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两宋时期 :三教鼎立,交流互溶。
1、隋佛先道次儒末;隋朝名士李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儒 学只是佛道二教的陪衬;南儒学统一北儒学;王通三教归儒。 2、唐儒学再官学化,注重策论实践,忽略道德修养;三教辩论大会,借儒者之言以 文佛老之说。中堂以后,天子生日会举行三教讨论,三教虽殊,同归于善。 3、两宋程朱理学空有合一本体论,顿渐合一认识论,阳儒阴释,受佛教心性理论和 禅宗修持方法的影响。宋儒以儒学为主干,吸收佛道理论思维的精华,将佛道的 本体论、认识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结合起来,最终以理学完成三教的 融合。
明清时期 宗教形态的三教合一。
1、关帝信仰,临三界,掌儒释道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 2、林兆恩以儒为主体的“三一教”,炼心、崇礼、救济。 3、清将三教并举列为国策。雍正“儒可治国,佛可治心, 道可治身”儒教本乎圣人,为生民立命,乃治世之大经大法, 而释氏明心见性,道家炼气凝神亦于我儒存心养气之旨不悖, 见教旨皆于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亦有补于治化! 4、三教合一在民间的体现
二、三教合一的体现
(一)禅宗 。禅宗为中国佛教最具有中国气质的宗派。是典 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它坚持佛教立场,观点与方法, 将老庄的自然主义哲学与儒家的心性学说都融入到自己的禅 学中去。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 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 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二)宋明理学宋儒以儒学为主干,吸收佛道理论思维的精 华,将佛道的本体论、认识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 结合起来,最终以理学完成三教的融合。 (三) 全真道教,主张性命双修,《心经》《孝经》《道德 经》
三教合一对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蒋平 jilljiang2002@yahoo.com.cn
一、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脉络
“三ຫໍສະໝຸດ Baidu”,指的是儒、道、释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 段, (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 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 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二)、唐宋是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 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 而言,依然各树一帜。 (三)、元明清是一个阶段。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 的三教合一。 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 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 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蒋平祝各位期 末愉快!
魏晋南北朝:儒学式微,三教并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三教合一理论开始出现。1、 儒佛关系:儒教对佛教的排斥与攻讦如夷夏之辩;神灭神不灭;沙门与王者,出 家与社会责任等等;佛教的妥协与折中;2、佛道关系 :道士顾欢所作的《夷夏 3 论》,佛教对道教的辟谷与长生之术的批评,“挟道作乱”,3儒道关系。葛洪 的援儒入道,内外兼修,内道外儒。 儒佛道三教自身中,都有一些代表人物站出来呼吁三教一致。佛教徒中,晋 宋之际的宗炳,其在《明佛论(神不灭论)》中强调,儒佛道三教的圣人都是劝 人为善的。道教的代表人物,如南齐时的张融,专门对儒佛道三教的关系作出论 述,认为三教根本上是一致的,据说张融临死时,左手拿着一部孝经和老子,右 手拿着一部《小品》与《法华经》,表示他至死,仍然坚持三教一致与三教并重。 儒家中的代表人物,东晋时的孙绰在《喻道论》中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 帝王中梁武帝提倡“三教同源说”,在舍身入佛的《文诏》中,把释伽牟尼与孔 子、老子说成是师徒关系,认为孔子、老子都是释伽佛的弟子。虎溪三笑(陶渊 明、陆静修、慧远在庐山会见),(儒冠,僧衣,道履)
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嬗变
1、西周封建贵族最末等级——士 2、先秦——游士 《汉书》的作者班固说诸子百家中儒家出于司徒之官, 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历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 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官,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 议官,小说家出于稗官 3、秦汉魏晋——士的世俗化(察举征辟制)与的贵族化 (门阀制度) 4、隋唐——科举制度与士的世俗化 5、两宋——士的自觉与重塑。
三教合一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 宋。(两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忧外患 政权南移 太祖遗训 开放的社会风气
宋代知识分子的品格 1、松 儒 入世 传道践道 2、竹 道 游世 自恰怡情 3、梅 释 出世 持存操守
宋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苏轼
乌台诗前后的变化 1先儒后佛老 2先豪放后清新婉约 3从政治忧患到人生忧患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两汉时期:儒学一统(儒学儒教化),三教并立。三 教一致思想萌芽。如“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
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 《老子化胡经》 。
1、道教产生:道教形成于中国东汉的中、后期。它是在战国以来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并 且吸收了中国传统的鬼神观念、神仙思想,掺杂了古代的阴阳五行、谶纬神学和修炼方术 等,最终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宗教。道教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尊奉为教主。道教的产生来自 两个支派,一是五斗米道,另一是太平道。 2、佛教传入:佛教传入汉地,当在两汉之际 ,它是通过内地与西域长期交通往来和文 化交流的结果。在佛教界,则普遍把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 还有汉武帝时传入说。《魏书·释老志》记,汉武帝元狩年间,霍去病讨匈奴,获休屠王金 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 通之渐也。”此说原出南朝宋王俭托名班固撰之《汉武帝故事》,国内学者一般持否定态 度,但海外有些学者认为可信。 3、儒学定于一统: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兴办郡县学:儒学民间开始处 于独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