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化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

2011.06(上)C h i n a C o l l e c t i v e E c o n o m y集体经济·摘要:文章研究了以往学者对于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观点,综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赤松要等学者的国际贸易理论,简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强化了现有的贸易结构和分工格局,但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所在。

目前对外贸易方式具有凝固中国产业结构的倾向,贸易获益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加工贸易;雁行模式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理论在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方面研究较多,美国经济学家佛农(Ver -con )曾将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揭示了产品发育成长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的影响,说明了各国同类产业之间存在的级差问题。

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进程,日本赤松要教授提出了“雁行产业发展模式”,并将其模型进行推广。

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各个阶段发展进展,包括其内在机理表现,该模型均进行了系统分析。

针对机制的内外相结合的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干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势结构的选取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雁行产业发展模式”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五个阶段,分别为产业移植阶段、进口替代阶段、出口导向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动态过程进行了论证。

外贸易流向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均伴随着比较优势存在。

在产业移植期内产业的比较优势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但随着科技进步、投资大量流入、技术密集要素不断增加,绝大多数比较优势地位发生了逆转,贸易流向从出口回归进口。

比较优势逆转,同时贸易流向复归,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序列由此显现。

(二)国内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内经济学者对中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主要从理论模型出发进行实证研究。

深圳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和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深圳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和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8月209深圳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和对外贸易发展趋势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徐作林摘 要:本文从深圳对外贸易结构的演进过程着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分析了深圳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包括整体贸易结构和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之后,结合深圳对外贸易的近况,分析了深圳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对外贸易 深圳 贸易结构 商品贸易结构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a)-209-021 深圳对外贸易结构的演进过程1.1 从整体贸易结构来看,由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深圳的服务贸易发展很快,量上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质上由小到大,行业领域宽度不断拓展,在经济总量占比上有所提高。

新时期,国际服务业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实物贸易的基础上发展服务贸易,一来可以拓宽对外贸易产品的领域,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升对外贸易的综合实力;二来,发展服务贸易是对当今对外贸易新形势的积极反应,把握住了发展的时机,不仅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增长动力,而且还可以成为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的主导国家。

再者,深圳近来对外贸易增长的放缓甚至下滑,都说明以实物性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快速的增长已不可持续,此时需要新的增长拉动力出现。

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服务贸易出现好的趋势,其进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 2000 年为 17.21 亿美元, 2001 年为 19.12 亿美元, 2002 年为 29.84亿美元, 2003 年为 41.22 亿美元, 2004 年为60.57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 36.3%。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则分别为 8.53 亿美元、8.84 亿美元、17.72 亿美元、25.13 亿美元和 35.93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已达到 43.72%; 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则分别为 8.73 亿美元、10.32 亿美元、12.13亿美元、16.14 亿美元和 24.63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 29.7%。

经济史课后答案(1--15)

经济史课后答案(1--15)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小农经济由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组成。

生产即是指小农的主业和主要副业——粮食和纺织原料及其成品生产,生活则是小农经济所赖以生存的更多的必要条件。

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汉代以后,小农经济基本被认为是五口之家,除去交换之外,所剩无多,不足心应付家庭正常支出的需求,而且家庭普遍贫困。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的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小农除了在生活上尽量减少开支,也必须在农业生产投入上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虽然赋税制度经历了户调制、租用调制、两税法、一条鞭、地丁制等形态的演化,但其中却包含着赋税绝对值的增长。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实际上附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小农的产出不仅指粮食产出还应当包括各项农副产品的产出,如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在日益窘迫之下,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副业。

5、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做的制度安排赋税和地租剥削的加重,必然使小农经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副业。

而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会以大规模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小农农副业的恢复和稳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

影响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土地所有制结构,二是租佃关系。

1.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意义。

在以农业为基本生产方式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土地占有关系成为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了农业的现代化程度。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质、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贸易结构转换的绩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贸易结构转换的绩效分析
改 革 开 放 以来 中 国产 业 结构 演 进 与 贸 易 结构 转 换 的 绩效 分 析
孙 中叶
( 南工业 大学 经贸学院 , 河 河南 郑 州 4 0 0 ) 50 1
【 摘 要 】 改革开放 以来 , 通过对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 与贸易结构 转换 的计 量分析 , 格兰杰 因果 关系检验表 明, 我 国的产 业结构升级是 出 口商 品结构优 化的原因 , 出口结构 变化 并没有构成产业结构 变化 的原 因; 口商 品结构不是 但 进 出 口商 品结构 的原 因, 出 口商品结构则是进 口商品结构 的原 因。 而 这说 明产业结构是对 外贸易结构 的主要基础 , 产业结 构升级 带动 了出 口产 品附加值 的提 高; 而随着代表资本技 术密集 型产 品的机械运 输产 品的进 口对 出 口商品结构 升级 的 影响并不显著。为 了进 一步揭 示造成 此现 象的原 因, 有必要对 我国现 阶段的产 业结构 与贸易结构背后 的深层次 原 因进
行分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键 词 】 产业结构 ; 关 贸易结构 ; 绩效 【 中图分类号 】 11 ;72 【 F 2l F5 3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 26 (0 10- 1g0 10—782 1 ) 0 4一3 6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形成 的现有 的产 业结构和贸易格局 是 对 第三产业 的影响 次之 , 对第 一产业 的影响 最小 。孙 伟 , 王艳 个 历 史 性 的 进 步 , 是 产 业 结 构 和 贸 易 结 构 仍 存 在 许 多 问 ( 06 从 出口商 品类 型与产业结构变 动关 联机制 出发 , 但 20 ) 根据工 题 。在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和 国际环境发生变化 的情 况下 , 竟 业 现代 化成功 的国家 历程及相关 的经 验性 数据 , 究 开放经济系统 应该 如何准确 看待和评 价我 国产业结 构和 贸易结 构在 当今 世 中产业从低 级 向高 级演化 进程 与商品类 型转换 之间 的关 联性 界经济 中的地位 和影响 , 而我 国在 向世 界经济强 国迈进 的征 是沿着 三种 商品类 型形成机制的线型路径而实现 的。 国正处 进 我 途 中, 竟应该选择什 么样 的贸易 战略径 才能保持经济 的可持 在 工业 化中期 , 究 现阶段 的主导产 业应是装备制 造业和具有战略 续 、 康发展 , 健 这些 问题都 已经 并将 继续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性地位 的某些高新技 术产业 , 口商 品类 型应 完成从产业转移 出 有关对外贸易结 构与产业结构关 系的研究 , 国外学者 K r e d om n i 式 到技 术跟进式 的转 变 , 产业 升级与 出口结构 的优 化也应 由外 和 M gi (9 5 用 类 似 V R 的 模 型 检 验 了 出 口 对 经 济 增 长 生 变 量 推 动 转 化 为 内 生 变 量 推 动 。 eur 18 ) e A 的影 响 , 口能通过增 加资本 积累影 响产 出 , 而影 响贸易产 出 从 贸 易 结构 与产 业结 构 变 化 的 变 量 设 定 及 其 合 业 。Js s rso C aem e ep — urs a和 Jl  ̄ ( 0 2 采 用 随 机 模 型 理 性 度量 指标 的选 取 C ui W/z2 0 ) a r 对 4 5个工业 化 国家 和发展 中国家 1 8一 l9 9 1 9 9年 的数据 进行 蓝 庆 新 和 田 海 峰 ( 0 2 、 建 华 和 马 晓 逵 ( o 9 使 用 经 济 2 0 )陈 2o ) 研究 , 结果表 明对于发展 中国家高科技 出口部 门对非 出口部 门 总量 中各组成 部分增 长率与 结构 变化的乘 积 的算 术平均来 反 无 技 术 外 溢 作 用 , 有 正 的 生 产 效 率 差 作 用 , 科 技 出 口部 门 映经济结构 的变化 。这种指标 的计算方法简单 明了 , 据容易 但 低 数 则 两者 皆不 明显 ;而对 于工业 化 国家两 作用 皆不 明显 。cH. 获得 , . 但是仅 能反 映经济结 构变化 的大小 , 能反 映产业结 构 不 K a (0 3 认 为 , 国经 济虽有长 足发展 , w n20 ) 中 但是雁 行形态 的分 变化的方向 。 因此 , 本文对其 加以调整 , 对各组 成部 分 占比经过 工 格 局 及 中 国在 其 中 的梯 次 位 序并 未 改 变 。 系数调整相加来反映经济结构 。 国内学者张 亚斌 (o o 将外 贸结构 与产业 结构 视为两 个 2o ) 根 据 出 口产 品的要素 密集度 可 以将 出 口产 品分为 资源 密 不 同的系统 , 从耦合 的角度分析这 两个系统在 国民经济结构运 集型 、 劳动密集 型和资本 密集型。资源密集性产品附加值较低 , 动 中相 互联系 、 互作用 的方式 。王丽萍 (0 0 认 为决定产业 对 应调整系数为 1 劳动 密集 型产 品附加值较高 , 相 20 ) ; 对应调 整系数 结构演进 的主要 因素有三个 : 需求结构 、 相对成本 和 国际贸易 , 为 2 资本密集 型产品附加值 最高 , ; 对应 调整系数为 3 。出 口贸 前 两 个 是 封 闭 条 件 下 影 响 产 业 结 构 成 长 的 本 质 变 量 , 国 际 贸 易 商 品结 构 的度 量 公 式 如 下 : 而 易是在开放经济 条件下来 自外 部的影响产业结构 变动的因素 。 ( 。a ) x () 1 高越 ( 0 3 选取 15 —2 O 20 ) 9 2 0 1年的 G P、 一 、 、 D 第 二 三次 产业 产 值 、 口额 总 值 、 口额 总 值 数 据 为 样 本 , 用 协 整 和 Ga gr 出 进 采 rne 式中m m 表示第 年各类产品的出1 l, / : 1 额占总出口 额的比 因 果 分 析 法 , 出 结 论 : 口对 促 进 第 二 产 业 发 展 的影 响 最 大 , 例 , 得 进 A 为各 类 产 品 对 应 的 调 整 系 数 。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8月193期新疆出口总额的34.9倍,新疆出口贸易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与之相比,新疆出口依存度较为乐观,2010年,新疆出口依存度在全国排名第9位,超过了海南等东部省区,可见新疆经济的外向度并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

然而,由于新疆经济发展(2010年新疆GDP在全国排名第25位)相对滞后于出口贸易发展,极易使出口受限,故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出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表3 2010年全国出口依存度对比情况表 单位(亿元)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值出口依存度(%)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出口总值排名出口依存度排名全国广东新疆39798345472.85418.8107299.230817.5882.027.067.816.3——125——115——29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并经笔者计算整理2.2 新疆与全国出口商品构成对比分析2010年新疆出口的初级产品比重为6.4%,而出口总额排名靠前的三个省份:广东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1.22%,江苏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1.62%,浙江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3.51%,可见新疆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还是较高,新疆的工业发展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 新疆与全国主要出口商品品种对比分析近年来,新疆出口商品主要是棉花、棉纱、棉胚布、肠衣、番茄酱、皮鞋等农业初级产品及粗加工产品,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过少,2010年新疆出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仅为17.94%;而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钢材、纺织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服装等工业制成品上,其中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90.36%。

可见新疆出口商品加工水平不高且档次低,与全国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3 优化新疆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出口商品结构逐日改善。

但受制于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新疆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一、档次低,主要集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深精加工和技术含量高产品的出口一直较为滞后,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亟待优化和改善。

行业市场结构演化趋势分析

行业市场结构演化趋势分析

行业市场结构演化趋势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市场结构也在不断演化。

了解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化趋势对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行业市场结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趋势对企业的影响。

一、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原有的几家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市场进入者增加,使得市场竞争水平提高。

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行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使得企业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份额。

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市场结构演化趋势之一就是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弱势企业逐渐被淘汰,市场份额集中到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手中。

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使得市场中头部企业的地位更加稳固,对市场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

三、市场多样化趋势明显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个性化的追求,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以零售行业为例,传统的实体店面面临线上电商的冲击,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购买商品,并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配送服务。

此外,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推动了相关市场的发展。

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市场的多样化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四、国际化趋势加强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行业市场结构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

同时,国外企业也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与国内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使得国内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者的压力,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五、技术创新驱动市场技术创新是行业市场结构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可以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也会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各个行业的面貌。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分析

对外 贸易管理体制 是指对外 贸易 的组织形式 、机 构设
置 、管理权限 、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它是一
国家计划从事进 出口的盈 亏由国家财政平衡 。
从对外 贸易管理方式来看,计划手段是对外贸易管理的 核心 。对外 贸易所有环节包括产品收购 、产品出口 、产品进 口 、产品调拨 、外汇收支 都被纳 入指令性计划的范畴 。 从对外 贸易价 格来看 ,实行 国内外市场价格 割断的做 法 ,出口商品一律按 国内价格收购 ,进 口商品 内销在原则上
负担 ,等等 。
中国高度垄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衍生 出来的一种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1 9 9 《 9 年 月 中国人 民政治 4
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 国家 统制 。15 年在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后 ,中国建立起 96 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 、统一管理 、各外贸公 司统一经营,实 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 中的对外贸易体制 。1 5 98 年8 月中共中央 《 关于对外贸易必须统一对外的决定》和 《 关 于 贸易外汇体制的 决定》进 一步丰富 了对外 贸易体 制的构 架 。在此构架下 ,中国对外 贸易管理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十几个附属机构即对外贸易专业公 司专门从事国家安排的对
外贸易活动 。这确立了对外贸易政企不分的体 制基础 ,当然 也就实行一种国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方式 ,外贸公司按照
些中央部委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进 出口公司,一些大中型
生产企业被允许经营各 自产品的进 出口业务 。同时引进技术 和 多数产品的审批权悉数下放,甚至还给 予了地方政府一定

第五章 近代中国贸易发展的概况

第五章 近代中国贸易发展的概况

中国贸易发展的概况日常生活中,成功所必需的策略,就是发现某种需求,并发明某种方法去满足这种需求。

在追求这种需求中,亚当.斯密指出了贸易是通过让人们专业化来使人们受益,而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认为贸易利益被贸易伙伴之间存在的差异放大,即比较利益或绝对利益原则逐步发挥作用,推动人们在资源禀赋的差异下,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般而言,贸易存在三种形式:人格化交易——小规模生产与地方贸易、重复往来、文化同质及缺乏第三方的实施;非人格化交易——契约、交换、抵押或商人的行为规范;由第三方来实施的非人际交换。

而就旧中国来说,贸易基本停留在人格化交易层次,市场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余缺调剂的地方。

此时,贸易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旧保留在小规模、品种少的范围内活动,按吴承明先生的研究,中国直到16世纪尚未形成全国性市场。

如此特征直接影响了中国工农各业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也制约了封建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或现代化因素的发展,无法促使他们在自身因素的积累下,实现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一、传统时期的贸易情况贸易的发展,基本表现在国内和中外贸易两方面。

国内部分体现在贸易圈的形成,中外贸易则体现在贸易路线的产生和演化,以及由国内的朝贡演化为与周边国家,形成以中国朝贡-互市为核心的世界体系。

一)国内贸易的情况国内贸易具体的过程、贸易物品等方面在大多数经济史的著作、教材,以及文章中多有涉及,故此处就贸易地域、交易对象作一介绍,察看传统时期贸易发展的趋势。

1、以行政区域为中心形成几个贸易圈1地方以集、墟为核心形成地方市场,构成了中国贸易的最基本的市场雏形,进行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的交易,以弥补家内生产的不足和多余的交换。

该种市场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中国经济的地区封闭性的特征,阻碍经济的国内扩大。

中级以县、府、省为中心形成核心市场。

其功能主要是从政治上的需要发展而扩大和频繁起来,具有明显的税收聚集和各地土特产品交往特征,至少到16世纪中期,全国尚未形成以基本生活生产资料的长途频繁的交换,亦即尚未形成全国性以经济为目的的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作者:蓝春汛,周升起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1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过程。

通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对外贸易数据,探究改革过程中各阶段制度的演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概括归纳了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化的因素,分析了其演变方式和特点,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将朝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国际合作的趋势演化。

关键词: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制度演化;路径依赖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59-03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阶段划分1.外贸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978—1987)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其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理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下放权力。

首先,下放外贸经营权,简化贸易计划的内容。

第二,试行工贸结合和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代理制度。

第三,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这一时期,政府已经开始通过改革逐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调动微观经营主体的出口积极性,但是改革对外贸企业的财务体制、管理体制并没有真正的触动,外贸宏观调控手段仍以直接调控为主。

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由改革开放前的完全封闭逐渐向鼓励出口,有选择的限制进口方向转变。

2.外贸承包经营管理改革时期(1988—1993)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深化时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行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并逐步加以完善。

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的执行主体由外经贸部下属的外贸企业扩展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各外贸专业公司,这些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额度和经济效益指标。

主要目标是建立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

这一时期的改革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逐步成长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打破了以往大锅饭式的财务体制。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动态演化和升级路径选择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动态演化和升级路径选择

提升 . 其 中出口连续 4年位居全球首位 。 占全球 比重为 l 1 . 2 % :进 口连 续 4年居 全 球 第 二 ,占全 球 比重 为
9 . 8 % v J 2 0 1 2年我 国服务贸易进 出 口总额达 4 7 1 5亿美
元. 占全 国对 外 贸 易 总 额 的 比重 达 1 O . 8 6 %。 可 以说 。 我
【 摘 要 】 加入 WT O 以来, 我 国的 对 外 贸 易不 断 取 得 历 史性 突破 , 对 外 贸 易 结 构也 在 不 断 的 变化 过 程 中 。 基 于入 世
以 来 我 国对 外 贸 易 的数 据 , 从 贸 易 主体 、 方式、 商品 、 区 域 结 构 等 4个 方 面 分 析 了我 国对 外 贸 易结 构 的 动 态 变化 , 指出 以要 素 禀 赋 结 构 升 级 为基 础 的 动 态比 较 优 势 演 进 和 我 国现 阶 段 发 展 水 平 是 制 约 我 国对 外 贸 易 结 构 升 级 的 根 本 原 因 在 此 基础 上提 出以要 素 禀赋 升 级 和技 术进 步模 式 动 态 转 型 相 结合 的 贸 易结 构 升 级 路 径 【 关键词 】 对 外 贸 易 结构 要 素 禀赋 技 术 进 步 升 级 路 径
去 向 或 进 口商 品 的 来 源 . 内部 结 构 即 国 内 地 区分 布 . 与 各 地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对 外 开 放 程 度 直 接 相 关
出 口份 额平均 为 l 0 . 6 %.二者之 间 的比例 大概为 9 : 1 .
服 务 贸 易 占对 外 贸 易 总 额 的 比重 大 致 为 1 0 %左 右 ( 见
【 中图分类号 】 F 7 5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0 2 5 ( 2 叭4 ) 0 1 — 0 0 6 4 — 0 6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货币与赋税制度A级——基础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运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惩罚。

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运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解析:选C 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纳“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故选C项。

2.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

据此可推想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汉朝B.北魏C.唐朝D.五代十国解析:选C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时期是公元618~907年,再结合材料“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可知,C项正确。

3.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富民发行交子“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易,如将交子要取现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

据此可知,当时的交子( )A.已经具有纸币的性质B.是由官方发行予以担保C.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D.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解析:选D 依据材料“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可知,交子的发行有利于大宗商品贸易进行,促进商品贸易发展,故选D项;依据材料“将交子要取现钱”可知交子最初是作为兑换提取货币的凭证,类似现在的支票,还不是真正的纸币,解除A项;交子是四川地区富民发行的,不是政府担保,解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结论,解除。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依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

1932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图)等五种纸币。

它们的印制和发行干脆起到( )A.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的作用B.增加依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C.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D.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解析:选D 针对“各依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苏维埃政府发行纸币,干脆起到了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故选D项;统一发行纸币的干脆作用不是调动农夫的生产主动性,解除A项;统一货币不能干脆增加依据地军事实力,解除B项;有了统一的货币并不能干脆冲破国民政府的政治封锁,解除C项。

2022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

2022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

2022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受世界经济回暖影响,2022年我国钢材出口消失了恢复性增长。

据了解,2022年1—10月钢材出口量达到3680万吨,同比增长99.8%,钢材出口增幅明显高于钢材生产的增幅,可谓成果喜人。

但是,在看到2022年钢材出口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钢材出口存在的问题。

虽然钢材出口量增长迅猛,但出口的种类和结构变化不大,仍集中在建材等低附加值品种方面,缺乏高端产品。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我国钢材出口受通胀、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场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削减,钢企低利润率的现状将连续维持。

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虽然世界经济在2022年得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2022年世界经济至少在上半年仍难以走出疲软。

而经过一年多的基金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上涨的通胀压力很大,随着经济利空消息的释放,随时都会引发通胀泡沫破灭,这就使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连续上涨面临震荡的风险,影响铁矿石、铁合金和钢材的价格消失震荡走势,进而影响我国钢材出口。

二、铁矿石价格演化趋势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2022年11月,通胀形势、钢材价格上涨和简单的铁矿石谈判背景,再次推升铁矿石现货价格回升。

市场对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剧烈,也在肯定程度上刺激了钢材价格的不断走高。

目前进口矿石现货价格已经上涨到180美元,接近了2022年中期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铁矿石现货价格。

此外,海运价格的再次回升预期也会连续推升铁矿石现货价格。

三、国际市场形势的不乐观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第一,由于国际经济影响加上人民币汇率上升,我国钢铁产品价格国内外价差呈缩小趋势,将直接影响后期钢铁出口的进一步下滑。

其次,后期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外贸出口,估计2022年外贸增速为15.5%,低于2022年的28.5%,包括机械、家电、轻工和五金制品在内的主要用钢行业对钢铁产能的消化力量将减弱。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R C E P 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杨灵,程新雨(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870)摘要: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的相关数据,研究在R C EP 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双边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以及互补性,进而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的出口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规模整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在九大类商品中除机械和运输设备外,双方存在各自的竞争优势,互补性较强。

中国与俄国、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中国与韩国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中国与蒙古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

最后,本文为进一步挖掘双边贸易潜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R C EP ;东北亚区域;贸易潜力;引力模型;双边贸易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9-0015-05收稿日期:2022-12-20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LJ K M R 20220489)作者简介:杨灵(1970-),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程新雨(1997-)(通讯作者),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一、引言在当今国际贸易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多边贸易协定谈判显得极其重要。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 CEP )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通过削减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而互惠互利的自贸协定,它在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在2020年11月15日由中国、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东盟十国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

2022年1月1日,R CEP 正式生效实施,中国成为首批生效的十个国家之一。

R CEP 的生效实施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外贸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贡献了不少于GDP 一半的贸易顺差。

当前,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与优化已成为研究
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中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结构有哪些特点?
2.如何评价中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结构?
3.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4.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方向是什么?
三、研究内容
1.对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进行梳理,明确研究对象。

2.通过文献综述,收集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其特点。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评价。

4.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过程。

5.探讨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方向,提出相应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1.文献综述: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报告和研究论文,梳理出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情况和研究成果。

2.时间序列分析:利用 Excel 软件对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季节性分析等。

五、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对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认识,为加强中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也有利于探讨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化与变化,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我国进出口结构文献综述

我国进出口结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

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

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贸易对象已达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依旧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依旧不高,尤其是结构仍比较落后,贸易流向的集中化趋势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之后,迎来又一历史新高,增长了35.7%,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8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通过分析和研究得知,中国外贸结构不平衡背景如下:1、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世界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进入到一个大调整阶段,今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持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有规模的同时,将商品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张的着眼点置于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上3、要实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必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的变化及贸易格局的变动,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可能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对外贸易格局会形成一个大三角关系,其中中国与欧美有顺差,但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有逆差。

这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落实入世的承诺,不断扩大开放并修改国内有关法律法规有关,也与中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取向的变化有关。

【百分题库合集】中国经济史试题题库

【百分题库合集】中国经济史试题题库

[单选]从“工商食官”到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的丧失,这段历史应在()A.商周到宋元B.西周到明朝C.秦朝到清朝D.汉朝到元朝参考答案:C[单选]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后果是()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B.农民购买力低,缩小了商品销售市场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参考答案:C[单选]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

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参考答案:D[单选]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段引文说明()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参考答案:D[单选]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参考答案:D[单选]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③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④荷兰、倭寇的入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A[单选]封建统治者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或政策是()A.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B.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C.唐代限制经商时间、地域D.明清给予商人贩盐权利参考答案:C[问答]简述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此后,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漫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体系化和现代化的阐述和研究则始于18世纪末的亚当·斯密。

自此,国际贸易理论逐步演化,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学说和模型。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1. 经典理论经典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戴维·李嘉图。

这两位经济学家都认为,国际贸易效益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差异性和充分利用。

斯密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适宜其生产的产品,进而最大化各自的利益。

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各国特有的生产要素与技术以及生产成本的差异,使国际贸易双方都可以从比较优势中获得经济利益。

2. 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形成,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欧文·费雪。

他们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国际贸易效益主要来自市场的有效运作。

马歇尔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证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增长来自于市场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而不仅仅是比较优势的利用。

费雪则提出了"货币路径"理论,通过分析货币价值测量国际贸易收益,强调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效益的影响。

3. 技术变革与新贸易理论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兴市场经济体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等因素对国际贸易效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新贸易理论,代表人物有保罗·克鲁格曼和埃尔文·沃莱。

新贸易理论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差异性,扩大互利贸易。

同时,他们还加入了"规模经济"、"贸易保护"等新因素进行探讨。

4. 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在21世纪初期形成,主要代表人物为杰弗里·桑托斯和加里·盖奇。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国际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从幼稚的贸易方式到多元化的贸易模式,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变革,逐步走向成熟化和稳定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过程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1978年-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际贸易集中在出口贸易中,主要出口商品是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进口商品则以机电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这一时期,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等问题。

2. 开放加快阶段(1990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际贸易逐渐多元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此时,中国的出口产品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进口产品也逐步多样化。

3. 多元化深入阶段(2000年-2012年)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加速,贸易模式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出口和进口贸易外,还加入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等。

由于贸易多元化,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拓展,通货贸易也更加平衡。

4. 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2012年-至今)进入新常态,中国国际贸易从高速增长中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不断遭遇政策限制和贸易摩擦等挑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升级。

为此,中国已经提出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联系以提高贸易价值。

二、中国国际贸易变革的原因1. 政策改革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促进贸易还有投资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政策上的变化,不仅扩大了市场范围,使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进军国际市场,也为贸易的多元化提供了种种可能性。

2. 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国际市场的变革是中国国际贸易变革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国际贸易也不能再只是以出口贸易为主,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开放分类:产业经济经济贸易贸易术语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具体表现∙ 2 中国现状∙ 3 应对措施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具体表现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的具体表现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主要表现在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和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第一、国际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国际贸易1990年代以来,世界商品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而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最具活力的是工业制成品贸易。

在世界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年均增长9.8%,而初级产品贸易仅增长2.2%。

在国际技术贸易增长的同时,技术贸易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向着知识型、信息型等软件技术方面倾斜。

以微电子技术为例,其产品及与其相关的办公信息设备类商品的增长速度2003年高达31%,其力度超过化工、汽车、纺织、服装等主要出口商品,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1大类商品中增幅最大。

1980年,这类产品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仅为4.12%,这类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到12%,已成为牵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但在1990年代则上升到25%左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

在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和速度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商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呈正相关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上旬刊)总第481期
一、建国到改革开放期间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产业结构畸形而且水平低下。

在整个产业构成中,农业和手工业居主导地位,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68.4%,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仅为12.6%。

1953年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制定了建立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工业生产体系。

到了“大跃进”期间,进一步提出“以钢为纲”的钢铁工业导向的部门发展目标,工业的超常发展使得工农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后虽然因工业发展过快而进行了调整,但这种以重工业为主导部门来加快不平衡增长的战略基本保持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前。

与此同时,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如下:进口商品中绝大部分为生产资料,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均高于工业制成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贸商品结构呢?原因在于:建国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一个进口替代战略。

在这种战略指导下,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有时甚至融管理与经营为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植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我国效仿苏联、东欧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换回一批机器和成套设备,引进项目共有400多个,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

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搞三线建设,兴建了一些二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

但这一时期的引进项目减少,一共只有84项。

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项目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

整个这一时期,我国的出口及贸易收汇主要依赖初级产品。

出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付基本的进口所需的外汇,而进口则主要是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基础”。

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外贸政策目标可以说是走到了极端。

对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可知这个时期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受制于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进出口商品结构服务于产业结构,服务的途径是通过出口初级产品换回工业原料大力发展重工业。

进口商品结构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正向对接,粗略表现为进口商品中生活资料的低比重与产业结构中农、轻工业的低比重相一致,进口商品中工业原料的高比重走势与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高比重走势相一致。

出口商品结构中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反向对接,粗略表现是出口商品中的初级产品的较高比重对应于产业结构中农、轻工业的较低比重,而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较低比重对应于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较高比重。

二、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在理论界对外贸易“引擎”说和一些国家借
外贸出口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诱导下,中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纳了出口导向战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制定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随着中国外贸出口主导战略的实施,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

1980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53.4%,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46.6%。

1990年,前者下降为25.6%,后者则上升为74.4%。

到2002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降至10%以内,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超过90%。

我国已由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并重的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到90%以上出口商品结构。

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出口占对外出口总额比重的大幅度上升,工业制成品的内部结构日益呈高级化发展趋势。

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改革开放初期,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弥补国内生活资料不足的一种手段,从而限制了对生产方面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而也受到制约。

1980年,我国进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为34.8%,其中食品及活动物的比重为14.3%。

同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65.2%,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进口总额的25.6%。

80年代之后,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认识和定位,对外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不再仅仅是调节余缺的手段。

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资本品的进口越来越多。

到200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达到83.3%,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份额有46.6%。

资本品的进口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国内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改革开放在给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带来欣喜变化的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滞后发展的状况也发生了改变。

以农矿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逐年下降,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强劲提高,第三产业稳中有升。

在这个时期,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受制于产业结构表现为产业结构决定进出口商品结构。

三大产业发展中独占鳌头的第二产业一方面为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大量输出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大量输入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都很高。

相反,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例的不断减小与产业结构中日益萎缩的第一产业相对应。

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格局与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格局大体相似。

夏锦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
[摘 要] 本文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总体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试图从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演变原因。

[关键词]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战略国际经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