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何要迈向高质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为何要迈向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4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外界普遍关心,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上海社科院院长张道根研究员日前在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作了专题讲座。他认为,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理解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也是分析中国经济的理论视角。

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怎么发展、怎么变化,处在什么发展方位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个国家当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是分析、研究、把握一个国家经济走势和大势的一把钥匙。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是发展中经济,又是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看清看懂中国经济,很不容易。

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共十九大报告里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大的判断,这是理解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也是分析中国经济的理论视角。今天,我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为题,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发展规律、发展走势和发展趋向,从而帮助大家更好认清中国经济。

怎么看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

如何把握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第一,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把握。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经济突然加速并且持续保持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国家在高增长中,从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不断地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增长水平,不断地做大经济的规模,从而跨越低水平发展阶段、跨越贫困的发展时期、跨越资源要素生产率低的增长时期。没有高速度增长,一个国家就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先行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起步和发展进程中都有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是从1978年再次打开国门、走向经济全球化、拥抱世界经济开始。自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从1979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40年保持了年均9.5%的增长速度。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都下滑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10%-11%的增长速度,最近几年仍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发展史上特别是二战以后,没有一个国家能保持40年近10%的增长速度。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就得益于40年持续快速高速的增长,没有高速增长是没有经济发展的,所以不管哪个国家经济发展,还是要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是根本的道理。

高速增长是很重要,但是我们也知道,高速增长是有尽头的,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下去。中国经济4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今天不要再指望中国经济继续有两位数高增长的奇迹,中国不会有,全世界也不会有,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中国经济经过了较长时间高增长以后,必然要回归到常态的增长。常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从接近两位数降到比较合适的增长速度。现在设想把速度定在6%-7%之间,我们认为这个速度在中国目前的阶段是完全可以的。大家可以看到,从2012-2017年五年之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保持了

7.1%的增长速度,我们把7.1%再降一个点到6.1%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高速增长的10%左右,主动调低到6%左右,将近下降了1倍,这就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特点——增长速度换挡,从两位数变一位数,到6%左右的速度。

中国对发展方式作出了正确选择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选择用什么方式发展经济,这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都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也是逃不过去的选择。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取决于诸多因素。从内部来说,包括资源优势、劳动力、原有的经济基础、结构状态、科技水平、文化传承以及体制机制等。同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发展方式也要适时调整。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还是农业社会。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发展方式,到了近代以后,中国开始融入现代化的工业发展进程。所以说,外部环境变化了,国家也要变,但这时需要选择。历史虽然有规律,但也有偶然性,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发展方式做了选择。在改革开放前,国家虽然有了一定的工业体系,但总体上还是农业国。1978年,中国有9.1亿人口,80%的人口在农村。当时是80%的人养活20%的人,所以总体上中国的收入很低,当时人均GDP是385元。在那个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应该说,我们选择的发展方式很好。第一,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农业要依赖土地,中国土地面积很少,只有20亿亩的耕地,但是我们有十几亿人口,一个人摊下来就1亩多地,所以80%的人种粮食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一定要从农业经济为主转向工业经济为主。但是工业化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方面是因为重工业提供重要原材料、装备制造,是国民经济关键支撑,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这个不行;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1949年新中国在冷战对峙中诞生,受外部封锁的环境影响,夹在美苏两个阵营之中,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独立的产业体系,而重工业体系至关重要。

但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因此改革开放以后,选择了以消费品工业或轻纺工业发展来推动工业化。中国很快成为工业消费品制造大国,许多年前在美国超市里,日用消费品

都是中国制造,现在世界各国市场都能看到大量的中国制造。我们当初选择了重点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中国工业化,极大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日用消费品短缺问题。

1978年以后中国发展方式的另一个变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打破封闭自我循环。过去为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后来发现用自己的资源自我生产,国内资本不够用,于是开始全方位利用外部资源。从东部沿海开放开始,不断扩大沿江、沿边和全面开放,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弥补了国内需求不足、资本不足、技术供给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让中国经济走上快车道。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从2001-2012年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得益于全球经济开放、贸易合作。到现在为止,中国仍然坚持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搞贸易保护,不搞单边主义。能力不够,开放可以慢一点,但是必须开放,这一点是世界经济发展证明了的。

今天,发展环境、条件变了,不能继续一味靠外部拉动。到了现在这一阶段,发展方式要转变。一是从出口拉动要转向内需拉动。光靠出口不行,现在要降低贸易顺差,承诺更多的采购和购买他国的商品和贸易,要扩大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