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新时期(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包含的主要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材料分析:12分
从德育策略上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分析,以下是课文知识)学校德育的策略
(1)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并举;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发展水平的三个不同的方面,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因此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引发和调节的作用,因此情感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行为是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在获得道德认知,并在道德情感的促发下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可测量,可评价的。
(2)当代德育时效性低糜;
当代德育实效性低糜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有道德的知、情、行三方面被孤立的结果,知德分离、缺乏情感性,从而造成道德行为的僵化。现行德育往往将德育内容知识化、学科化,没有将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而众所周知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本质精神是自由、自律。因此只有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理解,同时使道德的话语、行为习惯等变为内心的感受、动机的一部分,才能使儿童成为真正的“道德哲学家”。现行德育忽视在德育过程中情感的品质、状态的激发,忽略儿童德育内化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以“美德袋”的形式,通过说教,给予饯行机会以及奖励的方法,把美德交给儿童。这种将道德中最具魅力的因素从道德教育中剥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时候,使得德育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内在价值,变成套在人们身上的一副无形的枷锁。
(3)儿童道德的发展;
为了更好
能为道德知识
让儿童在充分
如何作出合理
行为任何一方
进共同促进儿
水平的发展。
(4
道德教育
道德并不是为
而是为了维护
种意义上说道
的理想并不是
教育却让人们
多的道德规范
的道德礼节让
们或多或少的
状况的原因是
评判标准去衡
编辑整理
如何将道
的道德教育接
德育有效实施
教育的理想建
恰当的方式方
德学习的主体
从较为现实的
现自我。
(5
则内化的强化;
道德原则
性在道德哲学
只有在主体接
德原则存在的
身并不能保证
则是合理的或
否对主体的选
体是否自觉接
原则。从这种
己道德原则的
德原则被看作
体选择的合乎
人类价值的普
择方式。
因此在对
行道德认知训
不能只是把它
须让学生明白
味道如何?有
话还应该让学
这道菜是如何
2、我国春秋末年的
论述教育问题的专
“学不躐等”、
(体现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
);“道而弗牵、强而
(反
了启发性教学原
);“教学相长”(体
了教师主导作用与
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
3、捷克夸美纽斯
年的《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部系统论
4、美国杜威的《民
主义与教育》强调
,提出了
。
5、苏联赞可夫的《教
与发展》把学生的
6、美国布鲁纳的《教
构主义和发现法的
7、苏联苏霍林斯基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
,其著作被称为“活
。
8、教育的概念:广
和家庭教育三个方
9、教育的社会属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
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大学》、
、《论语》、《孟
);“五经”(诗、
)。
11、遗传素质对人的
心发展不起决定作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
不是消极的、被动
12、我国普通中学的
高一级学校输送合
13、我国全面发展教
14、“双基”是指系
的科学文化基础知
15、智育的任务之一
力、记忆力和注意
16、体育的根本任务
17、蔡元培于1912
。
18、美育的任务:(1)
学生具有正确的审
(2)培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
(3)培养学
19、劳动技术教育的
(1)培养学生的
(2)
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
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
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
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
少年都必须接受,国
家、社会、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
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
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
的组织者、领导者,在
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
用。22、教
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
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
点:(1)复杂性、创造
性;(2)时间上的连续
性、空间的广延性;(3)
长期性、间接性;(4)
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
业道德素养、知识素
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
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
的主体、是发展中的
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
系的特点是:(1)尊师
爱生;(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从根本
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
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
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
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
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
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
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
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
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
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
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
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
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
师起主导,学生是主
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
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
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
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
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
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
一;理论联系实际;稳
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
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
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
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
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
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
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
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
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
国斯宾塞)都是错误
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
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
阶段:(1)激发学习动
机;(2)感知教材,形
成表象;(3)理解教材,
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
节;(4)巩固知识;(5)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
巧。 35、主要的教学
原则:(1)科学性与教
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4)启
发性原则;(5)循环渐
进原则;(6)巩固性原
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
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
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
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
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