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精编版
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
![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25e13cc17552707220886.png)
篇一: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有一篇文章叫爱的偏方是这样的小时候,我一直患哮喘病。
因为家在农村,姊妹众多,经济条件很差,住不起医院,父亲为给我治病费尽了心思。
他逢人就打听,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治好我女儿的这个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个过路的老先生告诉了父亲一个秘方:把一枚鸡蛋放到蟾蜍的嘴里,埋在燃烧的草木灰里烧,等鸡蛋烧熟了再吃。
两天吃一个,一般吃上两三个疗程,自然就好了。
那鸡蛋熟得了吗?憨厚的父亲睁大了惊恐的眼睛发问。
怎么熟不了?就是要利用热气使蟾蜍嘴里的唾沫冒出来,然后鸡蛋就熟了!老先生信誓旦旦地补充,这法子挺灵验的,治好了很多这样的病。
但是有一条,就是12岁以后效果明显差些。
父亲乍一听,高兴坏了。
转念一想,又愁眉苦脸的。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有毒的动物。
吃了不会坏事吗?父亲整整思索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尝试一下。
可母亲持反对意见。
母亲说,就算是有用,这大冬天的,也找不到癞蛤蟆了啊。
只有等到明年春天插秧的季节,它们自己蹦出来了,你就可以逮了。
父亲火了,娃子的病能够等到明年春天吗?我要撬开洞,直接逮睡着了的!父亲清晨就出门了,非常辛苦地挖掘了很多的洞穴,都不见蟾蜍的踪迹。
父亲瘫坐在寒冷潮湿的地上,有些气馁了。
邻居家的老奶奶看到父亲救女心切,裹着的小脚颤巍巍地跑到田埂上告诉父亲,冬眠中的蟾蜍一般都躲藏在向阳的石头坎子附近,那里透气性比较强。
父亲来劲了,又抡起锄头开始挖掘。
果然,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有四只蟾蜍在睡眠中成为父亲的囊中之物。
当父亲把塞有鸡蛋的蟾蜍埋进红彤彤的草木灰里时,胆小的母亲问:你真要给她吃这个呀?要是吃坏了咋办?不是她吃。
不是她吃!母亲吃惊了。
那哪个吃啊?我吃! 你吃?母亲更加疑惑了。
你不是怕有毒吗?那我先吃了看,要是没有问题,再给她吃不就行了。
很快,鸡蛋烧好了。
父亲把那个鸡蛋从蟾蜍的嘴里掏了出来。
三下五除二就剥去了蛋壳,熟透的鸡蛋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其中却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腥臊味。
父亲把鸡蛋塞进嘴里。
六年级(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960efcf242336c1fb95e48.png)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母亲的味道钟秀华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
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
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脾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
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
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
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
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
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
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粿、饭包肉圆、薯圆、艾米粿等都百吃不厌。
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
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
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叶米粿的清香味。
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
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
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
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
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
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
《母亲的中药铺》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中药铺》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bc63db0508763231121225.png)
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
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③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④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⑤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⑥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优化探究】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对点练14-6-Word版含解析
![【优化探究】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对点练14-6-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9536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莫言①我诞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布满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力,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外形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打算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③母亲没读过书,不生疏文字,她一生中患病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斗、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气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气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唱歌?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惊。
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刻,我总担忧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格外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当任凭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平安感和对于将来的期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重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士气,将永久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2023届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母亲的绝招
![2023届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母亲的绝招](https://img.taocdn.com/s3/m/da775ff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4.png)
母亲的绝招①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座大山里。
那里是靠近原始森林神农架红举乡边界的安场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而且房前屋后经常有野狼出没。
②9岁那年腊月的某天,半夜里我高烧不止。
父亲不在家,母亲只好背着我举着火把,去60多里外的医院。
出门的时候,爷爷用沙哑的声音嘱咐:“小心点儿,菩萨保佑,千万不要遇到狼啊!”地说:“是一只母狼,不要吭声。
”我口干舌燥地说:“想喝水啊”。
母亲立即弯下腰抓把雪,塞进我的嘴里。
④母亲望着那只母狼,那只母狼也望着母亲。
这时候,母狼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并发出一声嚎叫。
每当母狼前进一步,母亲就后退一步。
母亲背着我,慢慢地后退着,退到一棵麻栎树旁。
就在母狼向我和母亲扑来时,母亲迅速地抓住盆粗的树身开始拼命地攀爬。
等母狼一个箭步跃到树根下时,我们已在一个枝桠上站住了。
母亲告诫发抖的我,要我抓住她的背,千万不要掉了下去。
母狼站在树下,把两个前爪抬起搭在树上,望着树桠上的我们,张开血红的舌头,露出尖利的牙齿,一边啃咬树皮,一边发出悠长而又深沉的嗥叫声。
⑤树下的母狼叫一声,远处就传来一片狼叫声。
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
这时候,母亲对我说:“不要害怕,还记得以前听到的关于狼的故事里,说人只要学狼叫,就可以把狼赶跑。
”她说完立刻发出了尖利的叫声。
母亲急中生智的尖叫和狼的叫声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⑥没过多久,树下的狼果然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远处的狼叫声消失了。
就在这时,“喀嚓”一声,树枝断了,我和母亲一起跌落到雪地上。
母亲爬起来,再一次朝我火热的嘴里喂一把雪。
然后,折一根树枝当拐杖,背起我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
⑦到医院挂上吊瓶后,医生对我说:“你妈又生了你一回,要不是她在半路上及时给你喂雪,降了你的肺火,又及时把你送到医院抢救,现在你就已经烧成重症肺炎了。
⑧感谢母亲,给了我面对意外时坚强的力量;还第二次给了我生命!22.阅读全文,说说“母亲的绝招”有哪些?2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93a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4.png)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胡适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2024最新-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精选8篇
![2024最新-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c62e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0.png)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精选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收集的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精选8篇。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篇一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厌恶(wù)管束(sù)广漠(mò)质问(zhì)b、责罚(zé)眼翳(yì)调度(diào)轻薄(bó)c、庶祖母(zhé)嬉戏(xī)抽屉(tì)野蛮(mán)d、文绉绉(zōu)绰号(chuò)牢骚(sāo)宽恕(shù)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________(a、慈详b、仁慈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在这_______________(a、广漠b、茫茫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__(a、约束b、管理c、管束)过我。
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_______________(a、请d.找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3、下列句子画线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请给下面的语段标出标点: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糜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5、“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母亲的宝物》阅读习题及答案
![《母亲的宝物》阅读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9bdf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e.png)
《母亲的宝物》阅读习题及答案《母亲的宝物》阅读习题及答案《母亲的宝物》阅读习题及答案(2)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只是一笑。
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3)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4)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
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
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5)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
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6)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7)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
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
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8)母亲一个人带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
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
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9)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
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
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10)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11)另一次,母亲出去了。
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12)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
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13)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14)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15)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
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和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a824a6c85ec3a86c2c506.png)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
《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
![《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7a823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6.png)
《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母亲的味道》原文【日】加太洁二①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
②我在小的时候和母亲分剐了。
不是父母离了婚,乃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寄养在亲戚那里。
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母亲那里同住,细细的看见了母亲的脸。
那个母亲和这小孩的我在梦里所见、甄上所画的母亲似乎不同。
乃是一个穷人的主妇。
颧角突出。
身体瘦弱,个子矮小,很可怜的样子。
母亲是贫穷武士安藤某的长女。
二十二岁嫁到父亲这里来的。
此后过的是非常穷苦的生活,简直没有吃过常人吃的略为阔气的东西。
我回来同住以后,亲自做菜给我吃.这样那样全都是很咸的穷人吃的莱。
做菜是要凭了经验才做得来,没有吃过好莱。
就没有敢出好菜来的道理。
③母亲是生来的穷命。
这是当然的,大半世都跟着我那酗酒胡闹的父亲在一起,平常为了一分二分钱的事情.常闹意见。
有时候看见母亲买了食物来了,便伸手出去,说也给我一点吧。
拿出来的乃是煎饼的碎片,便大失所望了。
④母亲不知道装饰的事情。
什么书画装饰当然不知道,不懂得插花,连自己的头发什么也不修饰。
不是因为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不做,因为要这样做,便要另外多花一分钱,这是没法子办的。
交通工具也就竭力避免,如是可以走了去的地方,总是一直走了去。
说坐电车是要晕的,常以此为口实,其实是可惜电车费实在是比晕车更要重要吧。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6a1f875700abb68a882fb28.png)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答案(一)《母亲的硬度》(17分)1.(3分)管教“我们”劳动;严惩“我们”犯错;严格管教“我们”学习。
2. (3分)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气势,更突出了母亲的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
3. (3分)文中是指在感情上“我”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表明母亲的严厉及“我”对母亲的敬畏。
4.(4分)写出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照应标题,总结全文。
5.(4分)示例:赞同。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文中的母亲虽然严厉,但严中有爱,她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赞同。
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忽略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让孩子产生距离感。
(二)《驻守荒原》(11分)6.(2分)①老韩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
7.(2分)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憨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
8.(4分)老韩是一个真诚、善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答到两点即可)9.(3分)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与前文内容相呼应;借物喻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
(答到一层意思即可)(三)《人生没有永远》(10分)10.(2分)“嗅”的意思是闻(或用鼻子辨别气味),取喻于猎狗嗅觉的灵敏,传神地表现出钱瑗审稿认真和敏锐。
11.(2分)④为人刚正⑤审稿认真12.(2分)示例: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表现了作者因亲人离世而内心漂泊无依。
13.(4分)《老王》:杨绛一家尊重老王,关照老王的生意,关心老王的生活,是善良的一家人。
《人生没有永远》:杨绛一家三口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两代人没有隔阂,是和睦的一家。
(或:杨绛一家三口在学习和工作上认真严谨,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儒雅的一家人。
包利民《我妈有病》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我妈有病》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b26cfe852458fb760b5612.png)
包利民①她曾经很讨厌自己的母亲。
上中学时,那些整天的唠唠叨叨就不用说了,让她很不能思受的是,母亲很固执,有时国执得让人很生气、很不理解。
②读高二时,她患偏头疼,去了好多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母亲不知从谁那里听说偏方可治大病,便开始四处找偏方,经常弄回一些奇怪的东西让她吃。
这让她极为不满,可是不管怎么反抗,母亲都過着她吃,也不怕把她吃出什么毛病来。
好在后来病愈了,也不知是不是那些偏方的功效,反正母亲就认定了此理。
有时她会嘟囔:“真是有病!”母亲耳朵好使,就( ):“你才有病!你没有病我能天天给你找偏方?”③更为离奇的是,有一次她的手机丢了,也没对母亲说。
可是母亲还是知道了,( )地训了她一通。
可没过几天,母亲竟拿回来一个手机给她,她摆弄了半天,问:“你在哪儿买的?”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我在哪儿买的!喜欢吗?"她很无奈地说:“我敢喜欢吗?这手机里面还带着卡,还有别人的通话记录,我拿去使,还不被当成小偷抓起来啊!”母亲一听吓坏了:“我在市场上.有个人拿着手机问我买不买,我瞅着不错,还便宜,就买了!”她一时无语,心里想着,母亲真是病得不轻啊!④反正类似的事还有许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母亲做的那些事都与她有关。
她有时会觉得很奇怪,母亲平时也是挺精明的一个人,咋一到自己女儿身上就糊涂得要命?特别是有一回,( )的母亲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就认定她与一个男老师在谈恋爱。
为此,母亲居然还去学校偷偷观察,她得知后和母亲狠狠地吵了一架,并更加认定,母亲有病!⑤后来上了大学,终于脱离了有病的母亲,她有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
可是母亲的电话总是不分时候地打过来,不是问这个就是问那个,烦得她不行。
那时,她刚刚失恋,母亲不知从她的哪句话里听出了口风,便( ),把她气得够呛,便挂断电话关了机。
她一连十多天没开机,耳边终于清静了。
⑥正是冬天,有一天下午,天上飘着大雪。
她正在上课,偶然向走廊望去,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极了母亲。
母亲的手艺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艺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553187ad02de80d4d840f2.png)
母亲的手艺阅读答案那年她十四岁,要过年了,村里的伙伴们大都穿上了新衣服,常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放鞭炮,一个个兴高采烈得跟找到食儿的麻雀似的。
她因为没有新衣服,就猫在家里不愿出去。
她从未穿过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不合体不说,衣服上净是补丁摞补丁,烂了补,补了穿......她觉得特没面子。
听着外面不时炸响的炮仗,以及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她就斗胆对母亲说,娘,我要新衣裳。
母亲就沉下脸,瘦削额头上的皱纹簇成了结,满是厚茧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长叹了一声。
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
这时,她苦巴巴的脸上才绽出灿烂的笑。
母亲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说,妮儿,你要好好学习。
她使劲点点头,说放心吧娘,我会的。
第二天,母亲就把攒下的一罐鸡蛋带到集上换回了一块布。
母亲给她量了尺寸后,每天晚上就到隔壁二婶家去做裤子,二婶家有缝纫机。
大年三十早上,她还在被窝里赖着,母亲就掂着一条裤子站在床前,笑吟吟地催她起来。
那是一条用帆布以前厂矿里的工作服布料,俗称劳动布做的裤子,这种布料耐磨,而且在农村比较少见,当时谁穿有这种布料的衣服就跟现在拥有一部手机一样趾高气扬。
因此,她兴奋地嘿嘿直笑,忙从被窝钻出来去穿棉裤棉祅,最后在娘的帮助下套上了那条裤子.嘿,两条裤腿上綉着四五朵向日葵的图案。
图案的布料是用褪了色兰布做成的,显然是从旧衣服上栽下的,但图案很好看.图案的达沿给剪的一缕一缕的,像是向日葵盘的叶子,十分逼真。
她就一派喜气在脸、滋润在心的感觉,觉得娘真行,娘不但会缝补丁,还会綉花。
母亲原以为她不满意,见她如此高兴,也就松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开出了花。
她匆匆扒了办口饭,就像只出笼的小鸟跑了出去,她要出去跟伙伴们玩,同时还要炫耀一下她的“时髦”裤子。
果然,伙伴们肴到她的新裤子,眼睛为之一亮,她们想不到,一向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她,也有光彩照人的时候。
特别是裤子上綉的花,都羨慕得不得了,纷纷围过去观看,有的用手去摸裤子上的“向日葵”。
《母亲的书》的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70777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c.png)
《母亲的书》的阅读答案《母亲的书》的阅读答案在阅读问题时要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母亲的书》的阅读答案(一)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2024最新-阅读答案《我的母亲》【优秀3篇】
![2024最新-阅读答案《我的母亲》【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012d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f.png)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优秀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我的母亲》【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
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情境回顾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
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再现亲情齐背《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走近名人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xx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语文阅读《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10篇)
![语文阅读《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1a69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5.png)
语文阅读《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10篇)语文阅读《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篇1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常考考点内容,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语文阅读《母亲》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语文阅读《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母亲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中国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含答案)_2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含答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25c110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含答案)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 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比喻的手法写的,把母爱比作________。
2.把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第6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典江《母亲的中药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甘典江《母亲的中药铺》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0b57bd284ac850ad0242ed.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小学六年级作文:读《母亲的偏方》有感
![小学六年级作文:读《母亲的偏方》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8b20d0d9f61fb7360a4c6516.png)
读《母亲的偏方》有感
读《母亲的偏方》有感宜昌市伍家岗小学601班孙言指导教师邹红霞《母亲的偏方》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的儿子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胸部以下毫无知觉。
这样的病在当时的治愈几乎为零。
这为母亲曾想过死,但想到自己的儿子,她恢复了信心,她问到一种“微笑”照顾病人的方法,使儿子一直充满自信、乐观。
她又用学习去吸引儿子的注意力,让儿子坐在轮椅上,每天推着轮椅去上学,后来,她的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又打算考博。
一天她推着儿子过马路十,一辆卡车失控地向他们冲过来,这是,她的儿子站了起来,把母亲推到了旁边,他们俩顿时抱头痛哭起来。
企盼了五年的奇迹终于出现了,我想到一句话“偏方治绝症,母爱创奇迹;母爱无所不在,母爱无所不能。
” 遇上绝症,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预告了死神即将一步一步向自己走来。
悲观的人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灰白的,所有的一切将不再有意义。
但是对于母亲而言,只要还有一点生命火星,她们都会为孩子燃起火焰。
故事中的母亲伟大之处就在于:她弃而不舍地鼓励自己身患高位瘫痪的儿子,唤醒了儿子心中沉睡的自信和乐观,终于以顽强的精神战胜了病魔,站了起来!如
果没有母亲的“偏方”,或许儿子要再迟一些才能站起来,或许一辈子不能再站立。
是母爱,使得枯木逢春,铁树开花!。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中药铺》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中药铺》附答案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fae9d5804d2b160a4ec058.png)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有一篇文章叫爱的偏方是这样的小时候,我一直患哮喘病。
因为家在农村,姊妹众多,经济条件很差,住不起医院,父亲为给我治病费尽了心思。
他逢人就打听,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治好我女儿的这个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个过路的老先生告诉了父亲一个秘方:把一枚鸡蛋放到蟾蜍的嘴里,埋在燃烧的草木灰里烧,等鸡蛋烧熟了再吃。
两天吃一个,一般吃上两三个疗程,自然就好了。
那鸡蛋熟得了吗?憨厚的父亲睁大了惊恐的眼睛发问。
怎么熟不了?就是要利用热气使蟾蜍嘴里的唾沫冒出来,然后鸡蛋就熟了!老先生信誓旦旦地补充,这法子挺灵验的,治好了很多这样的病。
但是有一条,就是12岁以后效果明显差些。
父亲乍一听,高兴坏了。
转念一想,又愁眉苦脸的。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有毒的动物。
吃了不会坏事吗?父亲整整思索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尝试一下。
可母亲持反对意见。
母亲说,就算是有用,这大冬天的,也找不到癞蛤蟆了啊。
只有等到明年春天插秧的季节,它们自己蹦出来了,你就可以逮了。
父亲火了,娃子的病能够等到明年春天吗?我要撬开洞,直接逮睡着了的!父亲清晨就出门了,非常辛苦地挖掘了很多的洞穴,都不见蟾蜍的踪迹。
父亲瘫坐在寒冷潮湿的地上,有些气馁了。
邻居家的老奶奶看到父亲救女心切,裹着的小脚颤巍巍地跑到田埂上告诉父亲,冬眠中的蟾蜍一般都躲藏在向阳的石头坎子附近,那里透气性比较强。
父亲来劲了,又抡起锄头开始挖掘。
果然,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有四只蟾蜍在睡眠中成为父亲的囊中之物。
当父亲把塞有鸡蛋的蟾蜍埋进红彤彤的草木灰里时,胆小的母亲问:你真要给她吃这个呀?要是吃坏了咋办?不是她吃。
不是她吃!母亲吃惊了。
那哪个吃啊?我吃! 你吃?母亲更加疑惑了。
你不是怕有毒吗?那我先吃了看,要是没有问题,再给她吃不就行了。
很快,鸡蛋烧好了。
父亲把那个鸡蛋从蟾蜍的嘴里掏了出来。
三下五除二就剥去了蛋壳,熟透的鸡蛋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其中却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腥臊味。
父亲把鸡蛋塞进嘴里。
那天傍晚,父亲和母亲面对面地坐在堂屋里,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母亲的眼里一直有泪,目光一刻也不肯离开父亲。
父亲打一个喷嚏,母亲就把紧张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父亲的眼皮打架,母亲紧张的眉毛都竖了起来。
父亲眯着眼睛,母亲走过来拉着父亲的手,大声呵斥:不许你睡觉。
你得看着我呀! 父亲就一直定定地看着母亲的脸,眉宇间写满了坦然自若。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父亲什么事都没有。
晚上临睡前,父亲嘱咐母亲,如果明天早上我能够起来,度过了12个小时的危险期,就可以给娃子吃了。
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弄蟾蜍烧鸡蛋吃。
那年,我吃了一个冬天的蟾蜍烧鸡蛋。
从第二年开春以后,我的哮喘病再也没有犯过。
上学后,我翻看了很多的医学书籍都没有找到关于蟾蜍烧鸡蛋能够治疗哮喘病的丁点记载。
因此,我也一直没有为当时哮喘病痊愈找到合理的答案,这到底是因为父亲的爱心,还是因为吃了蟾蜍烧鸡蛋?1.终于找到治女儿哮喘病的方式,并且方式简单可行,父亲内心非常高兴,但一想到癞####有毒,担心偏方对女儿有危险,就又发愁了。
这里的神色和姿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之情。
2.①逢人就打听治哮喘病的秘方。
②不等春天来临,冬天挖开洞穴去寻找癞####。
③亲口尝试癞####嘴中的熟鸡蛋是否有毒。
3.①父亲试药的决定使母亲感到十分不测、吃惊;②母亲为父亲试药而担心、####惧到了极点。
4.不可以删去。
由于画线内容表现了父母在试药整个过程中焦急等待的心情与内心的不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删去后文章内容就显得平淡了。
5.①使故事更曲折,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②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篇二: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爱的偏方(1)小时候,我一直患哮喘病。
因为家在农村,姊妹多,经济条件很差,住不起医院,父亲为给我治病费尽了心思。
(2)8岁那年的冬天,我的病很厉害,看着我喘得满脸通红接不上气来,父亲就急得搔头抓耳,生怕我活不过腊月三十(3)他逢人就打听有什么法子可以治好我的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个过路的老先生告诉父亲一个秘方:把一枚鸡蛋放到蟾蜍的嘴里,埋在燃烧的草木灰里烧,等鸡蛋烧熟了再吃。
两天一个,一般吃上两三个月就好了(4)"那鸡蛋熟得了吗?"憨厚的父亲睁大了惊恐的眼睛发问。
"怎么熟不了?就是要利用热气使蟾蜍嘴里的唾沫冒出了,然后鸡蛋就熟了!"老先生信誓旦旦地补充,"这法子挺灵验的,治好了很多这样的病。
但是有一条,就是12岁以后效果明显差些。
"(5)父亲乍一听,高兴坏了。
转念一想,又愁眉苦脸的。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有毒的动物。
吃了不会坏事吗?父亲整整思索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尝试一下--可母亲持反对意见。
倔强的父亲硬是不顾母亲的坚决反对,要出去逮蟾蜍烧鸡蛋给我吃。
(6)母亲说:"就算是有用,这大冬天的,也找不到癞蛤蟆了啊。
只有等到明年春天插秧的季节,它们自己蹦出来了,你就可以逮了。
"(7)父亲火了:"娃子的病能够等到明年春天吗?我要挖开洞,直接逮睡着了的!"母亲笑父亲的幼稚:"你知道它们的洞在啥子地方呀?""找啊!就在水田附近的坎子里呗。
"母亲拗不过父亲,只好由看他去挖田边的洞穴,寻找冬眠中的蟾蜍,来拯救病弱的我。
(8)父亲清晨就出门了,非常辛苦地挖了很多洞穴,都不见蟾蜍的踪迹。
父亲瘫坐在寒冷潮湿的地上,有些气馁了。
邻居家的老奶奶看到父亲救女心切,颠着小脚跑到田埂上告诉父亲、冬眠中的蟾蜍一般都躲藏在向阳的石头坎子附近,那里透气性比较好、父亲来劲了,又抡起锄头开始挖、(9)果然,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有四只蟾蜍在睡眠中成为父亲的囊中之物(10)当父亲把塞有鸡蛋的蟾蜍埋进红通通的草木灰里时,胆小的母亲问:"你真要给她吃这个呀?要是吃坏了咋办?"(11)"不是她吃。
"(12)"不是她吃?"母亲吃惊了,"那哪个吃啊?"(13)"我吃!"(14)"你吃?"母亲更加疑惑了。
(15)"你不是怕有毒吗?那我先吃了看,要是没有问题,再给她吃不就行了?"(16)母亲瞪大了惊恐的双眸,半天缓不过神来。
(17)过了一会儿,火坑里"啪"一下,响声清脆却惊天动地!母亲似乎被吓住了。
父亲的身躯也微微颤抖了一下。
原来是正在烧的鸡蛋因为热气膨胀而发出的声音,(18)很快,鸡蛋烧好了。
父亲把那个鸡蛋从蟾蜍的嘴里掏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剥去了蛋壳,熟透的鸡蛋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也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腥臊味。
父亲把鸡蛋塞进嘴里。
还没有来得及咽下去,母亲的手就伸过来,准备把鸡蛋从父亲口中掏出来父亲一急,使劲一吸,热气腾腾的鸡蛋"咕咚"一下,就溜到喉咙里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噎得父亲直翻白眼,咽喉处立刻鼓起来一个大包。
慌忙之中,父亲忙用粗糙的双手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咚......咚......咚......一下,两下,三下......那个大包缓缓地从喉部消失,但是父亲还没有缓过气来母亲过来帮他捶着胸脯。
"你想把自己噎死啊?"母亲气急败坏地叫嚷着,(19)"水......"父亲的声音微弱,用手指指茶杯,示意母亲、(20)母亲的泪很快就来了,如暴雨般急促。
"死猪!哪有你这么笨的人啊!"父亲这才接过母亲递的水杯喝了起来。
又过了许久,父亲方才喘过气来(21)望着父亲难受的样子,泪水顿时溢满了我的眼眶,而父亲的举动使母亲惶惶然不知所措,(22)那天下午,父亲和母亲面对面坐在堂屋里,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母亲的眼里一直有泪,目光一刻也不肯离开父亲。
父亲打一个喷嚏,母亲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
父亲的眼皮打架,母亲紧张得眉毛都竖了起来、父亲眯着眼睛,母亲走过来拉着父亲的手,大声呵斥:"不许你睡觉!你得看着我呀!"父亲就一直定定地看着母亲的脸,英俊的眉宇间写满了坦然自如(23)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了,父亲什么事都没有。
临睡时,父亲嘱咐母亲:"如果明天早上我能够起来,度过了12个小时的危险期,蟾蜍烧鸡蛋就可以给娃子吃了、"(24)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弄蟾蜍烧鸡蛋吃。
那年,我吃了一个冬天的蟾蜍烧鸡蛋。
从第二年开春以后,我的哮喘病再也没有犯过。
(25)上学后,我翻看了很多医学书籍,都没有找到关于蟾蜍烧鸡蛋能够治疗哮喘病的丁点儿记录。
因此,我也一直没有为当时哮喘病痊愈找到合理的答案--到底是因为父亲的爱心,还是因为吃了蟾蜍烧鸡蛋呢?13.第(5)段面线句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感情?(3分)14.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父亲为女儿治病心切?请概括出三点。
(3分)15.第(16)段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态?(2分)16.第(23)段中的画线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7.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1]篇三: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爱的偏方阅读答案爱的偏方阅读答案丶love331 2014-12-01 1.终于找到治女儿哮喘病的方式,并且方式简单可行,父亲内心非常高兴,但一想到癞####有毒,担心偏方对女儿有危险,就又发愁了.这里的神色和姿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之情.2.①逢人就打听治哮喘病的秘方.②不等春天来临,冬天挖开洞穴去寻找癞####.③亲口尝试癞####嘴中的熟鸡蛋是否有毒.3.①父亲试药的决定使母亲感到十分不测、吃惊;②母亲为父亲试药而担心、####惧到了极点.4.不可以删去.由于画线内容表现了父母在试药整个过程中焦急等待的心情与内心的不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删去后文章内容就显得平淡了.5.①使故事更曲折,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②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篇四:母亲的偏方阅读答案父亲走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兄弟两个,日子过得艰难而清贫。
因为穷,母亲的腰板似乎从来没有挺直过。
好在,我和弟弟的成绩一直很好,每年都拿奖状,这让不善言辞的母亲,忽然就找到了炫耀的资本。
她会把奖状贴在房屋正中间,别人一进门就能看到,和人聊天,她不再一味充当听众,而是一脸骄傲地说:我家俩孩子自觉又聪明,我大字不识,可他们就是年年考第一,年年拿奖状!我和弟弟被老师表扬了,当班干部了,评三好学生了,参加竞赛得奖了芝麻绿豆大的事,母亲总会郑重其事地说给每一个人听,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我和弟弟的虚荣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连走路都变得昂首挺胸。
大学毕业后,我考了公务员,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弟弟也在我的资助下上了大学,我们兄弟俩终于算得上有出息了,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
那天,小姨打电话给我,说她的儿子因打架进了看守所,让我帮忙给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