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进行群文阅读指导的三个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进行群文阅读指导的三个策略
——《冬天的儿歌》听课心得
进行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已经一年了,相关的课例接触了一些,我们发现,低段的课例很少。作为低段的教师,深感群文阅读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于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高老师一年级的群文阅读课《冬天的儿歌》给低段教学的老师在群文阅读指导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一个策略:朗读是基础。
低段语文课堂上,朗读很重要。首先,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识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让认读的生字的字形和生字的读音反复“见面”强化,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其次,孩子在反复的朗读中,形成语感。但是,如果单一的朗读,孩子们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高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朗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读着。
每进入一首儿歌,高老师总是让孩子们先进行自读。因为孩子们刚拿到新的语言材料,总是情不自禁地开始读起来,高老师面对孩子们的这个情况,就放手让他们自读。孩子们的层次不一样,先梳理一下自读的方法,尤其要强调一下“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关注了弱势群体,也引导了孩子们进行互帮互助。
高老师组织了孩子们进行比赛读、拍手读、加上动作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到了儿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孩子们读得兴致盎然,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第二个策略:看图帮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段的读物大部分都配了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光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习变得生动,更有利于孩子对内容的理解。
成都平原的冬天是很少下雪的,而漫天飘飞的雪花、白茫茫的大地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老师借助美丽的图片,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在引导孩子们学习《冬公公》时,高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冬爷爷的图片,认识了“眉毛”,让孩子们同“胡子”区别开来。后来,孩子们在加动作朗读的时
候,都知道了眉毛的位置。《堆雪人》中的“胖墩墩”“笑眯眯”这些特殊结构的词语,孩子们结合插图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语感较强的孩子都可以运用了。
第三个策略:模仿促提高。
儿童天性喜欢模仿,看到医生给病人把脉,他们会学着给家人、同伴把脉;看到老师教课,他会给自己的玩具上课,当小老师。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个天性,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从高老师选择的三首儿歌中,我们发现如下共同点:内容都是和冬天有关,从冬天的气候特点、景色、游戏等方面来体现冬天;结构都是短句、短句、长句结合;节奏明快。在本课的教学中,高老师引导孩子们在充分朗读后发现了儿歌的共同特点,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儿歌在结构方面的特点,于是就引导孩子们来编儿歌。
在设计编儿歌的时候,老师给孩子们搭架子,第一幅图,一只小企鹅在滚雪球,老师出示了一个填空“小企鹅,,滚到西来滚到东。,快快来,。”完成了简单的填空,孩子们就成了小诗人,更加兴致勃勃!
接下来,孩子们看到老师又出示了一幅图画,几个孩子在一起吃果子。老师出示的题目比前面要稍微难一点—“,,。”孩子们看着图片,五花八门的答案就出来了。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儿歌不是大作家的权利,自己也可以写儿歌。这就体现了课程标准上指出的要求: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从本堂课上,有几点值得再思考:
第一,孩子在这堂课上,读得很多,读的时间长,但是在读的层次性方面还需要再次研讨。
第二,给一年级的孩子开展群文阅读,单就这堂课来看,单纯地选择结构完全一样的儿歌,是不是对孩子的思考有所局限呢?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路上,边学边思考,边实践边成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