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10章
现代通信网概论部分整理

1.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联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额业务网。
2.长途网由各城市的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线和局间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
3.最终路由当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选择低呼损路由连接时不再溢出,由这些无溢出的低呼损电路群组成的路由即为最终路由。
4.光纤接入网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一般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接入系统。
5.无线接入网指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电波这一传输媒质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
6.ATM 异步传送模式,采用快速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技术。
7.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业务管理、网络管理、运行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8.单模光纤纤芯直径非常小,在任何时候只允许光信号以一种模式通过的光纤。
9.信令路由指两个信令点间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10.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是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的所有终端、传输、交换设备的集合,用来疏通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的电话呼叫。
11.PON 指ODN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12.AON 指光配线网ODN含有有源器件的光网络,该技术主要用于长途骨干传送网。
13.软交换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14.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15.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
16.通信网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9章 智能网 2309.1 智能网概述 2309.1.1 智能网的概念与特征 2329.1.2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9.1.3 智能网与各基础网络的 232结合 2339.1.4 智能网的发展 2349.2 智能网业务及实现 2349.2.1 智能网业务 2409.2.2 智能网业务的实现 2429.3 智能网概念模型 2439.3.1 业务平面 2479.3.2 总功能平面 2479.3.3 分布功能平面 2489.3.4 物理平面 2499.4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2499.4.1 智能网新业务体验 2509.4.2 设计智能网新业务 250小结 251思考题与练习题 252第10章 电信新技术 25310.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25310.1.1 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25410.1.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25510.2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 25510.2.1 网络融合的趋势 25810.2.2 下一代网络 26010.2.3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及实现 26310.2.4 下一代互联网 26510.3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26510.3.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标准 26510.3.2 短距离无线接入 26910.3.3 WiMAX技术 27410.3.4 各种无线接入技术比较 27510.3.5 WiMAX与3G的比较分析 27910.4 IP多媒体子系统 27910.4.1 IP多媒体子系统概述 28110.4.2 IMS业务 28210.4.3 IMS、NGN、软交换的关系及网络演进 28210.5 通信网络及其发展演进 28610.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28610.6.1 WiMAX接入 28610.6.2 IP电话 288小结 288思考题与练习题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4章

第4章 同步网 4.2.2 定时分配
定时分配就是将基准定时信号逐级传递到同步通信网中 的各种设备。定时分配包括局内定时分配和局间定时分配。
1.局内定时分配
子复帧 帧编号
第 1~8 bit
1
2
3
4
5
6
7
8
0
C1 0
0
1
1
0
1
1
1
0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2
C2 0
0
1
1
0
1
1
复
1
3
0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4
C3 0
0
1
1
0
1
1
1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6
C4 0
0
1
1
0
1
1
7
0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另外,若局内有几个相同的设备(例如交换机),并且有 业务关系,那么,可以将一个交换机的外时钟输入口连到BITS上, 其他交换机从相连的业务线中提取同步网定时。
这样连接的优点是:节省了同步网资源,降低了由于外 连线带来的故障,方便了维护。
第4章 同步网
2.局间定时分配
局间定时分配是指在同步网节点间的定时传递。
在STM-N接口中,复用段开销S1字节的第5、6、7、8 bit 定义了不同的时钟质量等级,见表4.1。在2048 kb/s接口,采用 奇帧TS0的第5~8 bit承载SSM信息。2048 kb/s接口的复帧结构见 表4.2,其SSM信息的定义同表4.1。
《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2章 (2)

第2章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受话器是把语音电流转换成声音的器件,一般有电磁式、 动圈式和压电式等类型。电磁式受话器主要由永久磁铁、振 动膜片、铁芯和线圈等零件组成。当无语音电流通过线圈时, 仅有永久磁铁的固定磁通对振动膜片产生吸力,使铁质振动 膜片微向铁芯弯曲,当线圈内通过语音电流时,因语音电流 是交变电流,膜片就根据电流变化规律而振动并发出声音。 动圈式受话器主要由永久磁铁、线圈、振动膜片等零件组成, 线圈和振动膜片连在一起,且线圈套于永久磁铁上。线圈平 时置于恒定的磁场中,当线圈通过语音电流时,在磁场的作 用下线圈将垂直于磁场移动,并带动振动膜片。压电陶瓷受 话器是利用逆压电效应工作的,在语音电流的作用下,陶瓷 片发生形变而发出声音。
第2章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第2章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2.1 现代通信终端 2.2 现代传输技术 2.3 数字通信技术 2.4 现代交换技术
第2章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2.1 现代通信终端
2.1.1 固定电话机
固定电话机是固定电话通信的终端设备,是使用最普遍 和最方便的一种通信工具。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话机在品 种、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4) 用户在使用SIM卡过程中自动存入及更新的网络接 续和用户信息,如临时移动台识别码(TMSI)、区域识别码 (LAI)、密钥(Kc)等。
第2章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2) SIM卡的构造 SIM卡是带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包括五个模块,每个模 块对应一个功能: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工作存储器、数 据存储器和串行通信单元。SIM卡触点最少有五个端口:① 电源;② 时钟;③ 数据;④ 复位;⑤ 接地端。图2.3示出 了SIM卡触点端口的功能。
磁石式电话机本身只能实现一对一固定的电话通信,在 磁石交换机和共电交换机话务员的帮助下,磁石式电话机和 共电式电话机可实现与其他磁石式电话机和共电式电话机用 户的电话通信。也就是说,磁石式电话机和共电式电话机都 没有自动选择被叫用户的功能。它们已被自动式电话机所代 替,仅在一些特殊场合中使用。
章现代通信网

6-1 当代通信网 6-2 当代通信网分类
2024/9/29
1
6-1 当代通信网
物理构造上旳网即为线旳集合, 在自然界经常见 到旳蜘蛛网、渔网、网兜都是用线编织而成旳。 在 日常生活中, 亲身经历过旳运送网、交通网如铁路网、 航空网、公路网, 以及邮政运送网等。
通信网旳定义, 可描述为它由多种通信节点(端 节点、 互换节点、 转接点)及连接各节点旳传播链 路相互依存旳有机结合体, 以实现两点及多种要求点 间旳通信体系。
2024/9/29
25
卫星
BS
BS
BS 光纤
交换局
光纤 双绞线
O/E 同轴电 缆
光纤 O/E
接入网
BS: 基 站
O/E:光/电转 换
手机 用户端 设备
2024/9/29
图 多种传播技术构成接入网示意图
26
接入网按其传播技术分类如下:
2024/9/29
27
3、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SDN基本概念
没有线构不成网, 点、 线是构成网旳必要条 件。也能够说, 通信系统是构成多种通信网旳基 础。 通信网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
2024/9/29
13
地
球
站 市长 数
用户 内 途 字 微
交 交 多波
换 换 路设
设 设 设备
备备 备 光
基
移
站
动
交
传 输 终
基 站
换 设 备
端 设 备
本地网
通信卫 星
光再生 中继设备 (光放大 器)
一般说来, 在特大或大城市旳本地网, 其中心城 市采用全覆盖构造或分区双汇接构造。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11章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主要包括:3.5 GHz固定无线接入、 LMDS等。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2 V5 接 口
11.2.1 V5接口概述
V5的概念最初由美国Bellcore提出,它是专为接入网的 发展而提出的本地交换机(LE)和接入网之间的新型数字接口,属 于SNI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通信网的数字化,业务的综合 化,以及光纤和数字用户传输系统大量引入,要求LE提供数字用 户接入的能力。而ITU-T已经定义的V1~V4接口都不够标准化,很 难满足应用中的实际需求。V5接口正是为了适应接入网范围内多 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多种业务并存的情况而提出的,根 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分为V5.1和V5.2接口。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2 V5接口 11.3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11.4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思考题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1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接入网的位置,在传统电信网上被称为用户环路,接入方 式以铜双绞线为主,这种方式只能解决电话或低速数据的接入,其 特点是业务单一,用户到本地交换机点到点连接。从20世纪90年代 以后,电信网由单一业务的电话网逐步演变为多业务综合网,因此 电信网的接入部分必须相应地具备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特征, 以适应电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各种业务量迅速增加的现实。接入部 分传统做法是每一种业务网都需要单独的接入设施,即电话业务需 要双绞线等电话接入设施,数据业务需要五类线等接入设施,图像 业务需要同轴电缆等入户线路,这样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加大了 维护难度。因此必须设计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 它对上层所有业务流都透明传送,我们称这个基础接入平台为接入 网。
现代通信网概论

现代通信网概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数据通信》
【年(卷),期】2004(6)3
【总页数】1页(P115-115)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概论》;书评;通信网络;传输网络;交换网络;接入网络;支撑网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G236
【相关文献】
1.全面构建现代化通信网络——黄石市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纪略 [J], 柯铭锟;熊文;
2."信息通信网络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J], 陈国华
3."信息通信网络概论"平台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杨晓辉;陈国华;肖仁良
4.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r——《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与《社会科学概论》 [J], 康文龙
5.现代新媒体环境下开放教育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导学探讨
——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张掖市分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导学实践为例 [J], 王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区分敌人的进攻方向
东
南
两个比特表示四个信息
西
北
n比特可表示的信息数为2n
可以传送2个消息
(0 1)
21
可以传送4个消息
(00 01 10 11)
22
23
101 110 111)
可以传送8个消息
(000 001 010 100 011
可以传送16个消息
24
(3)ITU对电信的定义
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ITU)
– 数字系统:每秒所传输的位数来计量(bit/s)
• ADSL上网的速率: 上行:0.54Mbit/s 下载: 8Mbit/s • 以太网上网的速率: 10Mbit/s 、100Mbit/s 到桌 面
宽带:2Mbit/s 作为划分点
1.2 电信技术的发展
电信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电信的现状 电信的发展趋势
87第5章 移动通信 885.1 移动通信概述 885.1.1 什么是移动通信 895.1.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895.1.3 移动通信的特点 915.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925.1.5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935.1.6 移动通信服务区体制 965.1.7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 985.2 GSM移动通信系统 995.2.1 GSM网络系统的组成 1015.2.2 GSM的网络结构 1035.2.3 移动电话的编号方式 1055.2.4 数字移动台的构成 1075.2.5 GSM无线接口信令 1105.3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115.3.1 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 1135.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1145.3.3 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1165.3.4 CDMA系统的主要优势 1175.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175.4.1 3G发展概述 1185.4.2 3G标准 1195.4.3 3G标准比较 1205.4.4 3G通信业务应用 1215.5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215.5.1 无线寻呼系统 1215.5.2 集群调度系统 1225.5.3 小灵通系统简介 1235.5.4 大灵通系统简介 1245.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24小结 126思考题与练习题
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章PPT课件

1) 终端节点 最常见的终端节点有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视频终端和PBX等,它们是通 信网上信息的产生者,同时也是通信网上信息的使用者。其主要功能有: (1) 用户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将用户信息转换成适合 传输系统传输的信号以及相应的反变换。 (2) 信令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产生和识别连接建立、业务管理等所需的控制信 息。
第5页/共149页
(3) 这样的网络结构难以实施集中的控制和管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广域通信网采用了交换技术,即在网络中引入交换节点,组 建交换式网络,如图1.2(b)所示。在交换式网络中,用户终端都通过用户线与交换节 点相连,交换节点之间通过中继线相连,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交换节 点进行转接交换。在网络中,交换节点负责用户的接入、业务量的集中、用户通信 连接的创建、信道资源的分配、用户信息的转发,以及必要的网络管理与控制功能 的实现。
第11页/共149页
1.1.2 通信网的定义和构成 1.定义 什么是通信网?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站在不同的角度,应该有不同的观
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通信网是一个信息服务设施,甚至是一个娱乐服务设施,用 户可以使用它获取信息、发送信息、娱乐等;而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通信网则是由 各种软硬件设施按照一定的规则互连在一起,完成信息传递任务的系统。工程师希望 这个系统应该可测、可控,便于管理和扩充。
第1页/共149页
源系统
信源
发送器
信道
(a)
目的系统
接收器
信宿
工作站
M odem
公共电话网
(b)
图1.1 简单通信系统模型 (a) 模型图;(b) 实例
M odem
信息服务器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6章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3) 噪声和干扰严重。移动台在移动时不仅受到城市环 境中的各种工业噪声和天然电噪声的干扰,同时,由于系统内有 多个用户,因此,移动用户之间还会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 频干扰等。这就要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信道进行合理的划分和 频率的再用。
(4) 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用户 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 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固定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 构是很复杂的。
由于是多基站系统,因此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中需采用 频率复用技术。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进行频率再用,可以提高 系统的频率利用率和系统容量,但网络结构复杂,投资巨大。尽 管如此,为了获得系统的大容量,在大容量公用移动通信网中仍 普遍采用小区制多数情况下,其服务区为平面形, 称为面状服务区。这时小区的划分较为复杂,最常用的小区形状 为正六边形,这是最经济的一种方案。由于正六边形的网络形同 蜂窝,因此称此种小区形状的移动通信网为蜂窝网。蜂窝状服务 区如图6.2所示。
(3) 日本的PDC,是日本电波产业协会于1990年确定的技 术标准,199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它采用的也是时分多址技术。
(4) 窄带CDMA,采用码分多址技术,1993年7月公布了IS95空中接口标准,目前也是重要的2G标准之一。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6.2 基本技术和网络结构
6.2.1 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5) 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有线网中,可以依靠多铺设电 缆或光缆来提高系统的带宽资源。而在无线网中,频率资源是 有限的,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的规定。如何提高系统的 频率利用率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2.移动通信的分类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精选ppt
5
第7章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577.1 微波通信 1577.1.1 微波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59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1617.1.3 微波站设备 1667.1.4 微波的传播特性与补偿技术 1727.1.5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737.2 卫星通信 1737.2.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747.2.2 卫星通信系统 1777.2.3 通信卫星 1807.2.4 地球站 1837.2.5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1857.2.6 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 1907.3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907.3.1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 1917.3.2 GPS导航定位 191小结 192思考题与练习题 193第8章 接入网 1948.1 接入网概述 1948.1.1 接入网的概念和特点 1978.1.2 接入网技术综述 2018.2 xDSL技术 2028.2.1 xDSL技术概述 2048.2.2 HDSL技术 2048.2.3 ADSL技术 2058.2.4 VDSL技术 2078.3 光接入网 2078.3.1 光接入网概述 2088.3.2 参考配置和应用类型 2108.3.3 PON技术 2148.4 HFC技术 2148.4.1 HFC网络结构 2168.4.2 双向通信
1456.4 SDH 1456.4.1 SDH的产生 1476.4.2 SDH的帧格式和速率 1486.4.3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
1496.5 WDM 1496.5.1 光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1516.5.2 光波分复用的特点 1516.5.3 波分复用系统基本结构 1526.6 全光网络 1526.6.1 全光网的基本概念 1536.6.2 全光网的特点 1536.7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53小结 154思考题与练习题
郑州大学现代通信网课后答案

现代通信网习题及参考答案发布时间:2009-10-14 18:53:32 浏览次数:5084《现代通信网技术》习题及答案说明:以下答案为05级通信专业同学完成,不完全对,只供参考。
第1章概论1.何为通信网?人们通常所说的“三网”指的是哪三种网络?答:能够将各种语言、声音、图像、图表、文字、数据、视像等媒体变换成电信号并且在任何两地间的任何两个人、两个通信终端设备、人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称协议等)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网络,就称为通信网。
“三网”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
2.通信网络常用的复用技术主要有哪几种?答:通信网络常用的复用技术主要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统计时分复用(STDM)、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3.简述中国电信网目前的分类情况。
答:中国电信网目前有两大类共14个网。
⑴业务网: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PSPDN)、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智能网(IN)、接入网(AN)、多媒体通信网、计算机互联网(Extranet and Intranet)、数字数据网(DDN)、同步数字系列传送网(SDH)。
⑵支撑网:七号公共信道信令网(No. 7 CCS)、数字同步网、电信管理网(TMN)。
4.结合书上讲的内容,发表自己对现代通信网及系统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的观点。
答:网络业务数据化,网络传输光纤化,网络结构宽带化,网络接入多样化,网络交换分组化,网络融合快速化,网络设备管理集中化,网络信令协议优选化,网络分布合理化,网络经营专业化,网络接口标准化,网络通信个人化,网络运行维护人员高层次化,网络管理综合化,网络服务一体化,网络收费市场化,网络终端多功能化,网络信息服务真人化,网络选择自由化,网络增值业务智能化。
第2章电话网1.简述PSTN的网络发展情况,何为本地局?答:目前,PSTN不仅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语音通信,而且还具有几十种新业务附加功能,但随着用户对电话网所能提供新业务需求的增长,就需要不断的改进每一部交换机的功能来得到满足,这显然是很难完成的。
现代通信网概论(1-8)完整1

3.网络管理的标准化
在选用通信网络设备时,应考 虑它具有开放性,设备可以和其它 设备兼容,并与其他用户连通。
2.第二阶段
现代通信网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20世 纪50~70年代。晶体管、半导体集成电路 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为通信网的发展 起到了关键作用。 3.第三阶段 现代通信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大致在20 世纪的70~80年代。1970年一根涂有二氧 化硅的光导纤维的传输损耗达到了 20dB/km,而1959年激光的发明导致光通 信技术的起步。
四、反变换器
反变换器的工作过程是变换器的 逆工作过程。
五、信宿
信宿是信息传输的终点,也就是
信息的接收者。
六、噪声源
噪声源并不是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在 实际通信过程中又是实际存在的。 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 一个传输(包括信息转移)信息的通 道,即传输信道。
1.2 现代通信网的分类
(1)大量低延时数据业务应用(诸如 Web浏览、LAN)需要高带宽。 (2)本身带宽窄,但通信量极大的业 务应用(诸如电话、E-mail)也需要很高 的网络带宽。 (3)固有的宽带应用(诸如图像、文 件备用)更需要高带宽。
从核心网看,这几年SDH已成燎 原之势,全世界已敷设了大约80万个 独立网,其速率已高达10Gbit/s。 从长远看,仅有波分复用链路而 不消除节点“电瓶颈”是无法真正实 现通信网络容量宽带化的。
2.网络管理智能化
现代通信网已经发展到使网络的维护 和操作相当复杂的程度。本地中心受控于 远地的监控中心,维护工作需要预先安排。 网络维护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会使用多种设备或网络实体;能够在隔 离故障的同时协调多种资源的运作状态; 拷贝大量的网络管理数据;识别各种事件 的优先级,并快速反应;与其他操作员或 维护机构协作等。
现代通信网概述课后答案杨武军郭娟等

现代通信网概述课后答案杨武军郭娟等第一章1、构成现代通信网的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什么功能?它们之间相互通信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答:(1)从硬件结构来看:由终端节点、变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构成。
功能:完成接入交换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2)从软件结构来看:它们有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
功能:完成通信协议以及网络管理来实现相互间的协调通信。
(3)通过保持帧同步和位同步、遵守相同的传输体制。
2、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无连接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交换节点的实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换型网络与电路交换型网络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1)完成任意入线的信息到指定出线的交换功能(2)无连接型网络不用呼叫处理和记录连接状态,但是面向连接的网络需要。
(3)电路交换的交换节点直接在预先建立的连接上进行处理、时延小,分组交换以“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时延大。
3、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画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答:(1)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方便异构网络间的相互连通、增强网络的可升级性、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
(2)图略第二章1.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双绞线:便宜易安装,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
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
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
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
光纤: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
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无线介质:1.无线电: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
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
2.微波:在空间沿直线传输。
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
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M 多 路 控 制 器 M M M M 公用电话网 PSTN M
终端
终端
计算机
终端
图10.1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形成的网络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出将多个大学、公司和研究所的多台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如果说远程计算机网络扩大了信息社会中资源共享的范围, 那么局部网络则增强了信息社会中资源共享的深度。远程连网技 术与微型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局部网络技术研究的发展。
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并
获得广泛的应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最引人注目 的就是起源于美国的ARPANet,已经发展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 长速度最快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连网络——Internet。Internet迅猛发
计算机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
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连网的其 他地方计算机软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 的。1969年ARPANet只有4个节点,1973年发展到40个节点, 1983年已经达到100多个节点。ARPANet通过有线、无线与卫星
美国加州大学研制了Newhall环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研究
了总线拓扑的实验性 Ethernet 网;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研制了 Cambridge ring网。这些都为20世纪80年代多种局部网络产品的 出现提供了理论研究与实现技术的基础,对局部网络技术的发展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与此同时,一些大的计算机公司纷纷开展了计算机网络研 究与产品开发工作,提出了各种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如
构与协议标准的不统一限制了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发展和应用。网
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标准必须走国际标准化的道路。 第三阶段:在解决计算机连网与网络互连标准化问题的背景 下,提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加速了体系结构与协议国际标准 化的研究与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TC 97成立了一个分委员会SC16,研究网络体系结 构与网络协议国际标准化问题。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ISO 正式制定、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即ISO/IEC 7498国际标 准。ISO/OSI RM 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成为研究和制定新一代 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ISO与ITU等组织为参考 模型的各个层次制定了一系列的协议标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 OSI基本协议集。我国也于1989年在《国家经济系统设计与应用 标准化规范》中明确规定选定OSI标准作为我国网络建设标准。 ISO/OSI RM及标准协议的制定和完善正在推动计算机网络朝着健 康的方向发展。很多大的计算机厂商相继宣布支持OSI标准,并 积极研究和开发符合OSI标准的产品。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 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已 开始广泛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OSI标准将日趋完善。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发展第二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对推动网络技术的成
熟和应用极其重要,它研究的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理论成 果为以后网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很多网络系统经过适当修
改与充实后仍在广泛使用。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Internet网络就
是在ARPANe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 们已经看到了计算机网络发展中出现的危机,那就是网络体系结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2) 按交换方式计算机网络可分为电路交换网络(Circuit Switching)、报文交换网络(Message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网络 (Packet Switching)等。 (3) 按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星型网络、树型网络、
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网络等。应该指出, 在实际组网中,
IBM公司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DEC公司的
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与UNIVAC公司的 DCA(Distribut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第二阶段: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完成网络体系结 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1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0.1.1 计算机网络发展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各种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学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3) 实现分布式处理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对于大型的 课题,可以分为许许多多的小题目,由不同的计算机分别完成, 然后再集中起来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可以大大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方便,同时也减少
了费用,提高了性能价格比。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网络节点分布,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和城域 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实现的计算机网络,一般在一个 建筑物内、一个工厂内或一个事业单位内,为单位独有。局域 网距离可在十几千米以内,信道传输速率可达1000 Mb/s,结构 简单,布线容易。广域网范围很广,可以分布在一个省内、一 个国家内或几个国家之间。广域网连网技术、结构比较复杂。 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内部组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提供全市的 信息服务。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均已建成城域网。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1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0.2 计算机局域网 10.3 Internet基本概念
10.4 IP协议
10.5 运输层协议 10.6 互联网工作过程 10.7 Internet基本业务 思考题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2) 资源共享 网络上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包括软硬件
和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源的共享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
从投资考虑,网络上的用户可以共享网上的打印机、扫描仪等, 这样就节省了资金。其次,现代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一的计 算机已经不能将其存储,只能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网络用 户可以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再次,现在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软件中,不少是免费共享的,这是网络上的 宝贵财富。任何连入网络的人,都有权利使用它们。资源共享 为用户使用网络提供了方便。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
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既然是以共享为主要目标,那么它应具备下述
几个方面的功能。
1)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功能实现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数 据传输,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全球范围的电子邮件、电子传输、信息查询、语音与图像通信
服务功能。实际上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Router)实现多个远程 网和局域网互连的网际网,它将对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科学、 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对21世纪的经 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10.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那 么从它的结构上必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负责数据处理的计算 机和终端,负责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和通信线路。从计算机网络组成角度来分,典 型的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子网:资源子网和通信 子网。 1.计算机网络概念
展的原因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开发的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使用在Internet上,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对 网络的使用,成为Internet的这种指数级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用户来说, 它像是一个庞大的远程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
科与通信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网 络的雏形。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强烈的社 会需求与先期技术的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也证 实了这条规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 美国诞生时,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50年 代初,由于美国军方的需要,美国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进 行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它将远程雷达与其 他测量设施测到的信息通过总长度达到241万千米的通信线路与 一台IBM计算机连接,进行集中的防空信息处理与控制。这就是 典型的以单计算机为中心形成的联机网络,如图10.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