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道家老子及庄子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君与无治的问题应该是可以引申探讨的重要问题。
老子与庄子思想解析
思想概括
思想内容
萧ຫໍສະໝຸດ Baidu权评价
引申与思考
老子的身世考察
1.姓李,名耳,字聃。
2.可能是亡殷遗士,因为熟悉旧礼做过周朝守藏室史。比孔子年长,曾经和孔子论礼,受到孔子的称赞。
3.以亡国之裔,深明世乱不足有为,修道德之学,以自隐无名为务。闭关隐去,不知所终。
1.老子思想的形成:首先,老子是子宋遗民,迁徙居住在陈国,陈国虽是小国,但是屡受外侵和内乱。孔子受周礼影响,老子大概不曾受过。所以孔子倾向于周公,老子感周政之烦苛。孔子希望太平盛世的复兴,老子居乱邦而多恐惧。这是孔、老思想不同的原因之一;其次,孔老学术取材不同。孔子以文武之方策为主要,老子因为做守藏室史的缘故,纵览古书,别有灼见。
5.庄子的政治思想是古今中外最为彻底的个人主义,也是最极端的自由思想。
6.老庄的思想为何没有推动民主革命的发生:一方面,个人主义的发起人是革命民主思想者,他们对个人态度积极,对社会和政治的态度并非消极,反抗的并非一切制度而是当前不满意的制度,那些主张革命的人,希望以理想中的新的制度,保个人的幸福。如果革命者对政治有信息,则一般以宪政、民主为目的,若是完全失望,则每每以无政府的社会组织为理想。这些都是对人性做不彻底的乐观态度,因此他们认为不可以绝对自由而依然视组织为必须。庄子学说对个人表示无条件信任,对组织无限度轻蔑,制度无论好坏,都无益于个人的自由。庄子生于封建天下的末世,不曾有民主政治的观念,就算有,也不可能有革命的意识。另一方面,庄子对个人的态度,又比欧洲自由主义者更消极。因此,也可以说庄学是最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
4.无为的涵义:减少政府的功用,收缩政事的范围到最低最小的限度。
5.个人私心是乱政的一大原因,消除私意,可复自然无为。
6.消除私意有两大方法:寡欲和弃智。
1.孔子对“苛政猛于虎”的看法:儒家主要以仁义忠孝之德和礼乐制度之文来解决,老子认为“有为”则于事无补。
2.寡欲和弃智目的在谋其自足之乐,是要排去个人生活中不必要的纷扰而使之和于自然。
齐物外生
1.老子和庄子思想都明“为我”的主旨。庄子见于老子学说的缺点,破除拘执之为我的思想,发为齐物外生的学说。
2.天乐、逍遥是人生最高境界。
3.庄子认为万物生于无形之道,道遍存万物。有两说:是非贵贱和物我之说。
1.庄子所谓的外生,不是清净寂灭,消灭自我,而是因顺自然,破除拘执。
在宥
1.断离物我的两层含义:不为物役,自适其适。
政治思想不能脱离环境产生,但是即使在同一历史环境中,所有的思想也不一定都如出一辙。个人的品性,家庭的生活,师友的影响,都可以使个人在同一环境下发生不同的反应而造成思想的分歧。萧公权在提及每个大家的思想时都不免提及这些人的背景、时代,而我们发现许多大家都有亡殷文化的背景,因此他们的思想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墨子虽是亡殷之后,但他是“贱人”的身份因此与孔子的思想的角度出发不同,这都是要结合他们的时代、身份、经历等去考证。
3.老子所提倡的自然是人类最低限度的生活。
4.老子无为的政治学与欧洲彻底的放任主义相似,与无无政府主义不同。学道与治国的最高原则是“无为而无不为”,政治上的无为,不是毁弃君臣制度。
5.老子所攻击的不是“治”本身,而是不合于道德标准的政治
6.老子的政治理想与晚周的情形相背,老子所攻击的不仅是战国以后的一统专制,春秋以前的封建制度,也是他攻击的内容。
4.我国古代没有实际民治的制度使老子建立积极的具体民治的思想,他的柔谦之术成为消极地政治抗议,这是历史环境的局限,不是老子的缺陷。
对于思想的解读,要深入到实际,而不是趋于表面
“无为而无不为”
1.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生于自然之道,所以有形生于无形,玄虚是实质的根本。
2.后起之有应以先存之无为法则。
3.将归根复命的原理应用于政事,就是清净无为之治。
庄子的身世考察
1.蒙人,名周。
2.曾为蒙漆园吏,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他的思想归于老子一流派。
3.老庄事迹流传很少,但是都与宋国有关,老庄的思想有殷文化的背景。
1.儒墨与老庄思想的比较:
(1)儒墨处在衰周的世道,欲以仁义爱利积极的治世方法,拨乱反正。老庄倾向于消极的方法,以逊退宁静之方作为个人自全自得的方法。
1.这五术的作用似乎倾向与消极,但实际上是寓积极于消极之中。反者道之动,动反者意在得正,不是想要反而动反。
2.总而言之,老子的“正言若反”作用都是在以退为进,又不仅仅以知足长保为自限。所以认为老子的思想纯以虚无为归,这是误会。
3.濡弱谦下的重要一趋势:孔墨诸家接近君主专制的观点,老子倾向于“虚君”民治。
“反者道之动”
1.濡弱谦下,宽容逊退,是老学的要旨
2.天道循环,物理相对,是老子思想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3.反的“五术”:(1)濡弱。壮盛者衰微之先驱,刚强为灭亡之前奏。柔顺其用甚大,柔顺胜刚强。(2)谦下。它是柔顺的一种表示。谦下用于政事,安内和外。国际纠纷是因为大国恃强凌弱,弱国负气抗强,若能互相谦下,则相安无事。(3)宽容。武断偏执,强人就己也是致乱之由。报怨以德。(4)知足。天道循坏,祸福相依,因为居高势危,贪得易丧。(5)见微。成功之初与失败之始皆甚小而不著。
1.老子的自然与墨子的非乐思想有相同之处。
2.认为个人私心是乱政的一大原因又与墨子的兼爱交利思想相通。
3.放任主义的涵义:放任主义是主张政府只维护法律和秩序,取消对外贸易和物价的一切法律限制的学说。
4.无政府主义的涵义: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2.欲全一己之天乐,不容承社会的责任。
3.在宥的两大障碍:一是人我是非之见。二是误信仁义、礼乐、刑法等方法可以为治。
1.评价:先秦之为我思想殆未有较此更为彻底的。
2.有君与无治是否矛盾:可能是齐物外生的结果重自由而不重平等。
3.庄子根本的理想:我不为君,君不立治。
4.庄子对有为的政治制度持悲观态度,而对人类的本性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性自然完善,不需要教化。
(2)老子承柔顺之教并发挥,孔子变柔顺为弘毅,遂成两家不同的学术。孔子精神根本异于老庄的地方:孔子施教的目的不在个人的自全而是重视天下的兼善。
2.庄子继承老子的立论并拓展,“无为”的政治哲学成为失望之有心人对于宝骏苛政最微妙和最严重的抗议。
3.老庄的思想并非完全消极,也有积极的成分。
4.老庄思想的总结:全生适性是老庄政治哲学的最后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