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计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结果为78.6%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时,测得气体的总质量为m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mol。当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值为△n=x,且m>12x,n>x。请回答下列问题:
(A)m=n (B)m>n (C)m<n (D)m≤n
(二)体积差法
【例题10】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所以ω(Fe)=1-3a
【练习】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再分别加人一定量的镁、铝,充分反应后,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加人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9:8 (B)11:12 (C)12:11 (D)3:4
2.将4.6g钠和4.8g镁分别投入盛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不可能的关系为( )
CxHy + (x+y/4)O2 → xCO2 + y/2 H2O 体积减少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化学计算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化学知识之中,通过学习化学计算,可以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检验化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运用是否灵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专题对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中常用守恒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估算法、极端法和关系式法进行了原理、类型和应用的剖析,以期利用这些方法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培养敏锐的思维能力、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一、守恒法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保持守恒。
正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评价的“无论是人工的或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
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算是一个公理”。
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基本定律,构成了化学科学的基础。
在化学计算中,守恒法运用十分广泛,特别是有关混合物或反应关系复杂的化学试题。
运用守恒法求解,无需考虑反应体系各组成成分间相互作用过程,也无需考察变化所经历的具体途径,只需考察反应体系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使解题过程简化,避免在纷繁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效率。
守恒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质量守恒法: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它是化学反应定量化的基础。
正确、灵活得运用质量守恒可使复杂的化学问题简化,或使化学计算化繁为简。
例1、0.1mol某烃与1mol过量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固体增重15g,从过氧化钠中逸出的全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6.8L,求该烃的分子式。
解析:此题若用通常解法很麻烦,因为最后逸出的气体不仅包括剩余的氧气,也包括烃燃烧产物CO2、H2O与Na2O2反应放出的O2。
若利用质量守恒,则能达到巧解的目的。
本题中,烃的质量与1molO2质量之和等于Na2O2增重量与逸出气体质量之和。
设0.1mol某烃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得:x + 1mol×32g/mol = 15g + (16.8/22.4)mol×32g/mol 解得:x = 7(g)0.1mol烃质量为7g,该烃分子量为70g,则容易求得烃的分子式为C5H10。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解析 5.0 kg 银铜合金中铜的物质的量为 n(Cu)=5.0×631.503gg·m×o6l-31.5%=50 mol
由Cu、Al两种元素守恒得如下关系式:
Cu ~ CuAlO2 ~
1 2Al2(SO4)3
1 50 mol
1 50 mol
1 2
25 mol
至少需要 Al2(SO4)3 溶液的体积为1.02m5 molo·Ll -1=25.0 L。
6c1v1-3c2v2 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a______%_(已 知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吸收 NH3 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v1×10-3 L×c1 mol·L-1-v2 ×10-3 L
17.5-16=1.5(mL)(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 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 反 应 是 可 逆 反 应 , 剩 余 气 体 实 际 上 是 NO 、 NH3 的 混 合 气 体 , 故 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 此区间内。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一)差值法将差值应用于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做差值法,又叫差量法.用差值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差值法包括: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压强差、溶解度差等.1.利用质量差计算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例1:把1g含有脉石(Si02)的黄铁矿样品,在氧气中灼烧,之后得残渣0.80g,此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 )A.9.5%B.19%C.32%D.35.6%[解析] 设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为x2FeS2—Fe2O3 △W32×4(S) 80128:x=80:0.2,x=0.32,即32%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解析: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氧化物的质量小于生成氯化物的质量。
设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O,式量为m,则RO → RCl2质量增加m 554.0克(9.5-4.0)克m=40。
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于镁元素。
[例18] 某有机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取该有机物6.4克,将其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被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20克沉淀物,滤液的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了4克。
求:(1)原6.4克有机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解析:根据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被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20克沉淀物可计算出燃烧后生成的CO 2的质量,也就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原有机物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与规律
遵 循
原反应 多个连续反应:找出化合价在变化前后真正变化的物
质及所反应的量
化学反应
表 示 形 式
离子反应:等号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电化学 阳(负)极失电子总数=阴(正)极得电子总数
串联的原电池(电解池),各极上转移电子数相等 气相反应: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
化学方程式 遵 循 宏观:参加反应 m(反应物)=反应生成 m(生成物)
(1)强酸的 pH
(2)稀释强酸溶液
(3)稀释弱酸溶液
(4)混合酸溶液的 pH
【小结】求酸溶液的 pH 须先求
,再求
。求算中注意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H+]= 浓酸中H +的物质的量+稀酸中H +的物质的量 V总
(二)碱性体系
(1)强碱溶液的 pH 计算
(2)稀释碱溶液
【小结】求碱性溶液 pH 的方法:先求
求该酯的分子式
。
8、水的离子积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 KW=[H+]·[OH-]。
25℃时,Kw=10-14,Kw 只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无论是中性、酸性、碱性的稀溶液中都有[H+]·[OH-]=KW。
高中化学整合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规律
9、有关 PH 的计算
(一)酸性体系:
6、十字交叉法
运用“十字交叉法”的要领是:
(1)首先判断哪种计算题可用本法:二元混合物(a>c>b),且有平均值 C 的计算题;
(2)两物质所取的基准量 m、n 可相加;
(3)要有两物质的平均值,且平均值的单位要与两物质所表示的单位相同;
(4)m/n 是所取的基准量之比。
求解元素、同位素、原子、电子等微粒间量的变化的试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十种解题技巧(含经典例题解析)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2)元素种类不变(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㈠、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㈢、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例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 )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解:㈣、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解:㈤、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题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一、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是基于摩尔的概念进行的。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是定量关系的基础,通过计算物质的摩尔数量,可以推算出其他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具体的解题步骤为:1.根据题意,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计算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3.根据反应方程式,确定已知物质与未知物质的摩尔比;4.根据计算公式,求解未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例如,计算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浓度。
已知硫酸铜的质量为10g,溶液的体积为100mL,溶液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
解题步骤如下:1.写出反应方程式:CuSO4 + H2O -> CuSO4•5H2O2.计算硫酸铜的摩尔质量:160g/mol * (10g / 160g/mol) = 10mol3.根据反应方程式,硫酸铜与溶液中的氨水的摩尔比为1:1;4.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溶液中硫酸铜的浓度:10mol / (100mL / 1000) L = 100mol/L。
二、溶液计算溶液计算是指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解题步骤主要包括: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溶液浓度,计算出溶质的摩尔浓度;2.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溶液体积,计算出溶质的摩尔数或质量;3.根据计算公式,求解未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例如,计算50mL浓度为0.2mol/L的氨水溶液中氨水的质量。
解题步骤如下:1.计算氨水的摩尔浓度:0.2mol/L * (50mL / 1000)L = 0.01mol2.根据氨水的摩尔质量(17g/mol),计算氨水的质量:0.01mol *17g/mol = 0.17g三、气体计算气体计算主要涉及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著名的道尔顿定律的应用。
解题步骤如下: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气体的物理量,计算出气体的摩尔数;2.根据气体的摩尔数和其他已知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未知条件;3.根据道尔顿定律,计算混合气体的摩尔数或分压;4.根据计算公式,求解未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和量法、设一法、奇偶数法、关系式法、虚拟法)一.守恒法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
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5. 物料平衡,电解质溶液中。
练习:1.将 CaCl2和 CaBr2的混合物 13.400 g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
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A.3∶2∶1B.1∶2∶3C.1∶3∶2D.2∶3∶1【1个 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2n(Ca2+) = n (Cl-) +n (Br-)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2. 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
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
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800mL】二.差量法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象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守恒法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出题中隐含的原子个数、电荷数、质量或气体体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列出代数式进行计算。
包括关系式法、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差量法等。
(2)极值法这种方法就是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 求出极值后确定某一区间,利用这一区间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结合不等式法、平均值法。
(3)讨论法需要运用讨论法来解答的计算题, 往往在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答案也往往不是唯一的. 解题时需要对不确定的因素的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讨论。
(4)关系式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找到多步反应中最初的反应物和最终的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进行计算。
当然,以上仅仅是几种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各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在众多的方法中,无论使用哪一种,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②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例题]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mol/L(B)8mol/L(C)5mol/L(D)10mol/L例2.在一个体积为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差量法(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2C(s)+O2(g)===2CO(g) ΔH=-221 kJ·mol-1Δm(固),Δn(气),Δ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A.2a-baB.b-abC.2a-bbD.b-a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则2NH3N2+3H2Δ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a L-b-ab L=2a-bb。
3.液体差量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06.计算方法
高分对策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一.掌握“守恒法”及其适用范围和解题关键。
1.守恒法: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如质量守恒、元素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阳阴离子及正负电荷守恒等)的关系建立等式的计算方法。
2.适用范围:①质量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计算;②元素(原子、离子或原子团)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计算,尤其是混合物反应、多步连续或平行反应的计算;③电子得失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④离子电荷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电解质溶液及其离子反应的计算;⑤正负化合价守恒法:适用于有关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⑥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溶解度守恒法:适用于有关溶液的稀释、混合或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的计算;⑦物料守恒法: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适用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浓度的定量分析与计算。
3.解题关键:首先必需明确一种守恒法的特点,然后挖掘题目中存在的守恒关系,最后巧妙地选取方法,正确地解答题目。
二.掌握“方程组法”及其适用范围和解题关键。
1.方程组法: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的计算方法。
2.适用范围:求解混合物组分含量的通用方法;也用于其他有多个未知数与对应守恒关系的计算。
3.解题关键:借助守恒关系列出与未知数对应的方程组求解。
对于常见的二元混合物,通常设2个物质的量的未知数,并通过物质的量把有关的量沟通起来,建立质量守恒、微粒守恒的方程组求解。
三.掌握“关系式法”及其适用范围和解题关键。
1.关系式法:从一步或多步化学反应或物质组成中找出关系建立比例式的计算方法2.适用范围:①物质转化关系法: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多步反应的计算;②反应式叠加关系式法(又称总反应式法):适用于多步循环反应的计算;③氧化还原关系式法: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尤其是部分氧化(或还原)、电子转移的计算;④物质组成关系式法:适用于有关化学式,尤其是混合物中元素含量的计算;⑤溶液组成关系式法:适用于有关溶液的浓度、溶解度的计算。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Na+∶Mg2+∶Cl-=3∶5∶5, 若 Na+浓度为 3
- mol· L-1,则 SO2 4 的浓度为(
) B.3 mol· L-1 D.8 mol· L- 1
A.2 mol· L-1 C.4 mol· L-1
1 . ( 质量守恒法 ) 白色固体 PCl5 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 PCl5(s)=PCl3(g)+Cl2(g)。现将 5.84 g PCl5 装入 2.05 L 真空密 闭容器中,在 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 1.01×105 Pa,经测 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元素守恒法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 N 元素守恒知: NH3~HNO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由 得 失 电 子 总 数 相 等 知 , NH3 经 氧 化 等 一 系 列 过 程 生 成 HNO3,NH3 和 O2 的关系为 NH3~2O2。
m(O)=1.28 g,则 m(Pb)=13.7 g-1.28 g=12.42 g。 mPb mO 故 x∶y= ∶ =3∶4。 MPb MO
[答案]
C
7.一定体积的 KMnO4 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 若用 0.1000 mol· L-1 的 NaOH 溶液中 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恰 好为 KMnO4 溶液的 3 倍, 则 KMnO4 溶液的浓度(mol· L-1)为( 提示:①H2C2O4 是二元弱酸 )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教学目的】1. 差量法:化学计算中引用“等比定理”,把那些有增、减量(统称“差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的一种计算方法。
2. 估算法:利用估算法可以省时、省事,简捷严谨。
3. 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一般做选择题,填空题可使用。
4. 守恒法: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平衡(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存在着电子守恒;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还存在电荷守恒。
利用守恒法解题可简化计算过程。
5. 平均值法:6. 极值法:【典型例题】[例1] 把25.6g KOH 和KHCO 3的混合物在250℃时煅烧,冷却后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4.9g ,则原混合物中KOH 和KHCO 3的组成为( )A. KOH 的物质的量>KHCO 3的物质的量B. KOH 的物质的量<KHCO 3的物质的量C. KOH 的物质的量=KHCO 3的物质的量D. 两者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解析:该题可根据化学反应物质质量的变化综合使用差量法和估算法求解。
m m O H CO K CO KH KOH 186.25156)(2323为水↓∆+=+g g m m 9.495.2)(<==∆水说明:KHCO 3过量又发生分解反应答案:B[例2] 一定条件,将3molX 和2molY 混和通入6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4g g Y X +)()(2g g nR Q +,则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压强增5%,)(X c 减31,则n 值是( )A. 3B. 4C. 5D. 6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后前后前n n P P =,X 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压强增大说明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小于反应后物质的量之和,72>+n ,则5>n 。
答案:D[例3] 向100g 8%的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所得溶液经小心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3.7g ,则通入CO 2气体的质量 。
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提高篇)【很全很好】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提高篇)【很全很好】化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接触化学计算,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容易走入死胡同,出现厌学、怕学的情绪.但如果能选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快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给学生以学好化学的信心,特别是能在中考中站稳脚跟.以下是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归类总结了一些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例如:例题1计算下列不同质量的20%的硫酸和10%的硫酸相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填表: 10%的硫酸的质量20%的硫酸的质量混合后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20g 70g40g 60g50g 50g60g 30g80g 20g思考:混合前后硫酸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混合前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有何关系?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1)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介于10%—20%之间。
(2)只有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混合前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1/2.(3)当20%的硫酸溶液质量大时,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大于15%,反之亦然。
例题2 现有13.5g氯化铜样品,当它与足量的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得到AgCl 29g,则此样品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 )A、BaCl2B、KClC、ZnCl2D、CaCl2思考:此题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如果混有杂质会对AgCl的产量产生什么影响?解析: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推理求平均值的方法。
先假设参加反应的物质为纯净物质,经计算得出一个平均值。
然后将假设所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比较。
(1)设13.5g纯净物的CuCl2与AgNO3反应可得AgCl质量为XCuCl2 + 2AgNO3 == 2AgCl↓ + Cu(NO3)2135 28713.5g X135 :287 = 13。
化学方程式解题法
化学方程式解题法在化学学习中,掌握化学方程式解题法对于解决各种化学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方程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推导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等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解题法,包括平衡方程式法、摩尔关系法和质量守恒法。
一、平衡方程式法平衡方程式法是解决化学问题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平衡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关系,并通过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不同物质的摩尔比例。
在应用平衡方程式解题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或问题描述列写化学方程式,确保方程式中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相等。
然后,通过设定未知数和使用代入法来建立方程式的数学关系式,并解得未知数。
最后,根据所求的未知数和问题要求,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体积等。
例如,假设有一个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
如果题目给出了氢气(H₂)的质量,要求计算生成的水(H₂O)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设定未知数x,建立以下方程式:2x = m(H₂O)。
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所求的水的质量。
二、摩尔关系法摩尔关系法是化学方程式解题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摩尔关系是指化学方程式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摩尔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物质的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在应用摩尔关系法解题时,首先需要根据已知信息计算已知物质的摩尔数。
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确定所求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例如,对于化学方程式: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如果已知钠(Na)的摩尔数,要求计算生成的氢气(H₂)的摩尔数,我们可以通过摩尔关系计算得到:n(H₂) = 2n(Na)。
三、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法是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质量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质量守恒法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应用质量守恒法解题时,首先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已知物质的质量。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定未知数和建立方程式的数学关系式,求解未知数。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离子电荷守恒法
例1 在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组成的混合溶液 中,若Na+为0.1 mol、Mg2+为0.25 mol、Cl—为0.2 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例2 在硝酸根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的Cu(NO3)2 和AgNO3混和溶液100mL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 分振荡后过滤,沉淀干燥后,称量为24.8克。将 此沉淀置于稀盐酸后,无气体产生;滤液中先滴加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后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到 沉淀完全,过滤、加热、干燥、得CuO为4克。求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例3 有一块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 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 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红色粉末 和合金的质量相等,求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例4 用1L 1mol/LNaOH溶液有吸收0.8mol的CO2, 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
例4: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质 量相等的烧杯,均分别注入60ml 2mol·L-1 的盐酸,然后按下列量将金属置于烧杯中,完 全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的是 ( A D ) A.左盘放置0.05molNa,右盘放置0.05molMg B.左盘放置0.2molNa,右盘放置0.2molMg C.左盘放置0.5gK,右盘放置0.5gCa D.左盘放置0.O5molK,右盘放置0.05molCa
质量守恒法
例1 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 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 96倍 B 48倍 CFra bibliotek12倍 D 32倍
例2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分解为气体B和气体C , 其分解方程式为2A====B+3C 。若已知所得B和C 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求气体A的相 对分子质量。 例3 1摩尔氧气在放电后有30%转化为臭氧,则放电 后所得的混和气体对H2相对密度为 ( ) A 16 B 17.8 C 18.4 D 3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题型说明】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过程如下:(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a A(g)+b B(g)===c C(g)+d D(g)质量比aM A ∶bM B ∶cM C∶dM D物质的量比a∶b∶c∶d体积比a∶b∶c∶d(2)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题型示例]【示例1】(2014·安徽名校联考)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 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路点拨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4NH3 5N2+6H2O(g)ΔV(气体的体积差)6 mL 4 mL 5 mL 6 mL(5+6)-(4+6)=1(mL)(理论差量)9 mL 6 mL17.5-16=1.5(mL)(实际差量)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 气体,还剩余 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 ,则V (NO)∶V (NH 3)=(9 mL +1 mL)∶6 mL =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 3,则V (NO)∶V (NH 3)=9 mL ∶(6 mL +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 3的混合气体,故V (NO)∶V (NH 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答案 C【方法指导】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
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题组精练]1.一定质量的碳和8 g 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2.4 gB .4.2 gC .6 gD .无法确定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C +O 2=====高温CO 2和2C +O 2=====高温2CO 可知,当产物全部是CO 2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不变;当产物全部是CO 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1倍,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1倍,现在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故产物既有CO 2,又有CO 。
n (O 2)=8 g 32 g·mol -1=0.25 mol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1.4倍,即Δn (气体)=0.25 mol ×(1.4-1)=0.1 mol 。
2C + O 2=====高温2CO Δn (气体)2 mol 1 mol 1 mol0.2 mol 0.1 mol 0.1 mol则生成CO 消耗0.1 mol O 2,生成CO 2消耗0.15 mol O 2。
C + O 2=====高温CO 20.15 mol 0.15 mol故n (C)=0.2 mol +0.15 mol =0.35 mol ,m (C)=0.35 mol ×12 g·mol -1=4.2 g 。
答案 B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B .84(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D .115w 2-84w 131w 1解析 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Δm168 106 62m (NaHCO 3) (w 1-w 2)g故样品中NaHCO 3质量为168(w 1-w 2)62g , 样品中Na 2CO 3质量为w 1 g -168(w 1-w 2)62g , 其质量分数为m (Na 2CO 3)m (样品)=w 1 g -168(w 1-w 2)62 g w 1 g =84w 2-53w 131w 1。
答案 A3.白色固体PCl 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 5(g) PCl 3(g)+Cl 2(g)。
现将5.84 g PCl 5装入2.05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 下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平衡时PCl 5的分解率为________。
解析 原n (PCl 5)= 5.84 g 208.5 g·mol -1≈0.028 mol ,设分解的PCl 5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 PCl 5(g) PCl 3(g)+Cl 2(g) 物质的量增加(Δn )1 1 1 1x mol 0.05 mol -0.028 mol =0.022 mol所以x =0.022PCl 5的分解率=0.022 mol 0.028 mol×100%≈78.6%。
答案 78.6%【解题模板】步骤:一是表示出理论差值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二是表示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臵(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化学方程式最右侧);三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图示: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题型示例]【示例2】 5.85 g NaCl 固体与足量浓H 2SO 4和MnO 2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H 2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最后可得H 2________ L(标准状况)。
思路点拨 若先由NaCl ――→浓H 2SO 4△HCl 算出HCl 的量,再由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算出Cl 2的量,……这样计算非常繁琐。
找出以下关系式就可迅速求解。
设可得H 2的物质的量为x,5.85 g NaCl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NaCl ~ HCl ~ 12Cl 2 ~ HCl ~ 12H 2 0.1 mol x显然x =0.05 mol ,则V (H 2)=0.05 mol ×22.4 L·mol -1=1.12 L 。
答案 1.12【方法指导】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多个化学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题组精练]1.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2SO 2+O 2=====催化剂△2SO 3 SO 3+H 2O===H 2SO 4 煅烧2.5 t 含85%FeS 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 2中的S 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可制得________t 98%的硫酸。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FeS 2~2SO 2~2SO 3~2H 2SO 4,即:FeS 2~2H 2SO 4。
过程中硫元素的损耗可认为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98×2×2.5 t ×85%×(1-5.0%)120×98%=3.36 t 。
答案 3.362.(2014·北京房山区模拟)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国家标准规定合格CuCl 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 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
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 4+Na 2SO 3+2NaCl +Na 2CO 3===2CuCl ↓+3Na 2SO 4+CO 2↑(1)CuCl 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 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 4·5H 2O 与H 2O 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 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L -1FeCl 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 ,用0.100 0 mol·L-1的Ce(SO 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Ce(SO 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Fe 3++CuCl===Fe 2++Cu 2++Cl - Ce 4++Fe 2+===Fe 3++Ce 3+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 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解析 (1)设需要CuSO 4·5H 2O 的质量为x ,H 2O 的质量为y 。
CuSO 4·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CuSO 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依题意有160250×x x +y=20.0100,x ∶y =5∶11。
(2)设样品中CuCl 的质量为z 。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 ~Fe 2+~Ce 4+则:99.5 g z = 1 mol 0.100 0 mol·L -1×24.60×10-3Lz =0.244 8 gCuCl 的质量分数为0.244 8 g 0.250 0 g×100%=97.92% 97.92%>96.50%,所以样品中的CuCl 符合标准。
答案 (1)5∶11 (2)符合【解题建模】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