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及其战略选择
中部崛起的战略取向与政策选择
人们思想观念陈 旧保守 , 体制机制不活 , 经济活
中部 崛起 的战略 取 向 与政 策选 择
耿 德 建
( 南省 人 民政 府 发展 研 究 中心 , 南 河 河 郑 与 中部 地 区崛起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 济 发 展 的外 部 环 境 发 我
为联 动性 动力 机制 , 中部地 区迅 速 崛起 和协 调 对
制定 发展 蓝 图 , 变 目前 中 部 六 省 争 做 龙 头 、 改 难 以协 调发 展 的局 面 , 步 形 成 群 龙 共 舞 、 舸 争 逐 百
流 的发展 格局 。
发展 有加 速 作 用 。六 项 动 力 机 制 是 一 个 有 机 整
变; 由过 去重型 工业 优 先 发展 向消 费 工业 优先 发
的节点 , 至是 我 国经 济发 展 避 免 拉美 化 的 试 验 甚 田; 为局 部 经 济现 象 , 们 不 敢 奢 望 中部 地 区 作 我 超越 其他地 区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 隆起 带 , 只 而
趋 同。各 省 应 在 协 调领 导 小 组 统 一 规 划 指 导 下
真 正属 于企业 的权 力 还 给 企业 , 属 于 市场 的功 把 能 还给市 场 , 属 于 社 会 的功 能 还 给 社 会 , 高 把 提 政府 工作 效率 , 化经济 发展 环境 。 优 上述 六项 动 力 机 制 , 、 一 二项 为 内 生 性 动 力 机 制 , 中部 崛起 的决 定 性 因 素 ; 、 是 三 四项 为外 生 性 动力机 制 , 中部 崛起 起着 促 进 作 用 ; 、 项 对 五 六
务 型转变 。进 一 步 推 进 政 企 分 开 , 政 放权 , 简 把
河南谋划“中原崛起”(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初冬的中原大地热流涌动!继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10月底落户郑州之后,11月12日,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开盘。
这是国内首家,辐射中部六省和山东、浙江两省,周边省份投资者纷至沓来。
同日,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开幕,上演一场300多个项目、千亿元资金的资本盛宴。
今年以来,河南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大项目、大投资让人啧啧惊叹!前三季度,河南实际利用外资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居中部六省首位。
招商引资对于全省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达到1/4。
河南正全力谋划“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
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
经过精心构架,合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魅力初现,成为中原崛起新亮点。
崛起之源在承续——历届省委探索,亿万人民热望,中原崛起再聚力中原崛起,是亿万河南人民的梦想和热望。
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为之不懈努力,持续探索,付出了智慧与汗水,播种下信心和渴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团结奋进、振兴河南”,提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高一低”发展目标,并初步形成了“中原崛起”的思想,提出“加快中原的振兴和崛起”,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进入21世纪,河南省委进一步确立了“中原崛起”发展战略,并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写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细分的大势,河南要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没有强劲有效的大载体不行,没有敢作敢为的大手笔不行,没有高瞻远瞩的大思路不行。
中原崛起是河南发展总的战略,但“中原”和“中原崛起”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从行政区划角度讲中原是什么概念?从区域经济角度讲中原又是什么概念?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河南工作伊始,就刨根问底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成长空间大的区域来说,城镇化的路子该怎么走?或者说,我们是沿着沿海地区城镇化的路子再走一遭,先发展小城镇,待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发展大城市呢?还是大、中、小城市并举,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也鼓励大城市的发展,直接形成现代的城镇体系,引导各类经济活动按照成本收益最优化原则分别落户于不同层级的城市,同时满足各经济活动主题对居住空间的不同偏好?答案显然是后者。
这有两点理由: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是从农村起步的,当时中国社会还是城乡严重隔绝的典型二元结构,存量城市对于农村的要素有着无法打破的壁垒。
农民自己办的工业无法进入城市,只能在自己村上或镇上落地。
农民不得不自己在工业聚集的地方建设小城镇。
在二元社会结构已初步被打破,要素进入城市的壁垒已经解除,城市已经张开双臂欢迎各种要素进入的今天,显然已经没有必要再人为地按照沿海地区先发展小城镇然后再发展大城市的路子走一遭了。
其次,沿海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制度背景条件下在已有城市之外大量发展小城镇是不得已的选择,已经付出了浪费土地资源和城市功能欠缺的惨痛代价。
现在,如果再将小城镇作为农村工业和农民转移人口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大、中、小城镇共同发展,各类经济活动及其主体合理选择落地空间,那自然就不是科学的城镇化道路了。
第四,盲目撤村并点与要素聚集趋势背道而驰。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来的,就是要把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放在城镇化这个大背景中统筹考虑。
这个大背景就是目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要流入城市。
如果我们不顾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基本趋势,急于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将旧村翻新,或者急于进行村庄合并,那很有可能成为新时期的重复建设工程。
因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的基本流向是城市,旧村翻新和村庄合并意味着人为地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渠道拦腰截断了,这显然是在为城镇化设置壁垒。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李燕燕(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一、中原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中具有经济社会同质性的特点中原经济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原崛起
中原崛起关键字:中原崛起、政策、农业、工业、旅游、提纲:1全球化与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2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与政策3中部崛起中的农业与农区发展4中原崛起中的工业化、旅游业中原崛起”计划是河南省在2003年胡锦涛主席在视察河南时,对河南省委提出了“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后提出的经济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把“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总目标。
全球化与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中原崛起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
中原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信息化和新兴工业化等重要发展机遇。
中原要崛起,必须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外部支持的同时,着眼于培养自主增长能力。
首先要转变其赶超战略,利用市场力量充分发现和利用其比较优势,为其中长期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立足交通、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禀赋条件,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积极吸引FDI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通过模仿和创新,加速技术前沿向发达经济的收敛。
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与政策中原不能再单纯定位为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而应定位于现代化的商品粮和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或增长极。
中原崛起的基本路径在于,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就业岗位。
中原崛起的基本思路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历史性地加速城镇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原地区在全国很重要,但目前发展很困难,原因之一是国家不公平的区域政策。
中原要崛起,无论是从效率的角度或从公平的角度,国家都有责任对中原进行政策援助。
包括帮助打造中原粮食核心主产区;构造中原地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同时,中原城市群可以发展优势产业。
中原地区资源丰富,有农业、
能源、制造业等多个产业的基础。
可以通过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打造中原
城市群的特色产业,提升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比如可以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可以发展能源产业,提升能
源供应能力,为城市群提供更稳定的能源保障;可以发展制造业,提高制
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
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加大
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整个城市群的运输和交
流效率。
最后,中原城市群还可以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引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可以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支持,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创新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为中原城市群的经
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
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
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
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
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中原崛起
作者简 介: 晚鹏 (9 3一 ) 男 。 谷 17 , 河南舞 IA. r 。会计 师. m 经济师 。
二十多年经济 的高 速增长 , 使约 两亿农 村劳 动力 进 入非农产业 , 大 地促 进 了我 国城市 化进 程。18 极 90 年 一 02年 , 国 的 城 市 化 水 平 由 1. % 提 高 到 20 我 94 3.% 。但是 , 界上人均 G P水平相 当的国家相 91 与世 D 比,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明显偏 低。 目前 , 国还有 约 8 我
( ) 市在 经济发 展 中的作 用将进 一 步扩 大, 三 城 大
城 市圈将成为 区域 经济发展 的主导力量
的 04 … , 国际公认 的警戒线 。 .5 超过 地 区差距 既是 长期 以来 区域经济发展 历史过程 的
综 合反应 , 也是 现实 的内外部 环境 条件差 异综 合影 响 的结 果 , 同时也 与经济 社会发 展水 平及其 所处 的阶 段
低。 ( ) 二 国内统一 市场 建设正在加 强 , 地方保 护仍 但
然在相 当程度上存在
随着基 础设施 的完善 、 场化 改革 的深 入和各 种 市 整顿市 场秩序 工作 的开 展 , 地方 保护 在一定 程度上 受 到了削弱。然 而 , 目前 地方保 护仍 然相 当严 重地存 在
展, 逐步追赶发达地区 , 达到相对平衡 的发 展状态 。找 寻适合 我国国情 的 区域 发展 战略 , 促进 区域经 济协调 发展 , 实现 中原 崛起 , 奋力 是摆 在我 们 面 前 的 当务之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1期
黄河科技 大学学报
J U A F HU N HE S N V R I Y O RN L O A G &T U I E ST
中原崛起战略布局新构想
河 南省 未 来 发 展 进行 战 略设 计。其 设 计 的总 体思路 是:从国家宏观区域尤其是中部崛起 的大背景出发,立足河南的发展实际和比较优 势,以河南省地域资源为依托,以社会经济发 展现状为基础,突出区域优势,强化原有产业 发 展 规 模,增 加产业辐 射力度,适度 调 整 产业 布局 结 构,力求 战 略布局 覆 盖 全省,不同地 域 产业重点突出。
建 成 后,将 极 大 地 改 善 本 区域 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的条件。(3)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特征,从战 略上综合考虑,本区主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着力培育电子 信息、生物、新 材 料 等 新 兴 先导 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形成河南 省轻重工业并举的综合性产业聚集区。
郑 州市:充分发 挥 郑 州市 交 通、信息 枢 纽 的区位优 势,重点 发 展 信息产品制 造 业、汽 车 制造业、生物化工和食品制造业,形成资金技 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洛阳市:重点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 加 快 装 备 制 造 业、石化 工业、铝电 和 建 材工业 发展。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把洛阳市建 成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 开封市:根据开封人 文资源丰富的特点,又是我国七朝古都,因此 应该重点发展名城旅游业及休闲服务业 ; 许 昌市:以轻工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器、卷烟以 及农业科技 ; 新乡市: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以及 环保电池、电子电器的产业发展。 3.2 “一弧”
焦作市:重点发展能源工业、旅游业、有色 金属冶炼业 ; 济源市: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建 材工业 ; 三门峡市: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能源工业及林果业 ; 南阳市:重点发展石油化 学工业、能源工业、旅游业。 3.3 “一带”
为中原崛起献计献策
为中原崛起献计献策“大中原经济区”是在1985年中原经济协作区建设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提出的新的经济模式。
当下,观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首要任务都是发展经济,这一任务在近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当然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其他方面亦不能被忽略。
从高校的角度思考,我想谈一下几个问题:一、人才和科技。
谈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人才和科技的问题上,因为他们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撑。
而,在人才培养与科技的创新中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状是我省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当低。
这就要求省内一部分高校必须调整其发展模式。
不仅要从单科性学校向综合性学校发展,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特点,要有特长,要能培养出人才。
学校的发展要伴随着人才的培养科技的创新,或者说二者应起到相互推进的作用。
否则学校只是规模变大,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发展,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发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建国虽不过百年,但取得的成绩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
此过程中我们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学会了很多发展的思想。
比如改革开放。
但是至今我们中原仍未见崛起,甚至连崛起的迹象都没看到,所以我们的思路是不是出了问题呢?试想,我们如果想在IT行业有所建树,我们肯定不会选择开发操作系统:如果们想在生产制造行业有所成就,我们肯定也不会选择汽车。
因为微软,因为有德国。
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就要从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或者是我们已经领先的领域切入。
比如我们可以率先大力做环保,强力推行新能源。
数年数十年后,提起环保,提起新能源或是其他的东西,我们是先驱。
仅此一点就可以带动整个中原的经济发展。
“大中原经济区”,即跳出行政区划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所谓“大中原”;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的新模式。
这本身也是一种也同上述的转变思路是想耦合的,我想这也是“大中原经济区”的必由之路。
三、扭转河南人才流失。
中原崛起战略
依托现实基础,建设中原经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当前,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连成一线,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东部沿海经济布局,中西部经济区布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和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内陆人口和经济密集的重要区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区域内经济互补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和形象日益凸显。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布局。
战略定位: 一.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四.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发展目标:一.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二.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三.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四.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五.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看,还是从农业基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来看,中原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激发发展潜能,推动巨大的内需潜力向现实需求转化,在中部地区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能够坚定广大干部群众信心、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统一思想意志,使大家为加快发展共同努力的战略构想。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河南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温家宝总理要求河南把握省情、发挥优势,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为全国大局做出贡献。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明晰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为我省优势的发挥提供更大的战略平台,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推动中原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中原崛起的SWOT分析及对策
中文提要中原崛起的SWOT分析及对策河南正在全力推进的“实现中原崛起”目标,与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目标是一致的,符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中原崛起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河南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现代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河南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怎么样把一个农业大省变成一个农业强省,而且要努力解决好城镇化的问题。
Eenglish summary: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Emerging inCentral Plains" realize Central Plains emerges " goal that Henan advance with all strength, the goal of " promoting the middle part to emerge " with the country is unanimous, accord 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 east interdynamic demands hav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 mutuallying promote , developing new pattern together of China and Spain. The course of emerging in Central Plains is actually such course with modernized all respects as industry , agriculture of Henan ,etc.. Henan in this cours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advantage of henan, how one agriculture heavy to is it turn one agriculture better province into to save henan, and should settle the problem of the urbanization well hard .关键词:中原崛起SWOT分析对策一引言(一) 中原概况河南省古称“豫州”,简称豫。
中原崛起的战略构想
中原崛起的战略构想内容提要:中原崛起是河南省政府实施的战略举措,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独辟蹊径提出了沿黄河两岸构建经济走廊,培育产业集群,从而形成经济隆起带,带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构思。
关键词: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经济走廊产业集群为了改变中国中部地区落后的局面,中国政府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中最大的省份,其发展思路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这一战略实施,为此,河南省政府果断地提出了“中原崛起”战略。
本文认为,在黄河两岸建设经济走廊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新思路。
一、中部崛起战略与中原崛起战略1.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是指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地区不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①统计显示,人口占全国30%的中部地区1978年到 2005 年中国的GDP总和中部地区只占26%,进出口额仅占全国的3%,利用外资水平不到全国的7%。
在投资方面,200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48.6%,中部6省为44.3%,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全国人均投资6776元,中部6省为447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
②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2006年4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强调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部地区的发展状况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出台积极的鼓励政策,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中原崛起战略:在中部的六省中,河南省地处中心位置,人口和经济总量最强,为了抢占中部崛起的制高点,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崛起的战略,确定了以郑州为中心、沿着中心500公里左右的9个城市,组成一个中原城市群,③由中原城市群来带动整个河南经济的发展,从而在中部崛起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略论中部崛起的十大战略
业的优质化、 规模 化 、 织化 和工 业 化 , 而 逐 步 推 动 农 业 的高 组 进
家支持 中部地区发挥 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 , 加快改革 开放 和发 展步伐 , 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 品粮基地建设 , 加强基础设施
大 战略 问题 。 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促
进 中部地区崛起 ,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 形成 东中西互动 、 优
势 互 补 、 互 促 进 、 同发 展 的新 格 局 。 ” 相 共 同时 进 一 步 强调 :国 “
实施 “ ” 农 字战略 的实质是 “ 画好 山水 画 , 写好 田园诗 ” 即既要 ,
技 术 与 市 场
军
专 髓 瓣 褒
略论 中部 崛起 的 十大 战略
王世红
( 尾 职 业技 术 学院 经 济管理 系, 东 汕尾 汕 广 5 60 ) 16 0
摘 要 : 中部 崛起 , 略 是 关键 。立 足 于 中部 现 实 , 扣 战略 的 选 取 , 总结 前 人 成 果 的 基 础 之 上 提 出 了可 供 中部 崛 起 参 战 紧 在
2 “ ” 战 略 农 字
到位 , 对市场环境培育欠缺 ; 人们安于现状 , 缺乏创业冲动与创 业精 神 , 存在“ 、 、 心理 , 等 靠 要” 民营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等 。 对此 种种现象 , 只有 通过新制度改造 旧制度 , 才能从根本上得 以改 观。 另外 , 对一些 习惯性事物也应大胆质疑 , 通过争鸣达到深化 认识 的 目的。如应深化对中部地 区概念的认识 , 这个概念最早 是在我国制定 “ 七五 ” 计划 时明确划分了东 、 、 中 西部三个经济
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层
大中原经济区大中原经济区为寻找到崛起的突破口,制订了“大”规划,并打算将这一规划申请、上升至国家战略。
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一旦“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将会对全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提供范例。
大中原经济区,即跳出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所谓“大中原”;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的新模式。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中,北依,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皖西北、晋东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宿州、、亳州,山东菏泽、,河北邯郸、,山西的、长治、等周边省份约12个。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为骨干,以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htm总体要求“四个”定位: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是全国综合和物流中心,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五新”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两步走: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支撑的核心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六个”突出: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二是突出“三化”协调,三是突出载体建设,四是突出改革开放,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六是突出服务大局。
战略布局“三区”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洛阳、商丘、开封等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地区(2篇)
第1篇摘要: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政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本文从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意义、目标、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背景与意义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2. 意义(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全国经济一体化。
(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提高中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二、目标与重点领域1. 目标(1)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到2020年,中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2. 重点领域(1)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3)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人才支撑能力。
中原崛起目标的提出与深化
中原崛起目标的提出与深化“崛起”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或对全局有重要影响力的强势地区。
所谓中原崛起,简言之,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使河南成为与其历史传承、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中原崛起”的提出与演进从目前可以查到的文献看,最早提出“中原崛起”概念的是李长春同志,时间是1992年1月。
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长春同志以《加快改革开放,实现中原崛起》(收入1997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团结奋进振兴河南》一书)为题撰文提出:“从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出发,为促进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快中原的振兴和崛起”,并指出,“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中原一定能够再度崛起”。
200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对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的题为《埋头苦干实现中原崛起》的访谈。
李克强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正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世界性产业转移也由我国沿海向内地延伸,河南这样一个中部省份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在中原崛起。
”2003年7月,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对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举措、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第一次以省委全会决议的形式,向全省人民发出“实现中原崛起”的号召。
此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中原崛起的内涵和目标做了进一步梳理和凝练。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充分肯定了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指出中原崛起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河南的实际、符合全省干部群众的愿望,要求聚精会神抓好落实,努力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
2006年10月,省八次党代会对新形势新阶段下加快中原崛起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
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选择
住房 实用 美观、 设施配套 完备、环 境
整 洁 优 美 的 农 民集 中 居 住 区 :在 管 理 上 ,应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加 大 公 益性 服
境容量 ,突 出特色 、提高 品位 ,重 点
强 化 区 域 服 务 功 能 , 完 善 基 础 设 施 和
公 共 配 套 实 施 ,增 强 对 农 村 地 区经 济 务 设 施 投 入 , 构 建 多 元 化 的 投 资 渠
一
面 ,首位 城市 的地 位影 响着经 济 区的
型城镇 化发展 的动 力源 。 当前 ,中心
体、服 务共 享、生态 共建 ,构建组
成败 。安 阳作 为 中原 经济 区建 设 中的 城 市规模 小 、吸纳承 载 能力弱 、辐射
重要 一极一一 豫 北 区域性 中心城 市 , 中心 城 市 辐 射 带 动作 用 大 小 至 关 重
Z O G H U O SR C IN H N ZO NT UT C O
绿树成 荫的安 阳洹水公 园
走 “ 三化 ’ ’协调发展 之路 是 实现 中原 崛起 的战略选择
安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 、局长 牛彦军
河 南 日报 推 出 的 《 型 城 镇 化 新
的 坐 标 上 ,谈 新 型 城 镇 化 是 引领 之 急 、之要 、之 重 ,让 我们 更加清 醒、
划 内容和 标准 》,完 成了 《 中心城市
基 础 设 施 完 善 “ 二 五 ” 规 划 》和 十
深刻地 认识 到 以新型 城镇化 为 引领 , 走 “ 化 ” 协 调 发 展 之 路 是 实 现 中原 三 崛起 的战 略选择 。
明确提 出要促 进安 阳、鹤 壁 、濮 阳联 基 础 设施 建 设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等 特
中原崛起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中原崛起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一、实现中原崛起是振兴河南的必然要求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现河南发展的辉煌,归根结底有赖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而实现中原崛起,正是新时期河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必然要求。
(一)河南应对区域经济竞争必须加快中原崛起加快中原崛起进程,是河南应对区域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体已相继破题布局“后危机时代”,出招加快发展。
从中部发展的态势看,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纷纷提出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根据各自发展特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上升到国家层面。
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中部各省纷纷采取措施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作为中部之中的河南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在进一步加大。
一是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在以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为标志的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河南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并不明显,2009年,全省高技术企业利润仅增长2.8%,亏损额却增长443.2%;二是竞相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布局,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这些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准和实施,必然推动相关区域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政策扶持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竞相争夺市场份额。
在全球性市场需求持续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突出的背景下,全国性的由库存调整向产能调整进而调整供给结构的步伐转换将十分迅速,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外向型企业内销布局的完成,使得河南大路产品的市场更为狭窄。
显然,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二)缩小河南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必须加快中原崛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无论是经济发展的量还是质,都远远高于河南。
河南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就必须加快中原崛起进程。
而且,从河南自身发展的趋势看,目前河南的经济总量已居中西部地区首位,但人均GDP在全国却居第18位,虽然已经比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前进了10个位次,但目前在中西部地区省份中仅居中下水平,有一些经济指标并不靠前。
实现中原崛起的路径选择
实现中原崛起的路径选择
孙德中
【期刊名称】《中原市场大观》
【年(卷),期】2003(000)012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孙德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61
【相关文献】
1.为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司法保障——访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道民 [J], 刘改华;马龙
2.在和谐发展中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谈中原崛起战略 [J], 聂汉清;孔丽
3.中原崛起看高山--荥阳市高山镇实现中原崛起纪实 [J], 赵炳煜;王学义
4.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 [J], 曹永
5.看,中原如何崛起——郑州市中原区实现计生工作五连冠纪实 [J], 晓健;柴天生;高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7
6元,在全国3 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2 0位,比全国
O 2
平均水平2
6元低2
6
0元。实现中原崛起的核心指标,是确保2
D
O年的人均G
P达到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人均G 未来1 8年河南G
D
P达到3
O
0
0美元。经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
P年均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1.3~1.4个百分点,达到8.5%~
8.6%。经过努力,这一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
D O O
2年
P在中西部地区的l 9个省市区中排名第7位,低于黑龙江、新疆、吉林、湖
北、内蒙古和湖南。河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中西部1 9个省市区中排在第1 2位(仅比 黑龙江、山西、安徽、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略高)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中西部1 9个 省市区中排名第6位,比中部9省平均水平2
2 6
9元低5 3元。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的经
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要居于中西部地区前列,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河南地处华夏腹地,“得 中原者得天下”是历代治国名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中,“中原平台”的构建,对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
二、中原崛起的可行性
2 0 0
2年河南G
9 D 9
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将大
幅度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l 相关关系看,河南人均消费水平每增加1元。G 0年以来G
D
P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
P要增加2.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居
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G
以目前来算,河南G
D
D
P的拉动是很显著的。如果河南人均消费水平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而释放出来。河南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在“原”字号、高耗能行 业的比重过大,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整个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会有大的提高,投资对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从投资主体看,2
O 0
0~2 0 O 2年;非公有制经
济的投资比重,河南比全国平均低2.2、2.3、4.3个百分点,说明河南民营经济的
中原崛起及其战略选择
吴宏亮副教授
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内容摘要:中原崛起,是河南省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原崛起,就是基本实现河南的工业化,
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
O 2 0
一个巨大的消费动力。同时,如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增长7%左右,到2
年其收入和消费水平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消费市场的快速增 长。河南人口多、市场大,2 费品零售额超过2
0 0 0 0
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
1 8
9.8亿元,是全国社会消
O亿元的8个省之一,说明河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河南目前
2年,河南连续1 0年实现了
“一高一低’’的战略目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1 0.5%,河南年增1 2.9%,年均
增长速度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9.2 0‰.河南为7.7 8‰。低于全国1.4 2个千分点。“一高一低”的背后,是观念、结构、发展战略等方面
的变化。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看,我们将面临经济的国际化、经济的城镇化、经济的工业化
0 0
P将增加3
0亿元。
其五,从经济结构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河南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
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大,2
0 0
2年,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为2 0.9%,高于全国5.5
个百分点。众所周知,农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一般只有5%左右,而第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
速度则在l 0%以上,随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蕴藏在第一产业中增长潜力将随着第
要意义。
首先,从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走出“中原洼 地”,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棋盘中的位置得以较大提升。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之一,在北宋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河南几度衰 落,到新中国成立时,已成为全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1
P达到3 大贡献。
0 O
0 2
0年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即人均G
D
O美元。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届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比现在提高1.5
个左右的百分点。这不仅标志着河南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 其次,从河南自身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完成从农业社会
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对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 会革命”。1
5 2 0 0
2年全省有从业人
2万,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l位;同期职工平均工资9
l
7
4元,相当于全国的7
3.9%,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一国或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生产过程使用较多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竞争 力,那么该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河南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较 低,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四是市场化优势。实 证分析结果证明,哪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哪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性成分就多,哪个地区
1.O 9 4
9年河南省工农业总产值为2
2亿元,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5%: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有5 0.3元,只
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 9%,排在全国2 0位之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有 目共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全国发展水平特别是与东部先进省份相比,仍处于“洼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有近一亿人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均水平偏低的河南来说,就是 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中原洼地”,达到2
工业化就是到2 说,到2 远的。
O 2 O 2
5%、
农业劳动力占6 3%以上,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的1/1 0。基本实现 0年,非农业劳动力要占6 0%以上,城市人口占5 0%以上。也就是 0年,河南的城市人口要翻一番,非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的比例要倒过来,
使河南真正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它对河南社会发展乃至全国的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 再次,从河南与同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位的中西部省份相比来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
和城市化相互融合、经济的民营化趋势。由于河南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大,随着这四大
趋势的推进,我们有理由认为,河南仍可能具有较长时间的经济高增长期,能够保持近年来 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取得比全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实现未来1 8年河南经济年均增长
8.5%~8.6%。
其次,从河南拥有的比较优势来看。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河南位于联结东、中、西三 大地带的中国中部腹地,有着承东启西、接北进南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目前东部加速 产业升级和西部实施大开发的形势下,一方面便于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 移,迅速接受其示范和辐射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将中西部地区发展成为河南的潜在市场, 予以大力开拓。既可以利用紧邻东部沿海的良好区位,又可以积极争取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 策,独具“双优”特点。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河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多种矿
产的保有储量和潜在价值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河南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
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投资少、见 效快。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对开发生 产文化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低廉的成本优势。2 员5
9 4
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为1
8.7
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
9.1%,
0.9
远高于全国7 O%的平均水平,而工业总产值仅有2.2 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l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增
加值总量已居全国前列,但工业落后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近7
9
6.7亿元,居第9位,
占全国的3.5%,财政支出6 民可支配收入6
4 5 4
9.2亿元,居第8位,占全国的4.1%。人均财政收
0 0
入水平不到全国的一半。居民收入水平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2
2年,河南省城镇居
7 0
5.4元,在全国排在第2 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7
2 l
2.8元低1
D
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旺盛强劲。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市场化进程数据说明,河南市场化程 度在中部九省中处于领先地位,非公有制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水平也高于中部其他省份,这说 明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存在活性成分与内在动力。 其三,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看。未来l 8年河南投资需求旺盛。投资仍是拉动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一段时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使河 南仍将是国家重点投资区域之一;高速公路网、大容量电厂及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 都将极大地推动河南投资需求的增加。在融资总量中,河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
O 0
2年河南相当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6 8.1%,相当于
4.5%。
上海市的l 8.1%,是相邻省份湖北、山东、河北的7 3%、6 5.3%、8 0年,河南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将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