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班级下册教材第13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忙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具预备]5瓶口香糖,每生9张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口香糖,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老师已吃了2片,不当心把它们混在一起了,你能帮我把它找出来吗?(2)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3)全班汇报。
老师指导学生专心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
回想一下用天平称物品会消失几种情况?出示课件演示天平平衡,不平衡两种状态2、自主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办法。
(1)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2)组织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
学生:分三份(左盘、右盘、天平之外)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口香糖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依据天平是否平衡来推断;假如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假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应当是少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留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究:假如这瓶吃过的混在5瓶口香糖中,你还能利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2、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同学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至少需要称几次就肯定能找出?”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摆磁扣)。
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6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6篇)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材内容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12个小方块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合格产品又叫次品,次品虽小,可危害巨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精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除法、乘法运算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找次品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总结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展示购物找零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出假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找次品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找次品的过程,为讲授新知识做铺垫。
3.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如何快速找出次品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讲授新知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分享找次品的方法和心得。
3.互动提问:其他小组成员针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3.动手操作与多媒体教学: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还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之找次品》教案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之找次品》教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之找次品》教案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2)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板书课题:找次品)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瓶装口香糖、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影音资料: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2、你从播放的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3、飞机失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出不合格产品,也就是找次品。
板书:找次品。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1、老师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一盒少了几颗,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瓶?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好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2、你们都很聪明,老师听了你们的建议决定用天平来找次品。
那你们会用天平吗?3、怎样用天平来找次品?谁能边演示边把找次品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师板书)小结我们用天平找次品时,不管我们把零件分成几份,天平一次能称几份?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如果老师这里不是5瓶,而是有9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我多放了几颗(比其它几瓶重一些),你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这瓶?1、现在我们不用天平了,用画图一步一步地分析、推理,请同桌的合作学习。
五下找次品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架飞机正在飞行,突然发生爆炸,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架飞机为什么会爆炸吗?3.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因为飞机上的某个零件不合格导致的。
4. 介绍“找次品”问题,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探究活动1. 教师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不同数量的零件,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量,分组讨论如何找出次品。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操作1. 教师准备一批外观相同的零件,其中有一个次品。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方法找出次品。
3.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找次品”问题,如:如何从一箱苹果中找出一个烂苹果?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找次品”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延伸: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广角 ——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
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难点:理解最优方案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提出找次品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方法。
3.优化方案
通过实验演示,找出最优方案。
4.巩固练习
做找次品的练习题。
5.总结归纳
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优化策略。
6.作业布置
布置找次品问题的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共20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共20篇〕篇1: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的: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根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方法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拟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理论、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
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才能和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逐步脱离详细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展较为抽象的分析^p ,实现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3瓶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详细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展比拟就可以了。
]出示天平。
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学生答复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假如天平平衡那么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假如天平不平衡那么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提醒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一样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方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实施步骤

针对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一份实施步骤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评估等方面来介绍。
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次品,并学习区分次品和合格品;2、掌握广角的概念,并能够使用广角来识别次品;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快速准确地找到次品。
二、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什么是次品,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了解什么是合格品和次品。
2、讲解广角的概念:讲解广角这一概念,分别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并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不同角度下的图像特点。
3、学习分辨次品和合格品:通过讲解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在文化课和生活中分辨得出质量的高低,养成在购买、使用过程中对品质的审美和要求的习惯。
4、学习使用广角找次品:通过数学实际解决问题,学习如何使用广角找到次品。
并通过举例、讲解,在图像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次品。
5、找到次品的评估:让学生做数学练习,通过数学题目的形式验收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次品。
三、教学评估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参与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练习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数学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次教学广角找次品的实施步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言;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情绪,及时对学生的疑惑做解答;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希望这份教案的制定对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找次品》人教版

5.了解次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找次品活动,学会筛选和判断信息,提升数据整理与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找次品的方法,提高沟通与协作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次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筛选法和天平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数据分析能力:在找次品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整理和分析数据,找出次品。
-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找次品过程中,注重细节,提高精确度和准确性。
举例:针对筛选法和天平法这两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方法的操作步骤。在数据分析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践,逐步掌握数据分析技巧。此外,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互动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合作效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答复。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
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
〔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
〔板贴:找。
〕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二)探究新课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
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2、研究2个球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3、讨论3个球的问题生表达称球的过程。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生自由答复。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次品的概念,能够分辨正品和次品。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判断,找出一组数中的次品。
3. 能够基于次品的特征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次品的概念,能够分辨正品和次品。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判断,找出一组数中的次品。
教学难点:1. 能够基于次品的特征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纸牌,上面贴上正品和次品的标志。
2. 准备一组数,其中包含正品和次品。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正品和次品的标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正品,什么是次品。
引导学生描述正品和次品的特征和区别。
Step 2: 观察找次品教师将一组数展示给学生,其中包含一些正品和次品。
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次品。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数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Step 3: 比较找次品教师将两组数展示给学生,其中一组为正品,一组为次品,但并不告诉学生具体哪一组是次品。
学生通过比较两组数的特征,找出其中的次品。
Step 4: 制作次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定一个数,如何制作出这个数的次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改变正品的特征,制作出次品。
Step 5: 解决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次品相关的问题,如给定一些规则,求出满足规则的次品个数,或者给定一组数,找出其中的所有次品等。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应用次品的特征规律,解决这些问题。
Step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次品的特征和规律,并将其记录在黑板或课堂笔记中。
Step 7: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次品的概念和运用能力。
Step 8: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次品,如果有多个次品,如何找出其中的最小次品等。
鼓励学生思考并探索解决方法。
Step 9: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次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次品”的定义。
2.能够使用分类、统计等方式找出次品。
3.能够归纳出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次品”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分类、统计等方法找出次品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次品”,例如:一只苹果上有好几个大瘤,蛋糕上有一个坑等等。
2.探究(1)让学生看一下课本上的图片和题目,和同桌讨论一下,找找感觉到怎么能找到次品。
(2)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出4-6个有问题的图形。
(3)分类法。
将问题表格列出来,分类讨论每个表的课本上有哪些图形,哪些属于次品,哪些没有属于次品的问题。
(4)学生自己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图形,然后找出次品。
(5)统计法。
将问题表格列出来,统计每个表的有问题的图形个数,算出次品比较多的表格。
3.总结(1)老师归纳分类法和统计法两种找次品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并且举一些例子。
4.反思在整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提醒学生时常注意和发现身边的问题和次品,养成注意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四、课后作业:1.找家里最有问题的家具,找出10个次品并分类。
2.用统计法找一下学校的出现次品率比较高的地方。
(如厕所,走廊等)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找次品1.知道什么是次品2.分类法找次品3.统计法找次品4.小结找次品的方法六、教学资源:1.课本《数学广角》2.普通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册。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次品”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次品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引入次品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次品的特征。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次品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次品的特征。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举例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次品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找次品的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和排除的方法找次品。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比较和排除的方法找次品。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找次品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理解比较和排除的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找次品。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找次品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找次品的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策略找次品。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找次品的不同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选择合适的策略。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找次品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不同的策略。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找次品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找次品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找次品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找次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了解找次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找次品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找次品方法和策略。
数学广角——找次品-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广角——找次品-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次品”概念并且确定“次品”的数目。
2.学生能够运用“次品”的概念解决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整除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次品”概念并且确定“次品”的数目。
2.学生能够运用“次品”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整除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3.试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包装上,常常会有“次品”字样,这时候千万不要混淆了“次品”的概念,次品是指新鲜度不够的商品,或者是包装破损了,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次品”是指被错误制造的商品。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次品”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真实的次品图片,引导学生对次品做进一步了解,并了解如何找到“次品”。
2.自主探究
1.通过样例呈现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数称为“次品”。
例:小红取一个三位数123,她从中不看数字将它拆开成1、2、3三个数字,再将三个数字四次排列,得到以下12个三位数。
123 132 213 231 312 321
这12个三位数中有多少个是百位、十位、个位上都是。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交流等活动,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入找次品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但在找次品这个问题上,可能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尝试。
此外,学生可能对找次品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找次品的方法及其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操作材料,如小物品、标签等,让学生实践找次品的方法。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找次品的概念。
例如,教师展示一堆物品,其中有一个是次品,重量与其他物品不同。
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出这个次品。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尝试找出次品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实践,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出次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进行解答。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培养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习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
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出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最优方案的特点。
课前准备:天平、棋子、操作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课件播放视频)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点升空,可是只飞了73秒,“挑战者号”就发生爆炸,机上七名男女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
事后调查得知失事原因是燃料箱上一个圆形封环由于在低温下变形,发生燃气泄漏,引爆外部燃料导致的。
大家听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想师:同学们的认识很好。
做事和学习都要讲究科学性,这次航天飞机发射前如果能检测出次品零件就不至于出事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次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亲眼目睹“挑战者”号从发射到爆炸的全过程,从机毁人亡的事件中感受到次品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找次品”方法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课方案课题数学广角——找次品主备人王国芝时间第十五周副备人钱红艳教课内容教材134、135的内容及第136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经过察看、猜想、考证、推理等活动,指引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过程与方法2、.感觉到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宽泛应用,让学生试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质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领会成功的愉悦。
感情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着手操作的能力。
教课要点感觉到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宽泛应用,让学生试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质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领会成功的愉悦。
教课难点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课准备电脑课件、记录登记表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建情境、激发兴趣。
1.师:你们喜爱看电视吗?2.师:上课以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节电视小片段(视频播放)。
3.师:你从中认识到什么信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出事。
)4.师:猜猜看,有可能是什么原由造成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①电脑程序犯错;②部件不合格或宇航员操作失误等。
教师可借学生的话题引出“次品”这一话题,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次品”。
)5.师指引小结:机毁人亡的事件造成不行估计的经济损失,也让我们体验到“次品”的危害,可见严格查验不让“次品”流入市场是多么重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次品(出示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感知、找寻方法。
1.师:第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到机械厂去看看.这里有5个螺丝,此中有一个螺丝的质量较轻,你有方法把它找出来吗?2.学生畅所欲言,指导一位学生联合演示解说,师依据生解说示范填表格。
(会出现两种方案:①是把部件一个一个的称,需要称2次;②是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个部件,也需要称2次。
在这里不急着评论哪一种方法最好,不过让学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个环节的研究做好铺垫。
)物件个数怎么分称完第一次确立几个正品称几次必定找到次品53(2、2、1)55(1、1、1、1、1)3.师:请问在什么状况下我们只需要一次就必定能把次品找到?师:这类状况能否就保证必定能把次品找到?为何?第一次称完后,我们能够必定清除几个正品?(2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及136页第1、2题。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每一册教材都会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所以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已学过。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已接受,普遍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用具:3盒口香糖、课件。
学生用具: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师:我这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3片,另外两瓶是没吃过的,只有一瓶少了3片,有什么办法把这瓶少的找出来?[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瓶口香糖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生:数一数或掂一掂。
生:天平称一称。
师:天平?大家见过没有?出示课件1。
天平的两端有两个……(托盘),若果两个托盘上的物体一样重的话,天平会怎么样?(平衡),假如不一样重的话?(天平会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边物品?(轻)。
低的那边物品?(重)。
2、引导学生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利用“天平”怎样找出少的这一瓶?师:(生纷纷举手)聪明的同学真是非常多,想到的同学小声的把你的方法跟同桌或小组之间介绍一下!生讨论中……师:现在把你的方法跟全班分享一下!生1:随意拿2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另一瓶是少的那一瓶。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反问:随意拿2瓶,这两瓶一定会在天平上平衡吗?生2:随意拿2瓶,天平也可能一边高一低的,高的那边就是少的那一瓶。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小结: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出现几种情况?(2种)。
可能天平会?(平衡)。
那说明什么?(天平上的这两瓶一样重)。
还说明?(剩下的那瓶就是吃了3片的)。
如果天平不平衡?那说明什么?(其中有一瓶是吃了3片的)。
哪一瓶是吃了3片的?(升高的那一瓶)。
师小结:我们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看来从三瓶中找出少了3片的方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来称,你觉得那个方法好?为什么?(天平还有什么优点?)3、揭示课题。
师:其实在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一些物品外观看似完全一样,但其中常常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要么轻一点,要么重一点,要把它找出来,我们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天平)。
我们把这一类问题都叫做“找次品”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来“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
1、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接下来,我的问题有难度啦!现在我们这儿有几瓶口香糖?(5瓶)。
其中有一瓶是老师吃过3片的,要从这5瓶中把这瓶吃过的找出来,有没有办法?(有)。
什么办法?(使用天平称)。
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拿出5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思考一下,怎样找出次品?师:好,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5片圆片,代替我们5瓶口香糖。
想象一下怎样使用天平找出那一瓶少的口香糖。
在动手的同时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生说师板演。
师小结:老师把生1的话记录了下来,他把5平口香糖分成3份,分别是:2瓶,2瓶,1瓶。
把其中前两份放在天平的两端(左边2瓶,右边2瓶),(生说师板演:5(2.2.1))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剩下的就是吃了的那瓶)。
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天平不平衡)。
那又说明什么情况?(升高的这2瓶中肯定有吃过了的)。
可是到底是哪一瓶呢?再怎么办?(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
好,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这时,天平左边几瓶?(1瓶)。
右边几瓶?(1瓶)。
升高的这一瓶就是吃过的了。
好,要从这5瓶口香糖中找出吃过的那一瓶,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2次)。
3、寻求不同的称法。
其他小组有别的称法吗?(生说师板演:5(1.1.1.1.1))师小结:这种方法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吃过的那一瓶?(2次)。
看来要利用天平来找次品,方法还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助我们思考,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
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探索最优策略。
1、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在接下来的问题中这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使用。
下面的问题就更难啦。
出示课件2:在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次品找出来吗?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9个圆片当到做零件摆一摆,边摆边思考这几个问题:(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2、学生自主探索。
师巡视: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很多同学都能把次品找出来,而且他们的法都不一样,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的方法和别人一样不一样。
生交流。
师: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够想到一种,还能从同学那儿听到不一样的方法,说明你非常善于学习。
接下来,把你的好方法跟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3、学生汇报称法。
生叙述:把9个零件分成3组:4,4,1。
先在天平两边各放4个,如果平衡,那单独的一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重的那一边的4个再份成2份,每份2个,再称,一定会不平衡,重的那一边2个再份成2份,每份1个,再称,沉下去的就是次品。
师板书:9(4,4,1)师质疑:把9个零件分成3组,分别是4,4,1。
至少再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3次)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9(1,1,1,1,1,1,1,1,1)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9(3,3,,3)生:9(2,2,2,2,1)师小结:好,看黑板上一共有几种不一样的分法?(4种)。
9呢,有很多种分法,不同的分法可能导致最终称的次数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
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4、对比称法,找出规律。
师:我们观察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了3份,只需要称两次,就一定可以找到次品。
那我们猜想是不是在其他的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就最少?(不一定)。
为什么呢?5、学生思考后汇报猜想。
6、验证猜想。
师: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
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汇报:3次。
师: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
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3)……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四、与学生一起小结。
师: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板书:待测物品分三份,能均分的要均分)。
师质疑:如果待测物体的个数不能平均分呢?比如:10个,11个……[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由3个到5个再增加到9个,10个,11个……,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也为下节课教学埋下伏笔]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几名学生分析: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把吃过后那筐松果找出来。
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所以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独立思考后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在汇报时重点阐述: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盒饼干?师对练习做一个小结:在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找出次品。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怎样找方法最好?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你发现“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