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发表时间:2018-07-19T14:40:29.1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8期作者:谭英[导读] 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COPD)多发于老年患者,其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科多发病。

(会东县人民医院四川凉山 615200)【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经验进行讨论。

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二甲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7例,对患者治疗中上机前后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和指标的改变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在上机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有了较好的改变,呼吸机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机械通气是其救治的重要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指标改善【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096-01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COPD)多发于老年患者,其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科多发病,在合并呼吸衰竭时,会严重威胁到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严重衰竭,导致肺功能减弱和储备能力降低,在阻塞疾病发生时更加容易发生感染,已至此就需要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是可维持气道通畅、改变通气和防止机体缺氧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一种通气方式,可减轻呼吸衰竭患者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二甲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7例,其中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4例,女性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2岁,所有患者在该医院接诊时均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min,和低氧血症情况发生。

1.2 方法对于有严重的呼吸窒息危险,和分泌物过多呼吸得到抑制或者被迫停止;或者是经过医疗治理的之后,病情有所加重,伴随着呼吸急促的;意识不清,昏迷,嗜睡等各种不利于患者生命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上机治疗。

PRVC通气模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

PRVC通气模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

·临床研究·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致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并且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科学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纠正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模式,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老年COPD 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尤其是支气管肺部病变等导致气道阻力过大,通气时气道风压过高而发生肺气压伤[1]。

因此如何在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衰竭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肺气压伤是呼吸科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 )是一种智能化通气模式,容量控制和压力控制结合,可以在改善肺通气的同时,有效控制吸气压力及气道峰压,减少肺气压伤[2],本文笔者选择COPD 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分别给上述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46例老年COPD 致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PRVC 通气模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伍滔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11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RVC 通气模式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46例老年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

研究组采取PRVC 通气模式,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在通气治疗4h 及2d 后,分别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

结果①生命体征:治疗4h 及2d 后,两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呼吸机的使用

呼吸机的使用

一.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一)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呼吸机必须具有下列基本结构:
1.呼吸机的动力来源: 压缩气体、电力
或二者相结合。气动靠压缩气体推动呼吸
机的阀门、活瓣,运用气体射流原理调控
呼吸机的运行。电动呼吸机则靠电力来驱
动呼吸机运转。
2. 具有灵敏而准确、可变的通气压力 及通气容积的调控装置。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指通气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 将气体压入肺内; 但在呼气末, 气道压力并不降为另, 而仍保持在 一定的正压水平。在呼气末仍保持一定水平正 压的功能, 就称为PEEP。主要适应症是肺内分 流所致的低氧血症。
(一)PEEP的主要作用
1. 呼气末正压的顶托作用→呼气末小气道开放→ 利于CO2排出。 2. 呼气末肺泡膨胀→功能残气量(FRC) ↑→利于氧合。
4.流速切换(Flow Cycling): 呼吸机送气(吸气)的流速由医务 人员设定,当吸气流速达到预定值时, 呼吸机停止送气转为呼气,这种呼吸机 必须装置气体流速敏感阀,医务人员必 须具有较多的呼吸生理及病理生理的知 识和临床经验,才能自如地加以应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呼吸机, 一般都具有 容积和压力切换两种方式, 高档呼吸机 可同时具有时间切换和流速切换装置可 供选择。从临床应用要求的角度来看, 具有容量和压力切换功能的呼吸机可基 本满足临床的应用。
15cmH2O,最高不超过25cmH2O。未插管的病人可用面罩或鼻塞
间断使用 CPAP,一般用 2~lOcmH2O,最高不超过l5cmH2O,
若超过2天呼吸功能仍没恢复者应行气管插管。
3. 未插管的病人使用 CPAP,应防止胃扩张、呕吐、恶心、
腮腺炎、鼻腔炎、泪囊炎等。

呼吸机重点复习内容 (1)

呼吸机重点复习内容 (1)

呼吸机复习内容1、呼吸机(breathing machine or respirator),是一种辅助或替代患者肺通气的装置,是麻醉呼吸管理、呼吸衰竭治疗和危重症抢救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设备。

2、基本组成及功能:①动力系统(dynamic system):将高压气源和电源转换成安全能源,提供呼吸机运行动力,的功能单元。

②控制系统(control system):是调控通气频率、呼气和吸气时间比例等时相参数,使呼吸机能够自动运行的功能单元。

控制原理有机械控制和电子控制两类。

③输气系统(delivery system):接受控制系统指令,调节气量参数,输送吸入气体的功能单元。

分为:压力型、容量型和持续气流型三类。

④输出气路(breathing system):又称呼吸气路,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管道。

基本功能是分离呼吸气体,吸气期引导通气气流进入患者肺内,呼气期引导呼出气体排出。

绝不允许重复吸入!⑤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功能是监测通气力学指标判定异常情况,发出视觉或听觉报警信号,提示操作者予以调整。

3、通气模式:呼吸机增加或替代患者肺通气的自动运行方式称为通气模式。

有四类基本模式:①INPV体外间歇负压通气;②PNPV正负压通气;③IPPV间歇正压通气(目前应用最广);④CPAP持续气道正压。

4、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基本过程及对应的机械操作:吸气期:a、吸气启动(initiating):呼吸机由静息状态或呼气末转为吸气状态的机械操作。

在同步呼吸时还称为触发(trigger)。

要完成的机械操作:①输气系统输出气体;②关闭呼气阀。

b、肺充气:呼吸机向肺内输送气体的过程。

要完成的机械操作:①保持呼气阀关闭状态;②输气系统持续输出气体;③限定输出气体的流率、时间、容量、压力等物理参数。

呼气期:c、呼气切换:吸气期转为呼气期的机械转换。

由于呼气切换具有调节肺通气参数的作用,有时又称为预调(preset)。

要完成的机械操作:①输气系统停止输出气体;②开放呼气阀。

呼吸机常见模式与参数设置

呼吸机常见模式与参数设置

呼吸机参数设置
控制压力水平:在PCV 模式下,需 设定吸气压力水平。吸气压力水平的 高低取决于病人需要潮气量的大小。
吸气压 力水平
压力支持水平:在应用PSV模式时, 压力支持水平可通过病人自主呼吸频 率和病人所需潮气量来设定。
参照依据:如病人自主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可维持在15—25 次/min、6—12ml/kg,那么认为设定的压力水平是恰当 的。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双水平气道 内正压 (BiPAP)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病人在不 同高低的正压水平下自主呼吸。自主 呼吸或机械通气时,交替给予两种不 同水平的气道正压,即气道压力周期 性地在高压力和低压力之间转换,每 个压力水平均可独立调节。以两个压 力水平之间转换引起的呼吸容量改变 来达到机械通气辅助作用。
呼吸机的参数
时间参数
容量参数
压力参数
时间参数
呼吸频率 ( f )
吸呼比 (I/E)
吸气时间 Ti ( s) 、呼气时间 Te( s)
屏气时间 TP( s) 是吸气时间的 一部份,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 的20%。
容量参数
分钟通气量 (Minute Volume, MV )
吸气流量 (F,l/s),是一个动态 物理参数,峰值流速Fpeak :影 响吸呼比量 (Tidal Volume,VT),VTI, VTE
流量触发灵敏度 (Trigger ,L/min),
压力参数
吸气压力水平 (Pi) 吸气末正压(Pplateau ) 呼气末正压 (PEEP) 平均气道压( Pmean ) 、气道峰压
阻塞性通气障碍宜采用适当低的流速,限制性通气 障碍则应采用相对高的流速。
吸呼比(I:E=Ti:Te):通常设定在1:1.5~2.5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4104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的价值杨泽凯(雅安市中医院 儿科,四川 雅安 625000)0 引言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一种发生于新生儿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疾病,诱发原因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缺失。

目前,治疗该病症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机械通气,而随着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深入了解,所采用的机械通气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表现,其中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通气是现尽最常采用的两种通气方式,因而通气方式的具体如何选择则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具体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起至2018年9月毕,从我院选取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33例,女17例;患儿胎龄在28-34周,平均(31.7±1.8)岁。

观察组有男32例,女18例;患儿胎龄在29-35周,平均(31.6±1.9)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胎龄、性别)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同意,且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应用SIMV 实施治疗,其中呼吸机相关参数设置如下:气道峰值介于15-25 cm/H 2O (目标潮气量介于5-8 mL/kg );呼气末压力介于5-8 cm/H 2O ;吸气时间介于0.35-0.45 s ;呼吸机吸气触发压力敏感数值介于-1至-2 cm/H 2O ;呼吸频率介于30-60次/min 之间;吸入氧气体积分数介于0.21-1.0[1]。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

衰竭诊 断标 准 。机 械 通气 前状 况 :① 昏迷 或 浅 昏迷 1 9例 , 志恍 惚 1 ;② 浅 慢 点头样 呼 吸 神 2例 8例 , 呼吸急促 、 率≥3 / i2 频 0次 r n 3例 ;③ 3 a 1例
均 P O ≤6k a P C 2 6 6 P ,血氧饱 和度 a 2 P , a O > .5k a /
2 结

上机时 间 2~2 ,平 均 8d 4d 。本 组 成 功 脱 机、 转 出 院 2 好 2例 ( 1 0 。 死 亡 9例 (9 7 . %) 2. O , 中脱 机后 1周 内死 亡 1例 , 因为严 重 %) 其 死 心律失 常 ( 室速 室颤 )未脱机 死亡 8 , 中 5 ; 例 其 例

多地应用于 C P O 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 以使 可 部分病例免于气管插管H , 但无创通气主要用于 J
解 除呼吸 肌疲 劳 , 支气管 一肺部 感染严重 、 道 对 气
数, 将氧浓度逐 渐降低 至 0 3 .。撤机 模式 为 . ~0 4
收稿 日期 : 0 8 4一l 2 0 —0 1
因经济拮据终止治疗而死亡 , 3 余 例主要死因是 多器 官功 能 衰竭 和感 染 。本组 3 1例患 者 中发生 并发 症 6例 , 1 . %。其 中呼 吸机 依 赖 2例 , 占 94 呼吸机相关肺炎 2 , 例 气胸 1 , 例 气管导管痰痂阻
塞 1例。
初 始 通 气 模 式 : 量 辅 助 /空制 ( ( )0 容 } A/ 1 例, 同步间歇指令通 气 +压力 支持 ( I SMV+P V) S
1 病 情稳定 , ~2h 血气分 析满 意 , 则予拔 管。
<8 %, 0 吸氧后 无改善 。来 院后 所有 病例 立 即氧 疗, 常规给予抗感染、 平喘、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纠正 水、 电解 质平衡 紊 乱 、 营养 支持 及对 症 治疗 , 心 伴

应用容量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

应用容量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
量 按 8 1 / g3 呼 吸 频 率 1 -2 ~ 2mlk , , L5 J 5 0次 / n 呼 mi,
气道 峰 压 , 气管平 均 压及 心率 明显 下 降 ( P<O 0 或 1 0 0 ) 血压有 所 上升 ( 5、 P<O 0 ) .1 。
讨 论
吸 比为 1 1 5 , 氧浓 度 为 4 %。待 病 情改 善 、 : . ~2 吸 0 自主 呼吸恢 复且较 稳 定后 , 贯使 用 S MV 模式 通 序 I 气 , 气 量仍 按 8~1 潮 2mlk / g计 算 , 率 6~1 额 O次 / a n 触发敏 感 度为 0 一2c ri, - l 0, 氧浓度不 变 。 nH2 吸 随呼吸 和病 情 的改 善逐 渐减少 通 气次 数 , 直至 停机 。 观 察改用 S MV 模 式 2 h后 血 气 分 析 的 变化 , I 以及 S MV 模 式 对 气 道 峰 压 、 均 压 、 压及 心率 1 平 血
响 , 接 近 生 理 状 态 , 利 于 停 机 更 有
明 S MV 具 有改善过 度 通气 作用 , I 尤其 是 慢 阻肺 患 者 , 据允 许 性 高 碳 酸 血 症 的 理 论L , 当增 加 根 2 适 j P∞ , a 分压 , 有利 于撤机 。但 在应 用 S MV 时 , I 如果
吸收 , 重原有 的代谢 失衡 , 加 从而形成 恶 性循 环 。患 者病情 越 重 , 肠道 菌 群 失调 越 明显也 说 明 了这 一 问 题 。回春生 为 双歧 杆 菌 活菌 制 剂 , 口眼后 可通 过 磷 壁酸 与肠牯 膜上 皮 细胞 紧密 结 台 , 形成 一 个 具 有 保 护 作用 的生物 学屏 障 , 阻止致病 菌的定 植 和入侵 : 由 其 产生 的细胞 外糖 苷酶 可降解肠 粘膜 上皮 细胞 的复 杂 多糖 , 干扰抑 制 肠杆菌 等有害 菌的生 长 ; 其代谢 产

压力支持通气配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

压力支持通气配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
发症 。人机对 抗 9例 ( 3 8 , 因均 与 通气 模式 选 择无 关 1. %) 原 ( 上机早期 6例系脑狂躁 者 , 中后 期 1例 因气囊漏气 , 因痰 2例
痂形成 ) 。对观察指标影 响见 表 12 ,。
脊髓 病变者在水肿高峰期过后 , 即病程 5—7d 。神经肌 肉病 变 者全身肌力较 治疗前进 步 I 以上 , 2~1 级 在 0d不等 ) 。后期 指 准备撤机 阶段 。撤机标 准 指 基础病 已控 制 , 呼吸循 环稳 定 , FO 3 % ,a 2> 0 ,a 2>6 m H , 快 呼吸 指数 ( / i2< 0 SO 9 % P O 0m g浅 £
【 键词】 急性呼吸泵 衰竭 ; 通气 关 机械 【 中图分类号】 R 6. 【 538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6 (070 - 1- 621 4 20 )8 76 2 7 0 0
我 院重症室 于 20 0 3年 6月 一 05年 1 20 2月应用 压力 支持 通气 ( S 配合 同步 间歇指令通气 ( I 治疗脑 、 P V) SMV) 脊髓及神经 肌 肉病变致 急性 呼 吸泵 衰竭 患 者 6 5例 , 效果 满 意 , 总结 如 现
学处理 。
2 结 果
成功撤机 6 2例 (5 4 , 9 . %) 通气 时间 5~2 ( 19±6 4 ) 2 1. . 3 d 。其余 3例 ( 重度颅脑损 伤 2例 , 脊髓 损 伤 1 ) 例 因原发 病未 能控制 , 通气 时间超过 2 未 能撤 机而放弃治疗。无气压伤并 0d
基础 。
在相 同条件下 ( t 为 8mZ g FO 设 为 4 % ) 在各期 V设 lk , i2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 实施 4h时采股动脉血测定血气指标 , 同时记录气道峰压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功, 患 者 无 法 适 应 时 反 而 延 迟 了撤 机 过 程 。 压 力 支 持 ( P S )
模 式 能 通 过 增 加 吸 气 压 力 来 支 持 每 一 次 的 自主 呼 吸 , 由 此 降 低 呼 吸做 功 。本 研 究 对 3 2例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C O P D) 患者采用 S I MV 并 辅 以 P s , 探 讨 该 同 步 化 机 械 通 气 模 式 对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m J o u m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i t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2 0 1 4 D e c , 2 3 ( 3 5 )
人, 但 通 过 髋 关 节 的 运 动 达 到 手 法 治 疗 的效 果 , 往 往 只 需 要 很
小的力量 , 因此 , 在产科 施行 中医正 骨疗法, 并 不 是 必 须 有 力 量的助产师才能操作 , 而 讲 究 的是 技 巧 和技 术 , 助 产 师 进 行 正 骨 手 法 治 疗 的关 键 是 掌 握 手法 力度 平衡 并 在 产 妇 耻 骨 联 合 及
( C O P D) 呼吸衰竭的效果 , 探讨 S I MV+P S模 式 对 C O P D 的 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将 6 4例 C O P 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观 察组 3 2例 采 用 S I M V+ P S通 气模 式 治 疗 , 对 照组 3 2例 行 单 纯 S I MV通 气 治 疗 , 比较 2组 患 者 呼 吸 参 数 及 撤 机 前
C O P D呼 吸 衰 竭 患 者 的应 用 价值 , 现报道如下 。

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简介

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简介

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简介发表时间:2011-6-10 16:56:28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作者:王名晶,陈振兆作者单位:解放军92768部队门诊部,广东汕头515000【关键词】机械通气,通气模式,辅助通气,呼吸机机械通气是借助通气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并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能,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1]。

机械通气给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予以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为基础疾病治疗、呼吸功能改善和康复提供条件,是危重患者及重伤员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

但是,目前基层单位配备的通气机品牌众多,使用说明多为英文、德文,且不同型号的通气机通气模式的描述不尽相同,使基层部队军医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是笔者在学习、工作中所了解和熟悉的几种通气模式的经验概述。

1 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IPPV是一个基本送气方式,又分为控制型通气、辅助型通气和辅助-控制型通气。

控制型通气其特点是不管患者自主呼吸如何,通气机以一定形式有规律地强制性地向患者送气,不受患者自主呼吸影响,所有参数均由通气机提供。

适用于呼吸停止、严重呼吸功能低下,如麻醉、中枢病变、神经-肌肉病变、各种中枢抑制药物过量及严重胸部损伤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及其他呼衰伴有严重呼吸肌疲劳的患者,这种方式也为首选。

但对自主呼吸强、频率快的患者容易产生人机对抗。

辅助型通气其特点是每一次辅助呼吸均由患者自主吸气努力启动,辅助呼吸频率完全由患者自主呼吸决定。

患者吸气产生一定压力,通过传感器发出信号启动机器,该启动送气吸气回路中压力阈值称为触发敏感度。

由于有自主呼吸,因此患者要做一部分呼吸功,对于呼吸肌极度疲劳或极度衰竭患者要慎用。

辅助型通气模式根据支持系统的不同又分为2种:(1)容量支持通气(volume support ventilation, VSV)。

PRVC和P-SIMV通气模式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参数安全性的研究

PRVC和P-SIMV通气模式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参数安全性的研究

PRVC和P-SIMV通气模式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参数安全性的研究司啸辰;冯捷;康霓【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模式和压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模式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参数安全性的影响,分析两种模式下参数安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4例COPD I级和II级患者,将其按照所使用的通气模式分为PRVC组和P-SIMV组,每组17例.记录每例患者连续24 h内的分钟通气量上限和下限的报警记录次数,以及平均气道压上限和平均气道压下限,并比较两组相同参数报警次数的差异性.结果:PRVC组分钟通气量上限报警次数为(8.0±3.8)次,明显少于P-SIMV组分钟通气量上限报警的(11.1±4.7)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PRVC组分钟通气量下限报警次数为(10.9±3.6)次,明显多于P-SIMV组分钟通气量下限报警的(8.6±2.5)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P<0.05);PRVC组平均气道压上限报警次数为(7.2±3.9)次,明显少于P-SIMV组平均气道压上限报警的(9.7±3.0)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P<0.05);PRVC组平均气道压下限报警次数与P-SIMV组比较无差异.结论:PRVC模式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容易触及分钟通气量下限报警,P-SIMV 模式更容易触发分钟通气量上限报警和平均气道压上限报警,而二者在平均气道压下限报警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气模式;设备报警;质量控制;患者安全【作者】司啸辰;冯捷;康霓【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工程处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工程处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工程处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1]。

如何进行呼吸机的压力支持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设置

如何进行呼吸机的压力支持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设置

如何进行呼吸机的压力支持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设置呼吸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设备,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或提供呼吸支持。

其中,压力支持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呼吸机设置中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呼吸机的压力支持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设置,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压力支持的设置压力支持是指在呼气相中,呼吸机根据患者的需要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压力,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功。

正确设置压力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以下是进行压力支持设置的步骤:1. 首先,确保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正常,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呼吸机。

2. 将呼吸机的模式设置为压力支持模式,一般为PSV(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模式。

3. 设置压力支持的初始值。

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初始支持压力值,通常在5-15 cmH2O之间。

4. 调整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患者吸气时,呼吸机开始提供支持压力的触发敏感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调整灵敏度值,一般设置在1-3 cmH2O之间。

5. 进行试验吸气。

由患者主动进行吸气,观察呼吸机的支持情况以及患者的舒适度。

根据实际观察情况,适当调整支持压力值和灵敏度,直至达到满意效果。

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设置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指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提供支持,以达到与患者的呼吸同步的通气模式。

正确设置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可以有效提高通气效果,减轻呼吸负担。

以下是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设置的步骤:1. 将呼吸机的模式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一般为SIMV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模式。

2. 设置通气频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设置合适的通气频率,即呼吸机每分钟提供支持呼吸的次数。

3. 设置潮气量。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气道压力的监测结果,设置合适的潮气量,以保证患者的通气量符合生理需要。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

1 1 一 般 资 料 .
20 0 9年 7月 至 2 1 0 0年 7月 收治 的 6 危重症 患 0例
者 , @4 8 年i 0~ 1岁 , 发不 同程 度 的呼 吸功 能 障碍 , 并 具
备气 管插 管和气 管切 开行 机 械 通气 的指 征 , 机 械 通 无
气 的禁 忌证 , 无严 重 的心 、 、 肝 肾等疾 病 。6 0例 患者 随
均 采用西 门子 S r ev o呼 吸机 ,R C组 予 P V PV R C模
式进行 通气治疗 ,I V组 采用 SMV模 式 进行 通 气治 SM I 疗 。两 组通 气 参数 设 定 标 准 : 气 量 6~8m / g 呼 潮 Lk ,
[ 者简介] 作 李

0 0 8k a 。 别 于通 气治 疗6h 1 后 检测 两组 患 .9 P ) 分 和 2h
动脉血 氧分压 ( O ) 动 脉血 二氧 化 碳 ( C : 分 压差 P 、 PO)
表 l 两组 的一般情况比较 ( ±s J
1 2 方 法 .
吸频率 l 6~2 0 ̄/ i, 呼 比1 15~2 5 吸氧 浓 度 mn 吸 :. ., 5%, 道压 力 限制 在 3 0 气 5~4 m 0( m H 0= 5c H2 1c 2 者 气道峰 压 、 道平 台压 、 态顺应 性 、 气 静 呼气末正压 、 内
气 道 峰 压 、 道 平 台 压 、 态 顺 应 性 方 面较 S MV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气 静 I P<0. 5 但 在 动 脉 血 气分 析 指 标 及 生 命 体 征 等 0 ),
率 。
方 面无差异 ( P>0 0 ) 结论 : RVC在 危 重 症 患 者 的 治 疗 中 可 以 明 显 改 善 患 者 的 气道 压 力 , .5 。 P 降低 气 压 伤 的 发 生 [ 键 词 ] 压 力 调 节 容 量 控 制 通 气 ; 步 间歇 指 令 通 气 ; 关 同 气道 压 ; 械 通 气 机 [ 图分 类 号 ] R 7 . 6 中 4 3 5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 2 2 l 0 -0 4 2 文 6 1 01 6( 01 】 3 7 - 0 0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SIMV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SIMV+PS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呼吸机撤除成功率及住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及住ICU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呼吸机撤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SIMV+PS模式治疗COPD患者可明显缩短呼吸机撤除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显著性提高呼吸机撤除成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combined with pressure support(PS)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atients.Methods 8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n=40 cases)treated by SIMV,the observation group(n=40 cases)by SIMV+PS treatment.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blood gas index,respiratory parameters chang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ventilator withdrawal time,ventilator removal success rate and ICU treatment tim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blood gas index,respiratory paramet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removal of ventilator and length of stay in ICU treatment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removal of ventilator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SIMV+PS treatment of COPD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time of removal of ventilator,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uccess rate of removal of ventilator.Key words: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Pressure support;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见于我国中老年人群的慢性呼吸性疾病,具有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等临床特点。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在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的应用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在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的应用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在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的应用许武林;龚仕金;严静【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00(022)002【摘要】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通气方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在脱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IMV-PS 方式,观察通气前后及脱机前后pH、PaCO 2、和fPaO 2的变化.结果通气后平均1.6±0.2h意识转清,pH和PaO2显著升高(均P<0.01),PaCO2显著下降(P<0.01);而脱机前后pH、PaCO2和PaO2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采用SIMV-PS 通气方式能有效地改善通气,并可顺利脱机而防止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是目前救治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较理想的通气及脱机方式.【总页数】3页(P78-79,81)【作者】许武林;龚仕金;严静【作者单位】浙江医院内科,310013;浙江医院内科,310013;浙江医院内科,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相关文献】1.无创呼吸机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汪明雪2.奥氮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早期肺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陈高斯3.奥氮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早期肺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陈高斯[1]4.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J], 付勤文;闻晓霞5.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在年龄>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J], 王二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9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5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3%(P<0.05);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P<0.05)。

结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优良。

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多反复发作[1],在感染及劳累等诱因作用下,患者多因合并呼吸衰竭而死亡。

机械通气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酸中毒及低氧血症的有效手段[2],常用通气方式主要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为进一步探讨两种通气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本院部分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相关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住本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1例。

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
2.4±5.8)岁。

研究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
3.1±5.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营养支持,根据药敏试验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雾化祛痰以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

参数设置:调制模式S/T,呼吸频率12~18次/min,潮气量6~10 ml/kg,吸入氧浓度30%~60%,呼吸比2∶1,吸气治疗时间1.0~1.3 s。

治疗期间心电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3]。

1. 3 观察指标治疗72 h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检测PaCO2、PaO2以及pH值;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气道峰压以及每分钟通气量,并
统计并发症情况。

1. 4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治疗72 h后,患者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以及发绀等症状基本消失,PaCO250 mm Hg;有效:上述临床症状较前改善,PaCO2及PaO2改善程度在10 mm Hg之内。

无效: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较前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治疗72 h后,研究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41/45)。

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3%(36/46)。

经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2 血气指标治疗前研究组PaCO2、PaO2以及pH值分别为(69.3±9.6)mm Hg、(62.2±8.5)mm Hg和(7.22±0.32);治疗后分别为(45.1±7.3)mm Hg、(77.8±10.2)mm Hg和(7.37±0.36)。

对照组治疗前PaCO2、PaO2以及pH值分别为(71.1±9.5)mm Hg、(60.6±8.4)mm Hg和(7.22±0.31);治疗后分别为(56.4±8.4)mm Hg、(64.7±9.6)mm Hg和(7.36±0.35)。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PaCO2及P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呼吸力学指标治疗前,研究组气道峰压、每分钟通气量分别为(36.7±10.2)cm H2O(1 cm H2O=0.098 kPa)、(9.2±
3.1)L/min;治疗后分别为(23.1±6.4)cm H2O、(6.1±2.3)L/min。

对照组治疗前气道峰压、每分钟通气量分别为(37.1±9.7)cm H2O、(9.3±3.2)L/min;治疗后分别为(31.2±6.2)cm H2O、(8.1±2.7)L/min。

治疗前两组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 4 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出现通气不足2例,气压伤1例,发生率为6.7%(3/45);而对照组出现通气不足2例,通气过度2例,气压伤4例,发生率为17.4%(8/46)。

经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气道发生重塑,结构改变,导致呼吸道狭窄。

此外,肺实质病变引起下呼吸道开放功能显著下降,进而造成肺部弹性回缩力降低。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可引起通气与换气功能抑制,因此极易引起呼吸衰竭[4]。

机械通气是改善患者病情的有效手段,面罩方式通气由于不能达到有效的作用强度,因此临床多采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同步治疗。

传统多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该通气方式将机械通气治疗与自主呼吸运动相结合,可确保通气量充足,并降低人机对抗的几率。

但由于老年患者肺组织损伤较重,且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功能严重受限,通气时需将潮气量增大,易引起肺部气压伤。

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可通过计算呼吸机压力与肺组织容积之间的关系,对吸气压力指令通气进行实时调节,并可依据患者气道阻力变化对潮气量进行随时调整,进而稳定潮气量,增加有效通气量,并减少气压伤等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比较,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的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恢复较为迅速,且两组pH值并无显著差异,提示均无过度纠正通气。

此外,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表明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可认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玲,张胜.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102-1105.
[2] 陈云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4,11(8):152-154.
[3] 孙秀平.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435-436.
[4] 王振雷.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