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翻译标准多元化
论翻译与语言的多元文化发展
论翻译与语言的多元文化发展1. 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障碍也成为制约交流的因素之一。
因此,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交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翻译与文化翻译是一种语言间的转换过程,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不仅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还包括各种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民俗文化等。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源文和目标文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以确保翻译的精准和准确。
否则可能会出现过度互译或意译不足等问题。
举例来说,西方文化中将白色视为纯洁和纯净的象征,而中国文化中将白色视为忌讳和不吉利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如果将西方文化中的白色直译为汉语中的“白色”,就可能会造成意译不足或者产生误解。
3. 翻译与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不同文化的兼容共存。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也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翻译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认知和尊重。
例如,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但翻译可以通过文化适应的方式,使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翻译不仅要准确地翻译语言,还要在某种意义上充当文化传播的角色,帮助两国之间彼此理解。
4. 翻译的挑战翻译虽然是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但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保持准确性的同时,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另外,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技术的普及使翻译市场更加竞争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者需要保持一个深入了解的心态,勇于学习新技术,适时调整自己的翻译方法。
这将为他们在翻译市场上保持一定竞争力和优势。
5. 结论翻译不仅是促进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还是多元文化发展的推进者。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问题。
纵观中外翻译史,上下三千年,各家各派,纷纭拿斗,标准之名目,可谓繁矣,标准之论述,可谓广矣,然而能集百家之言,折衷其间,彻底、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者,还从未有过。
近年来翻译理论界种种观点层见叠出,海内海外的中国学者都在酝酿创建中国式的翻译理论体系或云翻译学,这实在是-件大好事。
然而翻译标准既然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若不先行解决,则翻译学的建立就大成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将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简述如下,权作引玉之砖。
1.翻译标准难题何以久攻不克?一言以蔽之:原因在于我们思维方法上的单向性或定向性。
我们习惯于形式逻辑推理,习惯于认为一件事物不是A就是B,习惯于说:道路只有一条,答案只有一个,等等。
对"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易·系辞》)的古训,人们常作片面理解,即只看重"一致""同归"处,对"百虑"’殊途"则斥为异端,所以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不觉地沿用了单向思维方式。
无怪乎几千年来,不少译家总是挖空心思地要寻出一条绝对实用的翻译标准来,虽寻而不得,仍苦寻不止,因为他们认定必有这条标准在,只不过是现在研究得还不够深不够透,未发现它而已。
可是如果用逆向思维方式或立体思维方式想一想,假如天下本来就没有这么一条标准,你寻得出来么?而被问者自然也可以反问:何以见得一定无这条标准呢?本文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先从立体思维方式说起,2.何谓立体思维方式?我所谓的立体思维方式与一般人所说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方式大体上一样,所不同者,是要强调思维的空间性并暗示思维主体者的作用。
在我看来,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包括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而往往又是这些优点在不同的场合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缺点。
就单向思维而言,其优点就在于其单向性。
英文翻译中的语言多元文化体现
英文翻译中的语言多元文化体现作者:周宇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多元化,人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跨国界的交流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掌握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
其中英语作为世界广泛运用的语言,能够有效发挥其作为交流工作的作用。
这就对英文翻译工作而言,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顺畅,同时这也要求翻译人员能够重视翻译中的多元文化。
【关键词】英文翻译语言多元文化体现首次系统阐述翻译理论的人是莱斯·费米尔以及诺德提出,主要强调翻译过程中把“译文目的论”作为其中的基础,这就为传统翻译观念带来新的视角。
但是,从英语翻译最终目来看,它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交,同时也使得语言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因此,在翻译中就需要重视文化背景以及语义环境,这对之前翻译思维是一种突破,并且也该阅读翻译有许多启示。
其中,翻译工作就是译者和原文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而且还要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尤其是当前社会发展逐渐走向大融合的背景下,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突出文化性,而不仅仅是将原文意思通过直译、意译表达出来。
通过文化元素而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一、翻译工作中多元文化体现的原则根据英文翻译理论的指导,即“译文目的论”,这就需要译员在翻译过程中能够融合文化价值,从而使得翻译工作更好地为人们交流提供便利性。
因此,在英文翻译工作中需要掌握好如下三个文化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忠实性原则以及连贯性原则。
1.分析翻译中目的性原则。
英文翻译中都十分强调目的性,这是翻译中首要的原则,它主要要求译员能够明确翻译的目的性,从而在明确目的性中更好地翻译出整篇文章。
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翻译工作,根据实际翻译工作的情况而总结出如下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原文作者的目的性,这指的是被翻译的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思想,在翻译开始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以及解答其中的思想含义,为实际翻译工作做好准备;第二种是译员的目的性,这指的是译员为何要实施这个翻译的行为,明确翻译的目的就能够帮助人们找到翻译中应该使用哪些具体的方法;第三种是译文的目的,如翻译文章主要是便于人们阅读还是启迪读者等;第四种是译员特殊翻译的运用,这主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切合语言文化,使得翻译能够利于人们掌握知识,进而有效帮助人们实现顺利交往的目的。
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
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国际商务英语对国内外商务交流、我国对外商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翻译失准、缺乏新意等问题,在这一定程度将会影响我国对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因此,在对国际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应根据不同商务文本的不同类型,并结合相应的翻译标准,进行相应的翻译,以促进我国的对外商业发展。
标签: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措施“商务英语”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义转换,同时也是信息、文化、内容的转化,想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参考标准。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存在突出的“二元对立含义”,而后随着翻译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外学者逐步认识到了翻译的“多元化”,意味着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应该以更为包容的态度来承认翻译中存在的若干个标准。
促生“多元理论”的成因较多,如商务法律、商务法规、商务广告的翻译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应该具有“最高原则”,而笔者认为,翻译是将原文本所包含的内容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某一个原则下对翻译质量、尺度进行约束。
在“多元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根据不同商务英语文本的特征,根据行业特色,进一步将翻译方法细化。
1多元化翻译标准相关理论概述1992年AndreLefevere曾指出:“翻譯是一种对原文进行重新的活动,不能切实地展现出原文的面貌,主要是由于翻译总会受到思想、文化及社会三大因素的影响。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击与碰撞。
由于中外文化历史不同,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也必然不同。
对于译语系统与原语系统而言,在交际环境、文化意识、语言风格、风俗习惯、语篇文体各个层面,它们都有属于自身特有的规范,对于不同的规范,译者必然会进行不同的选择。
2005年,我国汉语研究者杨自检教授曾提出:“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组建一个多元化的研究中心。
中西翻译标准发展史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3]Ellis,R.Sources of variability in interlanguage[J]. AppliedLinguistic,1985,(6).[4]Tarone,E.On variation in interlanguage:A response to Greg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5]Tarone,E.On the variability of interlanguage system [J].Applied Linguistics,1983.[6]Giles,H.Accommodation Theory:Some New Direc-tions.In:Silva(ed.).Aspects of Linguistic Behavior.[M].York:University of York,1980.[7]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8]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9]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2007级研究生)摘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提出了各种不尽相同的观点。
本文回顾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指出我们不应用一种绝对的、纯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标准研究变化发展1.导论翻译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逐渐把实践上升为理论。
如果要研究翻译理论,学者们就必然要考虑翻译标准的问题。
浅析英文翻译中语言的多元化文化体现
致学生对英语 的学 习依然停 留在语音 、 语法方面 , 对英文 翻译 的训 练则 相对 缺乏。文章分 析了语 言多元
化的存在形式 , 以及语 言多元化在英语翻译 中的体现形式 。
[ 关键词 ] 英文翻译 ; 语言 ; 多元化
[ 中图分 类号]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0 4 2 ( 2 0 1 3 ) 0 7 4 3 0 6 5 - 0 2
Vo L 2 9 N o . 7
J u 1 . 2 0 1 3
浅析英文翻译 中语 言的多元化 文化体现
刘 琼
( 武汉东湖学 院 外语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2 1 2 )
[ 摘
要] 目前 , 英文翻译受到 国内众多人 的追捧 , 成为一个热 门的职业 。教育体 制与 内容 的局限性 , 导
( 一) 历 史文化 多元化
我 国是 一个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的 大 国 , 尽 管 语 言 形 式 和 文 字 发生 了很 大 改 变 , 但 由于 历 史 文 化 的深 远
宗教 信仰 是一 种受 不 同语 言 限 制 的特 殊 意识 形 态 。语 言的复 杂 性 、 多边 形 、 任意性、 随 机 性 造 成 了
Di v e r s i ie f d Cul t ur a l Em bo di me nt i n Eng l i s h Tr a n s l a t i o n
L I U Q i o n g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C o l l e g e ,Wu h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E a s t L a k e ,Wu h a n H u b e i 4 3 0 2 1 2 , C h i a n )
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收稿日期:1998-10-04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叶定国摘 要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翻译界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讲触及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问题。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应当正视的客观现实,这种多元性至少涵盖三极:我国传统的翻译标准;新的或者从传统的翻译标准中发展出来的翻译标准;西方的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与翻译实践的规模和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是翻译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其内在关系呈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翻译标准的这种多元性有助于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翻译标准 多元性作者简介 叶定国,男,1954年生,郑州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郑州 450052)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翻译标准存在着多种提法,各种提法之间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关系。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令翻译界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
本文拟从四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翻译标准与翻译实践;对翻译标准存在多种提法是应当正视的客观现实;对翻译标准存在不同提法是翻译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翻译标准存在不同提法有助于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在讨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之前有必要重新明确翻译标准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翻译标准与翻译实践之间应为实践在前,标准在后,先有实践,后有标准。
翻译标准产生于翻译实践,是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与此同时,翻译实践则又对翻译标准进行检验,并不断地丰富翻译标准。
显然,翻译标准的实践基础是翻译活动,只有具备一定翻译实践的人才有可能提出一定的翻译标准,并且会对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坚持之,并力行之;另一方面,缺少翻译实践的人是没有资格提出翻译标准的,建立在匮乏实践基础之上的翻译标准将是无源之水,在多元的翻译标准中只能是昙花一现,难有一席之地。
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体。
翻译的过程就是认识各种矛盾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
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不能是盲目的,而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
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
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摘要:"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结合,所以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涉及到贸易、营销,还有财务类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的实用性非常强的信息,进而需要的专业术语也非常多。
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而且还理解语言和民族文化;翻译是文化间沟通的桥梁,英语翻译是一种文化间沟通,熟悉使口译员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在英文翻译中具有广泛而严格的专业知识。
必须注意语言、句子和文化背景,重点是忠实于原文,准确理解,灵活处理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障碍,表达语言和习俗,理解现实原则,为避免失败而作出的调整,真正的含义尽可能准确。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文本功能引言:商务英语服务于商务交际,以实用性、专业性、目的性为旨归,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我们必须持有严谨、专业且认真的态度,不仅要选择恰当的表达,还需要将相关文化背景纳入考虑之中,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商务英语有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纯音译法、谐音译法、意译法、形译法、音意兼顾译法等,因此,我们大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来择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商务英语的国内外发展情况1.商务英语在国内的发展中国的英语教育始于十九世纪初西方西方国家开办的传教学校,但到那时,追求社会福利不能使这些传教学校成为像中国最近的莫里森传教学校一样,由于财政和人力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临时性的,另一方面是与当时的商界巨头积极合作,当然是为了接受培训。
在要求英国商人满足社会对外国商业人才的需求之后,这些巨头的贸易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一些传教学校改变了培养中国传教士的初衷,并增加了一些实用课程。
2. 商务英语在国外的发展十六世纪初,英语与当时更著名的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一起,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不懂外语的旅行者所使用的许多文本的对比,例如,7个字典国家(也是第1540年出版的第一个多语言词典),其目的是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港口城市的布商斯堪的纳维亚语进行贸易,其中包括拉丁语、法语、荷兰语和意大利语。
从中西翻译史看翻译的发展
55语言研究从中西翻译史看翻译的发展胡雅文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2016MTI摘要:自历史记载以来,就存在翻译。
翻译与人类的历史并道而驰,甚至先于历史记载。
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悠久的翻译传统俨然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颗最别致、耀眼的明珠。
它照亮中世纪的黑暗,见证历史的演进,一次次地开启人类社会互通有无,往来交流的新篇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翻译史料的分析与比较,不仅可以清晰明了的认识翻译进程,与此同时,对促进翻译发展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类文明;翻译史;翻译进程;发展;借鉴如果说中国的翻译史是一幅细腻精致的刺绣,那么西方的翻译史便是多元交织的映画。
过渡到对西方国家悠久翻译传统的窥探,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文明,首先应归功于翻译工作者。
从古罗马帝国到欧洲联盟,从民族国家的建立到联合国组织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包括哲学、文艺、科学、技术等)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交往和沟通,无不通过翻译人员而日益扩大和加强的。
论及翻译发展的历史,谭载喜先生的《西方翻译简史》考量了西方翻译进程,此外,不得不提马祖毅先生的《中西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这两部史书巨著互为补充,向读者完整地展示了人类翻译发展的历史,是中西翻译认识与翻译研究的重要记载,同时也是进一步进行中西翻译认识与研究的重要辅助。
通过这两部横贯中西的翻译巨著,可见谭载喜先生在史书的行文上更加灵活,涉及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分类明晰,成书的框架条理性更强,总结评述往往发人深省,《西方翻译简史》一书在对史料的归纳整理上可以说是更胜一筹,当然,行文灵活往往造成对史料考据的严谨性有待考察,书中涉及对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影响翻译发展大环境的客观考察乏陈可数,而过多地引用翻译研究者的结论性、总结性的的评述介绍翻译的历史进程,以此作为翻译历史的呈现,是否略显主观?而马祖毅先生的《简史》对史料的考察则更为严谨,每有不确定之处,便拿出与大家共同讨论不草率定论,也不轻易略过,这也是马祖毅先生严肃认真治学的充分体现。
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
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摘要】传统译学强调忠实,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各种经济贸易活动,由于其文体、风格不同,必然要采用多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是一个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互补的标准系统,各个标准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多元化更合理、科学。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一、引言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
学术界认为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
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
基于这些原因,历来翻译界所讨论的翻译标准与原则在理论、实践上均无法完全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的理论界说西方文化学派的典型代表Andre Lefevere(1992)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因为翻译总要受到poetics、ideology和patronage 三要素的影响。
他提出的翻译三要素,虽然夸大了意识形态(ideology)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但无疑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研究翻译标准和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文化参照系。
翻译不是形式上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
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无论在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还是语言风格、语篇文体、交际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规范,译者面对不同的规范,必然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
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1982)根据文本的内容、文体和功能,将其细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同时提出了两种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浅谈翻译标准及其多元性
浅谈翻译标准及其多元性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言和思维活动过程,翻译标准是检验或衡量译作质量优劣的尺度和准则。
从有翻译以来,中西方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未间断,人们试图从总找到一个唯一的准则。
通过理论分析和客观依据,以及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说明固定的翻译标准是没有的,它是多元发展的,且对翻译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
标签:翻译;翻译标准;多元性;多元互补论翻译标准是用来检验或衡量译品质量优劣的尺度和准则,具有模糊性,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翻译标准极其重要,无处不在。
它是反映人们对翻译本质及翻译工作认识的一面镜子,是制约翻译工作,衡量优劣的准则;是评论译作的依据,给学译者、初译者指出了进行翻译工作,提高水平的努力方向;也是预防死译滥译的”良药”和翻译理论研究的根本基础。
一翻译标准概述1、中国的翻译标准概述在翻译理论界,人们提出的翻译标准复杂多样,自有翻译以来,就有了关于翻译标准的分歧与争论。
清末,翻译理论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标准,影响极为重大,一直延续到今天,几乎成为国内衡量译文的唯一标准。
然而这一曾经被认为是翻译界”金科玉律”的标准,也有其缺陷。
例如,三字标准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不清楚,且之下缺乏具体标准。
其后又有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三个标准,认识深了一层,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
在现代的一场著名的翻译标准大论战中,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一方提出了”宁错务顺”的标准;而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另一方则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宁信不顺”的观点,主张尽量忠实于原文。
后来鲁迅又提出了”既力求易解,又保存原作丰姿”的标准作为补充,瞿秋白也提出了”信顺统一”的标准观,认为”信”和”顺”不应对立起来。
建国后的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达到了有关”精神”、”风格”的高境界;与此观点类似的是钱钟书的”化境”说。
另外还有张今针对文学翻译提出了”真善美”的翻译标准,即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被公认为文学翻译的权威之说。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原作的因素 , 又要考虑 译作 的 因素 ( 文 、 者 、 文读者 、 译 译 译 译 个” 。因此 , 在探讨翻译标 准 时 , 们总 是挖空 心思要 找 出一 人 文语言文化背景等 )这就导致 了翻译 标准 的多元 性。就 中国 条绝对实用的标准 , , 结果 陷人 了死胡 同。但从 翻译理论 与实 翻译界而言 , 著名 的有 : 语堂 的“ 林 三字 论” ——信 、 、 , 顺 美 鲁 践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 , 翻译 从来就没有一个统 一的标 准 , 迅、 瞿秋 白的“ 宁信而不 顺” 傅雷 提 出的“ , 神似论 ” 钱 钟书 的 因此 , , 翻译 的标准问题 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 , 也是 翻译理 “ 化境说 ” , 等 但这些 标准都 没有 脱离 严复 提 出的“ 、 、 论研究 的中心课题 , 信 达 雅” 许多研 究者基 于 翻译理论 标准 的多元性
对于翻译标准 的争论 尤甚 。总 的看 来 , 翻译 标 准具有 一定 的 范畴 。这些翻译标准从 不 同的维 度来衡 量译 文的优劣 , 并导 继承性 , 但呈 现多元化 的趋 势。本 文拟从 翻译标 准 的多元 性 致 了多种 翻译标准 并存 的局面 , 现 了翻译 标准 的多元性发 体 发展 、 成因及其必然性等方 面展 开论 述。
பைடு நூலகம்
勒的三原则:1 () 译文应完全写出原作的思想——信 ; ) ( 译文 2
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 的相 同—— 达 ;3译 文应和原作一样 () 流畅——雅 。
三、翻译标准 多元性 出现的必然性
翻译标 准的多元性 与 翻译 实践活 动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是
翻译活动发展到一定 阶段 的必然产物 。只有 当翻译实践活 动
雅” 早 他 10年 的 英 国学 者 亚历 山 大 ・ 特 勒 ( l adr 领袖裁决式 的决 断 , 与 0 泰 Ae ne x 致使翻译标准的问题一 直处于争论 中, 这 T fr提出的翻译三原则非 常相似 , ye) l 换言 之 , 严复 参考了泰特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标 准多元性 的形成 。
从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展望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
从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展望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唐巧惠(湖南工学院基础课部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2)[摘要] 谈翻译理论必谈翻译标准。
本文通过对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描述性研究,发现了中西翻译标准相通相似的演变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翻译理论的主要发展趋势将是翻译成为跨学科综合研究、翻译研究向文化研究发展以及翻译理论多元共存、中西融合。
[关键词] 翻译理论;翻译标准;演变;发展趋势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得以进行的依据。
但翻译理论的肇始阶段主要是侧重于翻译方法的讨论,翻译标准的真正建立,在西方当推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在中国则属严复的“信、达、雅”。
此后,翻译家和译论家对于翻译标准的探讨便一直在进行,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尽管由于语言、文化、社会背景、思维方式等差异导致了中西翻译理论和标准发展不平衡,但如果对中西翻译标准进行历时研究,便可发现两者的演变特点具有趋同性。
而从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和演变特点来看,翻译理论的发展也将呈现新的趋势。
一、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主要是围绕佛经翻译,强调译文的美学标准。
最早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的是东晋高僧道安,他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标准对佛经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唐朝,玄奘认为翻译必须音不讹、语不谬,才能义不失、理不乖,并提出了“五不翻”的论述。
近代,特别是西学东渐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论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翻译标准,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马建忠的“善译”标准和严复的“信、达、雅”标准。
民国时期,我国译学理论取得巨大进步,有关翻译标准的论述有很多。
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一派提出了“宁错务顺”的标准,而以鲁迅为代表的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宁信不顺”,而瞿秋白对两者的说法都不赞同,在他看来,“信”和“顺”不应该对立起来,只要有了白话,就不存在“顺”和“信”的问题。
浅谈中西翻译是发展史及比较
浅谈中西翻译是发展史及比较浅谈中西翻译发展史及比较翻译,一种表达方式的转换过程。
无论中西都已有悠久历史。
在中国古代,翻译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有反舌、舌人、象胥等之说。
翻译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涌现难以计数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博大精深。
在中国翻译史上曾出现过5次高潮。
而在西方翻译史上,翻译可分为六个高潮。
在中国第一次高潮约在公元25年东汉到北宋时期的佛经翻译,佛经翻译传入中国是从东汉桓帝年间安世高开始的,之后在中国又出现不同的很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如支谦、鸠摩罗什、玄奘等。
这些代表人物对那时的翻译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与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约公元前3世纪,主要以翻译圣经为主。
这些可能是因为区域、文化而致。
其次中国的翻译第二次高潮是明末清初的西方的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
其中主要以徐光启、李之藻等为代表人物,此期间除徐、李二人在翻译西方科技类著作上影响很大外。
一些外国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在翻译引进西学以及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次则是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翻译活动,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
在甲午战争之后,一部分满汉统治者和染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联合起来抵御外海,变法自强。
在此期间翻译受到很大重视,尤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主要代表。
其中严复提出的翻译理论:信、达、雅,影响至今。
第四次是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译活动。
也是翻译事业空前发展和波澜壮阔的时期。
五四运动开始了用白话文翻译的时代,其范围急剧扩大,有科技著作扩展到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由小说扩展到诗歌、剧本、文艺理论的翻译,翻译作品开始为普通人接受。
第五次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翻译活动。
此期间,翻译理论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被完善,上面已经提及到西方翻译史的第一次高潮,下面我们就了解下西方的其他几次翻译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
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以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的《圣经》译为拉丁语。
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翻译标准多元化
传, 不令 有损 言游字 ” 。六朝 的鸠 摩 罗什 提 出 只要 能 存 本
标准 ( 罗选 民, 9 ) 1 0 。范仲英从信息学角度提出了翻译标 9
对 翻译标准 的讨 论也 更 具有 系统 性 和科 学 性 。傅 雷提 出
一
的论 题 。可以说 翻译者 对 翻译 标准 的讨论 , 几乎 从 一有 翻
译现 象 的时候就 已经开 始 。因此 , 这个 古老 的论 题 吸引 了 如此 众多 的理论 家 的注 意是 不 足为 奇 的 。 下 面本 文 首先 ”
了“ 重神而 不重形 似 ” 的翻译 观 。钱 钟 书提 出文 学 翻译 的 最高标 准 “ 化境 说 ” 。上 个 世纪 8 代后 , 国的 翻译 事 O年 我 业得 到了蓬 勃发展 , 关翻译 标准 的理论 也应 运 而生 。其 有 中代表 性的观 点有许 渊 冲提 出 的 “ 三美 论 ” —— “ 意美 、 音 美 、 美 ”刘 重德 提 出 的 “ 、 、 ” 王佐 良提 出的 “ 形 ; 信 达 切 ; 一
模糊 数学 的理论 和方 法 对 翻译 标 准 的定 量 分析 进 行 了研
我 国 的翻译活 动早在 五千年 前就 已经存 在 , 且 在历 而 史 的长 河 中一 直不 断地发展 , 而形 成 了具 有 中 国特 色的 从
译 学理 论 。纵 观我 国翻译史 , 于 翻译 标 准 问题各 家各 派 关
一
、
序言
末 马建忠 在 《 设 翻 译 书 院 议 》 文 中 提 出 “ 译 ” 观 拟 一 善 的
文化研究:研究对英文翻译中语言的多元化文化
研究对英文翻译中语言的多元化文化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人们要交流、沟通,就需要翻译,英文翻译主要是把人们所讲的内容,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来,不添加任何多余的修饰和自己的情感。
要使英语翻译更加准确,就需要翻译人员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在翻译时能够有一定的依据,不是想当然地进行翻译,以保证听者能够明白说话人的意思。
一英文翻译中语言多元化的表现1.民族语言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展示着这个民族进步的全过程。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的语言文化也就各不相同。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规范化,而且随着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使英语成为了一种国际性语言,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交流的主要用语。
2.宗教信仰多元化不同民族地区,他们所信奉的宗教是不同的。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它没有语言的限制。
正是由于语言的复杂多样,使人们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多样,往往需要借助于宗教信仰来满足自己理想化的要求,语言的这种特点促进了宗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
而宗教也为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最早的语言就是从宗教中发展而来的。
当今世界上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地区,使得人们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也就逐渐多元化。
3.地理位置不同我们以赤道为分界,把地球划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他们的温度、地理环境、气候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表达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在英语翻译时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很难准确地反映出实际表达的意思。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语言文化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东风”(east wind)这个词,在中国东风代表希望、温暖,而在英国东风则是寒冷刺骨的意思,主要是由于英国是个岛国,它东临北海,西靠大西洋,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冷的风。
最新-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精品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问题。
纵观中外翻译史,上下三千年,各家各派,纷纭拿斗,标准之名目,可谓繁矣,标准之论述,可谓广矣,然而能集百家之言,折衷其间,彻底、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者,还从未有过。
近年来翻译理论界种种观点层见叠出,海内海外的中国学者都在酝酿创建中国式的翻译理论体系或云翻译学,这实在是-件大好事。
然而翻译标准既然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若不先行解决,则翻译学的建立就大成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将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简述如下,权作引玉之砖。
1.翻译标准难题何以久攻不克?一言以蔽之原因在于我们思维方法上的单向性或定向性。
我们习惯于形式逻辑推理,习惯于认为一件事物不是就是,习惯于说道路只有一条,答案只有一个,等等。
对"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易·系辞》的古训,人们常作片面理解,即只看重"一致""同归"处,对"百虑"’殊途"则斥为异端,所以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不觉地沿用了单向思维方式。
无怪乎几千年来,不少译家总是挖空心思地要寻出一条绝对实用的翻译标准来,虽寻而不得,仍苦寻不止,因为他们认定必有这条标准在,只不过是现在研究得还不够深不够透,未发现它而已。
可是如果用逆向思维方式或立体思维方式想一想,假如天下本来就没有这么一条标准,你寻得出来么?而被问者自然也可以反问何以见得一定无这条标准呢?本文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先从立体思维方式说起,2.何谓立体思维方式?我所谓的立体思维方式与一般人所说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方式大体上一样,所不同者,是要强调思维的空间性并暗示思维主体者的作用。
在我看来,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包括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而往往又是这些优点在不同的场合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缺点。
就单向思维而言,其优点就在于其单向性。
中西翻译简史及翻译的标准
★真谛:印度佛教学者, 译了49部经论,对中 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 响。 ★玄奘:“既须求真, 又须喻俗”;将《道 德经》译成梵文;运 用补充法、省略法等 翻译技巧 • 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 鸠摩罗什、真至18世纪中叶,明末至清朝中期)
• 特点:译者多为西方 传教士以及少数从事 科学技术研究或对科 学技术感兴趣的中国 士大夫;翻译西方自 然科学,如数学、化 学、机械方面的书籍
忠实与通顺二者的关系: • 在翻译实践中,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矛盾统 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 裂。 • 忠实是翻译的首要问题,因而是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翻译中要首先解决好。 • 通顺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第二位的,但 在实践中决不可只顾忠实而忽视了通顺, 二者必须“统筹兼顾”。对于翻译初学者 来说,通顺首先表现为表达要符合译入语 语法规范、语言表达习惯。
第一讲中西翻译简史及翻译的标准201391主要内容一中国翻译简史三次高潮二西方翻译简史六个阶段三翻译的标准一中国翻译简史文化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讲 中西翻译简史 及翻译的标准
李雪萍 2013-9-1
主要内容
• 一、中国翻译简史 (三次高潮) • 二、西方翻译简史 (六个阶段) •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1、矛盾: • Translation means “choice and compromise”
• 如:你想力求“忠实”,又怕引起“不顺”,你 想力求“通顺”, 又怕引起“不忠”;你想传达 “异国情调”,又怕造成“翻译腔” (translationese),你想避免“翻译腔”,又怕丧 失“异国情调(foreignness, exoticism )”;你想紧 跟作者,又怕失去读者,你想照顾读者,又怕背 叛作者…… • 总而言之,矛盾重重,左右为难。所以有人说, 一篇文章由一百个人来译,定会译出一百个样子 来。
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翻译标准多元化
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翻译标准多元化
黄珍珍
【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3
【摘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国内外翻译家对翻译标准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或原则,但争论颇多.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翻译发展史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翻译标准不应该绝对单一,而应多元化.
【总页数】2页(P111-112)
【作者】黄珍珍
【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周口46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论翻译的多种标准——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起 [J], 仲伟合;
2.从中国的近现代翻译标准看翻译实践 [J], 寇学敏;苑玉洁
3.从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展望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 [J], 唐巧惠
4.从中国气息走向中国气派的翻译学研究——从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谈起 [J], 张琳静
5.翻译标准多元化——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起 [J], 仲伟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2-25作者简介:黄珍珍(1982-),女,河南周口市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河南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doi :10.3969/j.issn.1671-7864.2012.03.046从中外翻译发展史谈翻译标准多元化黄珍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周口466200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摘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
国内外翻译家对翻译标准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或原则,但争论颇多。
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翻译发展史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翻译标准不应该绝对单一,而应多元化。
关键词:翻译发展史;翻译标准;多元化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64(2012)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03-0111-02一、序言翻译是人类历史上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逐渐把实践上升为理论。
如果要研究翻译理论,学者们就必然要考虑翻译标准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层次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必然会对翻译标准产生不同的看法。
正如辜正坤先生所说:“在翻译理论领域,翻译标准问题无疑是最具历史意义的论题。
可以说翻译者对翻译标准的讨论,几乎从一有翻译现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因此,这个古老的论题吸引了如此众多的理论家的注意是不足为奇的。
”下面本文首先介绍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指出翻译标准应是多元开放的体系。
二、中外翻译标准发展历程(一)中国翻译标准发展历程我国的翻译活动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不断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译学理论。
纵观我国翻译史,关于翻译标准问题各家各派众说纷纭,论述广泛。
三国时期出现了翻译标准的最早雏形———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提到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东晋时期,道安提出了“五失本”和“三不易”的翻译原则,要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
六朝的鸠摩罗什提出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实出华”。
唐代大翻译家玄奘提出“五不翻”,采用音译,善参意译。
近代,翻译标准的观点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清末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提出“善译”的观点,要求译文保持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八国联军以后,严复在《天演论》的序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翻译三标准,是迄今为止对我国译学界影响最大的标准。
到了民国时期,我国译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翻译标准又有不少新的提法。
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一派提出了“宁顺而毋信”的标准,而以鲁迅为代表的另一派则认为应该是“宁信而毋信顺”。
现代的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得到了更深更广的发展,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也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傅雷提出了“重神而不重形似”的翻译观。
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化境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翻译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有关翻译标准的理论也应运而生。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刘重德提出的“信、达、切”;王佐良提出的“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等。
另外,一些学者将翻译研究与其他学科及西方译学的最新成果相结合来探讨与研究翻译标准问题。
如范守义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翻译标准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
穆雷则从理论上探讨了翻译标准问题中的隶属度的确定问题并用模糊统计法进行了实验。
罗选民先生将话语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翻译研究,提出话语层翻译标准(罗选民,1990)。
范仲英从信息学角度提出了翻译标准。
陈宏薇引入了语言的功能概念提出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
庄夫对我国翻译标准的历史及现状总结后提出了“信、顺、传神”的翻译标准。
(庄夫,1998)。
(二)西方翻译标准历程第11卷第3期2012年5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Vol.11No.3May 2012西方翻译界对翻译问题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的西塞罗。
当时西塞罗被认为是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他所提出的“解释员”式翻译与“演说家”式翻译,确定了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从而开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之先河(方梦之,2007:374)。
16世纪,马丁·路德认为译文在翻译中应遵循通俗、明了、能为大众接受的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翻译出来的《圣经》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
18世纪,泰特勒在《论翻译的原著》中提出了翻译的三大原则,其中的同等效果原则对后来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范仲英,1997:111)。
到了二十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雅哥布森是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的。
他通过对语际翻译的研究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关系。
另一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语言学、信息理论及符号学为基础阐发了“动态对等”的基本理论。
英国的卡特福德提出了“等值翻译”理论。
英国的纽马克则提出了翻译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分。
德国学者诺伯特则从交际功能和语用角度提出了“实用翻译等同”的概念。
三、对中外翻译标准的概述与评价从古今中外译家对翻译标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译者提出的翻译标准大都是个人经验之谈,他们很少对翻译标准的内涵、实质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随着翻译实践的深入,近代译者们逐渐摆脱了经验式的研究方式,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当代学者们研究更加深入,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规律;并利用符号学、语义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的融合对翻译标准进行多途径的探索,多方位的论述,开辟了新思路,使翻译标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四、翻译标准多元化翻译标准多元化是一个客观事实。
古今中外的译者在翻译时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少翻译家一味地追求一个绝对标准,这种绝对标准是不存在的。
没有绝对的标准不是说翻译无标准,恰恰相反,能判断译作价值并指导翻译实践的具体的翻译标准不只一条,而有若干条。
因而翻译标准应是一个多元的体系,它可以解决历史上争论不休的翻译标准问题。
古今中外译者对翻译标准的阐述既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我们可以把这些个别特殊的翻译标准看作是多元化翻译标准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为这个多元化翻译标准的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
多种具体翻译标准的存在是客观的,多元化的翻译标准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会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中国翻译,1989,(1).[3]罗选民.话语层翻译标准初探[J].中国翻译,1990,(2).[4]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冯志杰.,冯改萍.译文的信息等价性与传第性[J].中国翻译,1996,(2).[6]庄夫.翻译标准论[A].耿龙明.翻译论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91-104.[7]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9]姜治文,文军.翻译标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0]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1]杨自俭.我国近十年来的翻译理论研究[J].中国翻译,1993,(6).[1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13]Nida,E.A.&Charles,A.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Brill,1969.On Diversified Translation Criteria by Reviewing Translating DevelopmentHUANG Zhen-zhen(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oukou466200China)Abstract:Translation criterion is the key issue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basi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Translato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criteria or principles after thei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development,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view:Translation criterion should not be the absolute only one,but diversified.Key words:history of translating development;translation criterion;diversified[责任编辑孟蕴华]211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