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
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
答案
C
材料介绍近代中国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日益受到
洋货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材料未涉及“中西合璧”,D项错误。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与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改变了 原有的经济结构,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 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它代表新的生产 方式,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谓的移风 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2.(2018福建漳州高三三调)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
2.“短暂春天” (1)背景: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民国采取鼓励实业的措施;群众 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 速萧条。
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2)1909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3.通讯工具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
传自己主张的工具,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
一、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的探索
1.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2)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戊戌变法: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是一
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是为应对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因此D项
正确。
考向一
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
1.(2018安徽芜湖一模)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
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 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
)
A.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
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 法运动等,屡遭挫折,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二、经济: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初步发展 (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 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实业 救国”运动兴起。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
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
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 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 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 独立发展。
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如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2.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推动 者。 (3)从整体史观看,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中国与世界 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
初步发展
文化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近代报刊兴起 链接 点 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在社会 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由单 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加 独侵华到联合侵华,由直接侵略到间接控制, 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学习西方 深入制度层次 之一战的影响,先进人士开始反思西方道路; 由于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 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
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思想: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 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 来,并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 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
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
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答案 B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结合材料的时间来看,此时革命思想传播,资产阶级革
近代三大思想启蒙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综合考查近代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觉醒与
探索。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既有民族
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政治
20世纪初到1919年
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 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资产阶级发动了戊 戌变法,进行维新改革 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随后开展了一系列 维护共和的斗争
经济
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进入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 输出的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获得了 生了巨大的变化
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所以才出现这一变 化,B项正确。
3.(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面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 的混乱,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章士 钊认为:“代议政体者,本为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 人自谋幸福之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 ( A.主张君主立宪 C.强调开启民智 答案 B B.主张贤人政治 D.反对民主政治 )
替,旧的结构也进行了顽强的抵制,是一个新旧社会斗争的过程,
但是工业文明取代原有的农业文明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近代化不完全等同于经济近代化。
(2018河南洛阳高三三模)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
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
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 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
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民 主、科学的大旗,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动摇了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马 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2.全面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四个关键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 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 因。 (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变化 趋势;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 色;在各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近代化
(1)含义:是指以人的视角来看待之前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一般来讲,近代化也各有侧重,是指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
想文化自由化、社会生活西方化。 (3)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不断被新的社会结构所代
C.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反对内
阁制,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赞同内阁制,这主要是由于孙中山希 望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选 A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英国的责 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对内阁制态度的转变, 而非立法机制,故D项错误。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核心目录 一、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的探索 二、经济:近代前期民主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思想: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考向目录
考向一 考向二 迁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
根据材料中“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
级”和“代议政体者,本为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可知其意 在强调建立以当时的先进力量为核心的领导制度,故B正 确。A、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考向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4.(2018福建泉州高三质检二)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 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 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 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 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 )
1.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根本目的)。
(2)内容:规定了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起分
权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
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政府 (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答案 解析
D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通过时间进行时空定位,A项错在
“开始探索”,开始探索近代化是在洋务运动时;通过材料内容 “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B、 C两项错误,况且C项属于预备立宪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
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
(2)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 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
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 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礼仪简化,显示出自由、平 等等精神。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