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北支河段潮汐不对称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一种分析河口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及其成因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分析河口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及其成因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分析河口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及其成因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甘敏,陈永平,朱弦,潘毅,陶证瑾,张壮,陈雨航,蒲金山,林祥峰
申请号:CN202010180612.9
申请日:20200316
公开号:CN111460740A
公开日:
202007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河口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及其成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河口潮位按照洪、枯季时间分为洪、枯季潮位;S2,采用调和分析方法,对洪、枯季潮位分别进行调和分析,并提取洪、枯季潮位的分潮振幅和相位角;S3,将洪、枯季潮位的分潮振幅和相位角分别代入重推导的偏度法与调和分析法的函数关系式中;S4,比较不同分潮组合贡献的偏度值及其总和在洪、枯季的差异,明确河口潮不对称的洪、枯季差异;S5,比较不同分潮组合计算的偏度值中不同项在洪、枯季的沿程变化,明确导致河口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不仅可以很好地分析河口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同时可进一步解释导致分潮组合潮不对称洪、枯季差异的主要原因。

申请人:河海大学
地址: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董建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及航道开发利用初步分析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及航道开发利用初步分析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及航道开发利用初步分析黄家瑞;黄卫;闫军;岳志远;陈飞;高正荣【摘要】The branch waterway north to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of superior regional conditions and hug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t is significant and useful to boos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orth branch waterway. Recent evolution of north branch waterway, causes and tendency a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used to check north branch waterway and identify its characteristic of navigation obstruction, further study the prerequisites for developing north branch waterway, and propose more countermeasures to waterway difficulties.%北支水道所处区域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作为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长江口北支河道近期演变情况、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北支水道航道条件进行了核查,明确了北支水道的碍航特性,进一步分段分析了开发利用北支水道的条件,提出潜在的航道整治工程措施.【期刊名称】《港工技术》【年(卷),期】2017(054)002【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长江口北支;河演分析;航道开发利用【作者】黄家瑞;黄卫;闫军;岳志远;陈飞;高正荣【作者单位】南通市港口管理局,江苏南通 226006;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5长江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分汊型河口,南支河段在北槽深水航道、航道上演工程及白茆沙整治工程等作用下,航道实现了12.5 m水深贯通,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效益。

长江口北支与口外沉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长江口北支与口外沉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长江口北支与口外沉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沉积特征是沉积物受沉积环境长时间作用的结果,蕴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信息。

河口地区受径-潮流相互作用、盐淡水混合、风浪作用的影响,动力过程复杂,同时泥沙的絮凝、沉降和再悬浮作用等过程对沉积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使得河口沉积十分复杂。

长江口北支是典型的衰退型潮汐河口,自18世纪中叶长江主泓南偏由南支入海以来,河槽不断萎缩,特别是近30年来,流域来沙量锐减,对北支河槽及水下三角洲沉积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开展在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北支衰退型潮汐河口的沉积特征、机制及其趋势研究,对河口地貌演变研究、工程整治措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基于长江口北支与口外表层沉积物采样、定点水文泥沙观测等现场调查,以及上世纪80年代海岸带调查的沉积、地形等历史资料,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方法校正,结合粒度、高程等数字方法,分析近期长江口北支与口外沉积物粒度特征和空间差异,并基于校正后的历史粒度数据,讨论长江口北支与口外近30年的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不同因子在北支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同时结合北支来水来沙锐减、围垦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过程及趋势,探讨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北支沉积环境的演变趋势。

主要结论如下:1、沉积物粒度特征(1)沉积物组分和类型:沉积物中砂、粉砂、粘土三组分含量分别为37%、46%和17%,以粉砂和砂组分为主;沉积类型以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砂三种沉积类型为主,其中粘土质粉砂沉积含量最高。

(2)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粒度参数: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呈双峰型分布,范围在6.2μm~235.4μm之间,平均为53.6μm,北支口内、口外沉积物中值粒径总体均表现为自西向东递减分布特征;沉积物分选系数在0.6~2.9之间,分选性差,口内河槽分选性好于口外;沉积物偏度在-0.17~0.8之间,粒径曲线总体正偏,粗颗粒组分较多,口内河槽较口外更正偏、粒径较粗区域偏度值相对更高;沉积物峰度值在0.68~3.68之间,粒径曲线尖锐,口内河槽峰度大于顾园沙水域及口外,粒径较粗区域峰度也更高。

长江口北支下段平面形态探讨

长江口北支下段平面形态探讨

长江口北支下段平面形态探讨
陈正兵;陈前海;侯卫国;闻云呈;陈黎明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
【年(卷),期】2017(038)011
【摘要】基于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理论与北支近期河道演变分析结果,在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成果基础上,针对北支下段拟定了3种平面形态改善方案;基于长江口平面二维水沙盐数学模型,分析了3种方案减缓北支河道淤积与控制咸潮倒灌南支的效果.结果表明,方案一对减缓北支淤积萎缩较为有利,方案三对控制北支咸潮倒灌效果最明显.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陈正兵;陈前海;侯卫国;闻云呈;陈黎明
【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河整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河整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河整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北支平面改善方案对咸潮倒灌的控制效果
2.下段腰椎小关节突角度及形态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探讨
3.立体空间形态的平面语境——立体空间形
态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4.晚全新世以来长江口北支XL1孔有孔虫组合与气候、海平面变化研究5.三维形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口潮流量影响因子分析及设计潮流

长江口潮流量影响因子分析及设计潮流

耦合机制研究现状
长江口潮流量和潮流能发电具 有密切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潮流量影响因子 和潮流能发电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潮汐、潮 流、风暴潮等方面,对长江口 特殊环境下的耦合机制研究尚 不充分
耦合机制分析
长江口潮流量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天文潮 、气象、地形等
01
02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了一 个复杂的耦合系统
根据模拟结果,确定设计潮流的各项参数,如潮流速度、 流量等。
工程实例分析
已建工程实例介绍
介绍国内外已建成的潮流能发电工程实例, 包括其设计理念、建设规模、运行情况等。
工程实例对长江口项目的 借鉴意义
分析已建工程实例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为长江口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05
长江口潮流量影响因子与潮流能发电的耦 合机制研究
潮汐幅度与时间
长江口潮汐幅度会随时间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文因素 、地形、气候等。
影响因素
长江口潮流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长江流域的洪水、气候变 化、河口形态及河床地貌等。
研究意义与背景
研究意义
对长江口潮流量影响因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长江口生态环境、水文环境及河床演变等方面的变化 ,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风速和风向
风对潮流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风可能会增强潮水的流动,而在其他情况下,风可能会阻 碍潮水的流动。
河床地形因素
河床形态
河床的形态和地形会影响潮流的流动 。例如,狭窄的河床可能会导致水流 速度增加,而宽阔的河床可能会导致 水流速度减缓。
泥沙淤积
长江口地区的泥沙淤积可能会改变河 床的形态,进而影响潮流的流动。

长江口北支枯季水沙输移分析

长江口北支枯季水沙输移分析

长江口北支枯季水沙输移分析王安伟;郝嘉凌;李鹏辉【摘要】基于2002年3月长江口水文测验资料,分析该年枯季长江口北支的悬沙运动和水沙输移特点.结果表明:北支含沙量大潮最大,中潮次之,小潮最小.流速变化先于含沙量变化,在半个半月潮周期内,含沙量峰值中潮时出现双峰;而大潮和小潮时均为单峰;全潮北支水沙为净向陆输移.青龙港大、小潮期间出现水沙全倒灌,黄瓜沙南水道是水沙倒灌的主要通道;而北水道以水沙过往为主,且净向海输移,南小北大的潮流流速造成了南岸淤积,北岸冲刷的态势.【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30【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长江口北支;枯季;含沙量;水沙输移【作者】王安伟;郝嘉凌;李鹏辉【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4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近百年来,长江口在徐六泾以下逐步形成了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平面形态。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北支自然演变和人工围垦共同作用,北支水文泥沙特征和河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1,2]。

北支河道演变对淡水资源利用、滩涂圈围和开发岸线等均具有重大影响[3—5]。

而对北支水沙特性和输移进行探讨则有利于阐明北支发展、衰亡规律及如何更好治理北支水道。

本文依据2002年3月长江口水文测验资料,因为2002年1~3月大通站月平均径流量与历史上两次特枯水文年相近,在此背景下对长江口北支的泥沙特性和水沙输移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更有意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流速与含沙量的变化关系、断面水沙通量变化及悬沙输移。

1.1 研究区域概况长江口北支位于河口最北端,现为长江出海的一级汊道,西起南北支分流口崇头,东至北支出海口连兴港,全长约83 km。

北支呈喇叭口状,上段大部分区域为浅滩,落潮时出露。

潮汐性质为非正规半日潮,潮差由口门往里逐渐增加,在青龙港河段因受到河槽不断束窄、河床逐渐淤浅的影响,潮波发生强烈变形,形成以驻波为主的涌潮[6]。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陈炜;李九发;李占海;戴志军;闫虹;徐敏;赵军凯【摘要】随着崇明北侧岸滩的自然淤涨和人工圈围,北支河道显著束窄,“喇叭口”顶点位置下移.在新的地形及流域来水来沙变异背景下,作为长江河口的分支强潮汊道,其悬沙运动与输移特点值得探讨.根据2010年4月小潮至大潮连续8d的半个半月潮水沙观测,结合多年不同河段水沙观测数据得到的含沙量过程曲线显示:整个河道潮流强、含沙量高,含沙量过程曲线呈“单峰-双峰-单峰”的变化特点;河道悬沙的输移以平流输移和“潮泵输移”为主,以“喇叭口”顶点为界,上游段河道平流输移占主导地位,“潮泵输移”次之;下游段“潮泵输移”占主导,平流输移次之.净输沙总量呈:上段河道向海,下段河道向陆,在“喇叭口”顶点附近存在一个泥沙汇聚的最大浑浊带区域.%As the effect of natural accreting processes and artificial reclamation, the river channel of the North Branch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has narrow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osition of summit of the funnel-shape has moved down. As an important strong tidal bifurcation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North Branch is deserving of furthe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by considering the changes in river morphology and sedim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 drainage are-a.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l observation of flow and sediment during one spring-neap tide cycle in A-pril 2010, together with historical data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current is strong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tent (SSC) comparatively high in the North Branch, the process curve of the SSC shows a pattern of "unimodal- bimodal-unimodal"in a half 14 d cycel. Lagrang-ian advection and tidal pumping effect are two main constituents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North Branch, with spatial variations. Touxing Por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transition, where Lagrangian sediment transport dominantes in the upper mouth and the tidal pumping in the lower section. As for the net sediment transport flux, it moved seaward in upper mouth and landward in the lower section. The result suggests a turbidity maximum due to sediment accumulation around the summit.【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2(034)002【总页数】8页(P84-91)【关键词】长江口北支河道;含沙量;悬沙输运;潮流;机制分析【作者】陈炜;李九发;李占海;戴志军;闫虹;徐敏;赵军凯【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代尔夫特2628CN;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41 引言长江口北支河道西起崇头,东至连兴港,属长江河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中的第一级汊道,同时也是“四口”中最北端的入海口,全长约80km。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及趋势分析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及趋势分析
道 的 规划 和开 发提 供科 学依 据 。
北 港作 为 四 1 3人海 通 道 之 一 。 陈 吉 余 等 对 北 港 历 史 上 水 文 、 动力 沉积、 河 槽 演 变 作 了全 面 研 究 , 以及北 港最 大 浑浊 带研究 。2 O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长 江 口开 发 治理 的重 点集 中在 以航 道 为 中心 的南港 和北 槽 , 而对 北港 的研 究 较少 。 由于近 期北 港 的一些 大 型工程 的建 设及 未来 航道 的规 划 , 对 北 港
3 3
在北 港 青 草 沙 水 库 北 大 堤 ( s 1 ) 、 奚 家 港 ( S 2 ) 、 团结 沙 ( s 3) 、 横沙 东滩北 岸 ( S 4)进
行定点水 文测 量 ( 图 1 ) 。 水 文 测 量 包 括 定 点连 续 2 6 h同 步 分 层 取 水 样 , 采用“ 六 点 法” 进 行采 集 , 即表层 ( 水 面下 0 . 5 m) 、 0 . 2 H、 0 . 4 H、 0 . 6 H、 0 . 8 H、 底层 ( 离床面 0 . 5 m) 。 当 水 深 H<3 m时 , 分表 层 、 中 层 和 底
郭 兴 杰 , 程 和 琴 , 杨 忠勇 , 秦 庆 雯
( 1 . 华 东 师范 大 学 河 1 3海 岸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上海 3 . 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 湖北 宜 昌 2 0 0 0 6 2 ; 2 .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上海 2 0 0 0 7 2 ; 2 0 0 1 3 7 ) 4 4 3 0 0 2; 4 . 上 海东 海 海洋 工 程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 , 上海
1 . 2 现 场 实 测 数 据
数 据 分 别 采集 于 2 0 1 1年 1 2月 8 E t一1 2 日( 枯季大潮) 和2 0 1 2年 6月 5 日 一1 0 E l ( 洪 季 大潮 ) ,

长江口北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与治理对策

长江口北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与治理对策

长江口北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与治理对策李伯昌;王珏;唐敏炯【摘要】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港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北港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近期北港随着河宽的缩窄,河槽表现为淤潍冲槽,河道水深呈持续增大之势.长兴岛头护滩与圈围工程的实施,稳定了北港分流鱼嘴,但进口上游扁担沙尾时有沙体被切割下移,给北港稳定分流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了维护目前南、北港良好的河势条件,应及时加强扁担沙南缘及下边缘的固滩整治工程.【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2(043)003【总页数】5页(P12-15,42)【关键词】河床演变;断面变化;水深变化;冲淤变化;北港;长江口【作者】李伯昌;王珏;唐敏炯【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200136;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200136;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20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7长江口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海、东海连接带,平面形态为喇叭形,呈“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图1)。

起始断面徐六泾宽约5.7 km,河口启东嘴至南汇嘴展宽至90 km。

徐六泾以下由崇明岛将长江分为南、北支;南支在浏河口以下由长兴岛和横沙岛分为南、北港;南港在横沙岛尾则由九段沙分为南、北槽[1]。

北港是长江入海的二级汊道,上起中央沙头,下至崇明团结沙港,全长约32 km,河道平面形态微弯,受中央沙圈围和青草沙水库建设的影响,河道上段呈喇叭型。

目前,河道入口宽约7.1 km,出口团结沙港附近宽约7.5 km,河道最窄处在堡镇港附近,宽约4.0 km(见图1)。

北港河段上承新桥水道、新新桥通道、新桥通道,下接北港拦门沙河段,自上而下主流由河道的北侧过渡到南侧。

北港形成初期河道顺直,后因崇明岛右缘坍塌而演变为向北微弯的河势。

由于上游河势的变化以及南、北港分流口上提下移等因素的作用,分流至北港的通道频繁变迁,引起底沙下移,导致北港河槽在单一河槽与复式河槽之间交替变化[2]。

长江口北支河段演变分析及航道治理思路初探

长江口北支河段演变分析及航道治理思路初探

长江口北支河段演变分析及航道治理思路初探杨芳丽;韩婷;闫军;陈飞【摘要】长江口北支河段区域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航道条件极为重要.掌握北支河段演变特点是北支航道治理的基础,探究航道治理思路是下步北支航道系统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收集长江口北支河段近年来的水文地形资料,分析该河段近期演变特点及其河道演变趋势,根据上、中、下段河道演变和航道条件变化情况,初步提出了各段的航道治理思路.研究表明,北支航道整治宜在已有河势控制工程的基础上,采取“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分段治理思路.【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北支河段;河道演变;治理思路【作者】杨芳丽;韩婷;闫军;陈飞【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5长江口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发展潜力大,对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北支河段是长江口的入海通道之一,西起崇明岛头,东至连兴港,全长约83 km,流经上海市崇明县和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两岸临江濒海、海陆兼备,区位条件优越(图1)。

由于上游河势变化及人工围垦等原因,北支口门宽度不断缩窄,进流条件恶化,至1958年,分流比已减至8.7%左右。

北支已逐渐演变为涨潮流占优势的河道[1-2]。

长江口北支是长江口河段的1级汊道,历史上曾经是长江径流的入海主通道。

北支航道历史上曾开通过上段航道,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设置助航标志,航道里程46 km,20世纪80年代延伸到58 km。

后随着北支上口逐渐淤浅,1999年起,部分助航标志停止发光,至2001年2月21日撤销浮标,暂停岸标发光,改设昼标。

2008年10月长江航道局开始进行了一期航标恢复性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实施后,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航道条件,北支口—连兴港航道设置为小轮航道,不具体规定航道维护水深和航道尺度要求,船舶在本河段通过乘潮和参考最新航道测图航行。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与潮差的时空变化和机理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与潮差的时空变化和机理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与潮差的时空变化和机理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与潮差的时空变化和机理
宋永港,朱建荣,吴辉
【摘要】摘要: 考虑长江河口径流、潮汐和风场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北支潮位和潮差时空变化和动力机制.北支月平均潮位呈现出从1月到7月逐渐增大,从8月到12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主要决定于径流量产生的余水位.潮差具有季节变化,一年中出现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两次极大值出现在3月(农历二月)和9月(农历八月),两次极小值出现在6月(农历五月)和12月(农历十一月).青龙港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主要由潮汐强度决定,也与潮汐季节性变化和径流量有关.北支平均潮位、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纵向上基本呈现从下游往上游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北支的潮差变化呈现出从口门向中段逐渐增大,再从中段向上段逐渐减小的规律.冬季偏北风使青龙港潮位增大,夏季偏南风使青龙港潮位和潮差略微减小,风对北支潮差几乎没有影响.径流产生的余水位增加潮位,径流对潮汐具有抑制作用,使潮差减小.
【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6
【总页数】10
【关键词】关键词: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潮差;影响因子
0 引言
长江河口三级分汊,第一级分为南支和北支,由崇明岛分隔(见图1).北支为喇叭形河道,从南北支分汊口崇头至入海口连兴港全长约86 km.近60多年来,由于大量围垦促淤工程的实施,北支上段河道变浅,河宽缩窄,导致水道萎缩,北支洪、枯季的净分流比逐渐减小至目前的5%以下[1].河势的演变造成北支。

长江口近期潮汐特征值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长江口近期潮汐特征值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程设计 、防洪减 灾与 河 口治理 等方面引起 重视 。 关键词 :长江 口;潮 汐;特征值 ;影 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v 1 3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2 — 4 9 7 2 ( 2 0 1 3 ) 1 1 - 0 0 6 1 — 0 9
摘 要 :利 用长 江口沿程 1 1 个潮位站的潮位数据 ,统计分析1 9 9 6 -2 0 1 1 年各站年 平均高潮位、年平均低潮位和年平 均海 面 ,得 出长江 口海域近期 的潮 汐特征值 变化 ,分析相关影响 因素,探讨 长江 口近期潮 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 明:1 9 9 6 年
以来 ,各潮位站 的平均海平 面略 有抬升 ,但 变化 幅度 不大 ;流域来水 变化 对河 口潮 汐特征值 变化 影响不大 ;从长期看 ,全 球 气候 变暖对海 平面变化有一定影响 ,但 短期 内的影响 不大 ;短期 内,主要 受到长江 口地 区近年来各 类涉水工程建设的影 响 ,具 体表 现 为:平均 高潮位 下降、平均低潮位上升 、潮差减小 ,涨潮历 时缩短、落潮历 时延 长,年 最低低 潮位上升等 。 长江 口不 同河段 因受径流、潮流 、工程 建设等 因素 的影 响程 度不 同,其潮位特征值 沿程的 变化特点也 不同 ,需要 在河 口工
2 0 1 3年 1 1月
水 运 工 程
P o r t& W a t e r w a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No v .2 01 3
第 1 1 期
总第 4 8 5期
N o . 1 1 S e r i a l No . 4 8 5
卫 长 江 口 近 期 ( 潮 交 通 运 汐 输 部 特 长 江 征 口 付 航 道 值 管 桂 理 变 局 , 化 上 海 2 及 0 0 其 3 ) 原 因 分 析 球

长江口北槽洪季走航断面水沙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

长江口北槽洪季走航断面水沙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
泥 2 0 1 5年 6月
文章编号 : 0 4 6 8 — 1 5 5 X( 2 0 1 5 ) 0 3 - 0 0 4 9 0 - 7



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第 3期
长 江 口北 槽 洪 季 走 航 断 面 水 沙 分 布 特 征 及 通 量 研 究
进行 浊度 观测 , 观测 时 间均为 1 3 h 。8月 1 3 日在断 面 S e c 2和 S e c 3二 条船 进 行 同步 走航 观 测 ( 图 1 ) , 8 月 1 4 日在 S e c l和 S e c 4断 面进行 同步 走 航 观测 , 1 5 1 3在 断 面 S e c 5进行 观测 。大 潮 期 间 , 8月 2 0 3在 1 S e c l 、 S e c 2 、 S e c 3断 面三条船 进行 同步 走航 观测 , 8月 2 1 1 3在 S e c 4断 面进行 观测 。
1 数 据 与 方 法
2 0 0 9年 8月在 长江 口北 槽 进行 A D C P走 航 和 O B S浊度 观 测 , 分 为小 潮 ( 8月 1 3 、 1 4 、 1 5日) 和 大 潮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6—1 8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4 1 3 7 6 0 9 8 )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项 目 ( 4 1 1 7 6 0 6 9 ) 作者 简 介 : 谢火艳 ( 1 9 8 8一) , 男, 湖北咸宁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河 口海 岸 泥 沙 方 面 研 究 。 E - ma i l : x i e h u o y a n 1 6 8 @1 6 3 . t o m

长江口北支河道近年演变趋势分析研究

长江口北支河道近年演变趋势分析研究

北支 口门受长江 口浅滩及启兴沙嘴掩护 ,外 海波浪对本工程区域影响不大 ,常浪向为 E向和 偏S E向风浪 。全年大部份时间 H 波高在 0 . 5 r n 以下 ( 8 2 . 6 %) ;H 波高大于或等于 l m 的出现
连 ,并不断往西南淤涨至狼山,初步形成北支北
岸岸 线 。此 时 ,构成 北 支右 岸 的崇 明岛正 处在 萌 芽 状 态 ,最早 出现 了东 、西 二 沙 ( 公元 7 5 1 年) ;
1 0 2 5年左 右 ,西 沙西北 继续 淤涨 出姚 浏 沙 ; 1 1 0 1
南 移 ,深 泓线 北移 紧邻 岸 线 。 自灵 甸 港 以下 ,深 泓线 均靠北 侧 。
的距 离 宽 达 1 8 0 k mt 。随 着 上 游 大 量 泥 沙 下 泄 ,
长 江 口北 支河 段 的潮 波 是 由外 海传 播来 的潮
汐引起的谐振波 ,在 口外存在着东海的前进潮波
和黄 海 的旋 转潮 波 2个 潮 波 系统 ,其 中东海 的前 进 潮 波对 该 河段 的影 响较 大 。北 支是 一个 海 陆 双
海 洋 文 化 与 经 济
37
率仅为 1 . 4 %;极少 出现 H ≥1 . 2 m的波高。
2 自然条件
2 . 1 径 流
2 . 5 泥 沙
1 9 8 6年 以来 长 江流域 来 沙量 大 幅减少 ,2 0 0 3
年三峡水库蓄水后 ,来沙量进一步减小 ,目前北
支 泥 沙 主 要 来 自海 域 。北 支 泥 沙 主要 特 点 为 :
潮 流为主 ,主槽 中涨潮流流速大于落潮流流速。
每一 潮 平 均 历 时 1 2 h 2 5 mi n左 右 ,涨 潮 流 历 时 4 ~ 5 h ,落潮 流历 时 8 ~ 7 h 。 自下 而 上 ,涨 潮 流历 时沿程递 减 ,落 潮 流历 时沿程 递增 。

长江口北支河势的变化与水、沙、盐的输移

长江口北支河势的变化与水、沙、盐的输移

长江口北支河势的变化与水、沙、盐的输移
陈宝冲
【期刊名称】《地理科学》
【年(卷),期】1993(13)4
【摘要】70多年来,长江口北支渐渐淤积萎缩,分流比减少,并出现水、沙、盐倒灌南支的现象.文章分析了这些现象的起因和发展趋势。

【总页数】7页(P346-352)
【关键词】河势变化;长江口;泥沙输移
【作者】陈宝冲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2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含盐度的变化特性 [J], 李伯昌;余文畴;陈鹏;徐俊
2.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量及输沙粒径的变化 [J], 付桂
3.长江口北支悬沙浓度及输移的时空变化 [J], 张二凤;陈沈良;谷国传;杨海飞;王如生
4.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J], 陈炜;李九发;李占海;戴志军;闫虹;徐敏;赵军凯
5.长江口北支枯季水沙输移分析 [J], 王安伟;郝嘉凌;李鹏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 型和变形 , 但 是 尚 未 开 展 潮 汐 特 性 的 年 际 变 化 分 析 J 。本 文 基于 长江 口北 支 青龙 港 站 、 连兴 港 站 的长 系列潮 位资 料 , 分 析 了 长江 口北 支 河段 潮 汐 不 对 称 性 的时空 变化 特征 。
明、 江 苏省 海 门 市 及 启 东 市 , 最 宽 处 连 兴 港 断 面 宽 约
长 江 口北 支是 长 江 出海 的一 级 汊 道 , 西 起 崇 明 岛 头部 , 东 至连 兴港 , 全 长约 8 3 k m。北 支 流 经上 海 市 崇
从 实测 资料 出发 分析 了北 支 河段 的水 流 、 泥 沙 和 含 盐 度 的 变化 特 征 , 但 是 没 有 进 一 步 探 讨 潮 汐 特 性 变 化 。杨正 东 等 根 据 一 年 潮 位 资 料 分 析 了 长 江 河 口 各 潮位 测站 的潮 汐特 性 时空变 化特征 、 分 潮组 成 、 潮 汐
弱。


词: 调 和 分 析 ;潮 汐 不 对 称 性 ;潮 汐类 型 系数 ;长 江 口北 支 文 献 标 志码 :A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T V 2 1
在 径 流 和潮 流 的交 互 作 用 下 , 长 江 口徐 六 泾 断 面 以下 发育 成 复杂 多变 的典 型 分 汊 型 河 口 , 先是被崇 明
探 究北 支河 段演 变规 律 。
目前 , 国 内外 对 河 口形 态 演 变 的研 究 较 多 , z . B . Wa n g等对 斯海 尔德 河 口潮 汐 不 对 称性 和泥 沙 运 输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了研 究 。曹 民雄 等通 过水 流 特性 和 泥 沙特 性说 明 了北支 河 槽 容 积 变化 的原 因 , 并 指 出北
海工程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 0 0 9 8 )
摘要: 通 过 对 长 江 口北 支连 兴 港 站 逐 时 潮 位 序 列 和 青 龙 港 站 高 低 潮 位 序 列 进 行 调 和 分 析 , 从 潮 汐 不 对 称 性 方 面. 寻 求 出 适合 描 述 长 江 口 北 支 河 口形 态 的 参 数 : 变 形 系数 A、 G以及 振 幅参 数 A 和 相 位 参 数 P 。 根 据 资 料 所 绘 制的参数拟合 曲线表明 , 青 龙 港站 、 连 兴 港 站 均 为 涨 潮 占优 , 且 青龙 港 站 潮 汐 不 对 称 性 强 于 连 兴 港 站 , 这 主
助 项 目“ 南 黄 海 辐 射 沙 脊 群 海 域 水 沙 通 量 与 演 变机 制 ” ( 5 1 1 7 9 0 6 7 )
作者简介 : 尹倩瑜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河 口海 岸 水 动 力 学研 究 。E—m a i l : y i n q y h h u @1 6 3 . e o m 通讯作者 : 龚 政 , 男, 教授 , 博士 , 主要 从 事 海 岸 潮 滩 系 统 演 变 动 力机 制研 究 。E—m a i l : g o n g z h e n g @h h u . e d u . c a
要 由于 长 江 口北 支 断 面从 下 游 到 上 游 不 断 缩 窄 , 潮 渡 变 形加 剧 所 致 ; 长 江 口北 支 从 下 游 连 兴 港 站 到 上 游 青 龙 港站 , 两站 涨 潮 占优 的 潮 汐 不 对 称性 差 异 在 年 际 变化 上 总 体 呈 现 加 强 趋 势 , 其 主 要 与 青 龙 港 站 潮 汐 不 对 称 性 总体减弱 、 连 兴 港 站 基 本 保 持 不 变有 关 ; 北 支下泄径 流量 减少 , 一 定 程 度 上 导 致 了青 龙 港 涨 潮 优 势 特 性 的 减
1 3 k m, 最 窄处 青龙 港 断 面宽 仅 1 . 8 k m( 见图 1 ) 。历 史上 , 北 支 曾经是 长江 入 海 主通 道 , 1 8世 纪 以后 , 长 江
主流 改道南 支 , 进 入北 支 的径 流逐 渐减 少 , 导致 河道 中 沙 洲 大面 积 淤涨 , 河宽 逐 渐缩 窄 , 北支 也逐 渐演 变为 支
支上 1 : 3 段 是 北 支 淤 积 最 为 严 重 的 河 段 。李 伯 昌 等
岛分成 南 支 与北支 , 而南 支 又在 吴 淞 口 附近 被 长 兴 岛 分 成南 港 与北 港 , 南 港 在 横 沙 岛 附近 再 被 九 段 沙 分 成 南 槽 与北槽 , 形成 了 “ 三级 分汉 , 四 口人 海 ” 的格 局 。
个 重要 体征 , 因此 , 本 文 从 河 口潮 汐 特 性 分 析入 手 ,
重 点研 究对 泥 沙运 动 至 关 重 要 的 潮 汐 不 对称 性 , 以 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8—1 7
基金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淤 泥质 海 岸 潮 汐 汉 道 口 门形 态 演 变动 力 机 制 研 究” ( 5 1 0 0 9 0 6 2 )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汊 。近年来 , 北支 河 道 不 断 淤 积 , 水 深 条 件 恶化 , 平 均 水 深 只有 2~ 4 m, 对沿 岸 工农 业 发展 带来 极 为不 利 的
影 响 。河 口潮 汐 特性 及其 变化 规 律是河 口健康 运行 的

1 调 和 分析 原 理
调和分 析是 以牛 顿 的平衡 潮理论 为基 础 ,将实 测
201 3
长 江 口北 支 河 段 潮 汐 不对 称 性 分 析
尹 倩 瑜 一, 龚 政 , 李 欢 , 张 长 宽
( 1 . 河 海 大 学 水 文 水 资 源 与水 利 工 程 科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9 8 ; 2 . 河 海 大 学 港 口海 岸 与近
第4 4卷 第 2 1期 2 0 1 3年 1 1月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1 7 9 ( 2 0 1 3 ) 2 1 —0 0 8 1 — 0 4
人 民 长 江
Ya ng t z e Ri v e r
பைடு நூலகம்
Vo 1 . 4 4. No. 21
No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