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7.3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的存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重心,通过实际物体展示,让学生找出物体的重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重力的方向为什么总是竖直向下?”“如何测量物体的重力?”等。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4.分组讨论,促进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重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案例分析,联系实际: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桥梁设计、电梯原理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要求:查阅资料,了解重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5.鼓励学生思考重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预习下一节课关于“重力势能”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和探索,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引力的图像,如苹果落地、瀑布流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重力概念。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重力教学设计
3.视频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文字说明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展示重力现象。
4.思考题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作业提交时间:
1.必做题和思考题在下次课前提交。
2.选做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教师将组织展示和评价。
2.针对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设计梯度性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规律。
3.在讲解重力计算公式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区别,避免学生将两者混淆。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重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服务社会的情感。
4.通过学习重力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5.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重力环境的影响。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重力定义:介绍重力的概念,指出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关系。
3.重力计算方法:讲解重力计算公式,即重力G=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4.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改变运动状态、形状等。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楼层高度、估算物体质量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7.3重力教学设计
4.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重力在日常生活、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桥梁设计、抛物线运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重力与物体一道与重力相关的生活实例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阐述解题思路。
b.让学生尝试推导重力公式G=mg,并解释其中的物理意义。
c.阅读拓展资料,了解重力在航天、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实践作业:
a.分组进行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如抛物线运动、瀑布等,提交一份小组实践报告。
b.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提交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
a.让学生思考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提交一份3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b.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精神。
5.作业要求:
a.请学生在作业中尽量使用物理术语,确保语言的准确性。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特性。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利用实验方法测量重力,并进行分析。
(二)教学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特别是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如斜面、悬挂等)的重力作用效果。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的方向。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演示仪、悬挂物体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重锤、悬挂绳、平衡尺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总是落回地面,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
2. 讲解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
3. 演示重力实验:使用重力演示仪,展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悬挂物体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重心位置,理解重力的作用点。
5. 讲解重力的方向:通过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心位置,验证重力方向。
8.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2)思考题:为什么地球附近的物体总是落回地面?(3)实验报告: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施力物体:地球3. 作用点:重心4. 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2020新人教版八下物理7.3《重力》教案
教案:2020新人教版八下物理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0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教材的第7.3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公式为 G = mg。
5. 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和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桌子。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重力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判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4. 重力的大小:G = mg。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
答案:G = mg = 2kg × 9.8m/s² = 19.6N。
2. 题目二:判断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给出判断依据。
答案: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 9.8 m/s²。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受到的重力也越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作用点。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测力计、地球仪、悬挂装置。
2. 学具:学生测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例如拿起一个物体,感受手对物体的吸引力。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向学生讲解重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3. 演示重力的方向:使用地球仪和悬挂装置,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向学生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5.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向学生讲解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
6. 学生实验:让学生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重力的问题,例如:重力的方向是什么?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与质量: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重力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节活动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将结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节“重力”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情境引入、互动探究、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和作用,并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和作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作用。
难点: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重力演示仪、地球仪、气球等;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地球引力作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重力现象。
2. 互动探究:提问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 知识讲解: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作用,并通过地球仪等教具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如悬挂的气球、地球仪上的物体等。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东西会掉下来、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不会飘起来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重力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难点: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查找关于重力的资料、进行家庭小实验等,以加深对重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重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3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5.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 表示,其中 G 是重力,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理解重力的方向,能描述重力的方向特点。
4. 掌握重力的大小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重心的概念和找法,重力大小的计算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实验器材(包括悬挂的物体和悬挂装置)。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与重力有关的现象?2. 概念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地球仪模型说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明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4. 重力的作用点: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实验演示找出悬挂物体的重心。
5. 重力的方向:讲解重力的方向,让学生掌握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特点。
6.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计算方法,让学生能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7.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重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为孩子们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主题是“认识重力”。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方式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重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感知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重力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悬挂重物的绳子、重物(如球、书本等)、斜面、滑轮等。
学具:每人一份重物(如小球、小书本等)、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重力的小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重力?重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实验一: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他们把一个重物悬挂在绳子上,观察重物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体验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 实验二:我让孩子们用斜面和滑轮组合成一个实验装置,观察重物在斜面上下滑动的规律。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理解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4. 记录和分享:我指导孩子们用记录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和体验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体验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和体验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我让孩子们把一个重物悬挂在绳子上,观察重物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理解重力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幼儿对重力概念产生兴趣,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重力的基本原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探索重力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并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作用;2. 能够观察和描述重力对物体的影响;3. 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观察和描述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则是让幼儿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重物(如球体)、轻物(如泡沫球)、桌子、绳子;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和胶棒。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上的物体,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物体不会飘起来吗?”让幼儿思考重力的概念。
2. 实验一:重力的作用a. 将重物(球体)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重物的位置;b. 用绳子将重物吊起来,让幼儿观察重物是否仍然保持下垂状态;c. 讨论重物的下垂状态与重力的关系。
3. 实验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a. 将轻物(泡沫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轻物的位置;b. 用绳子将轻物吊起来,让幼儿观察轻物是否仍然保持下垂状态;c. 讨论轻物的下垂状态与重力的关系。
4. 实践环节:重力画a. 给每个幼儿发放白纸、彩笔和胶棒;b. 让幼儿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d. 讨论重力对画中物体的影响。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如计算重力、分析重力方向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应用等。
2.强调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提高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重力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力的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等基础知识,但对于重力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以下是对学情的具体分析: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课堂小结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重力的知识,确保学生对重力的概念、计算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重力的科普小文章,要求不少于300字。文章中需包含重力的定义、计算公式、方向以及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
5.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重力的作用产生好奇,也可能会对重力的计算和应用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重力的本质特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重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什么,它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讲解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4. 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 G=mg 表示,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取值约为9.8 m/s²。
5. 重力的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重力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大小以及测量。
难点:重力作用点的确定,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悬挂绳、质量不同的物体。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重力概念的讲解:(1)教师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重力的概念。
3. 重力方向和作用点的讲解:(1)教师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教师讲解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4. 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讲解:(1)教师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 表示,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取值约为9.8 m/s²。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5. 重力的测量:(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重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方向:竖直向下3. 作用点:重心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 G=mg5. 测量:弹簧测力计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重力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7.3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环节】
引
入
新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实验:
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1.学生观察。
2.引导提问:
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
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让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2.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
1. 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其质量有关?可能与体积有关?
2. 引导学生做实验,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设计步骤:
i.增加质量,看重力的变化情况。
ii.表格记录数据,要求能表现出质量与重力的对应关系。
iii.根据数据做图,用图线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动手实验:
iv.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
4.学生可分组议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播放动画“万有引力”。
5.引入课题:重力,特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明确学习内容:重力,包括研究其大小,方向,作用点。
播放动画“重力”。
重
力
的
大
小
1. 探究活动:在地面上拿大小两个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一个重一个轻,为什么呢?什么是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呢?
《7.3 重力》
【课题】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教案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个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考虑了设计意图。
我想要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重力的作用。
我选择了使用具体的物体和实验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参与活动,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重力的作用。
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难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重力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语言来描述重力的作用。
重点则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为了准备好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实体的物体,如球体和板子,以及一些实验材料,如绳子和的重物。
我还准备了一些图表和图片,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概念。
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如何下落的。
然后,我展示了实验,让孩子们亲眼看到重力的作用。
我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特别关注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我发现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它。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中,我意识到这个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们不仅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还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用语言来描述重力的作用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提供机会让孩子们练习用语言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它的作用。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重力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重力加速度g的含义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学回答这些问题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他们对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方向有清晰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重力知识。作业包括:
-计算一些物体的重力,并画出重力的方向。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通过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持续改进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在讲授完重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重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
-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加深对重力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提问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重力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力知识,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7_3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重力章节(课题)名称重力学时1总课时4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特征分析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引入新课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
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
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引入“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
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提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提问学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作用点教师提问:“重力在物体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重力的方向教师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重力的大小教师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重力的大小还与地球表面的纬度有关。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实验探究6.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3. 方向:竖直向下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地球表面纬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哪个位置?3. 重力的方向是什么?4.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 重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重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重力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小球、绳子、桌子、滑轮组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球和一张纸。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站在地球上,感受地球对他们的吸引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的定义:通过地球模型和绳子,展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讲解重力的概念。
3. 实验一:孩子们用纸和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纸上的运动,探讨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4. 实验二:孩子们用绳子和滑轮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探讨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6. 课后练习: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孩子们对重力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中有些孩子对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一点还不太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讲解,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重力的概念。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重力概念。
第一个实验是让孩子们用纸和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纸上的运动。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7.3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7.3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7.3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重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锤、质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地球仪和重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运用重力的知识,讲解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重力发电、重力悬浮等。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 施力物体:地球3. 作用点:重心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5. 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10N,求该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
答案:由于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该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2N。
2.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是多少?答案:G=mg=2kg×9.8N/kg=19.6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掌握较好,但在重力方向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重力方向的教学,可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主要涉及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3.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 G=mg 表示,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m/s²。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大小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3. 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重力的仪器(如弹簧测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感受一下重力的存在,并思考重力是什么。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演示重力的方向: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确认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讲解重力的大小: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数据。
7. 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的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
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
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引入“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
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
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
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
用g表示,即g=9.8N/㎏。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kg),g是9.8N/kg,初略计算;g取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中心在其几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加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