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子囊菌门-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性繁殖
• 子囊菌无性繁殖因菌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 方式。单细胞酵母菌和少数其它子囊菌通常以裂殖和 芽殖的方式繁殖,芽殖产生的孢子称为芽孢子。 • 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 ,产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 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散生或丛生。有的分生孢子梗 互相聚合在一起形成孢梗束( corenium )或分生孢子 座( sporodochium )。还有一些分生孢子梗聚生在分 生孢子盘(acervulus)或分生孢子器(pycnidium)。 • 除分生孢子以外,营养体为菌丝体的子囊菌还可以菌 丝断裂的方式产生芽孢子,也有些菌在不良环境条件 下,产生厚垣孢子。
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发育过程
•
• 子囊形状不一,典型的子囊呈柱状或棒状, 其子囊孢子成熟后能强力弹射;子囊呈球形 的,其子囊孢子成熟后不能强力弹射。子囊 有柄或无柄。低等子囊菌的子囊是裸露的, 不形成子囊果,高等子囊菌的子囊则被包裹 在一包被之内,形成具一定形状的子实体, 称为子囊果(ascocarp)。 • 子囊果类型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3) 子囊座( ascostroma ),某些子囊菌进行有性生 殖之前,先形成子座。子囊发育过程中,子座中 心组织瓦解,形成容纳子囊的腔,称为子囊腔 ( locule),含有子囊腔的子座称为子囊座。一个 子囊座可以有一到多个子囊腔。 有些单腔的子囊座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像 子囊壳,称为假囊壳( pseudothecium )。假囊壳 通常暗色,少数鲜色。 子囊座内的子囊周围无真正的子囊果壁,子囊双囊 壁,单独地、成束地或成排地着生在子囊腔内, 子囊间有拟侧丝或无,子囊孢子通常有隔膜。
子囊的形态结构
1. 原壁( prototunicate )子囊,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 子囊孢子释放时壁破裂或消解,将孢子释放在子囊 果内并形成一胶质团,然后从子囊果孔口排出; 2. 单壁( unitunicate )子囊,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 过子囊顶端孔口、裂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3. 双壁(bitunicate)子囊,囊膜双层,外层称为子囊 外壁,内层称为子囊内壁。子囊孢子释放时内壁吸 水膨胀,其长度可达子囊的两倍以上,外壁因无弹 性而保持原位,顶部崩解,从而使内壁脱离出来, 孢子通过内壁顶端小孔主动放射出来。 • 子囊的类型也是重要的分类特征。
外囊菌目Taphrinales
• 本目只有1科──外囊菌科Taphrinaceae,1属 ──外囊菌属Taphrina,寄生在高等植物和蕨 类植物上。全部是寄生菌,寄生性很强,接近 于专性寄生菌,常使被害组织畸形,如叶的皱 缩、枝条丛生、果实的膨大呈袋状等。 •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主 要寄生于桃树,此外还有杏、李和梅,引起缩 叶病,使叶的全部或一部分皱褶肥肿,幼枝短 缩肿大。肥肿部分淡绿色或胭红色,表面生一 层白粉状的子囊层。
分类
• Ainsworth(1966,1971,1973)根据子囊 果的有无、子囊果的类型及特点、子囊壁的 特征、子囊的排列方式将子囊菌亚门分为半 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 盘菌纲、虫囊菌纲6个纲 ; • 第八版(Hawsworth, D.L. et al., 1995)将 子囊菌上升为子囊菌门,直接分为46个目。 本 课 程 仍 采 用 目 前 广 泛 接 受 的 Ainsworth (1973)的分类系统,分为6个纲。
营养体
• 子囊菌最典型的营养体是具分枝具隔膜的菌丝 体。 • 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几丁质,一般不含纤维素。 • 菌丝体时常交织在一起构成疏丝组织和拟薄壁 组织,用于构成子囊菌的子实体,但有些营养 结构,如菌核、子座等也是由这些组织特别是 拟薄壁组织构成的。 • 少数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单细胞的,有些有两型 现象(dimorphism)。
• 子囊菌有腐生和寄生的两种。腐生的子囊菌生长在各种基物上, 如土壤、朽木、动植物残体、粪便等。寄生的种类能引起植物 病害,少数寄生在人、畜或昆虫体上,也有的子囊菌与藻类共 生形成地衣,与高等植物共生形成菌根。 • 有些子囊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用于发酵工业的酵母、青 霉、曲霉以及医用的麦角菌、虫草和食用的羊肚菌、块菌等。
子囊菌有性生殖的配合方式
1. 同型配子囊结合 :两个外形相似的配子囊结合,结合 后直接形成子囊。例如啤酒酵母。 2. 异型配子囊接触配合 :在高等子囊菌中,是由两个异 形 配 子 囊 ─ 雄 器 ( antheridium ) 和 产 囊 器 (ascogonium)相结合。有的孤雌生殖。 3. 受精作用 :有些子囊菌产生一种很小的圆形或杆状的、 单核的雄性细胞,称为性孢子或精子。这种性孢子可 以从特殊的菌丝(性孢子梗)上产生,也可以在性孢 子器内产生。性孢子依靠风、雨水或昆虫传递到受精 丝上,然后进入产囊器进行配合。 4. 体细胞配合 :有些子囊菌的两个亲和性菌体的营养菌 丝或两个孢子的芽管之间也可以进行配合。
一、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 半子囊菌纲主要包括低等的子囊菌,不形成子 囊果,子囊裸露。营养体是单细胞或不发达的 菌丝体。无性繁殖主要是裂殖或芽殖,不产生 真正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比较简单,子囊直 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没有产囊丝。子囊壁 薄,没有孔口,藉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子囊孢 子。 • 半子囊菌纲与人类关系密切,其中有不少种类 在酿造、食品或其它相近的工业中占有重要地 位,有些菌还可以引起人、植物的病害。 • 根据营养体和子囊来源,半子囊菌纲可分为3 目,6科,60属。
二、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 不整囊菌纲真菌的子囊由产囊丝发育而 成,子囊外围有不孕菌丝组成的包被, 共同组成球形的、无孔口的闭囊壳。子 囊壁薄,易消解,子囊球形至洋梨形, 不规则地散布在闭囊壳内。 • 有人主张将白粉菌和小煤炱菌归于本纲, 主要因为它们的子囊果为闭囊壳,但近 年来真菌分类学家更加重视子囊的类型 和子囊果核心组织的特点,将子囊果的 类型放在次要位置考虑,因此白粉菌和 小煤炱菌被移到核菌纲内。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一、生活习性
• 子囊菌的典型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子囊 ( asci )和子囊孢子 (ascospore)。 • 是真菌中数量最多的类群,现约有 3266 属, 32267 种,分布广 泛。 • 子囊菌大多陆生,少数在漂浮于海水中的各种有机物上腐生, 或在海藻和海生被子植物上寄生。
2. 内孢霉目Endomycetales
•
•
•
•
内孢霉目《真菌词典》中称Saccharomycetales。主 要包括酵母菌类真菌。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其中包 括一些用于酒精发酵和面包制作的酵母菌,具有重 要的经济价值,少数寄生于植物、人或其他动物引 起病害。 营养体形态差异很大,有单细胞、假菌丝、不发达 和发达的菌丝体。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通过菌 丝分枝断裂成节孢子等方式。 有性生殖由两个同形或异形的细胞(配子囊、子囊 孢子、营养细胞)进行配合以后形成。 根据《真菌词典》第八版,内孢霉目分为8科,75属, 273种。
(三)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 烧土火丝菌Pyronema omphalodes为例, • 子囊由产囊器上伸出的产囊丝(ascogenous hypha)发育而 成。产囊丝每个细胞内含两个来源不同的核,一个来自雄器, 一个来自产囊器。产囊丝顶端细胞伸长,并弯曲成钩状,称 为产囊丝钩(ascus hook; crozier),产囊丝钩的双核同时 分裂,成为4个核,随之形成两个横隔,构成3个细胞,顶细 胞和基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亚顶细胞(penultimate cell)称作子囊母细胞。 • 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形成二倍体的细胞核。子囊母 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又经过一次 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在细胞进行分裂 时,子囊母细胞便膨大,伸长成为子囊。顶细胞和基细胞又 可以融合形成产囊丝钩,接上述方式形成子囊,经多次重复, 最后形成一丛子囊。
• 子囊果单生或丛生;表生于基物上,或 埋生于基物中,或先埋生后突破基物表 层外露,成为半埋生。有些子囊果着生 在子座上或埋生在子座内。
不育性丝状体
• 各种类型的不育性丝状体,它们的来源 和特征是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2. 3.
4. 5. 6.
侧丝(paraphysis):长形、圆形或棍棒形丝状体,有时有 分枝,通常无隔。起源于子囊果的基部,在子囊之间生长, 顶端游离。侧丝吸水膨胀,有助于子囊孢子的释放。 顶侧丝(apical paraphysis):自子囊壳中心的顶部向下生 长的侧丝,它们在子囊间穿插,但顶端保持离生。 拟侧丝(pseudopar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ysis):自子囊座中心的顶部,向下 生长于子囊之间,到达子囊果的基部,并且在基部与包被细 胞相融合,成为子囊之间的幕状物。 类似拟侧丝的中心残余物:子囊在子囊座中发育形成子囊腔 时,子座组织在子囊间残留下来的幕状残留物。 缘丝( periphysis ):子囊壳孔口或子囊腔溶口内侧周围的 毛发状丝状体。 拟缘丝( pseudoperiphysis ):沿着全部子囊果内壁生长的 侧生缘丝,它们向上弯曲朝向子囊果的顶孔。
有性生殖
• 子囊菌的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每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但也有少 数菌的子囊内,含有多于 8 个或少于 8 个 子囊孢子的。 • 子囊菌的性亲和性:子囊菌和其它真菌 一样,存在性分化现象。 多数为同宗配 合 ,少数为异宗配合。 子囊菌的性亲和 性大多由一个位点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一般可用A、a或A1、A2表示。
• (4) 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 部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hymenium)。典型的子 囊 盘 由 子 实 层 、 囊 层 基 ( hypothecium ) 、 囊 盘 被 (excipulum)、菌柄(stipe)组成,子囊棍棒形或圆 柱形,侧丝有或无,与子囊等长或不等长,顶端分枝 或不分枝。长于子囊的侧丝分枝能结集成层,覆盖子 囊顶端,形成囊层被(epithecium)。 • 传统上将子囊盘的发育分为被果型( angiocarpic ), 即 发 育 中 的 子 囊 盘 是 封 闭 的 ; 裸 果 型 ( gymenocarpic ),即子囊盘发育初期就开裂;假被 果型( pseudoangiocarpic ),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
• 子囊孢子的形态多种多样。一般椭圆形、 圆形或线型;外壁光滑、有网纹、有瘤 或有刺;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这 些特征是子囊菌分属和分种的依据。每 个子囊内通常含8个子囊孢子,每个孢子 含1个单倍体核。有些在8个细胞核形成 以后,再分裂一次或多次,从而使一个 子囊内含8个以上的子囊孢子,甚至多达 1000个。也有的子囊内含8个以下子囊孢 子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呈单行排列、 双行排列或平行排列。
1.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无子囊果和产囊丝; 营养体菌丝状或酵母状; 2. 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散生在闭囊壳内, 易消解,子囊孢子无隔膜 ; 3. 核菌纲Pyrenomycetes :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 如生在闭囊壳内则子囊不消失 ; 4.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子囊双囊壁;子囊果 为子囊腔 ; 5. 盘菌纲Discomycetes :子囊果为子囊盘或变态的 子囊盘,大型,生长在地上或地下 ; 6.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节肢动物的外寄 生菌;菌体不发达;子囊果为子囊壳,子囊无盖
子囊果
• 除半子囊菌纲类群的子囊裸露外,多数 子囊菌的子囊被包裹在一个由菌丝组成 的包被内,形成具一定形状的子囊果。 • 主要有4种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 座、子囊盘
1. 闭囊壳(cleistothecium),子囊散生在一个球形 的无孔口的子囊果内,子囊通常近球形;。 2. 子囊壳(perithecium),自疏松的菌丝体或子座 上形成,具明确的子囊壳壁。球形、梨形至 烧瓶形,有颈部和孔口,肉质、革质或炭质, 鲜色或深色,表生或埋生。子囊单囊壁,顶 壁有不同结构,棍棒形或圆柱形,束生、周 生或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有侧丝或侧丝早 期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