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可分为淋巴结、脾及黏膜免疫系统。

8、Lymphocyte homing:即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特定区域的过程。

9、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即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10、Antigen:即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或: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1、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分子和细胞(抗体或致敏T细胞)的性能。

12、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13、Hapten:即半抗原,是指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14、Epitope:即表位,是抗原表面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原引起免疫应答以及与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基本结构单位,即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5、Affinity:即亲和力,是指抗体分子单一抗原结合部位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互补结合的强度。

16、载体效应:初次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种载体上,才能产生抗半抗原的再次免疫应答的现象。

17、异嗜性抗原:指在不同种属的动物、微生物和人之间存在的抗原。

18、Cross-reaction:即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所有带有此决定簇的共同抗原起反应。

19、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依赖Th细胞辅佐,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一类抗原。

20、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无需依赖Th细胞辅佐,即可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一类抗原。

21、SAg:即超抗原,是指能与多数T细胞结合,只需极少剂量即可诱导最大免疫效应的抗原。

22、Adjuvent:即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23、Ig:即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膜型和分泌型。

24、Antibody:即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25、Ig可变区(V区):是指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的区域。

26、Ig恒定区(C区):是指在Ig多肽链羧基端(C端),L链1/2与H链3/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相对稳定的区域。

27、Ig高变区(HVR):是指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的区域。

28、Ig互补决定区(CDR):是指在Ig分子中抗体与抗原决定簇结合的位置,也是抗原分子的独特决定簇的主要存在部位。

29、Fab: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30、Fc: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31、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的Fc段受体结合,然后其Fab段与相应的抗原(如细菌)结合,促进巨嗜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32、ADCC: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具有细胞毒效应的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NK细胞)通过其表达的Fc段受体识别包被于靶细胞表面抗原上抗体的Fc段,使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利于效应细胞分泌的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直接杀死靶细胞或通过NK细胞介导的Fas/FasLogical途径杀死靶细胞。

33、McAb:即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34、Complement:即补体,是指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35、经典激活途径: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36、旁路激活途径: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37、MBL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 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ASP继而水解C4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38、MAC: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 ~ C9组成。

该复合物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

39、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40、多基因性:是指同一个体中HLA复合体基因座位数量和结构多样性。

41、多态性:是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MHC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42、单元型:是指紧密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MHC各位点基因组合。

43、连锁不平衡:是指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上的,同时出现在同一染色体上的概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44、Cytokin:即细胞因子,由体内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高效的、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的统称。

45、CSF:即集落刺激因子,是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某一细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

46、Chemokine:即趋化因子,是吸引白细胞向一定方向移行,也可刺激白细胞活化的小分子蛋白。

47、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人血细胞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48、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不同实验室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49、CAM:即细胞黏附因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

50、BCR:即B细胞抗原受体,是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mIg),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的抗原分子。

BCR通常与Igα、Igβ结合,以复合物形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

成熟B细胞可以同时表达mIgM和mIgD。

51、B1细胞:又称CD5+B细胞,其主要特征是:膜表面只表达mIgM而不表达mIgD; 产生抗体不依赖T细胞,无免疫记忆;对TI抗原应答,产生的抗体类别为低亲和性IgM。

52、B2细胞:为CD5-B细胞,其主要特征是:膜表面同时表达mIgM和mIgD; 产生抗体依赖T细胞,有免疫记忆; 对TD抗原应答,产生IgG和IgM等类型抗体。

53、浆细胞:是B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剌激后,在 IL-2、4、5、6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终未细胞,可合成分泌抗体。

54、阳性选择:凡能与自身MHC分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双阳性T细胞能存活,反之凋亡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使T细胞获得抗原识别的MHC限制性。

55、阴性选择:凡能与自身抗原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阳性T细胞凋亡,反之存活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在于使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特性。

56、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MHC分子的分子结构,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

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α和β肽链组成,少数T细胞的TCR由γ和δ肽链组成。

57、CTL:即杀伤性 T 细胞,表达CD8分子,识别抗原受MHC I类分子限制。

主要功能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如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发挥细胞免疫效应。

58、初始T细胞:是指未受抗原刺激的表达CD45RA的T细胞,其TCR结构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

59、记忆T细胞:是一群在抗原驱动下发生寡克隆扩增,TCR结构相对均一并具有识别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群体,参与增强的再次免疫应答,表达CD45RO分子。

60、抗原递呈:是指抗原递呈细胞将蛋白质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并与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将其展示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

6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的一类细胞。

62、外源性抗原:即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或细胞等,由抗原递呈细胞内加工,由MHCⅡ分子递呈。

63、内源性抗原:即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由有核细胞内加工,由MHCⅠ分子递呈。

64、Innate immunity:即固有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65、PRR:即模式识别受体,是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