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方案
![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f60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5.png)
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方案一、目的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为规范公司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内容,为两化融合测评与改进提供依据,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二、职责与分析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监视与测量计划,并监督执行;2、行政部负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集监视与测量所需要的关键指标数据,并保证监视与测量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公司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监视与测量所涉及到的关键指标数据,并提交到品管部,对未达到标准的指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4、行政部依据监视结果,分析关键指标运行趋势,依据测量结果,评价关键指标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三、主要内容1、两化融合新型能力指标的监视与测量方案根据公司两化融合目标中确定的新型能力指标,确定其监视和测量方案如下:人力资源部按季度汇总各部门提交的数据,在季度经营分析会上进行讲评,并根据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对年度指标数据,在内审、管理评审和年度工作会议上进行分析与讲评。
2、两化融合项目的监视与测量方案公司两化融合项目由各部门申报、行政部负责组织进行评审,报公司领导审批后立项;立项后由各部门确定项目负责人,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并按季向行政部提交项目进度情况总结;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部门主管提交项目总结材料,行政部分批组织进行验收,在内审和管理评审会上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讲评。
3、两化融合实施框架执行情况和监视与测量方案根据体系标准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对两化融合的年度评估与诊断,按照工信部网上填报要求进行评估,并统计得分情况。
同时,每年进行一次两化融合实施框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内审和管理评审会上进行分析与讲评。
检查内容包括:1)新型能力、方针、目标是否定期进行评审;2)体系文件和记录是否定期进行评审;3)部门职责是否定期进行评审;4)资源投入(包括资金、人才、设备、信息资源和安全)是否足够;5)两化融合项目是否按照计划按时完成;6)是否有效组织了内审和管理评审。
如何监视工程施工过程控制
![如何监视工程施工过程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7469d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2.png)
如何监视工程施工过程控制1.建立监视工程施工过程的计划在开始施工前,项目团队需要制定详细的监视计划,明确监视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表。
监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监视的目标和重点:明确监视的重点是工程质量、进度还是安全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监视控制措施。
- 监视的内容和范围:确定需要监视的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过程、工序及关键节点等。
- 监视的方法和工具:选择适合的监视方法和工具,如现场巡查、监控设备、数据采集等。
- 监视的频率和时长:明确监视的频率和时长,确保监视工作的持续性和全面性。
- 监视的责任人和分工:明确监视工作的责任人员及各自的分工,确保监视工作的有效实施。
2.进行现场巡查和监视现场巡查是监视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现场巡查可以直观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现场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等情况。
在进行现场巡查时,监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记录观察和发现的问题:对现场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工序的执行情况、设备的运行状况、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等。
- 拍摄照片和视频:通过拍摄现场照片和视频,记录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 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3.使用监控设备和技术在现代工程施工中,监控设备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可为监视工程施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监控设备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实现远程监视和数据存档。
-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参数和数据,如工序执行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条件等。
- GPS和地理信息系统:利用GPS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定位和追踪,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4.分析和处理监视数据采集到的监视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问题、识别风险,并及时进行处理和跟进。
9监视测量分析评价管理程序
![9监视测量分析评价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e2686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3.png)
9监视测量分析评价管理程序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组织的过程和绩效进行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和优化流程,并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有效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组织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为组织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一、程序目的本程序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并指导组织在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实施结果和绩效的持续评估和监控,确保组织的运作与目标的对齐,不断改进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等。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按照本程序的要求执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三、程序内容1.监视和度量- 通过设立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对组织的关键过程和绩效进行监视和度量。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定期进行监视和度量的过程评估,发现问题和机会,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2.分析和评价-对监视和度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根本原因分析、统计分析等,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
-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绩效提升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3.管理和改进-建立有效的监控与管理机制,确保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工作的持续进行和效果跟踪。
-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通过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等方法,持续改进和优化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工作。
四、程序执行1.执行部门负责人应明确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2.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掌握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ff81a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f.png)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2引用文件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对引用的标准和文件没有写出版本号,使用时应以最新发布的为有效版本。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QMS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无。
4职责4.1品管部经理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和归口管理,并负责对采购品和产(成)品的检验、试验实施和监视测量。
4.2行政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组织实施和监视测量。
4.3生产部负责对产品生产过程参数及其产品特性的监视测量。
4.4其它部门协同配合本程序的实施和管理。
5流程图无。
6管理内容6.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按《质量手册》和相关的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本程序主要就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作出如下规定。
a)行政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策划,策划时应包括职责。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准则。
b)生产部采用自检、巡检、巡查和对过程参数的监视等方法,对影响过程能力的人、机、料、法、环及检测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确定并证实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品管部应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责成并指导生产部从人员(操作)、设备、作业方法和检测等方面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保持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记录以及采取措施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予以保持。
6.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研发部负责制定产品接收准则(产品详细规范、产品检测文件等),并明确对产品特性的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抽样方法和应采用的监视测量设备等作出规定。
品管部检验员依据产品接收准则和检验文件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分别按进货验证、过程产品(半成品)检验和最终(成品)检验三个阶段,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
6.2.1进货验证6.2.1.1进货验收对进货的采购品先由仓管员进行初步验收,即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与采购要求无误,包装完好,且在《合格供方名单》中,置于待检区,交品管部检验员做进货验证。
如何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如何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5b2e970faaea998fcd220e1a.png)
如何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SOYES收集点击数:1644 更新时间:2006-9-17 0:36:52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2000版ISO 9001标准的新要求,也是组织识别过程、有效管理过程的重要手段。
从组织的实施情况看,不少组织对这项要求没有深入的理解,相当一部分组织感到无从下手,运行效果好的组织可谓凤毛麟角,。
从认证机构的情况看,审核组对这项要求投入的审核力量较弱,安排的审核时间也较少。
由于"自己吃不准",相当一部分审核员不知道如何审核这个条款,极少发现问题,很少开出不合格报告,观察项也较为鲜见。
一、从标准的描述看,应该实施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但不等于体系的全部过程都要同时实施监视和测量。
从过程的定义和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看,既可以将组织完整的体系看成一个过程(如将汽车制造厂看成汽车制造过程),也可以将其看成四大过程(即"四大版块"),还可以将其看成由文件控制、合同评审、采购、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等若干要素组成的过程。
对于这些过程,还可以进行细分,如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机加工、热加工过程。
机加工过程还可分为车、钳、铣等过程。
对这些过程细分后,还可以进行"微分",如铣削加工过程可分为工装调试、铣尺寸1、铣尺寸2等过程。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具有明显的可变性,过程的可微分性使测量的对象--体系的过程数量变得无穷大。
显然,对于复杂、多变、庞大的过程网络中的所有过程同时实施有效控制是不现实、不经济的。
笔者以为,上述分析也是导致不少组织和审核员感到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无从下手的主要原因。
二、组织在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时,可按如下方式运作。
1.抓住重点。
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文件
![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94e82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1.png)
专业整理分享CYJ/CX16-2004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修订状态: 0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用以确定和评价所策划的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及合用法规的遵循情况,实现持续改进。
2 合用范围合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活动有关的各个过程。
3 术语3.1 监测: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或者具有影响的关键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3.2 监控: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或者具有影响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
3.3 监督:对运行操纵情况进行检查和催促的过程。
4 职责4.1 公司安全科4.1.1 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监督实施和归口管理;4.1.2 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对整体结果在年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
4.2 工程项目党支部组织对环境绩效进行监测,并对整体结果在年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
4.3 质监科专业整理分享组织对质量管理的综合绩效进行监测、监控、监督,并对其结果进行汇总及评价。
4.4 体系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组织每年度的内部体系审核,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及建议,提交管理评审。
4.5 工会负责对公司员工劳动保护情况(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女职工、未成年工的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4.6 各科室/分公司/项目部实施本单位、本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4.7 财务科负责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费用的投入、统计,并在年度进行汇总。
5 工作程序工作流程确定监测内容明确监测方法、周期实施监测记录管理信息交流数据分析5.1 监视与测量的内容各科室/分公司/项目部应对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对有量化要求时应进行监测,并保持测量相关的数据。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主要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主要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2f165c865a8102d277a22f20.png)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主要控制程序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主要控制程序1、对文件控制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管理、工艺、技术、外来、作业文件等是否受控、更新、批准、发布、作废等)。
2、对记录控制的完整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编目、标识、保存期、技术参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等)。
3、对内部沟通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内部沟通效果评价结果)。
4、对管理评审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管理评审报告实施验证)。
5、对人力资源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从事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人员的过程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措施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6、对基础设施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设施设备能力的评价)。
7、对工作环境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现场作业环境、安全条件识别确认)。
8、对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质量计划策划与实施情况验证)。
9、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顾客要求、更改评审实施的结果)。
10、对设计开发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对设计和开发的产品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进行控制{技术文件、图纸、工艺参数等}的实施)。
11、对采购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合格供方选择评价、供方业绩、外包方能力、质量证明文件、进货质量检验与验证)。
12、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生产产品和服务提供质量的文件、设施设备、人员、检测设备、交付与交付后的服务)。
13、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识别确认、再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检测})。
14、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合格、不合格、已检、待检、加工、待加工、修理、待修理、采购计划、入库、出库单、交付清单)。
15、对顾客财产控制进行监视和测量,(零部件、图纸、大修、维修设备、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个人信息等)。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08d87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c.png)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产品实现的必需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和用于生产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职责综合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控。
生产部负责产品特性的监控和测量。
4.工作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含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和测量及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测量,可采用调查、了解、分析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
4.1.2对产品实现各过程的监视、测量,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为“焊接、组装、调试”过程进行重点监视和测量。
质检部负责制定焊接、组装、调试的技术规范、测试指标及数据记录等。
4.1.3生产过程的测量和监视a) 生产部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进行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 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4.2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4.2.1综合部编制检验指导书,明确检验点、控制频率、抽样方案、控制项目、监测方法、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对购进的材料,仓库管理员核对送货单,确认财产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置于待检区或挂上“待检品”牌予以标识和区分。
并填写《送检单》交有关部门检验,具体内容见《采购控制程序》。
4.2.3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3.1对于生产和组装线上的产品,按规定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按规定间隔依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在产品上贴上工号标签,对关键过程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在产品上贴上检验员工号标签,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如不合格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控制程序(安全部)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控制程序(安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55d73b7158fb770bf78a55ea.png)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取得真实可靠的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数据,以判断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检查绩效成果,检验其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活动、场所和作业过程的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控制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3 依据3.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3号令3.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4 术语4.1 绩效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与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有关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的结果。
4.2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根据确定的标准,监视职业危害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法规的要求。
4.3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对因违反要求而产生的负面绩效,如,事故、事件、隐患、违章、投诉和其它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进行监视、测量与分析。
4.4 工伤又称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4.5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 职责5.1 管理者代表5.1 负责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
5.2 安全管理部5.2.1 安全管理部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统计与分析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单位;5.2.2 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和总结;5.2.3 负责对公司安全设备校验、校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2.4 负责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控制程序》规定的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与调查处理;5.2.5 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职业卫生监测点的确定,并对职业危害因素场所监测情况进行监督管理;5.2.6 负责定期组织对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执行情况及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9d8d6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d.png)
1目的对产品实现的必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及采购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其它物项的监视和测量可照相关条款执行。
3总则3.1监视和测量应遵循下列要求:1)国际国内标准2)合同要求3)有关法规3.2通过监视和测量确保不合格原材料不准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转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入库或销售。
3.3职责质量部负责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最终接收应由与产品生产的操作或直接监督无关的人员来执行。
4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1.1生产部负责识别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它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也包括公司根据产品特点策划的各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
4.1.2.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4.1.3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部的工序产品合格率技术部的设计输出文件失误率、市场部采购产品的合格率、市场部的销售指标及顾客服务满意率等。
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A)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质量部应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表”,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规程、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B)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时,质保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质保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1.4应保留有效的对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参数更改记录。
4.2产品监视和测量4.2.1质量部负责编制各类检测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4.2.2.1原材料的监视和测量4.2.2.1.1供销部采购的原材料到厂后,先放入原材料待检区,市场部的采购员向质量部报验,填写“报验单”。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bab7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1.png)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988d37a60029bd64783e2c66.png)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内容简介)王恩泽 1. 前言在培训、咨询和审核的实践中,GB/T 19000:2000/ISO 9000:2000标准(以下简称标准)8.2.3款“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始终是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甚至有人认为相关的过程都有控制程序,还要什么监视和测量,即便要监测,有内审也足够了。
有的组织只在质量手册中,对该条款简单地描述几句,没有操作性的具体内容,致使在审核中,对这一条款的要求不甚了了,既说不出所以然,又提供不出相关的证据,事实上,大大影响了质量体系过程运行的有效性。
针对这一现状,新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0:2008/ISO 9000:2008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对此条款做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和补充。
本文根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实施现状和问题,结合新标准的修改和补充,就如何更好地进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做一番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2. 新标准对8.2.3款的修改和补充1)对条款正文的修改新标准8.2.3款把标准8.2.3款第一段第3句最后面的一段文字,“确保产品的符合性”,给取消了。
因为这句话往往会引起大家的误解。
误认为8.2.3条是为了确保产品的符合性的。
实际上,8.2.3条只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符合性,是否能确保产品的符合性,要看对过程的策划要求如何。
过程能力和过程要求的概念是不同的。
过程能力再强,客观条件不匹配,效果仍然不会满意的。
如果过程能力策划时就定得比较低的话,达不到工程要求,产品的符合性是无法确保的。
这一点在体系策划阶段,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
2)增加了“注”来对具体要求进行补充新标准8.2.3款,增加了一个“注”,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具体要求进行补充,“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度。
”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影响的因素很多,有人、机、料、法、环等等。
哪个因素影响大,就要首先控制对其的监视和测量。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20171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5.png)
顾客反馈信息分析;
测量信息的利用情况。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实施监测的充分性和及时性;
顾客满意度及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检验误差的统计分析;
检验实施与策划安排的符合性。
证实产品符合性的信息的准确完整性
8.3不合格品控制过程
统计分析方法;
日常检查和不合格品的跟踪检查
质量分析会
7.4采购过程
攻防的控制过程,产品采购过程
攻防的控制过程,产品采购过程
第二方审核(供方评审);
文件评审(采购要求)
产品验收;
实现采购目标能力评价(退货库、不合格率等)
合格的供方;
采购要求的符合性与适宜性;
采购产品的符合性;
7.5lc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产品合格率、品级率、反攻,返修率的测定;
文件审查、记录审查、内审和外审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证据
6பைடு நூலகம்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人员能力、工作即自傲评价:质量目标考核
所配置的人员能胜任相应岗位(职务、工作的能力)
7.3设计和开发控制过程
文件评审:开发和设计能力的测定;
设计确认后的更改次数;
设计开发结果的可测性和合理性
产品和/或实现规范的符合型和适宜性。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案
过程名称
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
过程结果表征
质量记录的控制过程
日常检查
提供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5.5职责、权限的规定和沟通过程
文件评审
各部门/人员业绩评价
职责权限明确:隶属关系清楚;
联系渠道通畅:信息有效传递。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6192e0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49.png)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1 目的为使过程具备增值并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应采取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以确保过程能力满足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质量目标的能力进行监视和测量,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包括与管理职责、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3 职责3.1 质管部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运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方法,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策划结果的能力。
3.2 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所承担的过程(相关职能),采取适宜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实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确保过程能力满足要求。
4 程序4.1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和频次相应职能部门应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确定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度。
采取以下适宜的方法;a)月份/季度/年度工作绩效总结、评价、考核;b)按确定的检查频次对目标值完成情况统计与分析;c)按确定的审核方案进行质量审核;d)按需要对过程或过程效果抽样检查、分析和评定;e)按需要或周期进行过程能力评定;f)其他适宜的方法和频次。
4.2 质量管理体系主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项目和判定准则;4.2.1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4.2.1.1 监视和测量项目:a)合同完成或履约情况的检查和统计;b)对顾客要求变更或服务要求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评价;c)对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d)有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传递的及时性及效果检查。
4.2.1.2 判定准则:应准确把握顾客的需求,密切与顾客沟通,及时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满意。
4.2.2 设计和开发过程4.2.2.1 监视和测量项目:a)对采购、生产、服务及顾客使用中发现的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问题和缺陷的统计分析和评价;b)与同类产品的水平、费效比的比较和评价;c)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的统计。
4.2.2.2 判定准则:设计出高水平、低费效比、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并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完整、正确、统一、协调和标准化的信息。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含记录)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含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bb71554fe4733687e21aac1.png)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ISO13485-2016)1.0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及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及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0范围适用于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0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0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直接作用是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4.1.1过程监视方式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过程审核(也称工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过程及其输出的监视和测量(可行时)、过程有效性评价、质量分析会等。
4.1.2过程测量方法是将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部的交验合格率、采购物资的合格率、研发部设计输出文件的失误率等,按部门工作考核办法考核,以保证目标的完成。
a)质量管理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趋势进行分析,评价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b)当过程产品合格率低于控制下限时,质量管理部应及时发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包括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规范、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产品特性,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如进货、半成品及成品)进行。
对产品特性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所提供的产品是否已满足要求。
4.2.1研发部负责编制进货、半成品及成品检验规程,明确检验方式、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测方法、判别依据和使用的检验工具和设备等。
4.2.2采购物资的监视和测量依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和采购物资技术要求,编写《进货验证规程》,确定检验项目、检验数量等,对于无检测手段的采购物资,可通过供方检测报告、公司样品试用等方式进行。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17c27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2.png)
XX有限公司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Q/ENN0909-P-202212版本:Al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效日期:2022.6.1受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与适用范围1.1对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重大风险的运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测量、检查和监督,并定期评审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以保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有效性。
1.2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所有监测和测量活动。
2职责2.1QHSE赋能群是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本程序。
2.2QHSE赋能群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2.3QHSE赋能群负责对公司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监控。
2.4各部门负责组织对各自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实施监控和监督。
2.5QHSE赋能群负责对各部门的环境和安全生产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负责监督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和绩效。
2.6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及风险的监测、监控与监督活动。
3工作程序3.1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视和测量3.1.1各部门定期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细化分解以及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验证,并保留检查记录。
3.1.2检查和验证的内容是各责任部门对达到目标指标的具体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以及目标指标量化参数的达标情况。
3.1.3如发现偏离或与目标指标不符合时,应分析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加以整改,还要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和记录,直至偏离和不符合消失。
3.2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执行情况的监视和测量各部门不定期地按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对运行控制程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过程监视和测量程序
![过程监视和测量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d83339ca5e9856a57126072.png)
过程监视和测量程过程监视和测量程序1 范围本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的原则,为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顺畅,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顾客导向过程和支撑过程的监视、测量以及相关来源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M)07501 (QM)07601 (QM)08701 (QM)09103 (QM)09101 (QM)09201 (QM)09301 (QM)10201 成文信息控制程序质量信息管理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程序顾客满意度测量分析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管理评审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QM)1020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3 术语和定义3.1顾客导向过程通过输入和输出直接或间接对外部顾客有影响的过程。
顾客导向过程包含:C1客户要求的识别和评审过程;C2设计开发过程;C3制造过程;C4产品交付过程;C5客户反馈和处理。
3.2支撑过程支持“顾客导向过程”实现的过程。
支撑过程包括:S1文件控制;S2记录控制;S3人力资源;S4基础设施;S5采购;S6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S7过程监视和测量;S8产品监视和测量;S9不合格品控制。
3.3管理过程为监控和改进顾客导向过程,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过程包括:M1管理职责;M2方针和目标管理;M3管理评审;M4内部审核;M5纠正/预防措施。
13.4数据指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监视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数据。
4 职责4.1 技术质量部a) 负责组织公司级过程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开展;b) 负责对公司级过程监视和测量活动的改进情况进行跟踪验证;c) 负责对部门级过程监视和测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d) 负责综合数据收集、分析及改进;e) 相关质量数据及记录的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