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带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高考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人教版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一. 选择题: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A. 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 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 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 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地管理2. 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 修建防御工事B. 和亲与互市C. 进行战争D. 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3~4题。

3. 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A. 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 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 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 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4. 当时,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与坎儿井④葡萄与石榴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

据此回答5—6题。

5. 当时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A. 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 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C. 少数民族封建化D. 边疆地区的大开发6. 当时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A. 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 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C. 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D. 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新疆地区自西汉归属中央以后,先后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展迅速。

据此回答7—8题。

7. 西汉时期的新疆地区()A. 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坎儿井B. 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C. 始终处在中央的管理下D. 民族众多,大都处在封建社会时期8. 唐朝先后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不属于唐朝设立的是()A. 都督府B. 安西都护府C. 伊犁将军D. 北庭都护府唐朝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同步练习(带答案)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同步练习(带答案)
汉宣帝时期,郑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汉,大破车世国,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设置西域都护府,使得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同步练习,请大家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之间的冲突
B.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2.被史学家司马迁称为凿空的历史事件是( )
A.孔子创儒家学说
B.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
C.秦始皇统一中国
D.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今天新疆地区历史上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窦固大败北匈奴
4.张骞通西域以后,从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是( )
A.铸铁和凿井
B.铸铁和丝织
C.丝织和牛耕
D.凿井和牛耕
5.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

其中的南越是指( )
A.温州一带的越人
B.福建省内的越人
C.两广地区的越人
D.台湾一带的越人
6.下列历史内容,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有①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建立察举制③昭君出塞④铸造五铢钱⑤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
度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选择题1.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
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由此可知秦朝
A.废除贵族特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设置三公九卿
5.(2010 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同步练习1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同步练习1

第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一、选择题.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下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吗( ).汉武帝.张骞.班超.甘英【解析】选。

张骞通西域后,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天津中考)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最早是在( ).秦朝.西汉.隋朝.唐朝【解析】选。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传到欧洲。

.“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解析】选。

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往西到欧洲的路线,项叙述的是与朝鲜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概念链接】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

有的学者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料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

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地位。

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之为“丝绸之路”。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经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张骞出使西域后,往来的使者和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

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

【预习设问】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自主预习】特点:以中国为中心的 日益扩展,影响突破 的范围,远及 和 。

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

文化交流: “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 ”。

贸易往来: 、等输入中国,中国 、 、 生产工具等输至朝鲜。

①人员往来:武帝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 ”;东汉 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经”。

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

②贸易往来:中国 、 、 传入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越南: 、 、 输入中国,中国 和 在越南推广。

开通: 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 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 也陆续输入中国。

这条通道称为“ ”。

路线:从长安出发,出 或 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中国与 、 、 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意义: 中国的 、 和 、 、 、 先后西传。

两汉之际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①路线:从 出发,向西沿海岸线、 南下,绕过 、出 海峡,到 沿岸各国,最远达 。

②意义:加强了中国和 、 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 之间的联系。

西亚: 是西亚大国,利用 与汉频繁交往,通过 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

①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 等国的阻隔。

② 97年,班超派 出使大秦,到达 。

③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将 、 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

是正史中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重点问题】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原因西 汉 时 期 的 对外 关系朝鲜 日本水路 欧洲:大秦【巩固练习】1、康有为认为“甘英遇怯,辜负班超。

至今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1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1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1旧人教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汉朝对外交往最主要的成果是A.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B.中国文化走向世界C.中国借鉴了域外文化,发展了中华文明D.扩大了中外贸易2.汉朝传入朝鲜的工艺技术是A.铸铁、凿井B.铜镜、漆器C.丝绸、瓷器D.铸铁、铸铜3.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国的是A.铸铁术B.佛教C.缫丝技术D.井渠法4.通过丝绸之路传往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包括A.丝绸和缫丝技术B.制漆技术C.铸铁技术D.造纸术5.汉代形成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不包括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甘英沟通了与大秦的关系C.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D.西域都护的设立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过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为①河西走廊②今新疆境内③西亚④大秦⑤安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③⑤④7.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东汉。

这里的“大秦”是指A.古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古代希腊D.波斯帝国8.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9.赐予倭奴国王印绶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桓帝10.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包括①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②丝绸等技术传入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③中国与亚非欧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经贸往来④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东汉末年,朝鲜半岛的南部有三韩,即东边的马韩,西边的辰韩,南边的弁韩。

材料2:马韩人已知种田养蚕织布,住的是草屋土室。

辰韩又称秦韩,经济文化水平最高,人民能种五谷,养蚕织缣布,能制造铁器。

弁韩最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从总的情况看,三韩发展水平虽略有不同,但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它们在东汉王朝的强烈影响下,并没有向奴隶社会发展,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走向封建化的道路。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2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2旧人教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汉朝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扩展到A.中亚B.西亚C.南亚D.欧洲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发散思维能力。

汉朝时,中国已与欧洲的大秦有直接的友好往来。

答案:D2.两汉时,朝鲜半岛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A.马韩B.辰韩C.大韩D.弁韩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学习时要注意掌握记忆历史知识的技巧,注意“辰”和“秦”的发音。

答案:B3.两汉时将檀弓和果下马等输入中国的是A.日本B.越南C.朝鲜D.大秦答案:C4.下图反映了A.西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B.秦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C.西汉与日本的关系D.东汉与日本的关系答案:D5.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C.先进制度D.书画艺术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汉代对外交往基本史实的掌握和归纳能力。

汉代时期,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向外输出的主要是手工业产品和生产技术。

答案:A6.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长安和安息B.敦煌和安息C.长安和大秦D.敦煌和大秦答案:C7.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A.马来半岛B.马六甲海峡C.印度半岛南端D.非洲东海岸答案:C8.在汉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的国家是今天的A.伊朗和伊拉克B.阿富汗和吉尔吉斯斯坦C.伊朗D.土耳其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空间概念的把握能力。

学习时要结合教材提供的地图,弄清古代一些重要地区的历史沿革,这是综合测试中与地理知识的很好连接点。

答案:A9.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最远到达A.大月氏B.波斯湾C.大秦D.葱岭答案:B10.最早记载大秦王朝的使者来汉的史书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答案:D二、非选择题11.两汉时期,中外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外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特征:(1)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2)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高考历史 第二单元第5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测试

高考历史 第二单元第5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测试

第5讲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战国、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多被看做是正义和进步的。

这主要是由于其性质 ( )A .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 .是单纯防御性战争C .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D .是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2.观察右图,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其历 史条件不包括 ( )A .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B .铁器使用深入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C .游牧生活基本上为农耕生产所取代匈奴骑兵像D .中原战乱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3.《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 .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C .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D .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4.分析右面图画,下列对这幅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评价,你认为最 正确的是 ( )A .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B .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C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D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5.张骞出使西域与班超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相似之处是 ( )①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②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确立了中央政府 对西域的统治 ④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奴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西汉先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关于我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出自 ( )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春秋》匈奴骑兵像7.下列历史文物,印证了古代中日交往的是()8.某班同学在观察下图时,从图中汲取了以下四点历史信息,正确的应是()我国发行的纪念造纸术的银币A.汉代时期纸已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B.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时期纸很珍贵只能用来绘制地图D.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在天水9.东汉末年,农夫张三上山砍柴不慎失足跌断肋骨,需做手术。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习题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习题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习题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一、选择题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 B.成都 C.洛阳 D.西域都护府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3、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

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广泛,名称准确生动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人们好记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4、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D.元朝5、下列在丝绸之路上不可能经过的地点是()A.洛阳B.河西走廊C.新疆D.西亚6、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其起点是()A.重庆 B.成都 C.洛阳 D.长安7、中国和日本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上百个国家,其中曾派使节来中国的有()A.10多个B.20多个C.30多个D.40多个8、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节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的具体时间是在()A.公元前57年B.公元前27年C.公元27年D.公元57年9、现在日本有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被作为中日交往的历史见证。

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这枚金印是汉朝哪位皇帝赠予的()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汉景帝10、我国与日本交往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始于()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东汉11、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有()A.30多个 B.50多个 C.80多个 D.100多个12、下列被派出使大秦的是()A.卫青 B.霍去病C.张骞 D.甘英13、公元97年,东汉时派人出使大秦,最终到达的地点是()A.大秦 B.欧洲 C.印度洋D.波斯湾14、大秦人从海路来中国最早是在()A.公元前60年 B.公元57年 C.公元97年 D.公元166年15、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16、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17、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2.2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2.2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

第二课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0·改编)《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获得财物的方式是盗窃C.经济交流符合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心愿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匈奴“贪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表明A、C、D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是错误理解。

答案:B2.(2010·模拟精选)《后汉书·西域传》载:“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地。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材料中的现象开始于()A.西域都护设置后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D.霍去病大败匈奴后答案:A3.(2010·改编)武则天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中的石榴裙是指古代妇女穿着的绣有石榴的裙子,取石榴多子的寓意。

这种裙子在中原地区的出现不早于()A.三国两晋南北朝B.西汉C.东汉D.唐朝答案:B4.汉武帝在位期间讨伐匈奴,沟通西域,加强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管辖,这主要说明了其() A.好大喜功,征伐无度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C.开拓疆土,巩固统一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解析:因为汉武帝的上述行动都有利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所以,应该给予肯定。

A、D两项观点有失偏颇;由于这些行动都没有超越国界,故B项说法也不妥。

答案:C5.2008年5月25日载有上万件瓷器,制造时代跨越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千古沉船“南海二号”“浮”出水面。

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又一个有力证据。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A.西汉B.东汉C.唐朝D.宋朝答案:A6.一小撮狂热的新疆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编造了一套所谓的“东突”理论。

高三历史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A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A旧人教

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5分,共80分)1.西汉初期对匈奴推行“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加强双方贸易的需要B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国力极度羸弱C 满足匈奴对汉朝向往D 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来回答本题。

2、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 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C和睦了汉匈关系 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答案】C【解析】A项叙述错误,因为当时不存在匈奴威胁的事实,D项也不是事实,因为当时匈奴并未分裂不存在在南北匈奴之分。

B项作用并不明显。

3. 汉武帝派遣X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 解除匈奴的威胁B 设立西域都护C 加强同西域联系 D开辟“丝绸之路”【答案】A4.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铁器。

”这一状况开始得以改变是在A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答案】B【解析】X骞通西域后,丝、漆、铁器等开始传到西域及以某某区,因此本题答案是B。

5.司马迁称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其含义是指A X骞没有完成使命B 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 了解到西域的风情D 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答案】D【解析】X骞通西域,沟通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因而称为凿空。

6.标志着西域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历史事件是A X骞第二次出使西域B 西汉同乌孙的和亲C 西汉设西域都护管辖D 班超对西域的经营【答案】C【解析】怎么样才叫归属中央政权?设置机构建立对该地的统治。

7、西汉初年,中原与西域各族联系交往最大的障碍在于A路途遥远 B条件恶劣 C匈奴阻隔 D缺乏人才【答案】C8.下列有关两汉政府与西域发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 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C 开通了中西之间陆路的交通D 为了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双方来往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来解答本题。

9.在西南夷地区建立郡县的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汉元帝【答案】C10.我国古代的夜郎国,属于少数民族中的A 东夷B 西南夷C 百越D 荆蛮【答案】B11.丝绸之路开通后,由中原地区西传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12.下列各项中,关于东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错误的是A 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内地B 开始探索到达中亚和西亚的商路C 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交往D 与日本等小国之间进行频繁交往【答案】A【解析】佛教的传入应该是在西汉时期。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例题解析旧人教【经典题】例1 (2002年全国卷考题)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读图回答:(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了、和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2)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

【解析】本题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为背景材料,考查汉唐两代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以及敦煌石窟艺术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综合性。

【答案】(1)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3)隋唐佛教【原创题】例2、下列几组内容有因果关系的是①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②甘英出使大秦——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③张骞通西域——内地冶铸、水利技术的传播到域④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解除了王国对西汉中央政权的威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解析】本题是因果关系查对题型,一般来讲因果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内在的、接踵而至的,而不是分割的、间断的。

按这一规则选择,应选项无疑是D。

【答案】D例3 西汉时,中外交往的情况包括①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②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③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日本④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所以①项叙述正确,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因此②项叙述正确。

西汉时造纸术发明,东汉察伦改进造纸术,其外传到日本则是4世纪以后,因此③错误;政府与欧洲的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东汉时,因此④项叙述错误。

【答案】A例4汉代,我国与西亚地区通商交往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A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关系B西亚商人喜好汉朝的手工业品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D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B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B旧人教

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和对外关系同步练习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6分,共72分)1.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占领河套地区,表明①匈奴强盛起来②中原地区受到威胁③中原文化对匈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④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答案】D【解析】解本题很必要有个客观的心态,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臆想加到题目中来,依据当时匈奴和中原汉族的关系及其匈奴社会发展状况,就排除③④两项。

2.从战国到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多被判定为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是由于其A 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C 是一种防御性的战争 D是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答案】B【解析】民族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这里的正义性是就其反掠夺反奴役的性质而言。

A、C所述并不能判定战争的正义和进步性,D项叙述则完全错误。

3.对汉武帝长期的有效的打击匈奴战争的所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在于A 战争安定北部边郡的生产与生活B 战争打通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C 战争取得了对匈奴彻底性的胜利D 有效地打击了匈奴的侵略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为最佳项选择,完全错误的说法是D项。

C项则打击匈奴战争的结局,并非作用。

A、B两项相比,正确答案很明显。

4.张骞通西域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A 获得了大量的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B 汉朝先进技术和文化传入西域C 使西域成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汇聚地D 使天山南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答案】D【解析】“最重要”的影响,没有比巩固和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更重要的了。

5.有人说,长城将中原地区与塞外各民族分隔开来,其实质在于区分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具体是指A 不同种族的文化差异性B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C 封建文化与奴隶制文化D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答案】D【解析】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形式的不同。

6. 对西域都护的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A 两汉时期派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的地方机构C 丝绸之路上保护商旅往来的军事首领D 汉朝管辖西域各族政权的中央机构【答案】A【解析】西域都护既是两汉在西域的最高管理机构的名称,又是派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第七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本节学习重点: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概况1、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二、两汉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往来:①秦汉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汉时期:A、三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辰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朝贸易的发展:①朝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两汉同日本的交往1、西汉汉武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汉光武帝时:①使节交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经济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中越经济文化交流1、越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①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①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两汉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两汉与安息的往来: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陆上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海上贸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汉与大秦的往来:基础网络安息: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水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

最新-高考历史 2—3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闯关训练 新人教版 精品

最新-高考历史 2—3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闯关训练 新人教版 精品

闯关式训练板块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

其中的“南越”是指()A.温州一带的越人B.C.两广地区的越人D.答案:C2.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排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时间与事件的掌握能力。

本题可运用顺序选择的解题技巧。

从时间顺序上看,我们可以确定最早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地方是②河套地区,因为河套地区是秦朝大将蒙恬夺取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最早,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

而最晚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地方是③西域地区,因为西域地区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建立西域都护才开始的,所以又排除了B3.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包括(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②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③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④甘英出使大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答案:A解析: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候的事情,晚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这条要道上进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丝和丝织品,A项西汉丝织业的发展自然是其开通的条4.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

当时先后设置了隶属于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边疆地区包括()①卫青击败匈奴后收复的黄河以南地区②西南夷地区③两广地区的南越④西域都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答案:A解析:5.(2018广东广州二模 )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B.C.D.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因此B项表述不正确;同欧洲的直接交往是在东汉时,所以A项也是错误的;中西交往最初的表现是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D项也不正确。

6.(2018山东威海二模 )下列有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B.C.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D.答案:A解析:关键是“不正确的”。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为了联络西迁的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

第二单元第五讲1.有一首歌在歌颂汉代的一位为汉匈和睦相处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时唱道:“当你的日子失去光彩/五色花瓣也变得苍白/有一个呼唤从命运中悄悄传来/让你的全部柔情/都投入到同一个所在/有一种爱,要你用一切来表白/有一种爱,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沿着一条路越走越远/你的寻找已落满尘埃/有一个身影从人群中慢慢走来/走过大漠金色草原/人世的繁华、千年血脉……”这一人物是() 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昭君D.张骞解析:汉代为汉匈和睦相处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应是昭君;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生活在唐朝时期;张骞是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答案:C2.“他这一去就耗费了半生的光阴,而且有许多年是在异国的牢笼里度过的。

但他回国时,带回了一大堆传奇故事和一些写满奇怪文字的书稿,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货物,比如葡萄种子。

”——引自梅夫·肯尼迪《考古的历史》材料中的“他”是指() A.班超B.甘英C.张骞D.鉴真答案:C3.下列与汉武帝在位时相关的史实,正确的是()①颁布“推恩令”②派卫青北击匈奴③昭君出塞④张骞通西域⑤开辟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⑥赐“滇王之印”和“汉委奴国王”金印⑦在西南夷和百越设置郡,进行有效管辖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②④⑤⑦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⑦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在教材中也比较分散。

其中,①④容易确定是正确的,③⑥干扰性强,“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的事,赐“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东汉光武帝时的事,排除含有③⑥的选项即可。

答案:B4.两汉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与亚欧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其中包括()①甘英到达大秦②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③中西交通有陆路和海路④汉朝丝织品远销欧洲,铜镜传到日本⑤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⑥冶铸技术西传到欧洲,东传日本A.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④⑤解析:甘英出使大秦,但未到达,①不符合题目要求;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②应选;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武帝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由此可确定③应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带答案)
汉代日本地区的国家,共有一百多个,皆是倭人建立的,汉人统称为倭国。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请大家学习。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1-2 题。

1.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2.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3、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套平原②珠江流域③云贵高原④天山南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4、西域各族通过与汉朝的往来
①摆脱了匈奴的压迫②使佛教传到中原地区③获得大量物资和技术④与内地联为一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
①新疆地区与内地第一次联成一体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④为开辟中西商路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