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石守娟(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卓尼)数学是一门非常核心且基础的课程,并且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比也很大。

但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断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以便寻找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高中数学的正确认知现如今,新课改步伐不断加快,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

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知不清。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部分教师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排斥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应该明确高中数学的特点,并紧跟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作为核心目标,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才会整体提高。

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才是教师的关注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会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侧重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和解题速度的训练,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数学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得不到全面发展。

(二)教师忽视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新课改仍处于初级实施阶段,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足。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没有重视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从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

(三)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整体贯彻力度较小教育部门之所以要进行新课改,就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该严格遵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摘要:在新课程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和谐教育,笔者对新课程的研究有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育部正式制定了数学课程标准,并在全国多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随着实验的逐步展开,全国各地都在开始实行新课程调整,新课程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在新课程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和谐教育,笔者对新课程的研究有几点看法。

一、正确对待高中新课程数学中的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一年多的新课程数学教学,教师们反映了许多问题,如内容多,课时量不够;习题难,学生做不了;课程结构变化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多,排课困难;对于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难于把握;对于评价特别是高考心里没底。

认真分析其原因,可以反映出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1、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问题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

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变化。

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比原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等内容的加入,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

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

虽然它经过数百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

我们进行实验,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教师对新教材认识存在的问题实验产生的问题不能都归纳于课程标准或教材,也有教师的原因。

例如,对“课时量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制定的。

它强调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下是对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主要解读:1. 课程目标的转变: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课程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标对数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如概率统计、数据分析等,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减少了一些传统内容的难度,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5. 信息技术的融合:新课标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物理、化学等,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7. 终身学习的引导: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质疑和创新,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培养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一)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数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体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在数学教育领域,往往仍以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相悖。

二、解决对策(一)优化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可以优化数学教学内容,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数学课堂上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教育而言,应当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收获和疑问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收获和疑问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和疑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既注重基础又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同时也有很多迷惑的地方。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有很多值得表扬的地方:1.新教材的编写。

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过程感受,注重活动体验。

(1)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2)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

通过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感到数学是有用的,可接受的。

2.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任务是启思导学。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组织合作交流,巡视,倾听,调控,启发学生思维等。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形成、不断完善,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努力实现多边互动。

3.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

浅谈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

浅谈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

浅谈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

虽然“边讲边问”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最不得人心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有这些现象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使二者能很好的结合,真正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此,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展开一些讨论。

首先,针对教师的“教”进行讨论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灌输,轻探究;重“学会”,轻“会学”,重“练习”,轻“发问”。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特别是班里一些后进生,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新课标新精编

高中数学新课标新精编

高中数学新课标新精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新精编的概述。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它提倡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1. 基础数学知识:新课标对基础数学知识进行了重新梳理,强调了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减少了对记忆和计算的依赖。

2. 数学建模:引入数学建模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数学文化:增加了数学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而不仅仅是最终的考试成绩。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1. 教材:新课标下的教材更加注重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

2. 网络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数学软件等,进行辅助学习和教学。

六、结语高中数学新课标新精编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通过新课标的引导,我们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和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摘要:目前,以“双新”为主题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它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切实发挥新教材作用、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关注点。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扎实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双新”课程改革;新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引言:在“双新”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核心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提高自身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及融合性。

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无法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更是缺乏探究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想要改变这些状况,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与思考,灵活运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1]。

本文基于“双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对“双新”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析。

一、“双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在“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指导课程实施的课程标准还是教材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在课程标准方面,在2020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它对高中数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突出了高中数学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较之前有较大的变化,首先明确提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其次设置了学业质量标准,指导学科教学有的放矢、高效落实;最后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课程模块取代传统课程体系,是新课程的设置在建构上的突破。

新课改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浮出水面,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方面,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91-01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的推行。

在数学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出现了系列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些在数学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这是新旧课程的根本区别所在,同时也是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才能取得胜利。

1.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界都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21世纪本国公民的数学素质问题。

美国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发现:美国的数学课程内容过于宽泛,又缺乏深度。

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要求过低。

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梯度太小,重复内容过多,缺乏重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考的时间少。

尽管各国教育的国情不尽相同,但课程改革的呼声却是一致的。

英国1989年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渐变而不是突变进行课程改革,要稳扎稳打。

再从我国课程改革的情况看,最近二十年数学课程基本上保持着稳定的状况,除了一些内容上的增减或简单调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种稳定的最大优势是教师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很快适应教学的要求,但同时也暴露出初高中数学课程很多共性的问题。

从课程目的的角度看:”应试”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实际取代了数学课程的本来目的,没有体现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高中数学新教材新变化教案

高中数学新教材新变化教案

高中数学新教材新变化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教材中的一道典型例题展开教学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教材的解
题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 学习:介绍教材中的例题,并解析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并培养解题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逻辑,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5. 启发: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
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背景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繁杂、与实际应用脱节等。

因此,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策略1. 精简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保持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去除冗余和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强调实际应用: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强调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多样化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实施计划1. 制定新课程大纲:组织专家和教师团队,制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3. 教材编写:编写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辅助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4. 试点实施: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实施,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新课程。

5. 推广应用: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新课程,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预期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通过新课程的实施,预期学生的数学素养将得到提升,他们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2. 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新课程将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新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培训和实际教学,预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将得到提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1、新课程教学的体会1.1 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

1.2 教学目标的变化。

即功能定位的变化,过去的高中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的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高中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不断调整,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1.3 数学技术进一步凸现数学学科的特征。

数学技术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不仅能计算,解方程,绘图像,因式分解;作统计,几乎囊括中学的全部数学知识,有的还具有智能推理的功能。

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从高中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和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高中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远比教材内容的改革难得多。

在此,就自己开展一年多来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现状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一是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信心的激发,我们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联系不足,也未体现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没有体现数学在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感到数学无用。

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

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也要与之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 passively receiver of knowledge,缺少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课堂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

应该改变这种现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注重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集体探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摘要:高中课程的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向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本论文探讨的正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建构主义及当代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在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笔者提出四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师生互动。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

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公民数学素养为基础的数学课程。

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强化师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和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念互动交流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1)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内容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内容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经历了重要的变革。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以下是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的调整使得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的元素,如概率统计、数据分析等,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同时,对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标提倡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际操作、项目报告等多种评价形式。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鼓励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程资源的丰富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践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 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高中数学新课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所需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是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提升
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

新课标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
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数学交流和数学文化等。

通过这些素养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课程内容的整合: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减少了重复和冗余的内容,增加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性
内容,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3. 教学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种教
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于
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践操作、项目报告等多种评价形式,全
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计
算机软件、在线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6. 跨学科的融合:新课标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其他领域
的应用。

7. 终身学习的意识: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认
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
变化的需要。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高中数学新课标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
高效的数学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为学生将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一、问题:1.教材难度不平衡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些学生反映,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另一些内容又过于简单,给学习带来了瓶颈。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练习为主,缺乏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3.应试导向过重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主要以备战高考为主,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逐渐增加。

4.教学资源不足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将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策:1.调整教材内容和难度针对教材难度不平衡的问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评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进度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素质教育应该逐步调整数学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4.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摘要:高中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探求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仅就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探究式教学兴趣思维习惯创新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探究式教学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
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

那是因为过去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

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体。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

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

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应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

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

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
旋律”引人人胜,“终曲”余音绕梁。

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三、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

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

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

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该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实例了解。

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

又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

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

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现行的期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
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要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

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改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