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

合集下载

(国家)2003品种审定公告(水稻、玉米)

(国家)2003品种审定公告(水稻、玉米)

2003年国家审定品种公告(部分)稻津优2003 国审稻2003076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341A×97-77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8.7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7天。

株高118.8厘米,根系发达,株型紧凑,茎杆坚硬,抗倒伏,主茎叶片数18个,剑叶挺直短厚,粒椭圆型,稃尖杆黄色,无芒。

每亩有效穗22.9万株,每穗总粒数207.9粒,结实率63.5%,千粒重25.8克。

抗性:苗瘟3级,穗颈瘟3级,叶瘟3级。

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2.3%,垩白米率30%,垩白度6.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2.7%(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629.3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7.3%(极显著)。

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40公斤,秧龄45天左右;2、合理稀植:大田栽插规格为30×15厘米,每穴插2~3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亩氮素用量1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锌肥。

水浆管理要做到浅水栽秧,深水缓苗,浅水分蘖,每亩总茎数达30万时晒田,以后浅水勤灌,灌浆期实行间歇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穗茎瘟、稻曲病和三化螟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中抗稻瘟病。

米质中等。

适宜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中部、北部沿海地区作一季春稻种植。

津优29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77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早花二A×超优一号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0.9天,与对照中作93相仿。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发布2019年天津市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品种(第一批)的通知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发布2019年天津市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品种(第一批)的通知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发布2019年天津市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品种(第一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2.14
•【字号】津农委〔2019〕5号
•【施行日期】2019.0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种植业
正文
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发布2019年天津市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
案品种(第一批)的通知
有农业的区农业农村委,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相关规定,2019年天津市第一批由高碑店市科茂种业有限公司等引种者申请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品种共计114个,其中:小麦品种3个、玉米品种110个、棉花品种1个,现将该批引种备案品种的相关信息予以公布,该批引种备案品种公告号为:津引种〔2019〕第1号。

各有农业的区农业农村委要加强对引种备案品种监管,保证农业用种安全。

各引种者要严谨科学推广引种备案品种,强化引种风险与责任意识,对引种品种的真实性、安全性和适应性负责。

附件:2019年天津市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品种(第一批)目录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
2019年2月14日(联系人:高增尚;联系电话:28450802)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天津市中低产田玉米适宜品种的筛选与比较试验

天津市中低产田玉米适宜品种的筛选与比较试验

《天津农林科技》2020年10月第5期(总第277期)16天津市中低产田玉米适宜品种的筛选与比较试验文章编号:1002-0659(2020)05-0016-03李 健1,王凤行1,隋 华1,侯海鹏1,曹珊珊2,付婷婷1,李宏伟1(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天津市优质农产品研发示范中心,天津 301500)摘要:以“郑单958”、“纪元168”、“科育186”等11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造甲城村和静海区蔡公庄镇蔡公庄村开展中低产田夏玉米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科育186”、“伟科702”、“郑单958”等品种较适宜本试验条件或类似于本试验条件的区域种植。

关键词:中低产田;玉米;适宜品种;筛选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2-01主要作者简介:李健(1990-),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草莓、中草药等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

E-mail:nyzxzhblj@163.com天津市宁河区和静海区土壤多粘重,盐碱含量较高,中低田面积较大,为筛选适宜天津市中低田种植的玉米品种,客观评价各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择11个品种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明确中低产田玉米适宜品种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以期为天津市中低产田今后的玉米生产、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自然对比方法,天津市宁河区选用“郑单958(CK )”、“科育186”、“飞天358”、“纪元128”、“伟科702”、“东单1331”、“京农科728”等7个品种,天津市静海区选用“郑单958(CK )”、“纪元168”、“华农138”、“科育186”、“纪元128”、“东单6531”、“中单856”等7个品种。

每个品种667 m 2,随机排列,3次重复。

1.2 试验概况试验分别在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造甲城村和静海区蔡公庄镇蔡公庄村进行,土壤基础地力见表1。

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一)

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一)

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一)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的改革,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行概述。

一、主导品种1. 大豆大豆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之一,天津市对大豆的栽培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天津市正在培育早熟、优质的大豆品种,并通过加强管理和耕作,保证大豆的生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 玉米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之一。

天津市通过科技创新,正在培育耐旱、高产的玉米品种,并通过套种、深耕等方式,增加玉米的生产量和品质。

3. 青稞青稞是一种优质的粮食作物,也是天津市极具潜力的农产品之一。

天津市通过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管理、提高品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青稞的培育和推广,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主推技术1. 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天津市通过积极推广种植机械化技术,例如农机具和大型农机,以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

2. 环境保护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天津市积极推广环境保护技术,如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3. 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重要技术。

天津市通过引进新的施肥技术,例如超声波探测、作物识别等,实现精准施肥,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们相信,在科技和改革的推动下,天津市农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13933414_早熟抗逆优质棉花杂交种冀8158的选育

13933414_早熟抗逆优质棉花杂交种冀8158的选育

棉花作为抗旱、耐盐碱、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冀东滨海低平原“稻改旱”和滨海滩涂区域的必然之选[1]。

冀东滨海棉区为黄河流域棉区北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棉区,是水资源匮乏与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双重因素的必然选择,棉花常年种植面积为3.33万~4万hm 2,总产量3万t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丰南和唐海,天津市的武清、宝坻、汉沽、宁河和静海等,并有逐年扩大之势。

该棉区的健康发展,郭宝生1,王凯辉1,刘素恩1,王兆晓1,赵存鹏1,李军英2,耿军义1*,王凤行3,耿香利4(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半干旱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棉花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3.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天津300061;4.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针对冀东滨海盐碱区的生态条件,以早熟、抗逆、优质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为目标,结合生态育种、分子育种和杂交聚合育种手段,选育出了高产、抗逆棉花新杂交种冀8158。

该品种纤维品质优良,上半部绒长30.0mm ,断裂比强度31.4cN/tex ,马克隆值5.2,综合指标达到Ⅱ型品种标准;抗旱耐盐性强,产量优势明显,霜前皮棉较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7.74%,居参试品种第1位。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亲本原原种纯度检验筛选,大幅提高了杂交种子纯度。

关键词:棉花;冀8158;早熟;抗逆;优质;选育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7)01-0066-04收稿日期:2016-10-18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6226321D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研发项目“海河低平原粮棉轮作高产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作者简介:郭宝生(1971-),男,河北玉田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棉花种质创新与育种研究。

天津市水稻品种审定和应用概况

天津市水稻品种审定和应用概况
S U J i n g — p i n g , L I U H a o , F A N J u n - s h a n , S U N Y u e , S U N L i n — j i n g , MA Z h o n g - y o u , WAN G C h u n - ai r n , WA N G S h e n g — j u n . L I U X u e - j u n
pe r u ni t a nd di s t ibu r t i o n.
Ke y wo r d s : r i c e ;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 i d e a or f d e v e l o p me n t
天 津处 于黄淮稻 区和 中早粳 晚熟稻 区之 间 ,
天津农业科 学 T i a n j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作 物 栽 培 与 设 施 园 艺
2 0 1 5 , 2 1 ( 6 ) : 8 8 — 9 /
天津市水稻品种 审定和应用概况
苏 京 平 , 刘 浩 , 范俊 山 , 孙 明 , 孙 林 静 , 马 忠 友 , 王 春 敏 , 王胜 军 , 刘 学 军
水稻品种 9 7个 , 其 中常规粳稻 8 6 个, 杂交粳稻 l 1 个, 为促进天津水稻发 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分析了 1 9 8 6 -2 0 1 3年期问天津
市水稻播种面积 、 单产 、 总产和种植 区域布局等情 况 , 提出 了今后一段时期 内的天津水稻育种和产业 发展思路 。 关键词 : 水稻 ; 审定 ; 发展思路
( 1 天津市 农作 物研究 所 , 天津 3 0 0 3 8 4 ; 2 . 天津 市种 子管理 站 , 天津 3 0 0 0 6 1 )

小麦新品种中麦86

小麦新品种中麦86

小麦新品种中麦86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王德梅 王艳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中麦86亲本组合为石麦15/皖麦38,母本石麦15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提供,父本皖麦38由亳州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2008年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及田间抗性鉴定和多点产量比较试验,并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2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2019年同时参加天津市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2021年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发布审定公告,审定编号为:津审麦20210001。

该品种为冬性,抗寒性强,矮秆、抗倒、高产。

关键词:小麦;中麦86;审定;栽培技术小麦因其适应性强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北极圈附近到赤道周围,从盆地到高原,均有小麦种植。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

中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总产量占全球小麦产量的17%左右。

在我国小麦目前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从2002年开始小麦面积少于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总产分别相应占全国的21%左右[1]。

因此,小麦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的总产和单产的稳定提高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选育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小麦新品种,研究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中麦8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经3.5 病虫害防治 苗期可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复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病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线虫病、病毒病等。

化学除草应在冬前完成。

双子叶杂草选用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苯磺隆等;野燕麦和看麦娘选用炔草酸、精恶唑禾草灵等;节节麦和雀麦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等。

小麦孕穗和灌浆期主要通过“一喷三防”技术措施预防蚜虫、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实际生产中可在孕穗抽穗期一次全量喷施,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第一次1987年6月26日)目录天津市农作物审定品种一、冬小麦1、津麦一号(0468)二、水稻2、津粳3号3、津稻1187(1187)4、红旗23号天津市农作物认定品种一、玉米二、高粱三、冬小麦四、春小麦五、春大麦六、水稻七、棉花八、花生九、大豆十、红小豆十一、谷子十二、芝麻十三、蔬菜十四、瓜类天津市农作物审定品种一、冬小麦1、津麦一号(0468):审定编号津审麦1987001(1)品种来源:系天津市蓟县农业推广中心利用(农大139*津丰一号)*(7201*洛夫林10号)杂交选育而成。

(2)主要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直立,生长势强,中晚熟种,长芒,白壳,红粒。

粒椭圆形,穗长方形至纺锤形,穗大,小穗密度中等,千粒重37~40克,蛋白质含量13.1%,半硬质。

株高80~9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色较深,杆坚韧,穗下部节间短。

越冬能力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

耐水肥,成熟偏晚,后期易早衰,对条锈免疫至高抗,抗叶锈,轻感白粉病。

(3)栽培要点:1)适宜种秋分麦,基本苗每亩25~27万株,注意十足底肥,较好冻水。

2)返青后按普通双马鞍型管理。

3)注意后期“三防”,争取粒重。

(4)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各参试点平均亩产295.9公斤,比对照品种丰抗2号增产117%,居五个参试品种首位;1985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5.9公斤,居七个参试品种首位。

1985年蓟县上苍乡夏庄子村种植160亩,平均亩产206.3公斤(5)适应范围:适于高水肥地区种植。

也可在中等水肥条件下种植。

一、水稻1、津粳3号(7708)审定编号:审定编号:津审稻1987002(1)品种来源:系天津市师范大学生物系于1973年以极晚熟品种皮埃五号为母本,以中熟品种喜峰为父本杂交,于1978年选育而成。

(2)主要特征特性:株高102~114厘米,穗长17~18 厘米,每穗实粒数70~100粒,空秕率6~8%,千粒重26~27 克,颖尖无色,剑叶长26厘米,宽1.3厘米。

农业部公告第2053号――关于扬麦21、油研57等48个小麦、油菜品种的公告

农业部公告第2053号――关于扬麦21、油研57等48个小麦、油菜品种的公告

农业部公告第2053号――关于扬麦21、油研57等48个小麦、油菜品种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1.17•【文号】农业部公告第2053号•【施行日期】2014.0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公告(第2053号)扬麦21、油研57等48个小麦、油菜品种业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农业部2014年1月17日附件扬麦21、油研57等48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1品种名称:扬麦21选育单位: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宁麦9号/红蜷芒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4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2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浓绿色。

株高84厘米,株型较紧凑。

茎秆有蜡质,穗层较整齐,熟相一般。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粉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32.3万穗,穗粒数39.3粒,千粒重40.4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86克/升,蛋白质含量13.2%,硬度指数45.4,面粉湿面筋含量26.2%,沉降值27.0毫升,吸水率51.3%,面团稳定时间3.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415EU,延伸性142毫米,拉伸面积8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9.7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4%;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96.8千克,比扬麦158增产3.9%。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3.1千克,比对照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5-20万。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天津市2002年审定的普通玉米新品种简介

天津市2002年审定的普通玉米新品种简介

天津市2002年审定的普通玉米新品种简介
乔东明;张俊英;常雪艳
【期刊名称】《天津农林科技》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 针对玉米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站加大玉米品种的引种力度,丰富品种类型.以发展优质饲料玉米为主,同时,也引种了淀粉工业用的高淀粉玉米在全市组织试验.2002年13个普通玉米品种经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籽粒客重大于或等于710 g/L的品种6个(正大9号、东单15、金海6号、金海601号、涿单18号、海禾14号);淀粉含量大于或接近75%的品种3个(京科15、东225、津玉60);淀粉含量大于或等于72%的品种6个(高优1号、涿单18号、海禾14号、强盛1号、金海6号、金海601号).新品种来源、产量、特征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简介如下: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乔东明;张俊英;常雪艳
【作者单位】300061,天津市种子管理站;300061,天津市种子管理站;300061,天津市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天津市2002年审定的鲜食玉米新品种简介 [J], 张俊英;乔东明;常雪艳
2.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 [J], 孟昭旭;周京谦
3.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二) [J], 孟昭旭;周京谦
4.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定通过的品种简介 [J], 孙世贤
5.湖北省2002年度审定的油菜新品种 [J], 付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小麦品种——津引159

冬小麦品种——津引159

冬小麦品种——津引159赵娥【摘要】津引159是近年天津市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2012年继续列入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引进后于2000年后进入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

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8次会议审定,【期刊名称】《天津农林科技》【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冬小麦品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天津市;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良种补贴;区域试验;品种比较【作者】赵娥【作者单位】天津科润津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津引159是近年天津市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2012年继续列入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引进后于2000年后进入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

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8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2004003。

批准在天津市高肥水地做冬小麦种植。

该品种抗寒性良好,矮秆抗倒,熟期适中。

主要特征特性冬性、抗寒性1级。

中熟,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琥珀色粒),硬质。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植株生长茂盛,株高70 cm左右,抗倒性强,喜肥水。

对叶锈病和秆锈病免疫,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

千粒重34.5 g,品质好。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达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①施足底肥:土地耕翻或旋耕前重施底肥,施粗肥(1 000~2 000)kg/667 m2、尿素 10 kg/667 m2及磷酸二铵(25~30) kg/667 m2;或三元复合肥(40~50)kg/667 m2。

② 适时播种。

9月25日-10月5日期间播种。

使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③密度适宜。

秋分播种,基本苗(20~25)万株/667 m2,寒露节播种,基本苗(25~30)万株/667 m2。

④ 浇好冻水。

浇冻水可以增加土壤墒情,沉实土壤,降低越冬死茎。

津稻565水稻品种好不好?

津稻565水稻品种好不好?

津稻565水稻品种怎么样?
审定编:国审稻2021049
品种名称:津稻565
申请者:天津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天津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津稻5/津稻263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

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平均天比对照徐稻3早熟天。

株高厘米穗长厘米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81.9千粒重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和穗颈瘟损失率级5级条纹叶枯病抗性等级3级。

米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53垩白度5.3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80毫米。

产量表现:2021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区试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徐稻3增产6.32达极显著程度;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徐稻3增产7.47达极显著程度;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徐稻3增产6.95增产点比例95。

2021 年消费试验平均亩产千克较对照徐稻3增产5.增产点比例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控制播种量培育带蘖壮秧秧田亩用种量同当地常规粳稻。

2.秧龄35天左右,株行距厘米×厘米每穴栽3-4苗。

3.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20-25千克重施基
肥、早施分蘖肥、补足穗肥。

4.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穗至齐穗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浅水潮湿交替不宜停水过早。

5.播前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该品种符合稻品种审定通过审定。

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第三次)1991年3月14日目录一、玉米1.中单14号2.掖单4号3.津鲜1号二、高粱4.津杂8402三、冬小麦5.冬京一号6.北京8377.科红1号四、春小麦8.津春8319五、水稻9.秋优2010.京稻3号11.津稻52112.津稻490六、大豆13.津75-1七、红小豆14.早红1号15.早红3号八、绿豆16.明绿25号九、番茄17.白果强丰18.早杂1号天津市农作物认定品种一、玉米1.津饲251二、绿豆2.中绿1号三、大白菜3.津北白1号天津市农作物审定品种一、玉米1.中单14号:审定编号:津审玉1990001(1)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玉米系于1981年用中黄64作母本,莫17Ht作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杂交种。

1988年引入我市。

(2)报审单位: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所、天津市种子管理站。

(3)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3~116天。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生长势较弱。

成株株高237~242厘米,茎粗2.1~2.5厘米,穗位高97~102厘米,株型紧凑清秀,叶片开度较小,生长势中等。

果穗长锥形,穗长18~22厘米,穗粗4.5~5.0厘米,穗轴粉红色,穗粒行数14~16,穗粒数584~637,籽粒黄色,半马齿形,千粒重260~302克,穗粒重150~200克。

出籽率86~89%。

高抗大斑病(0.5级)和小斑病(0.5级),高抗青枯病、丝黑穗病(0%)、矮花叶病毒病(苗期、后期0%、中期3.6%),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强,耐涝性中上,丰产性和稳产性好。

主要性状均优于丹玉13号。

(4)栽培及种植技术要点:栽培技术要点:①适于春播或套播。

②要求中上等肥水条件,因适应性好,中等肥水条件下也可种植。

③每亩留苗密度3500~4000株。

④苗期生长势较弱,应早促早管,加强苗期管理。

制种技术要点:①播种错期:目前以反配为主。

反配为父母本同期播种,正配为母本顶土播父本。

②父母本行比1:6或1:8。

③每亩留苗密度:母本5000株左右,父本3500~4000株。

(5)产量表现:1988、1989两年天津市春玉米区域试验,四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364.8公斤、401.1公斤,分别较对照京杂六号减产0.7%、增产41.9%,减产差异不明显,增产差异及显著。

1988、1989两年天津市生产试验,十一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25.3公斤、432.8公斤,分别较对照京杂六号增产13.7%、11.3%。

综合两年30个点次的试验结果,平均较对照京杂六号增产11.06%。

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达650公斤。

(6)适应范围:我市春玉米主要产区,凡是种植丹玉13号、京杂六号的中等或中上等肥水地区可种植。

建议作为我市春套玉米主要搭配品种,在中低产地区推广利用。

在3500~4000株密度的情况下可获高产。

2.掖单四号:审定编号:津审玉1990002(1)品种来源: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用8112作母本,黄早4作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杂交种。

1987年引入我市。

(2)报审单位:天津市种子管理站(3)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9~100天,有效积温23400C,属中熟类型。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红色,生长势较强。

成株株高235~25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左右,茎粗2.1~2.3厘米,生长势强,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清秀,适于密植。

果穗长锥形,穗长17厘米左右,穗粗4.0厘米左右,穗轴白色,穗粒行数14~16。

籽粒黄色,半马齿形,千粒重320~330克,穗粒重130~150克,出籽率90%。

高抗大斑病(0.5级)、抗小斑病(1级),高抗至免疫丝黑穗(0%)、青枯病(0%),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伏性中等。

丰产性好,在5000~6000株密度下无空秆。

(4)栽培及之中技术要点:栽培技术要点:①适宜夏播,但必须在六月二十日前播种,以六月十五日前后为最佳播期。

②每亩留苗5500~6000株,并采用等行距、等株距密植。

③要求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④注意早促早管和后期管理,加强后期防旱、防涝和防倒伏,防止脱肥。

制种技术要点:①播种错期:母本出苗播第一期父本,第一期父本顶土播第二期父本。

②父母本行比2:8或2:10。

③每亩留苗密度:母本5000~6000株,父本4000~5000株。

④因母本植株较高、父本较矮,注意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5)产量表现:1987年蓟县、军粮城农场两试点,亩产分别为352.5公斤、575.0公斤,分别较对照减产2.8%、增产19.1%。

1988年武清试点生产试验,亩产514.0公斤,较对照增产22.4%。

1989年天津市区域试验四个点、生产试验七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387.7公斤、444.2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2.2%、9.2%。

生产上,在六月二十日前播种,亩留苗5500~6000株,亩产可达600~750公斤。

(6)适应范围:该品种农艺性状好,增产潜力大,是目前我市一年两茬吨粮田夏玉米的主选品种,适宜我市中南部热量条件、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夏播种植。

3.津鲜一号:审定编号:津审玉1990003(1)品种来源: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于1984年用东二选作母本,北承选作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杂交种。

(2)报审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3)主要特征特性:是由甜质型玉米与硬粒型玉米间杂交的鲜食型玉米杂交种,早春盖膜播种,80~81天可食用。

成株株高170厘米左右,茎秆略有曲折,穗位高53厘米,总叶片15~16片。

叶片绿色,叶脉明显,叶缘白色,波曲小,上部叶距大,透光性好。

植株生长健壮。

果穗长锥形,穗长17~20厘米,穗粗5.0厘米左右,穗粒行数12~16,中等粒,食味佳,品质佳。

中抗大斑病(2级)、抗小斑病(1级),高抗丝黑穗病。

分蘖力强、但分蘖多形成小穗或空秆。

(4)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栽培技术要点:①三月下旬至四月初,足墒该膜播种。

②每亩留苗4000~5000株。

6~12叶打叉三次。

③要求中上等肥水条件,选用背风向阳高燥地块。

施足底肥,注意早促早管。

④授粉后13天开始收获食青。

制种技术要点:①播种错期:正交时父母本同播,反交时先播母本,母本拱土播父本。

②父母本行比1:2或1:4。

③每亩留苗密度:父母本均为5000~6000株。

④适宜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晚春播种。

也可夏播、七月底以前播种均可成熟。

(5)经济效益:1986、1987、1988年三年品比试验,平均比对照京早八号上市早14天,亩产鲜穗分别为1175公斤、1175公斤、1170公斤,亩产值分别为1250元、1250元、1260元,分别比京早八号增值100%、100%和140%。

1988年三试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值1100~1275元,较对照京早八号增值100~170%,1989年三试点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值1076元,较对照京早八号增值175.9%。

(6)适应范围:适宜我市早春鲜食玉米地区推广利用。

二、高粱4.津杂8402:审定编号:津审高1990001(1)品种来源:天津市大港区北抛庄村科技队、大港区种子站与1984年用TX622A不育系作母本,板农一号恢复系作父本组配成的高粱杂交种。

(2)报审单位: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天津市大港区种子站。

(3)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红色。

成株株高220~240厘米,茎粗1.7~2.2厘米,无蘖或少蘖,生长势强。

穗长筒形,小散,穗长29~30厘米,穗粗7.0~7.3厘米,籽粒桔黄色,扁圆,着壳率10~12%,千粒重27.6~29.1克,穗粒重93.3~119.8克,结实率97~98%。

抗旱性、抗倒伏性、耐涝性和耐盐碱性强,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好。

(4)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栽培技术要点:①适宜春播,六月十日以前均可成熟。

②要求中上等肥水条件。

③每亩留苗6000~7000株。

④注意后期防蚜和除治高粱条螟。

制种技术要点:①播种错期:先播第一期父本,第一期父本二叶一心播第二期父本。

第二期父本出苗播母本。

②父母本行比2:8或2:10。

③每亩留苗密度:母本6000~7000株,父本6000株。

(5)产量表现:1988、19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亩分别为362.7公斤、357.0公斤,分别较对照增产19.1%、2.7%。

1988、1989两年生产试验,平均每亩分别为374.1公斤、372.1公斤,分别较对照增产6.4%、2.3%。

一般亩产350~400公斤,高达千斤以上。

(6)适应范围:我市高粱种植地区均可种植,作为我市高粱搭配品种推广利用。

三、冬小麦5.京冬一号(81鉴87)审定编号:津审麦1990004(1)品种来源: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晋中849/F49-70//有芒红7号杂交选育而成。

(2)报审单位: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3)主要特征、特性:冬性。

长芒、白壳、红粒。

穗纺锤型。

千粒重40~45克。

品质好。

苗期生长快,返青早,分蘖中等,成穗率较高。

株高95厘米左右,基部节间短,叶片短宽上举。

对条锈生理小种表现免疫至高抗,兼抗叶锈、白粉病。

抗寒、抗倒性强,成熟较早。

(4)栽培要点:①在大面积生产上应在保证争取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籽粒,这样才能发挥产量三因素的优势。

②适当增加基本苗,以保证穗数。

要求适期播种,在中等肥力水平基本苗25~28万。

③京冬一号因成熟较早,因而个时期的管理都要提前。

④肥料用量:施足底肥及种肥,保证冬前蘖多而壮,返青、起身、拔节根据苗情要适量施肥,以巩固冬前大蘖和增加穗粒数。

冬前和冬后施肥比例4:6。

⑤后期及时防治蚜虫。

(5)产量表现:1988、1989两年参加我市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3.7公斤,比对照丰抗8号增产4%。

同时参加天津市中上水肥组生产试验,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0.9公斤,比对照增产。

从1987~1989连续三年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中肥组区试、产量结果均居首位,平均折亩产350.7公斤,比对照丰抗8号增产8.1%。

武清县东蒲洼乡、东蒲洼村从1987年以来连续三年种植京冬一号,面积都在千亩左右,平均亩产三年分别为370、380、450公斤。

并且每年都出现了高产地块,如1989年有300亩单产达到了500公斤的水平,个别地块亩产高达550公斤。

6.北京837 审定编号:津审麦1990005(1)品种来源:系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利用78-5819(有4~洛10)/78-31770A(双6-山前/双3),进行有性杂交,采取系谱法选择而成。

(2)报审单位:天津市种子管理站。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3)主要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匍匐、生长茁壮,中熟、长芒、白壳、白粒(琥珀色)。

穗长方型,籽粒大,千粒重43克左右。

品质好,粗蛋白(湿基)含量13.72%,容重811克,湿面筋35.2%,干面筋11.0%,沉淀位28毫升,硬度18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