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合集下载

(完整版)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完整版)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如何理解呢?首先,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明确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弄清楚“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

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

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

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

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

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2)弄清楚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区别: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
[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
D、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参考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
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bai和意识是世界的两大基本现象.马克思主义du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zhi的哲学范畴,这种dao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这个概念……在认识论上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论述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论述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论述1. 物质的定义恩格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真的是个有趣的人物。

他对“物质”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说是点亮了不少人的思维。

说到物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啊,那不就是我们能看到、能摸到的东西吗?”没错,恩格斯也这么认为,但他更进一步,给这个简单的词加了更多的内涵。

比如,他强调物质不仅仅是具体的物体,它还包括所有客观存在的东西。

就像是你早上喝的那杯咖啡,既是液体的物质,同时也承载着你一天的能量与期待,哎,说到这里,我都想喝一口了!2. 物质与意识2.1 物质决定意识再说说恩格斯的另一个观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恩格斯可真是个有眼光的人,他认为物质是决定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想法、情感、甚至是信念,都是由我们周围的物质环境所影响的。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心情自然就好了很多;而如果是在一个阴沉沉的雨天,咱们的情绪可就得打个折扣了。

所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就像是盐和食物,缺一不可。

2.2 意识的反映说到意识,恩格斯还认为它是物质的反映。

这意思是说,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物质的一种感知与理解。

就像你看到一棵树,心里会想到树的生长、四季变化等等,这些都是你对物质的感知形成的思维。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那棵树,你根本就不会有这些想法。

恩格斯就像个启蒙老师,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3. 科学与哲学的结合3.1 物质的科学性恩格斯也强调了物质的科学性。

他认为,科学的探索就是要揭示物质的本质。

这就好比你去买菜,挑选时你得了解每种菜的特点,才能买到新鲜的。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把那些看似复杂的物质现象,变得简单明了。

恩格斯就鼓励大家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物质,别让古老的迷信把你套住。

3.2 哲学的深度当然,恩格斯也没忘记哲学的深度。

他认为,单靠科学的事实还不够,咱们还得有思考的能力。

就像做一道数学题,公式固然重要,但思路才是关键。

恩格斯呼吁我们在了解物质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寻找更深层次的真理。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哲学第二单元(一):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什么是物质所谓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对物质定义的把握要注意以下三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物质具有可知性。

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①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②人类的活动需要在客观存在基础上展开③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④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例2】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①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上帝无关②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神的意识为转移的③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在人的计划、目的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

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

2. 阐述自然界的物质性。

3. 理解并阐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理解并阐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学习目标】【知识清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2. 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_______所反映的_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 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 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___,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_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 意识的物质器官(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___________的物质器官。

“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解读

“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解读

“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解读来源:宝马会 【摘要】哲学中所讲的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尤其是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和难点。

文中从几个方面就这一考点的复习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哲学物质解读一、哲学中所讲的物质概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必修二年级上册第13页)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指物质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一直存在着。

无论是人类出现以前还是人类出现以后,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客观存在着。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能认识的事物,即物质具有可知性。

3.“客观实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整个物质世界的共性,也是唯一的能把物质和意识区分开来的特性。

二、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解读从内涵方面来说,客观实在是不管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而言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它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或意识。

1.外延不同。

客观实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

客观存在就不同了,它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还指向主观世界。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想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例如我们个人的思想、主张、情感等,应当说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能说是一种客观实在。

否则就混淆了物质世界与意识现象之间的界限,也就无法正确地说明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哲学常识

哲学常识

哲学常识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1.如何准确的理解哲学?①哲学不是各门学科的总和,而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它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哲学也不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如何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①从定义上看,物资是指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从属性上看,它的根本属性是运动,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可知性、永恒性和无限性等。

运动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③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上看,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

但是,意识离不开物质,因为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从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上看,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它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一样吗?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在于:客观实在是对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的抽象与概括,它不含精神、意识现象。

而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现象,也可以指具体的精神现象。

联系是: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4。

人脑就一定有意识吗?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要有意识必须要有人脑。

但有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比如,“狼孩”、“豹孩”虽为人所生,但由于长期脱离社会,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故而也就不会产生意识。

5.如何正确把握意识的反作用?①意识的反作用不是指意识直接作用于物质引起物质的改变,而是指用意识指导实践,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

②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意识分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的反作用不能等同于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意识的反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包含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哲学中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理解的发展过程

哲学中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理解的发展过程

哲学中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理解的发展过程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唯物主义一直是探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重要流派。

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完善。

本篇文章将带你了解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理解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朴素唯物主义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试图用物质性的元素来解释世界的本质。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而赫拉克利特则主张火是世界的本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将复杂的事物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物质元素,从而初步确立了物质概念的雏形。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入。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产生,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这一学派主张将世界看作由独立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所构成,其代表人物包括霍布斯、狄德罗和费尔巴哈等。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

这一学派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系统。

四、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阶段,它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它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不再被看作是僵死的、孤立的实体,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和内在矛盾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认为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其本质的。

总结: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王南湜文献来源:《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对于物质概念的规定,不仅体现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也深刻体现着不同时代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因此,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深刻含义,不仅必须关注这一概念所体现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而且必须同时关注这一概念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与其它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刻区别。

但遗憾的是,以往人们对物质概念的阐发多有偏差,即过多地关注了前一方面的区别,而严重地忽视了后一方面的区别,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失去了原则性的区别。

而这当中,最为严重的偏差是对列宁物质概念的旧唯物主义式的理解。

鉴于此,本文试图在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对比中,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核心的实践观点出发,对列宁的物质概念进行新的解读,以便能对纠正流行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基础性概念的误解有所裨益。

一依据对物质概念规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把唯物主义哲学划分为三种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唯物主义。

就以时代来划分唯物主义的形态而言,“现代的”唯物主义显然不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种,例如至少还有邦格的“科学的唯物主义”。

但邦格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并未真正达到超越近代唯物主义的水平,它仍然在某种意义上是“近代的”。

(参见邦格,第30-31页)这三种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代表着对物质的哲学规定从直观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试图从世界本身的某种规定出发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提出了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性本原的命题。

这种物质性本原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那里被认为是“水”、“气”、“火”、“原子”等;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则有关于世界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相克相生的本原物质构成的“五行说”,世界由作为本原物质的“元气”构成的“元气说”等。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

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

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世界物质性

世界物质性
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 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 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 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 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 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 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 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 影子。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 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 像她一样的生物。 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 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成了 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 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她把 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 造出来的,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 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 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 闹,

劳动者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生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关 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式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有
的经济关系) 相互关系
物 质
产品的分配关系

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从 古到今,劳动工具的发展过程示意图: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由生产力的实 际状况决,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为什么)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

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示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②得出剩余价‎值率的科学‎概念。

它表示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根据价‎值转移形式‎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根据流‎通形式区分‎为:固定资本/可变资本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二,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如何区分“物质”与“物体”

如何区分“物质”与“物体”

如何区分“物质”与“物体”作者:马利军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9期怎样正确理解“质量是物体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密度”?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搞清“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哲学范畴物质概念:物质指客观存在。

具体地说,在人们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又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就是物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从星球到原子,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到底都是客观实在,都是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和物体是有很大区别的,哲学上的物质和物理上的物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上的物质注重整体,而物理上的则更为具体.对物质的思考正是源于物理上对物质的研究。

可以通俗地说,凡是在自然界客观地存在着的,并且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或间接感觉到它们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也就是说,人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都是物质。

还有一些如磁场等无色无形的东西,虽然人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是通过实验或仪表的检测可以间接地证明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因而也是物质。

那么“物体”与“物质”有何区别呢?当然,任何一个物体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事实上,自然界某种物质的存在,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具体物体的存在而体现出来的,譬如说,离开铝锅、铝壶、铝盒、铝块等各种铝构成的物体外,谁还能见到过不是物体的铝呢?物理学中通常所说的“物质”,就是狭义地指存在于自然界的某一类性质完全相同的物质总称。

如金、银、铜、铁、铝、水、酒精、氢气、氧气等。

然而物体不是指一般物质,而还有其特定的涵义:物体总是指具有某种形状和大小的具体物质对象。

宇宙中大到一个星球,小到一粒砂子,一颗露珠等,都是这样一种有形状和大小的具体物质对象,都叫做物体。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 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物质载体,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客观存在独立性,是物质运动的载体和基础。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和变化,它永恒地处于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之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

物质是多样的、具体的,有形态和结构的,是物的总和。

物质是能够被感官感知的客观实在,包括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也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积累和成果。

2. 物质的意义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物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是一切的基础和来源,是整个世界的物质基础。

物质是唯一的现实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第三,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它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物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它贯穿于整个世界观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理论意义。

它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物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来源,更在于它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物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对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的探讨,我们对物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物质作为世界的基础和来源,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它承载了整个世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

在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要不断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物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切实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拓展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物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哲学复习 第二三四单元

哲学复习 第二三四单元

总结: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
含义 矛 盾 特征 基本属性 矛盾转化律;对立统一律
普遍性
辨证关系 特殊性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 盾 分 析 方 法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世界观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方法论
重要提示: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 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 界; 作为 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 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注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 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 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七、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 有重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 的发展。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 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 手段和实践的对象)的客观性决定的。同 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 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 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 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社会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物质无非是各 种实物的总和,而 这个概念就是从这 个总和中抽象出来 的。
科学物质观: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能被人的意识反映
科学物质观产生的意义
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巨大飞跃 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与唯 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严 整性和彻底性奠定了坚实的理不变。
董仲舒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有不运动的物质 动者恒动, 静者恒静。外力, 只有外力才是改 变事物运动状态 的唯一原因。
牛顿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运动总有物质载体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社会运动
生物运动
高 级
化学运动
高级运动源于 并包含低级运动, 但不能把高级运动 简单地归结为低级 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 各运动形式可以相 互转化。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低 级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空间时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知识拓展
图解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

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 客观性
物质的 可知性
物质的 唯一特性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温馨提示:①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界限(旧唯物主义把物质
归结为某种实物或者原子等具体物质形态)。②把握住划分物质和意识的唯一 标准——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③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不同(客观 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认识而言的,除了包括物质现象外,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区分哲学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
动 物(共性)
抽象
具 体 表 现(个性)
误区导航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 ①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②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 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上述说法把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哲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温馨提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 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 才能领悟:自然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小试牛刀
美联社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有四分之三的美国商用核电站 存在放射性氚泄漏问题,通常都是从已经锈蚀的埋藏式管道直 接泄漏到地下水系统中。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和“放射性氚”的

拓展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概念是马克

拓展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概念是马克

5、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而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则是由人的意识 支配的。 (错) 6、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因而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 (错) 7、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唯心主义的 错误。 (错)
8、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错) 9、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因而规律具有客观性。 (错) 10、规律是客观的,人既不能违背 规律,也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因 而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错)
(5)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 一于物质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 的物质性,世界是各种事物和现象 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 质而不是意识。并不是说世界上只 有物质的东西,没有精神的东西。 (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最基本概念,只有理解它,才能把 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
二、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别:
联系:“客观实在的”是一种“客 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 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 神、意识现象。
三、判断
1、物质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错)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包括宇宙间 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错)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 了人类会的物质性。 (错) 4、物质是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物质 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对)
拓展: 一、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 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2、把握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 (1)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 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 来的共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论, 虽然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如何理解呢?
首先,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明确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弄清楚“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
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

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

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

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

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

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2)弄清楚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区别: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物质具有永恒性,不生不灭,只不过是具体形态发生变化而已;但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体的,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灭的。

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弄清楚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①也是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哲学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涉及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

一个人即使承认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他一定能承认社会领域事物的客观性。

②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的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研究提供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