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

合集下载

国外企业收购法律法规案例(3篇)

国外企业收购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其收购汇源果汁一案,不仅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国际并购领域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结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过程,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

一、背景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元人民币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

这一收购案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为汇源果汁作为国内果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其收购汇源果汁将对我国果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法律法规分析1. 反垄断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首先涉及的是我国《反垄断法》。

根据该法,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的金额超过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因此需要向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2. 反垄断审查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集中度: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后,将占据我国果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2)市场进入壁垒:果汁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份额。

(3)消费者利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产品质量下降,损害消费者利益。

(4)产业政策:我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导致市场过度集中,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决定禁止该收购案。

3. 并购监管除了反垄断法外,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还涉及并购监管问题。

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需要向中国证监会申报,并经其批准。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外资企业,其收购汇源果汁也需要符合我国并购监管的相关规定。

三、案例分析1. 反垄断审查的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的反垄断审查对我国并购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营销并购案例

营销并购案例

营销并购案例
就说那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的事儿吧。

当年可口可乐那可是在饮料界的大巨头啊,名声响当当,产品遍布全球,那汽水喝一口,那叫一个带劲儿。

而汇源果汁呢,在咱国内果汁市场那也是扛把子级别的,一提到汇源,大家就想到那纯正的果汁味儿,感觉喝一口就像把新鲜水果全吃进肚子里似的。

可口可乐瞅准了汇源果汁在国内的大好前景啊,心想:“这要是把汇源给并购了,那咱在饮料市场不就更牛了嘛,汽水有了,果汁也有了,消费者想喝啥咱都能满足。

”于是,就开始跟汇源谈并购这事儿。

可口可乐这边呢,那营销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

他们就开始大肆宣传并购之后的美好愿景,说什么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更好喝的果汁产品,还会把汇源的品牌继续发扬光大。

汇源这边呢,也跟着配合宣传,说跟可口可乐合作之后,能有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能让大家喝到品质更高的果汁。

可谁能想到啊,最后这事儿因为各种原因没成。

反垄断审查没通过,大家都觉得要是让可口可乐把汇源给并购了,那市场竞争不就少了一股重要力量嘛,以后消费者可能就没得选了。

不过呢,这事儿虽然没成,但也给咱留下了不少话题。

就像一场热闹的大戏,虽然没按照大家预想的结局演下去,但过程那也是够精彩的。

咱也从中学到了,企业并购这事儿啊,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可多着呢,得考虑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还有各种政策法规啥的。

这就好比做饭,各种调料得搭配好了,这道菜才能色香味俱全啊!哈哈,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 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市场份额60%。
饮料行业市场格局
• 2005年至今,在碳酸饮料市场增长放缓之时,通过自主发 展(美汁源)和收购汇源,可口可乐已在非碳酸占据有利位置。
• 2007中国果蔬饮料市场统一、可乐、汇源的份额分别为18. 7%,15.0%,13.9%。
• 在低浓度果汁市场(25%),可口可乐则凭借美汁源处于领先 地位,而“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26-99%) 这两个细分领域,根据AC尼尔森报告,截至2007年底,汇 源分别占据了42.6%和39.6%。其对手是,凭借2002年推 出的“鲜橙多”迅速崛起的统一。
南》 ➢ 唐要家:《反垄断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6章 ➢ 尚明:《企业并购反垄断控制》 ➢ 尚明:《中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相关法律制度研
究》
本章小结
• 企业并购有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其 中横向并购最可能产生限制竞争效应。
• 横向并购具有效率效应(规模经济和管理协同) ,也有竞争伤害效应(合谋效应与单边效应)。
5 商务部禁止“汇可恋”源自商务部禁止理由• 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 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 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 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
• 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 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
• (2)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 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 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审查因素
•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审查经营者集中, 需要考虑如下因素: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 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经营者集中对市 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 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经营者 集中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务院反垄 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 的其他因素。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2013年7月,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22亿美元全面收购中国第二大果汁生产商汇源集团。

这是可口可乐自2009年以来在中国投资的最大交易,被称为“2013年度最大的并购案件”。

这个交易背后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加其在中国果汁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健康饮料市场需求。

此外,该交易还为可口可乐提供了在中国的垂直整合机会,可以加强其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流通渠道。

然而,由于汇源集团一直购买农产品,使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水平高,并且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些管理和财务问题。

尤其是在2012年6月,汇源集团在香港市场上公开发行新股时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有关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告的疑虑。

这引起了市场和投资人的担忧,影响了汇源集团的股价。

鉴于上述情况,可口可乐需要做出深入调查,确保其能够购买一家有良好资产、管理和财务历史的公司。

可口可乐需要评估汇源集团的经营稳健性、财务状态、渠道网络和品牌声誉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做出最终决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口可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首先,可口可乐组建了一个由内部和外部专业人士组成的尽职调查团队,以对汇源集团的经济、财务、税收和法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可口可乐和汇源集团进行了反复磋商,包括价值、业务结构和所有权等方面的问题,并签署了一系列保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协议,以确保交易的成功完成。

尽管可口可乐在并购汇源集团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最终成功完成了交易。

这次交易是对可口可乐全球战略的明确体现,表明公司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业务,并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次交易不仅对可口可乐和汇源集团有很大的意义,也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影响,为中国食品和饮料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1.案例背景资料(1)汇源简介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年创立于山东省,1994年将总部迁至北京市顺义区,1998年开始向全国发展。

近12年来,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4处现代化工厂,形成了220多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

建立了270个销售公司和500多个中心专卖店,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拥有49亿元总资产和万名从业人员。

主要生产水果原浆、浓缩汁、果汁、蔬菜汁、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婴儿食品等,累计研发、生产、销售了400多个品种的产品。

水果原浆、浓缩汁出口德国、瑞士、俄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创汇一亿多美元。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利税5.7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缴纳税金8亿多元,扶持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投放现金、物资折合4000多万元。

“汇源”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汇源产品被认定为“安全饮品”、“中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中国农产品市场畅销品牌”。

汇源集团公司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五连贯“中国饮料工业10强”、2003年度“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50强”、“中国食品工业(饮料制造业)100强企业”、“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成长企业100强”、“中国最具革新力企业”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可口可乐简介1886年美国人约翰。

彭伯顿发明了可口可乐。

至今“可口可乐"商标是世界上最为人熟知的商标,并在全世界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是中国轻工业总会及其联系机构、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中国国际投资公司、嘉里集团和太古公司,共同建立了二十七家装瓶厂,可口可乐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员工15000人。

可口可乐已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饮料。

而雪碧亦是最受欢迎的柠檬型饮料。

可口可乐系列产品有: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芬达、雪碧、阳光、醒目、天与地、津美等。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案例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案例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案例一、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一场被喊停的估值博弈。

1. 故事背景。

曾经啊,可口可乐可是雄心勃勃地想把汇源果汁收入囊中。

汇源果汁在当时那可是中国果汁行业的大佬,到处都能看到它那花花绿绿的果汁瓶。

可口可乐呢,作为国际饮料巨头,想着把汇源果汁拿下后,就在中国的果汁市场横着走了。

2. 估值的依据。

可口可乐给汇源果汁的估值那可真是个天文数字,达到了179.2亿港元。

它为啥给这么高的估值呢?首先啊,汇源果汁的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很高,“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这广告语都深入人心了。

它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从大城市的超市到小县城的小卖部,到处都有汇源的影子。

而且汇源在水果原料供应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有自己的果园基地,这就像是有了个稳定的“弹药库”,能保证产品的供应。

可口可乐就是看中了这些,觉得汇源是个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香饽饽”,所以才给出这么高的估值。

3. 结果与背后的思考。

但是呢,这桩并购最后被商务部给否了。

为啥呢?这里面涉及到反垄断的问题。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可不能只看企业自身的价值,还得考虑到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

就算你觉得这个企业再值钱,要是影响到市场的公平竞争了,那也只能是“有缘无分”。

二、迪士尼收购漫威:超级英雄的价值大爆发。

1. 故事背景。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就已经在漫画界混得风生水起了。

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索尔等等,这些超级英雄可是很多粉丝心中的偶像。

迪士尼呢,那可是动画和娱乐产业的巨无霸,旗下有米老鼠、唐老鸭这些经典形象。

迪士尼觉得漫威的超级英雄有着无限的潜力,要是把他们纳入自己的大家庭,肯定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2. 估值的依据。

迪士尼给漫威的估值是40亿美元。

这40亿美元可没白花。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光是那些漫迷们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而且漫威的电影改编权那可是一座金矿,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都能收获高额的票房。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 务部审核了40个项目,其中24都通过了,可口可 乐并购汇源案是首个被“斩”的个案。有说法认为 民族情绪对商务部的裁决起着重要作用。 有专家认为,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中,《反垄 断法》发挥了作用。 但一个不愿具名的专家则透露,他们曾对30多 个案例进行分析以后发现,所有的案例在中外企业 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后发现并购发生矛盾本质上是 企业在股权、品牌与市场等方面的利益博弈,而不 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更不是国家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汇源果汁有着很长 的产业链,可口可乐收购的只 是汇源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 汇源仍拥有果园和水果加工等 产业。而且汇源董事长朱新礼 表示,今后将致力于果园种植 和果汁灌装,着眼于产业链源 头的扩张,对源头资源进行整 合。如果能将果汁、果浆打入 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系统,未尝 不好。因此,汇源被收购是汇 源的一个战略选择,是看重汇 源的长期价值。
汇源品牌发展
从 汇 源 看 收 购
收购前瞻
创办人朱新礼 汇源 果汁 竞争 对手 品牌 延伸
经营业绩回顾
喝汇源果汁, 统一 走健康之路 鲜橙多 以“汇源”为 多喝多漂亮 品牌名称发 美丽、个性 展系列产品, 如果汁系列、 可口可乐 果蔬系列、 酷儿 甚至茶饮料 儿童市场 系列 奇异王果 许三多代言 VC多 汇源牛奶 200双纯 塑身奶 睡前奶
网民的反应

大部分的网友认为并 购失败的理由充分, 也有不少网友对是否 构成垄断产生质疑
外媒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在各种质疑的声音中,外电对于此事的态度尤其值得玩味:美 国《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各大财经媒体几乎众口一辞地认 为,此举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考虑。 《华尔街日报》引用市场咨询公司的数据来说明,可口可乐 与汇源在中国软饮料的总体份额“很难说明是具有垄断性,因 此否决这项交易令中国的外资企业感到大惑不解”。 报道引述律师和投资银行家的话说,“这项裁决是中国《反 垄断法》的牛刀初试,它损害了中国政府反对保护主义障碍的 公开立场。”彭博社则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说,“这似乎与中国 的最佳利益相悖,而对贸易保护主义者有利”。 即便商务部和外交部后来都出面澄清,收购汇源案被否与贸 易保护和外资在华政策无关,《华尔街日报》仍然坚称,“这 一决定可能会成为对海外投资者的一个警告,表明中国可以利 用反垄断法对收购交易施加沉重压力,甚至完全否决交易,尤 其在人们担心领先民族品牌流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1、资金支撑力度不足 2、业务扩张不足 3、公司内部不稳定 4、企业文化不能与时俱进 WO战略(弥补型战略) 1、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健 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开拓融资渠道,创新营销手 段提高产品的口味和质量,增 加顾客认可度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1、与竞争对手适当的合作共同 获取利润 2、选择被跨国企业收购,导入 外力解决汇源的内部治理难题
案例背景
二、果汁饮料市场
从统一鲜橙多和来自可口可乐的酷儿 在饮料市场抢尽风头开始,果汁饮料在中国 饮料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升,发展到今 天,果汁饮料大有百花齐放之势,分析中国 的果汁饮料市场,有如下特点: (一)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二)新老品牌正面交锋 (三)市场开拓尚未完成,上升空间较大
三、双方公司介绍
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92年,目前总 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 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在中国软饮料市场 上占主导地位,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 最受欢迎的软饮料。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 中国市场有超过50种不同饮料。
汇源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 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 名商标”,汇源果汁饮料为“中国名牌产品”, 汇源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荣获国家质检总 局“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汇源集团成立 以来,带动了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中 国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 加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百万农 民奔小康。
三、建议
1、要明确界定外资并购中国企业 行业范围 2、在引进外资并购的同时切实维 护国家经济安全 3、不断完善外资引进和外资并购 相关的法律政策 4、实际应用我国民族品牌发展的 策略
END

12 投资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

12  投资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
朱新礼虽卖掉了载有产品和生产线的上市公司,却保留了拥有果园资源与原料厂的汇源控股公司,其看 重的是对源头的控制能力。
2、汇源品牌的吸引力。
可口可乐公司赶超我国本土品牌的最好手段,除了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就是凭借其 经济实力和娴熟的资本运作,并购知名的本土品牌,加速本土化的布局。而汇源果汁公司的吸 引力就在于,它是我国最大的果汁供应商和出口商,在纯果汁和中浓度果汁市场稳居领导地位,
二者的产品将形成良性互补可口可乐公司在与我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中,无疑将占得先机.
可乐为何要耗费巨资并购汇源果汁公司?汇源果汁公司的三大股东,尤其是实际控制人朱
新礼,购双方,各得其 所的胜算有多大?该并购案有当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呢?
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及其反思
一、可口可乐公司的并购动机 可口可乐公司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拥有 全球软饮料市场48%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可口可乐为何要高价并购汇源果汁公司呢? 1、饮料市场呈现的态势。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碳酸饮料的销售下降, 可乐的市场份额被百事赶超,纯净水方面无法与娃哈哈抗衡,在果汁市场输给了汇源,茶饮料 上则输给了康师傅和统一。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发展饮料业务、加大非可乐市场 特别是果汁市场的经营战略。
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及其反思
二、朱新礼及三大股东缘何接受并购 汇源果汁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汇源控股公司由朱新礼全资控股,其同时还是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汇源果汁 公司的董事长。但曾表示要将汇源做成“百年老店”的朱新礼,为什么要将苦心经营16年才培育出的全国果汁 第一品牌拱手转让他人呢?达能集团和华平基金为什么也选择撒手退出呢? 1、超常的收购溢价 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状况下,该项收购给出了近3倍于公司股价的超常溢价,由朱新礼全资控股的汇 源控股公司将坐收超过74亿港元的股份出让款,并由其出任名誉董事长,可谓是“顺势而为,见好就收”。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案例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案例

谁是最大的赢家(附百事可乐竞争战略)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向汇源发出24亿美元(约合179亿港元)收购要约,可口可乐179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事件顿时成为财经界关注的焦点。

因为可口可乐的报价,高出汇源停牌前股价近2倍,收购市盈率高达23倍。

2008年9月18日,商务部收到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反垄断申报材料。

商务部认为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要求,遂于11月20日予以立案审查,正式进入反垄断调查程序。

调查期间,反垄断局曾认为可口可乐申报材料不合格。

2008年9、10月份,可口可乐又提交了补充材料,2008年11月19日汇源最后一次向商务部提交补充材料。

12月20日,商务部决定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这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商务部审查通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例。

3月18日下午,商务部进一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

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

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国内数据显示,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28.6%。

2008年上半年,汇源饮料总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11.11%。

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截止2007年底,汇源在国内100%果汁市场及中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2.6%和39.6%,处于明显领先地位。

而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0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果蔬汁市场的占有率为9.7%。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

品牌强势 汰
竞争 优胜劣 行业水平提高
协同收益,节省开支、减少成本 将中国果农纳入全球采购系统
受舆论压力(舆论的关注点不是是否构成垄断,而是中国的民族品牌 被外国收购,民间的民族品牌保卫战,对商务部造成无形的压力) 收购前鉴:中华牙膏、小护士、大宝(品牌雪藏、市场萎缩) 杀鸡儆猴:
是否产 生影响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企业为什么很想卖
竞争:一、蓝海战略
(创新市场、寻找差异化产品、刺激潜在需求)
二、红海战略(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进行厮杀)
1、企业之间(1)收购兼并(利用被收购方的产品市场;用很高的收购 代价逼迫对方转型,不再成为竞争对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 强强联手(巩固优势,甚至获得垄断利益) (3)弱弱联手(迫于无奈,对抗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 2、企业内部: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完善服务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国家为什么不让卖
背景:2008年9月3日,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以每股12.2港元,收购中 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总收购价达179.2亿港元。这意味着,若交 易完成,可口可乐将成为汇源果汁的全资控股公司,汇源果汁将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 上市地位。
国家对民企的严重不公平对待,是Fra bibliotek致许多大型民企一卖了之 的原因。
虽然国家一直在力图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可是还是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 不管是在国家政策制度还是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潜规则”,民营企业都遭遇着不公 平竞争。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企业为什么很想卖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1、不是优胜劣汰。我们国企和民企根本没有平等竞争,是一个不等竞争,是劣 胜优汰。(山东钢铁公司本身是一个经营不太好,甚至亏本的企业,但是反而兼 并了经营好的山东日照钢铁公司) 2、不是市场配置资源。除了极少数几个领域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控制了,不要市 场配置资源,但是绝大多数领域,民航、建材、钢铁都需要但却不是实现市场配 置资源。 3、民营企业资本营运困难。银行放贷存在巨大的风险,银行只能把贷款投向看 上去比较安全的政府项目、政府担保的项目,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很难拿到 贷款,或者要高于国企的利率才能拿到。 4、国家政策失公平。民营企业一方面要跟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抢地盘,一方面 又要应对外资的蚕食。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摇摆不定,在市场准入、贷款、 上市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限制和歧视措施。 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包括“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客观上对 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些产业规划都有扶持重点企业、增 加行业集中度的倾向,重点企业、排名前几位的企业,不是央企就是地方国企, 规划照顾不到民营的中小企业。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3篇)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饮料巨头汇源果汁公司,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一起跨国并购案。

然而,这场备受瞩目的并购案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通过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的法律分析,探讨跨国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和应对策略。

二、案件概述1. 交易双方(1)可口可乐公司: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

(2)汇源果汁:中国知名果汁饮料品牌,总部位于北京。

2. 交易标的:可口可乐公司拟收购汇源果汁100%的股权。

3. 交易金额:约240亿元人民币。

4. 交易时间:2008年。

5. 交易结果:因涉及反垄断审查,交易未获批准,并购失败。

三、案件焦点1. 反垄断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反垄断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2. 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在中国果汁饮料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合并后,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引发行业垄断担忧。

四、法律分析1. 反垄断审查(1)申报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①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②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③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4亿元人民币。

(2)审查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经营者集中申报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进行审查。

2. 市场份额(1)市场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市场界定应当考虑以下因素:①相关产品的范围;②相关地域的范围;③市场参与者;④市场控制力。

(2)市场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条,市场份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经营者或者多个经营者生产、销售某一产品或者提供某一服务的总量占同类产品或者服务总量的比例。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案例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例1.案件回顾:2008年9月3日上午,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由于该项收购满足了我国《反垄断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事先申报的要求,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

经由初步审查和进一步审查,商务部最终于2009年3月18日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认为该收购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两个传导效应和一个挤压效应”。

也即是说,集中可能会导致可口可乐公司传导其市场支配地位和品牌,并对中小型果汁企业产生挤压效应。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是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商务部禁止的集中案件,这个案件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所带来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

2.商务部禁止该收购案件的理由:(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案件相关的反垄断法分析:在本案中,将相关市场界定为饮料市场、非碳酸饮料市场、果汁市场,还是纯果汁饮料市场、中浓度果汁市场或低浓度果汁市场,对市场竞争影响的判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商务部将此案的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类饮料市场,理由是:果汁类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之间替代性较低,且三种不同浓度果汁饮料之间存在很高的需求替代性和供给替代性。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的理由
1、容易形成垄断行业 外资并购对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形成很大挑战,必须予以控制, 通过我国的反垄断法来禁止其合作。 2、保护我国民族品牌企业 案例中提到随着大宝、乐百氏、中华牙膏、娃哈哈到汇源, 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就这样一个个被“吃掉”了,为 了保护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的存在。 3、 维护我国果汁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果汁行业的原本就过于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 空间,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 搭配、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 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从而产生强强联合得叠加效应,影响 果汁市场的正常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 的产品。 4、并购成功会削减我国国民经济收入 可口可乐公司成功收购汇源果汁集团,则这两家企业的合并 必然使得中国的果汁市场的竞争性大大减弱,结果引起整个国家 经济收入的减少。政府就必须采取政策,禁止这次收购。
Thank you!
并购的动因及效应(横向并购)
1.获得规模经济 2.企业扩张 3.降低交易费用 4.战略调整理论 5.经营协同效应 6.管理协同效应
可口可乐方面
汇源果汁方面
1.收购高价的诱惑 2.汇源果汁自身面临 资金及经营压力 3.经营协同效应: 4.财务协同效应: 5.战略调整效应:
可口可乐并购方方 1、获得规模经济 面 Content
可口可乐和汇源同属于饮料食品行业,并购类型属于 横向并购。可口可乐想通过并购影响力极大地汇源果汁来 扩大经营规模,集成规模效应,扩大销售市场。 2、企业扩张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主要是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实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力,迅速占领中国饮料市场,扩大自己的规模。 3、降低交易费用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利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供应链缩短,降低果汁研究及 市场研发成本。 4、战略调整理论 可口可乐想急切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以缓解碳酸饮 料的低迷和衰退。而汇源果汁主要生产水果原浆等高溶度 的饮料,可口可乐想通过并购汇源果汁进军高溶度饮料的 市场,挑战战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5、经营协同效应 可口可乐主要经营的是碳酸类饮料,而汇源则以果汁 类为主,两者形成互补,能更好地占有饮料市场。 6、管理协同效应 可口可乐公司将会充分利用其跨国饮料公司的国际专业优 势和管理思想,品牌推广及网络分销,提升汇源运作效益。

案例7:可口可乐179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

案例7:可口可乐179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


1- 8
商务部否决收购理由一:保护消费者利益. 商务部否决收购理由一:保护消费者利益. 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 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 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 售果汁饮料, 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 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 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 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 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 品.
1- 11
反方观点:保护民族产业 要保护关键市场. 反方观点: 要保护关键市场. 要树立民族产业大旗, 要树立民族产业大旗,不是通过禁止无进 入门槛的行业并购, 入门槛的行业并购,而在于通过公平的规 则把握关键市场. 则把握关键市场.政府就是想保护国内生 产商的利益,也得保护到位才行. 产商的利益,也得保护到位才行.
1- 14
尾声: 尾声: 汇源称尊重商务部批复 可口可乐称不再收购 汇源果汁股价全天暴跌42%, 汇源果汁股价全天暴跌42%,可口可乐股 价小涨
1- 15
思考与讨论
1,你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未通过审查 怎么看? 赞成还是反对? 怎么看? 赞成还是反对? 2,你认为此事对汇源有何影响? 你认为此事对汇源有何影响? 3,你认为这一事件是否影响外商在中国 投资? 投资?
1- 5
公告称,倘收购建议完成,可口可乐公司 公告称,倘收购建议完成, 有意让汇源继续经营其现有业务, 有意让汇源继续经营其现有业务,并作出 重大承诺, 重大承诺,依靠汇源的现有品牌及业务模 式壮大业务,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式壮大业务,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并为汇源雇员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并为汇源雇员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可口可乐全资收购汇源果汁案,尚需得到 可口可乐全资收购汇源果汁案, 中国监管部门商务部的批准. 中国监管部门商务部的批准.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1886年,总部在美国的亚特兰大,是世 界软饮料销售的领袖和先锋。 192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设立了 第一家分公司,1979年又重返中国。
可口可乐公司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亦是全球最大 的果汁饮料经销商。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可口可乐产品 畅销世界超过200 个国家及地区,拥有全球软饮料市场48%的 市场占有率。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 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Hale Waihona Puke 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 场的控制力 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商务部最终否决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作出了最终裁决,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 汇源公司。这成为2008年8月1日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 被否决的案例。 商务部随后在3月24日公布了一份详细的“答记者问”。其中显示, 正是对于“传导效应”的认定,导致了商务部反垄断局做出最后的裁 决。商务部援引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认定,可口可乐公司在 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为60.6%,同时,在资金、品牌、 管理、营销等方面已经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在碳酸饮料市场具有市场 支配地位。
汇源方面的考虑
二、汇源发展进入瓶颈 2007年生产成本上升22.8%,营销成本增加50.3%,但价格只提高7.5%。
根据2008年9月9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汇源果汁销售额和毛利率双双下降,增 长速度放缓迹象明显。前六个月汇源果汁毛利仅为3.9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5.033亿元下降了22%,降幅明显。上半年汇源果汁销售额12.94亿元,较2007 年同期减少7076万元,其中主营业务中的果汁产品收入下降7个百分点。公司摊薄 后的每股盈利仅为0.07元,较2007年的0.25元降幅高达72%。汇源果汁还首次出 现了大规模裁员,薪金与福利也在减少。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例分析案情简介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收购Acquisition 定义:收购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票以获得对卖方企业的控制权汇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另据汇源2008年半年报显示,汇源上半年总体销售额约12.94亿,其中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销售额就达7.437亿。

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1886年,总部在美国的亚特兰大,是世界软饮料销售的领袖和先锋。

192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分公司,1979年又重返中国。

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2亿美元。

产品以可口可乐、雪碧、酷儿等为主导产品覆盖碳酸饮料、果汁饮品、汽水、茶饮料等几大领域。

汇源的动机赢在溢价公众股东回报丰厚并购效应力推产业升级汇源赢在溢价可口可乐对“中国汇源果汁”的全资收购出资达到25亿美元,折合约189亿元港币。

相当于收购公告发布前一天“中国汇源果汁”市值的3倍,为其上市发行价的2倍,如果此项交易能够成功,汇源集团借助股权交易将获得其中近80亿元港币。

公众股东回报丰厚法国达能集团、美国华平集团、全球三大发展银行之一的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等在汇源中都有较多持股。

这一次,借助可口可乐的参与,两年实现收益翻倍,上述股东也成功实现“套现”,完成了资本“退出”或投资价值增值的目标。

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因为它们通过转让下属子公司,实现了有形资产的增值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变现。

并购效应力推产业升级汇源方面希望通过合作,把将近1万名员工送进了可乐的大学堂,这些人,将会为推动中国饮料工业和中国食品产业链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分享了WTO的经济红利,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WTO,入世、并购、投资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

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北京。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这一收购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二、案例分析1. 并购背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份额。

当时,中国果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果汁的需求不断增长。

汇源果汁作为中国果汁市场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可口可乐希望通过收购汇源果汁,迅速提升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2. 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引起了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任何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金额超过了申报标准,因此需要经过反垄断审查。

(2)文化差异可口可乐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在收购汇源果汁后,如何融合两家公司的文化,保持品牌价值的同时,又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是可口可乐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案例处理(1)反垄断审查结果经过严格审查,商务部于2009年3月18日宣布,由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不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因此不予批准。

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导致中国果汁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2)收购失败后的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失败后,对两家公司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汇源果汁失去了与国际巨头合作的机会,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而可口可乐则失去了进入中国果汁市场的重要途径,不得不重新制定市场拓展策略。

三、案例分析总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是一起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和复杂的文化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案例由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崔锐撰写而成,作者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本案例仅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不表示企业成败极其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一、背景 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汇源果汁2008年9月3日在香港对外宣布,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以约180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资料显示,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现代化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达220多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水果原浆、浓缩汁、果汁、蔬菜汁等400多个品种的产品,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自1979年在中国开展业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带气饮料品牌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拓展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

可口可乐公司希望通过收购汇源提高其在中国饮料市场的份额。

按照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这桩并购案必须要获得中国商务部审核通过。

2008年9月8日,国内企业欲联名上书反对收购案;2008年11月19日,汇源最后一次向商务部提交补充材料;2008年11月20日,商务部正式进入反垄断调查程序;2008年12月5日,中国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称已经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新闻正式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

二、原因分析2(一)朱新礼卖汇源果汁的理由1、战略转型——从做产业链到专注产业上游的转型。

除了将要卖掉的上市公司,汇源集团还有很长的产业链:种子、树苗、果园、水果加工、果汁灌装等。

中国水果上游加工市场发展空间巨,每年有2亿吨水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工业加工,目前整个工业加工比例不到8%。

所以,在收购协议达成的同时,汇源方面提出了可口可乐上游采购的约定。

与可口可乐的合作,朱新礼预计可以调动500亿的资源来做果汁饮料的上游。

同时,凭借可口可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卓越的运营能力,其在果汁领域将有很高的增长前景。

汇源集团作为上游供应商将开辟巨大的蓝海。

2、竞争激烈,发展减缓。

在国内列强夹击和国际巨头入侵的情况下,汇源果汁业绩不增反降。

统一的“鲜橙多”、“蜜桃多”、康师傅、农夫果园、娃哈哈果汁等等国内果汁品牌都在全面迅速发展。

美汁源果粒橙占9.7%的市场份额紧随汇源果汁10.3%的份额之后;百事可乐已将旗下最大的果汁饮料品牌果乐、Tropicana 引入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汇源的销售额遭遇瓶颈,连续好几年都在20多亿元徘徊。

20多家罐装厂的利用率不足50%。

2008年上半年,汇源销售额下降5个百分点,毛利润同比降幅高达22.2%。

作为上市公司,汇源果汁面临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汇源果汁还失去了四川、贵州等三个省的销售区域。

3、公司发展缺乏资金。

果汁饮料市场已经演变成一个高资金投入的市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从原料基地的建设、运输和加工环节,广告推广,一直到销售渠道,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额度。

虽然,朱新礼有高超的筹资手段,汇源果汁作为上市公司拥有融资平台,但是在大规模的果园基地建设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加之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汇源还是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压力。

4、核心产品单一,新产品表现不佳。

汇源集团旗下有200多种果蔬汁饮料产品,其中主要是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

汇源在这两个领域一枝独秀(有资料说,中国的果汁浓缩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与汇源的巨大市场份额有矛盾,如果是事实,这也应该是汇源集团专注上游的一个理由),而在低浓度果汁饮料领域可口可乐、统一等具有强势地位。

在汇源体系中的品牌有十余个,包括朱新礼寄予厚望的“奇异王果”,均无大起色。

而按照整个市场空间来看,中低浓度的果汁饮料占市场的比重远远高于中高浓度果汁的市场比重,在拥有大量消费者的低浓度果汁饮料(果汁含量低于25%)市场,汇源的市场占有率只有7.6%。

5、经济形势不好。

通货膨胀导致成本压力增加,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上3涨,内销很不稳定。

2008年后基本食品通胀非常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汇源的销售增长和毛利率都出现下降势头,营销成本却在攀升,成本的增加使得利润不断被摊薄,这给汇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6、投资者高位套现。

达能向汇源派驻了包括市场总监在内的诸多高层参与汇源整合。

此外,汇源所处的果汁业务也不在达能已经划定的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医疗营养品四大主业之列。

由此可以看出,达能并没有把投资汇源果汁看做是产业投资,而是追求套现利润的工具。

7、竞争优势不突出,除资本运作优势稳定的原料供应外,与同类企业相比优势不明显。

在品牌的推广上,不及农夫山泉;在渠道建设上,跟娃哈哈、康师傅无法竞争。

因此,朱新礼选择把精力集中的上游,与他最熟悉的果农打交道,做到扬长避短。

8、将汇源上游业务进入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系统。

收购协议规定,在同等条件下,可口可乐要优先采购汇源的浓缩汁。

汇源集团可以趁机打入可口可乐全球的采购系统。

可口可乐已经同意将果粒橙的原料采购从巴西转移到汇源果蔬基地。

汇源可以利用整合优势做大上游产业链,下游强强联合带动上游发展。

(二)可口可乐并购的理由1、整合渠道和物流。

可口可乐的物流成本约占到一瓶可乐成本的20%到30%,物流是其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环节;汇源果汁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下游销售的物流系统投资与建设,已经拥有3804家经销商、8000家分销商。

2、中国果汁市场的潜力及并购之后所占的庞大市场份额。

3、丰富产品线,扩大市场,提升盈利能力。

如果可口可乐能成功接手汇源,将对汇源现有资源和产业结构进行整合,并厘清如何发展两公司合计20%的果汁市场份额的思路,将其他弱势的参与者排挤出局,实现较高的利润。

4、可口可乐果汁的产品线不健全。

虽然在低浓度果汁中,果粒橙占据第二的市场份额,但是没有纯果汁。

通过收购战略,保持碳酸饮料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扩大果蔬市场占有率。

5、健康生活的理念对碳酸饮料越来越多的威胁,在果汁的领域发展可以分散风险,也是一个利润增长点。

6、汇源果汁财务稳健。

从中报看,汇源的负债与资产比率并无明显变化,2008年中报18亿的流动资金虽然比2007年的25亿要少,但相对报表上15亿左右的4总负债,汇源手握的现金仍然是充足的,何况其在今年上半年还发行了6亿多的可转换债券。

7、汇源品牌价值大。

汇源集团的品牌价值从2006年的20.5亿元飙升至2008年的28.56亿元,跃居中国食品行业第二位。

可口可乐会拉拢相当一部分汇源老客户,得到更多的客户源,借汇源的“名”来造自己的“势”。

8、比自建生产线和渠道划算,并且汇源果汁具有原料与生产链优势和技术工艺优势,降低果汁研发及市场开拓成本。

三、各方对并购的回应(一)可口可乐公司对并购案的回应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小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细节由于涉及商业机密,不表透露,但之所以收购汇源,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有关。

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带气饮料如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产品销售的的已经很好,而同时也希望增强其不带气饮料如水、果汁等产品业务的发展。

她表示目前可口可乐旗下的美汁源和果粒橙这两款果汁饮料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两个产品加起来市场份额也不算大。

此外两个产品只是果汁饮料,而不是纯果汁。

可口可乐想要在纯果汁产品业务上有所发展,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收购现有的果汁品牌。

而汇源果汁在国内果汁市场发展很成功,其品牌和全国的生产、销售网络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现有产品并不冲突,反而形成互补。

因此能够得到汇源三家股东同意,收购汇源果汁对于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发展纯果汁业务的机会。

(二)汇源对并购案的回应对于此次收购,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汇源方面不愿做过多评论。

只是表示可口可乐的收购应该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太大的变化。

另据了解,可口可乐若完成对汇源的收购,汇源果汁的创始人、现任董事局主席朱新礼将转任名誉主席。

同时根据朱新礼与可口可乐方面签署的不竞争承诺,他在收购完成的两年内不会在中国经营或参与经营任何可能与汇源核心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但其中不包括乳制品。

5(三)商务部对并购案的回应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可口可乐申请收购汇源果汁一案,中国商务部将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依法行事,反对市场垄断,但支持正常的市场行为。

该发言人表示:“一旦商务部收到有关申请,我们会立即根据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理。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

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

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四)社会对并购案回应由于《反垄断法》刚于2008年8月1日出台,公众最先关注的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产生的垄断嫌疑。

在67787名网友参与的这项调查中,68.49%的人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会形成产业垄断;25.46%的网友则认为这只是一起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远远不能上升到垄断的层次。

四、可口可乐并购案被禁的三大焦点(一)焦点一:是否造成垄断目前国内果汁行业行业集中度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会否造成垄断,始终存在争论。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第一,并购会不会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如果会,就否决或者禁止并购。

第二,果汁行业发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怎么样做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对消费者有好处,对国家经济发展更有好处。

“这要看是不是真正造成垄断,如果是,就要消除影响。

如果并购损害很小,就没有必要去禁止。

”6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吴晓波认为,商务部阻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理由不成立,饮料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政府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此举会让人们对中国市场的并购理念和中国市场化的走势产生怀疑。

(二)焦点二:是民族情绪还是法律作用根据商务部的数据,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审核了40个项目,其中24个都通过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首个被“斩”的个案。

有说法认为民族情绪对商务部的裁决起着重要作用。

有专家认为,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中,《反垄断法》发挥了作用。

但一个不愿具名的专家则透露,他们曾对30多个案例进行分析以后发现,所有的案例在中外企业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后发现并购发生矛盾本质上是企业在股权、品牌与市场等方面的利益博弈,而不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更不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