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综述

流体力学综述

流体力学综述奇妙的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受到一系列力和边界条件作用时流体的运动和内部应力的科学。

生活中我们与流体力学息息相关,很多貌似很奇怪、很难理解的现象,如河流中沙丘的形成、浴帘效应、杯中水的涡旋等现象,都可以用流体力学的只是来解释 流体力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范围广:大到宇宙中的天体星云,小到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大气运动、沙漠迁移、河流泥沙运动、管道中煤粉输送、化工中气体催化剂的运动海水运动(包括波浪、潮汐、中尺度涡旋、环流等)乃至地球深处熔浆的流动,都属于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

2、研究历史悠久: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000余年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这都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与改造。

箭弩的发明反映了原始人对箭头的流线型降低摩阻及尾翅的稳定性问题的探索。

3、对整个自然科学贡献大:流体力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里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相齐名的一个重大科学理论,混沌理论自产生以来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1、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力和平衡关系。

⏹ 浮力规律的探讨—阿基米德(十七世纪以前)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他的著作《论浮体》相当详细地讨论了正回旋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研究了不同的高与底的比、具有不同的比重及在流体中处于不同位置时这种立体的性态。

⏹ 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1651-1654)其基本内容是加在密闭液体任何一部分上 const 2g 2=+gv p ρ 的压强,必然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CFD文献综述非完整版

CFD文献综述非完整版

CFD流体仿真技术发展及在航空中应用摘要:现代CFD技术经过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己趋于成熟、实用,商业软件基本做到了“如果是流态的,我们就可能对它进行分析”。

该技术在与流动有关的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产品的原型设计、参数化设计与虚拟实验、设计优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CFD)通用软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概况,以及CFD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CFD;航空;发动机;应用发展1 引言:目前, 工程软件主要是三大类: CAD/ CAM类、结构分析类、CFD类。

CFD的全称是计算流体动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其主要用途是对流态进行数值仿真模拟计算。

CFD技术用途非常广泛, 大到飞机、火箭、船舶、建筑物、汽车等的外部流场和化学反应器、发动机、锅炉等内部反应、燃烧、传热、传质过程的仿真模拟, 小到喷墨打印机喷墨、人体微血管内血液流动过程的仿真模拟。

2 CFD技术简介与发展2.1 CFD简介CFD软件(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即计算流体动力学, 简称CFD。

CFD是近代流体力学,数值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边缘科学。

它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各种离散化的数学方法,对流体力学的各类问题进行数值实验、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研究,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2 CDF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计算机技术迅速崛起的学科。

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这门学科己相当成熟,成熟的一个重要3 航空中的CFD分析技术3.1 CFD在航空中的使用情况CFD作为CAE技术的一种,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外航空企业广泛的得以应用。

第一个商用CFD软件包FLUENT,由与美国空军合作的流体技术服务公司Creare公司于1983年推出的。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参考文献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参考文献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参考文献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参考文献引言: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热量的传递、热力学的变化和流体的运动。

在工程领域,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的研究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此领域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了解。

一、传热学参考文献1. 祝九胜、毛国礼、朱耀中编著的《传热学》这本教材是传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传热学的基本理论、传热过程和传热设备等内容。

书中详细介绍了传热的基本原理、传热模型和传热计算方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

这本书不仅对于传热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于工程师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 凌宇和王勇等合著的《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这本书是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涵盖了传热学实验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热实验装置和传热实验方法等。

书中详细介绍了传热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本书对于进行传热实验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传热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二、工程热力学参考文献1. 吴健雄著的《热力学与工程热力学》这本书是工程热力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热力学方程和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书中详细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

这本书对于工程热力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的知识。

2. 徐吉康主编的《热力学各论》这本书对于工程热力学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书中详细阐述了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知识,对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非常有用。

三、流体力学参考文献1. 陈建兵、李非等合著的《流体力学》这本书是流体力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的运动和流体的力学性质等内容。

流体力学-文献综述_图文

流体力学-文献综述_图文

电动运输系统在纳米通道中的模型结构摘要:当通道尺寸接近电层厚度(一般的,10-100nm)时,分子和不平衡的影响与在大通道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有着很显著的差异,并且对溶质和溶剂的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近年来,分子在纳米通道中的流体反应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综述介绍了电动学运输的基本原理和分子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微流体设备在物理、力学和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关键字:电动运输系统;电渗流;纳米通道;纳米技术;纳米管道Abstract:When the channel size approaches the thickness of the charged layer (typically, ~10–100 nm), the resulting molecular and non-equilibrium effects are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bserved in larger channels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ansport behavior of solutes and solvents. As a result, the problem of modeling fluidic behavior at the nanoscale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associated with electrokinetic transport and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ing, and discusse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nanofluidic devices in the physics, mechanics, and chemistry fields. Keywords: electrokinetic transport, electroosmotic flow, nanochannel, nanotechnolo- -gy, nanotubes1.引言流体流经内部通道普遍的出现在各种应用中,从大规模的管道工程师系统到纳米生物粒子通道。

两相流体力学研究综述

两相流体力学研究综述

两相流体力学研究综述1. 引言两相流是以工程热物理学为基础,为满足能源、动力、化工、石油、航空、电子、医药等工业进步的要求,而与数学、力学、信息、生物、环境、材料、计算机等学科相互融合交叉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两相流早日形成统一的学术理论和成熟的应用技术,对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两个焦点问题的解决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人类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之一。

该工程领域的突破能促进全球能源与环境经济的进步。

在瓦特(Watt)发明蒸汽机以后,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两相流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

1877年Boussines系统研究了明渠水流中泥沙的沉降和输运问题,1910年,Mallock研究了声波在泡沫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强度的衰减过程。

20世纪40年代前,一些有价值的气液两相流不稳定性以及锅炉水循环中气液两相流问题的经典论文,以及研究成果分散在各工业部门,很少系统研究成果。

两相流的术语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于美国的一些研究生论文中;1943年,苏联首先将这一术语应用于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其后1949年在J.Ap-pl.Phys杂志上也出现了两相流(two-phase flow)这一名词。

中国对于两相流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相关论文以外,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两相流的教材和专著,如陈之航(1983)、佟庆理(1982)、陈学俊、林宗虎、张远君等(1987)、方丁酉(1988)、周强泰(1990)、周力行、李海青(1991)、吕砚山(1992)、刘大猷(1993)、郭烈锦(2002)、林建忠(2003)等。

虽然有如此多的文献和著作,但两相流的研究历史还不是很长,对于两相流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大量的问题还是靠试验和经验来解决,严格地从数学角度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是两相流成为系统的科学还需要一个过程。

2. 两相流分类相是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部分,即相是物质的单一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流体力学报告

流体力学报告

阿基米德浮力原理摘要:浮力原理简述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即:(式中为物体所受浮力,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该式变形可得(式中为被排开液体密度,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排开液体体积) 关键词:阿基米德、王冠、阿基米德桥两千年前(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早年游历过古埃及,曾在亚历山大城学习。

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

不幸的是在公元前212年,叙拉古被罗马军队占领,正在沙地上画着几何图形思考问题的阿基米德被闯进来的无知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75岁。

他一生献身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阿基米德出生时,在当时古希腊的辉煌文化已经逐渐衰退,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但是另一方面,意大利半岛上新兴的罗马共和国,也正不断的扩张势力;北非也有新的国家迦太基兴起。

阿基米德就是生长在这种新旧势力交替的时代,而叙拉古城也就成为许多势力的角斗场所。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他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是勇于革新、勇于创造而又严肃认真,曾在几何学、静力学以及机械的民明创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浮力定律是由阿基米德发现的。

浮力原理简述: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即:(式中为物体所受浮力,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该式变形可得(式中为被排开液体密度,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排开液体体积) 浮力原理的发现,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

但是在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做的金冠并非纯金,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

工匠到底有没有私吞黄金呢?国王想检验金冠是否为纯金,但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经一大臣建议,国王请来阿基米德检验。

水利水电 流体力学 外文文献 外文翻译 英文文献 混凝土重力坝基础流体力学行为分析

水利水电 流体力学 外文文献 外文翻译 英文文献 混凝土重力坝基础流体力学行为分析

文献出自:Gimenes E, Fernández G. Hyd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flow behavior in concrete gravity dam foundations[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6, 43(3): 244-259.混凝土重力坝基础流体力学行为分析摘要:一个在新的和现有的混凝土重力坝的滑动稳定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是对孔隙压力和基础关节和剪切强度不连续分布的预测。

本文列出评价建立在岩石节理上的混凝土重力坝流体力学行为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通过水库典型周期建立一个观察大坝行为的数据库,并用离散元法(DEM)数值模式模拟该行为。

一旦模型进行验证,包括岩性主要参数的变化,地应力,和联合几何共同的特点都要纳入分析。

斯威土地,Albigna 大坝坐落在花岗岩上,进行了一个典型的水库周期的特定地点的模拟,来评估岩基上的水流体系的性质和评价滑动面相对于其他大坝岩界面的发展的潜力。

目前大坝基础内的各种不同几何的岩石的滑动因素,是用德国马克也评价模型与常规的分析方法的。

裂纹扩展模式和相应扬压力和抗滑安全系数的估计沿坝岩接口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由目前在工程实践中使用的简化程序。

结果发现,在岩石节理,估计裂缝发展后的基础隆起从目前所得到的设计准则过于保守以及导致的安全性过低,不符合观察到的行为因素。

关键词:流体力学,岩石节理,流量,水库设计。

简介:评估抗滑混凝土重力坝的安全要求的理解是,岩基和他们上面的结构是一个互动的系统,其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材料和岩石基础的力学性能和液压控制。

大约一个世纪前,Boozy大坝的失败提示工程师开始考虑由内部产生渗漏大坝坝基系统的扬压力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尽量减少其影响。

今天,随着现代计算资源和更多的先例,确定沿断面孔隙压力分布,以及评估相关的压力和评估安全系数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综述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综述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综述导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的科学分支。

作为物理学和工程学重要的基础学科,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最早的实验观察和经验总结,到现代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流体力学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古代流体力学的起源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流体的运动性质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例如,埃及人通过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掌握了水流的基本规律。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流体论》中提出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流体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这些古代文明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流体力学的数学基础流体力学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这些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性质。

在17世纪和18世纪,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导。

瑞士数学家欧拉和伯努利等人对流体的运动进行了系统的数学分析,为流体力学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方法在流体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方法在流体力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和进行定量观测,科学家们可以获取流体的运动参数和基本性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雷诺在他的著名流动实验中提出了“雷诺数”的概念,用以描述流体的流动特性。

实验结果验证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并为后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数值模拟在流体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流体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流体的运动过程,可以得到流体的详细信息和运动规律。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和采用数值方法,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流体的复杂流动行为,探索流体力学中的一些难题。

数值模拟方法为流体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工具。

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进展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计算流体力学并行计算技术研究综述(精品)

计算流体力学并行计算技术研究综述(精品)

第20卷增刊2002年3月 空 气 动 力 学 学 报 ACTA AER ODYNAMICA SINICA V ol.20M ar.,2002收稿日期:2001203209;修订日期:2001205225.基金项目: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2306主题)资助项目。

文章编号:025821825(2002)增刊20001206计算流体力学并行计算技术研究综述朱国林,徐庆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并行算法研究应用工作。

包括有:基于工作站机群和微机机群建立了分布式网络并行计算环境;在此并行环境下开展了CFD 并行算法研究和并行应用软件开发研制;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展了大型系列并行机研制过程中所选择的CFD 并行程序的研制,并对计算机并行性能进行了测评。

关键词:并行算法;网络并行计算;CFD 计算中图分类号:V21113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已在工程实际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计算性能需达到每秒百亿、千亿、甚至上万亿次级运算能力,由于受目前元器件及工艺水平的极限限制,以上高性能计算只有通过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才能解决。

事实上,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与国防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为争夺和保持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一直在激烈竞争,如美国的高性能计算与通信(HPCC )计划,日本的真实世界计算(RWC )计划,我国的863高科技计划都将其列为关键技术。

目前,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MPP )和工作站机群(NOWs )是高性能并行计算环境的主要发展趋势,高效并行算法的研制必须与具体机器特征相结合。

在国际上软件研究先进的国家,计算流体力学(CFD )领域并行算法研究开展较早,1993年,德国的G uy Lonsdal 和Anton Sch üller [1]用多重网格法对复杂流场模拟的三维Navier 2Stokes 方程进行并行计算,算法有较优的可扩展性,在32结点的Intel iPSC/860上,网格规模为257×129时的并行效率达到了74%。

浅谈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最终五篇)

浅谈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最终五篇)

浅谈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最终五篇)第一篇:浅谈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摘要:实验是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是流体力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实验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创新意识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所以流体力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是航空航天、水利工程、采矿冶金、给水排水、空调通风、土木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实验方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由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使得流体力学离不开科学实验。

现代流体力学就是在纯理论的古典流体力学与偏重实验的古典流体力学结合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是其三大支柱。

因此,实验教学是流体力学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

流体力学由于其理论的抽象、较多公式的繁杂,学起来普遍会感到比较吃力,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满足于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不善于思考推究,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而实验却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液流现象,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在帮助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雷诺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流态判别准则。

实验过程中,先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改变有压管中水流的流速,观察液流的流态转化,可以看到:管中水流流速较小时,颜色水是一条清晰的规则的直线,说明此时水流是分层流动,各流层间互不掺混,流态为层流;随着阀门逐渐开大,流速逐渐增加,管中颜色水开始出现摆动,由原来的直线变为曲线;继续增大流速,颜色水弯曲越来越厉害,终于不再保持一个线条,而是向四周扩散,与周围的清水混到一起,使整个管中的水流全部着色,表明此时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极不规则的,各部分流体互相剧烈掺混,该流态为紊流。

写12条关于流体力学的中文文献

写12条关于流体力学的中文文献

写12条关于流体力学的中文文献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流体力学的12篇中文文献,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1.《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本文介绍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并探讨了其在工程、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流体阻力研究与优化设计》该文利用流体力学的知识,研究了各种流体中物体的阻力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以减小阻力、提高流体系统的效率。

3.《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与仿真》该文针对复杂的流体流动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技术,对流场进行详细的计算与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湍流的形成与控制》本文研究了湍流形成的机制,探讨了湍流的控制方法,为减小流体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运动稳定性提供了思路。

5.《流体流动的可视化技术》该文介绍了流体流动可视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了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规律,为研究者提供了直观的观察手段。

6.《水波传播与海洋动力学》本文研究了水波在海洋中的传播与变化规律,分析了波浪对海岸、海洋生态等的影响,为海洋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7.《气体管道流动与传热》该文通过分析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了气体管道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指导。

8.《微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微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微尺度流动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化学反应等。

9.《湍流模型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该文比较了不同湍流模型在流体流动中的适用性与精度,分析了模型选择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为湍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10.《多相流体的力学行为研究》本文研究了多相流体(如气泡、颗粒等)在流动中的力学行为,探讨了相互作用、相变等现象对流动的影响,为相关工艺与设备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11.《火灾烟气扩散与防控研究》该文利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了火灾烟气的扩散与传播规律,分析了不同防控措施的效果,为火灾安全防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基础参考文献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基础参考文献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基础参考文献根据叶轮的工作原理,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以及有关建模和理论知识等。

本文综述了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并介绍了有关学术文献,以便更好地利用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规律。

首先,叶轮的工作原理。

叶轮是一种产生转矩的机械系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流体力学转换能量。

它的运行原理是以流体中的动能为基础,利用其转换的作用力推动叶轮运转,使叶轮辐条上和叶轮环空气圈中的流体被转动,从而产生转矩。

其次,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研究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

例如,针对叶轮机械流体力学有关物理模型建立,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叶轮系统及其内部流动过程,借助数值模型预测叶轮系统的实验结果,以及进行空调叶轮的非定常流动计算等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重要的应用。

最后,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参考文献。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相关研究从现在到过去都有着广泛的学术资料,以下是参考文献的一些示例:[1]永宁:《叶轮机械流体力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2]宗纬:《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3]志东:《叶轮机械流体力学实验原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4]志军等:《叶轮机械流体力学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友华:《叶轮机械流体力学建模与计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总结而言,叶轮机械流体力学是叶轮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及参考文献,为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为了更好地研究叶轮机械流体力学,还有许多工作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例如叶轮流体力学模型的改进、叶轮的建模、以及叶轮的优化等等。

未来,应深入利用相关学术资料和程工具,继续探索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的规律,为更安全、高效的叶轮机械运行提供参考。

流体力学文献综述

流体力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流体力学概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10机自本一学号10113003336 学生姓名徐石明任课教师李振哲温州大学教务处制一、前言部分:1、前言大千世界,被冠之以“流体”的流动介质无所不在.流体力学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其他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既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也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它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它已成为当今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之一。

为了造就力学人才,我国许多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流体力学课程,因为在中国目前看来,还缺少这方面的拔尖人才。

2、相关概念及综述范围2.1 概念: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2.2 综述范围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

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汽车制造,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

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

1950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

二、主题部分:1、历史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流体力学结课论文:空气动力学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大全5篇]

流体力学结课论文:空气动力学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大全5篇]

流体力学结课论文:空气动力学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大全5篇]第一篇:流体力学结课论文:空气动力学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流体力学结课论文空气动力学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处于上升期,高铁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理论研究对于高铁建设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空气动力学的学习研究,初步认识和了解了空气动力学在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中的应用,对流体力学对于土木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土木工程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1前言哈大高速铁路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哈大高铁指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辽宁省大连市之间建设的高速客运专用铁路,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哈大客运专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一纵”,是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

流体力学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而在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流体力学的重要分支空气动力学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处于上升期,高铁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理论研究对于高铁建设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2空气动力学简介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它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学科。

最早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人类对鸟或弹丸在飞行时的受力和力的作用方式的种种猜测。

17世纪后期,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首先估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阻力;1726年,牛顿应用力学原理和演绎方法得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正比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和物体的特征面积以及空气的密度。

这一工作可以看作是空气动力学经典理论的开始。

1755年,数学家欧拉得出了描述无粘性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即欧拉方程。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课程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课程参考文献.
18、泵与风机,李文科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18、泵与风机,杨诗成、王喜魁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0、泵与风机,王朝晖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1、泵与风机,沙毅、闻建龙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22、泵与风机,郭立君、何川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课程参考文献
1、工程流体力学,李文科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工程流体力学,李玉柱、江春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流体力学,王松岭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工程流体力学,唐晓寅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流体力学,张兆顺、崔桂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工程流体力学,赵孝保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流体力学,孔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流体力学,丁祖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流体力学与流16、流体力学,孙祥海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7、工程流体力学,莫乃榕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流体力学,刘建军、章宝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工程流体力学,夏泰淳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工程流体力学,陈卓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流体力学,龙天渝、蔡增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0、流体力学,王松岭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1、流体力学,陈文义、张伟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车手从四川省网得分vrgr存在着赛

The Science of Fluid Dynamics

The Science of Fluid Dynamics

The Science of Fluid Dynamics 流体力学科学流体力学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人类历史,即在古代希腊和埃及时期。

人们早已开始研究和了解水和空气的运动方式,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影响周围环境和物体。

然而,如今我们对流体力学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应用和洞见。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科学的发展、原理和应用。

发展历史流体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数学家Christian Huygens和英国物理学家Isaac Newton。

当时的重点研究方向是流体的运动,特别是对于气体的运动中异常现象的研究。

17世纪的一场叫做“千里眼的试验”显示出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即热气球几乎不会受到的风的影响。

通过这些试验,人们开始理解气体的物理属性并开始研究压力和速度如何影响它们的运动。

在18世纪和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复杂的测量设备和数学模型来分析流体的动力学行为,此时人们已经开始研究流体动力学和能量守恒问题。

到了20世纪初,实验设备和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对流体力学的研究,推动这一领域的进展。

原理和理论流体力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包含物理、材料科学、应用数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主要研究流体的结构和运动行为,以及流体环境对周围物体的影响。

流体力学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质量守恒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从一个区域进入的质量等于从该区域流出的质量。

动量守恒不仅考虑了质量的守恒,还考虑了流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以及周围物体的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重要的流体力学概念包括流速、流量、粘度、涡旋、湍流和雷诺数。

流速是指流体单位时间通过管道或管道的速度,通常被称为速度或流速。

流量是指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的总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的流体的量。

粘度是指流体的黏性,主要影响流体的运动和粘度,也是湍流产生的主因。

涡旋是指流体在运动中形成的旋转区域,湍流是涡旋不稳定时产生的不规则旋转,而雷诺数则是流体内部的动量和宏观表面的相对运动之间的比例。

计算流体力学综述(附大涡模拟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

计算流体力学综述(附大涡模拟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

计算流体力学综述(附大涡模拟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湍流模型、并简要概述了SPH方法及其计算流体力学通常依赖的几种商业软件。

关键字:计算流体力学发展历程湍流模型 SPH 商业软件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发展历程及其应用1.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20纪30年代,由于飞机工业的需要、要求用流体力学理论来了导飞机设计,此时流动模型的制方程为拉普拉斯方程,工作的重点是椭圆型数值解。

同一时期许多数学家研究了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Courant,Fredric等人研究了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特性、数学提法的适定性、物理波的传播特性等问题,发展了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理论。

20世纪40年代,流体力学相关学者建立了非线性双曲型方程守恒定律的数值方法理论,为含有激波的气体流动数值模拟打下了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仅采用当时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比较复杂的非线性流动现象并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高速发展起来的宇航飞行器绕流流场特性研究的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开始将基于双曲型方程数学理论基础的时问相关方法用于求解宇航飞行器的气体的定常绕流场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要求花费更多的计算机时,但因数学提法适定,又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且能模拟流体运动的非定常过程,所以在60年代这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般方法。

进人2O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对计算流体力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计算模型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型,如新的大涡模拟模型、考虑壁面曲率等效应的新的湍流模式、新的多相流模式、新的飞行器气动分析与热结构的一体化模型等这就使得计算流体力学的计算模型由最初的Euler和Ⅳ—s方程,扩展到包括湍流、两相流、化学非平衡、太阳风等问题研究模型在内的多个模型。

伯努利公式参考文献

伯努利公式参考文献

伯努利公式参考文献伯努利公式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描述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守恒的原理。

由于伯努利公式已经成为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在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都会有相应的介绍和推导。

以下是一些有关伯努利公式的经典参考文献:1. "Fluid Mechanics" by Frank White - 这本书是流体力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其中详细讲解了伯努利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by Bruce R. Munson - 这本书是另一本广受欢迎的流体力学教材,也包含了对伯努利公式的详细讲解。

3. "Introduction to Fluid Mechanics" by William S. Janna - 这本书是一本入门级的流体力学教材,也涵盖了伯努利公式的介绍和应用。

4. "Hydraulics and Pneumatics: A Technician's and Engineer's Guide" by Andrew Parr -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其中包括对伯努利公式在液压领域的应用。

5. "Flow Measurement Handbook: Industrial Designs, Operating Principles,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s" by Roger C. Baker and R. W. Baker -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流量测量技术,其中也包括对伯努利公式在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除了书籍之外,还可以参考流体力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也会包含对伯努利公式的讨论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题目流体力学概述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10机自本一学号10113003336 学生姓名徐石明任课教师李振哲
温州大学教务处制
一、前言部分:
1、前言
大千世界,被冠之以“流体”的流动介质无所不在.流体力学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其他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既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也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它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它已成为当今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之一。

为了造就力学人才,我国许多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流体力学课程,因为在中国目前看来,还缺少这方面的拔尖人才。

2、相关概念及综述范围
2.1 概念: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2.2 综述范围
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

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汽车制造,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

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

1950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

二、主题部分:
1、历史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之后,法国皮托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

1822年,纳维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又以更合理的基础导出了这个方程,并将其所涉及的宏观力学基本概念论证得令人信服。

这组方程就是沿用至今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初,以儒科夫斯基、恰普雷金、普朗特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以无粘不可压缩流体位势流理论为基础的机翼理论,阐明了机翼怎样会受到举力,从而空气能把很重的飞机托上天空。

机翼理论和边界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流体力学的一次重大进展,它使无粘流体理论同粘性流体的边界层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的应用,飞行器速度超过声速,进而实现了航天飞行,使气体高速流动的研究进展迅速,形成了气体动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等分支学科。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流体力学又发展了许多分支,如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气液或气固)流等等。

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水力学
和空气力学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2、现状
从20世纪以来,流体力学已发展成为基础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又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流体力学从当初的出现、发展到现在的基本成熟,已经经历了300多年。

流体力学在力学范畴,对于将来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3、发展方向
今后,人们一方面将根据工程技术方面的需要进行流体力学应用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更深入地开展基础研究以探求流体的复杂流动规律和机理。

后一方面主要包括:通过湍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解其结构并建立计算模式;多相流动;流体和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边界层流动和分离;生物地学和环境流体流动等问题;有关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等。

三、总结部分:
通过对流体力学的学习,对力学的学习将更加全面了,对机械的运动分析将更加到位,流体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善于利用物体运动过程中,流体造成的影响,机构的运动将会更加到位。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蔡增基龙天渝主编.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4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屠大燕主编.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刘鹤年编. 水力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李玉柱苑明顺编. 流体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汪兴华.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6].周光炯等编. 流体力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潘文全.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8].山东工学院东北电力学院.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0
[9].陈卓如主编.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0].Clayton T.Crowe, Donald F. Elger and John A. Robers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7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1
[11].Vennard J K and R L Street. Elementary Fluid Mechanics. 6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