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对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徽州文化多姿多彩,有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徽商、美味的徽菜、壮观的徽派建筑等等。
一、徽商
还是先来谈谈最引人关注的徽商发展吧。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县自宋以来先后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内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经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统称。历史的徽商,时间涵盖宋以来直至民国;地域包括一府六县以及周边民众之为商者,也还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经商者。“徽商”是一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多个层次、主要以血缘、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浙商等而言的一个特定人物群体。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国内关于徽商的研究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后迅速升温,开始成为一门显学,至今已颇具规模。而由于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因此,对徽商兴衰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现今安徽商人的崛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
在漫长演进的中国封建社会,徽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的产生、崛起、兴盛和逐渐从顶峰消退,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必然出现,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的演进,既和古徽州地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又和中华文化大背景、和长三角历史地理条件紧密相关。古徽州山多田少人众,许多人必须“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经营四方以就口食”。这一义无反顾的“丢”,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条生存新路的开辟,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步很了不起的迈进。“徽民寄命于商”是一种生存选择,是一种顺时应变。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为中原移民,顽强的生命力是构成徽人开拓性的重要基因。徽人不仅在儒学原典中发掘到不少“士商异术而同道”的理论依据而且在明清实学思潮特别是王学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鲜的思想
营养,“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商贾何鄙之有”的呐喊给徽人为商者“治生为先”信心的坚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
最重要的是,徽人一走出大山,展现在面前的首先是江浙等地广阔的中国长三角大市场。南宋以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临安(杭州)都城的繁荣,使长江三角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徽商凭便利的新安江水运手段输往杭城等地的徽州土产竹、木、茶、石料、药材、纸张等有较大需求量。在长三角大市场里,徽商进而借得明清朝廷政策之便,抢占先机经营盐业,获得了商业的空前发展。典当等行业也在江浙两淮遍地开花。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徽商,“贾而好儒”、“贾名儒行”,将儒、官、商进行了灵动的协调,交替为用,以儒饰贾,以仕护商,以商促仕,终于在长三角这一得天独厚的大市场上首先创出了一片天下,迅速崛起,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声望和成就。
然而,政权的压榨下,徽商开始了衰败的道路。盐商的受挫标志着徽商的衰落开始了。其次,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连年战争,徽州因战乱损失惨重,直接造成了徽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此外,“咸同兵燹”使得长江一线交通受阻,中断了徽商所经营的吴楚贸易,也使得徽商在苏浙地区的商业活动陷入停滞。这一切都使得徽商元气大伤,最终一蹶不振。
自此,徽商不再独大全国,经济地位也逐渐被浙商等取代。
二、徽州教育
徽州的教育是紧接着不得不说的重要方面。
徽州地靠江南,东汉末年以后,由于北方战乱频仍,中原一带的名家士族纷纷渡江南迁,许多人在徽州建立了避难安居之所。他们一方面带来了发达的中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从而整合、改造了原徽州本土的丛林经济;另一方面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以教化乡里,礼教社会,“起学校、习礼容”,习俗由此渐变。“尚武之风显于梁陈,右文之习振于唐宋”。南宋以后,一个重文重教的社会习俗已在徽州形成。重视教育成为徽州千百年来的传统。
由于重视教育,故徽州教育结构之合理、教学机构之多,举世瞩目。私塾是中国古代一种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形式,其在徽州遍及各乡各村,涉及家家户户。在教学内容上,徽州的教育除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外,许多还包括
了有着徽州地方特色、极具实用和职业教育的内容。如徽州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乡,而徽州人又有经商的习俗和传统,故珠算教育在徽州既具条件又深受人们欢迎;再如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影响极大,许多先生在教学时,往往有针对性地教授一些医药知识等。教育发达,是徽州社会的一大特点,至今遗风犹存。
三、茶
我在上学期选了商学院漆小迅老师的茶与茶艺课,这门课使我对茶文化了解颇多,让我对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林水秀,土质肥沃,茶树遍布。茶区云雾弥漫、空气清新、茶质优良,属于高山茶类。“祁红”“屯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是茶中珍品。从而,徽州人的茶文化自古流传,博大精深。茶道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徽州茶文化积淀丰厚,现在的十大名茶安徽就有四种,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更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在当今中国,一个地区拥有如此丰富的茶资源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凤毛翎角。
四、徽菜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
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立足本地优势,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高背阴,溪水清澈,山珍野味十分丰富,盛产甲鱼、娃娃鱼、竹笋、香菇、木耳、蕨菜等,所以徽菜品种繁多。
徽菜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一切立足于原料的新鲜活嫩,即便是像“臭鳜鱼”这类特殊风味菜,其用料也必须是新鲜鳜鱼,经过一定的加工腌制后烹调成菜,决不滥竽充数。
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烧菜讲究软糯可口,味美隽永;炖菜讲究汤醇味鲜,熟透酥嫩;蒸菜着重原汁原味,爽口宜人。徽菜善于巧控火候,厨师们除根据菜肴的特点和要求,分别运用旺火、中火、小火烹调外,还经常运用几种不同的火候烹调一种菜肴。尤其讲究木炭微火单炖、单烤,如“石耳炖鸡”、“黄山炖鸽”等。
徽菜能够成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的风格特征在于: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