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的其他文章
纪念刘和珍君的文体
1.《纪念刘和珍君》的文体是什么?
答:从文体上看,《纪念刘和珍君》是杂文,《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演说辞,《过万重山漫想》是散文,《简笔与繁笔》是文艺随笔。
从表达方式上看,四篇文章虽根据文体特点各有侧重,但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来表现主题。
《记》在叙述了刘的生平经历及遇难经过后,以议论抒情提示了”三.。
一八”的教训及其深远意义。
《简》作为一篇文艺随笔,论述了"写文章要繁简得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道理。
《过》和《讲》两篇也是叙述、议论、说明、抒情综合运用。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及原文《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作品《华盖集续编》中的一篇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该文是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写作,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和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三.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提问:说一说本文作者——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提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
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2.解题:(1)《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提示: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
)(2)关于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纪念” jìniàn∶思念不忘,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
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纪念刘和珍君》
“有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
走狗文人,制造流言之反动文人, 走狗文人,制造流言之反动文人, 这是鲁迅最痛恨的。 这是鲁迅最痛恨的。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犹使我耳不忍闻。 犹使我耳不忍闻。”这里的语句和安排 顺序, 顺序,停顿方式都可以看出作者的悲愤 心情。 心情。
文章的起点是第一、二部分,交代写作本文的 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写刘和珍的为人和生前的斗争事迹 第四部分:写自己得知刘和珍牺牲后的悲愤心情。 第四部分:写自己得知刘和珍牺牲后的悲愤心情。 第五部分:写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惨遭杀害的经过。 第五部分:写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惨遭杀害的经过。
“无恶意的闲人” 无恶意的闲人” 无恶意的闲人
指一般庸俗的平民, 指一般庸俗的平民,他们对世界的态度 极端的冷漠,冷眼旁观, 极端的冷漠,冷眼旁观,甚至把烈士的 鲜血当作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鲜血当作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鲁迅 的诸多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体现, 的诸多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体现,如 《药》)
文中引用了陶潜的诗句, 文中引用了陶潜的诗句,怎样正确把握作 者引述陶潜诗的意图? 者引述陶潜诗的意图? 陶诗的核心是表达“人之将死”的哀叹: 陶诗的核心是表达“人之将死”的哀叹: 他感到人死后唯一能够给他安慰的不过 亲戚或余悲”而已。他人之“已歌” 是“亲戚或余悲”而已。他人之“已歌” 是一种忘情乃至无情; 托体同山阿” 是一种忘情乃至无情;“托体同山阿” 更是一种悲凉却又无奈。 更是一种悲凉却又无奈。表达了诗人对 死亡的看法, 死亡的看法,一种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 脱俗的态度。 泊、脱俗的态度。
文章结尾
怎样理解关于“煤的形成” 怎样理解关于“煤的形成”的比喻 ?
记念刘和珍君--完美版
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
善意批评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 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煤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思考
“其中”指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徒手请愿者虽也留了大 量的血,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依旧太 平”,而于历史的进步毫无补益。
作者的感情基调:
刘和珍 反动当局
悲
爱国青年
愤
无耻文人
“ 为 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中 国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而 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 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死 嫉恶如仇、勇于斗争 的 中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的 善良与和蔼 青 欣然前往,无端在府门前喋血 年 爱国热忱 ”
对非人间的控诉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么意思? “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 言”,则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走狗文人的 下劣无耻,比其主子更甚。有形的刀枪, 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舆论,就 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 恐怖。
我还有什么 白色恐怖 走狗文人:无耻 话可说呢? 默无声息的缘由?
无话可说? 白色恐怖
反动政府:残忍
走狗文人:无耻
默无声息的缘由?
惨象 +
流言
物 极 沉默:爆发,灭亡? 必 反
警告反动派
呼唤后死者
段政府卫队开枪,不是为驱散群众,而是要大开杀戒。
士兵没向侵赂者开过一枪,愿意为军阀卖命,镇压人民。 面对这洋的虐杀,政府还振振有辞,
文人要为之辩护,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对比阅读+高二语文
学习任务二 赏析矛盾语言,读懂鲁迅
活动 一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绘制鲁迅“说”和“不说”的 矛盾情感发展图,并从矛盾语言中体会鲁迅的情感。
没写
要写 无话
要说
无话
要写 献祭
无话
无话
学习任务二 赏析矛盾语言,读懂鲁迅
活动 一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绘制鲁迅“说”和“不说”的 矛盾情感发展图,并从矛盾语言中体会鲁迅的情感。
内在的悲愤越是感到深沉,表层的知觉越是追求解脱。
纪念“左联”五烈士,表达作者的悲哀与对反动政府的愤
怒。
学习任务二 赏析矛盾语言,读懂鲁迅
活动二 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并梳理文中体现“忘却”和 “记念”矛盾语言的语段,分析其情感。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 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 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 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 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 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对比阅读
导入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唤醒过新青年,也召唤过新时代——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 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 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 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悲哀与敬重
控诉、赞美、哀痛
要写
要说
没写
悲痛难禁
无话 悲愤、无以言表
愤怒不已
无话
太黑暗、太凶残、无话
要写
无以表达
献祭 控诉、铭记
无话
《记念刘和珍君》(精选4篇)
《记念刘和珍君》(精选4篇)《记念刘和珍君》篇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
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
面对黑暗,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
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篇二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纪念刘和珍君
革命者则将会更 坚定地奋勇前进。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 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鲁迅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鼓 舞大家直面人生,经受生死的考验, 完成烈士未竟的事业。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A、寥落(lià 稀疏) 黯然(à 昏黑) o n 攒射(cuá 聚,凑集) 喋血(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 n
B、浸渍(zì浸) 不惮(dà 怕) n C、菲薄(fēi 微薄) 血痕(hé 痕迹) ng 噩耗(è 惊人的) 立仆(pū 倒下) 踌躇(choú chù 犹豫) 赁屋(lì 买) ng
B
关于华盖
• 鲁迅在《华盖集》“题记”里说:“听 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 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 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 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 好碰钉子。”
翻译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翻译: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 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翻译:因此,上大街低低压 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 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 的晦气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翻译:我这人不招人喜欢, 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 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 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 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翻译:然而,咒骂任人咒骂, 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 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记念刘和珍君2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惨淡的人生: 反动统治的黑暗生活 淋漓的鲜血: 反动统治的残暴行径
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能勇敢对待反动统治 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奋然而起, 前仆后继,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惨淡前途、人民的 悲惨命运而哀痛,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 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这是何等伟大!何等 崇高
•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 当。(《论睁了眼看》) •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 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 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 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 (《淡淡的血痕中》)
• 二、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 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刘和珍
•where? •what?
一、三、四、五
• • • • • • • 1.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2.毅然预订了全年的《莽原》 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欣然前往参加请愿 7.中弹牺牲
• 进步学生;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 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 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这是一个选择复句。 表达了作者: 1、这不是真正的沉默,而是对反对派造成这种沉 默现状的极大愤慨。 2、作者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警告 杀人者别得意,沉默的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 3、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号召力极强。
新)___《记念刘和珍君》原文阅读(DOC)
新)___《记念刘和珍君》原文阅读(DOC)一1926年3月25日,___为___执政府前遇害的___和___开追悼会。
当天,我在礼堂外徘徊时,遇见了___,她问我是否为___写了什么。
我回答说没有。
她告诉我,___和珍生前很喜欢看我的文章。
虽然这与死者无关,但我认为有必要写一些东西。
如果我相信有“在天之灵”的存在,那会更加安慰,但现在只能这样了。
然而,我实在无话可说。
四十多个青年的鲜血在我的周围洋溢,使我难以呼吸和听取声音。
长歌当哭,必须在痛定之后才能发出。
而一些学者和文人的阴险言论更让我感到悲哀。
我已经超越了愤怒。
我将深深体味这个非人间的黑暗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表达出来,让它们满足于我的苦痛,作为后死者的薄弱的祭品,献给逝者的灵魂。
二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鲜血的淋漓。
这是怎样的悲哀和幸福?然而,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用时间的流逝来淡化旧迹,只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弱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弱的悲哀中,人们能够暂时生存,维持着这个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何时才能有一个尽头!我们仍然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也认为有必要写一些东西。
距离3月18日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忘却的救星即将降临,我有必要写一些东西了。
三在四十多个遇害的青年中,___是我的学生。
我一直认为学生是这样的,现在却有些犹豫,我应该向她献上我的悲哀和尊敬。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而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我第一次听到___这个名字是在去年夏天,当时___女士作为___校长,开除了校内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其中一个就是___。
但我并不认识她。
直到后来,可能是___率领男女武装,将她强行驱逐出校之后,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___。
那时我才能将她的名字和实体联系起来,心中不禁感到惊异。
我一直认为,能够不屈服于势力,反抗强大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有些桀骜不驯的,但她总是微笑着,态度很和善。
后来,当她来到宗帽胡同租屋授课时,她开始听我的讲义,我们见面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但她始终保持微笑,态度也很和善。
节选《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节选《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孔懿曰:
怀念高一时那个只知道奋力拼搏的我;怀念高二时与君相识的那些日子;怀念高三上学期最幸福快乐的我
君可知用你的欢笑曾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教学教学设计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对现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理解存在困难,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对于不同时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重点知识点:《记念刘和珍君》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刘和珍、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关爱学生。
-板书内容:
```
《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关爱学生
主题:批判旧社会、期望新社会
思想内涵: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关爱学生
```
2.板书设计二:《为了忘却的记念》
-重点知识点:《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资源,如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相关研究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和背景。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纪念刘和珍君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 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 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 《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 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 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 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 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 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 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 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 了这篇纪念文章。
1、2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写作缘由 6、7节又起什么作用?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 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 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 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 的总体思路。
爱国青年 悼念 唤醒 控诉
庸人
反动势力
三 1该部分写了刘和珍君几件事?这些 事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反抗杨荫榆 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黯然泣下
府门喋血
有远见、责任感
勇敢坚强、敢于抗争
难中救助
从容善良
用一个词概括刘和珍的形象特征:
微笑
始终微笑着的 和蔼的刘和珍君
为什么“微笑”反复出现?
记念刘和珍君实用版
刘和珍
女, 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 。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 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 女师大英语系。由于她思想 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 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 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 学生自治会主席。 牺牲于1926年3月18日 . 年仅22岁。
背景: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8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 我国主权,五千多名工人、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抗 议,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执政府前请愿。 但这时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 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 爱国人民的“三· 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 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 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 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 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 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 评述“三· 一八”惨案 。 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把握之二: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线索是作者的情感
梳理情感脉络的语句线索: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呼,我说不出话”
(cuá n集中射击)
(fēi 鲜红,本文应指淡红) ( lù 屠杀,大批残杀 ) (gà n既有才能,又有经验)
长歌当哭 (dà ng用写文章代替哭泣) 殒身不恤 (yǔn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mǒ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抹杀 Mò 抹墙 mā抹桌子
理清思路:
一(1-2):叙述写作缘 由 ( 为什么写) ①悼念死者
《记念刘和珍君》阅读材料 鲁迅杂文四篇 无花的蔷薇之二 死地 可惨与可笑 空谈
无花的蔷薇之二鲁迅……4已不是写什么“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
虽然写的多是刺,也还要些和平的心。
现在,听说北京城中,已经施行了大杀戮了。
当我写出上面这些无聊的文字的时候,正是许多青年受弹饮刃的时候。
呜呼,人和人的魂灵,是不相通的。
5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
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可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7〕,仅有一点相像。
6中国只任虎狼侵食,谁也不管。
管的只有几个年青的学生,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
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然而竟将他们虐杀了!7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屠杀者虽然因为积有金资,可以比较长久地养育子孙,然而必至的结果是一定要到的。
“子孙绳绳”〔8〕又何足喜呢?灭亡自然较迟,但他们要住最不适于居住的不毛之地,要做最深的矿洞的矿工,要操最下贱的生业……。
8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
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9以上都是空话。
笔写的,有什么相干?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
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
【注释】〔7〕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俄历一月九日),彼得堡工人因反对开除工人和要求改善生活,带着眷属到冬宫请愿;俄皇尼古拉二世却命令士兵开枪。
结果,有一千多人被击毙,两千多人受伤。
这天是星期日,史称“流血的星期日”。
〔8〕“子孙绳绳”语见《诗经·大雅·抑》:“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记念刘和珍君
4 注意这些虚词的表达作用:
噩耗传递的速度之快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 作者消息闭塞 残暴无人道
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 刘和珍的遇害出乎意料
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
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但
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
1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为什么?
充满血腥和暴 ③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力的黑暗统治 愤怒到了极点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 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表示对死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 为烈士的死难 者的尊敬 感到极度哀痛 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①所住的并非人间
‚中华民国‛应是人民民主的国家,而国民却被血腥地屠 杀了。表明作者对执政当局的无比愤慨和讽刺。交代事情的 起因,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令人悲愤的日子,也让人们记住 三月十八日这个黑暗的日子。也是哀怨长叹的表现。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
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的
反动派的凶残超出了想象
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4 注意这些虚词的表达作用: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 事实之确凿 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
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反动派 凶残+诬蔑 的凶残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流言 和无耻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
纪念刘和珍君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庸人“,即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他 们虽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 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基本上属于 斗争的“局外人”,他们苟且偷生,在 客观上维持了黑暗的旧社会。
作者极度悲愤,终于悟出了这一缘由。为 了唤醒人们,作者反复陈述“沉默呵”, 烘托出气氛,为下文指明沉默的两种前途 蓄势。选用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 又有对后人的激励和鼓动。
总结全文
文章1、2部分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悲痛的回忆 和哀悼;3、4、5是纪念的主体,侧重于愤怒的揭露 和控诉;6、7部分侧重于探求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 义。
作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 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 勇毅,激励人们更愤然前行。文章表现出一个伟大 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 想,能够激励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第一部分(一、二)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第二部分(三、四、五)记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 遇难经过,痛悼 烈士,揭 露和控诉反动派, 颂扬刘和珍烈士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 第三部分(六、七)在记叙的基础上,评论“三• 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深远意义
悼念死难烈士 痛恨反动派
悲 愤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 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 二》。听到执政府制造惨案的事后,他异常悲愤,当天晚 上便写下了该文的四至九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暴行, 并指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又相继写了 《死地》《可惨与可笑》《空谈》《淡淡的血痕中》《记 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歌颂死难烈士,愤怒揭 批反动当局及其帮闲文人。
高中作文万能课本素材: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作文万能课本素材: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人我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
北京各界无比愤慨。
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3月18日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电话,她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
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
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
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的代表的血衣。
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
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
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
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
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
”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
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
凶残的士兵冲过来,用木棒猛击刘和珍。
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鲁迅先生参加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刘和珍烈士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骄傲!【多向解读】1.渴求正义与进步。
刘和珍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有爱国热忱、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学生。
这些进步青年对渴求的正义行为对革命事业的推进和真理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
2.敢于反抗强权。
对于残暴的统治者和反动的恶势力,我们必须要有反抗精神,要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同任何危害民族利益的敌对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3.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
刘和珍中弹后,张静淑、杨德群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救助,而刘和珍却让两位同学快走。
语文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一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2〕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3〕,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4〕全年的就有她。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三月十八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日子!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个日子!
这一日,执政府的卫队,大举屠杀北京市民──十分之九是学生!死者四十余人,伤者约二百人!这在北京是第一回大屠杀;在民国史上,只有从前赵尔丰的屠杀和去年五卅的屠杀,沙基的屠杀,可以与之相比,而赵尔丰的事,尤与这一回相合,因为都是“同胞的枪弹”,更令人切齿呀!赵尔丰的屠杀引起了辛亥的革命,这一回段祺瑞的屠杀将引起什么呢?这要看我们的努力如何。
总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让他接下去二次三次的屠杀,一条便是革命,没有平稳的中道可行!况且我们得知道,段祺瑞更与赵尔丰不同;赵尔丰只是屠杀以快己意,段祺瑞却是屠杀同胞以取媚于他的主子日本人的!我们更应早自为地;我们即使甘心被段祺瑞二次三次的屠杀,我们也决不甘心拿我们活鲜鲜的生命,换取日本人的满心高兴呀!
这一次的屠杀,我也在场,幸而直到出场时不曾遭着一颗子弹;请我的远房的朋友们安心!第二天看报,觉得除一两家报纸外,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之处。
究竟是访闻失时,还是安着别的心眼儿,我可不得而知,也不愿细论。
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十九日“京报”所载几位当场逃出的人的报告,颇是翔实,可以参看。
我先说游行队。
我自天安门出发后,曾将游行队从头至尾看了一回。
全数约二千人;工人有两队,至多五十人,广东外交代表团一队,约十余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一队,约二三十人;留日归国学生团一队,约二十人,其余便多是北京的学生了,内有女学生三队。
拿木棍的并不多,而且都是学生,不过十余人;工人拿木棍的,我不曾见。
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
至于“有铁钉的木棍”我却不曾见!
……
赏析: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
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他声称:
“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
他写了大游行、大屠杀的全过程,不厌其详。
这一幕幕图景酷似实地拍摄的一个个电影镜头,有远景,有中景,有近景,有特写,特写又有小特写,大特写。
读者好像也就随着作者一起走在游行队伍中间,到天安门,到执政府前的空场;和作者一起随着空场上的人众散开、聚拢、又散开,终于纷纷逃避;和作者一块看到卫队装子弹,听到一阵又一阵的枪声,然后蜷曲在人堆中,感到有血流到自己身上;又和作者一块随着众人奔逃出去,踏着当路的一副金丝眼镜,挡路的两架自行车,躲入马号,偃卧在马粪堆上,最后和作者一块越过死尸,滚下人堆,逃出东门,“命运这才算定了局”。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以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
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
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班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
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岪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
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
功课上面,是很用工,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和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
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岪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
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摧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馁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
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痛哭和珍(有删节)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
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一处是“反复细节”在“三”“四”“五”部分中,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居然四次用几近雷同的笔法写道:“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
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
“微笑、温和、和蔼”的刘和珍君何以是暴徒?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个反复细节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读者的脑海里缓慢地滚动放映,感情密度大,冲击力强,将悲愤之情最大限度地传递出来。
倘缺少了这一处反复细节,艺术表现力势必削减大半。
另一处是“再现细节”在“五”中作者极尽细腻刻画之能事,生动而又细致入微地再现了三位女性的死状。
文章不厌其细地说“(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张静淑)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其中加点词语读来真如先生是现场的目击者,刽子手杀人的全过程乃至每一个动作,先生都根据后来的尸检再现得毫发毕现,精确之至。
当然也可以避免麻烦,只用简笔,三言两语一笔代过,但那样又如何能突出杀人者的残暴,如何能强烈地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呢?此一处”再现细节”虽是”血淋淋的残酷”,但却将作者心中的万丈怒火熊熊地点燃起来,炙烤着读者的心灵和情感,令人如梗在喉,忍不住拍案而起,横眉冷对直斥杀人者。
以上两处细节描写,绝非偶然而为之,显然是鲁迅先生独抒机杼精思傅会的结晶。
尤令人赞叹不已的是作者虽有如此高超的妙手点染,却了无斧凿痕迹,正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非大家莫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