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 明治维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优质课件(37张)(共37张PPT)

影响
(1)建立了资产阶级的近代军队。
(2)增强国防力量,提升了国家地位,为摆 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3)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扩张 道路,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四、文明开化——脱亚入欧
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具体内容
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性质: 1889年宪法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
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带有浓厚 的封建色彩,实质上天皇专制。
影响
(1)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 天皇政治体制
(2)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进步性: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回答:
(1)领导阶层: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 方面的素质,而且力量很大;
(2)斗争目标:幕府统治危机重重, 已经失去民心;
(3)群众基础:得到一些藩主、商人、新兴地主 和下层民众支持;
(4)经济基础:以长州、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 并进行了富国强兵措施;
(5)政治优势:以天皇为号召,具有政治优势。 (6)正确方针:依靠自身力量武装倒幕,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 对份地拥有世袭的耕作权,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 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对农民的经济活动实行严密的 限制,禁止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政府采取重农抑商 政策。据《世事见闻录》(1816年)记载,贫苦的 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 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 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
废藩置县
县 县
县
京 都
县
县 县
县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县 县 县
县
京 都 大 阪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东 京
县
县
县
县
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 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县
天皇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皇族 四 民 平 等
将军 大名
武士 华族
士族
平民
贱民
《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1889年日本宪法
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引起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限制工商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
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势
(2)外患:黑船事件 1853黑船事件,国门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 加深(催化剂)
(3)前提
从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 治政府。
内容:一、政治改革:
阅读思考1:阅读课文114页第一目“废除旧体制” 的内容,思考: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哪些除旧布 新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有何作用?
经济上:限制工商业
日本的幕府时代
幕 府 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 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 (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 府。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 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 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日本
内容:二、经济改革,发展新经济。(富国)
阅读思考3:为了发展“新”经济,明治政府 先后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有何作用?
日本政府在推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 用,这与西方相比有何不同?
明治维新的举措 高中历史选修一

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模式着手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向士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使日军官兵把效忠天皇作为 军人的天职。
设立专门的军事大学,培养高级军官
改革军事机构,形成对天皇负责的军事机构 扶植军事工业,激励改进军事装备 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ZHJ
三、军事:富国强兵
主要意义
积极性: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 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范围涉及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ZHJ
相继成立工部省、内务省
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运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 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
工矿业等。 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府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整顿旧的教育机构,设立文部省,统辖全国教育机构 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服从天皇的命令 “明六社”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进行启蒙教育。
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
ZHJ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ZHJ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ZHJ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ZHJ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协 助 天 皇
议会
天皇
最高统治者 集权一身
服 务 于 天 皇
内阁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ZHJ
二、经济:殖产兴业
目的: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方针:大力创办官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147人民版PPT课件

天 皇 (傀 儡) 幕府统治下
将军
的日本社会分 为士、农、工、
士 大名
商四个等级, 武士阶级是统
治阶级。
武士
身份等级世
代相继,不能
农工商
逾越。
6
武士
概念阐述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 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 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 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 上培养武士(是幕府统治的 支柱或基础),大力宣扬武 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 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 力和卖命。
1、兴起的背景: 2、倒幕力量
①倒幕派 ——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②人民
——领导力量
③部分大名(西南四强藩)
3、武装倒幕的主要经过及结果:
1867年 “王政复古” 初步胜利 1868年 鸟羽伏见之战 推翻幕府
4、意义:
(1)是使日本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的关键步骤
(2)使日本免遭中国和印度的厄运,保卫了民 族的独立
1853年黑船驶抵浦贺港
佩里叩关后,幕府被迫与美、英 等国相继签订不平等条约,接受 开港通商等要求。因佩里舰队军 舰为黑色,船上蒸汽机又冒着黑 烟,故日本历史上称为“黑船事 件”。
1853年美国佩理舰队入侵日本
一、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1、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2、社会矛盾尖锐 3、外来入侵--佩里叩关
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 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专 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 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从公元 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 封建专制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 统治。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 明治维新 精品课件

结果:“大政奉还”
原因:推翻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戊辰战争 过程:1868年,京都政变,成立明治政府
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明治维新目的 根本目的: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 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直接目的: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 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1)改革币制…… 2 )改革土地制度 …… 2、经济: 3)改革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1)“文明开化” 3、文化: 2)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西化。
4、军事: 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
探究活动: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性质: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改革。
24
四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东京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妥协退让恐怖镇压 “尊王攘夷”
主要参加者:中下级武士 活动:刺杀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商人等 结果:失败 倒幕运动 兴起 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国内形势: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准备工作:增强经济军事力量;建立根据地;联络其它 藩国;密切同英国关系;获得天皇支持
日本幕府腐朽封建统治使近代日本 内因: 落后,给西方列强侵略提供可乘之 机
佩理登陆图(1853年) …….
讨论探究: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带来哪些影 响?(试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 想文化等各方面分析)
武装倒 幕 说一说
倒幕派的主要组成力量 是什么人?主要基地?
中下级武士 西南强藩 倒幕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的战役是什么战役?倒幕 运动的结果如何? 伏见、鸟羽战役。 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迁都东京。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136人民版PPT课件

新右卫门
小叶子
一休
桔梗店老板
日本平城例えば茶道、使いま す、本の道、祭祀、陶磁器、古詩詞、甚だしきに至 っては文字など、どのくらいすべて古代の中国の影 響を受けて、和服は例外ではありません。
中中文文
日本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 瓷、古诗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
材料二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里,在
结论三: 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下田都已丧失的人
家,只能去做佃户。
——(日)武阳隐士《世事见闻录》
材料三 武士们商衣饰品讲经究,济酒的食丰发厚展,居和住资华丽本,主手中义的财产 就愈来萌愈少芽,的尤其产是生… …,忠诚从也根日益本减上退…引…起有些了武日士染上了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府
关 系 的 形 成
大名 武士
争取更多权力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已 成 为 众
和 发
农民、城市 平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矢 之
展
新兴地主、 商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的
青年吉田所见: 1853年吉田来到浦贺港,没曾想在
浦贺他目睹了日本国从未有过的一件大事、一件怪事。 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冒着烟的大黑船,有不少人亲去港口 观看,但也有人惊恐万分,逃离家园。
闭关锁国
在对外政策
上,幕府实行闭关
结论二:锁国幕策府,禁的止日本 闭关政策阻碍人荷出兰资海等本,少只数主允国许家的
义的发展,使商船日在本指定逐的地点 渐落后于世界从事发有展限的的贸易。
大趋势。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
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 崎出岛。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145人民版PPT课件

• 3、阶级:人民抗争使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 4、外交:佩里叩关打破了日本社会闭关锁国的
封闭状态。 • 5、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明治维新的开展提供了前
提条件;
预习 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概 展示 括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措施及其作用。
文
文 明
的权威,推行军国主义教 育
改造了传统文化习俗,
化
开 化
3、传播启蒙思想,进行启 蒙教育
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精神 文明
4、实行“断发”;移植西 方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 方面进行欧化运动
明1治87时6年代建建的立一的所东日本京新上式野小公学园
三、结合教材第三节“迅速崛起的日本”这一节 所有内容,思考明治维新产生的影响?
业 3、实行“劝业政策”,通
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
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
工矿业等
使节团主要成员,右起大 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岩 仓具视和木户孝允等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 派出的大型使节团
此次游历开阔了考察团的视野:第一认识到致富是治国的根 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乃是致富的可靠途径。第二感到要 想富国强兵,必18须72建年立明法治制政,府第实一行次专成制立的的集制权纱主厂义统治。第 三文化教育方面与西方各国的差距很大,有必要进行改革。 第四找到从小国走向大国之路,确立了“内治优先”的方针。 第五赞赏德国军事制度,主张学习德国的军事经验。
动动。。
历史小常识
农 业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 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 发展。
1、大力创办官营企业
经
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依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8.2明治维新的举措(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我国近代史的启示,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如黑船事件、武士道精神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明治维新的举措及其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3.提醒学生关注时事,结合现实,思考明治维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投入。
2.创设虚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日本明治政府官员、民间企业家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interactivePPT,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为什么日本需要进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经济举措,如殖产兴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养学生对经济改革的认知;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95人民版PPT课件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 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 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 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 价值。
②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和魂洋才)
(2)传播启蒙思想,宣扬自由民主
(3)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①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② 但出现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福泽谕吉
◆明治时期文化精英,“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淡泊名利,拒绝出仕;
项目 政治
2.影响:
(1)增强国防力量,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2)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中国、 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4.文化上:文明开化
实质: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
(1)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技术的人才;
——《日本文明史》
日本三菱财阀
日本三井财阀
如何评价明治政府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 提示: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 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___资__本______,用___暴_力_______ 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英、法 美 德 日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独立战争
王朝战争、民族统一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86人民版PPT课件

表现:
1)第一1步87征4服年中国侵的入台湾台湾; 2)第二1步87征2服年朝鲜吞并琉求;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3)第四1步87征6服年中国强内迫地 朝鲜签定 《第江五华步征条服约世界》; 4)189—4—年大甲陆政午策中日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马 关条约》;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6)1904年,日俄战争
展
新兴地主、 商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的
天皇: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
德 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将军也是最 川 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
幕 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
府 大名:藩的首领,(全国其他地区分 统 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 享有藩的
治 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因因此此,,今今天天日日本本人人的的姓姓氏氏中中,,大大部部分分
是是明明治治时时期期新新起起的的,,其其中中和和地地理理有有关关
的的田田中中、、山山下下、、河河上上等等姓姓很很多多,,盐盐
田田、、鸟鸟饲饲、、猪猪狩狩等等姓姓则则源源于于生生产产劳劳
动动。。
历史小常识
殖产兴业:
是指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 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
的 武士:将军与大名养着的自己家臣。
构 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
成 须效忠将军或大名.
3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政治: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严,社会矛盾尖锐;
幕
经济: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
府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统
思想: 吉田松阴等主张学习西方,实现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1065人教PPT课件

长州
京都
肥前
土佐
萨摩
大 政 奉 还 图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 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 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 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 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 大政奉还。
尊王攘夷
失败 倒幕运动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年 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练习:
1.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①长州②萨摩③北海道④土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实际权力 C.联络倒幕派 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
谢谢!
问题探讨:尊王攘夷与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府统治不满 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 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 根据地都是西南强藩
不同
前者重在攘夷,失败; 后者重在倒幕,胜利。
二、倒幕运动
我们能 成功吗?
听我 的没 错, 我有 信心!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西南强藩
1握8藩65政请年,萨思2月摩考,藩长西:州乡藩西隆高南盛杉、晋强大作藩久掌 保利通为掌什握么藩政会,成18为66年倒3幕月,
萨 联合长起两运来藩动,结的成盟为,根倒之据幕后运西地动南?的四根强据藩
地
东京 (江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 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 是如何勾结的?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110人民版PPT课件

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
促进了文明开化
重视传播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社会习俗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
4. 军事: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3)设立军事院校
评价: 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1911年废 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但是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政治 •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经济 • 殖产兴业,经济发展 军事 • 富国强兵,对外扩张 文化 • 文明开化,移风易俗
加强中央集权 形成统一的市场
废除等 “四民平等”,取消等 打破等级制度 级制度 级身分制和武士特权
改革相对 滞后政治 体制
1889年颁布《大日本 日本成亚洲第一个
帝国宪法》,召开国会, 立宪国家;确立了日
给予人民权利
本近代天皇制政治
体制(君主立宪制)
• ——《大日本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 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第 三 话 回 眸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 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①经济:建立工业体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 ④其他:摆脱了民族危机
【云南省2017届二模】
• 总分(15 分) (1)变化:①思想上,70 年代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 提倡以议会民主拯救国家(2分)
• (若回答出主张人权、平等、民主以挽救民族危机也可以,); • 90 年代支持政府的扩军备战转向军国主义(2分) • (回答出支持政府扩军备战即可)。 • ②行动上, 70 年代组成民间组织, 呼吁建立民选议会(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日本历史的基本了解,如幕府时期的日本、黑船来航等。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和深层次原因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难以把握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东亚其他国家的影响;
3.缺乏对中国近代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分析的能力,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线、明治维新相关图片等,以直观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明治维新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
3.技术工具:利用PPT、电子白板等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掌握日本明治维新在近代东亚历史转折中的地位;
(3)通过对比分析,认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链接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对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情境中的真实体验来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2)世界影响:日本近代化的成功启动为其他落后国家 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地主土地 所有制,农民贫困,影响了 (1) 经济上:确立了 ________ 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藩阀 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 (2) 政治上: ________ 有获得民主权利。 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深 (3) 军事上:极端民族主义和 ________ 重灾难。 天皇崇拜思想,带有浓 (4) 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 ________ 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栏 目 链 接
4.法律建设方面:特点是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虽 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藩阀以天皇名义掌握着政权。
栏 目 链 接
③兴起。 ④扶植________ ⑤注意培养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 ___________ 东京大学 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明开化。 教育 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确 (1) 教育方面:把 ________ 国民皆学 ”的方针。 定了“___________ (2)在“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大量介绍 西学 ,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福泽谕吉 ________ ________成为日 本启蒙运动的旗手。 (3)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 用。 (4)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栏 目 链 接
2.黑船来航的冲击(国际)。 美国军舰 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 (1)1853 年 __________ 不平等条约 ,承认开 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 ___________ 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洋学 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促使日本 (2)________ 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高压政策 激化了日本社会矛盾, (3) 黑船来航和幕府的 __________ 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83人民版PPT课件

带 刀 者 斩
思考: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措 施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何影响?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为日 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市 场; 2、取消武士俸禄,武士阶层的瓦解 分化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资金和劳动力。
1、政治:
3)派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 本主义制度。
温故知新
1、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政治体制
2、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分为哪四 个等级?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 工、商四个等级,武士阶级是统治阶级。 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3、率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签 订了什么条约?
4、哪些力量的联合推动了 倒幕运动的胜利?倒幕运动取 得胜利的时间是?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 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 要差异。
(1)成员组成: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全权使节, 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吏;日本使节团主要成 员为政府要员。
考察内容:中国只考察军事技术;日本 则全面考察政治、经济、教育等。
(2)差异:中国学习西方仅限于器物层面, 日本则全面学习西方;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日本明治维新完成了向近 代社会的转型。
岩仓使团主要成员:右起为 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岩 仓具视、木户孝允
他们“日日鞅掌,不暇宁 处”,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 官员和各阶层人民,全面认识 西方文明,“目睹彼邦数百年 来收获蓄积之文明成果,粲然 夺目,始惊,次醉,终狂” 。
合作探究一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日两国使团的 成员组成、考察内容有何不同?
2、经济:
1)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 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经济:
2)殖产兴业(核心内容)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清单一明治维新的国内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1.政治幕府专制,天皇无权;士农工商的等级身分制束缚;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4.矛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
[深化认知]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相似,都是相对的闭关锁国。
日本允许同欧洲的荷兰和亚洲的中国、朝鲜三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而中国清朝则是允许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
清单二明治维新的国际背景黑船来航的冲击1.过程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军舰来到日本,幕府被迫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2.影响(1)幕府被迫开国,与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系列主权丧失,民族危机加剧。
(2)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深化认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而日本的地理条件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更加落后,此时亚洲各国的国门大多被打开,决定了日本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清单三明治维新的有利条件明治新政府的建立1.倒幕运动的兴起(1)概况:觉醒的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
(2)结果:天皇和保守势力对改革派进行镇压,改革派遭受严重挫折。
(3)影响:改革派认识到,必须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向西方学习。
2.倒幕运动的发展:武装倒幕(1)主要措施: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采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努力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
长州藩还打破身分制,建立了主要由农民和商人子弟组成的武装力量。
(2)结果:1868年初,改革派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
3.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的改革(1)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2)主要内容:①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井中学2014级学案科目:历史期数:第33期时间:2012年12月31日教师寄语: 成功 = 艰辛劳动 + 正确方法 + 少说空话编写:雷院欣同智强领导审核:班级:组名:姓名:第8讲日本明治维新走进文本——问题导读单【教学目标】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1、幕藩体制: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由德川家族的人世袭担任。
B、“藩”的首领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C、将军、大名都有自己的家臣。
D、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2、等级制度的形成: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等不同的身份等级。
3、锁国政策:为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允许同、.和荷兰等国通商。
4.经济缓慢发展:到19世纪初,日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
5.社会矛盾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一些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二、日本被迫开国与社会危机1.黑船事件:年,美国海军准将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这一事件称为“”。
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同幕府签订了《》。
从此,日本的国门被打开。
2.影响: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1)、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强:开国后,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原料产地。
(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列强侵略、经济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3)、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的发展(4)、统治阶级结构发生分化:日本开国后,出现了大量和,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政治上无权,对幕府统治愈加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的、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三、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1.“尊王攘夷”: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走上日本的政治舞台,被称为尊攘派。
“尊王攘夷”就是,赶走外来侵略者。
1863年,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2.倒幕运动:A、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
B、条件:(1)、自1865年起,倒幕派的代表人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等人逐渐掌握了长洲、萨摩等藩的政权。
(2)、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3)、武装倒幕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严重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3.明治政府的建立1867年,长州、萨摩等藩利用天皇的名义颁布讨伐幕府的密诏。
幕府为保住实际权力,上书天皇,表示把政权奉还天皇,史称“”。
1868年,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幕府的势力被彻底消灭,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从此结束。
四、明治维新的内容1.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
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设立。
这样日本的局面彻底结束,统一的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华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
2.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1872年废除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殖产兴业”政策: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倡导“文明开化”-----倡导学习,即所谓“文明开化”。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在生活习俗方面,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
4.建立新军队(1)、实行制,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2)、改进军事装备,引进先进武器,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五、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1)1889年的日本宪法的颁布:1885年,日本实行制,出任日本政府第一任内阁首相。
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日本帝国宪法》。
(2)1889年日本宪法的内容:①日本实行制,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②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③日本议会由和众议院组成。
议会的权力有限。
④设立内阁和。
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是天皇的最高顾问,由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组成,实际上成为国家的机关。
(3)1889年宪法的影响:明治宪法带有浓厚性,但它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
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形式上确立了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新确立的日本制度。
2.崛起为东方强国(1)、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军事上:日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明治领袖们的“”梦开始得到实现。
(3)、外交上: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侵略朝鲜: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迫使朝鲜开放通商口岸,并获得等不平等权利。
后来,取得在朝鲜驻兵权。
(2)、侵略中国:1874年,日本派军入侵台湾。
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清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在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点拨】背景政治:幕府统治危机,矛盾尖锐;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外交: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军事: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政府建立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等经济:土地私有;殖产兴业文化:文明开化,教育体制,习俗西化军事:建立新军队,接受武士道精神法制:颁布1889年宪法结果原因成功。
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B、倒幕派掌握实权,武装推翻幕府C、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全面改革D、有力的国际环境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进步:A、经济: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确立B、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制建立C、军事:建立现代化军队D、外交: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局限: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道路特点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推翻旧政权基础上的改革;内容全面;有利于日本近代化【合作探究】1、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试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课后巩固----问题训练评价单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中国总理时隔七年后来首次访问日本,被称为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融冰之旅”。
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我还想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大批志士仁人来到日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和民主进步思想,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某班同学在收看了有关的电视新闻后,对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甲: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乙: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推行殖产兴业。
丙: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倡导文明开化。
丁: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建立新军队。
请回答:(1)你认为以上四种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某人在明治维新前属于贱民,明治维新后,他的身份和权利发生了什么变化?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
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
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
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
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
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
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