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合集下载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概论(异常发育) PPT课件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概论(异常发育) PPT课件

均呈重度者,难以完成具有功能的动作,精神发育迟滞
表现为“痴呆”。 在家庭看护困难,在康复设施中不能接受集体生活指导。
其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的脑发育障碍或损伤所致,最为
多见的是脑性瘫痪、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脑发育畸形、 染色体异常、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重症癫痫等。
第三节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
①异常姿势和动作; ②肌张力异常,躯干四肢挛缩、畸形; ③癫痫发作; ④进食、更衣和排泄均需要帮助; ⑤不能理解、交流和表达; ⑥对刺激没有反应、反应减弱或反应异常;
2.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是指出生后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急性 脊髓灰质炎等
3.脑性瘫痪
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第三节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1.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佳及过分挑剔饮食等 2.运动行为问题 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衣物、挖鼻孔 3.社会行为问题 破坏、偷窃、说谎及攻击性行为等 4.性格行为问题 惊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 胆怯、过分依赖、要求注意、过分敏感、嫉妒以及发脾气等 5.语言障碍 行为性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口吃 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又称多动症,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任性和学习 困难为特征
属于特殊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
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有相应的多种障碍综 合征。
临床上常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业失败统称学习困难。

人体发育学概论

人体发育学概论
2. 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 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 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3. 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 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第一节 概 述
二.研究范围
1. 正常发育规律 ① 生理功能发育 ② 心理功能发育 ③ 社会功能发育
2. 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①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对 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特征,作用机制及后果。
3. 发育评定 ① 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速度、过程、规律和 特点等进行观察与研究并作出评定。
三、发展简史
(二)中国
一.形成初期(19世纪前) ○ 确立了以人性论为主线索的心理学理论探讨
二.形成期(19世纪至20世纪80年代) ○ 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儿童心理之研究》 出版
三.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 开展了儿童发育量表的研究,成立了发育与行为研 究会,推动对儿童发育与行为的研究
第二节 正常发育 规律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六.骨骼
1. 颅骨 ① 婴儿出生时各颅骨缝均未闭合,后囟已接近闭合。 正常健康小儿约半数在1~1.5岁闭合,最晚闭合时 间不超过2岁。
2. 脊柱 ① 脊柱的生长反映扁骨的发育,1岁内生长快于四肢, 以后生长速度落后于四肢。
3. 骨化中心 ① 骨骼的生长有两种方式:①干骺端成骨,②骨膜成 骨
六.神经系统发育
1.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① 脑的形态结构 ② 脑发育的关键期 ③ 脑的可塑性 ④ 脊髓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一、人体发育学的定义和目的: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人体发育学的目的是了解人体发育的规律,探究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发育过程以及其相互关系,为医学、生物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二、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方法:人体发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人体发育的规律。

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各个阶段的发育变化,可以揭示人体发育的规律性。

实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一些假设,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发育的机制。

访谈法是一种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交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了解人体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同样,人体发育学还可以借助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生物化学、医学影像学等来研究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

三、正常发育规律:人体发育的正常规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理发育、生态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介绍:1.生理发育:生理发育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它涉及到身高、体重、头围、牙齿的生长等一系列指标。

在不同的阶段,人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周期。

2.生态发育:生态发育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发育过程。

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社会文化等。

研究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体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等。

3.心理发育:心理发育是指人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过程。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变化。

心理发育的规律性研究对于教育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发育:社会发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发育过程。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就业等。

社会发育的规律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社会发育有助于了解人口组成、社会结构等问题。

总之,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通过研究人体发育的正常规律,可以为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并为改善人类的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上课讲义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上课讲义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 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是研究人类生长发育的科学知识。
2 正常发育的标准
有助于判断个体发育是否正常。
3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遗传、环境、营养和行为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的正常与否。
4 研究人体发育的意义
可以促进人类健康和发展,提高医学科技水 平。
挑战和未来
挑战
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人体发育的研究时间跨度非 常长。
观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也是人体发育研究难度的一 大挑战。
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方法用于研究人 体发育的本质和机制。
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教育上,了解人体发育规律的 价值将以更多的方式展现。
生后0-4周,出生后体重下降, 器官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各系统 开始成熟。
人体发育受到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包括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营养,缺乏必要的营养 会影响胚胎发育。
环境因素
包括母体内因素、母体外因素等影响胚胎发育的 因素。
行为因素
包括母亲吸烟、饮酒、应激等生活习惯影响了胚 胎发育。
正常发育的标准
人体发育的正常标准是指人类在正常条件下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程度。参考正常标准可以预测发育 情况和确定健康问题。
阶段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幼儿期 学龄期 青少年期
身高(cm)
体重(kg)
45
2.6
50
3.5
70-100
8-10
120-170(男)/115-165(女) 26-60(男)/20-50(女)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 论(正常发育规律)
本章介绍了人体发育学的宗旨、定义、标准和阶段,以及影响人体发育的因 素。了解人体发育的规律和研究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和发展。源自人体发育的阶段胚胎期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母体因素
孕期营养、妇女的健康状况等。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程度等。
环境因素
辐射、环境污染等。
经典实验
1
洛桑塔尔婴儿纵向研究
研究了从4个月到3岁的婴儿的身体和认知发育,发现环境的作用开始在早期表现。
2
哈洛洛维孤儿研究
研究了孤儿在早期、被领养和发育缓慢、发育不良的情况,发现缺乏正常的亲密关系 对儿童的发育产生长期影响。
3
工夫鼠研究
研究了轻微的婴儿刺激对其发育的影响,发现身体触摸和声音刺激可以促进高级神经 系统发育。
影响衡和适量的营养是儿 童身体发育的重要保障。
运动
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增 强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力。
睡眠
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 儿童身体健康和学习。
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
胎儿与新生儿期
从受精卵到出生的发育过程。 正常发育对环境和营养要求十 分关键。
儿童期
包括幼儿期、少儿期。在婴幼 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和意识有 了很大的发展,儿童期则更侧 重思维、社交和情感的发展。
青春期
从12-18岁的发育期。这是一 个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快速发 展阶段,对性健康和生育健康 关系重大。
老年期
1
3 -6岁
2
学会了大量的基本语言、阅读、写作
和社会交往技能。
3
12 -18岁
4
初步完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成熟,进 入激情张扬的青春期,面临性教育、
心理健康和性行为等挑战。
0-3岁
大脑发育的重要期间,通过感官和经 验学习,可以发展基本的十几项技能。
7-12 岁
了解和运用神经认知等高级思维技巧, 包括逻辑、想象、计划和问题解决等。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人体发育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人体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生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全书共十章,重点阐述了婴幼儿期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认知功能及情绪情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异常发育和发育评定。

此外,还全面介绍了胎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以及成人期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征、影响因素、异常发育或疾病以及发育维护。

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形成,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

本课程为康复治疗专业德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发育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述2学时第一节概述、正常发育规律 1学时知识点:人体发育学的概念、研究范围与发展简史,人体发育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与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体格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二节异常发育、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运动功能障碍,行为障碍或异常,言语和语言障碍,学习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重症身心发育障碍,体格发育评定,神经心理发育评定,运动发育评定本章小结重点:人体发育的概念,人体正常发育的规律,人体异常发育的表现,人体发育评定难点:人体发育的评定思考题:1.人体发育的概念2.如何判断人体发育异常?3.怎么进行人体发育评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胎儿期发育2学时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 1学时知识点: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胎儿发育进程及发育特征,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胎儿期行为发育,胎儿发育的监测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1学时知识点: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胎教本章小结重点:胎儿期发育规律,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难点:胎儿期发育规律思考题:一、简答题1.胎儿期发育的规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影像胎儿发育的因素有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1学时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反射发育,姿势运动发育,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评定内容及方法,常用的评定量表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及方法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1学时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精细运动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手功能发育,视觉功能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发育,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评定的目的,手功能发育评定方法,视觉功能评定,眼协调功能发育评定,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婴幼儿精细运动的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及方法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精细运动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2学时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1学时知识点:语言概述,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婴儿期前言语行为,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发育,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二节言语功能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言语功能发育评定,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其他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评定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言语功能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讨论式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1学时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认知功能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认知功能概述,认知功能的发育,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新生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3学时第一节概述、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1学时知识点: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哭,笑,恐惧,兴趣,愤怒第二节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1学时知识点: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第三节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评定方法,评定内容,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婴幼儿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婴幼儿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启发式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3学时第一节学龄前期1学时知识点:生理发育特点,运动和动作发育,言语发育,认知发育,个性特征和社会功能发育,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1学时知识点:生理发育特点,动作和运动发育,言语发育,认知发育,个性特征和社会功能发育,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异常发育1学时知识点: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本章小结重点: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发育特点以及异常发育难点: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心理发育的指导思考题:1.婴幼儿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发育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式第九章青春期2学时第一节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 1学时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 1学时知识点: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异常,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维护本章小结重点: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特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难点: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维护思考题:1.举例说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发育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维护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式第十章成人期发育3学时第一节青年期1学时知识点:青年期生理发育特点,青年期心理发育特征,青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青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1学时知识点:中年期生理变化特点,中年期心理变化特征,中年期的家庭生活与职业适应,中年期的人际关系,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常表现,中年期心理变化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1学时知识点:老年期生理变化特点,老年期心理社会特征,老年期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常见疾病,老年期心理变化的指导本章小结重点:青年、中年、老年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心理社会特征难点: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心理变化指导思考题:1.举例说明成人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以及指导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式(二)课程实验教学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实验;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0%、作业20%、讨论20%、实验报告40%。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课件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课件
等。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8天的时间段, 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适应新环境的阶段。
新生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生 理功能和适应能力,如吮吸、吞咽、 呼吸等。
新生儿期特点是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 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 顾。
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从1个月到1岁的时 间段,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 (概述)课件
目录
• 人体发育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人体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展望
01
人体发育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定义
定义
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从受精卵 形成到死亡整个发育过程的学科,涉 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 域。
02
人体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胎儿发育阶段
01
02
03
04
胎儿发育阶段是指从受精卵形 成到出生前的阶段,共约280
天。
该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胚 胎期、胎儿期和新生儿期。
胎儿发育阶段的特点是各个系 统和器官的快速发育和分化, 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
发育。
胎儿发育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 的影响,如营养、药物、辐射
社会意义
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
人体发育学与生物学密切 相关,两者共同探讨生物 体的生长、发育和进化过 程。
心理学
人体发育学与心理学相互 交叉,研究个体心理发展 的过程和特点。
社会学
人体发育学与社会学相互 影响,探讨社会环境对个 体发育的影响和个体在社 会中的角色与功能。
生长发育。
社会压力
长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生长发育 产生负面影响,如心理压力和焦

1-2《人体发育学》概论(正常发育规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1-2《人体发育学》概论(正常发育规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论
目旳与要求
❖ 掌握人体发育学旳概念及研究范围; ❖ 熟悉人体发育学旳正常发育规律; ❖ 了解人体发育学旳异常发育及评估措施。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三节 异常发育
一、概 念
一、运动功能障碍
二、研究范围
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三、发展简史
三、言语和语言障碍
四、基本理论
四、学习障碍
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旳意义
下列合适用图谱法,7岁后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用计 分法鉴定骨龄效果很好,精确性高。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旳发育
(二)牙齿
❖ 婴儿乳牙萌出旳时间和出牙数差别很大,大多数婴 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
❖ 生长发育正常旳婴儿不但出牙有时间规律,而且有 对称规律,并按一定旳顺序萌出。一般是下牙先于 上牙,由前向后,即下中切牙,上切牙,下侧切牙 ,上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旳分期及特征
(二)新生儿期
❖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 实际包括在婴儿期内。主要特征是: ①适应子宫外生活旳生理学特征 ②适应独立生活旳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旳调整 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旳特征。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旳分期及特征
(三)婴儿期
❖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 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旳时期。主要特征是: 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 ②言语功能旳发育 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之声, 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种有意义旳词; ③开始产生最初旳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情绪 有所发展; ④能够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
牙萌出时间顺序
数目(个)
乳牙
下中切牙
2
上切牙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常见的人体发育异常和疾病
• 自闭症:大脑神经发生异常使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互动和语言表达。 • 唐氏综合症:致因于染色体的异常,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和脏器发育异常。 •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在胚胎时期不正常发育,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
人体发育与健康的关系
人体发育的受影响因素很多,因此通过保证良好的营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一个人的身体发育。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父母基因的遗传对身体的发育起到决定性作用。
环境因素
孕期营养、母体健康和生活习惯,日常饮食和 运动,都可以影响人体发育。
荷尔蒙
荷尔蒙是身体生长的重要调节体,不同年龄段 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影响身体的发育。
外部压力
外界生活和工作环境压力也会影响身体发育。
主要器官系统的发育
1
神经系统
人体发育学概述
人体发育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从受精卵到成年的发育过程。了 解人体发育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发育的三个主要阶段
婴儿阶段
青春期
从出生到2岁,身体快速生长和 发育,各个器官系统进一步完善。
从10岁到18岁,身体发生重大变 化,性征明显,器官系统变得更 加成熟。
在胚胎时期就开始形成,直到成年后继续发育成熟,负责人体所有的感官、运动、思维等方 面的活动。
2
心血管系统
在胎儿时期就开始发育,并在出生后继续发育和完善,负责人体血液循环。
3
呼吸系统
在胚胎时期开始发育,直到出生后继续发育和成熟,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和呼吸。
4
免疫系统
在胚胎时期开始形成,直到成年后继续成熟,负责保护身体免受疾病、感染和影响。
良好的营养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什么是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是对人体从受精卵发育为胚胎到成为成年人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人体生理学和人体形态学的交叉部分,涵盖了胚胎学、儿科学、青春期生理学、成年期生理学和老年期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人体发育的阶段人体发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受精卵阶段:从受精卵形成到胚胎着床前的阶段。

2.胚胎阶段:从胚胎着床开始到出生前的阶段。

3.婴儿期:出生到一岁的阶段。

4.儿童期:一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5.青春期:十二岁到十八岁的阶段,是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的阶段。

6.成年期:青春期结束后到老年期开始之前的阶段。

7.老年期:六十岁及以上的年龄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在不同阶段,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发育和变化。

人体发育的调控人体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生物遗传素材对发育的控制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文化因素等,神经内分泌因素则是指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垂体-下丘脑-性腺轴对生殖器官发育和性成熟的影响。

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研究人体发育学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人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和过程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其次,研究人体发育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年龄段人体的特征和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医疗保健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最后,研究人体发育学还可以为生殖医学和干细胞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础知识。

人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发育规律和特征,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述

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述

第二节 人体发育学的基本观点及意义
一、人体发育学的基本观点
1. 人生周期 一次生命的周期过程——从受精卵→胎内发育→出生后
发育→成长→成熟→衰老→死亡。只有一次。 2. 人体发育的整体观 人体发育是综合整体的,应协调地、综合地去看待和研
究人体发育的全过程。不能忽视身体、精神、社会发育 任何一个方面。 3. 渐进发育理论 人体发育的过程中,某一发育阶段从时间和空间上是在 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各阶段不是顺序的延续,而 是呈台阶样发展的,是个渐进的过程。
三、人体发育学的发展简史
时间
17世纪 18世纪
事件/著作 代表人物
影响
西方社会
《人类理解论》白板 学说
洛克
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但 否定了遗传作用。
《爱弥儿》
卢梭
提出儿童身心发展呈阶段性, 不同阶段发展速度快慢不一。
1877年 《一个婴儿的传略》 达尔文 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奠基人
19世纪后 半期
《儿童心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生长发育相关概念
能够区分三 者的差别
发育(development ):是身体、认识、情绪、社会等
各种功能有机地统合并伴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反映 质的变化,是一种固有的变化过程,涵盖成长和成熟两 个过程。
生长(growth):指体格的增大(身体大小的增加),
5. 社会功能发育——社会知觉、人际吸引、人际沟通、 人际相互作用的发育。
• 社会知觉: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认识。
• 人际吸引: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形式。
• 人际沟通: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及非言语等方式进 行观点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讲稿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讲稿

⼈体发育学第⼀章讲稿第⼀章⼈体发育学概论第⼀节概述1.⼈体发育学的定义:属于发育科学(developmental science)的分⽀领域,是⼀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体发⽣、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各个阶段的⽣理功能、⼼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的研究。

⼈体发育学得研究时间范围跨度⼤,从⽣命的开始⼀直到⽣命的结束,内容⾮常丰富。

主要包括⼈体的发⽣、发育、成熟及衰退的全过程。

从胎⼉期到青春期是⼈体⽣长发育过程中⽣理功能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体发育学研究的重点。

那什么是⽣长发育呢?2.⽣长发育的定义:指从受精卵到成⼈的成熟过程。

包括:⽣长、发育、成熟。

⼉童的⽣长发育具有⼀定的规律性,但也可表现出异常⾏为模式,⽐如说:孤独症、学习障碍等。

这就是接下来所要介绍的⽣长发育障碍了?3.⽣长发育障碍:在个体⽣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 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为⽣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的⽣长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

那么⼈体发育学所要研究的领域有哪些?那些是我们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呢?4.⼈体发育学得研究范围:研究⼈体发⽣、发育、成熟直⾄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现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发育评定;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正常发育规律1.⽣理功能发育2.⼼理功能发育3.社会功能发育(⼆)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三)发育评定那么⼈体发育学是凭空⽽来的吗?不是的,它是经过漫长的研究和改变才发展成为我们眼前的这门学科的。

5.发展简史(⼀)西⽅社会(⼆)中国1.早期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涉及很多⼉童⼼理发育⽅⾯的问题,但尚未作为⼀门独⽴学科在中国出现2.20世纪初期陈鹤琴出版《⼉童⼼理之研究》,是中国第⼀部⼉童⼼理学教科书3.21世纪⼈体发育学的研究进⼊了⼀个新的阶段,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七)青春期

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 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 ②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 ③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 的束缚,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 ④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 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⑤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心理上发生变化。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八)成人期

18岁以后为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 成年期(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是人 生过程中最为漫长的时期。主要特征是: ①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 ②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 功能相对稳定,承担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 ③老年期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 能减弱,直至生命结束。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这 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 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 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 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 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 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 ,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遵 循一定的规律: 1.头与身高的比例 2.体形匀称程度 3.身材是否匀称 4.指距与身高的比例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一)骨骼

1.颅骨 婴儿出生时各颅骨缝均未闭合,后 囟已接近闭合。 前囟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约1.5~2.0cm,一 般不超过2.0 cm×2.0cm。出生后随头围增大 而变大,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变小。正常健康 小儿约半数在1~1.5岁闭合,最晚闭合时间 不超过2岁。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六)上臂围

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 2cm。在无条件测身高体重的情况下,一般可通过 测量上臂围筛查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 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主要特征是: ①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 ②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 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三)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 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是: 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 ②言语功能的发育 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之声, 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个有意义的词; ③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情绪 有所发展; ④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 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五)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受性激素等因 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 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三)坐高(顶臀长)

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测量时3岁以下小儿 取仰卧位,故又称为顶臀长。坐高的增长代表头 颅骨与脊柱的生长,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 躯干的比例关系。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四)头围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婴幼儿及学前儿童 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出生时头相对大, 平均头围32~34cm;第一年前3个月头围增长值(6cm)约 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6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 后第二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约为48cm;2~15岁头围仅 增加6~7cm。头围大小与双亲头围大小有关。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 测量更为重要。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骨骼

2.脊柱 脊柱的生长反映扁骨的发育,1岁内生长 快于四肢,以后生长速度落后于四肢。 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颈部 脊柱前凸的第1个弯曲;6~7个月会坐时,出现胸 部脊柱后凸的第二个弯曲;1岁左右能行走时,出 现腰部脊柱前凸的第3个弯曲,从而形成了为保持 身体平衡的脊柱自然弯曲。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四)幼儿期

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 ②智能发育迅速; ③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 ④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 ⑤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对 较高; ⑥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 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骨骼

6~8岁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年龄+1。 判定骨龄的方法主要有图谱法和计分法,一般7岁 以下适宜用图谱法,7岁后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用计 分法判定骨龄效果较好,准确性高。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二)牙齿


婴儿乳牙萌出的时间和出牙数差异很大,大多数婴 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 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儿不仅出牙有时间规律,而且有 对称规律,并按一定的顺序萌出。一般是下牙先于 上牙,由前向后,即下中切牙,上切牙,下侧切牙 ,上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心理发育与体格 的生长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神经系统的发育 和成熟是神经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神经心 理发育的异常不仅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早 期表现,而且会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 会影响终生。
第二节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一)神经系统发育
6~7岁 6~9岁 9~13岁 9~14岁 12~15岁 17~30岁
4 12 20 24 28 32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三)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发育分为胚胎期性分化和青春期生殖器官 、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生长两个过程。主要特征是 : ①Y染色体短臂决定胚胎期性分化的基因性别。 ②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生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③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 器官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体格发育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第四节 发育评定
一、概 述 二、体格发育评定 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 四、运动发育评定
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体格发育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牙萌出时间顺序 数目(个) 乳 牙 下中切牙 上切牙 下侧切牙 第一乳磨牙 尖牙 第二乳磨牙 恒牙 第一磨牙(6岁牙) 切牙 双尖牙 尖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智齿) 2 4 2 4 4 4 萌出时年龄
5~10月 6~14月
牙总数 2 8 12 16 20
10~17月 18~24月
20~30月
4 8 8 4 4 4
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3~12月 1 ~6 岁 7~12岁
体重(kg)
[年龄(月)+9]/2 年龄(岁)×2+8 [年龄(岁)×7-5
年龄
出生时 12月 2~12岁
身高(cm)
50 75 年龄(岁)×6+77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二)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的增长规律与 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 长高峰。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男婴较女婴略长。生后第一年增 长最快,约为25cm,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身高 约为85cm;2岁以后每年增长约5~7cm。1岁时身高约为出 生时的1.5倍,4岁时约为2倍,13~14岁时约为3倍。 青春期身高的增长明显加速,男孩每年可增长7~9cm,平均 增长28cm;女孩每年可增长6~8cm,平均增长25cm。
(五)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特征 是: ①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②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 ③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④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活动主要 是直观形象活动; ⑤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 ⑥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 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牙齿

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萌出,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 名牙,但一般不应早于半年;女孩通常出牙时间略 早于男孩。6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换牙顺 序与出牙顺序大致相同。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 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 第三磨牙。
第二节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第二节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1.营养因素; 2.疾病因素; 3.母亲因素; 4.社会因素(一)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